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殺胡口赴宴
其他的事兒都和守備王世昌說完了,就開始辦正事了。
王世昌問張知木:“現在可正是買馬的好時候,這次你能買多少匹馬?”
“現在殺胡口能有多少匹馬?”張知木問。
“現在是秋天的馬剛剛上市。能有五六千匹。”王世昌說。
張知木說:“這次來,我想在殺胡口開一家分店。等我賣完貨物,看能有多少銀子,再定買多少匹馬。不過這次最少要買兩三千匹馬回去。”張知木沒一下子說自己要買五千匹馬。
“哈哈,我說你不是一般人嗎。這是越幹越大了。太好了。你在這辦一個分店也太好了,盡量多運一些糧食和鹽吧。這裏太缺糧食和鹽了。”王世昌說。
“我這次運來一萬石糧食,五百多石鹽”張知木說。
“那可太好了,你可給殺胡口幫了大忙了。”王世昌聽了非常高興。
張知木說:“你就要回京城了。你回京後,有一件事兒想請你幫著想一想辦法。看看能不能搞到一幅大明混一圖。這次南下,我們吃了不少沒有地圖亂轉的苦。”
“那東西可不是隨便啥人能搞到的。那是需要兵部裏有人,讓他們想想辦法才行。”王世昌說。
“是得多花些銀子。不過不管多少銀子,你都要想辦法幫我把這地圖搞到。銀子我們走的時候會留給你。”張知木說。
“好吧!我回去就想想辦法。在京城裏,隻要有銀子沒有辦不了的事兒。”王世昌說。
看著嘮了一天,也差不多了。楊玉琳讓把帶來的東西都抬進來。王世昌一看,就讓直接抬到內堂。這次帶來的東西有江南的各種絲織品、茶葉等物品,最讓王世昌感興趣的還是張知木帶來的幾麵裝潢精美的玻璃鏡子。剛一看時嚇了一跳,接著就愛不釋手了。連說:“這東西太珍貴了。哎呀,讓你們太破費了。”
張知木說:“沒辦法,你遠到邊關做一回官。回到京城,你不四處打點,那些大人們能再給你安排個好差事兒。你回京用的銀子。我們走時再送過來。”
三人告別守備王世昌,剛出衙門,看見李菁在門前等著呢。
原來劉雲領著陸成祥來到他們上次來時住的那家悅來客店,把那個住過的小院子又給包下來了。客店掌櫃的見上次的大客戶又回來了。端茶倒水的高興壞了。連忙打掃客房,所有的床鋪全部換上了新漿洗的被褥。這年月生意都不好,能有人一上來就包一個小院的,實在是不多。現在窯崗和虎威鏢局這兩塊牌子硬得很,這些客人能住在他們客店,能給他們帶來很好的聲譽。
陸成祥安排好客店,就差人到守備衙門,告訴門軍,等張知木他們出來就轉告他們,讓他們直接到上次住的悅來客店,門軍說沒問題,你們張東家是我們守備大人的朋友,我一定轉告。
可是,忙著忙著陸成祥覺得有點不對勁兒。這都過了晌午,張知木怎麽還沒回來。他馬上和歐陽先生商量,覺得要派個人去去守衙門等著。歐陽先生說:“按理說,張總和守備關係不是一般的關係。不會出啥事兒。不過派個人去接他一下也未嚐不可。派個人仔細的人去吧。”劉雲說:“李菁去吧。”
張知木見到李菁才想起來,自己這三人隻顧著和王世昌嘮嗑了,把時間給忘了,陸成祥他們一定著急了。“哎呀。我們忘了讓人回去報個信,這一下子,一定讓大家著急了。”
李菁說:“可不是。哪有像你們這樣到衙門辦事兒的,還有人管飯。我們還以為被守備給扣下了呢。”
回到悅來客店,陸成祥等人都說:“哎呀。你不回來也不報個信兒。”張知木來年忙說:“是我考慮的不周,讓大家掛念了。保證下不為例。”
等張知木洗漱一番之後,人也精神了不少。陸成祥過來說:“那兩位掌櫃的拉走一千五百石糧食。價錢先按市場價付的,至於最後多少錢,等我們趟一下行情,在確定一個價格,然後多退少補。他們讓我們再給他們留一千五百石。剩下的糧食也都進庫了。其他的貨物,全都進了我們後麵的小院裏。這個小院還勉強裝得下。”
