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刹那, 蕭礪幾乎想去找楊萱當麵問個清楚明白, 可念頭剛起,便已經冷靜下來,掂筷挑起麵條, 吹了吹, 不緊不慢地塞進嘴裏。
麵條粗細不勻, 遠不若以前勁道,煮的火候也有些大,好在湯仍是原先的滋味。
一個十一二歲的小姑娘, 能夠做出這樣一碗麵,也算難為她了。
蕭礪吃了麵, 就著湯水喝完杯中酒,將飯錢留在桌麵上, 還額外多給了兩文算作給小姑娘的賞錢。
外頭起了夜風,地上枯葉被風卷著四處亂竄, 踩上去便是“哢嚓”一聲脆響。
一彎新月高高地掛在天際,發出清冷的光,星星倒是繁盛,不厭其煩地眨著眼睛。
路上行人已是非常稀少,偶有幾個,都是緊緊攏著衣襟, 低著頭, 行色匆匆。
蕭礪才吃過麵, 身上仍是暖著, 正好趁機消消食,慢慢踱著步子回了家。
照例先是去跨院給棗紅馬添了把夜草,瞧著馬槽裏水不多,又倒上半槽水。
棗紅馬滿意地打個響鼻,將頭伸到蕭礪麵前,親昵地蹭蹭他的臉。
蕭礪拍拍馬背,低聲道:“快去歇著,明天還有的忙。”
轉身回到正院。
隔壁家裏似是燉了肉骨頭,空氣洋溢著撲鼻的肉香,絲絲縷縷往蕭礪鼻子裏鑽,隱約夾雜著女人的斥責聲,“別吃了,你們兩個混小子,餘下是給你爹留的,你爹辛辛苦苦從早忙到晚……這死鬼,到現在都不回來,也不知在哪裏絆住腿了?”
隔壁住著一家四口,一對年輕的小夫妻倆和兩個年紀不大的兒子。
男人在燈市一間糧米鋪打雜,幹得是體力活兒,就是給客人往家裏送糧米,忙起來的時候連口水都撈不著喝。有的客人離得遠,他送完再回家,天色就黑透了。
女人在家裏等得著急,待男人進門,往往先是一頓劈頭蓋臉的臭罵。
可罵著也愛著。
孩子小經不住餓,她先照顧孩子吃完,哄著他們睡下,她則一直等著男人回家。
夏天天熱,兩口子便坐在院子裏吃。
一隻桃子,男人讓著女人,女人讓著男人。一碟餃子,女人吃上兩三隻借口飽了讓給男人吃,男人不聽,哄著勸著讓女人吃。
讓著讓著,話語裏就有了旖旎的味道。
相比隔壁燈火的溫暖,蕭礪這邊卻是烏漆漆靜悄悄的,一絲人氣兒沒有。
蕭礪進屋,從懷裏摸出火折子,點燃油燈。
燈光昏暗,照得屋裏影影綽綽的。
廳堂隻靠北牆放了張四仙桌,配了四把椅子,除此之外,再無他物,冷冷清清的。
東次間也空曠。
靠南牆擺著一張木床,一張掉了漆麵的木桌,靠北牆放著隻半舊的榆木衣櫃。
幾乎算得上家徒四壁。
蕭礪想起先前那轉瞬即逝的念頭,自嘲地笑了笑。
楊家雖非大富大貴,可也是家境頗好的書香門第。
他記得清楚,每次見到楊萱,她身上穿的衣服佩戴的首飾都不一樣。
有一次是穿鵝黃色襖子,戴綠鬆石發簪,還有一次是穿青碧色襖子,戴南珠珠花。
而今天,她穿寶藍色繡雲雁紋的織錦被子,天水碧羅裙,看上去素淡,可裙子的裙幅極寬,長長的裙擺垂落下來,如水波流動。
尤其是,他站在樓梯底下,而她眸光裏含著笑意,粉嫩的臉頰暈著淺淺紅霞,一步步走下來,仿若九天仙子降落凡塵。
那一瞬間,他心裏紛亂如麻,不假思索地說出那句話,“你別慌,我總是等著你。”
話出口,他已醒悟到不妥。
他是地上的沙,混在人堆裏絲毫不起眼,而楊萱卻是天上的雲,隻能仰望不敢奢望。
蕭礪搖搖頭,揮去腦中不切實際的想法,去院子裏抱把柴火到廚房,燒開半鍋水,先舀出一些溫在暖窠裏,剩餘的兌上冷水,再添一把柴,舀出一瓢洗了臉,餘下的舀在盆裏泡腳。
這是他多年來的習慣,出門在外萬事不便也就罷了,可隻要在家裏,睡覺前總是會熱乎乎地泡下腳,去掉全身的疲乏。
泡完腳,蕭礪順手將襪子洗幹淨,晾到外麵竹架上。
這會兒隔壁男人終於回來了,女人迎出去開門,嘴裏已經罵出來,“都快宵禁了,你還知道回來,死在外頭算了,省得連頓飯吃不清閑,涼了熱,熱了涼。看你這滿身土,快換了衣裳洗臉去,別用冷水洗,鍋底有熱水……討厭,就知道動手動腳,幹一天活兒也不嫌累?”
