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奔波,如魚得水造神話
董明珠:倔強營銷的背後 作者:郭宏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1992年秋天,格力電器的總經理朱江洪看到,格力空調在董明珠的運作下,在安徽取得了1600萬元的銷售業績,而在經濟比較發達、人民生活比較富裕的江蘇,格力空調卻僅有300萬元的銷售業績,兩地之間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於是,朱江洪坐不住了,便親自出馬,到華東市場去看個究竟。
朱江洪首先到達了安徽。其實,朱江洪到安徽,本意絕不是考察安徽市場,而是考察董明珠。董明珠在安徽的所作所為都被朱江洪看在眼裏,朱江洪一直都在密切關注著董明珠,隻是兩個人沒麵對麵地進行過交流。朱江洪感覺,為了格力的發展,他應該與董明珠進行一次麵對麵的交流。
朱江洪在安徽見到董明珠後,一切都朝著朱江洪所希望的方向發展。朱江洪感到,董明珠絕對不是一個一般的女人,她的骨子裏有一種超強的責任意識,敢於擔當,善於擔當,如果假以時日,她一定能在格力電器擔當大任,成就大事業。朱江洪當即決定,帶上董明珠,一起去考察南京市場。
兩個人很快到了南京。南京是六朝古都,古樸而繁華,秀美而厚重,是一個宜居宜遊的人間聖地。南京更是董明珠的家鄉,是生她養她的地方。當兩個人在調查格力空調在南京的銷售情況時,所看到的是讓他們感到非常尷尬的場景:新品牌“格力”已經啟動一個夏季了,可江蘇的市場上卻依然擺著“海利”牌產品,在空調強勢品牌“春蘭”和“華寶”的市場攻勢下,“格力”顯得極其弱小,甚至處於毫無還手之力的境地。
這樣的慘淡局麵,簡直讓朱江洪啞口無言。他覺得,人與人之間的差距不光反映在素質和能力上,更反映在精神境界上。精神境界上的差距是致命的差距。有了格力空調在安徽市場和南京市場不同銷售業績這樣一個比較,董明珠在朱江洪心裏的位置就越發突出。
經過一番縝密的權衡,朱江洪決定,把整個江蘇市場也交到董明珠手裏,並希望她能在江蘇這個最火爆的空調市場上為格力打開一個新局麵,再創造一個讓人心花怒放的“安徽神話”。董明珠理解朱江洪的良苦用心,欣然接受了公司老總交給她的任務。
之後,回到故鄉的董明珠就立即全身心地投入到市場的開拓之中。從此,董明珠再一次把“能把梳子賣給和尚”的銷售天賦發揮得酣暢淋漓。
南京是中國的“四大火爐”之一,加之整個江蘇經濟比較發達,人們的消費觀念也比較超前,是個極為理想的空調開拓市場。事實上,除了格力,春蘭和華寶等其他品牌的空調,都在這裏賣得非常好。
當時,財大氣粗的商家對用戶和廠家都頤指氣使,顯得非常神氣。市場規矩仍然是先發貨後付款,在商家的眼裏,廠家與他們隻能是能做就做,不做拉倒,沒有商量的餘地。
麵對新的環境和新的挑戰,董明珠沉著應對,付出了更大的努力。她不厭其煩地到處走訪,耐心地介紹格力空調物美價廉等突出特點。對於積壓著格力空調的商家,她繼續跟蹤服務,幫助營業員清貨銷售。同時,還不失時機地做客戶的參謀,細心收集客戶提出的意見,並付諸行動加以修改。
董明珠雖然在自己的家鄉做空調生意,但很少回家去看母親和孩子,有時偶爾路過家門,就隨便看一下,很少待上一天。她把一切精力都用在了做好格力空調的銷售工作上。
由於格力的牌子不響亮,在南京市場根本無法與春蘭和華寶抗衡,董明珠要實現開辟新市場的目標,如同“虎口奪食”,難上加難。
為了打開市場,董明珠不厭其煩地到處遊說,利用各種場合,樹立格力的品牌形象。不久,太平商場成為她在南京的第一個突破口,實現了格力空調在南京市場的第一筆先款後貨方式的交易。
