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種後宮叫德妃.6_第七章 太子的心結
有種後宮叫德妃(全) 作者:阿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原來小宸兒被轎子先送回去後,額娘就發現她身子發燙,掀開她的衣領看到身上有紅疹,他們兄妹在宮道上磨蹭的工夫,太醫就診斷公主是出痘了。
“四阿哥趕緊回府,公主在您府裏待過,您可要去看好了四福晉,這十來天裏要小心,萬一……”玉葵說著,自己扇了一嘴巴,著急地說,“福晉吉人天相,一定不會被感染了。”
胤禛不敢再發呆,先把呆了的溫憲送到寧壽宮,她也要被看管起來觀察是否染了痘疹。自己再匆匆離宮回府。這幾天是斷然不能外出的,可告訴毓溪怕嚇著她,唯有悄悄地吩咐青蓮安排宅子裏的人不要隨意外出走動並仔細觀察,自己則說皇阿瑪不在京城,朝堂裏沒有事要他做,額娘要他在家守著毓溪待產。毓溪這幾天閉門不出,等著分娩,外頭的光景不去在意,倒也相信了。
又因為溫宸公主今日和舜安顏一道,連佟國維府上都被要求避痘,眼下除了四阿哥府裏福晉還不曉得發生了什麽之外,宮裏宮外都已經傳遍,永和宮一時成了禁地。十三、十四阿哥那日直接從書房被接去阿哥所,原本德妃娘娘因未染過痘疹也應該與公主隔離,可是連太後都勸不動她離開,她自己不從永和宮出來,沒人能把她從女兒身邊帶走。
宮裏人心惶惶,害怕公主的病傳染更多的人,但是四五日觀察後,宮內一切太平,並未出現大範圍的疫症。誰也不曉得永和宮裏現在什麽狀況,因為一則永和宮不能出入,二則遇見這樣的事,誰敢派人上門去打探消息,倒是有人惦記著,這件事會不會被送到前線去。
眼下皇帝正帶兵深入大漠,雖說噶爾丹氣數已盡,苟延殘喘,可是狡兔三窟,茫茫大漠一望無際,要把他從中找出來並不容易。皇帝一次次放過他,卻讓他躲得更遠,大清的兵馬既要追擊叛匪,又不能被斷了後路,出不了大漠,行軍布陣不如舊年那麽順利,便越發激起三軍氣勢,此番勢必要拿下噶爾丹的首級。
若是太子出痘,朝臣們一定快馬加鞭把消息送到前線,但不過區區一個小公主,監國的太子和留守的大臣都覺得不是必須飛馬傳報皇帝的大事。縱然太後心中不忍,也不能幹涉他們的決定,毓慶宮裏太子遲疑了兩三天後,還是決定暫時不通報前線讓父皇知道。
永和宮裏,嵐琪衣不解帶地伺候在女兒身邊。那天小丫頭進門時,瞧著就有些萎靡不振。平日裏若跟著姐姐做出這樣的事,一定進門就撲在懷裏撒嬌認錯,她就是有本事嬌滴滴地哄得人舍不得罵她,可是那天精神懶懶的,嵐琪訓話時,順手在額頭、脖子裏摸了一把,果然微微有些發燙,再多心扯開衣領看一眼,她心都涼了。
四五天了,女兒從身上一些紅點點,發展到了臉上、手上都腫脹出紅疹,漂亮的臉頰如今恐怖得讓人不敢多看兩眼,嬌弱的身子又承受著高燒的折磨。嵐琪再如何堅強,每每看著孩子都會落淚。小宸兒偶爾會清醒、有意識,嘴裏就會喊額娘,說不舒服。一聲聲額娘,催得她肝腸寸斷。
公主的痘疹用太醫的話來說,出得很險。若是痘疹飽滿圓潤,康複的可能性最大。但是五六天後,公主手上的疹子開始潰爛,太醫苦勸德妃娘娘不能再近身照顧公主,孩子出痘年齡越大越不容易康複,德妃娘娘自身也是如此,近身照顧一定會被感染,除非是像皇上和太子那樣出過痘疹。
不讓嵐琪照顧女兒,等於是要了她的命。可是消息傳到寧壽宮,太後狠心發來懿旨,說她還要照顧皇帝,說她膝下還有兒女,不能為了溫宸一人搭上自己的性命。知道勸不動嵐琪,唯有在宮裏找來出過痘疹的太監、宮女進入永和宮,強行把德妃從公主身邊帶走,關在內殿裏。嵐琪瘋了似的要他們放自己出去,可是門窗緊鎖,外頭宮女、太監跪了一地,求娘娘自己保重。
她連日不分晝夜地照顧女兒,早已疲憊至極,這樣鬧不到半天,就累得昏厥過去,但是昏睡不久立刻就從夢中驚醒。她夢見小宸兒離她遠去,哭得滿麵是淚,但是太後下了死令,不讓德妃娘娘再接近公主,就算有人來送飯送水,也都死守著門口不讓德妃跨出半步。嵐琪本想以死抗爭,可她知道外頭的人不怕她真的去死,她死了還怎麽照顧孩子?根本震懾不到他們。
一天又一天過去,嵐琪已然精神萎靡,幾近崩潰。每日來照顧她起居的人一點好消息也沒有,問起公主怎麽樣了,個個都是眼圈一紅說不出話。她在絕望中死死支撐自己,無依無靠的時候,隻能把女兒的命交給老天爺。
那一晚昏睡過去,夢見小宸兒哭著找額娘,夢見胤祚拉著妹妹的手要一起走。嵐琪從夢中哭醒,外頭已是天色微亮,靜謐的永和宮裏稍稍有動靜都能聽見,不知是她自己幻想的,還是外頭真有宮女在說話,聽得說“公主怕是不行了”。嵐琪翻身從榻上起來,拿起妝台上的簪子,這一次哪怕真的死去,她也要以死相逼再去看一眼女兒,就算女兒要拋下她離開,她也不能讓孩子孤零零地上路。
嵐琪站在門前喚人進來,外頭的人以為娘娘要侍候洗漱,開了門端著水盆、痰盂魚貫而入,她們也習慣了娘娘每天都會在門前站一站望向公主的房間,她們隻要守住了不讓她出去就好。今天亦是如此,裏頭在準備伺候娘娘洗漱,門口守著幾個太監宮女。嵐琪站在門裏呆呆望著外頭,袖口裏的簪子一點一點露出來,正咬牙要將尖銳的簪子抵在自己咽喉以死相逼時,門前一陣喧囂,眾人都吃驚好奇地望過去,但見微弱的晨曦下,一道金黃色的身影從門前進入,長身玉立地在院中停了一停,與嵐琪四目相對時,她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兒。
玄燁回來了?
皇帝一身鎧甲,熠熠生輝。嵐琪曾開玩笑說要看帝王凱旋身披戰甲的雄姿,但後宮女眷不宜出現在那莊重威武的場合上。舊年勝仗歸來,她到底沒能看見玄燁的英姿,怎麽也沒想到,會是今天。
玄燁沒有逗留,轉身就衝去了女兒的屋子,宮裏的人都嚇呆了。嵐琪恍然一怔,見他們都愣著,立時箭步衝出了房門,等身後的人醒過神來一路追著喊她,已經來不及阻止娘娘闖進公主的病房。
嵐琪失魂落魄地跑進來,看到病榻上玄燁抱起了女兒,孱弱的孩子已經奄奄一息,她聽見他顫抖的聲音說著:“阿瑪回來了。”
一切好像夢境般,可嵐琪更害怕和夢裏一樣,女兒要離她遠去。
“阿瑪。”突然聽得女兒嬌弱的聲音,玄燁渾身一震,嵐琪更是從絕望中驚醒,撲到了床邊。女兒臉上、手上的痘瘡已經潰爛得不能看,但她卻看到孩子努力睜開微亮的眼睛,小宸兒的記憶好像還停在和姐姐回宮的日子,虛弱無力,嬌滴滴地說著:“我和姐姐沒走遠,額娘不要生氣……”
“額娘不生氣,小宸兒快好起來,額娘帶你和姐姐一道去逛京城……”嵐琪說著這些話,卻又哭得伏在床頭不能自已。但聽玄燁在說:“太醫在哪裏?立刻過來!”而後有力的大手就握住了她的胳膊,溫柔地喚她的名字。
嵐琪抬起淒楚的淚眼,玄燁正與她說:“你摸摸孩子,她退燒了。”
嵐琪茫然地望著他,玄燁伸出手讓她握著孩子的臂膀,上頭有潰爛的痘疹,也有些開始結痂,可是做父親的絲毫不嫌棄,嵐琪也沒在意,隻是她剛才沒有察覺到,孩子的身體已經不那麽燙手,且女兒意識清醒,還軟軟地問著:“額娘,姐姐呢?”
“朕當年照顧胤礽出痘,這樣子大概就能好了,隻是閨女比胤礽凶險了些,之後恐怕還要一陣子調理,你要辛苦。”玄燁身上仿佛還帶著大漠塵土,但臉上隻有慈父的笑容,安撫她,“別害怕,女兒一定不會有事。”
很快有太醫趕來為公主查看病情,玄燁要退讓開,才發現嵐琪連站直的力氣都沒有,拉她到一旁時,從她袖口裏落出尖銳的點翠簪子,他心頭一驚,沉聲問:“你藏在袖口裏做什麽?”
嵐琪委屈至極,哭著道:“太後把我關起來,不讓我看孩子。”
玄燁不顧太醫、宮女都在眼前,一把將她抱在懷裏。冰冷的鎧甲讓嵐琪渾身一顫,清醒地意識到皇帝正抱著自己,耳畔更有他最溫柔的話語嗬護自己千瘡百孔的心。“我知道你一定會慌亂,所以無論如何我要趕回來。便是小宸兒就此去了,我也要見她一麵。還有你,我怕你會跟著女兒一起去。”
有了依靠,嵐琪死死支撐自己的信念頓時散了,仿佛連挺直腰背的脊梁都被抽去,在玄燁懷裏綿軟如緞,一切依舊如夢幻般,可她被抱著輕輕放到一旁坐下,丈夫的麵容真真實實地在眼前,正含笑說著:“你回去好好睡一覺,吃頓飯,養足了氣力再來照顧孩子。朕還有些精神,陪她一會兒。朕不會把你關起來,這麽多天了,要染上早染上了,是不是?”
嵐琪點頭,完全沒有了身為母親的強大氣勢,想想自己還沒被關起來的那幾天,整個永和宮上下慌亂,全靠她一人支撐,現在玄燁一出現,她竟然隻會掉眼淚。
那邊太醫趕來伏地稟告,語帶欣喜地說:“公主玉體正在康複,昨晚還急轉直下,臣等都以為熬不過去了,今天實在是喜從天降,必定是皇上龍禦歸來,帝王氣盛。”
玄燁不屑地一笑,吩咐他們:“好聽的話朕不稀罕,早些讓公主康複,朕賞你族人三世免死金牌。”
太醫大驚,伏地連連叩首。玄燁則攙扶嵐琪起來,送她到門前,淡定從容地說著:“照著朕說的去做,你若不聽話,朕也隻能把你關起來。”
邊上環春、綠珠已趕來將主子簇擁著走,這些天,太後為了防止她們偷偷把嵐琪放出去看孩子,也不讓她們近身伺候,主仆分開好些天,兩邊都惦記著,現在總算好了。幾人趕緊把娘娘送回屋子裏,有她們貼心的照顧,一切事又回到了原本的模樣,當嵐琪洗漱幹淨倒在床上時,在玄燁給予的安心和湯藥的作用下,還有身體和精神雙重折磨了十來天,這一覺酣甜深沉,等她恍然醒來時,竟已是當日的深夜。
環春聽見動靜,掌著蠟燭進來,伏在榻邊說:“皇上吩咐過,您若醒了,讓您繼續躺著歇息,明兒一早再去看公主。”
嵐琪虛弱地問:“小宸兒還好嗎?”
環春歡喜地點頭:“公主夜裏吃了半碗粥呢,太醫說能進食更加是要好了,皇上是出過痘疹的,皇上照顧著不會有事,讓您放心。”
嵐琪的心回到肚子裏,但想起玄燁,似自言自語著:“可是他怎麽回來了?”
環春卻道:“娘娘,皇上回鑾是秘密,永和宮裏的人都要緘口。今天一清早回來的,當時出來伺候的人不多,看到的不多,而梁公公已經過來打點了,那些本就不是我們宮裏的人,他都給打發了。反正是叮囑我們,暫時不能對外說,皇上可能過幾天還要回去,咱們宮裏的人,有奴婢看著您放心。”
“果然是這樣,等我見了他再問細的事。”嵐琪翻過身,自己蓋好了錦被,長長地舒口氣,“我這才是活過來了,要沒有他,再沒有孩子,我怎麽辦?”
環春靜靜地聽主子呢喃了幾聲,見她似乎努力地要睡過去,便熄滅了蠟燭出來,看到梁公公手底下的人往公主屋子裏送吃的。既然那邊是梁總管派人盯著,她就不過去了。
而綠珠本以為娘娘醒了要進膳,特地端了雞湯來。環春卻說又睡下了,讓她們也都去休息。綠珠感慨:“幸好萬歲爺來了,不然咱們永和宮真是要完了。主子哪裏還經得起再失去一個孩子?這一次公主若是歿了,娘娘恐怕也活不了了,現在這樣也是咱們的福氣。”
子夜過後,公主那兒也熄燈了,皇帝似乎就睡在公主屋子裏的榻上。梁公公跟環春說,當年皇上在乾清宮照顧太子出痘時,也是這樣衣不解帶地守在孩子身邊。那會兒他還是跟著李公公的徒弟,沒想到這麽多年後,皇上會為了照顧一個公主,千裏迢迢從戰場趕回來。
也許戰爭真的不嚴峻,也許他已經距離京城很近,但是不論出於什麽原因,皇帝為了一個女兒撂下八旗大軍匿行回宮,這是誰也無法想象的事。可是在永和宮,在德妃娘娘身上,發生過太多不可思議的事,梁公公他們竟也沒覺得這有什麽不正常的。
環春則多嘴問:“聽說太子沒有向前線稟告公主出痘的事,難道是梁公公您送的消息?”
