八五章 不甚爽利
行走曆史神話:從呂洞賓開始 作者:十九代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遍數幾千年,天下板蕩之時,忠誠者有,大明也有。有能力,能裂土封疆、開國治世的有,大明卻沒見著。
跟大宋差不多模樣。
爛人的確不少,但忠誠的的確有。大明朝滅亡,甲申國難時,闔家赴國難殉國的,也比比皆是,與崖山十萬蹈海赴死、與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一樣的,都有。
但也如文天祥那樣品德高尚的,但能力一般。
沒出個像曹操或劉備那樣的人物。
這實在是難以置信的事。
大明朝人口這麽多,卻在滅亡時沒有這樣的人物出現,實在是不可思議。稍稍哪怕出一個,便能力稍次一點的,也輪不到韃子坐天下。
至於李自成、張獻忠之流,與那張角、黃巢一般,凶狠歸凶狠,卻是小聰明沒有大能耐。
這大明朝士紳階層如此龐大,竟也不能出一個。或許這便是朱子理學的教導罷。
惠蘭的提議,在常昆心中轉了一圈,暫時按下了。
這回出來,目的是遊玩,順帶給大丫頭和小七在她們父母麵前,補全這媒聘之禮。全了人生的遺憾。
其他的,再說。
眼看臨近京師,到通州附近,常昆停下來。
這一路過來,他察覺到不少監視的目光。一琢磨,知道,不是錦衣衛便是東廠番子。倒也不在意,隻要不跳到麵前來作妖,他便不理會。
對那老漢道:“京師就在眼前,我夫婦三人打算去南方,你們作何計較?是繼續南下,還是留在京師討生活?”
對這些百姓難民來說,或許京師的誘惑力更大。
所以,沒人要南下。
常昆便點點頭:“既如此,便在這裏分開。”
留下幾架馬車給些個難民,常昆與惠蘭、隱娘,乘坐一輛馬車,從通州轉道向南而去。
隱娘道:“這幾天周圍許多監視,他們這裏分開之後,怕是日子不好過。”
常昆笑了笑:“這不能勉強。”
隱娘隻道是因著那些監視,因著難民跟了自己一路,這裏一分開,多半會被錦衣衛東廠抓去拷問。但常昆更知道,便不被抓去拷問,京師也不是個討生活的地方。
從萬曆之末,一直到甲申國難,這幾十年間,京師每年冬季都會凍死很多人。這裏並不是一個安樂窩,對小民來說,生存環境仍然嚴酷。
這一路上,常昆與那老漢說過,但他們還是選擇了京師,常昆自然不勉強他們。
馬車緩行,常昆斜倚著,有一搭沒一搭的與車裏的惠蘭和隱娘說話,一路上難民成群結隊,有凶惡的,還要奪他的馬車。
下場自然是看得見的。
也有的確可憐的,便舍些米糧出去。
河北大旱,難民們沒有去處,隻得望著京師,期盼到了帝都,能得官府賑濟。
至於地方官府——若地方官府能安置、賑濟他們,也就不必拖家帶口餓著肚子千裏奔京師了。
這是個扭曲的世界。
士紳們自詡聖人弟子,暗地裏做的許多勾當,每每趁著災荒年間,大肆侵吞兼並土地,把勉強能活下去的都逼得活不下去。
實在也是沒法子的事了。
隱娘和惠蘭雖不說心軟,比起大丫頭,她們兩個要硬一些。但也見不得。路上見人實在可憐,收了幾個丫鬟、小廝。
卻是見著要易子而食的,或是餓的將死的,沒辦法,便收了吧。
行至大名府,難民稍少。
“還要繼續往南麽?”
這話惠蘭問了十多次了。
常昆跳下馬車,舉目四顧,道:“罷了,就這大名府罷。”
隱娘與惠蘭對視一眼:“夫君,如何安家?”
常昆心思卻琢磨——本說這一路,若能撞見大丫頭消息,那自然是好的。可從遼東一路下來,幾千裏,哪裏撞的見?
若不使手段,滿天下亂走,走個十年八年,也未必能找到她們。
想到這,常昆便也熄了撞見的想法,先找個落腳的地方,安著再說。
便去了大名府,到府衙,隻說買地。
好地自然是沒有的,肥沃的早被士紳們瓜分幹淨了,於是買了一塊靠著河的鹽堿地,五百畝,花了一百兩金子。
這裏買了地,常昆出了府衙,正見幾個浪蕩子在外麵糾纏惠蘭和隱娘。隱娘性烈,將之打翻在地,於是呼和連天,一群家丁圍上來。
常昆哪裏說話?
