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氏打發文竹叫了楊萱與楊芷一道過去。
來人是位三十四五歲的中年婦人, 穿件銀紅色滿池嬌緞麵褙子,鵝蛋臉,膚色挺白淨, 兩道細長的柳葉眉,看上去非常和善。
辛氏笑著介紹, “這是範家三太太, 你們該稱伯母, ”又對範太太說:“大的是阿芷, 開春就滿十三了, 小的是阿萱,九月裏剛過了十一歲生日。”
楊芷心裏很受用, 辛氏每每在介紹她時, 從不在言語上論及嫡庶,就好像兩人都是她嫡出的女兒一般。
兩人齊齊屈膝行禮。
範太太一手拉一個將兩人拉起來, 打量完楊芷又打量楊萱,不住嘴地誇讚, “真是漂亮,姐妹花似的,又水靈又大方。我還是七八年前見過她們,那會兒才一丁點高, 轉眼間就長成大姑娘了。”說著從腕間擼下兩隻手鐲,分別套在兩人手上。
楊萱推辭不受。
範太太道:“伯母給的見麵禮, 客氣什麽?呂梁人遠地偏, 真是沒什麽能拿得出手的東西, 但往來客商不少。這是祁連山產的酒泉玉,名氣不大,戴著倒不難看。酒泉玉有白色、藍色、綠色還有雜色,姑娘家戴白色太素,雜色不好看,特意挑了這兩隻。”
楊芷那隻是翠碧的綠色,楊萱那隻則是清湛的藍色,襯著她白嫩的手腕,有種驚心動魄的美。
辛氏笑道:“伯母賞的,就收下吧。”
楊芷與楊萱再度行禮道謝。
範太太笑道:“不是什麽貴重東西,就戴著玩,以後伯母發達了給你們買更好的。”
辛氏大笑,對楊芷姐妹道:“你們趕緊巴望著範家伯母發達。”
楊芷抿嘴笑道:“東西貴不貴重是其次,伯母的心意才是最難得。”
範太太著意地打量楊芷兩眼,拉著她的手問:“真是個會體貼人的好孩子,平常閑著喜歡做什麽,都讀些什麽書?”
楊芷經常出門,這種問話都答過無數次了,當即開口道:“每日裏就隻做些針線活兒,現今弟弟長得快,春天裏縫的襖子等不到秋天就小了,得緊趕著做。再有就是抄點經書,等去廟裏的時候發散出去,也是功德一件。”
範太太連連點頭,又看向楊萱。
楊萱脆生生地說:“我跟姐一樣,做針線、看書還有彈琴。”
範太太拉過她的手拍了拍,“姑娘家也就這幾年的好時光,真等到嫁了人,哪裏還有空閑看書彈琴?”
又略略敘過幾句,楊芷看出辛氏與範太太尚有事情要談,識趣地拉著楊萱的手告退。
看著兩人離去的背影,範太太豔羨不已,“真是一對姐妹花,帶出去多讓人眼熱。我就喜歡個閨女,可偏偏生的都是皮小子。”
辛氏有了楊桂,也就不在意別人說兒子,笑著開口道:“那是你沒見到兩人淘氣的時候,這當著客人的麵兒,總得裝上一時半會的……說起來還是兒子好,能一直守在跟前,閨女養大了也不知道嫁到哪裏去,更讓人操心。”
“可不是?”範太太趁勢道,“如果能嫁在近處,可別往遠處去。我今兒來一是感謝楊大人對阿誠費心指點,二來也就是因為此事。早些年公爹就寫信誇咱家姑娘既有才又有貌,性情更是一等一的好。隻因為孩子們歲數小,而且我們遠在山西不能當麵求娶,總顯得不尊重。今年我家老爺任期滿了三年,臘月就要回京述職,特地囑咐我一定把孩子的親事定下來……您覺得我家那臭小子還有哪裏不當意,回去我就讓他改。”
辛氏忍俊不禁,“三嫂真會說笑。”
範太太正色道:“不是說笑,真的是家裏一老一小把二姑娘誇得天上有地下沒的,適才我也瞧見了,不說相貌,單就是這份大度,比起……那些年歲大的也不遑多讓。我家阿誠也非口尖牙利之人,兩人肯定能合得來。”
辛氏暗歎聲。
範太太當真是個聰明人,楊芷適才的確有些過於表現自己了。
若不然,範誠跟楊芷的年齡倒正合適,也免得她再四處奔波。
可能,楊芷命裏就是親事不順吧。
辛氏搖搖頭,笑道:“阿萱年紀小,我還真沒往她身上想。”
範太太道:“日子不經過,這一年一年快著呢,我總想著才忙完年沒多久,看看,這不又快到臘月了?”