梁總管示意環春別多嘴,隻笑一聲:“咱們就是個當差的。”
隔天清晨,嵐琪精神飽滿地起了身,將自己打扮整齊,再飽餐一頓,等出門時已然容光煥發,隻是腳底還有些虛浮,慢悠悠來看女兒時,他們父女倆正在說話。年幼的孩子有很強的生命力,昨天一眼看去還是奄奄一息的模樣,今天已經能睜大眼睛,雙眸明亮,歡喜地發出笑聲了。
嵐琪走進門,正聽見女兒說:“皇阿瑪,我是不是要變成麻臉兒,以後不能像額娘那樣好看了?”
玄燁卻拿起孩子的手摸了摸自己的額頭,那裏有他年幼出痘留下的疤痕,溫柔地哄著閨女:“結疤的時候,讓額娘把你的手捆起來,再癢也不能撓,實在忍不住了,留下一點點疤痕,那就和阿瑪一樣了。你摸摸阿瑪的臉,哥哥姐姐裏,可沒幾個能和阿瑪一樣的,所以阿瑪最疼小宸兒。”
閨女卻咯咯笑著:“我才不要和皇阿瑪一樣呢,我要有和額娘還有姐姐一樣滑滑的臉。”
嵐琪站在門前聽,她上一次聽見女兒的聲音,是夢裏溫宸喊額娘,一麵喊著一麵就跟著胤祚走,她急得哭醒,卻被關在屋子裏,連看一眼孩子都難。現在聽見父女這樣說話,隻覺得若還是夢,那就讓自己睡死過去,再也不要醒來。
但這不是夢,玄燁很快就察覺到她在門前,招手示意她過來,把抱著女兒的位置讓給了她。軟軟的、溫熱的小家夥抱進懷裏,即便她身上依舊滿目瘡痍,仍可感受到孩子生命的氣息。溫宸一見額娘就撒嬌,之前那一聲聲催得肝腸寸斷的額娘,此刻聽來卻滿是生的希望。
“你陪著孩子,朕要去歇一歇。過了今晚,溫宸若沒大礙,朕明日一早就要走,後麵的日子,你好好照顧孩子,等朕回來。”
玄燁麵色鎮定,一切都在心裏,沒有因為女兒的病弱和嵐琪的委屈而慌亂,從他得到消息,決定快馬回京起,所有的事都算計好了,哪怕是回來送女兒最後一程,送走了孩子,他還是會再回前線。畢竟此番行為是給永和宮招恨的事,即便可能瞞不住,也不能太張揚地讓所有人都知道。
隻要在他這兒,根本沒這件事,那旁人要怎麽傳,他都不會動搖。
嵐琪沒有糾纏多問,立時就請玄燁好好去休息,自己寸步不離地陪著女兒。等玄燁傍晚時分再來時,他身上的疲倦滄桑也散了好些。而溫宸,即便是被捧在手心裏長大,也少有這樣阿瑪、額娘都陪在身邊的日子,此時也就更加嬌滴滴的,惹人憐愛。一家三口又安然地度過一晚,太醫終於說公主最危險的時候已經過去,康複指日可待。
而這時候,嵐琪就該送玄燁重新離去。她親手為他穿上護身的鎧甲,金燦燦、冰涼的甲衣堅硬沉重,嵐琪心中暗暗祈禱這鎧甲保護玄燁周全,皇帝卻氣宇軒昂、神采奕奕地與她說:“等朕絞了噶爾丹的首級,就回來看你和孩子。結痂的時候你不能心軟,把她的手腳捆起來,熬過那幾天就好了,若是讓她亂撓,將來可就不漂亮了。”
嵐琪一一答應,一路無聲地送玄燁到門前。外頭已有內侍衛準備好一切,皇帝怎麽來的又會怎麽離開。而各宮因為避痘極少有人在外頭走動,現下紫禁城裏不用設防都不會遇見人,再大的事也比不得命重要,永和宮這裏公主一出痘,所有人都急著保命去了。
分別在即,她不敢說任何擔心的話,怕影響玄燁的心情,努力讓自己看起來從容鎮定,可還是叫玄燁看透心裏,抓起她的手在手背輕輕一吻,笑著說:“別擔心,朕平安回到大營,立刻給你送消息。”
嵐琪頷首,不願癡纏,請他立刻出發,待望著玄燁迅速離去的身影,心中恍然,匆匆兩日,如夢一場。
隨著溫宸公主日漸康複,各宮往來也漸漸鬆動
,太後那兒興許是有皇帝派人關照過,沒再幹涉嵐琪照顧孩子的事。嵐琪知道太後是為了她好,自己的行為才真正是衝動的,心中感激太後的心意,盼著小宸兒完全康複後,好去向太後謝恩。
而她一心一意撲在女兒身上,這會兒才緩過神問宮外的情況。雖然女兒的痘疹疑似離宮在外沾染的,好在那日與她接觸過的所有人都平安度過這些日子,特別是有了身孕的毓溪。嵐琪這才明白婆媳和母女的區別,要緊時刻,她心裏隻有自己的骨肉。
而四阿哥府裏,隻等宮內傳來消息說溫宸公主康複了,胤禛才讓府裏的人開始外出,並告訴毓溪到底發生了什麽。毓溪果然嚇得不輕,要知道她如今隨時就要分娩,萬一自己染了痘疹,若不能提前把孩子生出來,她和孩子都會有危險,心裏知道不能怪任何人,溫宸妹妹更是病得可憐,可她如今將為人母,又何嚐不是一心一意隻在自己的骨肉上?
日子一晃而過,溫宸身上的痘瘡結痂脫落。果然如玄燁所料,比起發病那陣子,此刻才是孩子最難熬的,便是小宸兒那麽乖巧的孩子,也忍受不住要哭鬧。可額娘狠心捆住了她的手腳,隻有每天哭著忍受被蟲蟻噬咬般的痛苦,嵐琪陪著,也沒少掉眼淚,總是含淚逗她:“要是撓破了,可要和皇阿瑪一樣臉上留幾個大坑,不能和額娘一樣好看了。”
三月末,前線傳來捷報,噶爾丹潰不成軍,自縊而亡,八旗將士氣勢大振,將在喀爾喀稍做停留後,就班師回京。同是那一天,四阿哥府裏福晉分娩臨盆,嵐琪得到傳報時已經日落黃昏,心急如焚地等到半夜,才終於有母子平安的消息傳來,兒媳婦不容易,十月懷胎辛苦,終於為胤禛生下小阿哥,四阿哥府裏也終於有兒子了。
嵐琪高興是高興,但如今女兒尚未完全康複,永和宮的東西不宜往宮外送,好歹過陣子產婦和嬰兒都強健起來才好,於是隻是派人送了聲祝賀。雖然明白的人都知道德妃是忌諱公主有病,不急著恭喜兒媳婦,可就是有嘴碎的人愛挑事兒,在其中搬弄是非、無中生有。說德妃對兒媳婦的好,原來也不過是表麵而已,這一次的事就看得出來,完全不顧兒子媳婦的死活,幾乎把自己的命都搭上去照顧小女兒。
妯娌幾人到四阿哥府探望賀喜時,三福晉當著毓溪的麵就說:“咱們做人媳婦的,總要受這些氣的,原以為你比我好些,如今看來也差不多。榮憲公主生娃那會兒,隔著千裏迢迢,額娘她都有本事派人照應;我給她生了孫子,光顧著催三阿哥抱孩子進宮瞧瞧,我死活連問都不問一聲。咱們也就指望自家額娘多疼一疼了。”
這些話不好聽,聽得多了,毓溪就算心裏再明白,總難免會有些許失落。好在胤禛對她細致體貼,寬解她產後不少緊張,而要說她為了這事不高興,不如說她至今梗在心裏的,還是對溫宸妹妹出痘的後怕。每每看著搖籃裏肌膚嬌嫩的孩子,她都擔心若自己不幸被傳染,現在會是什麽光景,明知道那些事沒發生,沒來由地就會陷入這種恐懼,原以為有了孩子後她會很幸福,可孩子的來之不易,竟讓她變得患得患失。
這些細微的變化,胤禛都看在眼裏。可是他如今還沒有被母親允許進宮,說要等溫宸完全好了才行。再者,皇阿瑪即將班師回朝,朝廷裏逐漸開始忙碌,他每天抽空回家看妻子、孩子都緊巴巴的,更沒有時間往來宮廷,隻曉得宮裏母親和妹妹平安無事,其他一概不知。
至於皇帝秘密往來的事,外頭沒有傳揚開,可私底下知道的人卻越來越多。明珠這兒得到消息時,已經晚了太子那裏一大截,起先他還不肯信,隻等再三確認皇帝真的回來過,才著急地給惠妃送信。
信中曆數惠妃如今謹小慎微的害處,永和宮不聲不響地日益強大,就憑德妃在皇帝麵前吃得開,有時候他們費盡心機想要得到的事,德妃一句話就能實現。若不早日除去永和宮這個敵手,他日即便扳倒了太子,他們也會有更遠、更艱難的路要走。如今四阿哥羽翼未豐,再不動手就晚了。
可是惠妃看得心驚膽戰,慌忙就將信函扔在香爐裏燃盡。昔日明珠想在書房毒死太子,結果害得六阿哥暴斃的事,至今讓她心有餘悸。再有暢春園裏德妃遭狼襲擊的事,這些年,明珠一方麵讓大阿哥有條不紊地在皇帝麵前展露才能,一方麵暗地裏行事激進,往往讓她措手不及。明珠也不想想,如今的長春宮早就是個空架子,皇帝賞她一口氣活著,是看在大阿哥的麵子上,真把皇帝逼急了,讓她“病故”也不是難事。
惠妃這些年越發想得明白,明珠那些人與皇帝博弈殺紅了眼,是不會管她的生死的,因為他們沒有退路,往後退就等著潦倒落魄。可她還能有一條退路,隻要不把皇帝逼急,她還是尊貴的惠妃娘娘。但如今才想明白,已有些來不及,她憑自己的力量無法將兒子送上大位;依附明珠,卻又成了他們手中的傀儡。因此,她一麵要穩住自己在宮內的地位,一麵不能讓明珠拋棄她,眼下重要的不是如何除掉永和宮,而是如何找到自己的立場,盡可能麵麵俱到。
與此同時,太子這一邊,比起明珠擔心永和宮日益強大,他們所憂心的,是分明太子沒有向前線傳報公主出痘的事,皇帝卻在關鍵時刻及時趕回來,顯然宮內有一股甚至無數股其他勢力支持著皇權,或監視太子,或監視其他的人,紫禁城上下,就算皇帝不在龍椅上坐著,也沒有一件事能逃過他的眼睛。與其說皇帝這一次是表現出對女兒的溺愛或是對德妃的盛寵,不如說是對太子極度的不信任,皇帝這樣做勢必該料到不可能隱瞞周全,既然都不在乎讓太子知道這件事,那麽他們父子之間的信任,顯然又一次受到重創。
那日索額圖從毓慶宮退出,太子悶在屋子裏遲遲不出來,太子妃看得憂心忡忡,忍不住來問太子怎麽了,胤礽說她有了身孕別多操心,不願對她提起那些事。而太子妃自從懷孕後,性子比從前溫柔了許多,家中母親幾次進宮從旁提醒,她漸漸收斂從前咄咄逼人的脾氣,此刻亦是溫和地說:“你我是夫妻,若是我們之間都有不能說的話,我的丈夫豈不是太可憐了?這世上若隻有一人全心全意為你,我必然是那個人。”
胤礽倒是一怔,抬眼見桌前站著的人淚眼楚楚,不禁苦笑道:“可你也不必哭。”
太子妃卻道:“我心疼你。”
“你心疼我?”胤礽皺眉,清冷地笑著,“原來這世上,還有人心疼我?”
“胤礽……”太子妃含淚。
“是溫宸的事。”太子長歎一聲,冷笑道,“我沒有把溫宸出痘的事傳報到皇阿瑪那裏,但是皇阿瑪不知從哪裏得來的消息,前些日子快馬加鞭趕回來,匆匆來又匆匆離去,瞞過了所有人,大概連隨軍的胤禔都未必知道,且看他回來怎麽說了。”
太子妃收斂悲傷,正色道:“大阿哥不會對您說實話。”
胤礽點頭:“我也知道。”
“不如讓臣妾去與德妃娘娘說說話,臣妾婉轉地說一下您之所以不上報前線的緣故。不論皇阿瑪是否告訴您這件事,妹妹出痘疹是事實,回來了總還要稟告,到時候您好好和皇阿瑪說緣故,我再與德妃娘娘說一說,好歹消除他們的誤會。您並沒有惡意呀,是不是?”
太子妃溫和冷靜地說著,往太子身前一站道:“叔姥爺一定又對您說了個中利害了吧?太子您能不能聽我一句勸,朝堂上的事自然有辦事的章法,可是父與子的相處從來就不該循規蹈矩。您隻有讓皇阿瑪感受到您是他的兒子,他才會對您放下戒心呀。可是叔姥爺卻隻會把您往朝堂上推,您是太子,這天下早晚是您的。即便是皇阿瑪自己,除了圍剿噶爾丹,三十多年來平三藩、收台灣,哪一件事是皇阿瑪親力親為?您又何苦咬著大阿哥他們的功勳不放呢?”