在1992年底的某個訂貨會上,董明珠認識了江蘇五交化總公司的業務經理。在董明珠的積極爭取下,這家公司認真考察了格力空調,然後提出了做格力空調江蘇全省總代理的計劃。這家公司在計劃中提出,在保證年銷售額不低於1000萬元的基礎上,超過的部分格力要按照0.5%的標準,給江蘇五交化公司以獎勵。
考慮到格力在江蘇還沒有形成品牌優勢,而江蘇五交化又在江蘇的商業圈有相當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同時,江蘇五交化在銷售格力空調的過程中,確實會產生很多費用,即使格力拿出一部分利潤獎勵給江蘇五交化,格力仍然能確保有錢可賺。於是,董明珠就力促老總朱江洪同意了江蘇五交化提出的合作條件。
1992年12月,在典型的空調銷售淡季,簽約訂貨的江蘇五交化第一筆就打過來200萬現金。這是格力電器第一次收到這麽大數額的訂貨款,因此,在格力內部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從此,江蘇五交化空調部也變成了董明珠在江蘇的第二個上班地點。與此同時,董明珠還在厲兵秣馬地等待著新年度的到來。
1993年,南京市場爆發了一場空調營銷大戰,大戰的激烈程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坐落在寧海路60號、入行不到3年的民營企業蘇寧首先引燃了戰火。它在商家普遍認定的空調旺季還沒到來之前就搶先起跑。南京各大媒體上“要想夏天過得好,去到蘇寧買空調”的廣告鋪天蓋地。以當時華寶空調某個型號的產品為例,蘇寧的廣告價格為5562元一台,比一般市場的價格低了整整700元。廣告一出,就收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4個月內,蘇寧的空調銷售額就突破了9000萬元,橫掃南京空調市場的70%。
對此,南京8家頗有名氣的國有商場聯手成立了“南京家電拓展協調委員會”聯合降價,對抗蘇寧,並且宣稱:“8大商場主導著南京家電市場95%的銷售量。”這8大金剛的營業麵積達20多萬平方米,年營業額達數十億元,他們推出的有些產品比蘇寧報價還低100元,這也對蘇寧形成了空前的壓力。
蘇寧再次應戰,直接承諾他們的商品價格全城最低,消費者如果發現例外可支付差價。這一創舉,讓再次降價的蘇寧在第一天就取得了日銷售額突破1000萬元的輝煌業績。當年,蘇寧成為中國最大的空調經銷商。激烈的“價格戰”彌漫了南京全城,彩電、冰箱、小汽車等都成了促銷活動贈送的禮物。價格戰把空調價格打到了微利,商家賣一台空調扣去稅收才賺幾十元,而此前這個數字可能是千元以上。
麵對這場激烈的價格大戰,董明珠卻始終按兵不動。她采取了隔岸觀火的態度,靜觀空調價格的變化,不參加廣告戰,更不參加價格戰。
當年6月,南京空調大戰突然戲劇性地結束了。隨著酷暑的臨近,空調竟然出現了脫銷現象。接著,南京所有的商場包括蘇寧的空調售價悄然回升。人算不如天算,董明珠以不變應萬變,輕鬆地坐享其成,在空調出現脫銷的時候,將格力空調全部以正常的價格銷售一空。這一結果,讓許多商家都目瞪口呆。
1993年,董明珠在南京的銷售額達到了3650萬元,相當於把格力上年在江蘇的銷售額提升了11倍之多,加上安徽市場的銷售額,兩地市場的總銷售額超過5000萬元,銷售業績穩居全公司業務員之首,獨占格力3億年銷售總額的1/6還多。從這一年開始,格力電器在江蘇市場的被動局麵被徹底打開了,董明珠在江蘇市場開辟了一個新的廣闊天地。
1994年5月,中國空調史上第二次價格戰開始,報紙廣告所報出的空調價格低得甚至達到了讓人心驚的程度。
