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季桓之在本能寺後院,腳踏在第一排中間的正方形磚塊上時,好似聽到了“篤”的一聲。像是底下有石塊碰撞一般。既然有重置機關的閥門,那後院這五橫五縱的方形地板磚下的機關,就絕不會僅僅是敲擊某一塊便找到空洞那麽簡單的,要想打開必定有其固定次序。
到底是什麽次序呢?
如果不著急歸國,是可以一次次嚐試的,反正總共二十五塊磚,有一塊已經排除出去,剩下二十四塊,隻有一個步驟打不開。那麽從二到三十五,如果隻有兩步,是二十四乘二十三乘二,一共有一千一百零四種可能;如果是三步,是二十四乘二十三乘二十二乘六,則有七萬二千八百六十四種可能;如果是四步,那麽……
而且地磚是有尺寸的,這麽多種可能性中,有一些連劈叉都踩不到下一塊的非人類方案還得逐個排除,如此一來……
呃,還是算了吧。
季桓之擦擦腦門泛起的虛汗,覺得逐個去嚐試是不現實的,畢竟自己的壽命有限,又沒有續的天賦,況且他又不是近視眼,沒有準備黑框靉靆(眼鏡的古稱,音同“愛戴”),一次次試驗這種事想想就好了。
一個個試不現實,那麽應當從信長本人入手,看看機關的秘密究竟是哪幾個數字。信是九畫,長(長)八畫,那麽是九、八?
就先當是九跟八,但地上的磚塊又沒標明號碼,怎麽知道哪個是九,哪個是八呢?
季桓之沉下心來,發現這二十五塊石板磚別有奧妙,自己其實現在正身處一個五宮格當中。自己現在腳踩閥門,假設是數字之始,那便是一,橫縱斜線數目相加之和是六十五,如此左邊應當是八、十五,右邊是二十四和十七,而正前方是依次七、十三、十九和二十五。
很快,季桓之發現,九在左前方最邊角一塊,而八又在左手邊第一塊,按照九與八的順序,他很難完成打開機關的操作。
難道不對?或許是當時信長並不是隻有自己一個人,他還有小姓可以幫忙。不過按照倭人自己所描述的,當時信長是自己一個人進入內室的,並沒有人協助。那他如何打開地道?難不成九與八是錯誤的?
季桓之想起來別人說信長一聲尤愛能劇中幸若舞的名篇《敦盛》:
人生五十年,與下天【*】之住人相較,如夢又如幻,一生享盡,豈有不滅之理乎?
難道答案是五和十?五在第二行第二列,十在第四行第一列,倒是能夠得著。
季桓之試著踩了一下,沒有反應。
五、十也不對?他短暫陷入迷茫中,很快又有了主意:或許地上的五宮格是倒著排列的,自己所站立的位置不是一而是二十五。於是他將腦中的數字反轉一次,先第四行第四列,接著第二行第五列。
結果地麵還是紋絲不動。
這也不對那也不對,到底是什麽次序啊?
季桓之隻感覺腦子裏是一團亂麻,怎麽理也理不清楚。
但是他本能地感覺,密碼一定與《敦盛》有關。
敦十二畫,盛也是十二畫(古法筆畫數),兩個十二,倒是很可能是正確的次序。如果閥門是二十五,十二位於第二行第四列,如果閥門為一,十二則在第四行第二列。季桓之先以二十五為基準,發現不對,又換成閥門為一的假設,重重踏了第四行第二列兩下——
最中間代表著十三數字的石板磚震動了一下。
成了!
季桓之也是剛剛解開一道難題,沉浸在喜悅當中,也不多想,往左後方退去一步,旋即陷進了地裏。
“咳咳——”
季桓之拍拍身上的土,發現地麵齊眉高,還能看見地板上的幾隻螞蟻。而他彎下腰去,前麵就是一條漆黑看不清東西的地道。
對於倭人來講,十一年都沒有解開的謎題,到頭來卻被一個明國人破解了。
裏頭果然有玄機。織田信長雖然是倭人,但當時畢竟是倭人中的頭號人物,親眼見證了無數的背叛,怎麽可能不對以客將身份入仕織田家的明智光秀沒有半點防備呢?看來他早有準備,事先挖好了地道,就是以防萬一。
季桓之想罷,抽出腰間隨身帶著的一根火把將其點燃,鑽進了麵前這條憋悶的地道中。
他往裏走了十餘步,赫然看見一具男屍,男屍手握一把精美的倭刀,刀鋒切在右頸,而屍體的麵容猶存,看起來十分安詳,仿佛臨死前早已看破一切,坦然奔赴黃泉。不過隨著外麵的空氣進入,男屍迅速腐壞幹枯,不到半刻的工夫,就麵目全非了。
“難道這就是織田信長?”
