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身為皇子, 怎可真地拿下節製邊將之權?


    陛下此旨將動搖國本哪!


    軍權不可旁落,尤不可落到藩王手中啊!


    許多有識之士看到了這道旨意背後的利害, 紛紛上疏勸諫, 順便彈劾呂、張兩位閣老為給弟子爭權,竟不顧國家大計, 不盡封駁之責, 還早早地將這道旨意發往了漢中。


    送上去的彈章, 聖上看則看了, 卻半點沒有納諫的打算。


    他反倒將折子扔到內閣, 埋怨彈劾之人不懂得體貼上意:藩王不得掌兵, 可周王是藩王麽?他本就是在外代天子鎮撫軍務的, 原先是怕他年輕氣盛, 輕出關外犯險,才不肯給他放太多權。如今三年過去,看得出周王沉穩可嘉, 再多放幾分權給他, 又有什麽不對?


    他眼下年歲漸長,宿疾一日日纏綿,還能有幾年鍛煉子弟?


    朝中還沒有嫡子, 周王便是眾王之長。哪怕今後再得嫡子, 子幼母壯,又有幾個成年的兄長壓在上頭,也不是國家安穩之兆。


    新泰帝將彈章壓下,又尋錯處懲治了幾個劍指周王的禦史, 順帶封了更年少的兩個兒子為秦王、晉王,敲打了齊、魏二王,京中局勢才複歸平靜。不過京裏這段風波隔著兩千裏地的路程,來不及傳到漢中就消散了,漢中府這一家君臣仍是過得安樂輕閑。


    宋府尊背靠閣老座師,有權任性,考察期間就當自己已經留任,省了辭別官府、府中富戶、耆老這一套虛辭。倘若這時候京裏來個禦史突降漢中暗訪,就會發現滿城官民父老並沒在哭天喊地地挽留知府大人,沒寫萬人血書,甚至連把萬民傘都沒做下。


    不光治下百姓,天天見識著他與桓淩伉倆情深的府治官員,就連下頭諸縣官員也不知怎麽地,心裏就以為他就該跟著周王——的大舅子——同進退,天經地義,竟也沒有哪個送禮來恭賀知府大人高升。


    宋大人於是也就照常處理公務、審斷下頭州縣遞來的案卷,按著氣溫、雨水狀況安排農事,帶帶學生,跟桓淩和經濟園的營造工匠們一道設計更大型的煉油塔……


    給楊巡撫正在開發的石油產業設計。


    楊巡撫考察延綏一帶有地麵湧石脂水的地方,已圈定了一處人少、地麵堅實、有水井可提水的地方煉油。如今豎起油井,考得日均采油可得二百斤許,他從漢中帶走的煉油塔便顯得太小,還要建做個能煉製這麽多油的大塔。


    這種塔可不是等比例放大就行,從燃燒室到冷卻水管,到承重結構,到內壁耐火層……都要重新設計,做起來千頭萬緒,不是輕易可得的。好在楊大人先已運走了幾個小塔,暫時少采些油,用幾個小塔同時煉製,一天也能出十來斤汽油,三十餘斤柴油。


    這些油便用大桶盛裝,深藏在陰涼的地窖裏,以防夏日陽光熾烈,曬得它自己著了。煉油剩下的瀝青沒處堆放,楊巡撫便寫信往漢中要了修路的工匠,又在本地征發徭役,修起一條可容兩輛炮車並行的平坦大道。


    這條路從榆林修往延綏舊鎮,又從延綏過西安伸向漢中。


    路麵平坦、堅硬,不怕雨雪,經得住能運送數百斤石料,鐵箍車輪的大車碾壓,軋過後也不留深坑,隻餘兩道淺淺的車痕。這條路一旦修通,從關內調配兵馬就更迅捷;漢中、關中等糧倉之地運往邊鎮的糧食、衣裳、軍械也能及時供上;邊關負傷的將士、要回京獻俘的虜寇,亦可早些送回關內……