辛氏讚同地點頭,日子過得的確快,她生楊桂的情形還曆曆在目,這才多久,楊桂已經滿地跑了。
範太太又道:“我今兒來也不是馬上就能把親事定下來。古話說得好,一家有女百家求,如果我有這麽個漂亮閨女,定然是睜大眼睛仔細地挑。我是想,以後上門求親的人肯定不少,要是別人上門,您呀別著急應,先看看,能不能比得過我們阿誠的人才。”
聽範太太說得有趣又這樣實誠,辛氏不由啟唇笑道:“阿誠的確是個好孩子,不過孩子們的親事我一人也不能做主,總得跟老爺好生商量之後才能決定。”
範太太目的已經達到,笑吟吟地道聲好,告辭離開。
範太太前腳出了楊家大門,王姨娘後腳就將楊芷叫到了西跨院,悄聲問道:“範太太是不是來提親的?”
楊芷奇道:“姨娘怎麽知道範太太來過?”
王姨娘“哼”一聲,“我怎會不知道?你還沒出生呢,我就開始打點看守二門的王婆子,這十幾年過去,少說也搭進去百八十兩銀子。你當我真是窩在這跨院裏諸事不問?我還還不都為了你?”
楊芷默默地看向她,不經意瞧見鬢角處有一根白發。
其實王姨娘比辛氏還小兩歲,可看上去氣色明顯不如辛氏,整個人的氣度也不如辛氏敞亮。
過了數息,楊芷才道:“範太太隻說感謝爹爹教導範三哥,又提起範家三叔年底回京述職,如果能留京的話,兩家要多走動。”
王姨娘拍一下腦門,自嘲道:“我也是糊塗了,當著你們的麵兒,她定然不會說……這鐲子是她給的見麵禮?”
楊芷答應聲,將鐲子褪下來,遞給王姨娘,“說是酒泉玉,萱萱得了隻藍色的,我得了這隻綠的。”
“看著光澤不錯,”王姨娘對著窗口仔細端詳片刻,又倒來一碗水,把鐲子放進去。
整碗水立刻變成綠汪汪一片,甚是好看。
王姨娘滿意地說:“是樣好東西,對了,那個範誠來過好幾回,你覺得他相貌如何?”
楊芷想了想,開口道:“我就隻見過他一次,記不太清楚了,當時也沒好意思細看,感覺應該挺周正……範太太相貌就不差。”
王姨娘思量會兒,道:“如此說來範家還真不錯。範先生三個兒子都當官,我記得三四年前他家老大就在廣信府任知府,不知道範家老三在呂梁任什麽職務?”
楊芷茫然地搖搖頭。
王姨娘並不指望從她嘴裏知道答案,續道:“能進京述職,怎麽也是個從五品的官員,如果是六七品的小官,根本沒資格進京。這樣看的話,範家比頭前的張家可好多了,一家子當官,而且老大至少是個三品四品的大員,稍微拉扯一把就能起來。”
楊芷苦笑道:“姨娘覺得好有什麽用,得範家有這份心才行,還得征得母親同意。”
王姨娘白她一眼,“你就死心眼,等範三爺回來,你爹少不得去拜訪,隨口透個話兒就成。咱們楊家跟範家是老交情,若能結成親家有什麽不好?你爹一準兒是同意的,哪天我尋個機會給你爹說一聲。”
“還是別去了,”楊芷勸道,“上次爹不是說這種事情都是母親做主?去求父親不如跟母親說。”
王姨娘沉下臉,“你懂什麽?我又不是專程說這事兒,我還另有別的事情,隻不過順道提一句。”
楊芷看著王姨娘篤定的笑容,沒有作聲。
隻是還不等王姨娘找到合適的機會,辛氏已經將範太太的來意告訴了楊修文。
楊修文滿口答應了,“阿誠為人忠厚,學問做得紮實,必然能考中功名,屆時請範大哥稍微拉扯,我再暗裏使使勁兒,前程定然不差。”
男人跟女人的關注點截然不同。
辛氏道:“我是覺得兩家離得近,知根知底的,範三嫂又是個通透的,相處起來容易……就是阿萱太小了,我舍不得她。”
楊修文了解地笑笑,“又不是現在就嫁過去,她跟阿芷都得等到及笄,就是留到十六歲也行。”
“唉——”辛氏重重歎一聲,“養閨女有什麽好,早晚別人家的人,不合算啊。”
此時北風正呼嘯,吹得窗戶紙嘩啦啦作響,清淺的月光將院子裏桂花樹的枝椏投映在糊窗紙上,如同怪獸般張牙舞爪。
屋內卻是安靜閑適。
燭台安放在炕桌上發出溫暖的光,牆角高幾上的香爐正嫋嫋冒著白煙,有暗香入鼻。
辛氏手裏拿著做了一半的襪子,縫幾針就抬起頭歎兩聲。
燭光照在她臉上,有種令人心折的嫵媚。
楊修文頓時想起多年以前,他頭一次去辛家的時候。
辛歸農將他引至書房,不成想屋裏有位少女正聚精會神地看書。見有生人來,少女連招呼都來不及打,慌慌張張地離開,卻在出門時回頭瞧了他一眼。
隻是那一眼,楊修文的心裏就裝了辛氏。
轉瞬間,已經二十多年過去了。
看著麵前相貌幾乎不曾改變的辛氏,楊修文心中一動,忽地吹熄了蠟燭。
第二天辛氏便起得晚,直到楊芷與楊萱來請安才匆忙穿好衣裳。
三人一同用過早飯,辛氏留了楊萱單獨說話,“昨天範太太說要結親,我跟你爹都覺得不錯,想把這事定下來,你覺得呢?”