胤礽微微皺眉,不信任地問:“你剛來的時候,可不是這樣說的,那時候你口口聲聲教訓我的,就是要做個優秀的皇子、太子。現在,怎麽反而讓我好好去做個兒子?”
太子妃略略慚愧,垂下眼簾說:“那時候想得簡單,但這些年在宮裏冷眼看著,看著德妃娘娘為何能長長久久留住聖心,才明白了她的為人處世之道。臣妾看得太遠,偏偏把眼前該做好的事都忘了。”
“你是說你自己,還是我?”太子不解,此刻妻子靠得那麽近對他說話,沒有讓他像從前那樣反感,隻是突然提起德妃,他心底忍不住有些毛躁,冷聲道,“你怕是學不來她一點皮毛,她在你這個年紀就開始跟著太祖母,太祖母把曆經三朝的本事都教給了她,你怕是十幾年也趕不上她一半。既然你說要做好眼前的事,那就做好自己,又何必學她?”
太子妃道:“文福晉告訴臣妾,您很討厭德妃。”
胤礽眉頭緊蹙,惱怒地說:“她們沒事成天瞎猜這些。”
“但臣妾也看得出來,您確實很厭惡德妃。”太子妃輕聲道,“對四阿哥還算友愛,我們姐妹之間或宮女、太監不經意提起德妃或永和宮有什麽事,您總是會很不耐煩。您對她的厭惡,已經不隻藏在心裏,都露在臉上了。”
胤礽惱怒道:“那又如何,你到底要說什麽?”
太子妃稍稍有些發慌,生怕又觸怒太子,忙解釋:“臣妾是想,您不願我去永和宮解釋,是覺得這件事您委屈,還是因為您本身就討厭德妃?可您若是答應,不管德妃什麽態度,對臣妾來說都無所謂,要緊的是別讓皇阿瑪誤會您。”
見妻子滿目誠意,不似從前咄咄逼人,就算很希望自己答應她,也沒有拿出禮教規矩來壓製自己,算得上是一個妻子和丈夫商量事的態度,太子竟莫名其妙有一種被尊敬的感覺。如此一來,即便覺得何必去向德妃解釋,也不想讓太子妃太過失望,於是點頭說:“你去說吧,德妃不會給你看臉色,她那樣一個老好人。”
太子妃見丈夫點頭,麵上露出喜色,倒是叫胤礽很意外,不解地問:“你就那麽想去?”
“不是。”太子妃含笑道,“還是第一次和您好好商量一件事,這樣說話的確舒服多了,從前的我太把自己當回事,總是自以為了不起,卻不曉得全天下人都在看我的笑話。”
胤礽心中多了幾分自在,他何嚐不想過舒心的日子,便溫和地說:“你之前年紀小,往後咱們好好的便是了。”
一語說得太子妃麵色通紅,心內激動,赧然想握住丈夫的手。胤礽見她膽怯,主動抓起來,與她道:“日子還長著呢,我這輩子若注定沒有父母緣,老天總該給我個好妻子吧,你是個好妻子,隻是我們還沒學會怎麽合得來。”
太子妃笑中帶淚,鄭重地點頭說:“臣妾會一直陪在您身邊。”
胤礽點頭,忽然又說:“你不好奇我為什麽討厭永和宮嗎?”
太子妃卻是高興地忘記了這一茬,正發呆,丈夫對她說:“因為從我出生起,她就在皇阿瑪身邊,皇阿瑪對我多好,就對她十倍的好。宮裏人都說皇阿瑪對我的額娘情深意重,可我看到的,是皇阿瑪為了她忘記了過去的一切,甚至我。紫禁城處處都有她的存在,即便我隨皇阿瑪離宮離京,她也照樣不會消失。你明白嗎?”
太子妃心頭一緊,她能體會丈夫的無奈,可小時候依賴父親也罷了,怎麽到現在還不能釋懷?可她不敢細究,太子說這些話時眼底的恨意和冷意,即便從前和自己發生爭吵也從沒出現過,可見他對德妃的恨意有多深。
“她又生了老四這麽好的兒子,十三、十四阿哥還沒成氣候,將來還不知道會怎麽樣。”太子鬆了手,走到窗前負手而立,望著毓慶宮四四方方的天空,這就是他所看到世界的全部。父親為他建造了宮殿,給予他僅次於帝王的尊榮,可對他而言,這隻是金鑄的鳥籠,他的一生都被束縛了。
“當年六阿哥沒了後不久,京城發生瘟疫,四阿哥染了疫病,彼時皇阿瑪正好去盛京,他立刻掉轉方向要回去看四阿哥。”胤礽冷笑著,“當時若非太祖母阻攔,不知道他是不是會不顧瘟疫就闖入京城。可如今太祖母早就不在,沒有人再能阻攔他做什麽,竟然一麵跟噶爾丹打仗,一麵偷偷地千裏迢迢跑回京城來看出痘的女兒。”
太子妃靜靜地聽著,還是頭一回聽丈夫發牢騷。雖然這些話她或多或少有自己的見解,但額娘對她說,安靜地傾聽也能拉攏守住丈夫的心。此刻,胤礽突然問她:“你說若是我得了什麽病,他會不會立馬回來看我?”
太子妃搖了搖頭,但又低下頭說:“額娘告訴我,您小時候出痘時,皇上停了朝政守在乾清宮日日夜夜照顧您。”
胤礽神情一恍惚,呆呆地看著妻子,太子妃忙道:“臣妾不是說您的話不對,臣妾的意思是,皇上有無數後宮,即便沒有永和宮,也會有別的妃嬪成為他心頭所好,那是皇上和她們之間的事,咱們管不了,而您與皇上的父子之情,同樣是無人能取代的呀!”
胤礽苦澀地一笑:“你到底還是不懂。”
雖然此番相談沒有互相說到對方的心裏,可比起從前動不動就大呼小叫的爭吵要和諧溫柔許多,太子心裏是高興的。太子妃見他如此,更加願意學得多幾分溫柔,而他們也商議好了,太子妃在皇帝進城前,就去向永和宮解釋。
如今雖然溫宸公主康複在即,但宮裏的人都是要命的,鍾粹宮的布貴人即便想去探望,也要礙著端嬪的心思。至今為止,隻有延禧宮的敏常在時不時帶著敦恪公主去探望,小妹妹陪著姐姐說話,也解了溫宸許多寂寞和身體的難受。嵐琪本勸她們母女不要來,敏常在卻說來都來了,
一回兩回都一樣,真要染上什麽病,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
如果說敏常在與自己是姐妹情意,這樣做可以理解,可嵐琪沒想到太子妃能懷著孕特地跑來,真是很不容易。那日正愁於安撫傷痕癢得難受,又被捆了雙手不能撓而哭哭啼啼的女兒,環春驚訝地跑來說:“太子妃娘娘求見,奴婢勸過了,她還是執意要見您,說她小時候出過痘疹,不會有事,還說我們公主已經好了,要是傳染,永和宮裏的人早就先倒下了。”
“到底什麽事?”嵐琪好奇,不能不給太子妃臉麵,便讓環春哄著哭鬧不休的孩子。待到門外,太子妃已然逶迤而入,身後擁簇著無數宮女嬤嬤,比起太子妃滿麵溫和大方,那幾位嬤嬤、宮女顯然很嫌棄永和宮如今“不幹淨”。
太子妃自然為了丈夫來周全那件事,而此刻宮外頭,四阿哥忙完朝堂的事,準備好了明日父皇進城接駕的事宜,緊趕慢趕回來想樂嗬嗬地抱一抱兒子、看看毓溪,一進正院就見丫頭老媽子傻站著。他才走幾步,自己的乳母就迎上來說:“四阿哥,您可算回來了,您去瞧瞧福晉吧,剛剛小阿哥吐奶吐得厲害,把福晉嚇壞了。大夫已經瞧過,沒什麽事,可她還是怕得不行,再不肯讓乳母喂養,非要自己喂養不可,可福晉她沒有奶水,正抱著小阿哥哭呢。”
胤禛眉頭緊蹙,聲音沉沉地說:“我也知道她近些日子脾氣越來越古怪,到底為什麽?”
乳母經驗豐富,忙勸說:“奴婢雖是後來才來伺候您的,但聽說您出生後,德妃娘娘也這樣鬧過一陣子。奴婢聽說的確有一些產婦生了孩子後會性情大變,且要養一陣子才能好。無論如何,還請您多多包涵福晉。”
“我自然會包涵她,可是……”胤禛有些束手無策,這幾天他一直耐心地對待毓溪,可是毓溪對孩子的緊張和敏感讓他越來越無法承受,這會兒聽說妻子抱著孩子在裏頭哭,他竟不知道怎麽辦才好。呆呆地站了許久,裏頭有人出來,說小阿哥睡了,福晉也睡了,他才長舒一口氣,突然吩咐下人:“你們好生照看福晉,我進宮給娘娘請安,皇阿瑪明日就回京了,我總不能一趟也不去看看娘娘。”
這般便撂下一家子人,胤禛匆匆前往內宮。要不是因為毓溪明著暗著不想他進宮,怕沾染了病,他早就想來找母親搬救兵。他自己是被人捧著長大的,對待弟弟妹妹也不必費心,這輩子的心思都花在毓溪身上了。夫妻和睦時,他還覺得理所當然,可現在他力不
從心,甚至很不耐煩。
四阿哥進宮時,剛拐進永和宮的路,那邊八阿哥和九阿哥剛好從寧壽宮那裏過來,隔著長街遠遠地看到四哥,趕不及過來問聲安,便就罷了。九阿哥要送八阿哥離宮,兄弟倆一起走著,九阿哥朝四周看了看,輕聲對哥哥說:“聽我額娘與桃紅說悄悄話,好像溫宸出痘那會兒,皇阿瑪回來過。”
胤禩不信,搖頭說:“那麽遠的路,怎麽可能?”
九阿哥說道:“我也不信。額娘和桃紅就是在猜到底是真是假,不過我看八成有這件事,這可是了不得的事,哪能瞎傳?”
胤禩忙叮囑他:“莫要再掛在嘴邊,這不是咱們該管的事。”
九阿哥答應著,可說起明日父親和兄長就要回京,提到宮裏人都講大阿哥年紀輕輕卻戰功赫赫,三征噶爾丹,必然名垂青史。相比之下,東宮太子於國家朝廷毫無建樹,雖滿腹經綸、學識淵博,可似乎就是個隻會念書的書呆子。
胤禩嚴肅地說:“太子儲君,豈容你我背後議論?”
九阿哥卻不屑,輕哼一笑:“他不過是會投胎。論文論武,八哥你若出身好些,豈不比他強?”
胤禩微惱,冷聲道:“你怎學得十弟那般言行無狀?再不許提起這些話。手足之間,理當長幼有序、兄友弟恭。今日的話到這裏,往後再不許提起來。你如今還在宮裏住著,更加要謹言慎行。”
九阿哥見兄長不悅,也不敢再胡說八道,之後說些別的話,一路將哥哥送到宮門前。
永和宮裏,胤禛正在妹妹的屋子裏,小宸兒窩在哥哥懷裏撒嬌。起先哥哥剛來時,她哭著不讓見,說自己變醜了要嚇著哥哥,胤禛百般哄她才沒事了。且溫宸恢複得還不錯,臉上一些痘疹結痂消退,留下的些許痕跡假以時日,等到她待嫁年紀應該能淡去。
嵐琪坐在一旁看兄妹倆說話,見胤禛一副慈父的模樣,笑著說:“將來你也這樣寵念佟吧。女娃娃是要寵著才好的,不過念佟是長女,要做弟弟妹妹的榜樣,你也要有分寸些,管教孩子的事要好好和毓溪商量。”
提起毓溪,胤禛臉上掠過幾分異樣神情,懷裏妹妹正撒嬌說:“額娘說過了夏天才許我去看小侄子,這會兒連春天都沒過呢。四哥,你能把我的小侄子抱進宮裏來嗎?”
胤禛卻在出神,沒及時應妹妹的話。嵐琪察覺到兒子的不尋常,便接著女兒的話哄了她幾句,之後喚來乳母照看公主,讓兒子到她屋子裏去喝杯茶就早些回去。
到了母親屋子裏,胤禛因察覺到自己的失態,故意岔開話題,說聽溫憲這陣子悶在寧壽宮不出門,他好久沒去給皇祖母請安,也不知道如何。嵐琪手裏侍弄茶水,靜靜地聽兒子東拉西扯,大女兒那裏她早晚要去照顧的,不過兒子這麽反常的模樣,這會兒不問他,離了宮,下回不知幾時再進來。
一杯溫熱的茶放到兒子麵前,嵐琪開門見山問:“和毓溪吵架了?”
胤禛搖頭,手裏握著茶杯,輕聲道:“我回去時,她正在屋子裏抱著孩子哭,我沒敢進去,進去了也不知道跟她說什麽。這陣子她很古怪,好像完全變了一個人,我總是耐心哄著她,可時日久了,我實在不耐煩。額娘,我是真心疼毓溪的。”
嵐琪心內有些愧疚,她這陣子一心一意都撲在小宸兒身上,外頭的事連帶兒媳婦生孫子她都不上心,果然這就出事了。他們年紀輕輕的,自立門戶,家裏柴米油鹽、生兒育女都等著自己去應對,嵐琪就算當初也懵懵懂懂,好歹有太皇太後扶持,且宮裏的事都是有規矩的,反是他們這樣出去自己養活的更不容易。
她沉沉一歎,且聽兒子繼續說,漸漸就明白毓溪是怎麽了,和她當初生完胤禛一樣,明明新生命帶來喜悅和希望,偏偏腦袋空空,對未來更加迷茫。
“但是現在她誰都不信任,整天神神道道的,我又不能總把嶽母請到家裏來,別人看著像什麽樣子?”胤禛眉頭緊蹙,很無奈地說,“我看得出來,她對小宸兒的事耿耿於懷,我不怪她怕自己染病會害了肚子裏的孩子,我也後怕。可小宸兒是我親妹妹,又根本沒出什麽事,她怎麽就不為我想想,就那麽放不下呢?”