這一年,空調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更加火爆。當時,全國的空調年生產能力達到500萬台,加上進口貨,將有700萬台空調進入1994年的空調銷售市場,而1994年空調市場的實際需求預測僅有200萬台左右。在格力電器總部,滯銷的空調把倉庫和車間全部堆滿了。公司上下都在強烈呼籲:趕快降價。
這個節骨眼兒上,朱江洪專門打電話征求已接管整個江蘇市場的董明珠的意見。接電話的時候,董明珠因為被自行車撞了住在南京的醫院裏。她接到電話,第一反應就是請求朱江洪不要做出降價的決定。為了穩妥,董明珠馬上離開醫院,到南京的各大商場去考察。在考察的三天時間裏,她親眼看到的情況是:科龍降價千元,但銷路仍不見好轉。董明珠明白了,空調滯銷的問題不是出在價格上,而是出在天氣上。
董明珠相信消費者不會因為幾百元的價差就不買格力空調,因為格力的質量支撐了這個價格。從自然規律來看,天氣肯定會熱起來。於是,董明珠頂住壓力,堅決反對降價,將“寶”押在天氣上。同時,還建議朱江洪把積壓的貨先發到信得過的經銷商那裏,緩解珠海總部的庫存壓力。朱江洪認同董明珠的看法,也采納了董明珠疏散庫存的建議。
最終,市場的複蘇證明董明珠的建議是完全正確的。6月過後,天氣很快熱起來。南京首先升溫,空調零售市場再現火爆場景。蘇寧的營業員一天開了28本發票,店鋪一直營業到晚上10點。不到一周,南京市場上的各類空調所剩無幾,一些小店積壓了幾年的存貨也在幾天內被搶購一空。
這一年度,格力的銷售額達8億元,終於與春蘭、華寶並列為空調行業的“三強”。這一年,董明珠完成的銷售額是1.6億元,占當年格力總銷售額的1/5。這個時候的董明珠,專門從事空調市場營銷還不過三年。
董明珠在南京做格力空調銷售兩年多,幾乎天天都在市場上奔波。空調大戰硝煙散去之時,她決定回家好好待上幾天,好好陪一陪母親和孩子。結果,她回到家裏,還未同孩子說上幾句話,就突然接到公司的電話,讓她速回總部處理經營部工作。在車站,兒子向董明珠搖著小手,臉上掛滿了淚珠。汽笛長鳴之時,董明珠的眼淚再也無法抑製。
南京這個曾經生育、養育了董明珠的地方,再一次造化了董明珠,讓她重新上路,成為格力行棋大局中的一枚不可缺少的棋子。
朱江洪首先到達了安徽。其實,朱江洪到安徽,本意絕不是考察安徽市場,而是考察董明珠。董明珠在安徽的所作所為都被朱江洪看在眼裏,朱江洪一直都在密切關注著董明珠,隻是兩個人沒麵對麵地進行過交流。朱江洪感覺,為了格力的發展,他應該與董明珠進行一次麵對麵的交流。
朱江洪在安徽見到董明珠後,一切都朝著朱江洪所希望的方向發展。朱江洪感到,董明珠絕對不是一個一般的女人,她的骨子裏有一種超強的責任意識,敢於擔當,善於擔當,如果假以時日,她一定能在格力電器擔當大任,成就大事業。朱江洪當即決定,帶上董明珠,一起去考察南京市場。
兩個人很快到了南京。南京是六朝古都,古樸而繁華,秀美而厚重,是一個宜居宜遊的人間聖地。南京更是董明珠的家鄉,是生她養她的地方。當兩個人在調查格力空調在南京的銷售情況時,所看到的是讓他們感到非常尷尬的場景:新品牌“格力”已經啟動一個夏季了,可江蘇的市場上卻依然擺著“海利”牌產品,在空調強勢品牌“春蘭”和“華寶”的市場攻勢下,“格力”顯得極其弱小,甚至處於毫無還手之力的境地。
這樣的慘淡局麵,簡直讓朱江洪啞口無言。他覺得,人與人之間的差距不光反映在素質和能力上,更反映在精神境界上。精神境界上的差距是致命的差距。有了格力空調在安徽市場和南京市場不同銷售業績這樣一個比較,董明珠在朱江洪心裏的位置就越發突出。
經過一番縝密的權衡,朱江洪決定,把整個江蘇市場也交到董明珠手裏,並希望她能在江蘇這個最火爆的空調市場上為格力打開一個新局麵,再創造一個讓人心花怒放的“安徽神話”。董明珠理解朱江洪的良苦用心,欣然接受了公司老總交給她的任務。
