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淵說了幾個榮胤常去的地方。
居然是茶館,棋院這類的地方,而沒有娼樓妓館,可真是讓人訝異。
長纓巡視轄下百戶所的當口想著這事,忽然間連打了三個噴嚏。
正嚴肅練兵的少擎忍不住回了頭:「你能不能坐遠點兒?影響我發揮!」
杵劍坐著的長纓便就把小板凳給挪開了點。
黃績給她遞茶遞扇子,也搬了小板凳一旁坐著觀摩。
上次長纓升成明威將軍的時候他也從把總跟著升到了六品校尉,長纓身邊缺人,暫且不能放他去任實職。
少擎不同,他是武德將軍了,而且他的前途有馮家掌著,她不必操心。
接下來等周梁回來,得想辦法把他也往上麵挪一挪。
上次跟著她立了功的那百名弓駑手如今又各自回到了百戶所,事後每每下來巡視,他們都會主動前來參見。
有幾個身手好的擅號召的募兵,也許可以單獨先提出來栽培栽培。
楊肅那邊倘若當真靠不住,那她赤手空拳的沖,也不能不培養幾個副手出來,不然太難拚了。
不管是從龍還是不從龍,自己手裏有權才是硬道理。
回府路上她把這意思跟黃績少擎給透露了,他們會負責斟酌挑選。
當然他們並不知道她是在有意識地培養羽翼,隻是覺得她已經做到正四品武將,理該有幾個親信擁護才是。
進了府門,泛珠來端了解暑湯給他們,紫緗來道:「秀秀的傷已經大好,但接連這些日子榮胤都不在。
「不過,先前秀秀說他似乎提過明日下晌要去靈山寺外頭的攬翠居吃茶,但她也不知道同行的是哪些人。」
長纓想了下,管他同行的是什麽人,總歸都要過去看看的了。
……
宮宴定在七月廿八。還有些日子。
時間之所以往後拖了,是因為突然回京,很多事情無法提前布署,隻能挪到人到之後才能逐漸安排。
不過反正這場宮宴隻是個形式,時間早晚都不會有太大影響。
皇帝在聽過楊肅與秦陸對於政事的安排後,給了他負責漕糧入倉這個差事。
籌備了兩日,便就走馬上任。
楊肅之所以沒有立刻採納長纓的政略,是因為她總共隻落下了五城兵馬司這本,沒得選擇。
而眼下他未有根基,又並不適合先拿五城營開刀……
她離開之後就再也沒有露過麵,竟然說放棄就放棄,這事令他近來也有點焦躁。
長纓因著要去堵榮胤,因此上晌去了趟衛所就回來了。
她也不打沒把握的仗,喚了兩個護衛先去攬翠居守著,榮胤露麵了再回來知會她。
進門未久就來了傳旨赴宴的太監。長纓很是意外,雖然說她救了楊肅的急,但她品級擺在那裏,朝中權貴如雲,哪裏輪到她?
又還不是還頂著淩家表姑娘的身份。
但聽說王府的屬臣都會進宮,她便又安下這顆心來了。
隻要她不是出頭櫞子,那她無謂在意。不過是註定少不了要硬著頭皮見幾個熟人罷了。
紫緗聽說她要進宮,又緊張起來,但這次不必挑衣裳,長纓品級雖然不頂高,但也有女將規製的朝聖禮服,髮釵也需要戴按規製打就,能夠發揮的實在有限。
最多也就是腕上鐲子與一些小配飾可選,但其實不花心思也沒有什麽區別吧?她又不是以閨秀身份去釣金龜婿的。
午飯後護衛來稟報說榮胤與兩名將領果然去了攬翠居吃茶。
長纓遂帶著紫緗盈碧前往。
榮胤在樓上雅座,她就找了樓梯下方一張桌子坐下了。
店堂裏人客不少,做的也都是非富即貴的生意。
長纓剛沏了茶,外頭大街上又響起來不緊不慢的一路馬蹄聲,一行人馬穿街而過,當先的那位朱衣金冠,這一瞥之下也讓人覺出貴氣非凡。
門外正佇目觀望的攤販們竊竊私語:「是晉王殿下!」
茶水燙手,長纓把杯子放下來。
身旁那桌穿著七品官服的幾名官吏又捏著花生說道:「前幾日皇上下旨讓晉王攬下了負責漕糧入倉的差事,這是出城的方向,八成這是往碼頭去了。」
長纓拿著帕子擦水,想起漕糧這件事。
碼頭漕糧入倉長纓知道,江南種兩季水稻,每年夏秋兩季稻米收割之後會有大批糟糧運送京師,眼下七八月季,正是早糧進京的時候了。
楊肅要忙政績長纓也知道,但沒想到他偏偏找上了漕糧?