季桓之注意到死屍的致命傷口是在右頸,也就是說死者並不是像不少戰敗或失敗的武士一樣切腹自盡的,因為在武士看來,通常是自認有罪的人才會自盡,而信長一生做事從不後悔,切腹自盡不符合他的性格,所以抹脖子更說的通。
隻不過,明明有地道逃生,他為什麽還要自盡?
季桓之再往前——
已經沒法向前了,因為屍體旁邊是一堵泥牆。
但可以注意到,這堵泥牆的顏色與地道牆壁顏色不同,應當與地道挖掘的時間不一致。
織田信長於永祿十一年、十二年兩次上洛,十三年遭到盟友背叛【**】,第一次信長包圍網形成,或許地道就是那段時間挖掘的。隻不過後來被誰封上的呢?
首先,封地道的人,必定是知道有這條地道的存在;其次,他封地道使信長絕望自盡,對自己有利。
將前因後果聯係起來,季桓之有了一個驚人的推斷:
封堵地道、甚至明智光秀反叛的幕後人,正是當今日本的太閣豐臣秀吉!
首先,明智光秀發動反叛具有相當的突然性;而秀吉曾是信長的近侍,自然知道不少鮮為人知的秘密。而本能寺之變後,他是頭一個趕回近畿討伐明智光秀的。之後,秀吉經曆兩次大戰,終於統合日本諸侯,成為了天下人。
為了自己的權力與地位,聯合同僚謀害自己主公,之後又高舉大義之旗,將其討伐,卸磨殺驢。亂世之人,已經不能算是正常人了。
季桓之慶幸自己生在大明太平年間。
等想完了這些,火把已經黯淡了不少,季桓之覺得是該抓緊時間搜尋李赫倫讓他找的東西了。
他在屍身上尋找一番,並未找到任何有價值的東西。
會不會早在本能寺重建的時候,就被秀吉取走了?
季桓之正想著,聽到洞口有人叫喚:“明國人,你出來吧。”
隨著火把逐漸熄滅,他也覺得地下不是宜當久留之所,便原路返回,爬出了洞口。而就在他回到地麵後,寺廟裏的老僧人踩了踩一號磚,將地下機關重新合上。
“原來你早就知道此間機關所在?”
“貧僧不才,正是信長公的末弟,有樂齋長益。”僧人雲淡風輕地自我介紹完,又喃喃自語:“本以為信長公可以長久地安眠地下,想不到十餘年後,竟被一個明國人打破了這種寧靜。”說著,織田有樂齋歎了口氣,從袖中取出一隻匣子將其打開,拿出了一枚看起來很像水玉材質的珠子。
而且這一枚珠子,裏麵是一枚透明水玉球,外麵是鏤空雕刻出花紋的薄薄一層,渾然天成,輕輕晃動,還能讓裏麵的珠子來回撞在外框上。可以看出,這枚珠子本是一整塊水玉,經過精雕細琢變成了裏外兩部分,可以說是巧奪天工了。
有樂齋歎息道:“當初黑田官兵衛為了報複哥哥誤解他被荒木村重囚禁一年是投敵一事,說服秀吉封堵本能寺的地下通道,而後又挑唆明智光秀謀反,一步步將秀吉推上了天下人的地位。其實,最終他也是為了自己的野心——還有這枚珠子。”
“官兵衛?為了自己的野心?”季桓之心中的疑惑越來越多。
“不要再問那麽多了,既然你破解了本能寺地道的謎題,還親眼見到了信長公生命中最後一刻的模樣,那便是他的有緣人。他留下來的財富、土地我給不了你,但至少還有這枚他生前十分喜愛的珠子。拿著它快走吧,不要再回來了!”
有樂齋將寶珠塞到季桓之手中,幾乎是命令道。
季桓之剛接過珠子,就被寺裏的僧人往外攆,但仍有一個問題他想了解清楚:
“這枚珠子是什麽?”
“百竅玲瓏心。”
【*】下天:佛教用語,那裏的人平均壽命是五千歲。
【**】永祿十三年(1570年)4月,織田信長為了討伐數度無視上洛命令的越前大名朝倉義景,打破了與淺井長政同盟時的約定(不得進攻淺井氏的盟友朝倉氏),並與盟友德川家康一起進軍越前。聯軍進逼到金崎城時,淺井長政突出兵救援朝倉氏,織田信長在負責斷後的殿軍木下秀吉、明智光秀、德川家康等人的奮戰之下,終於得以逃回京都。將軍足利義昭趁此機會發布了打倒織田信長的命令到各地,包括朝倉義景、淺井長政、武田信玄、毛利輝元、三好三人眾,甚至比睿山延曆寺、石山本願寺、雜賀眾等寺廟勢力都被找來,組成了“信長包圍網”。
到底是什麽次序呢?
