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黃金寶藏
張知木一提議喝酒,大家才覺得冷落這美酒佳肴了,一起舉杯,把杯中的酒都幹了。
殺胡口的陳東看來很懂酒,他說“這酒真是好酒,酒入口回口,都有東西。濃烈相當,香味兒回遠,尤其是這酒喝一會兒才出來的感覺太妙了。”
幾位正品著這美酒。掌櫃的和東家來加菜了。由於這桌客人都不是尋常人物,今天這東家也是很大方,送了一份扒熊掌。掌櫃的進來的先介紹說:“今天來我們酒樓的都是貴客。有我們一直仰慕的窯崗的張東家,還有我們殺胡口幾位東家。我們東家特意給各位上一道扒熊掌,這是一隻熊的前右掌,我們東家可是一直沒啥得用,今天就給各位助助酒興。張東家給殺胡口運來了救命的糧食,我們東家也對遠道而來的張東家表示敬意。”
盛星樓的東家進屋敬了一杯酒。就說不多打擾就準備離開。這酒樓的規矩,是敬完酒不能多耽誤客人時間,快敬快撤。張知木說:“慢著,東家。還記得上次我們的約定嗎?”
東家說:“那哪敢忘呢。不過張東家不提這事兒。我是絕對不會先提起的。我也看到了。今天張東家是自己帶著酒來的。難道張東家帶的就是上一次說的好酒。”
“正是,請東家嚐一嚐我帶來的酒,怎樣?”張知木說。
“既然張東家有此美意,我就不客氣了。”說著接過楊玉琳到滿的一杯酒,慢慢地品嚐起來。等嚐完了,將酒杯裏剩下的酒一飲而進。又吧嗒吧嗒嘴,說:“好酒啊。真是好酒。難怪上次張東家說這裏菜是好菜,可是酒與菜不般配。看來張東家說的是對的。沒想到張東家這次帶了這等好酒。我倒想問張東家,下一次再來殺胡口時可否多帶一些這樣的好酒,我們殺胡口誰然是邊關之地,可是這裏可不缺喝好酒的人。也不缺喝好酒的銀子。”
張知木說:“今天不瞞各位,這酒就是我們窯崗自己釀的。這酒窖存的時間還不夠,否則這酒會更醇。我下麵車裏還有一壇子酒,就送給東家嚐一嚐了。”
東家連忙表示感謝退出去了。
東家出去了,大家趕緊品嚐這扒熊掌。
這扒熊掌做得也十分地道,是做的汁白肉爛,味厚掛唇。大家吃了都說這盛星樓的廚子的確功力不凡。因為這些人都是吃出來的。都知道熊掌其實是很不好做的,不想豬蹄烀爛就行。這東西做不好容易有一種臭腳丫泥味兒。
吃完熊掌又繼續說酒。張知木說:“喝酒的人有三種,一種是能喝酒的人;一種是敢喝酒的人;一種是會喝酒的人。前兩種人很多,第三種人很少。我看在座的幾位還是會喝酒的人。我原以為,這裏的人會覺得我們的酒會不夠烈,在這裏得不到認同。我們的釀造方法,特別是摘酒時采用高溫摘酒的方法,這出酒率會受影響。所以成本要高些,價格也就高一些,這樣能喝的人就更少了。我們的產量也就做不大。”
楊東家說:“你這酒是給有銀子的人喝的,不是那些草原上野人喝的。所以你的酒銷量不一定很大,但利潤不一定就小。等你的酒給草原上的那些王爺嚐一嚐,他們要是認為好了,用金山換他們都幹。”
張知木說:“趁各位還沒喝多。我還有一個好消息要告訴大家。”
