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到了二月間,這一年的春天,京城再度因赴試的舉子雲集而熱鬧起來。
“大人,我才剛瞧見秦家的小相公了。”林升興衝衝跑進來,眉飛色舞的描述,“可真好似玉人一般,竟比從前秦王殿下還要俊美三分,偏他風度又好,和王爺大不相同。”
沈徹相貌出眾,一貫美名遠揚,雖離宮就藩多年,仍有宮人時不時會回味他的風姿,暗暗稱頌。能和他相提並論,甚至尤勝,看來秦太嶽的這個小兒子確是風采卓然。
容與因一直在房裏看年下宮中用度的記錄,原沒留意秦太嶽的次子秦啟方今日進宮來探望皇後,聽了隻笑問他,“阿升形容一下,有何不同?”
林升咬著唇,想了一會,“王爺呢,是灼灼其華,一眼看上去湛然明朗,如同春日暖陽;這位秦小爺,則是氣度高華,清冽卓絕,傲然天成,宛若天邊一彎孤月。”
容與饒有興味的一笑,“形容得不錯,可見最近的功課沒落下,大有長進。”
林升一曬,摸了摸脖頸,“不過秦小相公為人謙和有禮,聽說他不喜奢華,清淡樸素,常感慨讀書雖多,心得卻少。所以在家時半日讀書,半日靜坐,以此方法養德行。真真不同於京城那些世家公子哥的紈絝做派。”
說著自袖中拿出一張紙遞給容與,“大人請看,這是他近日靜思之後有感而作的。”
紙上抄錄的是一首五言詩,題為枕石。詩雲,心同流水淨,身與白雲輕。寂寂深山暮,微聞鍾罄聲。
容與看罷,頜首道,“淡雅清真,頗有陶公意趣。”又笑問他,“看來秦相公的新作已傳遍京城,一時洛陽紙貴了?”
“豈止洛陽紙貴,您沒瞧見今兒滿宮裏那些個女官們,都趕著往交泰殿前湊,爭睹他的風采呢。”
容與心中微微一動,故意打趣兒,“如此風靡?那麽,那位如碧玉般的江南閨秀樊依姑娘,可也有去湊熱鬧?”
“她才不屑做這種事。”林升一臉泰然,“不過她隻對針線上的事有興趣,也是愁人,沒見過那般愛鑽研的。大人,您說這屆的狀元郎,該是秦小相公無疑了吧?”
容與搖搖頭,“倒也不好說。這次的主考官是禮部右侍郎馮敏,馮大人學識淵博,出題以冷僻刁鑽聞名。且一貫不喜與權貴往來,是朝中為數不多真正的清流,想來不會因為秦相公的身份,而對他特別照拂。況且,本次舉子中有好幾位才名不凡,其中應天府解元更是江南著名的才子。說起來,這位解元你也聽說過的。”
“哦?我聽過?”林升撓頭回憶,“在江南總共也沒見過幾個文士,莫非是那位蕭征仲老先生?不對不對,他都致仕了,斷不會再來應考。啊,我知道了,該不會是那個付不出酒錢,當街賣畫的許子畏?”
容與笑著說是,“許解元號稱江南第一才子,與秦相公同場競技,不知誰的文章會更得馮大人垂青。”
“我想起來了,”林升忽然拍了下頭,“日前聽人議論起,這許子畏一到京城便流連酒肆茶坊,還不忌諱的說,要去登門拜訪馮侍郎,向他求篇文章拜讀,更放言說頭名非他莫屬呢。”
撇撇嘴,他擺首做了結語,“這許子畏可真是夠狂的。”
正當京城上至達官,下至百姓都在津津樂道這一屆會試,究竟是許子畏勝出還是秦啟方奪魁時,形勢卻陡然突變,出現了一樁震驚朝野之事。
“這是今日內閣的票擬。”沈徽麵容不悅,將一份奏折攤開來,示意容與去看。
大略一掃,內容是給事中華陽彈劾馮敏受賄,將試題泄露給許子畏,並暗中內定其為會元。容與留意看了華陽的舉證,特別指出許子畏在試前登門拜訪馮敏,以重金賄之,得到考題。而馮敏在閱許子畏答卷之後,亦不曾有避諱的言道:甚異之,將以為魁。
內閣票擬則意指,馮敏受賄泄題在考生中反響巨大,令生員大失所望,對朝廷多有怨言,若不嚴加追究此事,恐有失天下讀書人之心。
沈徽打量他一眼,開門見山的問,“許子畏其人,朕和你都曾經見過的。你也說過,他清高而放誕,但不失豁達灑脫,有赤子之心。你覺得他會做這樣有辱氣節的事麽?”
