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遠伯,你好生愜意啊!”
朱後山進了裏屋,看見那個年逾七十,卻仍舊精神矍鑠的老人正坐在炕上優哉遊哉地品茗,忍不住說道。
“茶不過兩種姿態,浮、沉;飲茶人不過兩種姿勢,拿起、放下。人生如茶,沉時坦然,浮時淡然,拿得起也需要放得下——您說對嗎,沈陽侯?”
“這個稱呼就別再提了。”朱後山輕吐一口氣,一點也不客氣地盤腿上了炕,坐在了李成梁的對麵。
“您還是放不下嘛。”李成梁為他斟了一杯茶,推到了朱後山麵前。
“我明明都快忘記了,為何卻說我放不下?”朱後山問。
李成梁微微笑道:“如果真的放下了,還會顧忌別人提嗎?”
朱後山沉默了,過了會兒方才歎息一聲,承認說:“我永遠也不會忘記,八年前,沈陽……”
李成梁苦笑一聲:“你以為我就會忘記了嗎?李某人鎮守遼東那麽些年,頭一回叫蒙古人把城給破了。不過我反手就斬了他們幾千人,也算當場就把仇報了。”
“你的仇當時就報了,而我的仇,到現在還沒——”朱後山臉色陰鬱下來,可一想起後麵的事情,他就忍不住覺得可笑:“就那一仗,禦史台的嘴將們說你殺良冒功,將沈陽、開原一帶村莊掃蕩一空。”
李成梁道:“實話實說,殺良冒功,拿老百姓的腦袋充數這種事,我的確幹過不少。但憑良心講,八年前的那一仗,那幫禦史實在是冤枉我了。”
“他們隻是冤枉你殺良冒功,又沒有實證,至於我嘛……”朱後山說到這兒停住了,那一段記憶,光在心裏折磨自己就夠了,講出來,就好像是公開處刑,更加令人不適。
二人寒暄談笑過後,朱後山正襟危坐、慎重其事道:“我是從建州回來的。”
“呣?”李成梁感到一絲詫異:“與倭奴和談結束後,你們不是都應該回京了嗎,怎麽去了趟建州?”
“本來是辦一件小事,卻沒想到有幸再度觀摩了一場大戰。”朱後山並不添油加醋,而是絲毫不差地將古勒山一戰的見聞詳細敘述給了李成梁聽,最後表示,女真人當中,有一名才能遠超其族人的領袖正在崛起,如果不加以提防的話,怕是有成四百六十多年前完顏部那樣的勢頭。
但沒料到,李成梁聽完,不以為然地擺擺手,說:“你說的是那個奴兒哈赤。我與他情同父子,他能走到今天,也是我有意培植的結果。”
“什麽?”朱後山先是震驚,而後通過李成梁的解釋,才逐漸理解。
“野人女真是化外之地就不用管它了。剩下的建州與海西,雖說也屬朝廷節製,但其地內各族,他們平時活動都不受管控,互相征伐時刻發生。而海西各部勢力尤為龐大,時常違抗朝廷,恐成禍患。因此,十幾年前,我才刻意收留了無依無靠的奴兒哈赤,讓他在遼東軍中任職,又見他每有征戰,勇敢衝殺,總能捷足先登,屢立戰功,便知此子可教,故而傳授兵法。”李成梁拿起茶杯,看著茶葉在水中漂動,說道:“有他駐守建州,海西各部不足為患。我這叫‘以夷製夷’。”
“以夷製夷?”
“嗯。”李成梁點了下頭。
朱後山思忖片刻,忽然問出一個他認為很尖銳的問題:“寧遠伯說‘有他駐守建州,海西各部不足為患’,那你可曾想過,有朝一日,他會不會為患呢?”
李成梁輕笑一聲道:“不可能。”
朱後山懷疑問:“你這麽肯定?”
李成梁道:“首先,我對他來說,如同亞父,他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背叛我——”
“寧遠伯今年高壽?”
“六十有八。”
“寧遠伯百年之後,又該如何?”
“我百年之後自有我那幾位孩兒,孩兒之後還有孫兒,孫兒之後再不濟還有家將,這麽一算,至少也有四五十年光景。四五十年——關外苦寒,女真人的壽命比漢人要短,五十來年也就差不多了。”從這番話能夠看出,李成梁是個很會算賬的。我李家為大明安排了五十年也差不多了,五十年後怎麽樣,那就看後人的了。
對此,朱後山又提出了一個更加尖銳的問題:“你怎麽能保證,李家能在遼東做主五十年?可別忘了,現在的遼東總兵就不是一個姓李的。”
不料李成梁哈哈大笑道:“沈陽侯啊沈陽侯,你在京師待了好幾年,出入於朝廷大員當中,怎麽沒有一點長進?”