“下麵的工作,就是趟行情了。”張知木說。
“還能等到現在。這邊運東西,我們的人和李治的人都撒出去探行情了。一知道我們進城了,行情一定會有波動。所以在他們沒波動之前,我們就得把行情摸個差不多。”陸成祥說。
“哈哈。這跟打仗差不多。”張知木說。
“經商就是和打仗差不多。這次張總你聽我的。我們抻一天,觀察一下看看。等行情穩一穩我們再出手。”陸成祥說。
“好吧。這事兒我們就聽陸先生的。”張知木說。
陸成祥說:“還有啊。方才你不在。德興成商號的楊二東家、盛德昌商號的蔣東家來過,說今晚想請你去盛星樓喝酒,如果方便的話就給回個話。”
張知木說:“消息好靈通啊。我這屁股還沒坐熱呢。他們就都動了起來。”
“可不是,我們來了,這殺胡口就象過年一樣。聽客店掌櫃的說,我們昨晚一到城外,城裏的人就都知道了。殺胡口很久沒這麽大的商隊了。尤其是我們運糧的馬車和四輪馬車,那是被人圍著看那。”陸成祥滿臉興奮的說。
其實,殺胡口聽到張知木的商隊到了,不僅是商家們高興,城裏城外的百姓更高興,因為商隊可以帶來糧食和鹽等日用品,這些都是這裏急缺的。那些商家更是知道,這樣的商隊的購買力是驚人的。誰要是能沾上邊都有銀子賺,所以每個商號都會想辦法出來碰碰運氣。那些象德興成商號、盛德昌商號這樣的大商號自然不會錯過這樣的機會。
張知木說:“盛星樓的酒我們去喝。不管這兩家的聲譽如何,我們做的是生意。而他們是這殺胡口的大戶。上一次他們的表現還是說得過去的。今晚把我們的酒帶去,我要讓那個酒樓的掌櫃的,嚐嚐什麽是好酒。也給我們的就做做廣告。”
“那我就讓店夥計去知會他們一聲。”陸成祥說。
“陸先生,你今晚好好嚐嚐盛星樓的菜吧。他們的焦溜駝峰、清蒸羊羔肉、紅燒鹿肉那是一絕。他們的幾樣拿手菜,絕對不比淮安的廚師做的差。”張知木說。
楊玉琳剛好進來,說:“快別說了,聽你一說。我現在就餓了。”大家都笑了起來。
陸成祥說:“張總啊。我有個建議,今天不談生意,隻談友誼。”
“今天我不談生意,明天我也不談。談這些事兒,還是陸先生談吧。這是你的專長。哈哈!”張知木笑著說。
晚上赴宴時,張知木等人去了兩輛四輪馬車。張知木和楊玉琳、陳玉鋒坐一輛,閻伯駒、陸成祥、歐陽鶴三人坐一輛。
這兩輛馬車可是出盡了風頭。尤其是張知木的玻璃馬車,更是讓路上很多人指指點點。他們從沒見過玻璃是什麽樣。迎在盛星樓門外的幾位,見張知木的馬車到了,隔著玻璃就能看見車裏的人。這些走南闖北見過世麵的人也都驚得直咂舌。雙方見麵一陣寒暄過後。楊二東家說:“張東家每次來都會給我們帶來驚喜。上次你走後留下的鋼簧馬車讓我在殺胡口出盡了風頭。一次我到草原上,一位王爺竟然想用一百匹馬換我的馬車。你今天帶來的寶貝是不是可以讓我們也開開眼啊。”
張知木說:“沒問題,大家可以上車來跑一圈兒。一會上樓還可以多吃一點兒。”
幾位哈哈大笑著也沒客氣,都上了張知木的馬車。張知木讓車夫拉著幾個人跑了一圈。這幾個人轉一圈回來下了馬車,楊二東家,說:“張東家太欺負人了。你到這苦寒之地的邊關,趕著這麽漂亮的馬車來寒磣我們,這次你不留下幾輛。我們可不答應。”回頭又對一起下車的幾位,說:“你們說是不是?”那幾位當然應和著說:“是啊。不留幾輛。我們不能放張東家走。”
張知木說:“既然大家都喜歡這種馬車。我看不如這樣。你們需要啥樣的,什麽顏色等等,我們可以給各位定做那不是更能合了大家的心意。至於我們能不能留下幾輛車,現在我們還不能定。不過運貨的鋼簧馬車這次可以留下幾輛。現在的鋼簧馬車完全采用焊接技術,鋼材質量也比以前的要好的多。”
將東家說:“馬車的癮我們已經過了,其他的事兒就上樓說吧!”
