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你聽說了嗎,昨天夜裏有人在城下町放火,燒了一家賭坊,還搶走了幾百兩黃金,真是囂張得不得了呢!”
官邸內,剛從吉野太夫處回來的熊廣泰對看起來身心疲憊,倚靠在牆壁盤腿癱坐休息的朱後山說道。
“聽說了。”朱後山敷衍道。
“大哥你怎麽沒精打采的?要不要跟沈大人借點白蘿卜啃兩口提提神?”熊廣泰說笑道。
朱後山擠出一點笑意,道:“我想的是那幾百兩金子是就在這兒花掉、還是帶回去?”
“……”
熊廣泰這才會過意來:敢情我說的事兒,就是大哥幹的!
“想不到我身為錦衣衛千戶,北鎮撫司十三太保之一,專管刑事,竟會在異國犯下鬥殺之罪。”朱後山歎口氣,又道:“好在殺的幹淨,但願沒有其他人知道吧。”
熊廣泰呆呆看著朱後山,他覺得聽大哥的口氣是有自責愧疚之意,但接後一句“殺的幹淨”怎麽感覺你挺過癮呐?他忍不住關切道:“大哥,你是不是有什麽心事?不妨說與兄弟聽聽,我熊二也好替你分憂啊。”
朱後山瞥了他一眼,沒有說。不光是沒有對看起來總有些不靠譜的熊廣泰說,就連一向嚴謹慎重的李密在百般追問遇襲現場所發現的玉佩的來龍去脈時,他也沒有多說哪怕一個字。
人也真是奇怪,藏在心底的秘密,連燒黃紙結拜、立誓不求同生但求同死的弟兄都沒說,他卻訴與了季桓之聽。也許是因為那一夜在船上,多喝了幾盅酒吧。
朱後山深吸一口氣,叫來了楊雷、潘林二人。
二小旗以為朱千戶有事情要吩咐,卻沒料到朱後山積攢了一腔無明業火,突然一股腦發在了他們二人身上,並且丟下一句:“總是連一點小事也辦不好,淨給人拖後腿,我看你們倆就不要回國了吧!”
熊廣泰見大哥狀態不對勁,忙幫腔罵了幾句,然後使眼色擺擺手,讓楊、潘二人退下。
“大哥你今天到底怎麽——”
“大哥在追查發生在許多年以前的一件案子的凶手,他推斷凶手現在正在倭國,隻可惜我們不日就要隨使團歸國,大哥正鬱悶著呢——大哥,小弟說的對嗎?”避過了一場雷霆風暴的李密趕著巧走出來,說出了自己的初步判斷。
“嗯——”朱後山依舊搪塞過去,接著他忽然問道:“不日就要動身去大阪了,臨著要走了,季桓之那小子到哪兒去了?”
他問這話時,熊廣泰變顏變色。不用猜,那小子一定是去找吉野太夫了。看來這小子也很有失聯的天分嘛。
然而三人都猜錯了,季桓之今天隻是以去找吉野太夫為借口,去京都了。
因為在三天前,他們將受傷的李赫倫送回德川府邸,等許儀後前來醫治的一段時間中,趁著隻有他和李赫倫同處一處的間隙,尚有一絲意識的李赫倫終於等來機會,對他說了五個字,也是關乎萬羽堂賦予自己那項重要使命的五個字:
京都本能寺。
距離那場改變日本命運的政變已有十一個春秋,如今本能寺也已經重建,當年的大火所留下的痕跡也早已蕩然無存。盡管沒有親曆那次事變,季桓之站在寺院門口,四周景致盡收眼底,仍不免產生了物非人也非的感慨。
其實當時事變之際,德川家康正在堺當中,並不在京都。李赫倫作為家康的家臣,不太可能有機會在本能寺留下什麽。那麽讓季桓之去本能寺搜尋線索,隻有一種解釋,那就是關乎萬羽堂交給李赫倫的使命的事物,曾掌握在織田信長手中。
也罷,進去找找吧。季桓之心說。
而就在他要走近寺廟的時候,從裏麵款款走出一前一後二位美人,應當是剛剛上過香許完願出來,而前麵那一個身穿紅底黃花和服,撐著遮陽傘,容貌端莊不失嬌媚——
等等,這不是遊女吉野太夫嗎?想不到竟然在這裏碰見了。
季桓之衝她鞠躬行禮,問候道:“不料與太夫在此幸會,季某這廂有禮了。”
但奇怪的是,吉野太夫以及後麵的侍女隻是欠身施禮,連句話都沒說,仿佛對麵走過來的季桓之是個陌生人。
也許對於藝伎來說,在外麵遇到曾經的客人,如果太過熱情的話會顯得很尷尬吧。盡管感到有些奇怪,但季桓之並沒有太在意。他自我排解一番,旋即踏足本能寺內。
本能寺在過去就是各大公家武家經常路過下榻的地方,但規模一直不大。如今豐臣秀吉出錢重建後,比原來更是不足,裏麵的僧侶從方丈往下直到掃地挑水的火工和尚,總共加起來也不到十個人,供香客借宿的寮房更是隻有可憐的三四間。
季桓之走進院子,隻覺得逼仄,心想:當初織田信長帶著近百名隨行在此下榻,媽的天知道是怎麽擠進去的!