這幾位東家都豎起耳朵準備聽張知木要說的好消息。這亂世裏,好消息實在是太少了,這些大商人也不例外。
張知木說:“不瞞各位,我們這次南下,掙了一些銀子。我想用這些銀子,做一點善事。把殺胡口這條路修一下。”
這幾位東家一聽眼睛都瞪圓了。心想這張東家到底掙多少銀子,我們都是幾代人經商才攢下一點家底兒,也不敢去修路啊。這個張知木真是讓人匪夷所思。
張知木說:“我知道,大家現在生意都不好做。是因為現在世道亂,交通都不方變。等路修好了,我們準備利用我們現在名聲很響各方都給一點麵子的優勢,搞一個運輸公司。小股的商人甚至個人很貨物都可以由我們公司負責往返運送,這樣我們的市場不就都活起來了嗎。”
接著張知木有詳細的介紹了這個項目運作的方法。
這幾個人聽了都覺得很開眼界,沒想到生意還可以這樣做。張知木又說,“有了交通運輸保障,商人們就可以很容易的走出去,這樣機會也就多了。也就不會在一個小天地裏擠在一起你爭我鬥的。”
張知木的話:“讓這幾位殺胡口的商人很興奮,因為沒了人氣啥生意也做不了。同時,又覺得張知木後麵的話有點損。他們認為,擠在小天地裏爭鬥的指的就是他們,因為就是他們使盡各種手段排擠其他商人,就是他們之間也是明爭暗鬥的。”
不過張知木要的效果達到了。這運輸公司得到他們的支持就好做多了。因為他們的影響力在殺胡口是不可小看的。
楊東家說:“張東家修路又辦運輸公司,這對殺胡口來說都是大好事兒。今天我向您保證,這事兒在殺胡口有啥難處盡管言語。我楊家沒這麽大的氣魄辦這樣的大事兒,但是會鼎力相助。”接著,那幾位也是拍胸脯保證,有事兒一定幫忙·
這些商人們憑著他們的敏感,知道這運輸公司一開業,馬上就會帶活殺胡口這潭死水。紛紛表示鼎力支持。
當然,張知木又是趁興給他們講了這一路南下時開封解圍等一係列故事。聽得這些商人把張知木看成神人一樣。
不過,張知木雖然喝了不少酒,但是腦子始終清醒。他沒忘了落實兩件事兒。
一個是,大明朝一直禁止對蒙古進行鋼鐵貿易,他這馬車能不能銷往蒙古草原;第二個他們對這些蒙古人的動向了解的多少。
一聽說張知木想把鋼簧馬車銷往草原,楊東家說:“你別看大明朝啥都禁止,其實啥都禁止不了。這馬車又不是啥兵器,我們都有辦法把馬車弄到草原區。”
那幾位東家也說,隻要能掙錢的東西沒有做不了的。再說大明朝是不準在馬市進行鋼鐵貿易,又沒說在其他地方不許賣東西,總之隻要想辦法,沒有做不了的生意。最後實在不行了,給官軍點銀子,他們就替你做了。
關於另一個問題,蔣東家說起來就一臉嚴肅,“我到過草原,一次見過一個小王爺。那次他酒喝多了,他說,他們成吉思汗的子孫,每時每刻的都在準備著打回去。他說他們退回草原時,還有無數的金銀沒有帶回來,都藏在幾個地方。他們幾個部落各自都知道一個。他們一定要打回去,把屬於他們的寶藏取回去。”
“這段時間,他們可能覺得大明朝太弱了。經常來挑釁,做生意也是越來越霸道了。以前不這樣,我看他們就要有行動了。”楊東家說。
張知木說:“如果他們真打過來你們怎麽辦?”