接著是男人低沉的聲音,“……得了差不多七十文賞錢,趕明兒你往集市上買塊綢布裁衣裳,上次那塊紅色的就很好看。”
“不用,”女人生硬地拒絕,“我有衣裳穿,眼看著天兒冷了,孩子們的棉襖還沒做成,還是去買匹青布買幾斤棉花,給他倆每人做件新棉襖,給你做件新坎肩,坎肩沒有袖子耽誤不了你幹活,還能護著心肺別著涼。”
男人又道:“最近鋪子裏一直忙,興許會忙到年根,我再多攢點銀錢給你買支簪子戴……往後夜裏別等我吃飯,你早早吃了睡,我回來自己熱熱就好。”
蕭礪默默地歎了口氣。
這就是他渴望中的生活。
當他披星戴月地回家,家裏會亮著一盞燈,會有飯菜的香氣,有個女人在燈下等著自己,有孩子雀躍著朝自己跑來。
而他願意付出生命來守護自己的家,保護自己的妻兒。
***
自打太子回京,想要學武的少年一天比一天多,蕭礪忙得腳不點地,恨不得一天當成兩天用。
反之楊萱卻很空閑,每日裏抄十幾頁書,做點針線活兒,再就坐在琴前撫上一兩曲。
她上一次彈琴還是辛農來的時候,轉眼就過了一年半,生疏得不行,就連之前彈過許多次的《風入鬆》也是七零八落,幾不成調。
這日又在練習,楊芷撩簾進來,“不是說再不彈琴了嗎,怎麽又彈上了?剛才聽得我渾身汗毛都豎起來了,真正是受罪。”
“姐,不至於吧?”楊萱苦著臉分辯,“我隻是沒找準調子,琴音還是很清亮啊,你聽聽。”左手按弦,右手撫出幾個音。
楊芷抿著嘴兒笑,“還好意思說,你自己聽聽,每個音都不準,如果是我沒聽過的曲子也就罷了,這樣聽起來真正難受。”
“哼,”楊萱撇下嘴,“姐專會取笑我,我還非得練好才成。”靜下心認真再彈一遍,問道:“這次怎麽樣,好點沒有?”
楊芷想一想,從牙縫擠出八個字,“稍有起色,勉強入耳。”
楊萱佯怒,“姐這樣說,那我以後每天清晨就開始練,在廳堂裏練。”
楊芷笑道:“你這小無賴。”
“誰讓你取笑我?”楊萱將琴袱蓋上,起身走到楊芷身旁,問道:“先前不是說今兒有宴會,怎麽沒去?”
楊芷答道:“母親身上不方便,等過幾天再說。”
說話時雖是笑著,可笑容很是勉強,不太情願的樣子。
大舅母是四月裏進的京,到現在正好半年。這半年辛氏始終沒得閑,好容易大舅母尋到合適的宅地,高高興興地搬進去還宴請過好幾次。
辛氏終於空下來,可以繼續張羅楊芷的親事了。
可是天公不作美,她們看完獻俘的第二天就開始下雨,陸陸續續下了三四天,屋裏屋外到處潮乎乎的,路上也泥濘不堪,根本沒法出門。
下完雨,天氣驟然冷下來,可總算放了晴。
趁著還沒入冬,先後有三四家來下帖子邀請赴宴的。
楊芷早就把赴宴穿的衣裳準備好了,不巧的是,辛氏卻來了小日子,沒辦法隻得把兩家日子近的推掉了,其中便有楊美家。
王姨娘在楊芷跟前嘀咕,“這可真是巧,我記得以前太太是月底的時候行經,還差著日子呢。再說,三四天差不多也就完了,還用得著把楊家的帖子拒了?”