嵐琪一直沒開口,兒子說盡心中鬱悶,到後來反而臉紅了,不好意思地說:“難得進宮給您請安,盡說些自己沒用的話。”
“可也是你的心裏話,額娘聽著很安心。”嵐琪淡淡一笑,又問兒子,“說完了嗎?”
胤禛深深舒口氣,渾身一鬆,微笑著說:“說出來好些了,這些日子我也忍得難受。”
嵐琪頷首,溫柔地笑著:“額娘給你派太醫到府裏去,好好給毓溪查查身子,是不是哪兒不舒服,該吃藥就吃藥,別諱疾忌醫。再有,額娘不介意你把嶽母接到家裏去。至於你兄弟之間或親貴們說閑話,且看你是在乎自己的妻兒,還是在乎他們?為了毓溪好,把你嶽母接來照顧她吧。她既然誰都不信任,自己的親娘總該信任。你若心裏委屈,就進宮來跟額娘說說,對毓溪再耐心些。想想她為了這個孩子吃了多少苦,這些年吃的藥都夠別人一輩子吃的了,你們男人家一夜貪歡就做現成的爹,還不許十月懷胎鬼門關走一遭的女人撒撒嬌、發發脾氣?”
胤禛苦笑道:“隻怕額娘這樣的婆婆,天底下沒有了。”
嵐琪笑悠悠地說:“額娘當年是讓你太祖母捧在手心裏的,你太祖母怎麽疼額娘,額娘就怎麽疼毓溪,將來毓溪也會疼你的兒媳婦,這樣多好。”
“是。”胤禛釋懷,今天趕著時辰進宮來,果然沒白走一趟。
“天色還早,不如出宮直接就去把你嶽母接到家裏去。”嵐琪吩咐著,“皇阿瑪明日回鑾,之後你該忙碌了,把毓溪和孩子交給她額娘,你也放心不是?至於別人說閑話,宮裏頭你不必擔心額娘,額娘還有什麽沒聽過?”
胤禛一一答應,但聽得母親最後那句,不禁問:“我這幾日聽說皇阿瑪為了小宸兒回來過。額娘,真有這件事嗎?”
嵐琪滿不在乎,衝兒子微微一笑:“真真假假,你自己怎麽看唄,要緊的是你妹妹保住一條命,額娘心滿意足了。”
母子之間有默契,胤禛知道額娘這樣回答,就是肯定了,心中不免震驚。他聽到閑話時,隻覺得又如以往那樣,有人無中生有,畢竟這是不可能成行的事。皇阿瑪要多大的決心,才能拋下戰場上的一切跑回來看自己的女兒?但是現在從額娘嘴裏得到肯定,又為阿瑪父女情深而感動。孝懿皇後從前一直對他說,父親是有情有義的人,要他將來也做這樣頂天立地的好男人,現在自己為人夫、為人父,才真正明白其中的不易。
母子相談甚歡,兒子離去,嵐琪臉上才露出淡淡的愁緒,她固然希望兒子學得樂觀豁達,但現實在眼前,她還是會擔心毓溪若就此改了性子,將來如何是好。人心生來長偏,她總是偏在自己骨肉身上的。
聖駕勝利歸來,皇帝入京後未急於入宮,而是率文武百官祭告天、地、社稷,遣太子祭告神佛先師,又以禦用之食、物等,犒賞出征的戰士。所有的事,入京前就有規劃,皇帝早就派人知會太子準備。太子籌備妥當,一切皆讓父親稱心如意,總算了卻朝廷國家一件大事。這時皇帝才洗去硝煙塵埃,到內宮向太後報平安。
玄燁在寧壽宮與太後說話時,底下乳母來稟告,說公主玉體違和,不能到聖駕麵前請安。玄燁隨口便吩咐女兒好好休息。但等乳母離去,太後卻道:“皇上幾時得空,教教五丫頭才好。我知道我寵得她脾氣比誰都大,可這一回她雖有錯,但小宸兒的病總不能全賴她,可她卻扛下所有的責任。小宸兒如今都痊愈了,她依舊後怕不已,終日惶恐不安,從前小霸王似的人,這陣子連話都不多說了。”
“待兒臣見過溫宸,與她額娘商議後再看如何引導,這丫頭是該定一定性子,轉眼要嫁人了。”玄燁看似不經意地笑著,卻捕捉到太後眼底的漣漪,果然聽太後含笑問他:“皇上是不是走了一趟漠北,相中哪位年輕有為的王爺了?”
玄燁笑道:“溫憲是在您膝下養大,兒臣一早就和德妃說好,溫憲的終身大事必須是皇額娘您說了算,不論是遠嫁草原,還是下嫁京中名門貴族,都是您說了算才好。”
太後顯然鬆了口氣似的,麵上笑悠悠:“這樣也好,皇上日理萬機,這些事就交給我。溫憲年紀雖然小,可也是眨眼間的事,我會留心的。”
玄燁離了寧壽宮,也沒主動去看一眼溫憲。他心裏自然是疼女兒的,但是當初偷偷折回來看小宸兒的兩天裏,嵐琪就跟他說,暫時別管大女兒,那孩子的性子脾氣有許多需要改的地方,可是她已經長大了,他們再如何一遍遍的說教,都比不上她自己開悟,這次的事不能全怪她,但能讓她好好想一想自己一直以來的率性,給多少人添了麻煩。
皇帝這樣想著嵐琪的囑咐,便是心疼也放下了。之後徑直往永和宮來。若是從前,未必能回回做得這樣招搖,但眼下溫宸公主大病初愈,做父親的前來探望再合情合理不過。且一回宮,梁公公就告訴皇帝,為了沒有往前線通報公主出痘的事,太子妃已經親自往永和宮跑了一趟,這裏頭的輕重,玄燁比誰都明白。
再見嵐琪和孩子,嵐琪精神飽滿,笑容燦爛;小宸兒活蹦亂跳,中氣十足,一聲聲皇阿瑪聽得他滿心歡喜。哄過女兒,便與嵐琪說起太後那裏的事。而皇帝正大光明來過一趟永和宮,嵐琪也終於能大大方方到各處去。之前莫說宮裏的人忌諱永和宮,她同樣很理解人人自危的心,畢竟出痘可大可小,弄不好是要人性命的大事。如今可以去寧壽宮向太後請安謝恩,便與玄燁道:“溫憲的事讓臣妾來解決吧。皇阿瑪一直那麽寵她,這次也隻管護著她,我們倆一貫一個唱白臉一個唱黑臉,您突然唱黑臉,她也要想不明白的。”
玄燁則笑道:“當初你像她現在的年紀,都在朕身邊了。可輪到咱們自己的閨女,還是不懂事的小娃娃似的。”
嵐琪笑道:“誰叫人家是公主,這是天生來的福氣。”又提醒玄燁,“兒媳婦生了孫子,皇上也賞賜點什麽吧。您若忙不過來,臣妾準備好,以您的名義下賞可成?”
玄燁當然答應,還安慰嵐琪:“胤禛有了兒子,這下你也放心了。”
紫禁城外,等四阿哥忙完接駕和宮裏的事,回到阿哥府時,天色都暗了。這樣尷尬的時辰,必然哪一處也沒撈到口飯吃。
此刻宋格格正在李側福晉麵前串門,西苑裏的晚膳早就準備過了,巧珠來稟告,說四阿哥回府了,李側福晉很自然地問:“四阿哥用過晚膳了嗎?”
宋格格在一旁冷笑道:“這事不必姐姐操心吧。正院裏如今難道連四阿哥的一口飯都沒的吃了?”
昔日鋒芒相對的兩人,如今看明白了阿哥府裏的人情世故,即便不是什麽情同手足的好姐妹,互相說得上話,彼此總算個依靠,但李側福晉也不願被宋格格指摘自己屋子裏的事,冷冷道:“問一聲安,也是咱們伺候丈夫分內的事。”
“福晉把持一切,咱們操心隻會惹她嫌。”宋格格指一指正院大房的所在,嗤笑道,“那裏如今很不太平呢!姐姐聽說了沒有,可憐咱們小念佟,不知還有沒有人照顧?照我說,福晉既然有自己親生的了,把閨女還給你才好。”
李側福晉麵無表情地說:“念佟是長女,當然要養在福晉膝下,德妃娘娘都再三叮囑了,我何苦自討沒趣?”
宋格格嬉笑道:“提起德妃娘娘,福晉這次可是吃了大虧,雖說德妃娘娘著急公主的病,可也太冷落王府了。這都多久了,從前那麽如珠似寶地捧著福晉,這回到現在就幹巴巴一聲恭喜。姐姐知道嗎,福晉多半就是因為這臉上不好看,才變得神神道道,聽說四阿哥昨兒回來門都沒進,轉身就走了。可惜到底沒來看看姐姐,或去我那兒坐坐。”
李側福晉卻說道:“可你我的母親,能來府裏照顧我們嗎?”
話音才落,宋格格的丫頭跑來,喜滋滋地說:“四阿哥說要去咱們小院兒用晚膳。這會子還在正院和福晉夫人說話,轉眼要過去的,您趕緊回去準備吧。”
宋格格大喜,剛剛還滿嘴酸話的人,此刻抬手扶一扶發髻,又整理衣衫,得意揚揚地對李氏說道:“姐姐懷著呢,安胎要緊,這陣子伺候爺的事就交給我吧。”
說罷,身姿搖曳,揚長而去。李側福晉看得直瞪眼,但腹中胎兒一陣踢打,又讓她回到現實,如今唯一能做好的就是生兒育女。聽說昨天太醫來看四福晉,開了許多藥,不知要吃到什麽時候,隻怕若要再生養會很不容易。她身體健康,要更珍惜才是。
這邊廂,胤禛與妻子、嶽母說罷了話,便離了正院到宋格格那兒歇著去。覺羅氏在門前看著女婿離開,轉身過來,再看目光一瞬不瞬望著搖籃裏的孩子的女兒,不禁說道:“我來雖能照顧你,但妨礙四阿哥和你好好說話,過幾日你好些了,我就走吧。”
毓溪卻緊張地說:“沒什麽尷尬的。胤禛這些日子本來也辛苦,在宋格格那兒清靜,她又會伺候人,叫他過去歇歇挺好的。”說著,目光又落在孩子身上,嘴裏喃喃,“額娘一來,這孩子就安靜多了,可見他也喜歡讓姥姥照顧。”
覺羅氏微微蹙眉,張口想說什麽,記起女婿跟她說的那些話,又默默忍耐了,隻笑著答應:“額娘會好好照顧你和孩子的,你要趕緊把身體養起來。”
毓溪則自言自語:“念佟那會兒,德妃娘娘再三叮囑,不出百日不要抱來抱去,想必小阿哥她該更加珍惜,我是想這一年都別進宮了,讓小宸兒好透了我們再去不遲。”
覺羅氏這下忍不住了,上前說:“孩子百日,你就抱去叫德妃娘娘看看吧。毓溪,你別忘了自己的身份。”
毓溪不解地問母親:“額娘,我做錯什麽了?這些日子脾氣不大好,我知道,可我沒做什麽失了尊重體麵的事。”
覺羅氏憂心忡忡,向門外看了一眼,輕聲道:“你從前對我說,要想四阿哥去別處,他總是推三阻四。現在呢?男人的心是善變,可女人若是先變得不討人喜歡了,又有什麽資格讓男人把心放在自己身上?”
毓溪皺眉,細想想,的確不錯,她今天讓胤禛去宋氏那兒,胤禛想也沒想就應了,雖說額娘在這裏他興許不大方便,可若是從前,一定說去書房或是客房裏歇著,哪能輕易就答應到李氏或宋氏的屋子裏去?今天夫妻見麵就幾句簡單的對話,她還覺得順暢來著,沒想到卻隱了這麽個道理。
“怕是往後就算你不讓他去,他也主動會去了。誰不愛聽好話?誰不喜歡被人哄著、捧著?四阿哥為什麽要天天忍耐你發脾氣?毓溪你再不改一改,他可就不需要你改了。”覺羅氏一句一句說得鄭重,又道,“我聽說宮裏太子妃都改了脾氣,如今和太子出雙入對。人家從無到有,難不成你要鬧得從有到無?你們自小青梅竹馬,往好了說感情比誰都深,可要說難聽些,時間那麽久了,保不定哪天就厭棄了。”
毓溪已是淚眼迷蒙,所以覺羅氏才擔憂能不能說這些話。叫自己和女婿看來,毓溪現在精神有些不正常,太醫說福晉身體產後虧虛,需要大補靜養。她的不正常也非全是由心而來,但人話總是聽得懂,這些重話壓下去,她果然受不了了。
“額娘,我知道了……額娘,我一定改。”好在是自幼接受深宅教育的人,母親的話雖然讓毓溪傷心,尚不至於崩潰,眼淚和心痛後冷靜下來,對母親說,“若是我自己把他推出去的,將來才真正要後悔。我在乎胤禛,不要他厭惡我。”
覺羅氏也不知女兒能不能改,話已是說盡了,心裏更惦記著改日進宮向德妃娘娘請安。這些年孩子們的事一向與娘娘有商量,如今也談不上是商量,她這個做母親的前去放低身份,娘娘才能不至於誤解兒媳婦。不然青蓮、乳母這些人眼睜睜瞧著福晉“魔怔”,還不一五一十都稟告到宮裏去?德妃娘娘偏心自己的孩子她能理解,哪個做娘的不是這樣?
