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滅神存類(六問六答)
問:福善禍婬,不過生時受報耳。若人而既死,則形神消滅。縱有罪業,何從受報?
答:身有敗壞,性無敗壞。譬如五穀,根莖雖枯,其子落地,向春複生。修福生人天,造業歸惡道,亦猶是也。賈誼曰:“千變萬化,未始有極,忽然為人。”(出《漢書》)魏伯起曰:“三世神識不滅。”(出《魏書》)張子厚曰:“知死之不亡,可與言性。”(出《橫渠語錄》)生死之名,從肉軀所得,非從心性所得。若謂死後神亡,則伯鯀為熊(事詳《史記正義》),如意為犬(出《漢書》),鄭人相驚以伯有,彭生報怨於齊襄(俱出《左傳》),種種事跡,皆在漢明帝之前。則佛法未傳東夏,而輪回之理,已大著於天下矣。斷滅之論,可欺愚人,難罔智士。
問:輪回之理,如所固有,孔子何以不言?
答:孔子言之詳矣。《易》曰:“精氣為物,遊魂為變”,“知鬼神之情狀”。精氣者,受生之後也。遊魂者,托胎之前也。知其情狀,則輪回之理明矣。《中庸》言:“誠者,物之終始。”不言“始終”,見循環無端,非斷滅也。惜後儒見未及此耳。
問:“精氣為物,遊魂為變”,不過論其理耳。若謂有後世之說,不幾近於誕乎?
答:生死輪回,乃世人必然之理,見於記載者,不可勝數。若名為誕,是真誕矣。且爾不聞文昌帝君為十七世士大夫乎(出《文昌寶訓》)?不聞袁盎十世為僧乎(出《水懺緣起》)?不聞某樵轉生為梁武帝乎(見《金剛感應錄》)?不聞王曾為曾子後身(出《文昌惜字文》),蘇子瞻為戒禪師後身,曾魯公為青草堂後身乎(俱見《淨土文》)?不聞永公轉生為房琯乎(見《法喜誌》)?不聞遜長老後身為李侍郎,南庵主後身為陳忠肅,知藏僧後身為張文定,嚴首座後身為王龜齡乎(俱見《竹窗二筆》及諸公本傳)?不能博觀記載,徒學坐井觀天,何哉?
問:如君所言,固曆曆有據,獨惜其不出正史耳。
答:正史者,對稗史而言。正史可信,稗史不可信也。若《文昌寶訓》等書,皆煌煌實論,可質鬼神,乃超於正史之上,又當格外視之。倘必以史臣之筆為可信,則《二十一史》中,所載三世輪回事,亦更仆難數。他不具論,姑以人所共知者,略述一二。如羊祜前身為李氏子(詳《晉書》一帙十冊,三十四卷,十二頁),梁元帝前身為眇目僧(詳《南史·梁紀》一帙三冊,八卷,五頁),劉氏女前身為李庶(詳《北史·齊紀》二帙五冊,四十三卷,三十八頁),劉沆前身為牛僧孺(詳《宋史》七帙四冊,二百八十五卷,五頁),範祖禹前身為鄧 禹(詳《宋史》八帙四冊,三百三十七卷,十二頁),郭祥正前身為李太白(詳《宋史》十帙三冊,四百四十四卷,十四頁),夏原吉前身為屈原(此事出《皇明通紀》)之類,不勝屈指也。
若夫天仙列宿,降生人間者。如天帝子為齊高祖(詳《南齊書》一帙四冊,十八卷,五頁),神人降胎為唐代宗(詳《唐書》三帙二冊,七十七卷,二頁),來和天尊為宋真宗(詳《宋史》七帙五冊,二百八十七卷,首頁),南嶽真人為虞伯生(詳《元史》五帙五冊,一百八十一卷,四頁),文昌星為呂仲實(詳《元史》五帙六冊,一百八十五卷,首頁)之類,彰彰可考也。
有死後數日複生者,有數年複生者,有備述冥事無不奇驗者。略言之,如長沙人桓某(詳《後漢書》一帙七冊,二十七卷,六頁),武陵女子李娥(同上卷,七頁),幹寶父殉葬之婢(詳《晉書》二帙十冊,八十二卷,十四頁),魏明帝時塚內女、安吳民陳焦,晉惠帝時杜錫之婢、東陽黃氏女孩(詳《宋書》一帙十冊,三十四卷,二十五之二十九頁),淳熙十三年行都人(詳《宋史》二帙二冊,六十二卷,二十三頁)之類,一一可溯也。