容與斟酌著說,“他天份才情都高,無須行賄亦可得中。何況他並不顧忌,讓人知曉他曾拜訪過馮敏,若是賄賂,又豈會如此坦蕩?馮侍郎更是一貫清廉自守,那句甚異之,將以為魁,應該隻是純粹欣賞許子畏,才會有感而發,卻被旁人聽到借此來大做文章。”
沈徽眯著眼,緩緩搖頭,“也難怪別人疑心,這馮敏出的題目奇險生僻,舉子們竟是通場無人知曉其意。偏隻有許子畏一人作答出來。若說是巧合,也未免太巧了些。”
容與詫異,“滿場舉子,除卻許子畏竟無人能解題意?那麽,秦啟方秦公子也沒有答出來?”
沈徽頜首,“你問的這句在點子上。秦太嶽希望朕徹查此事,擇了大學士曹介和另幾個人複查考卷,這幾個人,皆是秦太嶽的門生。”
話說到這裏戛然而止,容與心知肚明,秦太嶽一向不喜馮敏,加之他出的考題令秦啟方無從作答。恐怕已生了借此機會,扳倒馮敏,順帶替秦啟方掃除許子畏這個對手的意圖。
“皇上打算如何處置,這樁科場舞弊案?”
沉吟片刻,沈徽冷靜回答,“查!朕必須安撫士子。而天下有才者,也不獨許子畏一人。”
幾日後,沈徽依據法司奏報的徹查結果,以馮敏、許子畏合謀作弊查無實證,但於會試前夕私相勾結,並確有錢財往來為由,處馮敏罰俸半年,許子畏無罪開釋,授華亭縣主薄。
這個結果當然容與扼腕,以許子畏之才,僅任九品主薄已頗為可惜,何況還有無辜受牽連的馮敏。於是更加好奇那道引起軒然大波的策論題,究竟有多生僻。他前世今生都算是好學之人,便借著職務之便翻查了一道,順帶將許子畏的試卷閱覽過,不由更是暗歎,天下事大約真是無巧不成書。
幾日後他奉沈徽之命,前往城西白雲觀賀長春道人成道日,回程恰好路過禮部貢院,見門前喧嘩一片,一群人圍著一個年輕的書生,正七嘴八舌的詰問,而那名書生,便是當年他在姑蘇遇到的許子畏。
容與示意跟隨的人停步,獨自驅馬上前,悄然立於他們身後。隻聽一個舉子高聲喝問,“你說朝廷冤了你,可你出入馮敏府邸,且向他乞文的事人盡皆知,倒是具體說過什麽做過什麽,就隻有天知地知他知你知了。”
另一個北方口音的舉子接口道,“事到如今,咱們對你到底有沒有作弊也不感興趣了,隻是想問問清楚,那馮敏告訴你的答案究竟是什麽?”
言下之意,是早已認定許子畏曾與馮敏串通作弊。許子畏被這群人團團圍住,倒也神色冷靜,卻始終不發一言。
半晌見正中一個白衫士子,越步走到許子畏麵前,起手行禮,態度和悅,“請許兄勿怪。今日我等前來並非有意為難,實在是想請教那道策論,究竟做何解?若許兄能不吝賜教,在下感激不盡。”
許子畏見對方彬彬有禮,端詳良久,終於開口問了句,“請問閣下是?”
那白衫士子回道,“在下順天府秦啟方。”
許子畏恍然抬首,又仔細看了看他,忽然輕笑了兩聲,“失敬失敬,秦公子大名,許某如雷貫耳。隻是以秦公子才名,竟然到今日都解不出那題麽?既如此,列位何不去問出題者馮大人,何必非要在此盤問許某不可?”