楊芷沒好氣地說:“姨娘這話不地道,來了就是來了,如果母親不想去,就會直接說出來,才不會轉彎抹角用這種理由欺哄我?姨娘也知道,行經的時候各種不方便,哪有經期出門做客的?”
王姨娘恨道:“我也沒說別的,不過是給姑娘提個醒兒,姑娘是我懷胎十月掉下來的肉,我能害了姑娘?何至於這般擠兌我?可見姑娘眼裏隻有太太,根本沒有親生的姨娘了。”
楊芷悶悶不樂地離開西跨院,剛走到玉蘭院便聽見楊萱在彈琴。
偏偏楊萱因為手生,彈得是錯誤百出,楊芷聽了片刻實在忍不住,這才推門而入說了那番話。
兩人感情好,自然不會因為這幾句批評的話而心存芥蒂,可提及出門做客,楊芷心頭的鬱氣就有點掩飾不住。
一是因為親事不順,相看這麽多,就沒有遇到比張家更靠譜的人家;第二則是因為王姨娘。近些日子以來,王姨娘不知有意還是無意,總是將辛氏往陰暗裏想。
就比如來小日子,這種事情問問辛氏貼身伺候的,或者漿洗上的,一打聽就知道。
辛氏真沒必要在撒謊,可王姨娘……
楊芷知道王姨娘真心實意地替自己打算,但是聽她這樣猜度辛氏,楊芷又不能接受。
楊萱大略猜出幾分楊芷的心思,卻假作不知,將自己抄的書拿出來,笑道:“姐看我的字怎麽樣?我已經把這四本書抄過一遍了,感覺字體精進了不少,等過年時,我也能夠寫對子了。”
楊芷笑著翻開裝訂在一起的書冊,頓時大驚失色。
楊萱的字果然長進了許多,不管是筆鋒筆勢還是間架結構都極具顏體神~韻,更難得的是,通篇的字工整靈秀起合流暢,墨跡均勻平整,可以想見楊萱的心境是如何的平和。
反觀她自己,最近煩悶得不行,稍有不順便心浮氣躁。
楊芷慚愧地說:“萱萱,我得跟你學,以後每天抄一篇經書,也把字體練起來。”
楊芷隻抄了五篇經文,第六天辛氏身上幹淨,便帶著她出門赴宴。
楊萱跟往日一樣抄過幾頁書就開始彈琴。
經過這陣子練習,楊萱已經找到了以前的感覺,可平常彈琴總是收著不敢露出真技藝,今天趁辛氏與楊修文等人都不在,正兒八經拿出本事來彈奏幾曲。
她先彈了最近常練的《風入鬆》,再彈《佩蘭》,最後是已經滾瓜爛熟的《流水》。
曲子的旋律剛剛響起,楊萱深吸口氣,雙眼微微闔上,左手按弦,右手自有主張地彈撥開來,而前世的點點滴滴如走馬燈般閃現在腦海裏——潑辣蠻橫的夏太太、恬不知恥的夏懷寧、輕浮淺薄的夏懷茹,還有手指強勁有力堪比鉗子的張嬤嬤。
琴聲清越又帶著無限的悲涼與哀傷,隨風飄過院牆飄進了清梧院。
夏懷寧正與楊桐談論明年的童生試,聽到琴聲,臉色立刻變了。
府學裏的先生曾經告訴過他,琴跟字是相通的,世間沒有兩個人的字體一模一樣,也沒有兩個人的琴聲是一模一樣。
有些人按弦重,有的按弦輕,有的用指腹按,有的用指側按,發出來的琴聲各自不同。
而且,即便是同樣的曲子,個人理解不同,琴意也不一樣。
夏懷寧聽過好幾人彈過《流水》,琴聲要麽空靈要麽悠揚,隻有一個人會彈出寂寥彈出憂傷。
那便是前世的楊萱。
是獨自躲在屋裏守孝的楊萱……
麵條粗細不勻, 遠不若以前勁道,煮的火候也有些大,好在湯仍是原先的滋味。
一個十一二歲的小姑娘, 能夠做出這樣一碗麵,也算難為她了。
蕭礪吃了麵, 就著湯水喝完杯中酒,將飯錢留在桌麵上, 還額外多給了兩文算作給小姑娘的賞錢。
外頭起了夜風,地上枯葉被風卷著四處亂竄, 踩上去便是“哢嚓”一聲脆響。