全部打死。
就在這府衙的門前,造出了血案。
衙役坐不住了,呼啦啦出來圍著常昆,卻也不敢近前。剛剛見著常昆拳腳凶狠,一拳能把人打成一團血霧!
便如被大炮轟了似的。
這等凶悍人物,哪個敢近前來送死?
便一邊圍著常昆,一邊進衙門裏去叫人。
常昆本當即走,想了想,還是停下來。打算與衙門裏的官兒說一聲。
不一會兒,一群衙役簇擁著一位身材高大的文官走了出來。
這人出門一看,隻見府門前一片血泥,皺了皺眉,低聲問左右:“死了些什麽人?”
有人道:“是李家、王家的幾個浪蕩子及一幫家丁。大人,此事不妙,若不好生處置,怕是要出亂子呀。”
這位大人思索間,走下階梯,一邊問:“這動手的是誰?”
“這人喚作常昆。”左右道:“卻是剛在衙門裏買了五百畝鹽堿地,說是外地來的。”
“買地?外地來的?”
這位大人走到近前,喝道:“你喚作常昆?何以為小事殺人?”
常昆打量他,見他眉宇間有一股正氣,便與他好說話:“你是這大名府的什麽官兒?”
這人道:“我是大名府知府盧象升。你在府衙門前造出血案,且束手就擒,進去問罪。”
常昆一聽,盧象升?
便道:“問罪我可沒那時間。盧象升盧知府是吧,這幾個浪蕩子調戲我婆娘,我自然要打死他們。些個土豪劣紳而已,盧知府若不想府衙血流成河,便與那土豪劣紳說,就說我常昆等著他們來報複我。”
“此間事,便算作私事私仇。不必你衙門出頭。”
盧象升一聽,大怒:“視王法如兒戲...”
常昆笑了笑:“這大明朝哪裏還有什麽王法。”
轉身即走。
盧象升大手一揮,衙役頓時撲上來,常昆晃膀子將之全甩出去,跺腳地動,地麵布開一片蛛網:“便你教萬軍衝殺,拿大炮來,我亦不懼。便不要白費功夫。”
又道:“你言王法,卻也有民不舉官不究。你隻把我話告訴這幾個家中,他們自然來尋我仇,不會與你報官。”
跟大宋差不多模樣。
爛人的確不少,但忠誠的的確有。大明朝滅亡,甲申國難時,闔家赴國難殉國的,也比比皆是,與崖山十萬蹈海赴死、與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一樣的,都有。
但也如文天祥那樣品德高尚的,但能力一般。
沒出個像曹操或劉備那樣的人物。
這實在是難以置信的事。
大明朝人口這麽多,卻在滅亡時沒有這樣的人物出現,實在是不可思議。稍稍哪怕出一個,便能力稍次一點的,也輪不到韃子坐天下。
至於李自成、張獻忠之流,與那張角、黃巢一般,凶狠歸凶狠,卻是小聰明沒有大能耐。
這大明朝士紳階層如此龐大,竟也不能出一個。或許這便是朱子理學的教導罷。
惠蘭的提議,在常昆心中轉了一圈,暫時按下了。
這回出來,目的是遊玩,順帶給大丫頭和小七在她們父母麵前,補全這媒聘之禮。全了人生的遺憾。
其他的,再說。
眼看臨近京師,到通州附近,常昆停下來。
這一路過來,他察覺到不少監視的目光。一琢磨,知道,不是錦衣衛便是東廠番子。倒也不在意,隻要不跳到麵前來作妖,他便不理會。
對那老漢道:“京師就在眼前,我夫婦三人打算去南方,你們作何計較?是繼續南下,還是留在京師討生活?”
