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殺胡口開店
現在窯崗總公司缺人才,而且人才不是可以速成的,這是製約窯崗發展的一個突出問題,窯崗的上下也都重視這個問題,這次陸成祥特意帶著四個助手北上也就是要鍛煉鍛煉他們。
張知木說:“我看你帶來的那四個助手,表現得不錯,替你擋了不少的事兒。”
見張知木誇獎自己的人,陸成祥心裏也挺美,說:“對這些人我是能在家講的都講了,現在他們就是缺乏經驗。讓他們曆練曆練吧。”
張知木說:“這就叫在遊泳中學會遊泳。”
“在遊泳中學會遊泳。對,逼著他們,不學會就淹死,這樣學得快。”陸成祥接過話說,“逼著學是個好辦法!”
現在是整個大明朝糧食最貴的時候,這次在殺胡口陸成祥往外批發糧食就是六兩銀子一擔。由於買下了兩家糧行,陸成祥就留下了兩千石糧食零售,張知木對這點非常的讚同,他說我們零售糧食就可以壓住糧價,讓百姓們能得一點兒利。以後我們還會運糧食來,保證我們零售糧食不斷檔,這樣殺胡口就會人心穩定,慢慢的就會活躍起來。其實在所有的商品裏,按同樣運輸重量來說,糧食價值是最低的。運一車糧食不如運幾匹綢緞。可是糧食是人們不可缺少的,必須運來。
窯崗在殺胡口的分店包括三部分主要部分,一個是糧行、一個是客運站、一個是五金雜貨行。由於買下的這倆家糧行地方很大,張知木就讓安排人多建幾間房子,以後再到殺虎口,貨物有地方放,人也就不用住別處了。
這次陸成祥等人用了是幾天時間才把貨物賣的差不多。有些貨物就留在自己店裏慢慢的賣了。賣貨的同時,陸成祥也是大批的進貨。這下子,整個殺胡口城裏城外都是非常的熱鬧,因為不隻是窯崗的商隊,跟著窯崗商隊來的商人也要買東西賣東西。這個古老的關口又慢慢地恢複了他的元氣。
一連幾天晚上,張知木他們都是被人分頭請走的。凡是在殺胡口認為自己有點身份的人,都以請到張知木為榮。實在請不到張知木的,窯崗其他的人也都被他們被請走了。這些人能親耳聽聽窯崗人講的故事,也就覺得很滿足了。
由於要籌備開業,整合人員,每天晚上都安排了培訓課程。張知木規定,以後晚上所有的宴請都要拒絕。這些原來留用的夥計、掌櫃的沒想到,窯崗的管理完全不同於他們以前商鋪,使用的記賬方法,算術方式,就連算盤都采用新的方法。更讓他沒想到是,張知木會親自給他們上算術課程。這些從沒接觸過阿拉伯數字的人,一下子還很難接受。不過在張知木的循循誘導和鼓勵下,幾天以後也就習慣了。新的記賬方法是由陸成祥親自講授的。
新加入窯崗總公司的人,不管原來是店裏的還是招用的,都對窯崗有了新的認識。難怪窯崗生意做得這麽好。這張總和陸總都能親自上課,而且都是用這種以前從沒見過的方式講課。前麵放一塊黑板,講課的人在前麵講,其他人在下麵聽,一晚上講的內容,比以前他們學徒時,一年學東西都多。而且恨不能一下子就把所有的東西都講給他們聽,這和以前那種學幾年也學不了多少東西的商鋪完全不一樣。所以,不管以前是啥樣的人,加入進窯崗這個殺胡口分公司以後,都小心翼翼的努力學習。生怕被落下。因為這樣高的待遇,也就窯崗給得起。
這次培訓的人中,就有秦夫人介紹來的二十多位配軍的家屬,其中有五位是女的。窯崗這次帶來的,準備留下的辦分店和客運站的人就有三十多人,加上接管的倆家商鋪的夥計掌櫃的三十多人。如果都留在殺胡口分店,人員就一下子太多了。張知木就和陸成祥商量,不如挑出來一些人,帶到張家口去,把張家口分店也先建起來。
陳玉鋒建議帶五十人去張家口,剩下的人不夠的話,讓劉雲挑出來十個人留在殺胡口,這樣這裏有事兒還可以抵擋一下。
陸成祥挑的殺胡口分店經理叫姚金辰,通過這些天的觀察,這人還是很勝任的這個分公司經理的角色,他有頭腦也有膽略。沒表現出來欺上的勁頭。其實這樣的人欺不欺上,還要看有啥樣的上。這個經理對張知木敬佩的不得了,他也就不能欺上了。不用說張知木他不敢欺,就連陸成祥圓眼一瞪,他下麵的人沒有一個敢吱聲的。陸成祥的底氣是由窯崗給的。那一兩千火槍兵讓窯崗的人心裏都很有底氣。
