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鍾從不是任人宰割的軟骨頭。
端王之事進行到了重要時刻,戴榕如今還在局中,他自不會隨意插手。可李氏與水灝,秦鍾卻沒想過放過他們。即便端王要倒,他也要讓他們先嚐嚐失去親人,名聲皆毀的滋味。
三月初四,秦業的頭三一過,秦鍾便從靈堂站了起來。此時的他夜夜守靈,又禁了葷食,瘦削的更是厲害,不但憔悴不堪,還有些脫了形。晃晃當當的站在靈堂門口,秦鍾看了看有些陰沉的天,問摘星,“你怕死嗎?”
這卻是秦鍾這三天來第一次跟他說話,摘星瞧了瞧這滿目的蒼白,將脖子挺了起來,“不怕。”
秦鍾拍了怕他的肩膀,突然陰森森地笑了,“無事,不用你死,隻要你辦件事情。”
三月初的京城依舊有些寒冷,早上天剛剛晴了一會兒,這會兒又是陰了,怕是要下雪粒子,不少行人步履匆匆,想著早早歸家,管家劉小五從窯子裏剛剛出來,就渾身打了個抖,剛剛從被窩裏帶出的那些暖香一下子便全散了,罵了句這鬼天氣,便縮著脖子準備找輛馬車準備回公主府。
有人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劉小五立時回過頭來,卻瞧見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衝著他笑,露出一口白牙,瞧著穿著倒是不錯,他便將口中的罵壓了回去,沒好氣地問,“你誰?”
此人正是摘星,已是在這裏等了半個晚上,凍得哆裏哆嗦,衝他道,“我是秦府的,我們家少爺有點戴榕二公子的事兒,想跟您聊聊。”
一聽這話,劉小五的眼便亮了。
他上次那活兒沒幹好,便被公主訓斥了一番。後來這事兒就不了了之,若是能說服秦鍾,卻也是大功一件。隻是,他轉眼一想,二公子如今在宗人府裏,公主怕是早不擔心了,還是不接茬的好,便道,“晚了。”
說罷,劉小五便向前走去。摘星早料得此事,當即又道,“戴大人雖然進去了,那事兒卻是沒完。若是以後那事兒出來了,公主知道是你誤了事,可別怪我們沒早說。”
劉小五的腳站了住,若真是如此,此事兒的確要聽聽。秦鍾等在一旁的一家酒樓廂房中,他一進門,便瞧著這孩子比上次看著要憔悴的多,當然,作為公主家的二管家,秦業去世的事兒他不可能不知道。
此人也算是京中極為周全一人,見了秦鍾便道,“小公子節哀。”
秦鍾點了點頭,等他落了座,有人上了茶水,摘星出門守著,這才說道,“家中事多,我也不繞圈子,一件換一件,遊園詩會張家那事兒我閉嘴,靜雅公主幫我報複個人。”
遊園詩會的事兒劉管家知道但不清楚,可這事兒他不過是個傳話的,不用多問,公主心裏有數就成,隻是對於秦鍾要對付誰,他卻要知道的清清楚楚,“誰?”
“這人一點都不難。”秦鍾哼道,“李氏以及水灝。”
一個側妃?倒是不難。可水灝畢竟是端王親子,劉小五皺起了眉頭。秦鍾將他的表情看得真真的,便道,“水灝如今風頭正盛,若是有機會壓壓他,想必端郡王妃是十分高興的。”
端郡王妃所出的大公子,這兩年被老二和老四壓得抬不起頭來,若是有機會,怕是真不用公主動手。劉小五心中有底,便點頭道,“您聽我消息?”