“我們倒是想去問他呢,可自從出了詔獄,他就以生病為由,躲進家裏大門緊閉,任誰去敲門都不給開,怕是從此再羞於見人了吧。”
這番話說得奚落諷刺溢於言表,引來眾舉子一番竊竊嘲笑。
許子畏麵色一沉,想是聽到馮敏閉門謝客心有所感,神情愈加漠然,半日也不發一言。
秦啟方再施一禮,語氣十分誠懇,“本輪策論是要詳述程朱理學的四位大儒,各自對經典有何不同詮釋,從題目中可知前三位乃是張載、楊時、陸九淵,但描述最後一位所引用的話,卻令在下十分費解——“所謂有從事於《小學》、《大學》,私淑朱子者,或疑其出於老?”這一句,卻是說的哪一位先賢大家?還望許兄能為我等釋疑。”
頓了一下,複道,“畢竟通場考生,隻有許兄一人,回答出了這個問題。”
大約是他最後補充的這句話,令許子畏覺得他和在場諸人一樣,認定自己確有作弊之嫌。當即扯出一個輕蔑的笑,對秦啟方的發問索性不加理會。
“好言相問,他卻這般倨傲,都到了這步田地,卻不知他還有什麽可傲的?”
“我瞧他一定是忘了,那日匆匆記下答案,臨場囫圇寫就,事後哪兒還想得起來呢?”
“是啊,那般刁鑽的題目,在場上百名舉子都答不出來,我就不信他有那麽高才,比咱們這些人強出多少去?難道果真閱了萬卷書不成?”
“其實咱們也不算虧,要我說,這題就是拿到國子監,翰林院去,怕是也沒人回答的出來。馮敏語不驚人死不休,卻忘了會試的目的是給朝廷選拔人才,不是為滿足他個人偏好,他此番吃了大虧,也算是他咎由自取!”
眾人七嘴八舌的鼓噪起來,言語中不乏激烈攻擊馮敏之詞,漸次竟有些不堪入耳。許子畏臉色發青,幾次想要開口,卻被眾人的聲浪淹沒下去,沒奈何,隻好一臉憤懣地扭過頭去,不再看這群人。
卻見秦啟方回首環視四周,示意眾人安靜,方才徐徐說道,“既然許兄不願意告知,我們也不好強人所難。隻可惜,這道策論終成孤絕難題,再無人能解了。”說罷,拱了拱手,已欲轉身離去。
他語氣中帶著明顯的失望遺憾,讓人覺得,他本就是誠心來求解,而他感興趣的,應該隻是未解的知識,和未曾閱過的經典。
一念起,容與端坐馬上,朗聲道,“秦公子請留步。恕在下冒昧,想替許先生回答你適才的問題。”
眾人此時紛紛轉過身,十分詫異的打量他,不多時,已有人根據他穿著的公服,判斷出他的身份,繼而開始互相低語,一些舉子聞言,再抬首看他時,眼神已隱約透出些畏懼。
秦啟方自然知道他的身份,上前施禮道,“願聞大人高論。”
容與拱手還禮,環顧眾人,緩緩言道,“原策論要求詳述四位曠世大家的學理造詣,難點出在“私淑朱子者,或疑其出於老”這一句上。諸位不解此句應對照哪位先賢。在下說出來,請諸位參考,便是世人稱其為魯齋先生的元人許衡。”
話音剛落,立即有人反駁,“怎麽可能?元史載,許衡得朱子之書而尊信表章之。許氏一直隻尊崇朱子學說,並一生致力於推廣。正因他的緣故,使得朱理“衣被四海,家藏而人道之。”這樣的儒學大家,怎會被詬病貶損為,假意秉承朱子學說,實則暗行黃老之術?”