    這路修起來隻是略繁瑣些,但也不比黃土夯成的道路多費多少人力,修好之後又不易壞,他自己走在上麵都喜歡。隻可惜瀝青有些供不上,修一段就要停一段,從春到夏,也才剛修到延安府。


    他正為瀝青供給不力之事煩惱,恰好就收到了宋時的書信——


    是他確定要留任漢中,寫來報喜兼道謝的信。隨信還了附了一車鮮桃、杏、西瓜之類的土儀,一箱不知是福建還是廣西捎來的玻璃罐裝的糖水荔枝、白桃、楊梅之類,還有幾小簍用彩印紙盒包得漂漂亮亮的炒米糖、窩絲糖、牛奶糖。


    楊侍郎一個壯年男子孤身在軍中,哪裏要吃什麽糖?看著這些東西,便猜測是周王府裏給小皇孫備的,桓淩這個做舅舅的順手捎給宋時,宋時就做主給他送了些來還禮。


    這樣的東西他雖然不吃,卻也不好散給別人,便叫人包好了捎往家中。


    鮮果他嚐了一點,倒都味道不錯:西瓜是脆沙瓤的,清甜解暑;杏子甘酸可口,吃著滿口生津;鮮桃是洋縣產的佳品,尤其甜美多汁。


    不過他也未肯多吃,嚐了幾個便叫人拿下去散到軍中。


    榆林地方氣候幹旱,軍中更為艱苦,除了沙地上能種些西瓜,鮮果鮮菜都吃不上多少。他自己往漢中府去就能再嚐到,這些且拿去慰勞將士守邊之功吧。


    楊巡撫吩咐人將瓜果端下去,替他人整理行裝,收拾好衙內文書。他要親去漢中一趟,看看宋時他們煉油塔的進度,哪怕大的做不出,至少要再弄幾個小的來。


    榆林到漢中相距一千餘裏,不過楊大人年紀雖大幾歲,也還稱得上“武姿英邁”,能騎馬長途奔馳,十餘天後便到了漢中。


    他來得突然,事先並無通報,直到一行人下了船才向周王府和漢中府衙遞了帖子。


    周王此時卻因為聖上特旨賦予他更大權柄,不敢辜負聖恩,帶著桓淩再度出巡,隻有宋時帶著滿府官員匆匆出城相迎。因為周王不在府,楊巡撫也不必在外頭沐浴更衣後再行拜見,但直接進了漢中府,考察宋知府近日政績……


    先察煉油塔做成了沒有。


    宋時是久經考驗,官場裏鍛煉出來的人,便是不做自己的事,也要把領導交代的任務辦好,當下便笑著說:“大人來得正是時候,桓大人臨行前就怕耽擱了這事,帶著多少學生日夜計算,總算弄出了圖紙。隻是漢中地界上不產石油,縱然建起塔也運轉不起來,大人那裏已有了學生和工匠,便將圖帶回去試建吧。”


    為了安全起見,這座大塔也就一丈許高,和他們燒煉石灰的灰窯差不多。燃燒室和塔身都做了鋼筋加固,內側耐火層也加厚許多,用摻了白雲石的耐火水泥砌築成,用厚鋼管打製冷卻水管、引流管……


    宋知府雖然不愛計算這些料材,卻也為楊大人交辦的事盡心竭力,想法做出了金屬盒氣壓計,以便隨時監控爐內氣壓,保障安全。


    他這些年講學時講過大氣壓強原理,楊巡撫不曾親耳聽過,卻看過他講氣壓、氣象的文章,深深為其中所寫的大氣周流之理打動。而今聽他說起氣壓計,不由得又勾起舊日好奇之心,眼中霎時冒出漣漣光采:


    “本官從前見過人學宋知府做水銀氣壓計,這金盒氣壓計又是何等形製,莫非是改以金盒盛水銀而成?”


    可金盒裝了水銀,那盒子就被融成金汞齊了,又怎麽量得了氣壓?