殺胡口這個分公司已經是一個綜合性的公司了,陸成祥一再強調了紀律。這樣的公司沒有嚴格的紀律,是沒法管理的。他告訴這些員工,窯崗最大的特點就是賞罰分明。
到了開業前,殺胡口的工作,就一點一點的交給了殺胡口分公司的經理了。
經過緊張的籌備,窯崗在殺胡口的分店就要成立了。分店的名字就叫窯崗商貿總公司殺胡口分公司。還沒開業,這個名字很快就在殺胡口傳開了。因為以前還沒有哪家商號叫這樣名字的。
這亂世裏,殺胡口是歇業的多,開業的少。而窯崗這樣大商家分店的開業的更是難得一見。這簡直成了殺胡口的一大盛事,給整個殺胡口都帶來了許多生氣。那些百姓自然很高興,其實商人開業歇業,與百姓無關。可是這窯崗的分店開業可是不同。因為窯崗可以帶來糧食和鹽等生活用品,這是百姓們關心的。那些商家就有些矛盾了。他們既擔心多了一個競爭對手,又希象望窯崗這樣的商家多開業,給殺胡口帶來財源和希望。
不管這商家的是怎麽樣想的,窯崗分公司開業時,這些送賀禮的商家,差點把門擠破。酒席就擺在盛星樓,整整辦了兩批才把客人招待完。這盛星樓掌櫃的看到張知木時樂的嘴都合不上。還沒有哪家開業敢在盛星樓辦酒席的,也就是這張知木敢這樣。為這事兒陸成祥勸過張知木,說:“這樣的酒席,在稍好一定的酒樓辦就行。不必花這麽多的銀子。”
可是張知木說:“我們辦就辦最好的。這樣給分店的人打下一個好的基礎,他們以後在殺胡口辦事兒就順利得多。”
盛星樓的東家見到張知木時,連忙拱手施禮說:“張東家,可一定要幫幫忙,下次一定把好酒多帶一點。有幾位老客,嚐過你留下的酒,非要讓我多賣給他們些,我們那還有啊。好一頓給人家解釋,說這是張東家留下的一點酒給大家品嚐的。可是人家不信,弄得我沒辦法。張東家你的好酒也害人那。如果你能保證好酒供應,我的生意還能更好。現在我承認了,以前我的好菜確實沒配上好酒。”
張知木正在和盛星樓的東家說話呢,上次一起做過生意的潘、李二位皮貨商,騎著馬趕了過來。二人翻身下馬,把韁繩交給店夥計就來到張知木麵前,拱手說:“張東家,我們來晚了。剛剛從草原上趕回來,給您賀喜了。”
張知木也連忙回禮說:“同喜同喜!
潘掌櫃的說:“殺胡口有了你的店鋪,馬上就又會活起來了。不過,張東家這次你有生意可別忘了老朋友。”
張知木連忙說:“哪個敢忘了老朋友,一到殺胡口我就打聽二位。聽盛昌糧行的劉掌櫃的、興盛糧行的陳掌櫃的說,非常不巧,您二位奔草原上做生意去了。我還以為這次見不到你們二位了。”
這時一直裏外忙著的,新加入窯崗公司的劉、陳二位掌櫃的見這二位趕回來,也過來寒暄,同時高訴他們二位,以後就沒有盛昌糧行和興盛糧行的字號了,他們二位已經是窯崗的人了。這讓潘李二位感到非常意外。可是這又不是可以詳細打聽著事兒的時候,就先把正事兒跟張知木說了。原來這二位正在草原上做生意,來到蒙古劄刺兒部落時,得到消息說張知木的商隊到了殺胡口。這時部落的托裏王子,讓他們二位幫忙先回到殺胡口,讓張東家無論如何要等著王子。托裏王子隨後就到。
張知木一聽心裏十分高興。因為既可以和王子做做生意,也可以通過他了解一下蒙古草原的那些人的動靜。
這潘李二位給張知木留下的印象也很好,上次買皮子全靠他們幫忙。這次張知木就想在和他們合作,可是剛到殺胡口就聽說他們去草原了。這次他們趕回來了,張知木就領著他們,來到陸成祥的麵前。告訴陸成祥這二位是我們的老朋友,有生意要關照關照二位。
陸成祥說:“我一到殺胡口就想見二位。上次張總來殺胡口時我還沒到窯崗。我們張總他們本來對皮貨就不內行。可是我看到二位給張總備的貨,完全是按等論價,沒有一點欺瞞,實在難得。我們都知道,這皮貨講究太多。如果你們欺瞞不懂行的太容了。可是你們沒有這樣,說明你們二位是是個可以交往的朋友。所以一到殺胡口我就想見見二位。不過聽說二位去草原上了。我還覺得很遺憾的。這回你們回來了,我們爭取再合作。雖然我們已經買了一些貨,可是差頭還很大。既然是老朋友了,這些天你們就幫我忙活忙活,有你們能做的生意就沒別人的。”
