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畫不明所以。
蘇珍說道,“你這孩子就是直,不琢磨那些彎彎繞繞的事兒,肯定想不到。你看,你爸……”她懊惱地一打嘴,“濤子琢磨著認回你,老太太就明顯站在了濤子這邊,還主動替濤子張羅。老太太為了濤子,得罪了大哥大嫂,還把錦達給打破了腦袋。這情況,大哥大嫂肯定不願意給老太太養老,老太太也沒法兒在大哥大嫂家過了。怎麽辦?”
她低頭繼續洗蘋果,一邊還分析著,“跟著二哥二嫂過?那是做夢。二哥一切聽二嫂的。二嫂那人不聲不響的可比大嫂精明多了,沒有天大的好處肯定不養老太太。老太太明白,濤子也清楚。你看現在,老太太被濤子接走了,進城了,終於如願了。”
蘇畫驚訝極了,“意思是,老太太一直想進城生活?”
蘇珍點頭,又說,“老太太偏疼濤子,當然願意跟著濤子過。老爺子五年前去世時她就想進城跟著濤子過。莫英蘭可不是好相與的。具體怎麽回事不知道,反正老太太那時候沒能如願。時間長了,大家都忘了這一茬兒了。誰成想,老太太嘴上不說心裏一直惦記著,這不就進城了!”
說完她直搖頭。老太太是個很固執的人,不管說什麽話、做什麽事,總覺得自己是對的,別人都是錯的。就拿偏疼濤子和阿卉這事來說吧。
阿卉和濤子出生那幾年家裏條件改善了不少,沒以前那麽困難了。老太太就固執地認定阿卉和濤子是福星,他們倆的出生才改變了家裏貧困的現狀,其他孩子生來就是吃窮家裏的賠錢貨。因此,阿卉和濤子從小比他們這些哥哥姐姐吃的好、穿的好,不用幹活,還能讀書上學。
老太太跟著大哥過了五六年,賣掉老房子的錢一分沒給大哥,前前後後的差不多全都貼補給了阿卉。不僅如此,每年大哥、二哥和她都得給老太太孝敬。她是嫁出去的女兒,年節送東西就成。大哥二哥給東西還得加每年一千塊錢。而阿卉送的年節禮,她這個當姐的都不好意思說。至於濤子,見過送東西、送米麵,沒見過給錢。
對自己的兒女不能一視同仁,差別對待的離譜,老太太卻從來不覺得自己錯了。
再說老太太嫌棄小畫的事吧,無非就是遷怒。陳芝,蘇畫的母親,是老太太心中的一根刺。老太太當年沒能壓服住陳芝,就把所有的氣都撒在了陳芝的女兒身上。老太太對自己的兒女都能差別對待,何況是隔著輩的孫女。
每次想到這些,蘇珍都覺得無奈又難過。她這輩子嫁了兩次人,第一次是遇人不淑,第二次也幸福了幾年。兩次婚姻,從頭到尾她一直沒受過婆婆氣,反倒處處受自家親娘的氣。
蘇家的事,蘇畫隻當個故事聽,並不當一回事兒。她現在比較關心豆漿豆花的事,“姑,咱們什麽時候過去做豆腐?”
“石憨一會兒就過來接。”
這話說完不過五分鍾,就聽有人在大門外喊,“張二嫂在家嗎?張二嫂,我是憨子,在家不?”