“唉,這些草原上的餓狼,打過來我們就遭殃了。前一段一股蒙古騎兵竄到大同附近,被大同總兵帶兵打退。他們是一路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據說他們那些部落都降清了。”楊東家歎息一聲。
這些大商人都怕蒙古人,如果有戰事,就有動員基礎。隻要組織得力民心可用。張知木心裏暗道。
不過張知木對蔣東家說的黃金寶藏有些上心了。
上次,徐嫂的女兒放腳回來。張知木去看望她時說:“這樣多好,以後銀鳳、貴祥就可以一起上學了。參加啥活動也不受影響。”
徐嫂說:“對,以後好好學本事兒。長大了替你們父親報仇。”
張知木一聽非常反感,“我不同意你的說法。為啥要去報仇,你們去找誰報仇?那些攻打你們堡子的都是一些餓的不行了才起來造反的人。你們是知道挨餓的滋味兒的,難道不能理解那些人。你們家裏糧食多的都吃不完,而他們餓得要死。若是你們是他們,你們也會造反的。要恨的話,你們就恨這個社會吧。孩子們不能帶著仇恨生活。人這一輩子,就這幾十年光景。現在這倆孩子遇到我了,我就會讓他們好好地為自己活著,活好每一天,等到老的時候,覺得沒白來世上走一遭。如果要是說遠大理想的話,就讓孩子們長大了以後,為全民天下的人都能過上窯崗人這樣的日子而努力奮鬥。”
當時徐嫂還沒完全理解張知木的話。可是有一天,她突然找到張知木說:“你那天的話,讓我一下子明白了許多道理,心裏就象開了竅一樣。孩子們是該好好過自己的日子。就像我,在陝西時看起來很風光,可是心裏的苦沒處說去。你看現在,我覺得活的有滋有味兒的。我自己掙得銀子足夠將來給兒子娶媳婦嫁女兒,以前我從來就沒覺得自己還這麽有用。我經常覺得是在做夢一樣。所以我告訴孩子們,把陝西的事兒都忘了。這輩子就為自己好好地活著。”說著拿出來一個羊皮口袋遞給張知木。張知木接過來打開一看,裏麵是一張羊皮地圖。
徐嫂說:“這個東西在我這沒用了,將來你若是到了陝西或許有用。這是高家最後給我的東西,我不想讓孩子們再管高家的事兒了。這高家有許多秘密不讓我們女人知道。這或許就是一個秘密。不過我那公公到最後關頭也沒把秘密告訴我一個女人家,我憑啥為他們保管這些。你若是不要就燒了吧。我反正再不想留這東西了。”
現在,聽蔣東家一說這黃金寶藏事兒,張知木立刻想起了自己手裏的兩張地圖。一張是這個徐嫂給的,另一張是那個土匪夫人給的。當時以為土匪夫人給的圖是土匪們自己的藏寶圖,現在看來不一定。因為土匪自己的東西很容易帶走,沒準這樣是一張啥其他的藏寶圖。
和世上所有人一樣,這些人一聽到黃金寶藏,眼睛都發亮。一個人說:“若是能得到一個寶藏那可就發財了。”
張知木說:“若是得到寶藏,就可以輕鬆地把別人辛苦勞動創造的財富掠奪到手了。不管他流多少血多少汗種出來的糧食,養出來的牛馬,很容的就奪來了。其實這也是一種搶劫。”
張知木的話總是驚世駭俗,弄得大家都是一愣。楊東家說:“張東家真是見解不凡啊。我們這些人凡夫俗子可是俗了。哈哈!”
其實,張知木更想得到這些黃金寶藏,有這些黃金寶藏做底兒,將來就可以開辦自己的銀行了。