今天除了楊、蔣二位東家,和他們一起來的還有三位。這三位也是這殺胡口有實力的商家。
大家上了樓,分賓主落座。酒菜沒上,茶水先上來了。張知木喝了一口茶,回頭對楊玉琳說:“把我們帶來的茶給幾位東家分一下。”
楊玉琳從包裏拿出了幾包茶葉,給殺胡口的幾位分了。
蔣東家說:“張東家送給我們的茶一定錯不了。”
張知木說:“我送給大家的是今年的極品龍井,大家好好嚐嚐。玉琳讓夥計換上好茶。”
這幾位對茶都是行家,一位說:“哎呀。好久沒喝當年的龍井啦。多虧張東家打開了商路啊。現在這龍井可是寶貝,這可要謝謝張東家了。”
等夥計換好茶葉,端上來。給每人都倒上,這龍井的香氣就溢滿這個房間。還沒喝,這幾位就開始讚不絕口。說:“就憑這香氣,這茶就是極品。”
這茶一喝進嘴裏,真的是芬芳滿口,讓讓人神情一爽。
等差茶的差不多了,夥計過來問可不可以上菜了。楊東家說:“上吧。”
張知木看開始上菜了,說:“我有一個提議,今天是吃你們的菜,喝我們的酒。怎麽樣?”
蔣東家說:“哪有這麽喝酒?怕我們殺胡口的酒不夠你喝啊?”
“是這樣,上次在這喝酒,我和這裏的掌櫃的有一個約定說,下一次來一定讓他知道知道啥是好酒。所以這次我就帶來一點酒,我們大家也做一個評判,我帶來的是不是好酒。”張知木這樣一說,大家也都興奮了,都是酒桌上的老手,誰不想嚐嚐好酒呢。尤其這還能個見證這樣一個很風雅的約定。
都說:“張東家的建議好。我們就給做個評判。”
楊玉琳下樓去,讓夥計幫著抬上來一壇子酒。
盛星樓的拿手菜是一個個的端了上來。張知木讓那個夥計把酒打開。當酒壇子蓋一揭開,濃濃的香氣就飄散開了。這些人一聞到酒香,“好酒”倆字就脫口而出。
前世時,張知木曾經去過中國好多產酒的的地方。對酒還是有一定研究的。這次他在山西釀的酒摻進了四川的酒曲子,是想把汾酒的烈和川酒的香結合起來。在對酒的考察過程中,他對就也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以前有人說某某酒不好,喝了上頭,一定是酒精對的。是犯了一個錯誤。其實食用酒精喝了根本不上頭。當然,用工業酒精做的假酒,由於工業酒精純度不夠除外。其實是,使人上頭的是釀酒的過程中產生的一些東西比如雜醇油、醛類、甲醇等物質。雜醇油和水形成的共沸物沸點(95度)高於乙醇與水形成的共沸物沸點(78度),而醛類、甲醇沸點低。
由於窯崗已經製成了溫度計,所以在蒸酒的時候,張知木親自到場,告訴那些釀酒的老師傅們,你們釀酒的技術要保留。但是要加上我的新技術在裏邊。尤其是這蒸酒,你們應控製流酒溫度,緩慢蒸餾,掐頭去尾,蒸餾開始至酒度達到70°以前作為酒頭掐去,當酒度降到50°以下作為酒尾掐去,邊嚐邊摘酒,不合格的酒摘出,把具有奇特香味的酒作為優質酒或調味酒單獨存放。這樣釀出來的酒經過勾兌真的具有特別的香味兒,而且不上頭。
等各位都把酒滿上了,張知木說:“今天各位做個見證,我帶來的酒即有汾酒的烈,又有川酒的香。還保證不上頭,所以今天大家可以盡情的喝。一會酒樓掌櫃的過來加菜,各位給個公道。”
“好!”大家一致讚同。
接著,各位就開喝了。都說這就好。既有勁兒又有味兒。酒喝了幾圈兒,也免不了互相來了幾句祝酒詞。
後來,還是楊二東家繃不住了。喝一杯酒以後,他說:“趁著還沒喝多。張東家,我們有些話想跟你說一說。我們這幾位,論實力在殺胡口也算排的上前幾名的。可是張東家為啥不願意和我們一起做生意呢?是不是聽了外麵的一些閑言,對我們有啥誤解。我們對你們可是十分的仰慕,雖然我們這裏是邊關之地,可是張東家帶領窯崗人,這一段時間的壯舉,我們是一直有耳聞的。都盼著你再來殺胡口,能和您親近親近。我和蔣東家上次還有幸見到了張東家。這三位,李東家、範東家、陳東家,因為上次沒帶他們一起見張東家,事後一直埋怨我們。今天張東家做個證,那天我們是如何才見到張東家的,是不是你們已經喝上了,我們後來趕上的。不然他們就是不信。”