“四阿哥趕緊回府,公主在您府裏待過,您可要去看好了四福晉,這十來天裏要小心,萬一……”玉葵說著,自己扇了一嘴巴,著急地說,“福晉吉人天相,一定不會被感染了。”
胤禛不敢再發呆,先把呆了的溫憲送到寧壽宮,她也要被看管起來觀察是否染了痘疹。自己再匆匆離宮回府。這幾天是斷然不能外出的,可告訴毓溪怕嚇著她,唯有悄悄地吩咐青蓮安排宅子裏的人不要隨意外出走動並仔細觀察,自己則說皇阿瑪不在京城,朝堂裏沒有事要他做,額娘要他在家守著毓溪待產。毓溪這幾天閉門不出,等著分娩,外頭的光景不去在意,倒也相信了。
又因為溫宸公主今日和舜安顏一道,連佟國維府上都被要求避痘,眼下除了四阿哥府裏福晉還不曉得發生了什麽之外,宮裏宮外都已經傳遍,永和宮一時成了禁地。十三、十四阿哥那日直接從書房被接去阿哥所,原本德妃娘娘因未染過痘疹也應該與公主隔離,可是連太後都勸不動她離開,她自己不從永和宮出來,沒人能把她從女兒身邊帶走。
宮裏人心惶惶,害怕公主的病傳染更多的人,但是四五日觀察後,宮內一切太平,並未出現大範圍的疫症。誰也不曉得永和宮裏現在什麽狀況,因為一則永和宮不能出入,二則遇見這樣的事,誰敢派人上門去打探消息,倒是有人惦記著,這件事會不會被送到前線去。
眼下皇帝正帶兵深入大漠,雖說噶爾丹氣數已盡,苟延殘喘,可是狡兔三窟,茫茫大漠一望無際,要把他從中找出來並不容易。皇帝一次次放過他,卻讓他躲得更遠,大清的兵馬既要追擊叛匪,又不能被斷了後路,出不了大漠,行軍布陣不如舊年那麽順利,便越發激起三軍氣勢,此番勢必要拿下噶爾丹的首級。
若是太子出痘,朝臣們一定快馬加鞭把消息送到前線,但不過區區一個小公主,監國的太子和留守的大臣都覺得不是必須飛馬傳報皇帝的大事。縱然太後心中不忍,也不能幹涉他們的決定,毓慶宮裏太子遲疑了兩三天後,還是決定暫時不通報前線讓父皇知道。
永和宮裏,嵐琪衣不解帶地伺候在女兒身邊。那天小丫頭進門時,瞧著就有些萎靡不振。平日裏若跟著姐姐做出這樣的事,一定進門就撲在懷裏撒嬌認錯,她就是有本事嬌滴滴地哄得人舍不得罵她,可是那天精神懶懶的,嵐琪訓話時,順手在額頭、脖子裏摸了一把,果然微微有些發燙,再多心扯開衣領看一眼,她心都涼了。
四五天了,女兒從身上一些紅點點,發展到了臉上、手上都腫脹出紅疹,漂亮的臉頰如今恐怖得讓人不敢多看兩眼,嬌弱的身子又承受著高燒的折磨。嵐琪再如何堅強,每每看著孩子都會落淚。小宸兒偶爾會清醒、有意識,嘴裏就會喊額娘,說不舒服。一聲聲額娘,催得她肝腸寸斷。
公主的痘疹用太醫的話來說,出得很險。若是痘疹飽滿圓潤,康複的可能性最大。但是五六天後,公主手上的疹子開始潰爛,太醫苦勸德妃娘娘不能再近身照顧公主,孩子出痘年齡越大越不容易康複,德妃娘娘自身也是如此,近身照顧一定會被感染,除非是像皇上和太子那樣出過痘疹。
不讓嵐琪照顧女兒,等於是要了她的命。可是消息傳到寧壽宮,太後狠心發來懿旨,說她還要照顧皇帝,說她膝下還有兒女,不能為了溫宸一人搭上自己的性命。知道勸不動嵐琪,唯有在宮裏找來出過痘疹的太監、宮女進入永和宮,強行把德妃從公主身邊帶走,關在內殿裏。嵐琪瘋了似的要他們放自己出去,可是門窗緊鎖,外頭宮女、太監跪了一地,求娘娘自己保重。
她連日不分晝夜地照顧女兒,早已疲憊至極,這樣鬧不到半天,就累得昏厥過去,但是昏睡不久立刻就從夢中驚醒。她夢見小宸兒離她遠去,哭得滿麵是淚,但是太後下了死令,不讓德妃娘娘再接近公主,就算有人來送飯送水,也都死守著門口不讓德妃跨出半步。嵐琪本想以死抗爭,可她知道外頭的人不怕她真的去死,她死了還怎麽照顧孩子?根本震懾不到他們。
一天又一天過去,嵐琪已然精神萎靡,幾近崩潰。每日來照顧她起居的人一點好消息也沒有,問起公主怎麽樣了,個個都是眼圈一紅說不出話。她在絕望中死死支撐自己,無依無靠的時候,隻能把女兒的命交給老天爺。
那一晚昏睡過去,夢見小宸兒哭著找額娘,夢見胤祚拉著妹妹的手要一起走。嵐琪從夢中哭醒,外頭已是天色微亮,靜謐的永和宮裏稍稍有動靜都能聽見,不知是她自己幻想的,還是外頭真有宮女在說話,聽得說“公主怕是不行了”。嵐琪翻身從榻上起來,拿起妝台上的簪子,這一次哪怕真的死去,她也要以死相逼再去看一眼女兒,就算女兒要拋下她離開,她也不能讓孩子孤零零地上路。
嵐琪站在門前喚人進來,外頭的人以為娘娘要侍候洗漱,開了門端著水盆、痰盂魚貫而入,她們也習慣了娘娘每天都會在門前站一站望向公主的房間,她們隻要守住了不讓她出去就好。今天亦是如此,裏頭在準備伺候娘娘洗漱,門口守著幾個太監宮女。嵐琪站在門裏呆呆望著外頭,袖口裏的簪子一點一點露出來,正咬牙要將尖銳的簪子抵在自己咽喉以死相逼時,門前一陣喧囂,眾人都吃驚好奇地望過去,但見微弱的晨曦下,一道金黃色的身影從門前進入,長身玉立地在院中停了一停,與嵐琪四目相對時,她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兒。
玄燁回來了?
皇帝一身鎧甲,熠熠生輝。嵐琪曾開玩笑說要看帝王凱旋身披戰甲的雄姿,但後宮女眷不宜出現在那莊重威武的場合上。舊年勝仗歸來,她到底沒能看見玄燁的英姿,怎麽也沒想到,會是今天。
玄燁沒有逗留,轉身就衝去了女兒的屋子,宮裏的人都嚇呆了。嵐琪恍然一怔,見他們都愣著,立時箭步衝出了房門,等身後的人醒過神來一路追著喊她,已經來不及阻止娘娘闖進公主的病房。
嵐琪失魂落魄地跑進來,看到病榻上玄燁抱起了女兒,孱弱的孩子已經奄奄一息,她聽見他顫抖的聲音說著:“阿瑪回來了。”
一切好像夢境般,可嵐琪更害怕和夢裏一樣,女兒要離她遠去。
“阿瑪。”突然聽得女兒嬌弱的聲音,玄燁渾身一震,嵐琪更是從絕望中驚醒,撲到了床邊。女兒臉上、手上的痘瘡已經潰爛得不能看,但她卻看到孩子努力睜開微亮的眼睛,小宸兒的記憶好像還停在和姐姐回宮的日子,虛弱無力,嬌滴滴地說著:“我和姐姐沒走遠,額娘不要生氣……”
“額娘不生氣,小宸兒快好起來,額娘帶你和姐姐一道去逛京城……”嵐琪說著這些話,卻又哭得伏在床頭不能自已。但聽玄燁在說:“太醫在哪裏?立刻過來!”而後有力的大手就握住了她的胳膊,溫柔地喚她的名字。
嵐琪抬起淒楚的淚眼,玄燁正與她說:“你摸摸孩子,她退燒了。”
嵐琪茫然地望著他,玄燁伸出手讓她握著孩子的臂膀,上頭有潰爛的痘疹,也有些開始結痂,可是做父親的絲毫不嫌棄,嵐琪也沒在意,隻是她剛才沒有察覺到,孩子的身體已經不那麽燙手,且女兒意識清醒,還軟軟地問著:“額娘,姐姐呢?”
“朕當年照顧胤礽出痘,這樣子大概就能好了,隻是閨女比胤礽凶險了些,之後恐怕還要一陣子調理,你要辛苦。”玄燁身上仿佛還帶著大漠塵土,但臉上隻有慈父的笑容,安撫她,“別害怕,女兒一定不會有事。”
很快有太醫趕來為公主查看病情,玄燁要退讓開,才發現嵐琪連站直的力氣都沒有,拉她到一旁時,從她袖口裏落出尖銳的點翠簪子,他心頭一驚,沉聲問:“你藏在袖口裏做什麽?”
嵐琪委屈至極,哭著道:“太後把我關起來,不讓我看孩子。”
玄燁不顧太醫、宮女都在眼前,一把將她抱在懷裏。冰冷的鎧甲讓嵐琪渾身一顫,清醒地意識到皇帝正抱著自己,耳畔更有他最溫柔的話語嗬護自己千瘡百孔的心。“我知道你一定會慌亂,所以無論如何我要趕回來。便是小宸兒就此去了,我也要見她一麵。還有你,我怕你會跟著女兒一起去。”
有了依靠,嵐琪死死支撐自己的信念頓時散了,仿佛連挺直腰背的脊梁都被抽去,在玄燁懷裏綿軟如緞,一切依舊如夢幻般,可她被抱著輕輕放到一旁坐下,丈夫的麵容真真實實地在眼前,正含笑說著:“你回去好好睡一覺,吃頓飯,養足了氣力再來照顧孩子。朕還有些精神,陪她一會兒。朕不會把你關起來,這麽多天了,要染上早染上了,是不是?”
嵐琪點頭,完全沒有了身為母親的強大氣勢,想想自己還沒被關起來的那幾天,整個永和宮上下慌亂,全靠她一人支撐,現在玄燁一出現,她竟然隻會掉眼淚。
那邊太醫趕來伏地稟告,語帶欣喜地說:“公主玉體正在康複,昨晚還急轉直下,臣等都以為熬不過去了,今天實在是喜從天降,必定是皇上龍禦歸來,帝王氣盛。”
玄燁不屑地一笑,吩咐他們:“好聽的話朕不稀罕,早些讓公主康複,朕賞你族人三世免死金牌。”
太醫大驚,伏地連連叩首。玄燁則攙扶嵐琪起來,送她到門前,淡定從容地說著:“照著朕說的去做,你若不聽話,朕也隻能把你關起來。”
邊上環春、綠珠已趕來將主子簇擁著走,這些天,太後為了防止她們偷偷把嵐琪放出去看孩子,也不讓她們近身伺候,主仆分開好些天,兩邊都惦記著,現在總算好了。幾人趕緊把娘娘送回屋子裏,有她們貼心的照顧,一切事又回到了原本的模樣,當嵐琪洗漱幹淨倒在床上時,在玄燁給予的安心和湯藥的作用下,還有身體和精神雙重折磨了十來天,這一覺酣甜深沉,等她恍然醒來時,竟已是當日的深夜。
環春聽見動靜,掌著蠟燭進來,伏在榻邊說:“皇上吩咐過,您若醒了,讓您繼續躺著歇息,明兒一早再去看公主。”
嵐琪虛弱地問:“小宸兒還好嗎?”
環春歡喜地點頭:“公主夜裏吃了半碗粥呢,太醫說能進食更加是要好了,皇上是出過痘疹的,皇上照顧著不會有事,讓您放心。”
嵐琪的心回到肚子裏,但想起玄燁,似自言自語著:“可是他怎麽回來了?”
環春卻道:“娘娘,皇上回鑾是秘密,永和宮裏的人都要緘口。今天一清早回來的,當時出來伺候的人不多,看到的不多,而梁公公已經過來打點了,那些本就不是我們宮裏的人,他都給打發了。反正是叮囑我們,暫時不能對外說,皇上可能過幾天還要回去,咱們宮裏的人,有奴婢看著您放心。”
“果然是這樣,等我見了他再問細的事。”嵐琪翻過身,自己蓋好了錦被,長長地舒口氣,“我這才是活過來了,要沒有他,再沒有孩子,我怎麽辦?”
環春靜靜地聽主子呢喃了幾聲,見她似乎努力地要睡過去,便熄滅了蠟燭出來,看到梁公公手底下的人往公主屋子裏送吃的。既然那邊是梁總管派人盯著,她就不過去了。
而綠珠本以為娘娘醒了要進膳,特地端了雞湯來。環春卻說又睡下了,讓她們也都去休息。綠珠感慨:“幸好萬歲爺來了,不然咱們永和宮真是要完了。主子哪裏還經得起再失去一個孩子?這一次公主若是歿了,娘娘恐怕也活不了了,現在這樣也是咱們的福氣。”
子夜過後,公主那兒也熄燈了,皇帝似乎就睡在公主屋子裏的榻上。梁公公跟環春說,當年皇上在乾清宮照顧太子出痘時,也是這樣衣不解帶地守在孩子身邊。那會兒他還是跟著李公公的徒弟,沒想到這麽多年後,皇上會為了照顧一個公主,千裏迢迢從戰場趕回來。
也許戰爭真的不嚴峻,也許他已經距離京城很近,但是不論出於什麽原因,皇帝為了一個女兒撂下八旗大軍匿行回宮,這是誰也無法想象的事。可是在永和宮,在德妃娘娘身上,發生過太多不可思議的事,梁公公他們竟也沒覺得這有什麽不正常的。
環春則多嘴問:“聽說太子沒有向前線稟告公主出痘的事,難道是梁公公您送的消息?”