之後,回到故鄉的董明珠就立即全身心地投入到市場的開拓之中。從此,董明珠再一次把“能把梳子賣給和尚”的銷售天賦發揮得酣暢淋漓。
南京是中國的“四大火爐”之一,加之整個江蘇經濟比較發達,人們的消費觀念也比較超前,是個極為理想的空調開拓市場。事實上,除了格力,春蘭和華寶等其他品牌的空調,都在這裏賣得非常好。
當時,財大氣粗的商家對用戶和廠家都頤指氣使,顯得非常神氣。市場規矩仍然是先發貨後付款,在商家的眼裏,廠家與他們隻能是能做就做,不做拉倒,沒有商量的餘地。
麵對新的環境和新的挑戰,董明珠沉著應對,付出了更大的努力。她不厭其煩地到處走訪,耐心地介紹格力空調物美價廉等突出特點。對於積壓著格力空調的商家,她繼續跟蹤服務,幫助營業員清貨銷售。同時,還不失時機地做客戶的參謀,細心收集客戶提出的意見,並付諸行動加以修改。
董明珠雖然在自己的家鄉做空調生意,但很少回家去看母親和孩子,有時偶爾路過家門,就隨便看一下,很少待上一天。她把一切精力都用在了做好格力空調的銷售工作上。
由於格力的牌子不響亮,在南京市場根本無法與春蘭和華寶抗衡,董明珠要實現開辟新市場的目標,如同“虎口奪食”,難上加難。
為了打開市場,董明珠不厭其煩地到處遊說,利用各種場合,樹立格力的品牌形象。不久,太平商場成為她在南京的第一個突破口,實現了格力空調在南京市場的第一筆先款後貨方式的交易。
在1992年底的某個訂貨會上,董明珠認識了江蘇五交化總公司的業務經理。在董明珠的積極爭取下,這家公司認真考察了格力空調,然後提出了做格力空調江蘇全省總代理的計劃。這家公司在計劃中提出,在保證年銷售額不低於1000萬元的基礎上,超過的部分格力要按照0.5%的標準,給江蘇五交化公司以獎勵。
考慮到格力在江蘇還沒有形成品牌優勢,而江蘇五交化又在江蘇的商業圈有相當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同時,江蘇五交化在銷售格力空調的過程中,確實會產生很多費用,即使格力拿出一部分利潤獎勵給江蘇五交化,格力仍然能確保有錢可賺。於是,董明珠就力促老總朱江洪同意了江蘇五交化提出的合作條件。
1992年12月,在典型的空調銷售淡季,簽約訂貨的江蘇五交化第一筆就打過來200萬現金。這是格力電器第一次收到這麽大數額的訂貨款,因此,在格力內部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從此,江蘇五交化空調部也變成了董明珠在江蘇的第二個上班地點。與此同時,董明珠還在厲兵秣馬地等待著新年度的到來。
1993年,南京市場爆發了一場空調營銷大戰,大戰的激烈程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坐落在寧海路60號、入行不到3年的民營企業蘇寧首先引燃了戰火。它在商家普遍認定的空調旺季還沒到來之前就搶先起跑。南京各大媒體上“要想夏天過得好,去到蘇寧買空調”的廣告鋪天蓋地。以當時華寶空調某個型號的產品為例,蘇寧的廣告價格為5562元一台,比一般市場的價格低了整整700元。廣告一出,就收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4個月內,蘇寧的空調銷售額就突破了9000萬元,橫掃南京空調市場的70%。
對此,南京8家頗有名氣的國有商場聯手成立了“南京家電拓展協調委員會”聯合降價,對抗蘇寧,並且宣稱:“8大商場主導著南京家電市場95%的銷售量。”這8大金剛的營業麵積達20多萬平方米,年營業額達數十億元,他們推出的有些產品比蘇寧報價還低100元,這也對蘇寧形成了空前的壓力。
