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萱回到家裏, 先將楊桂安置睡下, 又把銀票仔細折好,放到貼身的荷包裏。


    春桃憂心忡忡地問:“姑娘,那個人能不能信得過, 好幾千兩銀子的鋪麵, 就把鑰匙給了他, 萬一他真做出假房契……他又是個官爺,咱們到哪裏說理去?”


    楊萱搖搖頭, “不會, 蕭大人說可信,那人就是靠得住的……你在家裏照看阿桂,我還想去幹麵胡同看看另外一間鋪子。”


    “不行,”春桃連忙阻止,“幹麵胡同走過去得小兩刻鍾,姑娘從沒往那邊去過, 萬一迷路或者路上被人衝撞了……”


    尤其楊萱看起來柔柔弱弱的, 完全是個不諳世事的深宅女子,保不齊有些閑漢會湊上前滋事。


    “還是等少爺醒了,我陪姑娘一道去, 兩個人打聽路也方便。”


    可春桃若是跟著, 楊桂也要帶上。


    兩刻鍾的路途對於楊萱來說算不得吃力, 對於楊桂就有些遠了。


    總不能再為這點路特意叫馬車, 況且馬車也不是隨處都能見到, 招手即來。


    春桃也想到這一點, 忍不住又嘟噥,“春杏這小蹄子,忘恩負義拿腿就走,根本不惦記著姑娘待她的好。”


    楊萱勸道:“人各有誌,別總念叨她……我平常也不是沒出過門,反正鼻子下麵長著嘴,找不到地方就打聽打聽。總不能時時刻刻都三個人一起往外跑。”


    話雖如此,心裏終覺底氣不足,往針線笸籮裏找出剪刀,揣進懷裏。


    此時過了晌,暑氣已不像正午那麽難耐,路上有不少行人走動,也有像她這樣單獨的小媳婦或者小姑娘。


    楊萱略略放下心,隨之自嘲地笑笑。


    抄家那天,她還不是一個人跑到水井胡同,又顛顛從水井胡同走到椿樹胡同?


    可見人被逼到絕境,是什麽都不怕的,而現在她前怕狼後怕虎,那也是因為現在有了依靠有了指望。


    如此想著,心裏倒是坦然了許多,沿路打聽了兩個麵相和善的婦人,很順利地找到了幹麵胡同。


    幹麵胡同說是胡同,其實更像是一條大街。


    路麵比尋常胡同要寬大的多,足可以容三駕馬車並行經過,胡同兩側店鋪林立,幾可跟燈市胡同媲美。


    楊萱的鋪麵位於胡同靠西第二家,位置還算不錯。


    最西頭是家點心鋪子,叫做知味居,專賣蘇式點心,靠東麵那家叫做忘憂閣,門口大大小小擺了許多陶泥壇子,很顯然是家酒肆。


    周遭店麵也大都是酒樓飯館,其中賣點心的便有三家。


    而據三舅母所說,楊萱的這家鋪子之前也賣點心。


    一條胡同紮堆兒賣點心,能賣得出去嗎?


    楊萱邊嘀咕,邊掏出鑰匙打開門,一股長久不住人的汙濁之氣撲麵而來。


    她忙把門大敞開,等濁氣消散,這才慢慢踱步進去。


    門口擺了張桌子,桌上橫著兩杆秤,還有一摞裁好的油紙。


    隔著桌麵三尺,再往裏,左右兩邊靠牆均擺著長長的木架子,架子分三層,次第擺著柳條筐子並柳木托盤。筐子跟托盤許久不用,上麵斑斑點點暗綠色的黴斑。


    裏間比外間開闊得多,盤了兩個大灶台,另外用青磚砌了案台,底下可以放米麵糧油,台麵可以架麵板。


    楊萱正細細地察看,冷不防聽到有人說話,“你是來接管這家鋪子?”


    不知何時,竟然有人走進來,就站在屋子當間,約莫四十左右歲,穿件灰藍色長衫,麵上堆笑,看著很和藹,可那雙眼睛一看就是非常精明的樣子。


    楊萱嚇了一跳,本能地退後兩步。


    那人瞧出楊萱的戒備,笑著拱拱手,“我是隔壁知味居的掌櫃,姓陸,先前這家鋪子的東家跟我是舊識,看到開了門,過來瞧瞧。你們盤下鋪子仍是做點心,還是要改賣別的物品?”


    楊萱心頭一鬆,屈膝行個禮,半真半假地說:“家裏長輩尚在外地不曾回來,隻囑咐我過來瞧瞧,至於要開什麽鋪子還沒商量過……敢問陸大叔,這條胡同有好幾家點心鋪子,能賣得出去嗎?”