前世裏他也攬過漕糧的差事,結果跟楊際硬碰硬來了個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交鋒——
她對漕運司內部不熟,是因為她前世裏沒有接觸,裏頭的消息也不會傳得滿城風雨。
但宮裏的交鋒都擺在那裏,且這種事本來就與民生相關,傳播的人多,也正因為對這些事情掌握得七七八八,所以她當初才會那麽大的信心決意追隨。
通過劉蔚事件,楊際對漕運司的野心昭然若揭,在湖州時楊肅已經在漕運總督府內部埋下了隱患,想來前世裏他也做到了這一步才回的京。
但終究整個漕運總督府還控製在顧家和楊際手裏,所以前世裏楊肅攬下漕糧入倉這事,還是被楊際用來大作文章。
而楊肅為了挽回損失,雖然挖掘楊際把柄反擊,最後漕糧的事情是不用擔什麽責任了,但也讓楊際攪和得亂了陣腳。
前世這事還是發生在他回京半年之後,也就是明年這個時候,如今這狀況,會出現什麽樣的局麵可想而知。
她喝著茶,目光漫無目的地散開。
鄰桌的幾個人已經結束了話題,並且已經拿上官帽準備離去。而樓上還沒有動靜。
她叉起一塊棗泥糕,顫巍巍到嘴邊,又放下來。
事情雖然與她不相幹,但她終究不希望楊際來坐這個江山,楊際早些倒台,至少對穩定朝局有好處。
於朝廷於社稷,就算她不知道楊肅能不能做好一個未來皇帝,她也理應站在曾經能替淩家指責她這個白眼狼的楊肅的這邊,至少他是個有良知的人,對不對?
但她即便有這個意思,也沒道理再去趟十王府當麵勸諫。
就算她有這個念頭,那也得能擺得出理由讓楊肅信服。
她回想起十王府那一幕,把棗泥糕重新叉起來。吃完之後她喝茶起身,先上了樓。
居然是茶館,棋院這類的地方,而沒有娼樓妓館,可真是讓人訝異。
長纓巡視轄下百戶所的當口想著這事,忽然間連打了三個噴嚏。
正嚴肅練兵的少擎忍不住回了頭:「你能不能坐遠點兒?影響我發揮!」
杵劍坐著的長纓便就把小板凳給挪開了點。
黃績給她遞茶遞扇子,也搬了小板凳一旁坐著觀摩。
上次長纓升成明威將軍的時候他也從把總跟著升到了六品校尉,長纓身邊缺人,暫且不能放他去任實職。
少擎不同,他是武德將軍了,而且他的前途有馮家掌著,她不必操心。
接下來等周梁回來,得想辦法把他也往上麵挪一挪。
上次跟著她立了功的那百名弓駑手如今又各自回到了百戶所,事後每每下來巡視,他們都會主動前來參見。
有幾個身手好的擅號召的募兵,也許可以單獨先提出來栽培栽培。
楊肅那邊倘若當真靠不住,那她赤手空拳的沖,也不能不培養幾個副手出來,不然太難拚了。
不管是從龍還是不從龍,自己手裏有權才是硬道理。
回府路上她把這意思跟黃績少擎給透露了,他們會負責斟酌挑選。
當然他們並不知道她是在有意識地培養羽翼,隻是覺得她已經做到正四品武將,理該有幾個親信擁護才是。
進了府門,泛珠來端了解暑湯給他們,紫緗來道:「秀秀的傷已經大好,但接連這些日子榮胤都不在。
「不過,先前秀秀說他似乎提過明日下晌要去靈山寺外頭的攬翠居吃茶,但她也不知道同行的是哪些人。」
長纓想了下,管他同行的是什麽人,總歸都要過去看看的了。
……
宮宴定在七月廿八。還有些日子。
時間之所以往後拖了,是因為突然回京,很多事情無法提前布署,隻能挪到人到之後才能逐漸安排。
不過反正這場宮宴隻是個形式,時間早晚都不會有太大影響。
皇帝在聽過楊肅與秦陸對於政事的安排後,給了他負責漕糧入倉這個差事。
籌備了兩日,便就走馬上任。
楊肅之所以沒有立刻採納長纓的政略,是因為她總共隻落下了五城兵馬司這本,沒得選擇。
而眼下他未有根基,又並不適合先拿五城營開刀……
她離開之後就再也沒有露過麵,竟然說放棄就放棄,這事令他近來也有點焦躁。
長纓因著要去堵榮胤,因此上晌去了趟衛所就回來了。
她也不打沒把握的仗,喚了兩個護衛先去攬翠居守著,榮胤露麵了再回來知會她。
進門未久就來了傳旨赴宴的太監。長纓很是意外,雖然說她救了楊肅的急,但她品級擺在那裏,朝中權貴如雲,哪裏輪到她?