楊萱愣了下,腦海裏驀地就閃現出蕭礪的身影。
原本是橫眉冷目的跟別人說話,卻在察覺到她目光地那刻,整個人立即柔和下來,眼中也帶了淺淺笑意。
就是那抹難得地笑,曾教她由衷地歡喜,也讓她至今無法忘懷。
可是不能忘又如何?
兩人相距太過遙遠,遲早也會變成陌路。
楊萱搖搖頭,用力揮去那道頎長挺拔的身影,垂眸,低聲道:“全憑爹跟娘做主。”
辛氏隻當她是害羞,笑著道:“那就定下了,等過個七八天,不,等他們再來求兩回,我就答應下來。”
楊萱好笑,“娘何苦來?”
辛氏理所當然地道:“咱們是姑娘家,自然要矜貴些,不能一提就應,求三回才顯得心誠。”
楊萱忽而就想到前世,夏太太隻來鬧過一次,辛氏就應了。
果真是到了絕境,但凡有一線生機,都要盡力去活著……
來人是位三十四五歲的中年婦人, 穿件銀紅色滿池嬌緞麵褙子,鵝蛋臉,膚色挺白淨, 兩道細長的柳葉眉,看上去非常和善。
辛氏笑著介紹, “這是範家三太太, 你們該稱伯母, ”又對範太太說:“大的是阿芷, 開春就滿十三了, 小的是阿萱,九月裏剛過了十一歲生日。”
楊芷心裏很受用, 辛氏每每在介紹她時, 從不在言語上論及嫡庶,就好像兩人都是她嫡出的女兒一般。
兩人齊齊屈膝行禮。
範太太一手拉一個將兩人拉起來, 打量完楊芷又打量楊萱,不住嘴地誇讚, “真是漂亮,姐妹花似的,又水靈又大方。我還是七八年前見過她們,那會兒才一丁點高, 轉眼間就長成大姑娘了。”說著從腕間擼下兩隻手鐲,分別套在兩人手上。
楊萱推辭不受。
範太太道:“伯母給的見麵禮, 客氣什麽?呂梁人遠地偏, 真是沒什麽能拿得出手的東西, 但往來客商不少。這是祁連山產的酒泉玉,名氣不大,戴著倒不難看。酒泉玉有白色、藍色、綠色還有雜色,姑娘家戴白色太素,雜色不好看,特意挑了這兩隻。”
楊芷那隻是翠碧的綠色,楊萱那隻則是清湛的藍色,襯著她白嫩的手腕,有種驚心動魄的美。
辛氏笑道:“伯母賞的,就收下吧。”
楊芷與楊萱再度行禮道謝。
範太太笑道:“不是什麽貴重東西,就戴著玩,以後伯母發達了給你們買更好的。”
辛氏大笑,對楊芷姐妹道:“你們趕緊巴望著範家伯母發達。”
楊芷抿嘴笑道:“東西貴不貴重是其次,伯母的心意才是最難得。”
範太太著意地打量楊芷兩眼,拉著她的手問:“真是個會體貼人的好孩子,平常閑著喜歡做什麽,都讀些什麽書?”