“什麽意思?”朱後山問。
“知道為什麽楊紹勳上任的第一年,就被土蠻侵擾,戰敗三次嗎?”李成梁反問時,臉上帶著不可名狀的笑意。
“你是說……”
“遼東諸將,皆我出自我李家遼東鐵騎。楊紹勳盡管也是遼東人,但他出自廣寧衛【*】,並不是鐵嶺一係的。一旦是非嫡係當上總兵,那麽諸將掣肘,無論是誰,都無半點發揮的餘地。除非,是我鐵嶺衛的人擔任。”李成梁說:“看著吧,不出五年,這遼東總兵的位置,還會回到我李家手裏,這遼東,也終究是我李家的天下。”
朱後山大皺眉頭,把茶杯往桌上一砸,喝問:“你說什麽?”
李成梁方覺自己失言。畢竟是上了年紀,又是賦閑在家,說話做事也不像過去那樣慎重了。
朱後山嚴肅道:“如果不是看在過去交情的份上,就憑你剛才最後那句話,你的寧遠伯爵位就不保了。”
李成梁嗬嗬笑著,緩和氣氛。他明白,如今的朱後山,已經不是過去的沈陽侯,而是北鎮撫司的錦衣衛千戶。如果不是因為過去的交情,衝剛才那句話,若是被記到小本子上,別說爵位了,恐怕連老命都懸。李成梁改了稱呼道:“總之朱千戶就放心吧,我們李家與遼東是綁在一起的,而建州又與我們李家綁在一起。海西女真與蒙古,皆不足為患。”
但朱後山仍有疑問:“建州又與李家綁在一起,這是個什麽說法?”
李成梁淡然一笑:“那奴兒哈赤年年節慶日都會派人來給我送禮,而且最近,他還有意與我結為親家。他兄弟有個女兒到了出嫁的年紀,因為模樣出眾,冰雪聰明,所以眼界很高,看不上尋常男子,因此一直沒有成婚,他有意叫這個姑娘嫁給我的次子如柏。還是上一次送常例時通過書信告訴我的。”
朱後山尋思:對於一國來說,常有周邊列國進獻美人給皇帝,譬如朝鮮,幾乎每代皇帝登基,他們都會遴選國中美姬,隨進貢使團來我中國;那麽對於邊關衛所來說,治下異族進獻美女給封疆大吏或是邊關大將——建州女真本就是在大明治內,不同於屬國,嫁女兒給李家,也談不上僭越禮法,倒是相當於表示臣服,願意服從朝廷管製。這麽看來建州仍然會依賴朝廷很久,沒什麽大問題。
“他兄弟的女兒叫什麽?”朱後山隨口一問。
女真人忌諱姓氏而不忌諱名字,通常叫一個人的時候,直呼其名沒什麽問題,但不能帶著姓氏,進行介紹的時候也是主要講名字,俗以本名第一字為姓,真正的姓氏都是單獨拿出來說的,因而李成梁通過書信,很自然地知道了舒爾哈齊的那個女兒叫什麽。
他想了想,說出了那個名字:“塔爾瑪。”
朱後山眼睛一閃,他覺得這個名字好像聽過——不就是那位大眾情敵魂牽夢繞的姑娘嗎?朱後山心裏暗笑不止,心說再不濟:也是個女真二貝勒的女兒,盡管家裏的實際條件比不過關內,但地位畢竟那兒擺著呢,還能比不過你一個江夏的熊(窮)書生?癩蛤蟆吃天鵝。那些異族首領家的姑娘,都是早就被周圍部族的首領或是朝廷的封疆大吏預定了,哪兒有你的份?
想罷這些,朱後山將茶水一飲而盡,下地穿靴。
李成梁見他動作迅速,一氣嗬成,不免問:“朱千戶要走?不留下來喝完羊湯,來份麻辣拌嗎?這可是你過去最愛的搭配。”
“是啊,我還有最要緊的事情需要處理,若不是被我二弟他侄子給耽誤了,現在早該有所進展了。”
李成梁自然明白他說的“最要緊的事情”是什麽,故而不再挽留。
而此時的朱後山還不會意識到,京師那裏,將會有很多很多“驚喜”等著他。
【*】廣寧衛,治所為今天遼寧省北鎮市。金天會元年(1123年)升遼顯州為廣寧府,府址在今廣寧鎮,下設閭陽、望平、廣寧、鍾秀4縣。至明代,廣寧成為明朝在東北最高的軍事機關駐地,明庭遼東總兵府設於此,是控製蒙古彈壓女真的軍事重鎮。
朱後山進了裏屋,看見那個年逾七十,卻仍舊精神矍鑠的老人正坐在炕上優哉遊哉地品茗,忍不住說道。
“茶不過兩種姿態,浮、沉;飲茶人不過兩種姿勢,拿起、放下。人生如茶,沉時坦然,浮時淡然,拿得起也需要放得下——您說對嗎,沈陽侯?”