張知木比這些人還相信黃金寶藏存在。因為前世時,好多專家就在計算,從古至今中國曆朝曆代都在不停的開采黃金。可是到了近代,除去近代開采的黃金,存世黃金的數量差距很大。因為黃金是非常穩定的金屬,很少會有損失,而且民間用於首飾、工藝等方麵的數量也是非常的有限。就是說曆代生產的黃金數量加起來,應該遠遠地大於現在的存世量。好多專家也推測,成吉思汗的子孫們退回草原時,大量的黃金帶不走,可能都藏起來了。這也是前世一直有人在參加探寶活動原因。今天聽蔣東家說起蒙古王爺也這樣說,張知木覺得這事兒是真的可能行更大。
所以張知木雖然沒對這事兒有更多的表示,可是心裏早就下定決心,有條件時組織一個探寶隊,去探一探黃金寶藏。
張知木最後是被抬著回去的。不過張知木覺得這頓酒喝的值得。
接著在殺胡口的這些天,最忙的要數陸成祥了,每天都有數不清的客人來找他,陸成祥的四個助手和準備在殺胡口建店的班子,一起為他分擔了不少工作。
這個陸成祥做生意就是老道,他愣是把出貨的時間拖了兩天,才慢慢地放貨。這倆天張知木和陳玉鋒、歐陽鶴也沒閑著,除了偶爾看看市場之外,他們就領著李治、劉雲、李威、柳成璜、李菁等軍事人員到處看地形,歐陽先生也實地給講解那裏適合守,那裏適合攻,哪裏適合設伏。這些人都對歐陽先生佩服的不得了,看著平常的地方,經歐陽先生一說就不一樣了。這種實地觀察實地研討的方式,讓這些人都覺得受益不淺。幾天以來,張知木已經對殺胡口這地方的地勢地形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李治說回去就把這地方的詳細地圖搞出來。
這兩天盛昌糧行的劉掌櫃的、興盛糧行的陳掌櫃的也是不停的忙著,因為他們先弄到了糧食,搶了個先手所以買賣很好。一次他們過來時,張知木和陸成祥,跟他們說了自己要在殺胡口設一個分店和要搞一個運輸公司的事兒,想請他們幫忙看看誰家有大一點兒的地方想買下來。這二人說,沒問題一定幫這個忙。張知木知道這不是一下子就能辦好的事兒,也就沒著急。
期間,張知木他們去看了看上次來殺胡口時買的院子。秦夫人把院子收拾的很利落,可是院子裏前後院都住滿了人。秦夫人,說這些人大多是配軍門的家屬。到了殺胡口沒處去的就都投奔這來了。沒有辦法,秦夫人問張知木這事兒怎麽辦?張知木告訴他們,都住著吧。這都是一些走投無路的人,能幫就拿一把吧。好在秦夫人用上次張知木留下的銀子開了幾樣小買賣,這些人總算美餓著。張知木對秦夫人說,以後別擔心了。這次窯崗就要在這辦一個分店,這樣就可以直接的照顧大家了。
張知木又問了一下秦鵬現在怎麽樣?秦夫人回答得有點兒含糊。隻是說,前一陣得罪了一個千戶,有些不太好。不過現在沒事兒了。
張知木說:“這些配軍家屬,有識字的可以介紹幾個人到分店裏,這樣也可以給他們一個工作,解決一個吃飯的問題。”
秦夫人說:“有啊,可惜了這些人識文斷字的。沒辦法隻能在這裏和我一起做豆腐賣。女的你們用不用,都是識文斷字,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