但現在不是考慮倭人疊羅漢或是玩人體蜈蚣的時候。季桓之幾步穿過院子走近大殿,裏麵正坐著兩名身披黑色袈裟、頸掛佛珠的僧人。
“施主可是來上香禱告?”一名老比丘問他。
“上一炷吧。”季桓之花點小錢買了把香火。其實他是不信這些東西的,但來了寺廟總不能沒有一點表示,畢竟不管哪裏的和尚,擺下道場就隻有一個目的:斂財。你不放點血,那幫禿驢看你的眼神估計比他媽東廠的檔頭還要陰狠。
上完了香,隨便禱告兩句,季桓之在蒲團上轉了個身,麵朝老比丘,問道:“這位禪師,看您的樣子應當飽經風霜了吧,想必這間寺廟過去發生過的一些事情,您應該了解幾分?”
“施主說的可是本能寺之變?”老和尚搖搖頭,道:“那次事件的親曆者幾乎全都不在人世了。貧僧也是寺廟重建之後才來到這裏的。過去的痕跡,早已不可尋了。”
季桓之心想:信長那幫人當時就死光了,明智光秀部也僅僅五天之後就被豐臣秀吉懟上,殺了個片甲不留,老和尚口中“親曆者幾乎全都不在人世”的話的確不假。過去的痕跡早已不可尋,那李赫倫將軍為什麽還要我來這裏呢?
由於李赫倫留給他的信息太過模糊,甚至連萬羽堂的頭領交給他的具體是什麽任務都不清楚,季桓之隻覺得一腦袋漿糊。
然而,那位僧人忽然說了一句:“現在的寺址與舊址相比要偏移十幾尺的距離,施主如果真想探尋些什麽,就去後院找找看吧。”
他怎麽知道我想找些東西的?
季桓之正疑惑間,老和尚卻似有些不屑地輕笑一聲,說了一句排解他疑惑的話:“這麽多年來,想在這裏挖掘到什麽東西的可是大有人在的。”
於是季桓之照著老和尚的指引來到據說曾經是織田信長下榻的寮房原址的後院。
傳聞當年秀吉擊敗明智光秀後,為信長舉行大葬,但棺木中並沒有屍體,隻是一副空棺。而且當時明智光秀謀反之後,在本能寺的廢墟中搜尋信長遺骨,也是一無所獲,還為此擔憂了好一陣子,生怕信長逃出生天召集家臣討伐自己。不過這種擔憂並未持續太久,因為不久後明智光秀本人就被幹掉了。
季桓之在後院裏漫無目的地搜尋,心中自嘲道:我堂堂一個錦衣衛千戶,竟然要為倭人斷一筆十一年前的爛賬,真是可笑!
但李赫倫托付給他的事情,他不想馬虎對付,又繼續思索:明智光秀搜尋信長遺骨一無所獲,盡管說是一把火燒掉的,但總不可能連骨灰都不剩吧?
沒有屍體、沒有骨灰、凶手自己也找了很久,是不是可以大膽猜測,信長當時沒有死呢?嚴謹一點應當說,信長沒有第一時間死去。但本能寺之變發生時,寺中燃起大火,寺外又有一萬明智光秀的兵馬包圍,簡直是插翅難飛。
既然飛飛不走,那恐怕隻有土遁了。
想到此處,季桓之有目的地重重踏著腳下的石板磚,期望能踩出個大窟窿來。然而每一塊石板都相當堅實,踩踏下去也並沒有發出類似敲擊在空泡上的聲音。
季桓之苦惱地又回到原點,腳踏在第一排中間的正方形磚塊上時,耳邊廂好似聽到了“篤”的一聲。像是底下石塊碰撞一般。
我明白了——
這一塊轉,是重置機關的閥門!