張知木笑著說:“如果我不願意和各位做生意,今天我們窯崗的幾位大員,會來赴你們的宴席嗎?至於外人說什麽,還不至於影響我的判斷。上次我們一見之後,我覺得各位還是可以交往的。你說的那件事兒,我給楊東家、蔣東家做個證。上次是我們和另外幾位朋友在此喝酒,楊蔣二位東家匆匆趕來,恰巧遇上了,我們就一起喝了一頓酒。”
蔣東家說:“說實話,張東家。你們來了,帶來的都是殺胡口的搶手貨,我們都想和張東家做生意。可是張東家還沒進城,糧食就被兩家小商販搶走了。讓我們這些自以為是大戶的人,很沒麵子。”
張知木說:“蔣東家原來說的是這件事兒啊。其實上一次我們和那兩位都一起喝過酒。那兩位是我們第一次來殺胡口時交下的朋友。所以朋友就不能分什麽大商家小商戶了。這次這二位朋友到城外去接我們。我們當然有生意要先給朋友做了。實話跟幾位說,到現在為止,我們還沒完全了解殺胡口的市場的行情。他們拉走糧食還沒最後算賬,隻是估了一下價格,等我們確定了價格以後再算。我還可以告訴大家,這倆人確實是小商家,他們使大勁兒才能進一千五百擔糧食。可是我會再多給他們一千五百石糧食,等他們賣完糧食再給我們銀子。就因為他們是我的朋友,我們覺得朋友就應該這樣。”
張知木的一番話說完,這幾位一下子不知道說啥好了,有些冷場。
楊東家說:“這麽做生意好像不合規矩啊。”
張知木說:“這就是我們的規矩。至於各位,想和我們做生意的誠意,我們心裏都知道。以後各位還要和我們的陸先生多多聯係。以後做生意的事兒都由他負責。我們這才到殺胡口。上次離開這裏,我們南下時幾乎走到大明朝的最南端。帶回的貨物可以說數不勝數。總會有適合我們做的。”
楊東家這才臉上有了點笑容,說:“張東家,真是大手筆。您做的事兒我們想都不敢想。聽說你們沒出山西就把李闖王的水軍給滅了。到底是怎麽回事兒,能給我們說一說嗎。”
張知木心想,正好震一震他們,說:“我們是商人,誰願意去流血犧牲的打仗啊。可是我們不打他們,他們打我們啊。這些水軍把商路堵了很久了。不打就誰也過不去,那次我們如果不滅了他們,我們今天就不能一起喝酒了。”
接著張知木就把那次如何力戰李自成水軍的事兒,繪聲繪色的講了一遍。結果聽得這些人,好酒好菜都忘了吃喝。他們聽張知木講這些事兒,覺得比聽書還過癮。因為這幾個大活人就在眼前,他們就是事件的親曆者。
張知木說:“李闖王的這股水軍一滅,山西到潼關的路就通了。付出點代價也是值的。盡管我們犧牲了幾位好兄弟。”
楊東家說:“你再說說,你們開封解圍的事兒行嗎?”
張知木說:“當然行啊。不過我們先把杯中酒幹了吧。也別辜負了這美酒佳肴。”
-----------------------------------------------------------------------
順便推薦另一本技術穿越的好書《南宋記憶》。這本書講的是南宋崖山之後,如何利用後世的知識,在大宋建立了完整的科技體係,將元軍徹底趕出中國,並最終引起了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大戰。
其他的事兒都和守備王世昌說完了,就開始辦正事了。
王世昌問張知木:“現在可正是買馬的好時候,這次你能買多少匹馬?”