對這些百姓難民來說,或許京師的誘惑力更大。
所以,沒人要南下。
常昆便點點頭:“既如此,便在這裏分開。”
留下幾架馬車給些個難民,常昆與惠蘭、隱娘,乘坐一輛馬車,從通州轉道向南而去。
隱娘道:“這幾天周圍許多監視,他們這裏分開之後,怕是日子不好過。”
常昆笑了笑:“這不能勉強。”
隱娘隻道是因著那些監視,因著難民跟了自己一路,這裏一分開,多半會被錦衣衛東廠抓去拷問。但常昆更知道,便不被抓去拷問,京師也不是個討生活的地方。
從萬曆之末,一直到甲申國難,這幾十年間,京師每年冬季都會凍死很多人。這裏並不是一個安樂窩,對小民來說,生存環境仍然嚴酷。
這一路上,常昆與那老漢說過,但他們還是選擇了京師,常昆自然不勉強他們。
馬車緩行,常昆斜倚著,有一搭沒一搭的與車裏的惠蘭和隱娘說話,一路上難民成群結隊,有凶惡的,還要奪他的馬車。
下場自然是看得見的。
也有的確可憐的,便舍些米糧出去。
河北大旱,難民們沒有去處,隻得望著京師,期盼到了帝都,能得官府賑濟。
至於地方官府——若地方官府能安置、賑濟他們,也就不必拖家帶口餓著肚子千裏奔京師了。
這是個扭曲的世界。
士紳們自詡聖人弟子,暗地裏做的許多勾當,每每趁著災荒年間,大肆侵吞兼並土地,把勉強能活下去的都逼得活不下去。
實在也是沒法子的事了。
隱娘和惠蘭雖不說心軟,比起大丫頭,她們兩個要硬一些。但也見不得。路上見人實在可憐,收了幾個丫鬟、小廝。
卻是見著要易子而食的,或是餓的將死的,沒辦法,便收了吧。
行至大名府,難民稍少。
“還要繼續往南麽?”
這話惠蘭問了十多次了。
常昆跳下馬車,舉目四顧,道:“罷了,就這大名府罷。”
隱娘與惠蘭對視一眼:“夫君,如何安家?”
常昆心思卻琢磨——本說這一路,若能撞見大丫頭消息,那自然是好的。可從遼東一路下來,幾千裏,哪裏撞的見?
若不使手段,滿天下亂走,走個十年八年,也未必能找到她們。
想到這,常昆便也熄了撞見的想法,先找個落腳的地方,安著再說。
便去了大名府,到府衙,隻說買地。
好地自然是沒有的,肥沃的早被士紳們瓜分幹淨了,於是買了一塊靠著河的鹽堿地,五百畝,花了一百兩金子。
這裏買了地,常昆出了府衙,正見幾個浪蕩子在外麵糾纏惠蘭和隱娘。隱娘性烈,將之打翻在地,於是呼和連天,一群家丁圍上來。
常昆哪裏說話?
全部打死。
就在這府衙的門前,造出了血案。
衙役坐不住了,呼啦啦出來圍著常昆,卻也不敢近前。剛剛見著常昆拳腳凶狠,一拳能把人打成一團血霧!
便如被大炮轟了似的。
這等凶悍人物,哪個敢近前來送死?
便一邊圍著常昆,一邊進衙門裏去叫人。
常昆本當即走,想了想,還是停下來。打算與衙門裏的官兒說一聲。
不一會兒,一群衙役簇擁著一位身材高大的文官走了出來。
這人出門一看,隻見府門前一片血泥,皺了皺眉,低聲問左右:“死了些什麽人?”
有人道:“是李家、王家的幾個浪蕩子及一幫家丁。大人,此事不妙,若不好生處置,怕是要出亂子呀。”
這位大人思索間,走下階梯,一邊問:“這動手的是誰?”
“這人喚作常昆。”左右道:“卻是剛在衙門裏買了五百畝鹽堿地,說是外地來的。”
“買地?外地來的?”
這位大人走到近前,喝道:“你喚作常昆?何以為小事殺人?”
常昆打量他,見他眉宇間有一股正氣,便與他好說話:“你是這大名府的什麽官兒?”
這人道:“我是大名府知府盧象升。你在府衙門前造出血案,且束手就擒,進去問罪。”
常昆一聽,盧象升?
便道:“問罪我可沒那時間。盧象升盧知府是吧,這幾個浪蕩子調戲我婆娘,我自然要打死他們。些個土豪劣紳而已,盧知府若不想府衙血流成河,便與那土豪劣紳說,就說我常昆等著他們來報複我。”
“此間事,便算作私事私仇。不必你衙門出頭。”
盧象升一聽,大怒:“視王法如兒戲...”
常昆笑了笑:“這大明朝哪裏還有什麽王法。”
轉身即走。
盧象升大手一揮,衙役頓時撲上來,常昆晃膀子將之全甩出去,跺腳地動,地麵布開一片蛛網:“便你教萬軍衝殺,拿大炮來,我亦不懼。便不要白費功夫。”
又道:“你言王法,卻也有民不舉官不究。你隻把我話告訴這幾個家中,他們自然來尋我仇,不會與你報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