這潘李二位聽了陸成祥的話,心裏象抹蜜一樣,覺得這兩天在草原上騎馬飛奔遭的罪還是值的。其實當他們在草原上聽說張知木的商隊到了時,這二位氣的都想抽自己的嘴巴。心想為啥偏偏這時候來草原上,把這麽大的機會錯過去,等於這一年都少幹了一大半兒。所以這二人得到信以後,就是沒有托裏王子的事兒,二位也會往回趕。他們拚命地往回跑,就為了能趕上張知木商隊采購貨物。憑他們對張知木的感覺,他們知道隻要能趕到,張知木就不會讓他們空手,怕就怕張知木已經采購完了。
這二位聽到陸成祥說,還有貨物沒采購完,他們能不高興嗎。
這開業典禮是很累人的事兒,雖然主要的事兒都有陸成祥和姚金辰張羅,可是有些客人張知木必須出麵應酬,這樣一天下來,張知木覺得很累,陸成祥說要給他報報賬。張知木的都沒聽,晚上早早的就休息了。
早晨起來吃過飯,張知木一回到房間,陸成祥就拿著賬本進來了。楊玉琳和李菁等人就出去了。
陸成祥說:“張總,我們這幾天沒白忙活,收獲不錯。我們現在賣出的糧食、茶葉、鹽、絲綢、錫器、銅器、還有從南方帶回來的其他東西。已經收回銀子和六十五萬兩,這是整數。還剩下的貨物,按進價算也值五萬兩銀子。這些就留在鋪子裏讓他們慢慢的賣吧。”
陸成祥一念完,張知木一下子就站起來了,“有這麽多?”
“多嗎?這是一年裏,大明朝從南到北的唯一一次生意,不能算多。等到了張家口我們買的會更多。”陸成祥得意的圓臉更園了。
“這大明朝,太常庫(朝廷國庫)每年收的銀子也才是幾百萬兩。我們一下子就弄這麽多。”張知木直咂舌。
“他們那時稅銀,我們這是貨款。現在不多弄點銀子,你回去又要開工廠又要買礦山,以後還要養軍隊,到時候我從哪裏給你弄銀子。”陸成祥說。
現在能運來貨物做生意的人很少,所以張知木他們運來的貨都是搶手貨。除了糧食和鹽張知木沒讓加價太高之外,其它的利潤都不低。當然糧食和鹽與進價比也是翻了幾倍,那是因為運費太高。
以前,大明朝的糧食價格是按與鹽的比價來定的。因為鹽基本不受氣候的旱澇影響,而且一直由朝廷直接控製。商人必須持鹽引方可買到鹽。
大明朝為了鼓勵商人把糧食運到邊關,實行開中製。所謂鹽引,就是壟斷運銷鹽的憑證。明初是商人把內地的糧食運到邊防時,給你鹽引,然後拿這個鹽引到鹽場去領鹽、去銷售,商人賺的是差價,這個叫開中製。
明朝的鹽業生產、行銷、征稅統由戶部管理。洪武時設有兩淮、兩浙、長蘆、山東、福建、河東六個都轉運鹽使司。另設有廣東、海北、四川、雲南黑鹽井、白鹽井、安寧鹽井、五井等七個鹽課提舉司及陝西靈州鹽課司。轉運司、提舉司、鹽課司都設在鹽業生產地,就近管理。各鹽場生產的鹽按行鹽區銷鹽,嚴禁私販或越區販鹽行銷。
明初鹽業生產形式都是煎鹽,鹽業的生產者稱為灶戶。灶戶和軍戶、匠戶一樣,屬於灶籍,不許脫籍,子孫世代煎鹽。由官府撥給一定的蕩地或山場,收獲柴草供煎鹽之用,並發給煎鹽工具如鐵鍋、牢盤等。有時也發給按產鹽引數規定的工本米或工本鈔,以維持灶戶一家的口糧供給。
明朝洪武年間,全國各運司灶戶每年定額的鹽課總數為一百一十四萬九千八百六十八大引(四百斤為一引),即二百二十九萬九千七百三十六小引(二百斤為一小引),灶戶每年生產的原鹽,定額之內叫“正鹽”,此外多生產的部分,叫“餘鹽”,也歸官府發賣,不許灶戶私賣。洪武時規定:灶戶除正鹽外,將餘鹽夾帶出場及貨賣的處絞刑。餘鹽送交運司,每一小引,給官米一石。也就是朝廷買鹽的價錢低的可憐,可是賣的價錢就高的太多。在南方一斤鹽就要賣三錢銀子。