“現在殺胡口能有多少匹馬?”張知木問。
“現在是秋天的馬剛剛上市。能有五六千匹。”王世昌說。
張知木說:“這次來,我想在殺胡口開一家分店。等我賣完貨物,看能有多少銀子,再定買多少匹馬。不過這次最少要買兩三千匹馬回去。”張知木沒一下子說自己要買五千匹馬。
“哈哈,我說你不是一般人嗎。這是越幹越大了。太好了。你在這辦一個分店也太好了,盡量多運一些糧食和鹽吧。這裏太缺糧食和鹽了。”王世昌說。
“我這次運來一萬石糧食,五百多石鹽”張知木說。
“那可太好了,你可給殺胡口幫了大忙了。”王世昌聽了非常高興。
張知木說:“你就要回京城了。你回京後,有一件事兒想請你幫著想一想辦法。看看能不能搞到一幅大明混一圖。這次南下,我們吃了不少沒有地圖亂轉的苦。”
“那東西可不是隨便啥人能搞到的。那是需要兵部裏有人,讓他們想想辦法才行。”王世昌說。
“是得多花些銀子。不過不管多少銀子,你都要想辦法幫我把這地圖搞到。銀子我們走的時候會留給你。”張知木說。
“好吧!我回去就想想辦法。在京城裏,隻要有銀子沒有辦不了的事兒。”王世昌說。
看著嘮了一天,也差不多了。楊玉琳讓把帶來的東西都抬進來。王世昌一看,就讓直接抬到內堂。這次帶來的東西有江南的各種絲織品、茶葉等物品,最讓王世昌感興趣的還是張知木帶來的幾麵裝潢精美的玻璃鏡子。剛一看時嚇了一跳,接著就愛不釋手了。連說:“這東西太珍貴了。哎呀,讓你們太破費了。”
張知木說:“沒辦法,你遠到邊關做一回官。回到京城,你不四處打點,那些大人們能再給你安排個好差事兒。你回京用的銀子。我們走時再送過來。”
三人告別守備王世昌,剛出衙門,看見李菁在門前等著呢。
原來劉雲領著陸成祥來到他們上次來時住的那家悅來客店,把那個住過的小院子又給包下來了。客店掌櫃的見上次的大客戶又回來了。端茶倒水的高興壞了。連忙打掃客房,所有的床鋪全部換上了新漿洗的被褥。這年月生意都不好,能有人一上來就包一個小院的,實在是不多。現在窯崗和虎威鏢局這兩塊牌子硬得很,這些客人能住在他們客店,能給他們帶來很好的聲譽。
陸成祥安排好客店,就差人到守備衙門,告訴門軍,等張知木他們出來就轉告他們,讓他們直接到上次住的悅來客店,門軍說沒問題,你們張東家是我們守備大人的朋友,我一定轉告。
可是,忙著忙著陸成祥覺得有點不對勁兒。這都過了晌午,張知木怎麽還沒回來。他馬上和歐陽先生商量,覺得要派個人去去守衙門等著。歐陽先生說:“按理說,張總和守備關係不是一般的關係。不會出啥事兒。不過派個人去接他一下也未嚐不可。派個人仔細的人去吧。”劉雲說:“李菁去吧。”
張知木見到李菁才想起來,自己這三人隻顧著和王世昌嘮嗑了,把時間給忘了,陸成祥他們一定著急了。“哎呀。我們忘了讓人回去報個信,這一下子,一定讓大家著急了。”
李菁說:“可不是。哪有像你們這樣到衙門辦事兒的,還有人管飯。我們還以為被守備給扣下了呢。”
回到悅來客店,陸成祥等人都說:“哎呀。你不回來也不報個信兒。”張知木來年忙說:“是我考慮的不周,讓大家掛念了。保證下不為例。”
等張知木洗漱一番之後,人也精神了不少。陸成祥過來說:“那兩位掌櫃的拉走一千五百石糧食。價錢先按市場價付的,至於最後多少錢,等我們趟一下行情,在確定一個價格,然後多退少補。他們讓我們再給他們留一千五百石。剩下的糧食也都進庫了。其他的貨物,全都進了我們後麵的小院裏。這個小院還勉強裝得下。”
“下麵的工作,就是趟行情了。”張知木說。