至於男子現生變異類者,如後漢公牛哀化為虎(《後漢書》三帙一冊,八十九卷,二十頁;詳《淮南子》),霍州老翁化猛獸(詳《隋書》一帙八冊,二十三卷,十八頁),乾道五年衡湘間人化為虎(詳《宋史》二帙二冊,六十二卷,二十三頁)之類是也。
女人現生變異類者,如江 夏黃氏母化為黿(詳《後漢書》一帙七冊,二十七卷,六頁),清河宋士宗母化為鱉(詳《宋書》一帙十冊,三十四卷,二十四頁)之類是也。
隔世重為夫婦者,如晉惠帝時梁國女子(詳《宋書》一帙十冊,三十四卷,二十七頁),宋末王婦梁氏(詳《宋史》十帙十五冊,四百六十卷,五十頁)等類,此其尤大彰明較著者也。
甚至天女生北魏始祖(詳《魏書》一帙一冊,一卷,二頁)。韓擒作冥府閻王(詳《隋書》二帙四冊,五十二卷,二頁)。辛彥之建立梵宇,而報感天宮(詳《隋書》二帙八冊,七十五卷,五頁)。庾彥寶念佛持經,而往生淨土(詳《梁書》一帙九冊,五十一卷,二十一頁)。王賓修寺,得宿世之碑(詳《宋史》七帙三冊,二百七十六卷,二十五頁)。太興設齋,感神僧之赴(詳《北史》一帙六冊,十七卷,四頁)。異香滿室,徐孝克之往生(詳《陳書》一帙四冊,二十六卷,十四頁)。坐化空棺,陸法和之善逝(詳《北齊書》一帙六冊,三十二卷,五頁)。盧景裕在獄持經,枷鎖為之自脫(詳《北史》二帙一冊,三十三卷,二十七頁)。張孝始修齋禮誦,祖目因以複明(詳《北史》三帙六冊,八十四卷,九頁)。如斯等類,皆名儒國史直筆之言,豈無稽之論耶?(以上頁卷冊帙,俱照萬曆三十九年所刻監本《廿一史》,與坊間小本不同。)
嗟乎!宇宙之外,奇事固多。六和[合]之中,異聞不少。今人生於天涯片角,所見無非庸常之士,所讀不過世俗之書,情竇甫開,而業緣踵至,婚嫁未畢,而景薄桑榆。宜乎生不知來,死不知去,日在輪回中,而莫信其理也,良可憫已!
問:輪回之理,固不爽矣。但吾之所言,本於某先生之某書,非無據也。某先生謂死者形既朽滅,神亦飄散。托生者,乃湊著生氣,偶然不散耳。
答:子曾讀《金滕》乎?武王有疾,周公願以身代,告於三王曰:“予仁若考,多材多藝,能事鬼神。”〖周滅商後二年,武王得了重病。武王之弟周公,特向他們的曾祖太王 、祖父王季、父親文王禱告,說自己多材多藝,能更好的體貼孝順已亡故的祖考,願代武王之死以升天侍奉先王。禱後第二天,武王便痊愈了。〗若依斷滅之說,則周公既代武死,形亦朽滅,神亦飄散。雖多材多藝,亦散滅無存,何以事祖考乎?且祖考亦散滅久矣,何以複為周公所事乎?況祭祀之禮,先聖所重,若祖宗既已散滅,則菲飲食而致孝鬼神,聖人反覺迂腐。倘雲某先生不可不信,則堯、舜、周、孔愈不可不信。若謂堯、舜、周、孔不足信,何有於某先生?不特此也,若某先生既沒,今日能奉其斷滅之教,則某先生雖賢,今日亦在散滅之數,春秋二祭,可以不設。若現今尚行春秋二祭,則某先生之教,先不能行於今日矣,又何以服天下後世乎?若謂托生者,偶然不散,則目前一切人類,皆從偶然得之乎?吾甚無解於其說矣。
問:祭祀之說,某先生亦嚐言之,謂子孫是祖宗之氣,以氣合氣,所以感格耳。
答:然則五嶽四瀆山川,既非其子孫,皆無感格乎?孟子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將謂舜、禹是百神之子孫乎?且人死若果即散滅,竟無報應。則修身勵行,兢業一生者,反不如耽欲嗜利之庸夫。而肆惡幸免者,誠為得計矣。語雲:“若無善惡報應,造物何以處顏淵?若無鬼獄輪回,上帝何獨私曹操?”況世道人心,日趨於下,極言福善禍婬,尚不能挽回於萬一。反開天下無忌憚之門,不啻如川始決而潰其防,廈將顛而撤其柱矣!