一彎新月高高地掛在天際,發出清冷的光,星星倒是繁盛,不厭其煩地眨著眼睛。
路上行人已是非常稀少,偶有幾個,都是緊緊攏著衣襟, 低著頭, 行色匆匆。
蕭礪才吃過麵, 身上仍是暖著, 正好趁機消消食,慢慢踱著步子回了家。
照例先是去跨院給棗紅馬添了把夜草,瞧著馬槽裏水不多,又倒上半槽水。
棗紅馬滿意地打個響鼻,將頭伸到蕭礪麵前,親昵地蹭蹭他的臉。
蕭礪拍拍馬背,低聲道:“快去歇著,明天還有的忙。”
轉身回到正院。
隔壁家裏似是燉了肉骨頭,空氣洋溢著撲鼻的肉香,絲絲縷縷往蕭礪鼻子裏鑽,隱約夾雜著女人的斥責聲,“別吃了,你們兩個混小子,餘下是給你爹留的,你爹辛辛苦苦從早忙到晚……這死鬼,到現在都不回來,也不知在哪裏絆住腿了?”
隔壁住著一家四口,一對年輕的小夫妻倆和兩個年紀不大的兒子。
男人在燈市一間糧米鋪打雜,幹得是體力活兒,就是給客人往家裏送糧米,忙起來的時候連口水都撈不著喝。有的客人離得遠,他送完再回家,天色就黑透了。
女人在家裏等得著急,待男人進門,往往先是一頓劈頭蓋臉的臭罵。
可罵著也愛著。
孩子小經不住餓,她先照顧孩子吃完,哄著他們睡下,她則一直等著男人回家。
夏天天熱,兩口子便坐在院子裏吃。
一隻桃子,男人讓著女人,女人讓著男人。一碟餃子,女人吃上兩三隻借口飽了讓給男人吃,男人不聽,哄著勸著讓女人吃。
讓著讓著,話語裏就有了旖旎的味道。
相比隔壁燈火的溫暖,蕭礪這邊卻是烏漆漆靜悄悄的,一絲人氣兒沒有。
蕭礪進屋,從懷裏摸出火折子,點燃油燈。
燈光昏暗,照得屋裏影影綽綽的。
廳堂隻靠北牆放了張四仙桌,配了四把椅子,除此之外,再無他物,冷冷清清的。
東次間也空曠。
靠南牆擺著一張木床,一張掉了漆麵的木桌,靠北牆放著隻半舊的榆木衣櫃。
幾乎算得上家徒四壁。
蕭礪想起先前那轉瞬即逝的念頭,自嘲地笑了笑。
楊家雖非大富大貴,可也是家境頗好的書香門第。
他記得清楚,每次見到楊萱,她身上穿的衣服佩戴的首飾都不一樣。
有一次是穿鵝黃色襖子,戴綠鬆石發簪,還有一次是穿青碧色襖子,戴南珠珠花。
而今天,她穿寶藍色繡雲雁紋的織錦被子,天水碧羅裙,看上去素淡,可裙子的裙幅極寬,長長的裙擺垂落下來,如水波流動。
尤其是,他站在樓梯底下,而她眸光裏含著笑意,粉嫩的臉頰暈著淺淺紅霞,一步步走下來,仿若九天仙子降落凡塵。
那一瞬間,他心裏紛亂如麻,不假思索地說出那句話,“你別慌,我總是等著你。”
話出口,他已醒悟到不妥。
他是地上的沙,混在人堆裏絲毫不起眼,而楊萱卻是天上的雲,隻能仰望不敢奢望。
蕭礪搖搖頭,揮去腦中不切實際的想法,去院子裏抱把柴火到廚房,燒開半鍋水,先舀出一些溫在暖窠裏,剩餘的兌上冷水,再添一把柴,舀出一瓢洗了臉,餘下的舀在盆裏泡腳。
這是他多年來的習慣,出門在外萬事不便也就罷了,可隻要在家裏,睡覺前總是會熱乎乎地泡下腳,去掉全身的疲乏。
泡完腳,蕭礪順手將襪子洗幹淨,晾到外麵竹架上。
這會兒隔壁男人終於回來了,女人迎出去開門,嘴裏已經罵出來,“都快宵禁了,你還知道回來,死在外頭算了,省得連頓飯吃不清閑,涼了熱,熱了涼。看你這滿身土,快換了衣裳洗臉去,別用冷水洗,鍋底有熱水……討厭,就知道動手動腳,幹一天活兒也不嫌累?”