蘇寧再次應戰,直接承諾他們的商品價格全城最低,消費者如果發現例外可支付差價。這一創舉,讓再次降價的蘇寧在第一天就取得了日銷售額突破1000萬元的輝煌業績。當年,蘇寧成為中國最大的空調經銷商。激烈的“價格戰”彌漫了南京全城,彩電、冰箱、小汽車等都成了促銷活動贈送的禮物。價格戰把空調價格打到了微利,商家賣一台空調扣去稅收才賺幾十元,而此前這個數字可能是千元以上。
麵對這場激烈的價格大戰,董明珠卻始終按兵不動。她采取了隔岸觀火的態度,靜觀空調價格的變化,不參加廣告戰,更不參加價格戰。
當年6月,南京空調大戰突然戲劇性地結束了。隨著酷暑的臨近,空調竟然出現了脫銷現象。接著,南京所有的商場包括蘇寧的空調售價悄然回升。人算不如天算,董明珠以不變應萬變,輕鬆地坐享其成,在空調出現脫銷的時候,將格力空調全部以正常的價格銷售一空。這一結果,讓許多商家都目瞪口呆。
1993年,董明珠在南京的銷售額達到了3650萬元,相當於把格力上年在江蘇的銷售額提升了11倍之多,加上安徽市場的銷售額,兩地市場的總銷售額超過5000萬元,銷售業績穩居全公司業務員之首,獨占格力3億年銷售總額的1/6還多。從這一年開始,格力電器在江蘇市場的被動局麵被徹底打開了,董明珠在江蘇市場開辟了一個新的廣闊天地。
1994年5月,中國空調史上第二次價格戰開始,報紙廣告所報出的空調價格低得甚至達到了讓人心驚的程度。
這一年,空調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更加火爆。當時,全國的空調年生產能力達到500萬台,加上進口貨,將有700萬台空調進入1994年的空調銷售市場,而1994年空調市場的實際需求預測僅有200萬台左右。在格力電器總部,滯銷的空調把倉庫和車間全部堆滿了。公司上下都在強烈呼籲:趕快降價。
這個節骨眼兒上,朱江洪專門打電話征求已接管整個江蘇市場的董明珠的意見。接電話的時候,董明珠因為被自行車撞了住在南京的醫院裏。她接到電話,第一反應就是請求朱江洪不要做出降價的決定。為了穩妥,董明珠馬上離開醫院,到南京的各大商場去考察。在考察的三天時間裏,她親眼看到的情況是:科龍降價千元,但銷路仍不見好轉。董明珠明白了,空調滯銷的問題不是出在價格上,而是出在天氣上。
董明珠相信消費者不會因為幾百元的價差就不買格力空調,因為格力的質量支撐了這個價格。從自然規律來看,天氣肯定會熱起來。於是,董明珠頂住壓力,堅決反對降價,將“寶”押在天氣上。同時,還建議朱江洪把積壓的貨先發到信得過的經銷商那裏,緩解珠海總部的庫存壓力。朱江洪認同董明珠的看法,也采納了董明珠疏散庫存的建議。
最終,市場的複蘇證明董明珠的建議是完全正確的。6月過後,天氣很快熱起來。南京首先升溫,空調零售市場再現火爆場景。蘇寧的營業員一天開了28本發票,店鋪一直營業到晚上10點。不到一周,南京市場上的各類空調所剩無幾,一些小店積壓了幾年的存貨也在幾天內被搶購一空。
這一年度,格力的銷售額達8億元,終於與春蘭、華寶並列為空調行業的“三強”。這一年,董明珠完成的銷售額是1.6億元,占當年格力總銷售額的1/5。這個時候的董明珠,專門從事空調市場營銷還不過三年。
董明珠在南京做格力空調銷售兩年多,幾乎天天都在市場上奔波。空調大戰硝煙散去之時,她決定回家好好待上幾天,好好陪一陪母親和孩子。結果,她回到家裏,還未同孩子說上幾句話,就突然接到公司的電話,讓她速回總部處理經營部工作。在車站,兒子向董明珠搖著小手,臉上掛滿了淚珠。汽笛長鳴之時,董明珠的眼淚再也無法抑製。
南京這個曾經生育、養育了董明珠的地方,再一次造化了董明珠,讓她重新上路,成為格力行棋大局中的一枚不可缺少的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