容與答道,“元世祖一朝,許衡與劉因並稱北方理學兩大家。劉因對許氏自請罷中書執政而就國子監祭酒一職,甚為不滿,故作退齋記譏諷。文中曾言:世有挾老子之術以往者,以一身之利害,節量天下之休戚,而終必至於誤國而害民。而彼以孔孟之義,程朱之理自居,實乃以術欺世,以術自免。這篇退齋記就收錄在劉因的靜修文集中,相信諸位查閱之後即知分曉,再看這道策論,答案也便一目了然。”
言畢再看眾舉子表情,有麵麵相覷者,有恍然者,也有迷惑不解者,更多的人則陷入默然沉思。
片刻之後,隻見秦啟方越眾而出,向他欠身道,“百多學子通場莫解之難題,幸得大人詳述以解惑。大人高才令啟方佩服。”
高才自然談不上,他不過是借著身份便利通曉答案而已。一時心動想要解惑,一則是為秦啟方好學所感;二則也有為許子畏正名的想法。誰說天下無人能答這道題,舉凡能作答皆是因為作弊?這樣的說法本身就有失偏頗,隻可惜許子畏太過孤介,絕口不答,更不肯為自己多做一個字辯解。
“秦公子客氣,在下不敢當。”容與謙和一笑,“在下亦有幾句話想對諸位說,諸位都是讀書人,對於先賢所著經義,如不能細心推敲,仔細辨別,便難以知曉真正見解,不能領略其思想便會無所依從,沒有師崇。”
“如這道策論題所提及四位大家,雖都治學於程朱,但每個人對學理詮釋又自不同。既然如此,讀書時就更應仔細審辨,方能從中有所領悟,形成自己的觀點。諸位詬病馮大人出題奇僻,或許是沒有領會他一番苦心。在下相信,馮大人的本意,是欲體察諸位是否嚴謹而求甚解,更希望諸位治學能夠多問慎思,而後明辨,使學問精益求精,達到更高的境界。”
秦啟方蹙眉聆聽,片刻之後抬起頭,雙眸湛湛,“大人良言,啟方承教。”
容與含笑向他頜首。眾舉子這趟煞過了性子,此時卻已氣焰全消,正預備散去,忽見一個短衫小仆匆匆跑來,至秦啟方麵前躬身道,“三爺,小的才剛從馮府處回來,聽門房上的人說,馮大人......今兒早起,歿了。
“大人,我才剛瞧見秦家的小相公了。”林升興衝衝跑進來,眉飛色舞的描述,“可真好似玉人一般,竟比從前秦王殿下還要俊美三分,偏他風度又好,和王爺大不相同。”
沈徹相貌出眾,一貫美名遠揚,雖離宮就藩多年,仍有宮人時不時會回味他的風姿,暗暗稱頌。能和他相提並論,甚至尤勝,看來秦太嶽的這個小兒子確是風采卓然。
容與因一直在房裏看年下宮中用度的記錄,原沒留意秦太嶽的次子秦啟方今日進宮來探望皇後,聽了隻笑問他,“阿升形容一下,有何不同?”
林升咬著唇,想了一會,“王爺呢,是灼灼其華,一眼看上去湛然明朗,如同春日暖陽;這位秦小爺,則是氣度高華,清冽卓絕,傲然天成,宛若天邊一彎孤月。”
容與饒有興味的一笑,“形容得不錯,可見最近的功課沒落下,大有長進。”
林升一曬,摸了摸脖頸,“不過秦小相公為人謙和有禮,聽說他不喜奢華,清淡樸素,常感慨讀書雖多,心得卻少。所以在家時半日讀書,半日靜坐,以此方法養德行。真真不同於京城那些世家公子哥的紈絝做派。”
說著自袖中拿出一張紙遞給容與,“大人請看,這是他近日靜思之後有感而作的。”
紙上抄錄的是一首五言詩,題為枕石。詩雲,心同流水淨,身與白雲輕。寂寂深山暮,微聞鍾罄聲。
容與看罷,頜首道,“淡雅清真,頗有陶公意趣。”又笑問他,“看來秦相公的新作已傳遍京城,一時洛陽紙貴了?”
“豈止洛陽紙貴,您沒瞧見今兒滿宮裏那些個女官們,都趕著往交泰殿前湊,爭睹他的風采呢。”
容與心中微微一動,故意打趣兒,“如此風靡?那麽,那位如碧玉般的江南閨秀樊依姑娘,可也有去湊熱鬧?”