“這個稱呼就別再提了。”朱後山輕吐一口氣,一點也不客氣地盤腿上了炕,坐在了李成梁的對麵。
“您還是放不下嘛。”李成梁為他斟了一杯茶,推到了朱後山麵前。
“我明明都快忘記了,為何卻說我放不下?”朱後山問。
李成梁微微笑道:“如果真的放下了,還會顧忌別人提嗎?”
朱後山沉默了,過了會兒方才歎息一聲,承認說:“我永遠也不會忘記,八年前,沈陽……”
李成梁苦笑一聲:“你以為我就會忘記了嗎?李某人鎮守遼東那麽些年,頭一回叫蒙古人把城給破了。不過我反手就斬了他們幾千人,也算當場就把仇報了。”
“你的仇當時就報了,而我的仇,到現在還沒——”朱後山臉色陰鬱下來,可一想起後麵的事情,他就忍不住覺得可笑:“就那一仗,禦史台的嘴將們說你殺良冒功,將沈陽、開原一帶村莊掃蕩一空。”
李成梁道:“實話實說,殺良冒功,拿老百姓的腦袋充數這種事,我的確幹過不少。但憑良心講,八年前的那一仗,那幫禦史實在是冤枉我了。”
“他們隻是冤枉你殺良冒功,又沒有實證,至於我嘛……”朱後山說到這兒停住了,那一段記憶,光在心裏折磨自己就夠了,講出來,就好像是公開處刑,更加令人不適。
二人寒暄談笑過後,朱後山正襟危坐、慎重其事道:“我是從建州回來的。”
“呣?”李成梁感到一絲詫異:“與倭奴和談結束後,你們不是都應該回京了嗎,怎麽去了趟建州?”
“本來是辦一件小事,卻沒想到有幸再度觀摩了一場大戰。”朱後山並不添油加醋,而是絲毫不差地將古勒山一戰的見聞詳細敘述給了李成梁聽,最後表示,女真人當中,有一名才能遠超其族人的領袖正在崛起,如果不加以提防的話,怕是有成四百六十多年前完顏部那樣的勢頭。
但沒料到,李成梁聽完,不以為然地擺擺手,說:“你說的是那個奴兒哈赤。我與他情同父子,他能走到今天,也是我有意培植的結果。”
“什麽?”朱後山先是震驚,而後通過李成梁的解釋,才逐漸理解。
“野人女真是化外之地就不用管它了。剩下的建州與海西,雖說也屬朝廷節製,但其地內各族,他們平時活動都不受管控,互相征伐時刻發生。而海西各部勢力尤為龐大,時常違抗朝廷,恐成禍患。因此,十幾年前,我才刻意收留了無依無靠的奴兒哈赤,讓他在遼東軍中任職,又見他每有征戰,勇敢衝殺,總能捷足先登,屢立戰功,便知此子可教,故而傳授兵法。”李成梁拿起茶杯,看著茶葉在水中漂動,說道:“有他駐守建州,海西各部不足為患。我這叫‘以夷製夷’。”
“以夷製夷?”
“嗯。”李成梁點了下頭。
朱後山思忖片刻,忽然問出一個他認為很尖銳的問題:“寧遠伯說‘有他駐守建州,海西各部不足為患’,那你可曾想過,有朝一日,他會不會為患呢?”
李成梁輕笑一聲道:“不可能。”
朱後山懷疑問:“你這麽肯定?”
李成梁道:“首先,我對他來說,如同亞父,他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背叛我——”
“寧遠伯今年高壽?”
“六十有八。”
“寧遠伯百年之後,又該如何?”
“我百年之後自有我那幾位孩兒,孩兒之後還有孫兒,孫兒之後再不濟還有家將,這麽一算,至少也有四五十年光景。四五十年——關外苦寒,女真人的壽命比漢人要短,五十來年也就差不多了。”從這番話能夠看出,李成梁是個很會算賬的。我李家為大明安排了五十年也差不多了,五十年後怎麽樣,那就看後人的了。
對此,朱後山又提出了一個更加尖銳的問題:“你怎麽能保證,李家能在遼東做主五十年?可別忘了,現在的遼東總兵就不是一個姓李的。”
不料李成梁哈哈大笑道:“沈陽侯啊沈陽侯,你在京師待了好幾年,出入於朝廷大員當中,怎麽沒有一點長進?”