大明朝每年幾百萬收入,鹽稅占一半兒。所以對鹽的管理非常嚴格。可是現在大明朝風雨飄搖,管理都亂了套了。如不是張知木憑著良心,沒有亂抬物價。糧鹽價錢都會飛漲。上次王世昌給張知木的鹽引就沒按規矩辦。可是按規矩辦的話,張知木這次就不能運進鹽來。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
張知木當然知道陸成祥說的是gdp和稅收的區別,說:“好啊,我們就要利用別人沒法做生意的好機會,搶先多掙點。隻是辛苦你了。”
“辛苦啥?現在是我這輩子活的最開心的日子。”陸成祥說;“我們買下這兩處商鋪花一共花了一千兩,修繕開業花了三百兩。這是大數。其它的你也沒心思聽。”
張知木笑了笑,以前陸成祥每次給他報賬都是很詳細,張知木最不願意聽。有時候張知木覺得陸成祥報賬念那些數字時是一個很享受的過程,可是自己實在是受不了。陸成祥說:“你是東家,應該把錢數都掌握了。”
張知木說:“有你掌握,比我自己掌握還放心。”陸成祥聽了心裏很感動。因為不管啥樣的商家,東家都不可能讓掌櫃的完全掌握錢財。可是這個張知木就是不同於一般人。陸成祥也知道,張知木不願意了解那些細節,是因為他自己知道沒人敢在他麵前打馬虎眼。他是個腦後都長眼的人。
張知木問:“這殺胡口的商人,究竟手裏能有多少銀子?好像取之不盡。”
“他們都是幾代人在這經商,我們這點銀子對他們來說就是九牛一毛。再說了,我們的銀子也不可能都帶走,大部分還是要買成貨物,留下銀子。這一折騰,我們掙銀子,他們也掙銀子。所以我們在這受歡迎呢。”陸成祥說。
張知木和陸成祥正說著話呢,楊玉琳興衝衝的進來了,“你們還不去看熱鬧,我們的鋪子剛開板兒(過去商鋪都是用木板封門,每天早晨要把木板兒,打開,長了人們也就把,早晨開業,叫開板兒了),人就擠滿了。”
陸成祥說:“你看把這茬給忘了。今天是他們第一天正式賣貨,昨天隻是弄個熱鬧。我們去看看吧。”
當張知木和陸成祥等人來到店前,一看人太多了,前麵根本就進不去。隻好繞到後門,從後門進去。
今天來的人,有一部分是看熱鬧的。大部分還是真買東西的。尤其是買糧食的。開業前陸成祥等人就商定,以開業促銷的名義,把糧價降下來,不然別的糧鋪會不滿意。但是規定,每天每人每個品種糧食隻能買十斤。盡管這樣,賣糧食的夥計們還是一個個忙的滿頭是汗,因為排隊買糧的人太多了。
那邊賣雜貨的,更是賣的不可開交。所謂的雜貨店,其實辦的跟百貨店一樣,東西非常齊全。
開板兒後,夥計們在門外,擺了一個大案子,擺上幾把砍骨頭的大砍刀。等有人圍著看時,夥計掄起大砍刀,當著大家的麵,一刀將一塊牛骨砍斷,然後再讓大家看那刀刃。結果刀刃一點沒事兒。這下子就傳出去了,窯崗的刀都是好鋼做的,所以買刀買剪子的絡繹不絕。這裏的人覺得窯崗公司的東西都是最好的,價格還公道。這也難怪,陸成祥是一個老商人了,他親自采買的貨物,一定是受歡迎的。
看著顧客盈門,張知木說,隻要我們回去立刻把糧食就運來,保證糧食不斷檔,就憑這一項,殺胡口這個分店就會掙銀子。
-----------------------------------------------------------------------
順便推薦《南宋記憶》,與本文類似,也是“技術流”穿越小說,但發生在南宋,崖山,抗元,複國,歐洲世界大戰。
現在窯崗總公司缺人才,而且人才不是可以速成的,這是製約窯崗發展的一個突出問題,窯崗的上下也都重視這個問題,這次陸成祥特意帶著四個助手北上也就是要鍛煉鍛煉他們。
張知木說:“我看你帶來的那四個助手,表現得不錯,替你擋了不少的事兒。”
見張知木誇獎自己的人,陸成祥心裏也挺美,說:“對這些人我是能在家講的都講了,現在他們就是缺乏經驗。讓他們曆練曆練吧。”
張知木說:“這就叫在遊泳中學會遊泳。”
“在遊泳中學會遊泳。對,逼著他們,不學會就淹死,這樣學得快。”陸成祥接過話說,“逼著學是個好辦法!”