問:福善禍婬,不過生時受報耳。若人而既死,則形神消滅。縱有罪業,何從受報?
答:身有敗壞,性無敗壞。譬如五穀,根莖雖枯,其子落地,向春複生。修福生人天,造業歸惡道,亦猶是也。賈誼曰:“千變萬化,未始有極,忽然為人。”(出《漢書》)魏伯起曰:“三世神識不滅。”(出《魏書》)張子厚曰:“知死之不亡,可與言性。”(出《橫渠語錄》)生死之名,從肉軀所得,非從心性所得。若謂死後神亡,則伯鯀為熊(事詳《史記正義》),如意為犬(出《漢書》),鄭人相驚以伯有,彭生報怨於齊襄(俱出《左傳》),種種事跡,皆在漢明帝之前。則佛法未傳東夏,而輪回之理,已大著於天下矣。斷滅之論,可欺愚人,難罔智士。
問:輪回之理,如所固有,孔子何以不言?
答:孔子言之詳矣。《易》曰:“精氣為物,遊魂為變”,“知鬼神之情狀”。精氣者,受生之後也。遊魂者,托胎之前也。知其情狀,則輪回之理明矣。《中庸》言:“誠者,物之終始。”不言“始終”,見循環無端,非斷滅也。惜後儒見未及此耳。
問:“精氣為物,遊魂為變”,不過論其理耳。若謂有後世之說,不幾近於誕乎?
答:生死輪回,乃世人必然之理,見於記載者,不可勝數。若名為誕,是真誕矣。且爾不聞文昌帝君為十七世士大夫乎(出《文昌寶訓》)?不聞袁盎十世為僧乎(出《水懺緣起》)?不聞某樵轉生為梁武帝乎(見《金剛感應錄》)?不聞王曾為曾子後身(出《文昌惜字文》),蘇子瞻為戒禪師後身,曾魯公為青草堂後身乎(俱見《淨土文》)?不聞永公轉生為房琯乎(見《法喜誌》)?不聞遜長老後身為李侍郎,南庵主後身為陳忠肅,知藏僧後身為張文定,嚴首座後身為王龜齡乎(俱見《竹窗二筆》及諸公本傳)?不能博觀記載,徒學坐井觀天,何哉?
問:如君所言,固曆曆有據,獨惜其不出正史耳。
答:正史者,對稗史而言。正史可信,稗史不可信也。若《文昌寶訓》等書,皆煌煌實論,可質鬼神,乃超於正史之上,又當格外視之。倘必以史臣之筆為可信,則《二十一史》中,所載三世輪回事,亦更仆難數。他不具論,姑以人所共知者,略述一二。如羊祜前身為李氏子(詳《晉書》一帙十冊,三十四卷,十二頁),梁元帝前身為眇目僧(詳《南史·梁紀》一帙三冊,八卷,五頁),劉氏女前身為李庶(詳《北史·齊紀》二帙五冊,四十三卷,三十八頁),劉沆前身為牛僧孺(詳《宋史》七帙四冊,二百八十五卷,五頁),範祖禹前身為鄧 禹(詳《宋史》八帙四冊,三百三十七卷,十二頁),郭祥正前身為李太白(詳《宋史》十帙三冊,四百四十四卷,十四頁),夏原吉前身為屈原(此事出《皇明通紀》)之類,不勝屈指也。
若夫天仙列宿,降生人間者。如天帝子為齊高祖(詳《南齊書》一帙四冊,十八卷,五頁),神人降胎為唐代宗(詳《唐書》三帙二冊,七十七卷,二頁),來和天尊為宋真宗(詳《宋史》七帙五冊,二百八十七卷,首頁),南嶽真人為虞伯生(詳《元史》五帙五冊,一百八十一卷,四頁),文昌星為呂仲實(詳《元史》五帙六冊,一百八十五卷,首頁)之類,彰彰可考也。
有死後數日複生者,有數年複生者,有備述冥事無不奇驗者。略言之,如長沙人桓某(詳《後漢書》一帙七冊,二十七卷,六頁),武陵女子李娥(同上卷,七頁),幹寶父殉葬之婢(詳《晉書》二帙十冊,八十二卷,十四頁),魏明帝時塚內女、安吳民陳焦,晉惠帝時杜錫之婢、東陽黃氏女孩(詳《宋書》一帙十冊,三十四卷,二十五之二十九頁),淳熙十三年行都人(詳《宋史》二帙二冊,六十二卷,二十三頁)之類,一一可溯也。
至於男子現生變異類者,如後漢公牛哀化為虎(《後漢書》三帙一冊,八十九卷,二十頁;詳《淮南子》),霍州老翁化猛獸(詳《隋書》一帙八冊,二十三卷,十八頁),乾道五年衡湘間人化為虎(詳《宋史》二帙二冊,六十二卷,二十三頁)之類是也。