“她才不屑做這種事。”林升一臉泰然,“不過她隻對針線上的事有興趣,也是愁人,沒見過那般愛鑽研的。大人,您說這屆的狀元郎,該是秦小相公無疑了吧?”
容與搖搖頭,“倒也不好說。這次的主考官是禮部右侍郎馮敏,馮大人學識淵博,出題以冷僻刁鑽聞名。且一貫不喜與權貴往來,是朝中為數不多真正的清流,想來不會因為秦相公的身份,而對他特別照拂。況且,本次舉子中有好幾位才名不凡,其中應天府解元更是江南著名的才子。說起來,這位解元你也聽說過的。”
“哦?我聽過?”林升撓頭回憶,“在江南總共也沒見過幾個文士,莫非是那位蕭征仲老先生?不對不對,他都致仕了,斷不會再來應考。啊,我知道了,該不會是那個付不出酒錢,當街賣畫的許子畏?”
容與笑著說是,“許解元號稱江南第一才子,與秦相公同場競技,不知誰的文章會更得馮大人垂青。”
“我想起來了,”林升忽然拍了下頭,“日前聽人議論起,這許子畏一到京城便流連酒肆茶坊,還不忌諱的說,要去登門拜訪馮侍郎,向他求篇文章拜讀,更放言說頭名非他莫屬呢。”
撇撇嘴,他擺首做了結語,“這許子畏可真是夠狂的。”
正當京城上至達官,下至百姓都在津津樂道這一屆會試,究竟是許子畏勝出還是秦啟方奪魁時,形勢卻陡然突變,出現了一樁震驚朝野之事。
“這是今日內閣的票擬。”沈徽麵容不悅,將一份奏折攤開來,示意容與去看。
大略一掃,內容是給事中華陽彈劾馮敏受賄,將試題泄露給許子畏,並暗中內定其為會元。容與留意看了華陽的舉證,特別指出許子畏在試前登門拜訪馮敏,以重金賄之,得到考題。而馮敏在閱許子畏答卷之後,亦不曾有避諱的言道:甚異之,將以為魁。
內閣票擬則意指,馮敏受賄泄題在考生中反響巨大,令生員大失所望,對朝廷多有怨言,若不嚴加追究此事,恐有失天下讀書人之心。
沈徽打量他一眼,開門見山的問,“許子畏其人,朕和你都曾經見過的。你也說過,他清高而放誕,但不失豁達灑脫,有赤子之心。你覺得他會做這樣有辱氣節的事麽?”
容與斟酌著說,“他天份才情都高,無須行賄亦可得中。何況他並不顧忌,讓人知曉他曾拜訪過馮敏,若是賄賂,又豈會如此坦蕩?馮侍郎更是一貫清廉自守,那句甚異之,將以為魁,應該隻是純粹欣賞許子畏,才會有感而發,卻被旁人聽到借此來大做文章。”
沈徽眯著眼,緩緩搖頭,“也難怪別人疑心,這馮敏出的題目奇險生僻,舉子們竟是通場無人知曉其意。偏隻有許子畏一人作答出來。若說是巧合,也未免太巧了些。”
容與詫異,“滿場舉子,除卻許子畏竟無人能解題意?那麽,秦啟方秦公子也沒有答出來?”
沈徽頜首,“你問的這句在點子上。秦太嶽希望朕徹查此事,擇了大學士曹介和另幾個人複查考卷,這幾個人,皆是秦太嶽的門生。”
話說到這裏戛然而止,容與心知肚明,秦太嶽一向不喜馮敏,加之他出的考題令秦啟方無從作答。恐怕已生了借此機會,扳倒馮敏,順帶替秦啟方掃除許子畏這個對手的意圖。
“皇上打算如何處置,這樁科場舞弊案?”