官邸內,剛從吉野太夫處回來的熊廣泰對看起來身心疲憊,倚靠在牆壁盤腿癱坐休息的朱後山說道。
“聽說了。”朱後山敷衍道。
“大哥你怎麽沒精打采的?要不要跟沈大人借點白蘿卜啃兩口提提神?”熊廣泰說笑道。
朱後山擠出一點笑意,道:“我想的是那幾百兩金子是就在這兒花掉、還是帶回去?”
“……”
熊廣泰這才會過意來:敢情我說的事兒,就是大哥幹的!
“想不到我身為錦衣衛千戶,北鎮撫司十三太保之一,專管刑事,竟會在異國犯下鬥殺之罪。”朱後山歎口氣,又道:“好在殺的幹淨,但願沒有其他人知道吧。”
熊廣泰呆呆看著朱後山,他覺得聽大哥的口氣是有自責愧疚之意,但接後一句“殺的幹淨”怎麽感覺你挺過癮呐?他忍不住關切道:“大哥,你是不是有什麽心事?不妨說與兄弟聽聽,我熊二也好替你分憂啊。”
朱後山瞥了他一眼,沒有說。不光是沒有對看起來總有些不靠譜的熊廣泰說,就連一向嚴謹慎重的李密在百般追問遇襲現場所發現的玉佩的來龍去脈時,他也沒有多說哪怕一個字。
人也真是奇怪,藏在心底的秘密,連燒黃紙結拜、立誓不求同生但求同死的弟兄都沒說,他卻訴與了季桓之聽。也許是因為那一夜在船上,多喝了幾盅酒吧。
朱後山深吸一口氣,叫來了楊雷、潘林二人。
二小旗以為朱千戶有事情要吩咐,卻沒料到朱後山積攢了一腔無明業火,突然一股腦發在了他們二人身上,並且丟下一句:“總是連一點小事也辦不好,淨給人拖後腿,我看你們倆就不要回國了吧!”
熊廣泰見大哥狀態不對勁,忙幫腔罵了幾句,然後使眼色擺擺手,讓楊、潘二人退下。
“大哥你今天到底怎麽——”
“大哥在追查發生在許多年以前的一件案子的凶手,他推斷凶手現在正在倭國,隻可惜我們不日就要隨使團歸國,大哥正鬱悶著呢——大哥,小弟說的對嗎?”避過了一場雷霆風暴的李密趕著巧走出來,說出了自己的初步判斷。
“嗯——”朱後山依舊搪塞過去,接著他忽然問道:“不日就要動身去大阪了,臨著要走了,季桓之那小子到哪兒去了?”
他問這話時,熊廣泰變顏變色。不用猜,那小子一定是去找吉野太夫了。看來這小子也很有失聯的天分嘛。
然而三人都猜錯了,季桓之今天隻是以去找吉野太夫為借口,去京都了。
因為在三天前,他們將受傷的李赫倫送回德川府邸,等許儀後前來醫治的一段時間中,趁著隻有他和李赫倫同處一處的間隙,尚有一絲意識的李赫倫終於等來機會,對他說了五個字,也是關乎萬羽堂賦予自己那項重要使命的五個字:
京都本能寺。
距離那場改變日本命運的政變已有十一個春秋,如今本能寺也已經重建,當年的大火所留下的痕跡也早已蕩然無存。盡管沒有親曆那次事變,季桓之站在寺院門口,四周景致盡收眼底,仍不免產生了物非人也非的感慨。
其實當時事變之際,德川家康正在堺當中,並不在京都。李赫倫作為家康的家臣,不太可能有機會在本能寺留下什麽。那麽讓季桓之去本能寺搜尋線索,隻有一種解釋,那就是關乎萬羽堂交給李赫倫的使命的事物,曾掌握在織田信長手中。
也罷,進去找找吧。季桓之心說。
而就在他要走近寺廟的時候,從裏麵款款走出一前一後二位美人,應當是剛剛上過香許完願出來,而前麵那一個身穿紅底黃花和服,撐著遮陽傘,容貌端莊不失嬌媚——
等等,這不是遊女吉野太夫嗎?想不到竟然在這裏碰見了。
季桓之衝她鞠躬行禮,問候道:“不料與太夫在此幸會,季某這廂有禮了。”
但奇怪的是,吉野太夫以及後麵的侍女隻是欠身施禮,連句話都沒說,仿佛對麵走過來的季桓之是個陌生人。
也許對於藝伎來說,在外麵遇到曾經的客人,如果太過熱情的話會顯得很尷尬吧。盡管感到有些奇怪,但季桓之並沒有太在意。他自我排解一番,旋即踏足本能寺內。
本能寺在過去就是各大公家武家經常路過下榻的地方,但規模一直不大。如今豐臣秀吉出錢重建後,比原來更是不足,裏麵的僧侶從方丈往下直到掃地挑水的火工和尚,總共加起來也不到十個人,供香客借宿的寮房更是隻有可憐的三四間。
季桓之走進院子,隻覺得逼仄,心想:當初織田信長帶著近百名隨行在此下榻,媽的天知道是怎麽擠進去的!