梁總管示意環春別多嘴,隻笑一聲:“咱們就是個當差的。”
隔天清晨,嵐琪精神飽滿地起了身,將自己打扮整齊,再飽餐一頓,等出門時已然容光煥發,隻是腳底還有些虛浮,慢悠悠來看女兒時,他們父女倆正在說話。年幼的孩子有很強的生命力,昨天一眼看去還是奄奄一息的模樣,今天已經能睜大眼睛,雙眸明亮,歡喜地發出笑聲了。
嵐琪走進門,正聽見女兒說:“皇阿瑪,我是不是要變成麻臉兒,以後不能像額娘那樣好看了?”
玄燁卻拿起孩子的手摸了摸自己的額頭,那裏有他年幼出痘留下的疤痕,溫柔地哄著閨女:“結疤的時候,讓額娘把你的手捆起來,再癢也不能撓,實在忍不住了,留下一點點疤痕,那就和阿瑪一樣了。你摸摸阿瑪的臉,哥哥姐姐裏,可沒幾個能和阿瑪一樣的,所以阿瑪最疼小宸兒。”
閨女卻咯咯笑著:“我才不要和皇阿瑪一樣呢,我要有和額娘還有姐姐一樣滑滑的臉。”
嵐琪站在門前聽,她上一次聽見女兒的聲音,是夢裏溫宸喊額娘,一麵喊著一麵就跟著胤祚走,她急得哭醒,卻被關在屋子裏,連看一眼孩子都難。現在聽見父女這樣說話,隻覺得若還是夢,那就讓自己睡死過去,再也不要醒來。
但這不是夢,玄燁很快就察覺到她在門前,招手示意她過來,把抱著女兒的位置讓給了她。軟軟的、溫熱的小家夥抱進懷裏,即便她身上依舊滿目瘡痍,仍可感受到孩子生命的氣息。溫宸一見額娘就撒嬌,之前那一聲聲催得肝腸寸斷的額娘,此刻聽來卻滿是生的希望。
“你陪著孩子,朕要去歇一歇。過了今晚,溫宸若沒大礙,朕明日一早就要走,後麵的日子,你好好照顧孩子,等朕回來。”
玄燁麵色鎮定,一切都在心裏,沒有因為女兒的病弱和嵐琪的委屈而慌亂,從他得到消息,決定快馬回京起,所有的事都算計好了,哪怕是回來送女兒最後一程,送走了孩子,他還是會再回前線。畢竟此番行為是給永和宮招恨的事,即便可能瞞不住,也不能太張揚地讓所有人都知道。
隻要在他這兒,根本沒這件事,那旁人要怎麽傳,他都不會動搖。
嵐琪沒有糾纏多問,立時就請玄燁好好去休息,自己寸步不離地陪著女兒。等玄燁傍晚時分再來時,他身上的疲倦滄桑也散了好些。而溫宸,即便是被捧在手心裏長大,也少有這樣阿瑪、額娘都陪在身邊的日子,此時也就更加嬌滴滴的,惹人憐愛。一家三口又安然地度過一晚,太醫終於說公主最危險的時候已經過去,康複指日可待。
而這時候,嵐琪就該送玄燁重新離去。她親手為他穿上護身的鎧甲,金燦燦、冰涼的甲衣堅硬沉重,嵐琪心中暗暗祈禱這鎧甲保護玄燁周全,皇帝卻氣宇軒昂、神采奕奕地與她說:“等朕絞了噶爾丹的首級,就回來看你和孩子。結痂的時候你不能心軟,把她的手腳捆起來,熬過那幾天就好了,若是讓她亂撓,將來可就不漂亮了。”
嵐琪一一答應,一路無聲地送玄燁到門前。外頭已有內侍衛準備好一切,皇帝怎麽來的又會怎麽離開。而各宮因為避痘極少有人在外頭走動,現下紫禁城裏不用設防都不會遇見人,再大的事也比不得命重要,永和宮這裏公主一出痘,所有人都急著保命去了。
分別在即,她不敢說任何擔心的話,怕影響玄燁的心情,努力讓自己看起來從容鎮定,可還是叫玄燁看透心裏,抓起她的手在手背輕輕一吻,笑著說:“別擔心,朕平安回到大營,立刻給你送消息。”
嵐琪頷首,不願癡纏,請他立刻出發,待望著玄燁迅速離去的身影,心中恍然,匆匆兩日,如夢一場。
隨著溫宸公主日漸康複,各宮往來也漸漸鬆動
,太後那兒興許是有皇帝派人關照過,沒再幹涉嵐琪照顧孩子的事。嵐琪知道太後是為了她好,自己的行為才真正是衝動的,心中感激太後的心意,盼著小宸兒完全康複後,好去向太後謝恩。
而她一心一意撲在女兒身上,這會兒才緩過神問宮外的情況。雖然女兒的痘疹疑似離宮在外沾染的,好在那日與她接觸過的所有人都平安度過這些日子,特別是有了身孕的毓溪。嵐琪這才明白婆媳和母女的區別,要緊時刻,她心裏隻有自己的骨肉。
而四阿哥府裏,隻等宮內傳來消息說溫宸公主康複了,胤禛才讓府裏的人開始外出,並告訴毓溪到底發生了什麽。毓溪果然嚇得不輕,要知道她如今隨時就要分娩,萬一自己染了痘疹,若不能提前把孩子生出來,她和孩子都會有危險,心裏知道不能怪任何人,溫宸妹妹更是病得可憐,可她如今將為人母,又何嚐不是一心一意隻在自己的骨肉上?
日子一晃而過,溫宸身上的痘瘡結痂脫落。果然如玄燁所料,比起發病那陣子,此刻才是孩子最難熬的,便是小宸兒那麽乖巧的孩子,也忍受不住要哭鬧。可額娘狠心捆住了她的手腳,隻有每天哭著忍受被蟲蟻噬咬般的痛苦,嵐琪陪著,也沒少掉眼淚,總是含淚逗她:“要是撓破了,可要和皇阿瑪一樣臉上留幾個大坑,不能和額娘一樣好看了。”
三月末,前線傳來捷報,噶爾丹潰不成軍,自縊而亡,八旗將士氣勢大振,將在喀爾喀稍做停留後,就班師回京。同是那一天,四阿哥府裏福晉分娩臨盆,嵐琪得到傳報時已經日落黃昏,心急如焚地等到半夜,才終於有母子平安的消息傳來,兒媳婦不容易,十月懷胎辛苦,終於為胤禛生下小阿哥,四阿哥府裏也終於有兒子了。
嵐琪高興是高興,但如今女兒尚未完全康複,永和宮的東西不宜往宮外送,好歹過陣子產婦和嬰兒都強健起來才好,於是隻是派人送了聲祝賀。雖然明白的人都知道德妃是忌諱公主有病,不急著恭喜兒媳婦,可就是有嘴碎的人愛挑事兒,在其中搬弄是非、無中生有。說德妃對兒媳婦的好,原來也不過是表麵而已,這一次的事就看得出來,完全不顧兒子媳婦的死活,幾乎把自己的命都搭上去照顧小女兒。
妯娌幾人到四阿哥府探望賀喜時,三福晉當著毓溪的麵就說:“咱們做人媳婦的,總要受這些氣的,原以為你比我好些,如今看來也差不多。榮憲公主生娃那會兒,隔著千裏迢迢,額娘她都有本事派人照應;我給她生了孫子,光顧著催三阿哥抱孩子進宮瞧瞧,我死活連問都不問一聲。咱們也就指望自家額娘多疼一疼了。”
這些話不好聽,聽得多了,毓溪就算心裏再明白,總難免會有些許失落。好在胤禛對她細致體貼,寬解她產後不少緊張,而要說她為了這事不高興,不如說她至今梗在心裏的,還是對溫宸妹妹出痘的後怕。每每看著搖籃裏肌膚嬌嫩的孩子,她都擔心若自己不幸被傳染,現在會是什麽光景,明知道那些事沒發生,沒來由地就會陷入這種恐懼,原以為有了孩子後她會很幸福,可孩子的來之不易,竟讓她變得患得患失。
這些細微的變化,胤禛都看在眼裏。可是他如今還沒有被母親允許進宮,說要等溫宸完全好了才行。再者,皇阿瑪即將班師回朝,朝廷裏逐漸開始忙碌,他每天抽空回家看妻子、孩子都緊巴巴的,更沒有時間往來宮廷,隻曉得宮裏母親和妹妹平安無事,其他一概不知。
至於皇帝秘密往來的事,外頭沒有傳揚開,可私底下知道的人卻越來越多。明珠這兒得到消息時,已經晚了太子那裏一大截,起先他還不肯信,隻等再三確認皇帝真的回來過,才著急地給惠妃送信。
信中曆數惠妃如今謹小慎微的害處,永和宮不聲不響地日益強大,就憑德妃在皇帝麵前吃得開,有時候他們費盡心機想要得到的事,德妃一句話就能實現。若不早日除去永和宮這個敵手,他日即便扳倒了太子,他們也會有更遠、更艱難的路要走。如今四阿哥羽翼未豐,再不動手就晚了。
可是惠妃看得心驚膽戰,慌忙就將信函扔在香爐裏燃盡。昔日明珠想在書房毒死太子,結果害得六阿哥暴斃的事,至今讓她心有餘悸。再有暢春園裏德妃遭狼襲擊的事,這些年,明珠一方麵讓大阿哥有條不紊地在皇帝麵前展露才能,一方麵暗地裏行事激進,往往讓她措手不及。明珠也不想想,如今的長春宮早就是個空架子,皇帝賞她一口氣活著,是看在大阿哥的麵子上,真把皇帝逼急了,讓她“病故”也不是難事。
惠妃這些年越發想得明白,明珠那些人與皇帝博弈殺紅了眼,是不會管她的生死的,因為他們沒有退路,往後退就等著潦倒落魄。可她還能有一條退路,隻要不把皇帝逼急,她還是尊貴的惠妃娘娘。但如今才想明白,已有些來不及,她憑自己的力量無法將兒子送上大位;依附明珠,卻又成了他們手中的傀儡。因此,她一麵要穩住自己在宮內的地位,一麵不能讓明珠拋棄她,眼下重要的不是如何除掉永和宮,而是如何找到自己的立場,盡可能麵麵俱到。
與此同時,太子這一邊,比起明珠擔心永和宮日益強大,他們所憂心的,是分明太子沒有向前線傳報公主出痘的事,皇帝卻在關鍵時刻及時趕回來,顯然宮內有一股甚至無數股其他勢力支持著皇權,或監視太子,或監視其他的人,紫禁城上下,就算皇帝不在龍椅上坐著,也沒有一件事能逃過他的眼睛。與其說皇帝這一次是表現出對女兒的溺愛或是對德妃的盛寵,不如說是對太子極度的不信任,皇帝這樣做勢必該料到不可能隱瞞周全,既然都不在乎讓太子知道這件事,那麽他們父子之間的信任,顯然又一次受到重創。
那日索額圖從毓慶宮退出,太子悶在屋子裏遲遲不出來,太子妃看得憂心忡忡,忍不住來問太子怎麽了,胤礽說她有了身孕別多操心,不願對她提起那些事。而太子妃自從懷孕後,性子比從前溫柔了許多,家中母親幾次進宮從旁提醒,她漸漸收斂從前咄咄逼人的脾氣,此刻亦是溫和地說:“你我是夫妻,若是我們之間都有不能說的話,我的丈夫豈不是太可憐了?這世上若隻有一人全心全意為你,我必然是那個人。”
胤礽倒是一怔,抬眼見桌前站著的人淚眼楚楚,不禁苦笑道:“可你也不必哭。”
太子妃卻道:“我心疼你。”
“你心疼我?”胤礽皺眉,清冷地笑著,“原來這世上,還有人心疼我?”
“胤礽……”太子妃含淚。
“是溫宸的事。”太子長歎一聲,冷笑道,“我沒有把溫宸出痘的事傳報到皇阿瑪那裏,但是皇阿瑪不知從哪裏得來的消息,前些日子快馬加鞭趕回來,匆匆來又匆匆離去,瞞過了所有人,大概連隨軍的胤禔都未必知道,且看他回來怎麽說了。”
太子妃收斂悲傷,正色道:“大阿哥不會對您說實話。”
胤礽點頭:“我也知道。”
“不如讓臣妾去與德妃娘娘說說話,臣妾婉轉地說一下您之所以不上報前線的緣故。不論皇阿瑪是否告訴您這件事,妹妹出痘疹是事實,回來了總還要稟告,到時候您好好和皇阿瑪說緣故,我再與德妃娘娘說一說,好歹消除他們的誤會。您並沒有惡意呀,是不是?”
太子妃溫和冷靜地說著,往太子身前一站道:“叔姥爺一定又對您說了個中利害了吧?太子您能不能聽我一句勸,朝堂上的事自然有辦事的章法,可是父與子的相處從來就不該循規蹈矩。您隻有讓皇阿瑪感受到您是他的兒子,他才會對您放下戒心呀。可是叔姥爺卻隻會把您往朝堂上推,您是太子,這天下早晚是您的。即便是皇阿瑪自己,除了圍剿噶爾丹,三十多年來平三藩、收台灣,哪一件事是皇阿瑪親力親為?您又何苦咬著大阿哥他們的功勳不放呢?”