又還不是還頂著淩家表姑娘的身份。
但聽說王府的屬臣都會進宮,她便又安下這顆心來了。
隻要她不是出頭櫞子,那她無謂在意。不過是註定少不了要硬著頭皮見幾個熟人罷了。
紫緗聽說她要進宮,又緊張起來,但這次不必挑衣裳,長纓品級雖然不頂高,但也有女將規製的朝聖禮服,髮釵也需要戴按規製打就,能夠發揮的實在有限。
最多也就是腕上鐲子與一些小配飾可選,但其實不花心思也沒有什麽區別吧?她又不是以閨秀身份去釣金龜婿的。
午飯後護衛來稟報說榮胤與兩名將領果然去了攬翠居吃茶。
長纓遂帶著紫緗盈碧前往。
榮胤在樓上雅座,她就找了樓梯下方一張桌子坐下了。
店堂裏人客不少,做的也都是非富即貴的生意。
長纓剛沏了茶,外頭大街上又響起來不緊不慢的一路馬蹄聲,一行人馬穿街而過,當先的那位朱衣金冠,這一瞥之下也讓人覺出貴氣非凡。
門外正佇目觀望的攤販們竊竊私語:「是晉王殿下!」
茶水燙手,長纓把杯子放下來。
身旁那桌穿著七品官服的幾名官吏又捏著花生說道:「前幾日皇上下旨讓晉王攬下了負責漕糧入倉的差事,這是出城的方向,八成這是往碼頭去了。」
長纓拿著帕子擦水,想起漕糧這件事。
碼頭漕糧入倉長纓知道,江南種兩季水稻,每年夏秋兩季稻米收割之後會有大批糟糧運送京師,眼下七八月季,正是早糧進京的時候了。
楊肅要忙政績長纓也知道,但沒想到他偏偏找上了漕糧?
前世裏他也攬過漕糧的差事,結果跟楊際硬碰硬來了個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交鋒——
她對漕運司內部不熟,是因為她前世裏沒有接觸,裏頭的消息也不會傳得滿城風雨。
但宮裏的交鋒都擺在那裏,且這種事本來就與民生相關,傳播的人多,也正因為對這些事情掌握得七七八八,所以她當初才會那麽大的信心決意追隨。
通過劉蔚事件,楊際對漕運司的野心昭然若揭,在湖州時楊肅已經在漕運總督府內部埋下了隱患,想來前世裏他也做到了這一步才回的京。
但終究整個漕運總督府還控製在顧家和楊際手裏,所以前世裏楊肅攬下漕糧入倉這事,還是被楊際用來大作文章。
而楊肅為了挽回損失,雖然挖掘楊際把柄反擊,最後漕糧的事情是不用擔什麽責任了,但也讓楊際攪和得亂了陣腳。
前世這事還是發生在他回京半年之後,也就是明年這個時候,如今這狀況,會出現什麽樣的局麵可想而知。
她喝著茶,目光漫無目的地散開。
鄰桌的幾個人已經結束了話題,並且已經拿上官帽準備離去。而樓上還沒有動靜。
她叉起一塊棗泥糕,顫巍巍到嘴邊,又放下來。
事情雖然與她不相幹,但她終究不希望楊際來坐這個江山,楊際早些倒台,至少對穩定朝局有好處。
於朝廷於社稷,就算她不知道楊肅能不能做好一個未來皇帝,她也理應站在曾經能替淩家指責她這個白眼狼的楊肅的這邊,至少他是個有良知的人,對不對?
但她即便有這個意思,也沒道理再去趟十王府當麵勸諫。
就算她有這個念頭,那也得能擺得出理由讓楊肅信服。
她回想起十王府那一幕,把棗泥糕重新叉起來。吃完之後她喝茶起身,先上了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