秦鍾淺淺一笑,道,“好。”卻是晃花了劉管家的眼,他出門的時候還在想,怪不得二爺為了他都不肯回家,這般模樣,哪家的小姐也比不了。
一回公主府,他便匆匆去了後院,將這事兒報給了靜雅公主。靜雅公主是萬萬都想不到那小兔崽子竟然膽子大到這種程度,那事兒她都不追究了,他還敢以此威脅,當即便哼道,“果然無恥。”
旁邊的嬤嬤慌忙替她順了氣,“公主隻當他是隻小狗,叫喚兩句罷了,何苦理他?”又衝著劉管家使眼色,示意他出去。
誰料劉管家未動,公主卻道,“慢著。”
她生完氣,想得更多。一來張家二公子至今還未醒,命已然沒了半條了,若是其他人家她還不在意,可張家卻是不好惹,這事兒掰扯起來,端榮那丫頭不能夠靠得住,她到時候怕是也要牽扯進去。何況,秦鍾是個小瘋子,什麽也敢做,萬一找上張家人,那便是一身騷。
二來,那秦鍾畢竟是戴榕的心上人。她不喜歡戴榕為真,可如今懼怕戴榕查前事也是真。雖說戴榕如今在牢中,可戴榕早晚有出來的一天,那事兒早晚有事發的一天。她攔不住戴榕,可秦鍾能夠。雖不能用這件事兒去威脅秦鍾,可若是以後,秦鍾能勸勸,也算是有所好處。
最重要的是,對於靜雅公主來說,一個李氏不值一提,就算加上個水灝,也算不得什麽,拿她解了自己的後顧之憂,倒是合算的很。何況,秦鍾又給了她這確確實實的證據。
思忖了一會兒,公主才道,“就說這事兒我應了。”
三月初五,皇帝移駕京郊長清園,這不冬不夏的,是個人都知道,皇帝這是為太子之事傷懷,從而避開了三月的京城。
從皇三子端王爺開始,到有點身份臉麵的公主宗親,都陪著一起搬去了園子裏。朝臣們每日騎馬前來長清園奏事。
既然都搬到了一個園子裏,見麵的機會的便多了起來。雖然不過剛剛進了春天,但樹葉蓬發,枝頭點綴些許綠意,倒也讓關了一整冬日的女眷們興奮不已。靜雅公主便下了帖子,說是要在初八開場遊園春會,請了陪駕的幾位貴人,各家的王妃、側妃,還有幾位公主。
她輩分高又麵子大,園中又著實沒什麽好玩的,到了那日,卻來了不少人。陪著榮王妃說了幾句話,端郡王妃便帶著側妃李氏、張氏到了。
端王如今成了端郡王,縱然又重獲聖心,到底不比以前,端郡王妃更是小心。一進園子,便帶著兩人給靜雅公主請了安,靜雅公主打量了那兩人一眼,笑道,“你們府上的人向來不出門,那個張氏我似是上次見過,可這個又是哪個?”
其實因著水灝,李氏如今地位水漲船高,她雖不出門,能來這種場合,身份也能被猜個八/九不離十,可靜雅公主專門拿出來問,要麽便是極喜歡,想跟她多說說話,要麽便是極不喜歡,拉出來溜溜。
一時間,不少人的耳朵都豎了起來。
端郡王妃笑道,“這是李氏,昭和二十三年進的府,家裏的老四水灝便是她所出。她原本身子不好,一直在郊外莊子裏養著,最近幾年才回府,也不出門,姑母不認識也是正常。”
誰料一聽這話兒,靜雅公主的臉便冷了,傲慢地點了點頭,道,“原是她啊!”