胤礽微微皺眉,不信任地問:“你剛來的時候,可不是這樣說的,那時候你口口聲聲教訓我的,就是要做個優秀的皇子、太子。現在,怎麽反而讓我好好去做個兒子?”
太子妃略略慚愧,垂下眼簾說:“那時候想得簡單,但這些年在宮裏冷眼看著,看著德妃娘娘為何能長長久久留住聖心,才明白了她的為人處世之道。臣妾看得太遠,偏偏把眼前該做好的事都忘了。”
“你是說你自己,還是我?”太子不解,此刻妻子靠得那麽近對他說話,沒有讓他像從前那樣反感,隻是突然提起德妃,他心底忍不住有些毛躁,冷聲道,“你怕是學不來她一點皮毛,她在你這個年紀就開始跟著太祖母,太祖母把曆經三朝的本事都教給了她,你怕是十幾年也趕不上她一半。既然你說要做好眼前的事,那就做好自己,又何必學她?”
太子妃道:“文福晉告訴臣妾,您很討厭德妃。”
胤礽眉頭緊蹙,惱怒地說:“她們沒事成天瞎猜這些。”
“但臣妾也看得出來,您確實很厭惡德妃。”太子妃輕聲道,“對四阿哥還算友愛,我們姐妹之間或宮女、太監不經意提起德妃或永和宮有什麽事,您總是會很不耐煩。您對她的厭惡,已經不隻藏在心裏,都露在臉上了。”
胤礽惱怒道:“那又如何,你到底要說什麽?”
太子妃稍稍有些發慌,生怕又觸怒太子,忙解釋:“臣妾是想,您不願我去永和宮解釋,是覺得這件事您委屈,還是因為您本身就討厭德妃?可您若是答應,不管德妃什麽態度,對臣妾來說都無所謂,要緊的是別讓皇阿瑪誤會您。”
見妻子滿目誠意,不似從前咄咄逼人,就算很希望自己答應她,也沒有拿出禮教規矩來壓製自己,算得上是一個妻子和丈夫商量事的態度,太子竟莫名其妙有一種被尊敬的感覺。如此一來,即便覺得何必去向德妃解釋,也不想讓太子妃太過失望,於是點頭說:“你去說吧,德妃不會給你看臉色,她那樣一個老好人。”
太子妃見丈夫點頭,麵上露出喜色,倒是叫胤礽很意外,不解地問:“你就那麽想去?”
“不是。”太子妃含笑道,“還是第一次和您好好商量一件事,這樣說話的確舒服多了,從前的我太把自己當回事,總是自以為了不起,卻不曉得全天下人都在看我的笑話。”
胤礽心中多了幾分自在,他何嚐不想過舒心的日子,便溫和地說:“你之前年紀小,往後咱們好好的便是了。”
一語說得太子妃麵色通紅,心內激動,赧然想握住丈夫的手。胤礽見她膽怯,主動抓起來,與她道:“日子還長著呢,我這輩子若注定沒有父母緣,老天總該給我個好妻子吧,你是個好妻子,隻是我們還沒學會怎麽合得來。”
太子妃笑中帶淚,鄭重地點頭說:“臣妾會一直陪在您身邊。”
胤礽點頭,忽然又說:“你不好奇我為什麽討厭永和宮嗎?”
太子妃卻是高興地忘記了這一茬,正發呆,丈夫對她說:“因為從我出生起,她就在皇阿瑪身邊,皇阿瑪對我多好,就對她十倍的好。宮裏人都說皇阿瑪對我的額娘情深意重,可我看到的,是皇阿瑪為了她忘記了過去的一切,甚至我。紫禁城處處都有她的存在,即便我隨皇阿瑪離宮離京,她也照樣不會消失。你明白嗎?”
太子妃心頭一緊,她能體會丈夫的無奈,可小時候依賴父親也罷了,怎麽到現在還不能釋懷?可她不敢細究,太子說這些話時眼底的恨意和冷意,即便從前和自己發生爭吵也從沒出現過,可見他對德妃的恨意有多深。
“她又生了老四這麽好的兒子,十三、十四阿哥還沒成氣候,將來還不知道會怎麽樣。”太子鬆了手,走到窗前負手而立,望著毓慶宮四四方方的天空,這就是他所看到世界的全部。父親為他建造了宮殿,給予他僅次於帝王的尊榮,可對他而言,這隻是金鑄的鳥籠,他的一生都被束縛了。
“當年六阿哥沒了後不久,京城發生瘟疫,四阿哥染了疫病,彼時皇阿瑪正好去盛京,他立刻掉轉方向要回去看四阿哥。”胤礽冷笑著,“當時若非太祖母阻攔,不知道他是不是會不顧瘟疫就闖入京城。可如今太祖母早就不在,沒有人再能阻攔他做什麽,竟然一麵跟噶爾丹打仗,一麵偷偷地千裏迢迢跑回京城來看出痘的女兒。”
太子妃靜靜地聽著,還是頭一回聽丈夫發牢騷。雖然這些話她或多或少有自己的見解,但額娘對她說,安靜地傾聽也能拉攏守住丈夫的心。此刻,胤礽突然問她:“你說若是我得了什麽病,他會不會立馬回來看我?”
太子妃搖了搖頭,但又低下頭說:“額娘告訴我,您小時候出痘時,皇上停了朝政守在乾清宮日日夜夜照顧您。”
胤礽神情一恍惚,呆呆地看著妻子,太子妃忙道:“臣妾不是說您的話不對,臣妾的意思是,皇上有無數後宮,即便沒有永和宮,也會有別的妃嬪成為他心頭所好,那是皇上和她們之間的事,咱們管不了,而您與皇上的父子之情,同樣是無人能取代的呀!”
胤礽苦澀地一笑:“你到底還是不懂。”
雖然此番相談沒有互相說到對方的心裏,可比起從前動不動就大呼小叫的爭吵要和諧溫柔許多,太子心裏是高興的。太子妃見他如此,更加願意學得多幾分溫柔,而他們也商議好了,太子妃在皇帝進城前,就去向永和宮解釋。
如今雖然溫宸公主康複在即,但宮裏的人都是要命的,鍾粹宮的布貴人即便想去探望,也要礙著端嬪的心思。至今為止,隻有延禧宮的敏常在時不時帶著敦恪公主去探望,小妹妹陪著姐姐說話,也解了溫宸許多寂寞和身體的難受。嵐琪本勸她們母女不要來,敏常在卻說來都來了,
一回兩回都一樣,真要染上什麽病,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
如果說敏常在與自己是姐妹情意,這樣做可以理解,可嵐琪沒想到太子妃能懷著孕特地跑來,真是很不容易。那日正愁於安撫傷痕癢得難受,又被捆了雙手不能撓而哭哭啼啼的女兒,環春驚訝地跑來說:“太子妃娘娘求見,奴婢勸過了,她還是執意要見您,說她小時候出過痘疹,不會有事,還說我們公主已經好了,要是傳染,永和宮裏的人早就先倒下了。”
“到底什麽事?”嵐琪好奇,不能不給太子妃臉麵,便讓環春哄著哭鬧不休的孩子。待到門外,太子妃已然逶迤而入,身後擁簇著無數宮女嬤嬤,比起太子妃滿麵溫和大方,那幾位嬤嬤、宮女顯然很嫌棄永和宮如今“不幹淨”。
太子妃自然為了丈夫來周全那件事,而此刻宮外頭,四阿哥忙完朝堂的事,準備好了明日父皇進城接駕的事宜,緊趕慢趕回來想樂嗬嗬地抱一抱兒子、看看毓溪,一進正院就見丫頭老媽子傻站著。他才走幾步,自己的乳母就迎上來說:“四阿哥,您可算回來了,您去瞧瞧福晉吧,剛剛小阿哥吐奶吐得厲害,把福晉嚇壞了。大夫已經瞧過,沒什麽事,可她還是怕得不行,再不肯讓乳母喂養,非要自己喂養不可,可福晉她沒有奶水,正抱著小阿哥哭呢。”
胤禛眉頭緊蹙,聲音沉沉地說:“我也知道她近些日子脾氣越來越古怪,到底為什麽?”
乳母經驗豐富,忙勸說:“奴婢雖是後來才來伺候您的,但聽說您出生後,德妃娘娘也這樣鬧過一陣子。奴婢聽說的確有一些產婦生了孩子後會性情大變,且要養一陣子才能好。無論如何,還請您多多包涵福晉。”
“我自然會包涵她,可是……”胤禛有些束手無策,這幾天他一直耐心地對待毓溪,可是毓溪對孩子的緊張和敏感讓他越來越無法承受,這會兒聽說妻子抱著孩子在裏頭哭,他竟不知道怎麽辦才好。呆呆地站了許久,裏頭有人出來,說小阿哥睡了,福晉也睡了,他才長舒一口氣,突然吩咐下人:“你們好生照看福晉,我進宮給娘娘請安,皇阿瑪明日就回京了,我總不能一趟也不去看看娘娘。”
這般便撂下一家子人,胤禛匆匆前往內宮。要不是因為毓溪明著暗著不想他進宮,怕沾染了病,他早就想來找母親搬救兵。他自己是被人捧著長大的,對待弟弟妹妹也不必費心,這輩子的心思都花在毓溪身上了。夫妻和睦時,他還覺得理所當然,可現在他力不
從心,甚至很不耐煩。
四阿哥進宮時,剛拐進永和宮的路,那邊八阿哥和九阿哥剛好從寧壽宮那裏過來,隔著長街遠遠地看到四哥,趕不及過來問聲安,便就罷了。九阿哥要送八阿哥離宮,兄弟倆一起走著,九阿哥朝四周看了看,輕聲對哥哥說:“聽我額娘與桃紅說悄悄話,好像溫宸出痘那會兒,皇阿瑪回來過。”
胤禩不信,搖頭說:“那麽遠的路,怎麽可能?”
九阿哥說道:“我也不信。額娘和桃紅就是在猜到底是真是假,不過我看八成有這件事,這可是了不得的事,哪能瞎傳?”
胤禩忙叮囑他:“莫要再掛在嘴邊,這不是咱們該管的事。”
九阿哥答應著,可說起明日父親和兄長就要回京,提到宮裏人都講大阿哥年紀輕輕卻戰功赫赫,三征噶爾丹,必然名垂青史。相比之下,東宮太子於國家朝廷毫無建樹,雖滿腹經綸、學識淵博,可似乎就是個隻會念書的書呆子。
胤禩嚴肅地說:“太子儲君,豈容你我背後議論?”
九阿哥卻不屑,輕哼一笑:“他不過是會投胎。論文論武,八哥你若出身好些,豈不比他強?”
胤禩微惱,冷聲道:“你怎學得十弟那般言行無狀?再不許提起這些話。手足之間,理當長幼有序、兄友弟恭。今日的話到這裏,往後再不許提起來。你如今還在宮裏住著,更加要謹言慎行。”
九阿哥見兄長不悅,也不敢再胡說八道,之後說些別的話,一路將哥哥送到宮門前。
永和宮裏,胤禛正在妹妹的屋子裏,小宸兒窩在哥哥懷裏撒嬌。起先哥哥剛來時,她哭著不讓見,說自己變醜了要嚇著哥哥,胤禛百般哄她才沒事了。且溫宸恢複得還不錯,臉上一些痘疹結痂消退,留下的些許痕跡假以時日,等到她待嫁年紀應該能淡去。
嵐琪坐在一旁看兄妹倆說話,見胤禛一副慈父的模樣,笑著說:“將來你也這樣寵念佟吧。女娃娃是要寵著才好的,不過念佟是長女,要做弟弟妹妹的榜樣,你也要有分寸些,管教孩子的事要好好和毓溪商量。”
提起毓溪,胤禛臉上掠過幾分異樣神情,懷裏妹妹正撒嬌說:“額娘說過了夏天才許我去看小侄子,這會兒連春天都沒過呢。四哥,你能把我的小侄子抱進宮裏來嗎?”
胤禛卻在出神,沒及時應妹妹的話。嵐琪察覺到兒子的不尋常,便接著女兒的話哄了她幾句,之後喚來乳母照看公主,讓兒子到她屋子裏去喝杯茶就早些回去。
到了母親屋子裏,胤禛因察覺到自己的失態,故意岔開話題,說聽溫憲這陣子悶在寧壽宮不出門,他好久沒去給皇祖母請安,也不知道如何。嵐琪手裏侍弄茶水,靜靜地聽兒子東拉西扯,大女兒那裏她早晚要去照顧的,不過兒子這麽反常的模樣,這會兒不問他,離了宮,下回不知幾時再進來。
一杯溫熱的茶放到兒子麵前,嵐琪開門見山問:“和毓溪吵架了?”
胤禛搖頭,手裏握著茶杯,輕聲道:“我回去時,她正在屋子裏抱著孩子哭,我沒敢進去,進去了也不知道跟她說什麽。這陣子她很古怪,好像完全變了一個人,我總是耐心哄著她,可時日久了,我實在不耐煩。額娘,我是真心疼毓溪的。”
嵐琪心內有些愧疚,她這陣子一心一意都撲在小宸兒身上,外頭的事連帶兒媳婦生孫子她都不上心,果然這就出事了。他們年紀輕輕的,自立門戶,家裏柴米油鹽、生兒育女都等著自己去應對,嵐琪就算當初也懵懵懂懂,好歹有太皇太後扶持,且宮裏的事都是有規矩的,反是他們這樣出去自己養活的更不容易。
她沉沉一歎,且聽兒子繼續說,漸漸就明白毓溪是怎麽了,和她當初生完胤禛一樣,明明新生命帶來喜悅和希望,偏偏腦袋空空,對未來更加迷茫。
“但是現在她誰都不信任,整天神神道道的,我又不能總把嶽母請到家裏來,別人看著像什麽樣子?”胤禛眉頭緊蹙,很無奈地說,“我看得出來,她對小宸兒的事耿耿於懷,我不怪她怕自己染病會害了肚子裏的孩子,我也後怕。可小宸兒是我親妹妹,又根本沒出什麽事,她怎麽就不為我想想,就那麽放不下呢?”