“還能等到現在。這邊運東西,我們的人和李治的人都撒出去探行情了。一知道我們進城了,行情一定會有波動。所以在他們沒波動之前,我們就得把行情摸個差不多。”陸成祥說。
“哈哈。這跟打仗差不多。”張知木說。
“經商就是和打仗差不多。這次張總你聽我的。我們抻一天,觀察一下看看。等行情穩一穩我們再出手。”陸成祥說。
“好吧。這事兒我們就聽陸先生的。”張知木說。
陸成祥說:“還有啊。方才你不在。德興成商號的楊二東家、盛德昌商號的蔣東家來過,說今晚想請你去盛星樓喝酒,如果方便的話就給回個話。”
張知木說:“消息好靈通啊。我這屁股還沒坐熱呢。他們就都動了起來。”
“可不是,我們來了,這殺胡口就象過年一樣。聽客店掌櫃的說,我們昨晚一到城外,城裏的人就都知道了。殺胡口很久沒這麽大的商隊了。尤其是我們運糧的馬車和四輪馬車,那是被人圍著看那。”陸成祥滿臉興奮的說。
其實,殺胡口聽到張知木的商隊到了,不僅是商家們高興,城裏城外的百姓更高興,因為商隊可以帶來糧食和鹽等日用品,這些都是這裏急缺的。那些商家更是知道,這樣的商隊的購買力是驚人的。誰要是能沾上邊都有銀子賺,所以每個商號都會想辦法出來碰碰運氣。那些象德興成商號、盛德昌商號這樣的大商號自然不會錯過這樣的機會。
張知木說:“盛星樓的酒我們去喝。不管這兩家的聲譽如何,我們做的是生意。而他們是這殺胡口的大戶。上一次他們的表現還是說得過去的。今晚把我們的酒帶去,我要讓那個酒樓的掌櫃的,嚐嚐什麽是好酒。也給我們的就做做廣告。”
“那我就讓店夥計去知會他們一聲。”陸成祥說。
“陸先生,你今晚好好嚐嚐盛星樓的菜吧。他們的焦溜駝峰、清蒸羊羔肉、紅燒鹿肉那是一絕。他們的幾樣拿手菜,絕對不比淮安的廚師做的差。”張知木說。
楊玉琳剛好進來,說:“快別說了,聽你一說。我現在就餓了。”大家都笑了起來。
陸成祥說:“張總啊。我有個建議,今天不談生意,隻談友誼。”
“今天我不談生意,明天我也不談。談這些事兒,還是陸先生談吧。這是你的專長。哈哈!”張知木笑著說。
晚上赴宴時,張知木等人去了兩輛四輪馬車。張知木和楊玉琳、陳玉鋒坐一輛,閻伯駒、陸成祥、歐陽鶴三人坐一輛。
這兩輛馬車可是出盡了風頭。尤其是張知木的玻璃馬車,更是讓路上很多人指指點點。他們從沒見過玻璃是什麽樣。迎在盛星樓門外的幾位,見張知木的馬車到了,隔著玻璃就能看見車裏的人。這些走南闖北見過世麵的人也都驚得直咂舌。雙方見麵一陣寒暄過後。楊二東家說:“張東家每次來都會給我們帶來驚喜。上次你走後留下的鋼簧馬車讓我在殺胡口出盡了風頭。一次我到草原上,一位王爺竟然想用一百匹馬換我的馬車。你今天帶來的寶貝是不是可以讓我們也開開眼啊。”
張知木說:“沒問題,大家可以上車來跑一圈兒。一會上樓還可以多吃一點兒。”
幾位哈哈大笑著也沒客氣,都上了張知木的馬車。張知木讓車夫拉著幾個人跑了一圈。這幾個人轉一圈回來下了馬車,楊二東家,說:“張東家太欺負人了。你到這苦寒之地的邊關,趕著這麽漂亮的馬車來寒磣我們,這次你不留下幾輛。我們可不答應。”回頭又對一起下車的幾位,說:“你們說是不是?”那幾位當然應和著說:“是啊。不留幾輛。我們不能放張東家走。”
張知木說:“既然大家都喜歡這種馬車。我看不如這樣。你們需要啥樣的,什麽顏色等等,我們可以給各位定做那不是更能合了大家的心意。至於我們能不能留下幾輛車,現在我們還不能定。不過運貨的鋼簧馬車這次可以留下幾輛。現在的鋼簧馬車完全采用焊接技術,鋼材質量也比以前的要好的多。”
將東家說:“馬車的癮我們已經過了,其他的事兒就上樓說吧!”