現在是整個大明朝糧食最貴的時候,這次在殺胡口陸成祥往外批發糧食就是六兩銀子一擔。由於買下了兩家糧行,陸成祥就留下了兩千石糧食零售,張知木對這點非常的讚同,他說我們零售糧食就可以壓住糧價,讓百姓們能得一點兒利。以後我們還會運糧食來,保證我們零售糧食不斷檔,這樣殺胡口就會人心穩定,慢慢的就會活躍起來。其實在所有的商品裏,按同樣運輸重量來說,糧食價值是最低的。運一車糧食不如運幾匹綢緞。可是糧食是人們不可缺少的,必須運來。
窯崗在殺胡口的分店包括三部分主要部分,一個是糧行、一個是客運站、一個是五金雜貨行。由於買下的這倆家糧行地方很大,張知木就讓安排人多建幾間房子,以後再到殺虎口,貨物有地方放,人也就不用住別處了。
這次陸成祥等人用了是幾天時間才把貨物賣的差不多。有些貨物就留在自己店裏慢慢的賣了。賣貨的同時,陸成祥也是大批的進貨。這下子,整個殺胡口城裏城外都是非常的熱鬧,因為不隻是窯崗的商隊,跟著窯崗商隊來的商人也要買東西賣東西。這個古老的關口又慢慢地恢複了他的元氣。
一連幾天晚上,張知木他們都是被人分頭請走的。凡是在殺胡口認為自己有點身份的人,都以請到張知木為榮。實在請不到張知木的,窯崗其他的人也都被他們被請走了。這些人能親耳聽聽窯崗人講的故事,也就覺得很滿足了。
由於要籌備開業,整合人員,每天晚上都安排了培訓課程。張知木規定,以後晚上所有的宴請都要拒絕。這些原來留用的夥計、掌櫃的沒想到,窯崗的管理完全不同於他們以前商鋪,使用的記賬方法,算術方式,就連算盤都采用新的方法。更讓他沒想到是,張知木會親自給他們上算術課程。這些從沒接觸過阿拉伯數字的人,一下子還很難接受。不過在張知木的循循誘導和鼓勵下,幾天以後也就習慣了。新的記賬方法是由陸成祥親自講授的。
新加入窯崗總公司的人,不管原來是店裏的還是招用的,都對窯崗有了新的認識。難怪窯崗生意做得這麽好。這張總和陸總都能親自上課,而且都是用這種以前從沒見過的方式講課。前麵放一塊黑板,講課的人在前麵講,其他人在下麵聽,一晚上講的內容,比以前他們學徒時,一年學東西都多。而且恨不能一下子就把所有的東西都講給他們聽,這和以前那種學幾年也學不了多少東西的商鋪完全不一樣。所以,不管以前是啥樣的人,加入進窯崗這個殺胡口分公司以後,都小心翼翼的努力學習。生怕被落下。因為這樣高的待遇,也就窯崗給得起。
這次培訓的人中,就有秦夫人介紹來的二十多位配軍的家屬,其中有五位是女的。窯崗這次帶來的,準備留下的辦分店和客運站的人就有三十多人,加上接管的倆家商鋪的夥計掌櫃的三十多人。如果都留在殺胡口分店,人員就一下子太多了。張知木就和陸成祥商量,不如挑出來一些人,帶到張家口去,把張家口分店也先建起來。
陳玉鋒建議帶五十人去張家口,剩下的人不夠的話,讓劉雲挑出來十個人留在殺胡口,這樣這裏有事兒還可以抵擋一下。
陸成祥挑的殺胡口分店經理叫姚金辰,通過這些天的觀察,這人還是很勝任的這個分公司經理的角色,他有頭腦也有膽略。沒表現出來欺上的勁頭。其實這樣的人欺不欺上,還要看有啥樣的上。這個經理對張知木敬佩的不得了,他也就不能欺上了。不用說張知木他不敢欺,就連陸成祥圓眼一瞪,他下麵的人沒有一個敢吱聲的。陸成祥的底氣是由窯崗給的。那一兩千火槍兵讓窯崗的人心裏都很有底氣。
殺胡口這個分公司已經是一個綜合性的公司了,陸成祥一再強調了紀律。這樣的公司沒有嚴格的紀律,是沒法管理的。他告訴這些員工,窯崗最大的特點就是賞罰分明。
到了開業前,殺胡口的工作,就一點一點的交給了殺胡口分公司的經理了。