張知木說:“這都是人才啊。這裏不用我們窯崗那也用啊。”接著張知木又把窯崗的情況給他們介紹了一下。並對他們說,不如把女人孩子們,都送到窯崗去,哪裏的生活條件要好得多。孩子們也都可以上學,以後運輸公司開業了,孩子們放假時,還可以過來看看父親們。不起願意去窯崗的,不管男的女的隻要識字,都可到殺胡口公司工作。以後運輸公司成立以後會用好多人。女的可以賣賣票記記賬做做服務工作。男的能做的工作就太多了。
秦夫人說:“我可要把好消息告訴大家了。看看他們啥意見。”
回去以後,張知木讓人給他們送來好多糧食、鹽等用品。張知木一開始幫助這些人,隻是出於同情,他沒想到的是,這份同情心,將來會給他帶來一批優秀的軍官。
還有一件事兒,讓張知木非常驚喜。一天,陸成祥把張知木拉到旁邊說,“盛昌糧行的劉掌櫃的、興盛糧行的陳掌櫃的,找我探探口風。說他們知道我們要買地方,問我可不可以把他們的店直接買了。”
張知木說:“他們要賣店。那他們幹啥去?”
“就是啊,我一問原來他們早就幹部下去了。因為運不來糧食,他們一直閑著。我們運來的糧食,他們賣完也還是沒事兒。所以他們倆問問能不能收留他們。他們都是經商的成手。對草原上的事兒特別的熟悉。”陸成祥說。
張知木心裏非常高興,因為窯崗現在就缺這樣的人,說:“你覺得能收下就收下。這樣的事兒就不用問我了。你是我們的大管家。”張知木直接給陸成祥帶個高帽。
陸成祥說:“我們就缺這樣的。我想留他們做二三掌櫃的。繼續打理糧食的生意。留一個地方大點的鋪子改成運輸公司的車站。”
“我看留一個在這,另一個帶到張家口再說,我覺得張家口我們也要早點考慮。秦夫人那裏有不少識文斷字的,你也可以挑一些人,那些都是官宦人家出來的,有一定閱曆,經此磨難以後,都是可用之人。”張知木說。
“太好了。就是這次不用的也要帶回去。培訓之後,都有大用。我現在最缺的是幹部。”陸成祥也開始用幹部不這個詞了。
-----------------------------------------------------------------------
順便推薦《南宋記憶》,與本文類似,也是“技術流”穿越小說,但發生在南宋,崖山,抗元,複國,歐洲世界大戰。
張知木一提議喝酒,大家才覺得冷落這美酒佳肴了,一起舉杯,把杯中的酒都幹了。
殺胡口的陳東看來很懂酒,他說“這酒真是好酒,酒入口回口,都有東西。濃烈相當,香味兒回遠,尤其是這酒喝一會兒才出來的感覺太妙了。”
幾位正品著這美酒。掌櫃的和東家來加菜了。由於這桌客人都不是尋常人物,今天這東家也是很大方,送了一份扒熊掌。掌櫃的進來的先介紹說:“今天來我們酒樓的都是貴客。有我們一直仰慕的窯崗的張東家,還有我們殺胡口幾位東家。我們東家特意給各位上一道扒熊掌,這是一隻熊的前右掌,我們東家可是一直沒啥得用,今天就給各位助助酒興。張東家給殺胡口運來了救命的糧食,我們東家也對遠道而來的張東家表示敬意。”
盛星樓的東家進屋敬了一杯酒。就說不多打擾就準備離開。這酒樓的規矩,是敬完酒不能多耽誤客人時間,快敬快撤。張知木說:“慢著,東家。還記得上次我們的約定嗎?”
