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壓低聲音用低沉的語調,像是在自問自答地說道,“自朕登極以來,東虜已經四次入寇。九年秋,虜騎入犯,昌平失守,震驚陵寢。凡為臣子,都應臥薪嚐膽,誓複國仇。可是剛過兩年,虜騎又長驅而入,蹂躪京畿。似此內亂未息,外患日急,如何是好?”


    楊嗣昌聽了趕忙跪下回答:“微臣身為本兵,不能克期蕩平流賊,外征逆虜,實在罪該萬死。目前局麵,惟有對虜行款,方可專力剿賊。”


    年輕人與中年大叔間的對決,終於下出了勝負手,崇禎如願以償地從楊嗣昌大叔的嘴裏聽到了行款也就是政治術語中說的議和二字。


    “朕本來有意召全國勤王之師與虜決戰,可是流賊一日不平,國家就一日不能專力對外。目前之計,對虜總以持重為上策,如能議撫,撫亦未嚐不可。卿與遼撫方一藻派周元忠往滿洲傳達朝廷願撫之意,是否已有頭緒?”話已經說開了,自然雙方就要自亮肚腹,沒必要藏著掖著裝大臉貓。


    “臣今日已經接到遼東巡撫方一藻之密書,言周元忠已經回來,滿洲屢勝而驕,態度倨傲,且恐我天朝意見不一,所以不肯就撫。”


    崇禎的心中猛然湧出一股失望的熱泉,但是他本身就是成長了二十年的領導人,所以對外幾乎沒有任何流露,隻不過略停片刻,才問道:“卿打算如何?”


    “臣想此事關係國家安危,應當派周元忠再去一次,詳諭朝廷願撫之誠意。”楊嗣昌作為首輔,是最為深悉皇上內心的重臣,他也覺得如其圖耗國力,做此無望之爭,還不如按照攘外必先安內這條大路去走。


    此時的崇禎君臣,心中雖然絕望,可是還沒有到寧與外族不與內鬼的決絕。一來,崇禎確是宵衣旰食想成為大明朝的中興之主;楊嗣昌也絕不是一個平庸之輩。若論軍事、文化方麵的人才輩出,大明朝可謂是冠絕古今;單說科學、經濟之發達,也不是一個尚在茹毛飲血的民族可以望其項背的,不過曆史沒有定式與定理。


    “是否會走漏消息?”崇禎小心地問自己的首輔


    楊嗣昌是一個飽有經驗的老司機,他不敢像高起潛那樣把實情全部隱瞞,他決定說出一點實話,給自己留個退身步:“臣因周元忠是一盲人,平日往來遼東,賣卜為業,所以派他前去,原想著可以避免外人疑惑。可是不知怎的,如今京城之中已經有了一些傳言……”


    “怎麽會傳出去了?”崇禎有點吃驚,同時也有點生氣。


    “雖然京城裏有些傳言,但真實情形,卻無人知曉!隻要陛下聖衷獨斷,不令群臣阻撓大計……”


    崇禎截住首輔楊嗣昌的話頭,“不管如何,應該力求機密,不使外廷知道才好。”


    “臣一定加倍小心。”楊嗣昌的頭垂得更低了


    “言官中有人在奏疏中提到:‘凡涉邊事,邸報一概不許抄傳,滿城人皆以邊事為諱。’為什麽要禁止抄傳?”


    崇禎所言的邸報又被稱為邸抄。也有稱之為朝報、條報、雜報的,是專門用於朝廷傳知朝政的文書、政治情報的新聞文抄。據史料中記載,漢代的郡國和唐代的藩鎮,都曾在京師設“邸”,其作用相當於現今的駐京辦的新聞機構,重在傳達朝政消息,凡皇帝諭旨、臣僚奏議以及有關官員任免調遷等都是邸吏們所需收集抄錄的內容。


    邸報最初是由朝廷內部傳抄,後遂張貼於宮門,公諸傳抄,故又稱宮門抄或者是轅門抄,其實際上就是最早的一種新聞發布方式,是古代手抄的官方報紙。大明朝初用木刻版印刷,到了崇禎十一年改為活字印刷,以登載詔令、奏疏、塘報等內容。


    楊嗣昌的話中帶著一絲不確定,“恐怕有些與和議有關的,有些是軍事機密,不便外傳。”


    “凡涉機密的,不許抄傳;若行間塘報,為何不許抄傳?一概不許抄傳,反使大家猜疑”,崇禎說道。


    “皇上所見極是。”


    崇禎歎口氣說:“如今虜兵已臨城下,且京城中已有流言,看來行款之事隻好慢點兒進行了。”


    稍停一下,他忽然憂慮地盯著楊嗣昌的臉,輕聲問道:“盧象升可讚同議撫麽?”


    “臣尚未見到象升,不知他是否讚同。他明日前來陛見的時候,陛下不妨當麵問他一問,聽聽他的意見;如象升也主張行款,廷臣中縱然有人反對,力量也就小了。”楊嗣昌的話還是老謀深算,其實在他的心中,認為那些不同於行款之人,差不多都是不大受到重用的朝臣,顯然深受國恩的盧象升不再此列。


    崇禎點點頭示意自己明白,他感到了外廷群臣,在這個問題上給自己很大的無形壓力,並且擔心連楊嗣昌也會對他的急於向滿洲議和的苦衷不能夠十分諒解,於是又道:“朕原來也是不主張行款的,無奈年年打仗,又加上災荒不斷,兵餉兩缺,及內不能及外,隻好對東虜暫時行款。俟內亂敉平,騰出手來,就可以對東虜大張撻伐。可惜外廷臣工,多不明朕之苦衷!”


    “陛下所謀深遠,自然非是一般臣工所能明白的。然如撫事告成,利在社稷,有目共見,今日嘩然而議者,彼時即啞口無言矣。”楊嗣昌深悉國事日艱難,他對崇禎的國策很是讚同。


    “但願能夠如此才好。”崇禎的神情重又恢複如常


    “昔時對俺答議款,反對者何嚐不多?等到款事告成,俺答受封為順義候,貢馬互市,從此相安無事,朝廷得解除西北邊患,並力用兵東胡,眾人始知對俺答行款為得計,今日之事,與昔日何其仿佛。”楊嗣昌是飽學之士,他的心中也盼著能夠遵循舊例,讓垂死的大明重現曙光。


    “卿言甚是。”崇禎深深感到“吾道不孤也!”,他很是欣慰自己有這樣一位以大局為重的首輔。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大宗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糖堆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糖堆児並收藏明末大宗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