“在呢,在呢,快進來。”蘇珍應著,趕緊開門出去迎。
因為提前打過招呼,張正聽聞動靜就過來了。張正和石憨兩人把泡好的黃豆搬上三輪車,蘇珍又拿了兩個幹淨帶蓋子的空桶坐上三輪車,跟去了石頭屯。
蘇畫留下看家,順便檢查藥櫃裏的存貨。藥櫃是師傅親手打的,裏麵的藥材她挨個兒檢查了一遍,確定保存的都很好,十分滿意。
她又跑去倉房翻騰,找出滿滿一袋子葵花籽,立刻裝了半簸箕出來,倒進大鍋裏小火炒至八分熟,停火,在熱鍋裏直到放涼才舀出來。家務活是永遠也幹不完的,她這會兒就惦記著吃豆花了,什麽也不想幹,盛了一果盤的炒瓜子、泡了一壺藥茶,一邊嗑瓜子一邊等大姑回來。
大概一點多的時候,大姑來電話告訴她,再有半小時就回家。她丟下瓜子,往爐子上坐了大鋁鍋,熱上七八個豆沙包。想了想,切碎蔥白、搗碎大蒜,用醬油、醋、香油、芝麻加鹽簡單做了配料,又現炸了一碗辣椒油。
東西準備好,她出去隔牆喊張正一家過來吃豆花。
石憨的三輪車一到,在蘇畫家的張正父子立刻迎出去,幫忙把豆漿、豆花往屋裏搬。
兩個村子離的並不遠,又是三輪車送過來的,豆漿豆花還是熱的。豆腐成型需要時間,豆皮晾幹也需要時間,石憨走時說好了再送過來。
兩家五口人,一人拿了個大碗,自己盛豆花自己加配料。他們個個戰鬥力十足,鐵皮桶裏**分滿的豆花,一頓就吃掉了一小半。
農村人,有點東西就喜歡左鄰一碗右舍一碗地送。蘇珍裝了一小盆豆花,讓張正幫忙給張三爺家送去,公公婆婆那邊派蘇畫去送。公公婆婆跟著老大過日子,丈夫在世時就和老大不和,因此兩邊的往來並不多。但她孝道沒丟,即使丈夫去世了她也一直逢年過節的送東西過去。
自從蘇老太太進城,蘇江家的日子過的相當平靜,蘇卉也安分了下來不再三天兩頭往蘇家屯跑。
蘇珍和蘇畫也借了光,這個年過的平靜又和樂。他們這邊冬天算是農閑時,沒有幹不完的農活。蘇畫在家裏過的相當悠閑,除了做些家務,每天就是吃吃吃。對於她光吃不長肉這一點,吃胖了六斤的張正妒忌的不行。
除了中午的藥膳粥,每天早晚兩頓飯基本由蘇珍掌廚。蘇珍為了給姑娘好好補補,每天變著花樣做飯,而且頓頓不缺肉。就連主食,她都能做到六天不重樣。
張正妒忌的不行,後來就成了蘇畫家飯桌上的常客。
還有六天蘇畫就要離家回校了,蘇珍開始一門心思地給自家姑娘準備幹糧。自製香腸,自製豬肉脯,五香花生、鹽水花生,雞肉醬、牛肉醬,一個不少。醃鹹蛋的缸掏了,鹹鴨蛋、鹹雞蛋全撈出來洗洗煮熟。
蘇畫愛吃不假,但看著大姑準備出來的一堆東西,她都不知道說什麽好了。以前離家時拿這麽多東西無所謂,因為是她和師傅兩個人吃,消滅的倒也快。現在換成她自己一個人,不好拿是一個,憑她自己一個月都難消滅又是一個。
大姑給她準備的都是好東西,但城裏人不一定欣賞,她這次不準備和舍友分享。在張涵身上她得了教訓,她認為的好東西,別人不一定覺得好。她以後盡量不幹招人嫌的事。至於教官和秦穆,他們似乎並不嫌她的東西,倒是可以分一些給他們嚐嚐。
蘇珍見幫忙添火的姑娘有點走神,出聲提醒,“小畫,發什麽呆?你手機響了。”
蘇畫回神,趕緊進西屋拿手機。是個陌生的座機號,看區號既不是本省的,也不是元市那邊的。她疑惑地接聽,對方隻說了三個字,她立刻炸了,“臭老頭兒,你還知道打電話?”()
蘇珍說道,“你這孩子就是直,不琢磨那些彎彎繞繞的事兒,肯定想不到。你看,你爸……”她懊惱地一打嘴,“濤子琢磨著認回你,老太太就明顯站在了濤子這邊,還主動替濤子張羅。老太太為了濤子,得罪了大哥大嫂,還把錦達給打破了腦袋。這情況,大哥大嫂肯定不願意給老太太養老,老太太也沒法兒在大哥大嫂家過了。怎麽辦?”