女人現生變異類者,如江 夏黃氏母化為黿(詳《後漢書》一帙七冊,二十七卷,六頁),清河宋士宗母化為鱉(詳《宋書》一帙十冊,三十四卷,二十四頁)之類是也。
隔世重為夫婦者,如晉惠帝時梁國女子(詳《宋書》一帙十冊,三十四卷,二十七頁),宋末王婦梁氏(詳《宋史》十帙十五冊,四百六十卷,五十頁)等類,此其尤大彰明較著者也。
甚至天女生北魏始祖(詳《魏書》一帙一冊,一卷,二頁)。韓擒作冥府閻王(詳《隋書》二帙四冊,五十二卷,二頁)。辛彥之建立梵宇,而報感天宮(詳《隋書》二帙八冊,七十五卷,五頁)。庾彥寶念佛持經,而往生淨土(詳《梁書》一帙九冊,五十一卷,二十一頁)。王賓修寺,得宿世之碑(詳《宋史》七帙三冊,二百七十六卷,二十五頁)。太興設齋,感神僧之赴(詳《北史》一帙六冊,十七卷,四頁)。異香滿室,徐孝克之往生(詳《陳書》一帙四冊,二十六卷,十四頁)。坐化空棺,陸法和之善逝(詳《北齊書》一帙六冊,三十二卷,五頁)。盧景裕在獄持經,枷鎖為之自脫(詳《北史》二帙一冊,三十三卷,二十七頁)。張孝始修齋禮誦,祖目因以複明(詳《北史》三帙六冊,八十四卷,九頁)。如斯等類,皆名儒國史直筆之言,豈無稽之論耶?(以上頁卷冊帙,俱照萬曆三十九年所刻監本《廿一史》,與坊間小本不同。)
嗟乎!宇宙之外,奇事固多。六和[合]之中,異聞不少。今人生於天涯片角,所見無非庸常之士,所讀不過世俗之書,情竇甫開,而業緣踵至,婚嫁未畢,而景薄桑榆。宜乎生不知來,死不知去,日在輪回中,而莫信其理也,良可憫已!
問:輪回之理,固不爽矣。但吾之所言,本於某先生之某書,非無據也。某先生謂死者形既朽滅,神亦飄散。托生者,乃湊著生氣,偶然不散耳。
答:子曾讀《金滕》乎?武王有疾,周公願以身代,告於三王曰:“予仁若考,多材多藝,能事鬼神。”〖周滅商後二年,武王得了重病。武王之弟周公,特向他們的曾祖太王 、祖父王季、父親文王禱告,說自己多材多藝,能更好的體貼孝順已亡故的祖考,願代武王之死以升天侍奉先王。禱後第二天,武王便痊愈了。〗若依斷滅之說,則周公既代武死,形亦朽滅,神亦飄散。雖多材多藝,亦散滅無存,何以事祖考乎?且祖考亦散滅久矣,何以複為周公所事乎?況祭祀之禮,先聖所重,若祖宗既已散滅,則菲飲食而致孝鬼神,聖人反覺迂腐。倘雲某先生不可不信,則堯、舜、周、孔愈不可不信。若謂堯、舜、周、孔不足信,何有於某先生?不特此也,若某先生既沒,今日能奉其斷滅之教,則某先生雖賢,今日亦在散滅之數,春秋二祭,可以不設。若現今尚行春秋二祭,則某先生之教,先不能行於今日矣,又何以服天下後世乎?若謂托生者,偶然不散,則目前一切人類,皆從偶然得之乎?吾甚無解於其說矣。
問:祭祀之說,某先生亦嚐言之,謂子孫是祖宗之氣,以氣合氣,所以感格耳。
答:然則五嶽四瀆山川,既非其子孫,皆無感格乎?孟子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將謂舜、禹是百神之子孫乎?且人死若果即散滅,竟無報應。則修身勵行,兢業一生者,反不如耽欲嗜利之庸夫。而肆惡幸免者,誠為得計矣。語雲:“若無善惡報應,造物何以處顏淵?若無鬼獄輪回,上帝何獨私曹操?”況世道人心,日趨於下,極言福善禍婬,尚不能挽回於萬一。反開天下無忌憚之門,不啻如川始決而潰其防,廈將顛而撤其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