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蹄館一役後,明軍險陷主帥、倭軍前軍損失慘重,雙方都認識到對方難以擊敗,相當有默契地各自退軍,固守自己的現有城池。李如鬆認識到,雖然截止目前日軍已經損失三萬餘人,但對於十幾萬的總數來說,戰鬥力依然差不到哪兒去,以明軍目前的兵力,如要硬攻,很難奏效。而且目前正逢朝鮮陰雨連綿的天氣,火器難於使用,日軍伏擊失敗後,全部龜縮於王京,修築堅固堡壘,一心死守。如果現在發動進攻,無異於尋死。


    但是朝鮮大臣柳成龍卻在這會兒多次上書,並公開表示李如鬆應盡早進攻王京,不得拖延。據錦衣衛透露,柳成龍甚至還說出了“天朝的兵馬就該為我們朝鮮做出犧牲”這種話。有句俗語叫“人心不古”,那都是放屁,古人裏沒良心的貨色也為數不少。而因為柳成龍的上書,大明兵部的官員也頻繁催促李如鬆速速進軍攻克漢城,驅逐倭寇一絕後患,反正領導們又不親臨前線,給你指手畫腳那都不能算搗亂,那叫負責任。


    然而現在的情況是強攻不成,唯有智取了,於是在李如鬆再次召見了史世用。


    史世用又一次見到李如鬆,先寒暄幾句,接著稱讚李提督智謀過人的同時還有萬夫不當之勇,自過江以來,短短數月便收複半個朝鮮,馬屁怎麽響怎麽拍。


    錦衣衛不能不給麵子,李如鬆自然也誇獎史同知——現在應該叫史指揮了——指揮錦衣衛賣力偵察,為大軍搜羅了無數有用的情報,他表示已經在數次揭報中寫明,奏報給了朝廷,請求皇帝給予嘉獎了。


    客套完了,史世用明白提督大人叫自己來應當有什麽目的,便靜坐不語,等提督說明了。


    李如鬆說了一大段,稍微喘口氣,才切入正題:“如今倭軍盤踞王京,整修堡壘,不易強攻,而我大明兵馬數量有限,又要分兵把守新克城池,無力組織強攻。史指揮——”


    史世用頷首問:“提督大人有何想法?”


    李如鬆道:“朝鮮官員曾說,王京之中存糧本身有限,不足以供應數萬兵馬長期堅守。而我明軍自入朝以來一路勢如破竹,出乎倭軍意料,所以本督以為王京之中現有存糧隻會少不會多。”


    史世用會意,問:“提督大人是覺得王京之中的倭軍糧草必定是從別處轉運,所以想探明倭軍糧倉所在?”


    李如鬆點了點頭。


    於是,帶刀“老農”們又一次出動,並經過數日的打探,最終確認了倭軍的糧倉所在地——龍山。龍山積糧數十萬石,王京、釜山的等各處倭軍糧草,大都要靠此處供應。


    得知倭軍存糧地點後,提督大人可不會客氣,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李如鬆密令查大受,率死士連夜趕到龍山,讓這幾十萬石糧草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燃燒反應。


    這一把火徹底燒沒了倭軍鬥誌。在沒了糧草的情況下,倭軍後撤,一路退至釜山,八萬餘人渡海回國,隻留四萬人防守,可以說是慘敗而歸。


    大明也想將剩餘倭軍趕回老家,但數月以來,所費甚巨,朝鮮李朝王室的統治又處於初步恢複階段,並沒有餘力對付倭軍。目前保持勝局的最好辦法,就是進行談判了,把倭軍嘴遁回去。


    而何人可堪此重任?當然是神機營遊擊將軍沈惟敬。


    目前沈惟敬已經被解除禁足狀態,可以在軍營中自由活動了。了解到目前的情況,他也意識到,自己又到了發揮才幹的時候了。


    不過在李提督找他之前,有另一人先找到了他。


    這一日,沈惟敬正在漢城軍營裏散步,不時向或執勤或休息的士卒進行親切慰問,儼然一副忠厚長者形象。當他走到一個沒有穿著軍服隻穿了身常服的麵容幹淨的年輕人麵前,他麵帶慈祥的笑容問道:“小後生,今年多大了啊?當兵幾年了?”


    那年輕人卻反問他:“沈將軍,你在當將軍之前,在別處做事多少年了呀?”


    在別處做事多少年了。這叫什麽話?


    沈惟敬莫名其妙間,那年輕人忽壓低聲音問:“總堂主托付你的事,辦成了沒有?”這話令他一驚:“閣下是?”