東家說:“那哪敢忘呢。不過張東家不提這事兒。我是絕對不會先提起的。我也看到了。今天張東家是自己帶著酒來的。難道張東家帶的就是上一次說的好酒。”
“正是,請東家嚐一嚐我帶來的酒,怎樣?”張知木說。
“既然張東家有此美意,我就不客氣了。”說著接過楊玉琳到滿的一杯酒,慢慢地品嚐起來。等嚐完了,將酒杯裏剩下的酒一飲而進。又吧嗒吧嗒嘴,說:“好酒啊。真是好酒。難怪上次張東家說這裏菜是好菜,可是酒與菜不般配。看來張東家說的是對的。沒想到張東家這次帶了這等好酒。我倒想問張東家,下一次再來殺胡口時可否多帶一些這樣的好酒,我們殺胡口誰然是邊關之地,可是這裏可不缺喝好酒的人。也不缺喝好酒的銀子。”
張知木說:“今天不瞞各位,這酒就是我們窯崗自己釀的。這酒窖存的時間還不夠,否則這酒會更醇。我下麵車裏還有一壇子酒,就送給東家嚐一嚐了。”
東家連忙表示感謝退出去了。
東家出去了,大家趕緊品嚐這扒熊掌。
這扒熊掌做得也十分地道,是做的汁白肉爛,味厚掛唇。大家吃了都說這盛星樓的廚子的確功力不凡。因為這些人都是吃出來的。都知道熊掌其實是很不好做的,不想豬蹄烀爛就行。這東西做不好容易有一種臭腳丫泥味兒。
吃完熊掌又繼續說酒。張知木說:“喝酒的人有三種,一種是能喝酒的人;一種是敢喝酒的人;一種是會喝酒的人。前兩種人很多,第三種人很少。我看在座的幾位還是會喝酒的人。我原以為,這裏的人會覺得我們的酒會不夠烈,在這裏得不到認同。我們的釀造方法,特別是摘酒時采用高溫摘酒的方法,這出酒率會受影響。所以成本要高些,價格也就高一些,這樣能喝的人就更少了。我們的產量也就做不大。”
楊東家說:“你這酒是給有銀子的人喝的,不是那些草原上野人喝的。所以你的酒銷量不一定很大,但利潤不一定就小。等你的酒給草原上的那些王爺嚐一嚐,他們要是認為好了,用金山換他們都幹。”
張知木說:“趁各位還沒喝多。我還有一個好消息要告訴大家。”
這幾位東家都豎起耳朵準備聽張知木要說的好消息。這亂世裏,好消息實在是太少了,這些大商人也不例外。
張知木說:“不瞞各位,我們這次南下,掙了一些銀子。我想用這些銀子,做一點善事。把殺胡口這條路修一下。”
這幾位東家一聽眼睛都瞪圓了。心想這張東家到底掙多少銀子,我們都是幾代人經商才攢下一點家底兒,也不敢去修路啊。這個張知木真是讓人匪夷所思。
張知木說:“我知道,大家現在生意都不好做。是因為現在世道亂,交通都不方變。等路修好了,我們準備利用我們現在名聲很響各方都給一點麵子的優勢,搞一個運輸公司。小股的商人甚至個人很貨物都可以由我們公司負責往返運送,這樣我們的市場不就都活起來了嗎。”
接著張知木有詳細的介紹了這個項目運作的方法。
這幾個人聽了都覺得很開眼界,沒想到生意還可以這樣做。張知木又說,“有了交通運輸保障,商人們就可以很容易的走出去,這樣機會也就多了。也就不會在一個小天地裏擠在一起你爭我鬥的。”
張知木的話:“讓這幾位殺胡口的商人很興奮,因為沒了人氣啥生意也做不了。同時,又覺得張知木後麵的話有點損。他們認為,擠在小天地裏爭鬥的指的就是他們,因為就是他們使盡各種手段排擠其他商人,就是他們之間也是明爭暗鬥的。”
不過張知木要的效果達到了。這運輸公司得到他們的支持就好做多了。因為他們的影響力在殺胡口是不可小看的。
楊東家說:“張東家修路又辦運輸公司,這對殺胡口來說都是大好事兒。今天我向您保證,這事兒在殺胡口有啥難處盡管言語。我楊家沒這麽大的氣魄辦這樣的大事兒,但是會鼎力相助。”接著,那幾位也是拍胸脯保證,有事兒一定幫忙·
這些商人們憑著他們的敏感,知道這運輸公司一開業,馬上就會帶活殺胡口這潭死水。紛紛表示鼎力支持。
當然,張知木又是趁興給他們講了這一路南下時開封解圍等一係列故事。聽得這些商人把張知木看成神人一樣。
不過,張知木雖然喝了不少酒,但是腦子始終清醒。他沒忘了落實兩件事兒。
一個是,大明朝一直禁止對蒙古進行鋼鐵貿易,他這馬車能不能銷往蒙古草原;第二個他們對這些蒙古人的動向了解的多少。
一聽說張知木想把鋼簧馬車銷往草原,楊東家說:“你別看大明朝啥都禁止,其實啥都禁止不了。這馬車又不是啥兵器,我們都有辦法把馬車弄到草原區。”
那幾位東家也說,隻要能掙錢的東西沒有做不了的。再說大明朝是不準在馬市進行鋼鐵貿易,又沒說在其他地方不許賣東西,總之隻要想辦法,沒有做不了的生意。最後實在不行了,給官軍點銀子,他們就替你做了。
關於另一個問題,蔣東家說起來就一臉嚴肅,“我到過草原,一次見過一個小王爺。那次他酒喝多了,他說,他們成吉思汗的子孫,每時每刻的都在準備著打回去。他說他們退回草原時,還有無數的金銀沒有帶回來,都藏在幾個地方。他們幾個部落各自都知道一個。他們一定要打回去,把屬於他們的寶藏取回去。”
“這段時間,他們可能覺得大明朝太弱了。經常來挑釁,做生意也是越來越霸道了。以前不這樣,我看他們就要有行動了。”楊東家說。
張知木說:“如果他們真打過來你們怎麽辦?”