楊芷經常出門,這種問話都答過無數次了,當即開口道:“每日裏就隻做些針線活兒,現今弟弟長得快,春天裏縫的襖子等不到秋天就小了,得緊趕著做。再有就是抄點經書,等去廟裏的時候發散出去,也是功德一件。”
範太太連連點頭,又看向楊萱。
楊萱脆生生地說:“我跟姐一樣,做針線、看書還有彈琴。”
範太太拉過她的手拍了拍,“姑娘家也就這幾年的好時光,真等到嫁了人,哪裏還有空閑看書彈琴?”
又略略敘過幾句,楊芷看出辛氏與範太太尚有事情要談,識趣地拉著楊萱的手告退。
看著兩人離去的背影,範太太豔羨不已,“真是一對姐妹花,帶出去多讓人眼熱。我就喜歡個閨女,可偏偏生的都是皮小子。”
辛氏有了楊桂,也就不在意別人說兒子,笑著開口道:“那是你沒見到兩人淘氣的時候,這當著客人的麵兒,總得裝上一時半會的……說起來還是兒子好,能一直守在跟前,閨女養大了也不知道嫁到哪裏去,更讓人操心。”
“可不是?”範太太趁勢道,“如果能嫁在近處,可別往遠處去。我今兒來一是感謝楊大人對阿誠費心指點,二來也就是因為此事。早些年公爹就寫信誇咱家姑娘既有才又有貌,性情更是一等一的好。隻因為孩子們歲數小,而且我們遠在山西不能當麵求娶,總顯得不尊重。今年我家老爺任期滿了三年,臘月就要回京述職,特地囑咐我一定把孩子的親事定下來……您覺得我家那臭小子還有哪裏不當意,回去我就讓他改。”
辛氏忍俊不禁,“三嫂真會說笑。”
範太太正色道:“不是說笑,真的是家裏一老一小把二姑娘誇得天上有地下沒的,適才我也瞧見了,不說相貌,單就是這份大度,比起……那些年歲大的也不遑多讓。我家阿誠也非口尖牙利之人,兩人肯定能合得來。”
辛氏暗歎聲。
範太太當真是個聰明人,楊芷適才的確有些過於表現自己了。
若不然,範誠跟楊芷的年齡倒正合適,也免得她再四處奔波。
可能,楊芷命裏就是親事不順吧。
辛氏搖搖頭,笑道:“阿萱年紀小,我還真沒往她身上想。”
範太太道:“日子不經過,這一年一年快著呢,我總想著才忙完年沒多久,看看,這不又快到臘月了?”
辛氏讚同地點頭,日子過得的確快,她生楊桂的情形還曆曆在目,這才多久,楊桂已經滿地跑了。
範太太又道:“我今兒來也不是馬上就能把親事定下來。古話說得好,一家有女百家求,如果我有這麽個漂亮閨女,定然是睜大眼睛仔細地挑。我是想,以後上門求親的人肯定不少,要是別人上門,您呀別著急應,先看看,能不能比得過我們阿誠的人才。”
聽範太太說得有趣又這樣實誠,辛氏不由啟唇笑道:“阿誠的確是個好孩子,不過孩子們的親事我一人也不能做主,總得跟老爺好生商量之後才能決定。”
範太太目的已經達到,笑吟吟地道聲好,告辭離開。
範太太前腳出了楊家大門,王姨娘後腳就將楊芷叫到了西跨院,悄聲問道:“範太太是不是來提親的?”
楊芷奇道:“姨娘怎麽知道範太太來過?”
王姨娘“哼”一聲,“我怎會不知道?你還沒出生呢,我就開始打點看守二門的王婆子,這十幾年過去,少說也搭進去百八十兩銀子。你當我真是窩在這跨院裏諸事不問?我還還不都為了你?”
楊芷默默地看向她,不經意瞧見鬢角處有一根白發。
其實王姨娘比辛氏還小兩歲,可看上去氣色明顯不如辛氏,整個人的氣度也不如辛氏敞亮。
過了數息,楊芷才道:“範太太隻說感謝爹爹教導範三哥,又提起範家三叔年底回京述職,如果能留京的話,兩家要多走動。”
王姨娘拍一下腦門,自嘲道:“我也是糊塗了,當著你們的麵兒,她定然不會說……這鐲子是她給的見麵禮?”
楊芷答應聲,將鐲子褪下來,遞給王姨娘,“說是酒泉玉,萱萱得了隻藍色的,我得了這隻綠的。”
“看著光澤不錯,”王姨娘對著窗口仔細端詳片刻,又倒來一碗水,把鐲子放進去。
整碗水立刻變成綠汪汪一片,甚是好看。
王姨娘滿意地說:“是樣好東西,對了,那個範誠來過好幾回,你覺得他相貌如何?”
