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安城內,有兩個風波亭。其中一個,位於國子監與車馬門之間(注1)。


    這個風波亭,毗鄰國子監、太學與武學,常常有一些飽學之士或者學子流連於此,乃是一處風雅之地,也是臨安城內的一處小名勝。


    另一個風波亭,即使翻遍大宋所有的圖誌,也找不到它的名字。而且,它隻是一個小得不能再小的小亭子。但是,它的名氣,卻比國子監與車馬門之間的那個風波亭更大。


    它位於大理寺之內。準確地說,它位於大理寺的刑獄之內。


    它,是大理寺刑獄的代名詞。


    關押在這裏的,都是重犯、要犯、欽犯。


    一入風波亭,爹娘哭斷魂。


    這裏,是沒有人願意接近的地方。


    但是,這些年的除夕,卻是個例外。


    這些年,每到除夕,大理寺刑獄都會依照慣例,對外界開放半日。這個開放,不僅僅是允許外界的人送些東西過來,由獄卒轉交給刑獄中的囚犯。也不僅僅是允許外界之人進入到刑獄之中,與刑獄中的囚犯簡簡單單地見上一麵。


    這個開放,是允許外界之人進到大理寺刑獄,與刑獄中的囚犯坐在一起,好好地吃上一餐飯。


    這一慣例,是從當今官家定都於臨安之後的第二年開始的。


    當時朝議此事時,不少大臣對此表示反對。他們認為,被關押在大理寺刑獄之中的犯人,都是些罪大惡極之人,甚至是謀逆亂國之徒,不值得任何的同情。但是,官家的一番話,最終讓此事定了下來。


    官家的話是這樣的:“無論是罪大惡極之人也好,甚或是謀逆亂國之徒也罷,他們都是我大宋之人,是朕的子民。他們犯了錯,朕這個君父,也有教化不力之過。但凡有一絲可以令他們悔改的機會,朕都不願意放棄。他們來到這個世上的時候,也曾清清白白。他們也有父母,有兄弟姊妹,有家有室。朕在想,若是允許他們在除夕這個特殊的日子裏與家人團聚一番,或許能幫助他們自思記過。若是他們能因此幡然悔悟,重新做人,既是我大宋之福,也算是朕彌補了教化不力之過。”


    官家這段話一說出來,眾大臣立即拜服在地,山呼萬歲。一些大臣甚至被官家的聖人胸懷感動得嚎啕大哭。


    這個慣例,也就因此而形成了。


    今日又是一年的除夕了。雖然風雪交加,但風波亭外,還是聚了不少人。這些人,都是來與被關押在刑獄之中的親友相聚的。


    然而,來到這裏,他們才發現,今年這個除夕,大理寺刑獄不對外界開放了。而且,他們還發現,這一路走過來,通往刑獄的道路上,鋪了一層薄薄的稻草。對比一下旁邊那些沒有鋪稻草的地方,不難看出,那些鋪了稻草的道路,下麵的積雪應該也被清理得差不多了。


    大老遠地冒著風雪過來,卻不能與刑獄中的親友相見,這些人怎能甘心?


    隻是,再不甘心,他們又能如何?在這裏,他們甚至不敢大聲吵鬧,更不要說去與那些凶神惡煞的守衛理論了。萬一惹惱了那些守衛,被揪將進去,扔到風波亭裏,這個年,就甭想好好過了。


    不能吵,不能鬧,連理都沒地方講去,這些不甘心的人們隻能站在風雪中,一邊輕輕地跺腳禦寒,一邊繼續默默地等待。他們希望,晚些時候,刑獄裏的官老爺們會循慣例打開刑獄大門,讓他們進去。


    苦苦等待中,刑獄的大門,終於開了一道縫。在人們期待的目光中,一個全身都裹得嚴嚴實實的人朝著人群走了過來。走至人群前,來人將氈帽上的搭子放下來,對著人群吆喝道:“都回去吧!都回去吧!今天肯定不會讓你們進去了!”