“唉,這些草原上的餓狼,打過來我們就遭殃了。前一段一股蒙古騎兵竄到大同附近,被大同總兵帶兵打退。他們是一路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據說他們那些部落都降清了。”楊東家歎息一聲。
這些大商人都怕蒙古人,如果有戰事,就有動員基礎。隻要組織得力民心可用。張知木心裏暗道。
不過張知木對蔣東家說的黃金寶藏有些上心了。
上次,徐嫂的女兒放腳回來。張知木去看望她時說:“這樣多好,以後銀鳳、貴祥就可以一起上學了。參加啥活動也不受影響。”
徐嫂說:“對,以後好好學本事兒。長大了替你們父親報仇。”
張知木一聽非常反感,“我不同意你的說法。為啥要去報仇,你們去找誰報仇?那些攻打你們堡子的都是一些餓的不行了才起來造反的人。你們是知道挨餓的滋味兒的,難道不能理解那些人。你們家裏糧食多的都吃不完,而他們餓得要死。若是你們是他們,你們也會造反的。要恨的話,你們就恨這個社會吧。孩子們不能帶著仇恨生活。人這一輩子,就這幾十年光景。現在這倆孩子遇到我了,我就會讓他們好好地為自己活著,活好每一天,等到老的時候,覺得沒白來世上走一遭。如果要是說遠大理想的話,就讓孩子們長大了以後,為全民天下的人都能過上窯崗人這樣的日子而努力奮鬥。”
當時徐嫂還沒完全理解張知木的話。可是有一天,她突然找到張知木說:“你那天的話,讓我一下子明白了許多道理,心裏就象開了竅一樣。孩子們是該好好過自己的日子。就像我,在陝西時看起來很風光,可是心裏的苦沒處說去。你看現在,我覺得活的有滋有味兒的。我自己掙得銀子足夠將來給兒子娶媳婦嫁女兒,以前我從來就沒覺得自己還這麽有用。我經常覺得是在做夢一樣。所以我告訴孩子們,把陝西的事兒都忘了。這輩子就為自己好好地活著。”說著拿出來一個羊皮口袋遞給張知木。張知木接過來打開一看,裏麵是一張羊皮地圖。
徐嫂說:“這個東西在我這沒用了,將來你若是到了陝西或許有用。這是高家最後給我的東西,我不想讓孩子們再管高家的事兒了。這高家有許多秘密不讓我們女人知道。這或許就是一個秘密。不過我那公公到最後關頭也沒把秘密告訴我一個女人家,我憑啥為他們保管這些。你若是不要就燒了吧。我反正再不想留這東西了。”
現在,聽蔣東家一說這黃金寶藏事兒,張知木立刻想起了自己手裏的兩張地圖。一張是這個徐嫂給的,另一張是那個土匪夫人給的。當時以為土匪夫人給的圖是土匪們自己的藏寶圖,現在看來不一定。因為土匪自己的東西很容易帶走,沒準這樣是一張啥其他的藏寶圖。
和世上所有人一樣,這些人一聽到黃金寶藏,眼睛都發亮。一個人說:“若是能得到一個寶藏那可就發財了。”
張知木說:“若是得到寶藏,就可以輕鬆地把別人辛苦勞動創造的財富掠奪到手了。不管他流多少血多少汗種出來的糧食,養出來的牛馬,很容的就奪來了。其實這也是一種搶劫。”
張知木的話總是驚世駭俗,弄得大家都是一愣。楊東家說:“張東家真是見解不凡啊。我們這些人凡夫俗子可是俗了。哈哈!”
其實,張知木更想得到這些黃金寶藏,有這些黃金寶藏做底兒,將來就可以開辦自己的銀行了。
張知木比這些人還相信黃金寶藏存在。因為前世時,好多專家就在計算,從古至今中國曆朝曆代都在不停的開采黃金。可是到了近代,除去近代開采的黃金,存世黃金的數量差距很大。因為黃金是非常穩定的金屬,很少會有損失,而且民間用於首飾、工藝等方麵的數量也是非常的有限。就是說曆代生產的黃金數量加起來,應該遠遠地大於現在的存世量。好多專家也推測,成吉思汗的子孫們退回草原時,大量的黃金帶不走,可能都藏起來了。這也是前世一直有人在參加探寶活動原因。今天聽蔣東家說起蒙古王爺也這樣說,張知木覺得這事兒是真的可能行更大。
所以張知木雖然沒對這事兒有更多的表示,可是心裏早就下定決心,有條件時組織一個探寶隊,去探一探黃金寶藏。
張知木最後是被抬著回去的。不過張知木覺得這頓酒喝的值得。
接著在殺胡口的這些天,最忙的要數陸成祥了,每天都有數不清的客人來找他,陸成祥的四個助手和準備在殺胡口建店的班子,一起為他分擔了不少工作。