嵐琪一直沒開口,兒子說盡心中鬱悶,到後來反而臉紅了,不好意思地說:“難得進宮給您請安,盡說些自己沒用的話。”
“可也是你的心裏話,額娘聽著很安心。”嵐琪淡淡一笑,又問兒子,“說完了嗎?”
胤禛深深舒口氣,渾身一鬆,微笑著說:“說出來好些了,這些日子我也忍得難受。”
嵐琪頷首,溫柔地笑著:“額娘給你派太醫到府裏去,好好給毓溪查查身子,是不是哪兒不舒服,該吃藥就吃藥,別諱疾忌醫。再有,額娘不介意你把嶽母接到家裏去。至於你兄弟之間或親貴們說閑話,且看你是在乎自己的妻兒,還是在乎他們?為了毓溪好,把你嶽母接來照顧她吧。她既然誰都不信任,自己的親娘總該信任。你若心裏委屈,就進宮來跟額娘說說,對毓溪再耐心些。想想她為了這個孩子吃了多少苦,這些年吃的藥都夠別人一輩子吃的了,你們男人家一夜貪歡就做現成的爹,還不許十月懷胎鬼門關走一遭的女人撒撒嬌、發發脾氣?”
胤禛苦笑道:“隻怕額娘這樣的婆婆,天底下沒有了。”
嵐琪笑悠悠地說:“額娘當年是讓你太祖母捧在手心裏的,你太祖母怎麽疼額娘,額娘就怎麽疼毓溪,將來毓溪也會疼你的兒媳婦,這樣多好。”
“是。”胤禛釋懷,今天趕著時辰進宮來,果然沒白走一趟。
“天色還早,不如出宮直接就去把你嶽母接到家裏去。”嵐琪吩咐著,“皇阿瑪明日回鑾,之後你該忙碌了,把毓溪和孩子交給她額娘,你也放心不是?至於別人說閑話,宮裏頭你不必擔心額娘,額娘還有什麽沒聽過?”
胤禛一一答應,但聽得母親最後那句,不禁問:“我這幾日聽說皇阿瑪為了小宸兒回來過。額娘,真有這件事嗎?”
嵐琪滿不在乎,衝兒子微微一笑:“真真假假,你自己怎麽看唄,要緊的是你妹妹保住一條命,額娘心滿意足了。”
母子之間有默契,胤禛知道額娘這樣回答,就是肯定了,心中不免震驚。他聽到閑話時,隻覺得又如以往那樣,有人無中生有,畢竟這是不可能成行的事。皇阿瑪要多大的決心,才能拋下戰場上的一切跑回來看自己的女兒?但是現在從額娘嘴裏得到肯定,又為阿瑪父女情深而感動。孝懿皇後從前一直對他說,父親是有情有義的人,要他將來也做這樣頂天立地的好男人,現在自己為人夫、為人父,才真正明白其中的不易。
母子相談甚歡,兒子離去,嵐琪臉上才露出淡淡的愁緒,她固然希望兒子學得樂觀豁達,但現實在眼前,她還是會擔心毓溪若就此改了性子,將來如何是好。人心生來長偏,她總是偏在自己骨肉身上的。
聖駕勝利歸來,皇帝入京後未急於入宮,而是率文武百官祭告天、地、社稷,遣太子祭告神佛先師,又以禦用之食、物等,犒賞出征的戰士。所有的事,入京前就有規劃,皇帝早就派人知會太子準備。太子籌備妥當,一切皆讓父親稱心如意,總算了卻朝廷國家一件大事。這時皇帝才洗去硝煙塵埃,到內宮向太後報平安。
玄燁在寧壽宮與太後說話時,底下乳母來稟告,說公主玉體違和,不能到聖駕麵前請安。玄燁隨口便吩咐女兒好好休息。但等乳母離去,太後卻道:“皇上幾時得空,教教五丫頭才好。我知道我寵得她脾氣比誰都大,可這一回她雖有錯,但小宸兒的病總不能全賴她,可她卻扛下所有的責任。小宸兒如今都痊愈了,她依舊後怕不已,終日惶恐不安,從前小霸王似的人,這陣子連話都不多說了。”
“待兒臣見過溫宸,與她額娘商議後再看如何引導,這丫頭是該定一定性子,轉眼要嫁人了。”玄燁看似不經意地笑著,卻捕捉到太後眼底的漣漪,果然聽太後含笑問他:“皇上是不是走了一趟漠北,相中哪位年輕有為的王爺了?”
玄燁笑道:“溫憲是在您膝下養大,兒臣一早就和德妃說好,溫憲的終身大事必須是皇額娘您說了算,不論是遠嫁草原,還是下嫁京中名門貴族,都是您說了算才好。”
太後顯然鬆了口氣似的,麵上笑悠悠:“這樣也好,皇上日理萬機,這些事就交給我。溫憲年紀雖然小,可也是眨眼間的事,我會留心的。”
玄燁離了寧壽宮,也沒主動去看一眼溫憲。他心裏自然是疼女兒的,但是當初偷偷折回來看小宸兒的兩天裏,嵐琪就跟他說,暫時別管大女兒,那孩子的性子脾氣有許多需要改的地方,可是她已經長大了,他們再如何一遍遍的說教,都比不上她自己開悟,這次的事不能全怪她,但能讓她好好想一想自己一直以來的率性,給多少人添了麻煩。
皇帝這樣想著嵐琪的囑咐,便是心疼也放下了。之後徑直往永和宮來。若是從前,未必能回回做得這樣招搖,但眼下溫宸公主大病初愈,做父親的前來探望再合情合理不過。且一回宮,梁公公就告訴皇帝,為了沒有往前線通報公主出痘的事,太子妃已經親自往永和宮跑了一趟,這裏頭的輕重,玄燁比誰都明白。
再見嵐琪和孩子,嵐琪精神飽滿,笑容燦爛;小宸兒活蹦亂跳,中氣十足,一聲聲皇阿瑪聽得他滿心歡喜。哄過女兒,便與嵐琪說起太後那裏的事。而皇帝正大光明來過一趟永和宮,嵐琪也終於能大大方方到各處去。之前莫說宮裏的人忌諱永和宮,她同樣很理解人人自危的心,畢竟出痘可大可小,弄不好是要人性命的大事。如今可以去寧壽宮向太後請安謝恩,便與玄燁道:“溫憲的事讓臣妾來解決吧。皇阿瑪一直那麽寵她,這次也隻管護著她,我們倆一貫一個唱白臉一個唱黑臉,您突然唱黑臉,她也要想不明白的。”
玄燁則笑道:“當初你像她現在的年紀,都在朕身邊了。可輪到咱們自己的閨女,還是不懂事的小娃娃似的。”
嵐琪笑道:“誰叫人家是公主,這是天生來的福氣。”又提醒玄燁,“兒媳婦生了孫子,皇上也賞賜點什麽吧。您若忙不過來,臣妾準備好,以您的名義下賞可成?”
玄燁當然答應,還安慰嵐琪:“胤禛有了兒子,這下你也放心了。”
紫禁城外,等四阿哥忙完接駕和宮裏的事,回到阿哥府時,天色都暗了。這樣尷尬的時辰,必然哪一處也沒撈到口飯吃。
此刻宋格格正在李側福晉麵前串門,西苑裏的晚膳早就準備過了,巧珠來稟告,說四阿哥回府了,李側福晉很自然地問:“四阿哥用過晚膳了嗎?”
宋格格在一旁冷笑道:“這事不必姐姐操心吧。正院裏如今難道連四阿哥的一口飯都沒的吃了?”
昔日鋒芒相對的兩人,如今看明白了阿哥府裏的人情世故,即便不是什麽情同手足的好姐妹,互相說得上話,彼此總算個依靠,但李側福晉也不願被宋格格指摘自己屋子裏的事,冷冷道:“問一聲安,也是咱們伺候丈夫分內的事。”
“福晉把持一切,咱們操心隻會惹她嫌。”宋格格指一指正院大房的所在,嗤笑道,“那裏如今很不太平呢!姐姐聽說了沒有,可憐咱們小念佟,不知還有沒有人照顧?照我說,福晉既然有自己親生的了,把閨女還給你才好。”
李側福晉麵無表情地說:“念佟是長女,當然要養在福晉膝下,德妃娘娘都再三叮囑了,我何苦自討沒趣?”
宋格格嬉笑道:“提起德妃娘娘,福晉這次可是吃了大虧,雖說德妃娘娘著急公主的病,可也太冷落王府了。這都多久了,從前那麽如珠似寶地捧著福晉,這回到現在就幹巴巴一聲恭喜。姐姐知道嗎,福晉多半就是因為這臉上不好看,才變得神神道道,聽說四阿哥昨兒回來門都沒進,轉身就走了。可惜到底沒來看看姐姐,或去我那兒坐坐。”
李側福晉卻說道:“可你我的母親,能來府裏照顧我們嗎?”
話音才落,宋格格的丫頭跑來,喜滋滋地說:“四阿哥說要去咱們小院兒用晚膳。這會子還在正院和福晉夫人說話,轉眼要過去的,您趕緊回去準備吧。”
宋格格大喜,剛剛還滿嘴酸話的人,此刻抬手扶一扶發髻,又整理衣衫,得意揚揚地對李氏說道:“姐姐懷著呢,安胎要緊,這陣子伺候爺的事就交給我吧。”
說罷,身姿搖曳,揚長而去。李側福晉看得直瞪眼,但腹中胎兒一陣踢打,又讓她回到現實,如今唯一能做好的就是生兒育女。聽說昨天太醫來看四福晉,開了許多藥,不知要吃到什麽時候,隻怕若要再生養會很不容易。她身體健康,要更珍惜才是。
這邊廂,胤禛與妻子、嶽母說罷了話,便離了正院到宋格格那兒歇著去。覺羅氏在門前看著女婿離開,轉身過來,再看目光一瞬不瞬望著搖籃裏的孩子的女兒,不禁說道:“我來雖能照顧你,但妨礙四阿哥和你好好說話,過幾日你好些了,我就走吧。”
毓溪卻緊張地說:“沒什麽尷尬的。胤禛這些日子本來也辛苦,在宋格格那兒清靜,她又會伺候人,叫他過去歇歇挺好的。”說著,目光又落在孩子身上,嘴裏喃喃,“額娘一來,這孩子就安靜多了,可見他也喜歡讓姥姥照顧。”
覺羅氏微微蹙眉,張口想說什麽,記起女婿跟她說的那些話,又默默忍耐了,隻笑著答應:“額娘會好好照顧你和孩子的,你要趕緊把身體養起來。”
毓溪則自言自語:“念佟那會兒,德妃娘娘再三叮囑,不出百日不要抱來抱去,想必小阿哥她該更加珍惜,我是想這一年都別進宮了,讓小宸兒好透了我們再去不遲。”
覺羅氏這下忍不住了,上前說:“孩子百日,你就抱去叫德妃娘娘看看吧。毓溪,你別忘了自己的身份。”
毓溪不解地問母親:“額娘,我做錯什麽了?這些日子脾氣不大好,我知道,可我沒做什麽失了尊重體麵的事。”
覺羅氏憂心忡忡,向門外看了一眼,輕聲道:“你從前對我說,要想四阿哥去別處,他總是推三阻四。現在呢?男人的心是善變,可女人若是先變得不討人喜歡了,又有什麽資格讓男人把心放在自己身上?”
毓溪皺眉,細想想,的確不錯,她今天讓胤禛去宋氏那兒,胤禛想也沒想就應了,雖說額娘在這裏他興許不大方便,可若是從前,一定說去書房或是客房裏歇著,哪能輕易就答應到李氏或宋氏的屋子裏去?今天夫妻見麵就幾句簡單的對話,她還覺得順暢來著,沒想到卻隱了這麽個道理。
“怕是往後就算你不讓他去,他也主動會去了。誰不愛聽好話?誰不喜歡被人哄著、捧著?四阿哥為什麽要天天忍耐你發脾氣?毓溪你再不改一改,他可就不需要你改了。”覺羅氏一句一句說得鄭重,又道,“我聽說宮裏太子妃都改了脾氣,如今和太子出雙入對。人家從無到有,難不成你要鬧得從有到無?你們自小青梅竹馬,往好了說感情比誰都深,可要說難聽些,時間那麽久了,保不定哪天就厭棄了。”
毓溪已是淚眼迷蒙,所以覺羅氏才擔憂能不能說這些話。叫自己和女婿看來,毓溪現在精神有些不正常,太醫說福晉身體產後虧虛,需要大補靜養。她的不正常也非全是由心而來,但人話總是聽得懂,這些重話壓下去,她果然受不了了。
“額娘,我知道了……額娘,我一定改。”好在是自幼接受深宅教育的人,母親的話雖然讓毓溪傷心,尚不至於崩潰,眼淚和心痛後冷靜下來,對母親說,“若是我自己把他推出去的,將來才真正要後悔。我在乎胤禛,不要他厭惡我。”
覺羅氏也不知女兒能不能改,話已是說盡了,心裏更惦記著改日進宮向德妃娘娘請安。這些年孩子們的事一向與娘娘有商量,如今也談不上是商量,她這個做母親的前去放低身份,娘娘才能不至於誤解兒媳婦。不然青蓮、乳母這些人眼睜睜瞧著福晉“魔怔”,還不一五一十都稟告到宮裏去?德妃娘娘偏心自己的孩子她能理解,哪個做娘的不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