但現在不是考慮倭人疊羅漢或是玩人體蜈蚣的時候。季桓之幾步穿過院子走近大殿,裏麵正坐著兩名身披黑色袈裟、頸掛佛珠的僧人。
“施主可是來上香禱告?”一名老比丘問他。
“上一炷吧。”季桓之花點小錢買了把香火。其實他是不信這些東西的,但來了寺廟總不能沒有一點表示,畢竟不管哪裏的和尚,擺下道場就隻有一個目的:斂財。你不放點血,那幫禿驢看你的眼神估計比他媽東廠的檔頭還要陰狠。
上完了香,隨便禱告兩句,季桓之在蒲團上轉了個身,麵朝老比丘,問道:“這位禪師,看您的樣子應當飽經風霜了吧,想必這間寺廟過去發生過的一些事情,您應該了解幾分?”
“施主說的可是本能寺之變?”老和尚搖搖頭,道:“那次事件的親曆者幾乎全都不在人世了。貧僧也是寺廟重建之後才來到這裏的。過去的痕跡,早已不可尋了。”
季桓之心想:信長那幫人當時就死光了,明智光秀部也僅僅五天之後就被豐臣秀吉懟上,殺了個片甲不留,老和尚口中“親曆者幾乎全都不在人世”的話的確不假。過去的痕跡早已不可尋,那李赫倫將軍為什麽還要我來這裏呢?
由於李赫倫留給他的信息太過模糊,甚至連萬羽堂的頭領交給他的具體是什麽任務都不清楚,季桓之隻覺得一腦袋漿糊。
然而,那位僧人忽然說了一句:“現在的寺址與舊址相比要偏移十幾尺的距離,施主如果真想探尋些什麽,就去後院找找看吧。”
他怎麽知道我想找些東西的?
季桓之正疑惑間,老和尚卻似有些不屑地輕笑一聲,說了一句排解他疑惑的話:“這麽多年來,想在這裏挖掘到什麽東西的可是大有人在的。”
於是季桓之照著老和尚的指引來到據說曾經是織田信長下榻的寮房原址的後院。
傳聞當年秀吉擊敗明智光秀後,為信長舉行大葬,但棺木中並沒有屍體,隻是一副空棺。而且當時明智光秀謀反之後,在本能寺的廢墟中搜尋信長遺骨,也是一無所獲,還為此擔憂了好一陣子,生怕信長逃出生天召集家臣討伐自己。不過這種擔憂並未持續太久,因為不久後明智光秀本人就被幹掉了。
季桓之在後院裏漫無目的地搜尋,心中自嘲道:我堂堂一個錦衣衛千戶,竟然要為倭人斷一筆十一年前的爛賬,真是可笑!
但李赫倫托付給他的事情,他不想馬虎對付,又繼續思索:明智光秀搜尋信長遺骨一無所獲,盡管說是一把火燒掉的,但總不可能連骨灰都不剩吧?
沒有屍體、沒有骨灰、凶手自己也找了很久,是不是可以大膽猜測,信長當時沒有死呢?嚴謹一點應當說,信長沒有第一時間死去。但本能寺之變發生時,寺中燃起大火,寺外又有一萬明智光秀的兵馬包圍,簡直是插翅難飛。
既然飛飛不走,那恐怕隻有土遁了。
想到此處,季桓之有目的地重重踏著腳下的石板磚,期望能踩出個大窟窿來。然而每一塊石板都相當堅實,踩踏下去也並沒有發出類似敲擊在空泡上的聲音。
季桓之苦惱地又回到原點,腳踏在第一排中間的正方形磚塊上時,耳邊廂好似聽到了“篤”的一聲。像是底下石塊碰撞一般。
我明白了——
這一塊轉,是重置機關的閥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