這話音一聽便不對,李氏想辯白一下,可靜雅公主竟是再不理她,而端郡王妃便跟木頭一樣,仿若沒聽見,低頭喝茶去了。
四個字,靜雅公主並未多說什麽,可嫌惡的口氣是個人都能聽出來。一時間,眾人看李氏的眼光便有些不同。李氏這四年過的卻是極為尊貴,尤其是近兩年,水灝壓過了大公子,二公子,成了端郡王最得意的兒子後,她的日子便沒再難過,除了每日給王妃請安還要曲曲腿,怕是誰的臉色也沒吃過。
而現在,在眾多勳貴家眷中,如透明人一般的站著,還被人如看貨一般的打量,李氏如何又受得了。她的臉便一直蒼白著,丫鬟香蕊扶著她,覺得她的手涼的嚇人。
眾人的心思都被引了起來,一時間不少人偷偷打聽,這李氏最近有什麽秘事。秦家的事兒雖然不大,卻也事關水灝,還是斷袖之事,終是有人知道些。隻是這事兒,也礙不到靜雅公主啊,為何會如此嫌惡?、
因著這點小秘密,一場遊園春會不少人都是匆匆而過,隻待再回去打探一番,便什麽都知道了——秦家人披麻戴孝地堵在了端郡王府門口,手中還拉著條幅,發著傳單——李氏當年因著設計侍妾王氏致使其流產被發落到郊外園子,秦家舉家之力為其疏通,誰料李氏回府後,不但不報恩,還縱子氣死秦業,將汙水潑到了秦鍾身上。
端郡王府自不會坐以待斃,來一波抓一波,開始帶頭的是秦鍾身邊的小廝摘星,後來便是秦家竟是從城中乞丐招了不少人,許以重金,那人便源源不斷起來。端王府的人未清理,京都府衙門的大牢卻已然關滿了。
氣死恩人,妄嬖其兒,汙其名聲。這些傳言從內院中起,一路上洋洋灑灑,先是在長清園內的各位夫人的八卦中流傳,然後便隨著枕頭風,慢慢滲透到了前院的男人口中,待到端郡王聽說的時候,怕是半個京城的人都知道了,端郡王府中的李氏母子皆是徹徹底底的白眼狼。
端郡王甚至有些懷疑,自己的父皇怕是也知道了,否則為何這幾日看自己的眼光都別有深意?在這種夾著尾巴做人也怕出事的時候,白眼狼一詞無疑讓他離著帝位更遠了一些。端王怎可能不怒?
他大發雷霆,內院中事,自是責問王妃。王妃卻是抹著淚說,“我自來了園中,便一直病著,哪裏知道外麵這些事。何況,李氏的事兒,我哪裏管得?”
這是實話,也是怨氣。
母以子貴,大公子不成,府中的人眼巴巴地都巴結水灝去了,王妃的那點尊重,也就剩了個李氏的每日請安。
端郡王自是知道這些,隻是這事兒不能這麽繼續傳下去,非但不能傳下去,還要挽回來。當然,這個指的是他的名聲。水灝顯然要比李氏重要得多,一個妾室就算是丟些麵子,也難聽不到哪裏去。端郡王叮囑幾句,王妃心中便開了花,連連答應了下來。
端王之事進行到了重要時刻,戴榕如今還在局中,他自不會隨意插手。可李氏與水灝,秦鍾卻沒想過放過他們。即便端王要倒,他也要讓他們先嚐嚐失去親人,名聲皆毀的滋味。
三月初四,秦業的頭三一過,秦鍾便從靈堂站了起來。此時的他夜夜守靈,又禁了葷食,瘦削的更是厲害,不但憔悴不堪,還有些脫了形。晃晃當當的站在靈堂門口,秦鍾看了看有些陰沉的天,問摘星,“你怕死嗎?”
這卻是秦鍾這三天來第一次跟他說話,摘星瞧了瞧這滿目的蒼白,將脖子挺了起來,“不怕。”
秦鍾拍了怕他的肩膀,突然陰森森地笑了,“無事,不用你死,隻要你辦件事情。”
三月初的京城依舊有些寒冷,早上天剛剛晴了一會兒,這會兒又是陰了,怕是要下雪粒子,不少行人步履匆匆,想著早早歸家,管家劉小五從窯子裏剛剛出來,就渾身打了個抖,剛剛從被窩裏帶出的那些暖香一下子便全散了,罵了句這鬼天氣,便縮著脖子準備找輛馬車準備回公主府。
有人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劉小五立時回過頭來,卻瞧見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衝著他笑,露出一口白牙,瞧著穿著倒是不錯,他便將口中的罵壓了回去,沒好氣地問,“你誰?”