如果不著急歸國,是可以一次次嚐試的,反正總共二十五塊磚,有一塊已經排除出去,剩下二十四塊,隻有一個步驟打不開。那麽從二到三十五,如果隻有兩步,是二十四乘二十三乘二,一共有一千一百零四種可能;如果是三步,是二十四乘二十三乘二十二乘六,則有七萬二千八百六十四種可能;如果是四步,那麽……
而且地磚是有尺寸的,這麽多種可能性中,有一些連劈叉都踩不到下一塊的非人類方案還得逐個排除,如此一來……
呃,還是算了吧。
季桓之擦擦腦門泛起的虛汗,覺得逐個去嚐試是不現實的,畢竟自己的壽命有限,又沒有續的天賦,況且他又不是近視眼,沒有準備黑框靉靆(眼鏡的古稱,音同“愛戴”),一次次試驗這種事想想就好了。
一個個試不現實,那麽應當從信長本人入手,看看機關的秘密究竟是哪幾個數字。信是九畫,長(長)八畫,那麽是九、八?
就先當是九跟八,但地上的磚塊又沒標明號碼,怎麽知道哪個是九,哪個是八呢?
季桓之沉下心來,發現這二十五塊石板磚別有奧妙,自己其實現在正身處一個五宮格當中。自己現在腳踩閥門,假設是數字之始,那便是一,橫縱斜線數目相加之和是六十五,如此左邊應當是八、十五,右邊是二十四和十七,而正前方是依次七、十三、十九和二十五。
很快,季桓之發現,九在左前方最邊角一塊,而八又在左手邊第一塊,按照九與八的順序,他很難完成打開機關的操作。
難道不對?或許是當時信長並不是隻有自己一個人,他還有小姓可以幫忙。不過按照倭人自己所描述的,當時信長是自己一個人進入內室的,並沒有人協助。那他如何打開地道?難不成九與八是錯誤的?
季桓之想起來別人說信長一聲尤愛能劇中幸若舞的名篇《敦盛》:
人生五十年,與下天【*】之住人相較,如夢又如幻,一生享盡,豈有不滅之理乎?
難道答案是五和十?五在第二行第二列,十在第四行第一列,倒是能夠得著。
季桓之試著踩了一下,沒有反應。
五、十也不對?他短暫陷入迷茫中,很快又有了主意:或許地上的五宮格是倒著排列的,自己所站立的位置不是一而是二十五。於是他將腦中的數字反轉一次,先第四行第四列,接著第二行第五列。
結果地麵還是紋絲不動。
這也不對那也不對,到底是什麽次序啊?
季桓之隻感覺腦子裏是一團亂麻,怎麽理也理不清楚。
但是他本能地感覺,密碼一定與《敦盛》有關。
敦十二畫,盛也是十二畫(古法筆畫數),兩個十二,倒是很可能是正確的次序。如果閥門是二十五,十二位於第二行第四列,如果閥門為一,十二則在第四行第二列。季桓之先以二十五為基準,發現不對,又換成閥門為一的假設,重重踏了第四行第二列兩下——
最中間代表著十三數字的石板磚震動了一下。
成了!
季桓之也是剛剛解開一道難題,沉浸在喜悅當中,也不多想,往左後方退去一步,旋即陷進了地裏。
“咳咳——”
季桓之拍拍身上的土,發現地麵齊眉高,還能看見地板上的幾隻螞蟻。而他彎下腰去,前麵就是一條漆黑看不清東西的地道。
對於倭人來講,十一年都沒有解開的謎題,到頭來卻被一個明國人破解了。
裏頭果然有玄機。織田信長雖然是倭人,但當時畢竟是倭人中的頭號人物,親眼見證了無數的背叛,怎麽可能不對以客將身份入仕織田家的明智光秀沒有半點防備呢?看來他早有準備,事先挖好了地道,就是以防萬一。
季桓之想罷,抽出腰間隨身帶著的一根火把將其點燃,鑽進了麵前這條憋悶的地道中。
他往裏走了十餘步,赫然看見一具男屍,男屍手握一把精美的倭刀,刀鋒切在右頸,而屍體的麵容猶存,看起來十分安詳,仿佛臨死前早已看破一切,坦然奔赴黃泉。不過隨著外麵的空氣進入,男屍迅速腐壞幹枯,不到半刻的工夫,就麵目全非了。
“難道這就是織田信長?”