經過緊張的籌備,窯崗在殺胡口的分店就要成立了。分店的名字就叫窯崗商貿總公司殺胡口分公司。還沒開業,這個名字很快就在殺胡口傳開了。因為以前還沒有哪家商號叫這樣名字的。
這亂世裏,殺胡口是歇業的多,開業的少。而窯崗這樣大商家分店的開業的更是難得一見。這簡直成了殺胡口的一大盛事,給整個殺胡口都帶來了許多生氣。那些百姓自然很高興,其實商人開業歇業,與百姓無關。可是這窯崗的分店開業可是不同。因為窯崗可以帶來糧食和鹽等生活用品,這是百姓們關心的。那些商家就有些矛盾了。他們既擔心多了一個競爭對手,又希象望窯崗這樣的商家多開業,給殺胡口帶來財源和希望。
不管這商家的是怎麽樣想的,窯崗分公司開業時,這些送賀禮的商家,差點把門擠破。酒席就擺在盛星樓,整整辦了兩批才把客人招待完。這盛星樓掌櫃的看到張知木時樂的嘴都合不上。還沒有哪家開業敢在盛星樓辦酒席的,也就是這張知木敢這樣。為這事兒陸成祥勸過張知木,說:“這樣的酒席,在稍好一定的酒樓辦就行。不必花這麽多的銀子。”
可是張知木說:“我們辦就辦最好的。這樣給分店的人打下一個好的基礎,他們以後在殺胡口辦事兒就順利得多。”
盛星樓的東家見到張知木時,連忙拱手施禮說:“張東家,可一定要幫幫忙,下次一定把好酒多帶一點。有幾位老客,嚐過你留下的酒,非要讓我多賣給他們些,我們那還有啊。好一頓給人家解釋,說這是張東家留下的一點酒給大家品嚐的。可是人家不信,弄得我沒辦法。張東家你的好酒也害人那。如果你能保證好酒供應,我的生意還能更好。現在我承認了,以前我的好菜確實沒配上好酒。”
張知木正在和盛星樓的東家說話呢,上次一起做過生意的潘、李二位皮貨商,騎著馬趕了過來。二人翻身下馬,把韁繩交給店夥計就來到張知木麵前,拱手說:“張東家,我們來晚了。剛剛從草原上趕回來,給您賀喜了。”
張知木也連忙回禮說:“同喜同喜!
潘掌櫃的說:“殺胡口有了你的店鋪,馬上就又會活起來了。不過,張東家這次你有生意可別忘了老朋友。”
張知木連忙說:“哪個敢忘了老朋友,一到殺胡口我就打聽二位。聽盛昌糧行的劉掌櫃的、興盛糧行的陳掌櫃的說,非常不巧,您二位奔草原上做生意去了。我還以為這次見不到你們二位了。”
這時一直裏外忙著的,新加入窯崗公司的劉、陳二位掌櫃的見這二位趕回來,也過來寒暄,同時高訴他們二位,以後就沒有盛昌糧行和興盛糧行的字號了,他們二位已經是窯崗的人了。這讓潘李二位感到非常意外。可是這又不是可以詳細打聽著事兒的時候,就先把正事兒跟張知木說了。原來這二位正在草原上做生意,來到蒙古劄刺兒部落時,得到消息說張知木的商隊到了殺胡口。這時部落的托裏王子,讓他們二位幫忙先回到殺胡口,讓張東家無論如何要等著王子。托裏王子隨後就到。
張知木一聽心裏十分高興。因為既可以和王子做做生意,也可以通過他了解一下蒙古草原的那些人的動靜。
這潘李二位給張知木留下的印象也很好,上次買皮子全靠他們幫忙。這次張知木就想在和他們合作,可是剛到殺胡口就聽說他們去草原了。這次他們趕回來了,張知木就領著他們,來到陸成祥的麵前。告訴陸成祥這二位是我們的老朋友,有生意要關照關照二位。
陸成祥說:“我一到殺胡口就想見二位。上次張總來殺胡口時我還沒到窯崗。我們張總他們本來對皮貨就不內行。可是我看到二位給張總備的貨,完全是按等論價,沒有一點欺瞞,實在難得。我們都知道,這皮貨講究太多。如果你們欺瞞不懂行的太容了。可是你們沒有這樣,說明你們二位是是個可以交往的朋友。所以一到殺胡口我就想見見二位。不過聽說二位去草原上了。我還覺得很遺憾的。這回你們回來了,我們爭取再合作。雖然我們已經買了一些貨,可是差頭還很大。既然是老朋友了,這些天你們就幫我忙活忙活,有你們能做的生意就沒別人的。”