此人正是摘星,已是在這裏等了半個晚上,凍得哆裏哆嗦,衝他道,“我是秦府的,我們家少爺有點戴榕二公子的事兒,想跟您聊聊。”
一聽這話,劉小五的眼便亮了。
他上次那活兒沒幹好,便被公主訓斥了一番。後來這事兒就不了了之,若是能說服秦鍾,卻也是大功一件。隻是,他轉眼一想,二公子如今在宗人府裏,公主怕是早不擔心了,還是不接茬的好,便道,“晚了。”
說罷,劉小五便向前走去。摘星早料得此事,當即又道,“戴大人雖然進去了,那事兒卻是沒完。若是以後那事兒出來了,公主知道是你誤了事,可別怪我們沒早說。”
劉小五的腳站了住,若真是如此,此事兒的確要聽聽。秦鍾等在一旁的一家酒樓廂房中,他一進門,便瞧著這孩子比上次看著要憔悴的多,當然,作為公主家的二管家,秦業去世的事兒他不可能不知道。
此人也算是京中極為周全一人,見了秦鍾便道,“小公子節哀。”
秦鍾點了點頭,等他落了座,有人上了茶水,摘星出門守著,這才說道,“家中事多,我也不繞圈子,一件換一件,遊園詩會張家那事兒我閉嘴,靜雅公主幫我報複個人。”
遊園詩會的事兒劉管家知道但不清楚,可這事兒他不過是個傳話的,不用多問,公主心裏有數就成,隻是對於秦鍾要對付誰,他卻要知道的清清楚楚,“誰?”
“這人一點都不難。”秦鍾哼道,“李氏以及水灝。”
一個側妃?倒是不難。可水灝畢竟是端王親子,劉小五皺起了眉頭。秦鍾將他的表情看得真真的,便道,“水灝如今風頭正盛,若是有機會壓壓他,想必端郡王妃是十分高興的。”
端郡王妃所出的大公子,這兩年被老二和老四壓得抬不起頭來,若是有機會,怕是真不用公主動手。劉小五心中有底,便點頭道,“您聽我消息?”
秦鍾淺淺一笑,道,“好。”卻是晃花了劉管家的眼,他出門的時候還在想,怪不得二爺為了他都不肯回家,這般模樣,哪家的小姐也比不了。
一回公主府,他便匆匆去了後院,將這事兒報給了靜雅公主。靜雅公主是萬萬都想不到那小兔崽子竟然膽子大到這種程度,那事兒她都不追究了,他還敢以此威脅,當即便哼道,“果然無恥。”
旁邊的嬤嬤慌忙替她順了氣,“公主隻當他是隻小狗,叫喚兩句罷了,何苦理他?”又衝著劉管家使眼色,示意他出去。
誰料劉管家未動,公主卻道,“慢著。”
她生完氣,想得更多。一來張家二公子至今還未醒,命已然沒了半條了,若是其他人家她還不在意,可張家卻是不好惹,這事兒掰扯起來,端榮那丫頭不能夠靠得住,她到時候怕是也要牽扯進去。何況,秦鍾是個小瘋子,什麽也敢做,萬一找上張家人,那便是一身騷。
二來,那秦鍾畢竟是戴榕的心上人。她不喜歡戴榕為真,可如今懼怕戴榕查前事也是真。雖說戴榕如今在牢中,可戴榕早晚有出來的一天,那事兒早晚有事發的一天。她攔不住戴榕,可秦鍾能夠。雖不能用這件事兒去威脅秦鍾,可若是以後,秦鍾能勸勸,也算是有所好處。
最重要的是,對於靜雅公主來說,一個李氏不值一提,就算加上個水灝,也算不得什麽,拿她解了自己的後顧之憂,倒是合算的很。何況,秦鍾又給了她這確確實實的證據。
思忖了一會兒,公主才道,“就說這事兒我應了。”
三月初五,皇帝移駕京郊長清園,這不冬不夏的,是個人都知道,皇帝這是為太子之事傷懷,從而避開了三月的京城。
從皇三子端王爺開始,到有點身份臉麵的公主宗親,都陪著一起搬去了園子裏。朝臣們每日騎馬前來長清園奏事。
既然都搬到了一個園子裏,見麵的機會的便多了起來。雖然不過剛剛進了春天,但樹葉蓬發,枝頭點綴些許綠意,倒也讓關了一整冬日的女眷們興奮不已。靜雅公主便下了帖子,說是要在初八開場遊園春會,請了陪駕的幾位貴人,各家的王妃、側妃,還有幾位公主。
她輩分高又麵子大,園中又著實沒什麽好玩的,到了那日,卻來了不少人。陪著榮王妃說了幾句話,端郡王妃便帶著側妃李氏、張氏到了。
端王如今成了端郡王,縱然又重獲聖心,到底不比以前,端郡王妃更是小心。一進園子,便帶著兩人給靜雅公主請了安,靜雅公主打量了那兩人一眼,笑道,“你們府上的人向來不出門,那個張氏我似是上次見過,可這個又是哪個?”