接著是男人低沉的聲音,“……得了差不多七十文賞錢,趕明兒你往集市上買塊綢布裁衣裳,上次那塊紅色的就很好看。”
“不用,”女人生硬地拒絕,“我有衣裳穿,眼看著天兒冷了,孩子們的棉襖還沒做成,還是去買匹青布買幾斤棉花,給他倆每人做件新棉襖,給你做件新坎肩,坎肩沒有袖子耽誤不了你幹活,還能護著心肺別著涼。”
男人又道:“最近鋪子裏一直忙,興許會忙到年根,我再多攢點銀錢給你買支簪子戴……往後夜裏別等我吃飯,你早早吃了睡,我回來自己熱熱就好。”
蕭礪默默地歎了口氣。
這就是他渴望中的生活。
當他披星戴月地回家,家裏會亮著一盞燈,會有飯菜的香氣,有個女人在燈下等著自己,有孩子雀躍著朝自己跑來。
而他願意付出生命來守護自己的家,保護自己的妻兒。
***
自打太子回京,想要學武的少年一天比一天多,蕭礪忙得腳不點地,恨不得一天當成兩天用。
反之楊萱卻很空閑,每日裏抄十幾頁書,做點針線活兒,再就坐在琴前撫上一兩曲。
她上一次彈琴還是辛農來的時候,轉眼就過了一年半,生疏得不行,就連之前彈過許多次的《風入鬆》也是七零八落,幾不成調。
這日又在練習,楊芷撩簾進來,“不是說再不彈琴了嗎,怎麽又彈上了?剛才聽得我渾身汗毛都豎起來了,真正是受罪。”
“姐,不至於吧?”楊萱苦著臉分辯,“我隻是沒找準調子,琴音還是很清亮啊,你聽聽。”左手按弦,右手撫出幾個音。
楊芷抿著嘴兒笑,“還好意思說,你自己聽聽,每個音都不準,如果是我沒聽過的曲子也就罷了,這樣聽起來真正難受。”
“哼,”楊萱撇下嘴,“姐專會取笑我,我還非得練好才成。”靜下心認真再彈一遍,問道:“這次怎麽樣,好點沒有?”
楊芷想一想,從牙縫擠出八個字,“稍有起色,勉強入耳。”
楊萱佯怒,“姐這樣說,那我以後每天清晨就開始練,在廳堂裏練。”
楊芷笑道:“你這小無賴。”
“誰讓你取笑我?”楊萱將琴袱蓋上,起身走到楊芷身旁,問道:“先前不是說今兒有宴會,怎麽沒去?”
楊芷答道:“母親身上不方便,等過幾天再說。”
說話時雖是笑著,可笑容很是勉強,不太情願的樣子。
大舅母是四月裏進的京,到現在正好半年。這半年辛氏始終沒得閑,好容易大舅母尋到合適的宅地,高高興興地搬進去還宴請過好幾次。
辛氏終於空下來,可以繼續張羅楊芷的親事了。
可是天公不作美,她們看完獻俘的第二天就開始下雨,陸陸續續下了三四天,屋裏屋外到處潮乎乎的,路上也泥濘不堪,根本沒法出門。
下完雨,天氣驟然冷下來,可總算放了晴。
趁著還沒入冬,先後有三四家來下帖子邀請赴宴的。
楊芷早就把赴宴穿的衣裳準備好了,不巧的是,辛氏卻來了小日子,沒辦法隻得把兩家日子近的推掉了,其中便有楊美家。
王姨娘在楊芷跟前嘀咕,“這可真是巧,我記得以前太太是月底的時候行經,還差著日子呢。再說,三四天差不多也就完了,還用得著把楊家的帖子拒了?”