    一句話便露了怯。


    陸掌櫃瞧出她不是個生意人,眉目間頓時鬆快下來,“賣得出去,別看都是點心鋪子,可各有各的拿手活兒。我家店裏隻做蘇式點心,對麵客來順做的是京味點心,東頭有家做的是待客的卡花餑餑、奶香饅頭等麵食,各不相幹。就是做一樣的也不怕,各憑本事賺錢……這條胡同名聲已經打出去了,提起幹麵胡同,都知道這裏點心做得好,飯館菜式做得精,再多兩家點心鋪子也不愁賣。”


    楊萱恍然。


    這就跟買綢緞首先想起來沙家胡同一樣。沙家胡同的布料最全,式樣也最新,江南新出的料子,不過半個月就能在沙家胡同買到。


    前世夏懷茹最愛逛沙家胡同,盡管那些上好的料子遠不是她能買得起的,可看看又不花錢,不看白不看。


    她跟夏懷茹去過兩次,一間接一間的綢緞鋪子,每一間都很紅火。


    倒不如,就借幹麵胡同的名氣,加上頭先東家留下來的灶台案板,仍是做點心。


    開鋪子得要個精明能幹的掌櫃,要個勤快機靈的夥計再加個手藝好的白案。


    想起又要物色人選,楊萱頭都大了。


    有心去找程峪商議,可上午剛把筆墨鋪子交給他,下午又塞給他一間點心鋪子,就算程峪願意幫忙,楊萱也沒臉這般使喚人家。


    還是自己琢磨著幹吧。


    至少現在兜裏有銀子,就是選錯路子也不至於挨餓受凍。


    楊萱打定主意,開始思量需要做的事情。


    首先把店麵打掃幹淨,牆麵被煙熏火燎的發了黃,得重新刷遍白灰,榆木架子要重新上漆,柳條筐子和托盤都得徹底地清洗一遍。


    北間的窗欞有些糟,最好換兩扇新窗子。


    楊萱一一記在心裏,看著天色漸晚,將門鎖上了。卻沒著急回家,先往知味居稱了半斤點心,看了看他們店裏的布置擺設,又往街對麵的客來順稱了半斤,這才順著來路往椿樹胡同走。


    等回到家,夕陽已經將西天染紅了大半,春桃蹲在灶前一邊往灶坑裏添柴,一邊跟楊桂翻繩。


    見到楊萱,楊桂將繩子一扔,跑過來抱住楊萱的腿不放,抽抽搭搭地問:“姐去哪了?”


    楊萱皺皺眉。


    楊桂確實養得太嬌了,她才出去一個時辰就哭鼻子,而且還有春桃陪著他。


    別的孩子她不清楚,可桃花她見過,五六歲的時候已經能生火燒水,照看妹妹了。


    楊萱掰開楊桂的手,溫聲問道:“姐出去辦事,你在家裏跟春桃玩,為什麽又哭?”


    楊桂眨巴著漂亮的大眼睛,無限委屈地說:“我要姐,我怕姐不見了。”


    楊萱才始要教訓他的心頓時又軟了,想一想,給他洗淨手帶到飯桌前,仍是板了臉道:“以後姐時不時會出門,比如買菜買肉,看鋪子看房子,要跟人商量事情,不能次次都帶著你。如果帶上你,姐就辦不成事情,以後沒飯吃怎麽辦?春桃在家裏陪著你也是一樣的,不能動不動就哭鼻子了。你瞧蕭大人幾時哭過鼻子?”


    楊桂癟著嘴,猶豫好半天才點點頭。


    楊萱將點心擺在盤子裏,掰一半盤香餅給他,“嚐嚐,好不好吃?”


    楊桂勉為其難地咬了口,“不如王嬤嬤做得好吃。”


    楊萱隻以為他心裏有氣故意這麽說,將剩下一半嚐了,果真不如王嬤嬤做的香甜鬆軟。


    可這還是知味居的招牌點心呢。


    楊萱又咬了口雲片糕,入口清甜綿軟,極為美味。正要讓楊桂嚐,見春桃端出飯來,便閉口不言,將點心盤子撤了下去。


    一夜好睡,第二天早早起來做好飯,叫醒了楊桂。


    辰正時分,茂昌車行的馬車如約停在胡同口。


    楊萱將收拾好的包裹送上馬車,又把各處門窗關好,上了鎖,這才離開。


    一路上腦子沒閑著,時而尋思從哪裏找個既可靠又能幹的掌櫃,時而考慮做些什麽樣的點心才好賣,又想著取個什麽樣的店名才順口。


    要是做出來的東西跟知味居或者客來順完全一樣是不行的,那兩家店開業足有十幾年了,在周遭百姓心中早有了口碑,自己開家新鋪子,勢必要有些新鮮東西才能吸引人來。


    不知不覺,便走到田莊,恰是吃飯的點兒。


    姚蘭知道他們今天要來,已經把午飯做好了,夾在四碟清淡的素菜中間一盤烙得金黃的雜麵餅顯得格外惹眼。


    楊萱掰一塊塞進口裏,眸光驟然亮起來。


    不管是蘇式點心還是京樣點心,大都以甜為主,或者特別油膩。吃兩三次是新鮮,次數多了未免嫌膩。


    這種雜麵餅咬起來香噴噴,未必沒人喜歡。


    吃完飯,楊萱迫不及待地去請教姚蘭,姚蘭毫不藏私,樂嗬嗬地說:“這種麵餅最簡單,白麵摻著豌豆麵,或者抓一把高粱麵也成,攪拌勻了,往鍋沿上一貼就得。不過要好吃,和麵時打個雞蛋,加兩匙白糖,鍋底放油,攤得薄薄的,比芝麻脆還好吃。”