沉吟片刻,沈徽冷靜回答,“查!朕必須安撫士子。而天下有才者,也不獨許子畏一人。”
幾日後,沈徽依據法司奏報的徹查結果,以馮敏、許子畏合謀作弊查無實證,但於會試前夕私相勾結,並確有錢財往來為由,處馮敏罰俸半年,許子畏無罪開釋,授華亭縣主薄。
這個結果當然容與扼腕,以許子畏之才,僅任九品主薄已頗為可惜,何況還有無辜受牽連的馮敏。於是更加好奇那道引起軒然大波的策論題,究竟有多生僻。他前世今生都算是好學之人,便借著職務之便翻查了一道,順帶將許子畏的試卷閱覽過,不由更是暗歎,天下事大約真是無巧不成書。
幾日後他奉沈徽之命,前往城西白雲觀賀長春道人成道日,回程恰好路過禮部貢院,見門前喧嘩一片,一群人圍著一個年輕的書生,正七嘴八舌的詰問,而那名書生,便是當年他在姑蘇遇到的許子畏。
容與示意跟隨的人停步,獨自驅馬上前,悄然立於他們身後。隻聽一個舉子高聲喝問,“你說朝廷冤了你,可你出入馮敏府邸,且向他乞文的事人盡皆知,倒是具體說過什麽做過什麽,就隻有天知地知他知你知了。”
另一個北方口音的舉子接口道,“事到如今,咱們對你到底有沒有作弊也不感興趣了,隻是想問問清楚,那馮敏告訴你的答案究竟是什麽?”
言下之意,是早已認定許子畏曾與馮敏串通作弊。許子畏被這群人團團圍住,倒也神色冷靜,卻始終不發一言。
半晌見正中一個白衫士子,越步走到許子畏麵前,起手行禮,態度和悅,“請許兄勿怪。今日我等前來並非有意為難,實在是想請教那道策論,究竟做何解?若許兄能不吝賜教,在下感激不盡。”
許子畏見對方彬彬有禮,端詳良久,終於開口問了句,“請問閣下是?”
那白衫士子回道,“在下順天府秦啟方。”
許子畏恍然抬首,又仔細看了看他,忽然輕笑了兩聲,“失敬失敬,秦公子大名,許某如雷貫耳。隻是以秦公子才名,竟然到今日都解不出那題麽?既如此,列位何不去問出題者馮大人,何必非要在此盤問許某不可?”
“我們倒是想去問他呢,可自從出了詔獄,他就以生病為由,躲進家裏大門緊閉,任誰去敲門都不給開,怕是從此再羞於見人了吧。”
這番話說得奚落諷刺溢於言表,引來眾舉子一番竊竊嘲笑。
許子畏麵色一沉,想是聽到馮敏閉門謝客心有所感,神情愈加漠然,半日也不發一言。
秦啟方再施一禮,語氣十分誠懇,“本輪策論是要詳述程朱理學的四位大儒,各自對經典有何不同詮釋,從題目中可知前三位乃是張載、楊時、陸九淵,但描述最後一位所引用的話,卻令在下十分費解——“所謂有從事於《小學》、《大學》,私淑朱子者,或疑其出於老?”這一句,卻是說的哪一位先賢大家?還望許兄能為我等釋疑。”
頓了一下,複道,“畢竟通場考生,隻有許兄一人,回答出了這個問題。”
大約是他最後補充的這句話,令許子畏覺得他和在場諸人一樣,認定自己確有作弊之嫌。當即扯出一個輕蔑的笑,對秦啟方的發問索性不加理會。
“好言相問,他卻這般倨傲,都到了這步田地,卻不知他還有什麽可傲的?”
“我瞧他一定是忘了,那日匆匆記下答案,臨場囫圇寫就,事後哪兒還想得起來呢?”
“是啊,那般刁鑽的題目,在場上百名舉子都答不出來,我就不信他有那麽高才,比咱們這些人強出多少去?難道果真閱了萬卷書不成?”
“其實咱們也不算虧,要我說,這題就是拿到國子監,翰林院去,怕是也沒人回答的出來。馮敏語不驚人死不休,卻忘了會試的目的是給朝廷選拔人才,不是為滿足他個人偏好,他此番吃了大虧,也算是他咎由自取!”