今天除了楊、蔣二位東家,和他們一起來的還有三位。這三位也是這殺胡口有實力的商家。
大家上了樓,分賓主落座。酒菜沒上,茶水先上來了。張知木喝了一口茶,回頭對楊玉琳說:“把我們帶來的茶給幾位東家分一下。”
楊玉琳從包裏拿出了幾包茶葉,給殺胡口的幾位分了。
蔣東家說:“張東家送給我們的茶一定錯不了。”
張知木說:“我送給大家的是今年的極品龍井,大家好好嚐嚐。玉琳讓夥計換上好茶。”
這幾位對茶都是行家,一位說:“哎呀。好久沒喝當年的龍井啦。多虧張東家打開了商路啊。現在這龍井可是寶貝,這可要謝謝張東家了。”
等夥計換好茶葉,端上來。給每人都倒上,這龍井的香氣就溢滿這個房間。還沒喝,這幾位就開始讚不絕口。說:“就憑這香氣,這茶就是極品。”
這茶一喝進嘴裏,真的是芬芳滿口,讓讓人神情一爽。
等差茶的差不多了,夥計過來問可不可以上菜了。楊東家說:“上吧。”
張知木看開始上菜了,說:“我有一個提議,今天是吃你們的菜,喝我們的酒。怎麽樣?”
蔣東家說:“哪有這麽喝酒?怕我們殺胡口的酒不夠你喝啊?”
“是這樣,上次在這喝酒,我和這裏的掌櫃的有一個約定說,下一次來一定讓他知道知道啥是好酒。所以這次我就帶來一點酒,我們大家也做一個評判,我帶來的是不是好酒。”張知木這樣一說,大家也都興奮了,都是酒桌上的老手,誰不想嚐嚐好酒呢。尤其這還能個見證這樣一個很風雅的約定。
都說:“張東家的建議好。我們就給做個評判。”
楊玉琳下樓去,讓夥計幫著抬上來一壇子酒。
盛星樓的拿手菜是一個個的端了上來。張知木讓那個夥計把酒打開。當酒壇子蓋一揭開,濃濃的香氣就飄散開了。這些人一聞到酒香,“好酒”倆字就脫口而出。
前世時,張知木曾經去過中國好多產酒的的地方。對酒還是有一定研究的。這次他在山西釀的酒摻進了四川的酒曲子,是想把汾酒的烈和川酒的香結合起來。在對酒的考察過程中,他對就也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以前有人說某某酒不好,喝了上頭,一定是酒精對的。是犯了一個錯誤。其實食用酒精喝了根本不上頭。當然,用工業酒精做的假酒,由於工業酒精純度不夠除外。其實是,使人上頭的是釀酒的過程中產生的一些東西比如雜醇油、醛類、甲醇等物質。雜醇油和水形成的共沸物沸點(95度)高於乙醇與水形成的共沸物沸點(78度),而醛類、甲醇沸點低。
由於窯崗已經製成了溫度計,所以在蒸酒的時候,張知木親自到場,告訴那些釀酒的老師傅們,你們釀酒的技術要保留。但是要加上我的新技術在裏邊。尤其是這蒸酒,你們應控製流酒溫度,緩慢蒸餾,掐頭去尾,蒸餾開始至酒度達到70°以前作為酒頭掐去,當酒度降到50°以下作為酒尾掐去,邊嚐邊摘酒,不合格的酒摘出,把具有奇特香味的酒作為優質酒或調味酒單獨存放。這樣釀出來的酒經過勾兌真的具有特別的香味兒,而且不上頭。
等各位都把酒滿上了,張知木說:“今天各位做個見證,我帶來的酒即有汾酒的烈,又有川酒的香。還保證不上頭,所以今天大家可以盡情的喝。一會酒樓掌櫃的過來加菜,各位給個公道。”
“好!”大家一致讚同。
接著,各位就開喝了。都說這就好。既有勁兒又有味兒。酒喝了幾圈兒,也免不了互相來了幾句祝酒詞。