    楊萱記在心裏,又問:“張嫂子還會做什麽麵食?”


    “我會得都是粗茶淡飯,姑娘未必吃得慣。”姚蘭突然扭捏起來,絞盡腦汁想了想,“前年老爺不是讓我們種紅薯?紅薯煮熟之後和在麵裏頭,炸餜子很好吃,可惜這會兒紅薯沒長成,要不就做給姑娘嚐嚐了。對了,我能做豆麵發糕,今兒發麵來不及,明天給姑娘做。”


    楊萱點頭應好。


    第二天姚蘭果真蒸了一鍋紅棗豆麵發糕,發糕金燦燦的,香軟可口。


    楊萱吃著好吃,便跟姚蘭學。


    發糕卻不像雜麵餅那般簡單,要三勺白麵加一勺黃豆麵,再加上一大匙白糖,用麵引子發起來。


    白麵的多少、發麵時候的長短都有講究。


    楊萱連著做了五六次都沒成功,便將稱不上發糕的發糕分給田莊的孩子們吃。


    雖然不成功,也是用足了白糖和豬油,較之平日裏的雜糧窩頭好吃得多,孩子們吃得不亦樂乎,每天聞著味兒在門口等著。


    春桃端盆水讓他們洗手,然後把發糕切成小塊,每人分一塊。


    楊桂和薛獵戶那個叫做薛大勇的侄孫子也夾在他們中間,伸著手要發糕吃。


    因為蕭礪之前提起過薛大勇,楊萱特地多留意了他幾眼。


    薛大勇比楊桂大兩歲,剛六歲,可行事舉止卻很老成,拿到發糕後會道謝,讓給旁邊的弟弟薛二勇吃。


    有時候他們來得晚,薛二勇著急吃,薛大勇會用狗尾巴草編一隻小兔子送給排在最前頭的孩子,兩人交換位置。


    若是前頭的孩子不肯換,薛大勇也不急不惱,反而會給吵鬧的薛二勇講道理,非常有兄長風範。


    春桃私下裏也跟楊萱道:“小小年紀做到這地步不容易,如果能跟在少爺身邊就好了,一來是個玩伴,二來少爺多少也能學著點兒。”


    楊萱深以為然,便去跟薛大勇的爹娘商量。


    薛大勇正經祖父尚未開口,薛獵戶就拍板決定了,“行,沒問題。”


    看著旁邊薛大勇父親尷尬的臉色,楊萱解釋道:“明年開春之後,打算給阿桂請個先生,因怕他獨自不願意學習,想讓大勇做個伴兒,以後到書院也可以互相照應。”


    薛獵戶又道:“去,怎麽不去,跟著讀書是好事兒,否則連賬目都看不懂。”


    楊萱續道:“不用著急決定,我們等過完七七才回京裏,走之前給我個信兒就行。”


    從薛家回來,楊萱接著做發糕,竟然做成了,而且出人意料得好。


    楊萱留出來三塊打算第二天早上去墳地時帶著,其餘的仍是讓春桃分給了孩子們。


    這些天楊萱都是這麽過的,清晨吃過早飯便帶著楊桂去墳前坐一坐或是拔拔草,回來後開始和麵,跟姚蘭一道準備午飯。


    下午歇完晌覺就看會兒辛漁寫的那本冊子。


    冊子她已經讀得熟了,估摸著能照貓畫虎作出紙箋來,隻苦於田莊不比京都方便,有些材料無處可買不能嚐試。


    期間蕭礪給她寫過一封信,信上隻寥寥數字,“我已抵達大同,一路平安。”


    楊萱猜測著應該是剛到大同時寫的,可信送到田莊已經是蕭礪離開的第八天了。楊萱本想告訴蕭礪,她跟程峪要合夥開筆墨鋪子,思來想去怕信件被人瞧見另生事端,便未多提,隻寫了自己和楊桂在田莊的幾件瑣事。


    順道將她用兔皮做得一對護耳寄了過去。


    等到楊萱收到蕭礪的第二封信時,桃花引了靜姑姑過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嬌娘斂財手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茗荷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茗荷兒並收藏嬌娘斂財手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