眾人七嘴八舌的鼓噪起來,言語中不乏激烈攻擊馮敏之詞,漸次竟有些不堪入耳。許子畏臉色發青,幾次想要開口,卻被眾人的聲浪淹沒下去,沒奈何,隻好一臉憤懣地扭過頭去,不再看這群人。
卻見秦啟方回首環視四周,示意眾人安靜,方才徐徐說道,“既然許兄不願意告知,我們也不好強人所難。隻可惜,這道策論終成孤絕難題,再無人能解了。”說罷,拱了拱手,已欲轉身離去。
他語氣中帶著明顯的失望遺憾,讓人覺得,他本就是誠心來求解,而他感興趣的,應該隻是未解的知識,和未曾閱過的經典。
一念起,容與端坐馬上,朗聲道,“秦公子請留步。恕在下冒昧,想替許先生回答你適才的問題。”
眾人此時紛紛轉過身,十分詫異的打量他,不多時,已有人根據他穿著的公服,判斷出他的身份,繼而開始互相低語,一些舉子聞言,再抬首看他時,眼神已隱約透出些畏懼。
秦啟方自然知道他的身份,上前施禮道,“願聞大人高論。”
容與拱手還禮,環顧眾人,緩緩言道,“原策論要求詳述四位曠世大家的學理造詣,難點出在“私淑朱子者,或疑其出於老”這一句上。諸位不解此句應對照哪位先賢。在下說出來,請諸位參考,便是世人稱其為魯齋先生的元人許衡。”
話音剛落,立即有人反駁,“怎麽可能?元史載,許衡得朱子之書而尊信表章之。許氏一直隻尊崇朱子學說,並一生致力於推廣。正因他的緣故,使得朱理“衣被四海,家藏而人道之。”這樣的儒學大家,怎會被詬病貶損為,假意秉承朱子學說,實則暗行黃老之術?”
容與答道,“元世祖一朝,許衡與劉因並稱北方理學兩大家。劉因對許氏自請罷中書執政而就國子監祭酒一職,甚為不滿,故作退齋記譏諷。文中曾言:世有挾老子之術以往者,以一身之利害,節量天下之休戚,而終必至於誤國而害民。而彼以孔孟之義,程朱之理自居,實乃以術欺世,以術自免。這篇退齋記就收錄在劉因的靜修文集中,相信諸位查閱之後即知分曉,再看這道策論,答案也便一目了然。”
言畢再看眾舉子表情,有麵麵相覷者,有恍然者,也有迷惑不解者,更多的人則陷入默然沉思。
片刻之後,隻見秦啟方越眾而出,向他欠身道,“百多學子通場莫解之難題,幸得大人詳述以解惑。大人高才令啟方佩服。”
高才自然談不上,他不過是借著身份便利通曉答案而已。一時心動想要解惑,一則是為秦啟方好學所感;二則也有為許子畏正名的想法。誰說天下無人能答這道題,舉凡能作答皆是因為作弊?這樣的說法本身就有失偏頗,隻可惜許子畏太過孤介,絕口不答,更不肯為自己多做一個字辯解。
“秦公子客氣,在下不敢當。”容與謙和一笑,“在下亦有幾句話想對諸位說,諸位都是讀書人,對於先賢所著經義,如不能細心推敲,仔細辨別,便難以知曉真正見解,不能領略其思想便會無所依從,沒有師崇。”
“如這道策論題所提及四位大家,雖都治學於程朱,但每個人對學理詮釋又自不同。既然如此,讀書時就更應仔細審辨,方能從中有所領悟,形成自己的觀點。諸位詬病馮大人出題奇僻,或許是沒有領會他一番苦心。在下相信,馮大人的本意,是欲體察諸位是否嚴謹而求甚解,更希望諸位治學能夠多問慎思,而後明辨,使學問精益求精,達到更高的境界。”
秦啟方蹙眉聆聽,片刻之後抬起頭,雙眸湛湛,“大人良言,啟方承教。”
容與含笑向他頜首。眾舉子這趟煞過了性子,此時卻已氣焰全消,正預備散去,忽見一個短衫小仆匆匆跑來,至秦啟方麵前躬身道,“三爺,小的才剛從馮府處回來,聽門房上的人說,馮大人......今兒早起,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