這潘李二位聽了陸成祥的話,心裏象抹蜜一樣,覺得這兩天在草原上騎馬飛奔遭的罪還是值的。其實當他們在草原上聽說張知木的商隊到了時,這二位氣的都想抽自己的嘴巴。心想為啥偏偏這時候來草原上,把這麽大的機會錯過去,等於這一年都少幹了一大半兒。所以這二人得到信以後,就是沒有托裏王子的事兒,二位也會往回趕。他們拚命地往回跑,就為了能趕上張知木商隊采購貨物。憑他們對張知木的感覺,他們知道隻要能趕到,張知木就不會讓他們空手,怕就怕張知木已經采購完了。
這二位聽到陸成祥說,還有貨物沒采購完,他們能不高興嗎。
這開業典禮是很累人的事兒,雖然主要的事兒都有陸成祥和姚金辰張羅,可是有些客人張知木必須出麵應酬,這樣一天下來,張知木覺得很累,陸成祥說要給他報報賬。張知木的都沒聽,晚上早早的就休息了。
早晨起來吃過飯,張知木一回到房間,陸成祥就拿著賬本進來了。楊玉琳和李菁等人就出去了。
陸成祥說:“張總,我們這幾天沒白忙活,收獲不錯。我們現在賣出的糧食、茶葉、鹽、絲綢、錫器、銅器、還有從南方帶回來的其他東西。已經收回銀子和六十五萬兩,這是整數。還剩下的貨物,按進價算也值五萬兩銀子。這些就留在鋪子裏讓他們慢慢的賣吧。”
陸成祥一念完,張知木一下子就站起來了,“有這麽多?”
“多嗎?這是一年裏,大明朝從南到北的唯一一次生意,不能算多。等到了張家口我們買的會更多。”陸成祥得意的圓臉更園了。
“這大明朝,太常庫(朝廷國庫)每年收的銀子也才是幾百萬兩。我們一下子就弄這麽多。”張知木直咂舌。
“他們那時稅銀,我們這是貨款。現在不多弄點銀子,你回去又要開工廠又要買礦山,以後還要養軍隊,到時候我從哪裏給你弄銀子。”陸成祥說。
現在能運來貨物做生意的人很少,所以張知木他們運來的貨都是搶手貨。除了糧食和鹽張知木沒讓加價太高之外,其它的利潤都不低。當然糧食和鹽與進價比也是翻了幾倍,那是因為運費太高。
以前,大明朝的糧食價格是按與鹽的比價來定的。因為鹽基本不受氣候的旱澇影響,而且一直由朝廷直接控製。商人必須持鹽引方可買到鹽。
大明朝為了鼓勵商人把糧食運到邊關,實行開中製。所謂鹽引,就是壟斷運銷鹽的憑證。明初是商人把內地的糧食運到邊防時,給你鹽引,然後拿這個鹽引到鹽場去領鹽、去銷售,商人賺的是差價,這個叫開中製。
明朝的鹽業生產、行銷、征稅統由戶部管理。洪武時設有兩淮、兩浙、長蘆、山東、福建、河東六個都轉運鹽使司。另設有廣東、海北、四川、雲南黑鹽井、白鹽井、安寧鹽井、五井等七個鹽課提舉司及陝西靈州鹽課司。轉運司、提舉司、鹽課司都設在鹽業生產地,就近管理。各鹽場生產的鹽按行鹽區銷鹽,嚴禁私販或越區販鹽行銷。
明初鹽業生產形式都是煎鹽,鹽業的生產者稱為灶戶。灶戶和軍戶、匠戶一樣,屬於灶籍,不許脫籍,子孫世代煎鹽。由官府撥給一定的蕩地或山場,收獲柴草供煎鹽之用,並發給煎鹽工具如鐵鍋、牢盤等。有時也發給按產鹽引數規定的工本米或工本鈔,以維持灶戶一家的口糧供給。
明朝洪武年間,全國各運司灶戶每年定額的鹽課總數為一百一十四萬九千八百六十八大引(四百斤為一引),即二百二十九萬九千七百三十六小引(二百斤為一小引),灶戶每年生產的原鹽,定額之內叫“正鹽”,此外多生產的部分,叫“餘鹽”,也歸官府發賣,不許灶戶私賣。洪武時規定:灶戶除正鹽外,將餘鹽夾帶出場及貨賣的處絞刑。餘鹽送交運司,每一小引,給官米一石。也就是朝廷買鹽的價錢低的可憐,可是賣的價錢就高的太多。在南方一斤鹽就要賣三錢銀子。