季桓之注意到死屍的致命傷口是在右頸,也就是說死者並不是像不少戰敗或失敗的武士一樣切腹自盡的,因為在武士看來,通常是自認有罪的人才會自盡,而信長一生做事從不後悔,切腹自盡不符合他的性格,所以抹脖子更說的通。
隻不過,明明有地道逃生,他為什麽還要自盡?
季桓之再往前——
已經沒法向前了,因為屍體旁邊是一堵泥牆。
但可以注意到,這堵泥牆的顏色與地道牆壁顏色不同,應當與地道挖掘的時間不一致。
織田信長於永祿十一年、十二年兩次上洛,十三年遭到盟友背叛【**】,第一次信長包圍網形成,或許地道就是那段時間挖掘的。隻不過後來被誰封上的呢?
首先,封地道的人,必定是知道有這條地道的存在;其次,他封地道使信長絕望自盡,對自己有利。
將前因後果聯係起來,季桓之有了一個驚人的推斷:
封堵地道、甚至明智光秀反叛的幕後人,正是當今日本的太閣豐臣秀吉!
首先,明智光秀發動反叛具有相當的突然性;而秀吉曾是信長的近侍,自然知道不少鮮為人知的秘密。而本能寺之變後,他是頭一個趕回近畿討伐明智光秀的。之後,秀吉經曆兩次大戰,終於統合日本諸侯,成為了天下人。
為了自己的權力與地位,聯合同僚謀害自己主公,之後又高舉大義之旗,將其討伐,卸磨殺驢。亂世之人,已經不能算是正常人了。
季桓之慶幸自己生在大明太平年間。
等想完了這些,火把已經黯淡了不少,季桓之覺得是該抓緊時間搜尋李赫倫讓他找的東西了。
他在屍身上尋找一番,並未找到任何有價值的東西。
會不會早在本能寺重建的時候,就被秀吉取走了?
季桓之正想著,聽到洞口有人叫喚:“明國人,你出來吧。”
隨著火把逐漸熄滅,他也覺得地下不是宜當久留之所,便原路返回,爬出了洞口。而就在他回到地麵後,寺廟裏的老僧人踩了踩一號磚,將地下機關重新合上。
“原來你早就知道此間機關所在?”
“貧僧不才,正是信長公的末弟,有樂齋長益。”僧人雲淡風輕地自我介紹完,又喃喃自語:“本以為信長公可以長久地安眠地下,想不到十餘年後,竟被一個明國人打破了這種寧靜。”說著,織田有樂齋歎了口氣,從袖中取出一隻匣子將其打開,拿出了一枚看起來很像水玉材質的珠子。
而且這一枚珠子,裏麵是一枚透明水玉球,外麵是鏤空雕刻出花紋的薄薄一層,渾然天成,輕輕晃動,還能讓裏麵的珠子來回撞在外框上。可以看出,這枚珠子本是一整塊水玉,經過精雕細琢變成了裏外兩部分,可以說是巧奪天工了。
有樂齋歎息道:“當初黑田官兵衛為了報複哥哥誤解他被荒木村重囚禁一年是投敵一事,說服秀吉封堵本能寺的地下通道,而後又挑唆明智光秀謀反,一步步將秀吉推上了天下人的地位。其實,最終他也是為了自己的野心——還有這枚珠子。”
“官兵衛?為了自己的野心?”季桓之心中的疑惑越來越多。
“不要再問那麽多了,既然你破解了本能寺地道的謎題,還親眼見到了信長公生命中最後一刻的模樣,那便是他的有緣人。他留下來的財富、土地我給不了你,但至少還有這枚他生前十分喜愛的珠子。拿著它快走吧,不要再回來了!”
有樂齋將寶珠塞到季桓之手中,幾乎是命令道。
季桓之剛接過珠子,就被寺裏的僧人往外攆,但仍有一個問題他想了解清楚:
“這枚珠子是什麽?”
“百竅玲瓏心。”
【*】下天:佛教用語,那裏的人平均壽命是五千歲。
【**】永祿十三年(1570年)4月,織田信長為了討伐數度無視上洛命令的越前大名朝倉義景,打破了與淺井長政同盟時的約定(不得進攻淺井氏的盟友朝倉氏),並與盟友德川家康一起進軍越前。聯軍進逼到金崎城時,淺井長政突出兵救援朝倉氏,織田信長在負責斷後的殿軍木下秀吉、明智光秀、德川家康等人的奮戰之下,終於得以逃回京都。將軍足利義昭趁此機會發布了打倒織田信長的命令到各地,包括朝倉義景、淺井長政、武田信玄、毛利輝元、三好三人眾,甚至比睿山延曆寺、石山本願寺、雜賀眾等寺廟勢力都被找來,組成了“信長包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