    “北直隸順天府探風門門主,錦衣衛千戶季桓之。”


    “原來是季門——千戶,小人有眼不識泰山——”沈惟敬惶恐不已,盡管都快語無倫次了,還沒忘了為保密起見,仍稱季千戶。


    “上次你的倭人家丁被帶走質詢其實就是我安排的,這裏人多,隨我進屋細談。”季桓之說話的同時心裏尋思:我將探風門的名號說出來,他表現如此,想必過去萬羽堂中也是有探風門的,而且沈惟敬的職級要低於門主,否則不會像這樣誠惶誠恐。我以居高臨下的態度和他談話,應當是得體的,並無不妥之處。


    二人進了屋,沈惟敬才正式行禮,拜稱季門主。同時他又自我介紹,說自己是萬羽堂的東瀛舵主。萬羽堂為了迷惑外人,裏麵的職級名稱是故意倒著排的,堂主、壇主、舵主、門主,裏麵最大的是總堂主,門主或者掌門,反而是最低一級。那麽舵主其實是比門主要大的,沈惟敬如此恭敬卻是舵主,這就與季桓之所想的有出入了。但這份疑惑很快得到了解答。


    “想不到探風門覆沒十餘年,今日竟又重新組建,而擔任門主的,又是季門主這樣一位青年才俊。”沈惟敬感慨說,探風門作為萬羽堂裏唯一安插在朝廷中的分支,十幾年前因為種種事情全員折損,現在重新組建,著實不易。


    季桓之玩味一番,才搞明白沈惟敬為什麽對自己那麽客氣:其一是探風門在萬羽堂四百多年的曆史中,一直是風險最大、任務最危險的部門;其二是既然這麽危險了,對隨時會死的同門應當保有最大限度的尊重。


    弄清楚之後,他不禁在心中狠狠啐了元家祖宗十八代一口,不過說真的,元家從創建萬羽堂的一世祖元敬陽算起來,到現在十六代了,如果“道”字輩中有年長還成家早的或許已經有孫子了,那是真的可以啐他們祖宗十八代的。


    “……我通過各種手段,終於從談判桌上拿回了元氏家族的祖傳之物鼇心。”沈惟敬將自己的經曆大致說了一番。


    “那鼇心現在何處?”季桓之問道。


    沈惟敬回答:“由於派家丁送信給接頭人一事遭到了兩路不明來曆人馬的跟蹤監視,上麵人吩咐我將此物通過合適的方式交予李提督,之後李提督的兄弟自會設法取走,轉交給總堂主。”


    季桓之聽了眉頭一皺:之後李提督的兄弟自會設法取走。難不成提督大人還有兄弟與萬羽堂有關係?


    沈惟敬道出了令人震驚的信息:“提督大人的五弟、禦倭副總兵李如梅。教習他弓術的是我萬羽堂裏的一位前輩。”接著他輕聲一笑,補充說:“如果真的嚴格來算的話,李如梅副總兵還是過去探風門裏唯一的幸存者呢。”


    明白了,這下算是明白了。季桓之心說:遼東李氏應當是本就與萬羽堂有很深的淵源,所以萬羽堂才會對驛館案那般上心。“那麽你已經將鼇心交給李提督了嗎?”


    這個問題將沈惟敬難住了。他交是交了,但不敢保證對方是不是把東西當成廢品給丟了。因為這其中牽扯到另一個問題:交流問題。


    萬羽堂作為隱秘門派,各分堂、各分壇、各分舵之間想要聯係是需要大費周章的,不同地方的堂眾見麵,互不相識是很平常的一件事。沈惟敬就遇到了這種情況,因為當時營中參謀李應試在場,他不方便表明自己另一個身份,加上他自身又引起李如鬆的極度厭惡,才導致了後麵的不愉快。當然,現實情況是,如果沒有第三人在場,他表明身份,李如鬆要砍他,就沒有人勸阻了——因為提督大人自己也不知道五弟李如梅的另一個身份,搞不好弄清楚情況後,會連五弟都一塊兒剁了。


    “提督大人脾氣火爆,但為人相當正派,不屑於躲在角落裏商量陰謀詭計,如果知道世上有我萬羽堂這樣的隱秘門派,隻會除之而後快。”沈惟敬也毫不掩飾,就此明說,看來萬羽堂的確是一個喜歡“躲在角落裏商量陰謀詭計”的坑人幫派。


    季桓之臉上雲淡風輕,心裏已經敲了十幾遍鼓點了——得快想辦法脫離這個倒黴的門派。


    他正想著,外麵有人咚咚敲門。


    “誰啊?”


    外麵是個遼東軍士:“季千戶是嗎?提督大人要見沈將軍,小的聽人說他和您在一起,所以找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朝錦衣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烈風宗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烈風宗主並收藏明朝錦衣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