楊芷沒好氣地說:“姨娘這話不地道,來了就是來了,如果母親不想去,就會直接說出來,才不會轉彎抹角用這種理由欺哄我?姨娘也知道,行經的時候各種不方便,哪有經期出門做客的?”
王姨娘恨道:“我也沒說別的,不過是給姑娘提個醒兒,姑娘是我懷胎十月掉下來的肉,我能害了姑娘?何至於這般擠兌我?可見姑娘眼裏隻有太太,根本沒有親生的姨娘了。”
楊芷悶悶不樂地離開西跨院,剛走到玉蘭院便聽見楊萱在彈琴。
偏偏楊萱因為手生,彈得是錯誤百出,楊芷聽了片刻實在忍不住,這才推門而入說了那番話。
兩人感情好,自然不會因為這幾句批評的話而心存芥蒂,可提及出門做客,楊芷心頭的鬱氣就有點掩飾不住。
一是因為親事不順,相看這麽多,就沒有遇到比張家更靠譜的人家;第二則是因為王姨娘。近些日子以來,王姨娘不知有意還是無意,總是將辛氏往陰暗裏想。
就比如來小日子,這種事情問問辛氏貼身伺候的,或者漿洗上的,一打聽就知道。
辛氏真沒必要在撒謊,可王姨娘……
楊芷知道王姨娘真心實意地替自己打算,但是聽她這樣猜度辛氏,楊芷又不能接受。
楊萱大略猜出幾分楊芷的心思,卻假作不知,將自己抄的書拿出來,笑道:“姐看我的字怎麽樣?我已經把這四本書抄過一遍了,感覺字體精進了不少,等過年時,我也能夠寫對子了。”
楊芷笑著翻開裝訂在一起的書冊,頓時大驚失色。
楊萱的字果然長進了許多,不管是筆鋒筆勢還是間架結構都極具顏體神~韻,更難得的是,通篇的字工整靈秀起合流暢,墨跡均勻平整,可以想見楊萱的心境是如何的平和。
反觀她自己,最近煩悶得不行,稍有不順便心浮氣躁。
楊芷慚愧地說:“萱萱,我得跟你學,以後每天抄一篇經書,也把字體練起來。”
楊芷隻抄了五篇經文,第六天辛氏身上幹淨,便帶著她出門赴宴。
楊萱跟往日一樣抄過幾頁書就開始彈琴。
經過這陣子練習,楊萱已經找到了以前的感覺,可平常彈琴總是收著不敢露出真技藝,今天趁辛氏與楊修文等人都不在,正兒八經拿出本事來彈奏幾曲。
她先彈了最近常練的《風入鬆》,再彈《佩蘭》,最後是已經滾瓜爛熟的《流水》。
曲子的旋律剛剛響起,楊萱深吸口氣,雙眼微微闔上,左手按弦,右手自有主張地彈撥開來,而前世的點點滴滴如走馬燈般閃現在腦海裏——潑辣蠻橫的夏太太、恬不知恥的夏懷寧、輕浮淺薄的夏懷茹,還有手指強勁有力堪比鉗子的張嬤嬤。
琴聲清越又帶著無限的悲涼與哀傷,隨風飄過院牆飄進了清梧院。
夏懷寧正與楊桐談論明年的童生試,聽到琴聲,臉色立刻變了。
府學裏的先生曾經告訴過他,琴跟字是相通的,世間沒有兩個人的字體一模一樣,也沒有兩個人的琴聲是一模一樣。
有些人按弦重,有的按弦輕,有的用指腹按,有的用指側按,發出來的琴聲各自不同。
而且,即便是同樣的曲子,個人理解不同,琴意也不一樣。
夏懷寧聽過好幾人彈過《流水》,琴聲要麽空靈要麽悠揚,隻有一個人會彈出寂寥彈出憂傷。
那便是前世的楊萱。
是獨自躲在屋裏守孝的楊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