楊芷想了想,開口道:“我就隻見過他一次,記不太清楚了,當時也沒好意思細看,感覺應該挺周正……範太太相貌就不差。”
王姨娘思量會兒,道:“如此說來範家還真不錯。範先生三個兒子都當官,我記得三四年前他家老大就在廣信府任知府,不知道範家老三在呂梁任什麽職務?”
楊芷茫然地搖搖頭。
王姨娘並不指望從她嘴裏知道答案,續道:“能進京述職,怎麽也是個從五品的官員,如果是六七品的小官,根本沒資格進京。這樣看的話,範家比頭前的張家可好多了,一家子當官,而且老大至少是個三品四品的大員,稍微拉扯一把就能起來。”
楊芷苦笑道:“姨娘覺得好有什麽用,得範家有這份心才行,還得征得母親同意。”
王姨娘白她一眼,“你就死心眼,等範三爺回來,你爹少不得去拜訪,隨口透個話兒就成。咱們楊家跟範家是老交情,若能結成親家有什麽不好?你爹一準兒是同意的,哪天我尋個機會給你爹說一聲。”
“還是別去了,”楊芷勸道,“上次爹不是說這種事情都是母親做主?去求父親不如跟母親說。”
王姨娘沉下臉,“你懂什麽?我又不是專程說這事兒,我還另有別的事情,隻不過順道提一句。”
楊芷看著王姨娘篤定的笑容,沒有作聲。
隻是還不等王姨娘找到合適的機會,辛氏已經將範太太的來意告訴了楊修文。
楊修文滿口答應了,“阿誠為人忠厚,學問做得紮實,必然能考中功名,屆時請範大哥稍微拉扯,我再暗裏使使勁兒,前程定然不差。”
男人跟女人的關注點截然不同。
辛氏道:“我是覺得兩家離得近,知根知底的,範三嫂又是個通透的,相處起來容易……就是阿萱太小了,我舍不得她。”
楊修文了解地笑笑,“又不是現在就嫁過去,她跟阿芷都得等到及笄,就是留到十六歲也行。”
“唉——”辛氏重重歎一聲,“養閨女有什麽好,早晚別人家的人,不合算啊。”
此時北風正呼嘯,吹得窗戶紙嘩啦啦作響,清淺的月光將院子裏桂花樹的枝椏投映在糊窗紙上,如同怪獸般張牙舞爪。
屋內卻是安靜閑適。
燭台安放在炕桌上發出溫暖的光,牆角高幾上的香爐正嫋嫋冒著白煙,有暗香入鼻。
辛氏手裏拿著做了一半的襪子,縫幾針就抬起頭歎兩聲。
燭光照在她臉上,有種令人心折的嫵媚。
楊修文頓時想起多年以前,他頭一次去辛家的時候。
辛歸農將他引至書房,不成想屋裏有位少女正聚精會神地看書。見有生人來,少女連招呼都來不及打,慌慌張張地離開,卻在出門時回頭瞧了他一眼。
隻是那一眼,楊修文的心裏就裝了辛氏。
轉瞬間,已經二十多年過去了。
看著麵前相貌幾乎不曾改變的辛氏,楊修文心中一動,忽地吹熄了蠟燭。
第二天辛氏便起得晚,直到楊芷與楊萱來請安才匆忙穿好衣裳。
三人一同用過早飯,辛氏留了楊萱單獨說話,“昨天範太太說要結親,我跟你爹都覺得不錯,想把這事定下來,你覺得呢?”
楊萱愣了下,腦海裏驀地就閃現出蕭礪的身影。
原本是橫眉冷目的跟別人說話,卻在察覺到她目光地那刻,整個人立即柔和下來,眼中也帶了淺淺笑意。
就是那抹難得地笑,曾教她由衷地歡喜,也讓她至今無法忘懷。
可是不能忘又如何?
兩人相距太過遙遠,遲早也會變成陌路。
楊萱搖搖頭,用力揮去那道頎長挺拔的身影,垂眸,低聲道:“全憑爹跟娘做主。”
辛氏隻當她是害羞,笑著道:“那就定下了,等過個七八天,不,等他們再來求兩回,我就答應下來。”
楊萱好笑,“娘何苦來?”
辛氏理所當然地道:“咱們是姑娘家,自然要矜貴些,不能一提就應,求三回才顯得心誠。”
楊萱忽而就想到前世,夏太太隻來鬧過一次,辛氏就應了。
果真是到了絕境,但凡有一線生機,都要盡力去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