大明朝每年幾百萬收入,鹽稅占一半兒。所以對鹽的管理非常嚴格。可是現在大明朝風雨飄搖,管理都亂了套了。如不是張知木憑著良心,沒有亂抬物價。糧鹽價錢都會飛漲。上次王世昌給張知木的鹽引就沒按規矩辦。可是按規矩辦的話,張知木這次就不能運進鹽來。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
張知木當然知道陸成祥說的是gdp和稅收的區別,說:“好啊,我們就要利用別人沒法做生意的好機會,搶先多掙點。隻是辛苦你了。”
“辛苦啥?現在是我這輩子活的最開心的日子。”陸成祥說;“我們買下這兩處商鋪花一共花了一千兩,修繕開業花了三百兩。這是大數。其它的你也沒心思聽。”
張知木笑了笑,以前陸成祥每次給他報賬都是很詳細,張知木最不願意聽。有時候張知木覺得陸成祥報賬念那些數字時是一個很享受的過程,可是自己實在是受不了。陸成祥說:“你是東家,應該把錢數都掌握了。”
張知木說:“有你掌握,比我自己掌握還放心。”陸成祥聽了心裏很感動。因為不管啥樣的商家,東家都不可能讓掌櫃的完全掌握錢財。可是這個張知木就是不同於一般人。陸成祥也知道,張知木不願意了解那些細節,是因為他自己知道沒人敢在他麵前打馬虎眼。他是個腦後都長眼的人。
張知木問:“這殺胡口的商人,究竟手裏能有多少銀子?好像取之不盡。”
“他們都是幾代人在這經商,我們這點銀子對他們來說就是九牛一毛。再說了,我們的銀子也不可能都帶走,大部分還是要買成貨物,留下銀子。這一折騰,我們掙銀子,他們也掙銀子。所以我們在這受歡迎呢。”陸成祥說。
張知木和陸成祥正說著話呢,楊玉琳興衝衝的進來了,“你們還不去看熱鬧,我們的鋪子剛開板兒(過去商鋪都是用木板封門,每天早晨要把木板兒,打開,長了人們也就把,早晨開業,叫開板兒了),人就擠滿了。”
陸成祥說:“你看把這茬給忘了。今天是他們第一天正式賣貨,昨天隻是弄個熱鬧。我們去看看吧。”
當張知木和陸成祥等人來到店前,一看人太多了,前麵根本就進不去。隻好繞到後門,從後門進去。
今天來的人,有一部分是看熱鬧的。大部分還是真買東西的。尤其是買糧食的。開業前陸成祥等人就商定,以開業促銷的名義,把糧價降下來,不然別的糧鋪會不滿意。但是規定,每天每人每個品種糧食隻能買十斤。盡管這樣,賣糧食的夥計們還是一個個忙的滿頭是汗,因為排隊買糧的人太多了。
那邊賣雜貨的,更是賣的不可開交。所謂的雜貨店,其實辦的跟百貨店一樣,東西非常齊全。
開板兒後,夥計們在門外,擺了一個大案子,擺上幾把砍骨頭的大砍刀。等有人圍著看時,夥計掄起大砍刀,當著大家的麵,一刀將一塊牛骨砍斷,然後再讓大家看那刀刃。結果刀刃一點沒事兒。這下子就傳出去了,窯崗的刀都是好鋼做的,所以買刀買剪子的絡繹不絕。這裏的人覺得窯崗公司的東西都是最好的,價格還公道。這也難怪,陸成祥是一個老商人了,他親自采買的貨物,一定是受歡迎的。
看著顧客盈門,張知木說,隻要我們回去立刻把糧食就運來,保證糧食不斷檔,就憑這一項,殺胡口這個分店就會掙銀子。
-----------------------------------------------------------------------
順便推薦《南宋記憶》,與本文類似,也是“技術流”穿越小說,但發生在南宋,崖山,抗元,複國,歐洲世界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