後來,還是楊二東家繃不住了。喝一杯酒以後,他說:“趁著還沒喝多。張東家,我們有些話想跟你說一說。我們這幾位,論實力在殺胡口也算排的上前幾名的。可是張東家為啥不願意和我們一起做生意呢?是不是聽了外麵的一些閑言,對我們有啥誤解。我們對你們可是十分的仰慕,雖然我們這裏是邊關之地,可是張東家帶領窯崗人,這一段時間的壯舉,我們是一直有耳聞的。都盼著你再來殺胡口,能和您親近親近。我和蔣東家上次還有幸見到了張東家。這三位,李東家、範東家、陳東家,因為上次沒帶他們一起見張東家,事後一直埋怨我們。今天張東家做個證,那天我們是如何才見到張東家的,是不是你們已經喝上了,我們後來趕上的。不然他們就是不信。”
張知木笑著說:“如果我不願意和各位做生意,今天我們窯崗的幾位大員,會來赴你們的宴席嗎?至於外人說什麽,還不至於影響我的判斷。上次我們一見之後,我覺得各位還是可以交往的。你說的那件事兒,我給楊東家、蔣東家做個證。上次是我們和另外幾位朋友在此喝酒,楊蔣二位東家匆匆趕來,恰巧遇上了,我們就一起喝了一頓酒。”
蔣東家說:“說實話,張東家。你們來了,帶來的都是殺胡口的搶手貨,我們都想和張東家做生意。可是張東家還沒進城,糧食就被兩家小商販搶走了。讓我們這些自以為是大戶的人,很沒麵子。”
張知木說:“蔣東家原來說的是這件事兒啊。其實上一次我們和那兩位都一起喝過酒。那兩位是我們第一次來殺胡口時交下的朋友。所以朋友就不能分什麽大商家小商戶了。這次這二位朋友到城外去接我們。我們當然有生意要先給朋友做了。實話跟幾位說,到現在為止,我們還沒完全了解殺胡口的市場的行情。他們拉走糧食還沒最後算賬,隻是估了一下價格,等我們確定了價格以後再算。我還可以告訴大家,這倆人確實是小商家,他們使大勁兒才能進一千五百擔糧食。可是我會再多給他們一千五百石糧食,等他們賣完糧食再給我們銀子。就因為他們是我的朋友,我們覺得朋友就應該這樣。”
張知木的一番話說完,這幾位一下子不知道說啥好了,有些冷場。
楊東家說:“這麽做生意好像不合規矩啊。”
張知木說:“這就是我們的規矩。至於各位,想和我們做生意的誠意,我們心裏都知道。以後各位還要和我們的陸先生多多聯係。以後做生意的事兒都由他負責。我們這才到殺胡口。上次離開這裏,我們南下時幾乎走到大明朝的最南端。帶回的貨物可以說數不勝數。總會有適合我們做的。”
楊東家這才臉上有了點笑容,說:“張東家,真是大手筆。您做的事兒我們想都不敢想。聽說你們沒出山西就把李闖王的水軍給滅了。到底是怎麽回事兒,能給我們說一說嗎。”
張知木心想,正好震一震他們,說:“我們是商人,誰願意去流血犧牲的打仗啊。可是我們不打他們,他們打我們啊。這些水軍把商路堵了很久了。不打就誰也過不去,那次我們如果不滅了他們,我們今天就不能一起喝酒了。”
接著張知木就把那次如何力戰李自成水軍的事兒,繪聲繪色的講了一遍。結果聽得這些人,好酒好菜都忘了吃喝。他們聽張知木講這些事兒,覺得比聽書還過癮。因為這幾個大活人就在眼前,他們就是事件的親曆者。
張知木說:“李闖王的這股水軍一滅,山西到潼關的路就通了。付出點代價也是值的。盡管我們犧牲了幾位好兄弟。”
楊東家說:“你再說說,你們開封解圍的事兒行嗎?”
張知木說:“當然行啊。不過我們先把杯中酒幹了吧。也別辜負了這美酒佳肴。”
-----------------------------------------------------------------------
順便推薦另一本技術穿越的好書《南宋記憶》。這本書講的是南宋崖山之後,如何利用後世的知識,在大宋建立了完整的科技體係,將元軍徹底趕出中國,並最終引起了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