    宋時微笑著答道:“這個倒不用水銀,隻用一個空心的小銅盒,將裏頭的氣放淨,外頭氣壓壓扁了盒子,此時記下的氣壓就是天之氣的氣壓。其上可用鋼片連以指針,再拿著水銀氣壓計和它一起從山底量到山頂,量其變化之微刻下數字,依這些變數算出指針轉動到何處,該得氣壓比平地氣壓高低多少。”


    他手頭就有做好的、正在試製的氣壓計。雖然技術有限,金屬盒裏達不到絕對真空,但有水銀氣壓計做對比,壓力差記得準,這氣壓計還是可以信賴的。


    宋時請大人少坐,吃吃他們府衙新製的點心,自己從外頭拖進來一個黑突突的生鐵短炮筒似的家夥。


    細看其口上有蓋,前後有粗杆子穿著,底下用鐵架架著……


    楊大人活了五十多年,還從未見過這樣古怪的東西,不由得湊上去細看。宋時便將其蓋上一個小鍾表似的東西給他看——


    “這個盒子得一個個校數,眼下做得不多。做出來之後單放在空中也看不出什麽變化,做以下官先叫人將其裝在鍋上,以觀其變動……”


    鍋內空氣加熱氣會膨脹,壓力變大,就能直觀看到壓力計轉動了。


    其實他弄出這儀器後,還給府衙和周王府裏弄了幾個高壓鍋,再就是這個爆米花機。不過如今周王不在,他們不能去王府要鍋,府衙這邊的鍋裏一個燉著牛肉、一個燜著豬蹄、一個蒸著白桃罐頭……


    楊大人這樣的君子自是要遠庖廚的,他隻好先把爆米花機拿來請上司品鑒。


    楊巡撫說了個“可”字,宋時便叫廚子來在廷中架起爆米花機,點上火慢慢搖了起來。楊大人如今求知若渴,也不管它是爆米花的還是燒飯的,走到麵前看著氣壓計上的數字變化,滿麵藏不住的驚訝與欣喜。


    是得知了從前讀經史、講理學也學不到的新知識的欣喜。


    直到火候差不多,該要開爐倒米了,他才扶著宋時的手站起來,坐回堂上。


    宋時告訴他爆米花開鍋時會有一聲爆響,勸他堵上耳朵,他也聽勸地掩了耳朵,可還擋不住那一聲比炮彈炸開還震人的巨響。


    他雙手不由得微微晃動,直直盯著米花機,愕然道:“這東西怎麽這樣響?”


    氣壓太大,放氣又放得太快,裏麵的氣體幾乎是炸出來的。


    這還是爆米花的鍋鑄得厚,不易炸開,高壓鍋如果堵死,可是會炸鍋的。他前世有網的時代,在網上隨便一搜“高壓鍋爆炸”,就能搜到各種鍋蓋和鍋裏煮的吃食嵌在天花板上的慘烈圖片。


    搜完之後,他就沒再用高壓鍋熬過稀飯。


    楊大人聽得心旌搖蕩,眼中含光:“如此說來,若在戰場上燒這樣的器械,燒得極熱了,它也能炸開?咱們又有火油……”


    不,那樣效率也太低了,還是用正常的炮彈比較方便。


    宋時勸道:“也不一定從外頭用火,可在極薄的鐵殼、鉛殼之內裝上火藥。隻要密閉得好,小空間裏壓強大,爆開時的衝力就大。還有炸藥外頭裹的金屬殼太厚的也不行,不易炸開,太薄又容易壞,炸開的威力不大……”


    楊巡撫越聽他的分析,眉頭皺得越緊,目光在空中遊移,仔細回憶、想象著合用的器件。


    庭中的廚子已盛了一碗挑得細淨雪白的米花上來,請巡撫大人品嚐。楊大人哪裏還有心思吃東西,隨意拿起米撚了撚,摸著酥綿的爆米花,看著庭前結實得仿佛還能再炸千萬次的米花機,心中忽然一動,想起一件薄的物件:“你做的那些白鐵油筒可是得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到古代當名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五色龍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五色龍章並收藏穿到古代當名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