    聽到來人的話,人群一陣騷動。苦等換來的隻是這樣一個結果,人們的情緒頓時有些失控了。


    “為什麽啊?官爺,我可是從涿州過來的。為了今天能與我兒子見上一麵,我已經在臨安城呆了半個多月了。”一個五十歲左右的漢子眼淚都急出來了。


    “我也是。我在臨安等了快一個月了。”另一個三十多歲的漢子道。


    “官爺,求求您了!讓俺娘倆兒進去跟俺家那口子見上一麵吧!他還沒見過俺家娃娃呢!”一位身背奶娃的女子大哭道。她背後的娃娃許是被母親的哭聲給嚇到了,也放開聲音,哇哇大哭起來。


    這娘倆兒一哭喊不打緊,卻勾起了場中之人的千般愁思與萬般擔心。瞬時間,人群哭成一片。


    “哎!哎!哎!都別哭了,別哭了!哭也沒用!你們這麽吵吵鬧鬧的,萬一驚動了上麵,都得吃不了兜著走!”來人雖然在嗬斥人群,但語氣卻比那些守衛要溫和很多。


    人群見這位官爺似乎比較好說話,不僅沒有停下來,反而哭喊得愈發厲害了。


    “你們……你們還是回去吧!再等幾天吧!”來人的脾氣似乎確實不錯。


    “為什麽要等幾天?今日就過年了,還要等到什麽時候?這不是朝廷定下的慣例嗎?怎麽能說改就改?”人群中,一個書生模樣的人準備開始講道理了。


    “就是啊!就是啊!這是皇上的恩典。怎麽能改呢?”有人開始附和了。甚至有人開始朝前湧了。


    來人見狀,後退幾步,喝道:“都瞪大眼睛看好了!這是什麽地方?這裏是大理寺!衝擊大理寺,難道你們不怕坐牢麽?”


    人群吃這一嚇,頓時又安靜了不少。


    “倪大人,我家小姐在這裏!”一個脆生生的聲音響了起來。


    人群朝著聲音的方向看過去,喊話的,是一位臉蛋圓圓、丫鬟模樣的少女。少女的身邊,站著一位身披狐裘的女子。女子的臉上,圍著一條貂皮圍巾,隻露了一雙眼睛在外麵。離得近的人,隻是看看女子那雙眼睛,便覺得心神一蕩。


    “綰綰姑娘。小喬姑娘。”那位官爺聽到喊聲,走至兩名女子跟前,對兩位女子招呼道。


    人群先前聽那圓臉姑娘的喊聲,似乎與這位官爺相識,都靜了下來,準備聽聽看,這兩位女子是不是會有門路,讓大家夥兒進去。此刻,聽到這位官爺的招呼聲,人群中先前那個準備講道理的、書生模樣的人低聲驚呼道:“她是明月樓的綰綰姑娘!”


    “綰綰姑娘是誰?”旁邊有人問道。


    書生模樣的人卻沒空搭理問話的人了。他朝著兩名女子的方向靠攏過去。人群之中,其他一些聽過綰綰姑娘這個名頭的人,也朝兩名女子站立的地方擠過去。


    “綰綰見過倪大人。”那名身披狐裘的女子欠身一禮,開口道。


    她這一開口,離得近的人又覺得心神一蕩。


    “綰綰姑娘太客氣了。我哪裏當得起姑娘一句大人?姑娘又是來看曲公子的?隻是,今日恐怕要讓姑娘失望了。這個忙,我還真幫不了。”那位官爺滿是歉意地說道。


    “倪大人,綰綰不敢難為您。綰綰想勞煩倪大人幫忙,把這個食盒帶給我家相公。”身披狐裘的女子說完,伸手接過圓臉姑娘手中的食盒,朝那位官爺遞了過去。


    “綰綰姑娘,這個忙,我倒是幫得了。”那位官爺接過食盒,打開看了看,笑道:“綰綰姑娘真是有心!這裏三層外三層的,包得可真嚴實。”


    “倪大人見笑了。天寒地凍,綰綰尋思著,總得讓我家相公吃口熱的吧。一會兒官爺們查驗的時候,勞煩倪大人幫襯幾句,請官爺們擔待一些,莫要把湯給灑了。”身披狐裘的女子道。


    “綰綰姑娘請放心!我保證把食盒完好無損地交到曲公子手上。”那位官爺道。


    “綰綰多謝倪大人!日後倪大人若是有暇,請賞臉到明月樓一坐。綰綰自當為倪大人把盞。”身披狐裘的女子又欠身一禮。


    “好!就衝綰綰姑娘把盞這一樁,我便是舍了三年的俸錢,也得到明月樓奢侈一回。”那位官爺大聲道。


    說罷,那位官爺不再理會任何人,轉身朝刑獄大門走去。


    他的心在狂跳。


    綰綰姑娘終於說出“我家相公”這個稱呼了。他明白,綰綰姑娘口中的“相公”,指的不是那位曲公子。


    不能再等了。再等,嶽元帥就沒有任何機會了。


    注1:根據史料中的南宋地圖,在國子監旁邊,確實有一個風波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滿江紅之英雄悲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啊米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啊米叔並收藏滿江紅之英雄悲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