這個陸成祥做生意就是老道,他愣是把出貨的時間拖了兩天,才慢慢地放貨。這倆天張知木和陳玉鋒、歐陽鶴也沒閑著,除了偶爾看看市場之外,他們就領著李治、劉雲、李威、柳成璜、李菁等軍事人員到處看地形,歐陽先生也實地給講解那裏適合守,那裏適合攻,哪裏適合設伏。這些人都對歐陽先生佩服的不得了,看著平常的地方,經歐陽先生一說就不一樣了。這種實地觀察實地研討的方式,讓這些人都覺得受益不淺。幾天以來,張知木已經對殺胡口這地方的地勢地形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李治說回去就把這地方的詳細地圖搞出來。
這兩天盛昌糧行的劉掌櫃的、興盛糧行的陳掌櫃的也是不停的忙著,因為他們先弄到了糧食,搶了個先手所以買賣很好。一次他們過來時,張知木和陸成祥,跟他們說了自己要在殺胡口設一個分店和要搞一個運輸公司的事兒,想請他們幫忙看看誰家有大一點兒的地方想買下來。這二人說,沒問題一定幫這個忙。張知木知道這不是一下子就能辦好的事兒,也就沒著急。
期間,張知木他們去看了看上次來殺胡口時買的院子。秦夫人把院子收拾的很利落,可是院子裏前後院都住滿了人。秦夫人,說這些人大多是配軍門的家屬。到了殺胡口沒處去的就都投奔這來了。沒有辦法,秦夫人問張知木這事兒怎麽辦?張知木告訴他們,都住著吧。這都是一些走投無路的人,能幫就拿一把吧。好在秦夫人用上次張知木留下的銀子開了幾樣小買賣,這些人總算美餓著。張知木對秦夫人說,以後別擔心了。這次窯崗就要在這辦一個分店,這樣就可以直接的照顧大家了。
張知木又問了一下秦鵬現在怎麽樣?秦夫人回答得有點兒含糊。隻是說,前一陣得罪了一個千戶,有些不太好。不過現在沒事兒了。
張知木說:“這些配軍家屬,有識字的可以介紹幾個人到分店裏,這樣也可以給他們一個工作,解決一個吃飯的問題。”
秦夫人說:“有啊,可惜了這些人識文斷字的。沒辦法隻能在這裏和我一起做豆腐賣。女的你們用不用,都是識文斷字,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
張知木說:“這都是人才啊。這裏不用我們窯崗那也用啊。”接著張知木又把窯崗的情況給他們介紹了一下。並對他們說,不如把女人孩子們,都送到窯崗去,哪裏的生活條件要好得多。孩子們也都可以上學,以後運輸公司開業了,孩子們放假時,還可以過來看看父親們。不起願意去窯崗的,不管男的女的隻要識字,都可到殺胡口公司工作。以後運輸公司成立以後會用好多人。女的可以賣賣票記記賬做做服務工作。男的能做的工作就太多了。
秦夫人說:“我可要把好消息告訴大家了。看看他們啥意見。”
回去以後,張知木讓人給他們送來好多糧食、鹽等用品。張知木一開始幫助這些人,隻是出於同情,他沒想到的是,這份同情心,將來會給他帶來一批優秀的軍官。
還有一件事兒,讓張知木非常驚喜。一天,陸成祥把張知木拉到旁邊說,“盛昌糧行的劉掌櫃的、興盛糧行的陳掌櫃的,找我探探口風。說他們知道我們要買地方,問我可不可以把他們的店直接買了。”
張知木說:“他們要賣店。那他們幹啥去?”
“就是啊,我一問原來他們早就幹部下去了。因為運不來糧食,他們一直閑著。我們運來的糧食,他們賣完也還是沒事兒。所以他們倆問問能不能收留他們。他們都是經商的成手。對草原上的事兒特別的熟悉。”陸成祥說。
張知木心裏非常高興,因為窯崗現在就缺這樣的人,說:“你覺得能收下就收下。這樣的事兒就不用問我了。你是我們的大管家。”張知木直接給陸成祥帶個高帽。
陸成祥說:“我們就缺這樣的。我想留他們做二三掌櫃的。繼續打理糧食的生意。留一個地方大點的鋪子改成運輸公司的車站。”
“我看留一個在這,另一個帶到張家口再說,我覺得張家口我們也要早點考慮。秦夫人那裏有不少識文斷字的,你也可以挑一些人,那些都是官宦人家出來的,有一定閱曆,經此磨難以後,都是可用之人。”張知木說。
“太好了。就是這次不用的也要帶回去。培訓之後,都有大用。我現在最缺的是幹部。”陸成祥也開始用幹部不這個詞了。
-----------------------------------------------------------------------
順便推薦《南宋記憶》,與本文類似,也是“技術流”穿越小說,但發生在南宋,崖山,抗元,複國,歐洲世界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