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假如我是一片雪花:徐誌摩情詩選 作者:徐誌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譯schiller詩一首[ 原載1925年8月10日《晨報副刊》。]
席勒[ 席勒(schiller,1759—1805):德國著名詩人、劇作家,被譽為“德國的莎士比亞”。席勒還是著名的哲學家和美學家,王國維深受其影響。
] ?原作
將軍,我隻能給你
一個做妹子的真心;
愛——你再不必問我,
那是條荊棘的路徑。
見你來,我不能動心。
看你去,我隻能鎮定;
你淚眼裏有無限的情意,
我也見來,但我不能關心。
◇“我靈魂的深處埋著一個秘密”[ 譯自拜倫的the corsair(《海盜》),以deep in my soul that tender secret dwells(本詩首行英文)為題,載1924年4月21日《晨報·文學旬刊》。
]
拜倫[ 拜倫(george gordon byron,1788—1824),英國浪漫主義詩人,出身貴族。1809年,為了掃除“一個島民懷著的狹隘偏見”,拜倫赴東方旅行。1816年,他永遠離開了英國。旅居國外期間,陸續寫成《青銅世紀》、《唐璜》等作品。後來投身於希臘民族解放運動,1824年4月19日病逝於希臘。
] ?原作
我靈魂的深處埋著一個秘密,
寂寞的,冷落的,更不露痕跡,
隻有時我的心又無端的抨擊,
回憶著舊情,在惆悵中涕泣。
在那個墓宮的中心,有一盞油燈,
點著緩火一星——不滅的情焰;
任憑絕望的慘酷,也不能填湮,
這孱弱的光棱,無盡的綿延。
記著我——啊,不要走過我的墳墓,
忘卻這抔土中埋著的殘骨;
我不怕——因為遍嚐了——人生的痛苦,
但是更受不住你冷漠的箭鏃。
請聽著我最後的淒楚的聲訴——
為墓中人悱惻,是悲慈不是羞,
我惴惴的祈求——隻是眼淚一顆,
算是我戀愛最後的報酬!
◇誄 詞[ 載1925年3月22日《晨報副刊》,初收1931年8月新月書店《猛虎集》。
]
阿諾德[ 阿諾德(matthew arnold,1822—1888),維多利亞時代詩人、評論家。他承認自己的詩缺乏丁尼生的感情和布朗寧的智慧,轉而從事文學批評,著有《評論一集》、《評論二集》。
] ?原作
散上玫瑰花,散上玫瑰花,
休攙雜一小枝的水鬆!
在寂靜中她靜寂的解化;
阿!但願我亦永終。
她是個希有的歡欣,人間
曾經她喜笑的洗淨,
但倦了是她的心,倦了,可憐
這回她安眠了,不再蘇醒。
在火熱與擾攘的迷陣中
旋轉,旋轉著她的一生;
但和平是她靈魂的想望,——
和平是她的了,如今。
局促在人間,她博大的神魂,
何曾享受呼吸的自由;
今夜,在這靜夜,她獨自的攀登
那死的插天的高樓。
◇歌[ 原載1928年6月10日《新月》月刊,後收入《猛虎集》。]
c.g.羅塞蒂[ c.g.羅塞蒂(c. g. rossetti ,1830—1894),英國19世紀傑出女詩人。她的抒情詩平易纖巧,優雅純淨。伍爾芙稱讚說:“她的歌唱得好像知更鳥,有時又像夜鶯。”] ?原作
我死了的時候,親愛的,
別為我唱悲傷的歌;
我墳上不必安插薔薇,
也無須濃蔭的柏樹;
讓蓋著我的輕輕的草
霖著雨,也沾著露珠;
席勒[ 席勒(schiller,1759—1805):德國著名詩人、劇作家,被譽為“德國的莎士比亞”。席勒還是著名的哲學家和美學家,王國維深受其影響。
] ?原作
將軍,我隻能給你
一個做妹子的真心;
愛——你再不必問我,
那是條荊棘的路徑。
見你來,我不能動心。
看你去,我隻能鎮定;
你淚眼裏有無限的情意,
我也見來,但我不能關心。
◇“我靈魂的深處埋著一個秘密”[ 譯自拜倫的the corsair(《海盜》),以deep in my soul that tender secret dwells(本詩首行英文)為題,載1924年4月21日《晨報·文學旬刊》。
]
拜倫[ 拜倫(george gordon byron,1788—1824),英國浪漫主義詩人,出身貴族。1809年,為了掃除“一個島民懷著的狹隘偏見”,拜倫赴東方旅行。1816年,他永遠離開了英國。旅居國外期間,陸續寫成《青銅世紀》、《唐璜》等作品。後來投身於希臘民族解放運動,1824年4月19日病逝於希臘。
] ?原作
我靈魂的深處埋著一個秘密,
寂寞的,冷落的,更不露痕跡,
隻有時我的心又無端的抨擊,
回憶著舊情,在惆悵中涕泣。
在那個墓宮的中心,有一盞油燈,
點著緩火一星——不滅的情焰;
任憑絕望的慘酷,也不能填湮,
這孱弱的光棱,無盡的綿延。
記著我——啊,不要走過我的墳墓,
忘卻這抔土中埋著的殘骨;
我不怕——因為遍嚐了——人生的痛苦,
但是更受不住你冷漠的箭鏃。
請聽著我最後的淒楚的聲訴——
為墓中人悱惻,是悲慈不是羞,
我惴惴的祈求——隻是眼淚一顆,
算是我戀愛最後的報酬!
◇誄 詞[ 載1925年3月22日《晨報副刊》,初收1931年8月新月書店《猛虎集》。
]
阿諾德[ 阿諾德(matthew arnold,1822—1888),維多利亞時代詩人、評論家。他承認自己的詩缺乏丁尼生的感情和布朗寧的智慧,轉而從事文學批評,著有《評論一集》、《評論二集》。
] ?原作
散上玫瑰花,散上玫瑰花,
休攙雜一小枝的水鬆!
在寂靜中她靜寂的解化;
阿!但願我亦永終。
她是個希有的歡欣,人間
曾經她喜笑的洗淨,
但倦了是她的心,倦了,可憐
這回她安眠了,不再蘇醒。
在火熱與擾攘的迷陣中
旋轉,旋轉著她的一生;
但和平是她靈魂的想望,——
和平是她的了,如今。
局促在人間,她博大的神魂,
何曾享受呼吸的自由;
今夜,在這靜夜,她獨自的攀登
那死的插天的高樓。
◇歌[ 原載1928年6月10日《新月》月刊,後收入《猛虎集》。]
c.g.羅塞蒂[ c.g.羅塞蒂(c. g. rossetti ,1830—1894),英國19世紀傑出女詩人。她的抒情詩平易纖巧,優雅純淨。伍爾芙稱讚說:“她的歌唱得好像知更鳥,有時又像夜鶯。”] ?原作
我死了的時候,親愛的,
別為我唱悲傷的歌;
我墳上不必安插薔薇,
也無須濃蔭的柏樹;
讓蓋著我的輕輕的草
霖著雨,也沾著露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