其實因著水灝,李氏如今地位水漲船高,她雖不出門,能來這種場合,身份也能被猜個八/九不離十,可靜雅公主專門拿出來問,要麽便是極喜歡,想跟她多說說話,要麽便是極不喜歡,拉出來溜溜。
一時間,不少人的耳朵都豎了起來。
端郡王妃笑道,“這是李氏,昭和二十三年進的府,家裏的老四水灝便是她所出。她原本身子不好,一直在郊外莊子裏養著,最近幾年才回府,也不出門,姑母不認識也是正常。”
誰料一聽這話兒,靜雅公主的臉便冷了,傲慢地點了點頭,道,“原是她啊!”
這話音一聽便不對,李氏想辯白一下,可靜雅公主竟是再不理她,而端郡王妃便跟木頭一樣,仿若沒聽見,低頭喝茶去了。
四個字,靜雅公主並未多說什麽,可嫌惡的口氣是個人都能聽出來。一時間,眾人看李氏的眼光便有些不同。李氏這四年過的卻是極為尊貴,尤其是近兩年,水灝壓過了大公子,二公子,成了端郡王最得意的兒子後,她的日子便沒再難過,除了每日給王妃請安還要曲曲腿,怕是誰的臉色也沒吃過。
而現在,在眾多勳貴家眷中,如透明人一般的站著,還被人如看貨一般的打量,李氏如何又受得了。她的臉便一直蒼白著,丫鬟香蕊扶著她,覺得她的手涼的嚇人。
眾人的心思都被引了起來,一時間不少人偷偷打聽,這李氏最近有什麽秘事。秦家的事兒雖然不大,卻也事關水灝,還是斷袖之事,終是有人知道些。隻是這事兒,也礙不到靜雅公主啊,為何會如此嫌惡?、
因著這點小秘密,一場遊園春會不少人都是匆匆而過,隻待再回去打探一番,便什麽都知道了——秦家人披麻戴孝地堵在了端郡王府門口,手中還拉著條幅,發著傳單——李氏當年因著設計侍妾王氏致使其流產被發落到郊外園子,秦家舉家之力為其疏通,誰料李氏回府後,不但不報恩,還縱子氣死秦業,將汙水潑到了秦鍾身上。
端郡王府自不會坐以待斃,來一波抓一波,開始帶頭的是秦鍾身邊的小廝摘星,後來便是秦家竟是從城中乞丐招了不少人,許以重金,那人便源源不斷起來。端王府的人未清理,京都府衙門的大牢卻已然關滿了。
氣死恩人,妄嬖其兒,汙其名聲。這些傳言從內院中起,一路上洋洋灑灑,先是在長清園內的各位夫人的八卦中流傳,然後便隨著枕頭風,慢慢滲透到了前院的男人口中,待到端郡王聽說的時候,怕是半個京城的人都知道了,端郡王府中的李氏母子皆是徹徹底底的白眼狼。
端郡王甚至有些懷疑,自己的父皇怕是也知道了,否則為何這幾日看自己的眼光都別有深意?在這種夾著尾巴做人也怕出事的時候,白眼狼一詞無疑讓他離著帝位更遠了一些。端王怎可能不怒?
他大發雷霆,內院中事,自是責問王妃。王妃卻是抹著淚說,“我自來了園中,便一直病著,哪裏知道外麵這些事。何況,李氏的事兒,我哪裏管得?”
這是實話,也是怨氣。
母以子貴,大公子不成,府中的人眼巴巴地都巴結水灝去了,王妃的那點尊重,也就剩了個李氏的每日請安。
端郡王自是知道這些,隻是這事兒不能這麽繼續傳下去,非但不能傳下去,還要挽回來。當然,這個指的是他的名聲。水灝顯然要比李氏重要得多,一個妾室就算是丟些麵子,也難聽不到哪裏去。端郡王叮囑幾句,王妃心中便開了花,連連答應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