“什麽意思?”朱後山問。
“知道為什麽楊紹勳上任的第一年,就被土蠻侵擾,戰敗三次嗎?”李成梁反問時,臉上帶著不可名狀的笑意。
“你是說……”
“遼東諸將,皆我出自我李家遼東鐵騎。楊紹勳盡管也是遼東人,但他出自廣寧衛【*】,並不是鐵嶺一係的。一旦是非嫡係當上總兵,那麽諸將掣肘,無論是誰,都無半點發揮的餘地。除非,是我鐵嶺衛的人擔任。”李成梁說:“看著吧,不出五年,這遼東總兵的位置,還會回到我李家手裏,這遼東,也終究是我李家的天下。”
朱後山大皺眉頭,把茶杯往桌上一砸,喝問:“你說什麽?”
李成梁方覺自己失言。畢竟是上了年紀,又是賦閑在家,說話做事也不像過去那樣慎重了。
朱後山嚴肅道:“如果不是看在過去交情的份上,就憑你剛才最後那句話,你的寧遠伯爵位就不保了。”
李成梁嗬嗬笑著,緩和氣氛。他明白,如今的朱後山,已經不是過去的沈陽侯,而是北鎮撫司的錦衣衛千戶。如果不是因為過去的交情,衝剛才那句話,若是被記到小本子上,別說爵位了,恐怕連老命都懸。李成梁改了稱呼道:“總之朱千戶就放心吧,我們李家與遼東是綁在一起的,而建州又與我們李家綁在一起。海西女真與蒙古,皆不足為患。”
但朱後山仍有疑問:“建州又與李家綁在一起,這是個什麽說法?”
李成梁淡然一笑:“那奴兒哈赤年年節慶日都會派人來給我送禮,而且最近,他還有意與我結為親家。他兄弟有個女兒到了出嫁的年紀,因為模樣出眾,冰雪聰明,所以眼界很高,看不上尋常男子,因此一直沒有成婚,他有意叫這個姑娘嫁給我的次子如柏。還是上一次送常例時通過書信告訴我的。”
朱後山尋思:對於一國來說,常有周邊列國進獻美人給皇帝,譬如朝鮮,幾乎每代皇帝登基,他們都會遴選國中美姬,隨進貢使團來我中國;那麽對於邊關衛所來說,治下異族進獻美女給封疆大吏或是邊關大將——建州女真本就是在大明治內,不同於屬國,嫁女兒給李家,也談不上僭越禮法,倒是相當於表示臣服,願意服從朝廷管製。這麽看來建州仍然會依賴朝廷很久,沒什麽大問題。
“他兄弟的女兒叫什麽?”朱後山隨口一問。
女真人忌諱姓氏而不忌諱名字,通常叫一個人的時候,直呼其名沒什麽問題,但不能帶著姓氏,進行介紹的時候也是主要講名字,俗以本名第一字為姓,真正的姓氏都是單獨拿出來說的,因而李成梁通過書信,很自然地知道了舒爾哈齊的那個女兒叫什麽。
他想了想,說出了那個名字:“塔爾瑪。”
朱後山眼睛一閃,他覺得這個名字好像聽過——不就是那位大眾情敵魂牽夢繞的姑娘嗎?朱後山心裏暗笑不止,心說再不濟:也是個女真二貝勒的女兒,盡管家裏的實際條件比不過關內,但地位畢竟那兒擺著呢,還能比不過你一個江夏的熊(窮)書生?癩蛤蟆吃天鵝。那些異族首領家的姑娘,都是早就被周圍部族的首領或是朝廷的封疆大吏預定了,哪兒有你的份?
想罷這些,朱後山將茶水一飲而盡,下地穿靴。
李成梁見他動作迅速,一氣嗬成,不免問:“朱千戶要走?不留下來喝完羊湯,來份麻辣拌嗎?這可是你過去最愛的搭配。”
“是啊,我還有最要緊的事情需要處理,若不是被我二弟他侄子給耽誤了,現在早該有所進展了。”
李成梁自然明白他說的“最要緊的事情”是什麽,故而不再挽留。
而此時的朱後山還不會意識到,京師那裏,將會有很多很多“驚喜”等著他。
【*】廣寧衛,治所為今天遼寧省北鎮市。金天會元年(1123年)升遼顯州為廣寧府,府址在今廣寧鎮,下設閭陽、望平、廣寧、鍾秀4縣。至明代,廣寧成為明朝在東北最高的軍事機關駐地,明庭遼東總兵府設於此,是控製蒙古彈壓女真的軍事重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