她低頭繼續洗蘋果,一邊還分析著,“跟著二哥二嫂過?那是做夢。二哥一切聽二嫂的。二嫂那人不聲不響的可比大嫂精明多了,沒有天大的好處肯定不養老太太。老太太明白,濤子也清楚。你看現在,老太太被濤子接走了,進城了,終於如願了。”
蘇畫驚訝極了,“意思是,老太太一直想進城生活?”
蘇珍點頭,又說,“老太太偏疼濤子,當然願意跟著濤子過。老爺子五年前去世時她就想進城跟著濤子過。莫英蘭可不是好相與的。具體怎麽回事不知道,反正老太太那時候沒能如願。時間長了,大家都忘了這一茬兒了。誰成想,老太太嘴上不說心裏一直惦記著,這不就進城了!”
說完她直搖頭。老太太是個很固執的人,不管說什麽話、做什麽事,總覺得自己是對的,別人都是錯的。就拿偏疼濤子和阿卉這事來說吧。
阿卉和濤子出生那幾年家裏條件改善了不少,沒以前那麽困難了。老太太就固執地認定阿卉和濤子是福星,他們倆的出生才改變了家裏貧困的現狀,其他孩子生來就是吃窮家裏的賠錢貨。因此,阿卉和濤子從小比他們這些哥哥姐姐吃的好、穿的好,不用幹活,還能讀書上學。
老太太跟著大哥過了五六年,賣掉老房子的錢一分沒給大哥,前前後後的差不多全都貼補給了阿卉。不僅如此,每年大哥、二哥和她都得給老太太孝敬。她是嫁出去的女兒,年節送東西就成。大哥二哥給東西還得加每年一千塊錢。而阿卉送的年節禮,她這個當姐的都不好意思說。至於濤子,見過送東西、送米麵,沒見過給錢。
對自己的兒女不能一視同仁,差別對待的離譜,老太太卻從來不覺得自己錯了。
再說老太太嫌棄小畫的事吧,無非就是遷怒。陳芝,蘇畫的母親,是老太太心中的一根刺。老太太當年沒能壓服住陳芝,就把所有的氣都撒在了陳芝的女兒身上。老太太對自己的兒女都能差別對待,何況是隔著輩的孫女。
每次想到這些,蘇珍都覺得無奈又難過。她這輩子嫁了兩次人,第一次是遇人不淑,第二次也幸福了幾年。兩次婚姻,從頭到尾她一直沒受過婆婆氣,反倒處處受自家親娘的氣。
蘇家的事,蘇畫隻當個故事聽,並不當一回事兒。她現在比較關心豆漿豆花的事,“姑,咱們什麽時候過去做豆腐?”
“石憨一會兒就過來接。”
這話說完不過五分鍾,就聽有人在大門外喊,“張二嫂在家嗎?張二嫂,我是憨子,在家不?”
“在呢,在呢,快進來。”蘇珍應著,趕緊開門出去迎。
因為提前打過招呼,張正聽聞動靜就過來了。張正和石憨兩人把泡好的黃豆搬上三輪車,蘇珍又拿了兩個幹淨帶蓋子的空桶坐上三輪車,跟去了石頭屯。
蘇畫留下看家,順便檢查藥櫃裏的存貨。藥櫃是師傅親手打的,裏麵的藥材她挨個兒檢查了一遍,確定保存的都很好,十分滿意。
她又跑去倉房翻騰,找出滿滿一袋子葵花籽,立刻裝了半簸箕出來,倒進大鍋裏小火炒至八分熟,停火,在熱鍋裏直到放涼才舀出來。家務活是永遠也幹不完的,她這會兒就惦記著吃豆花了,什麽也不想幹,盛了一果盤的炒瓜子、泡了一壺藥茶,一邊嗑瓜子一邊等大姑回來。
大概一點多的時候,大姑來電話告訴她,再有半小時就回家。她丟下瓜子,往爐子上坐了大鋁鍋,熱上七八個豆沙包。想了想,切碎蔥白、搗碎大蒜,用醬油、醋、香油、芝麻加鹽簡單做了配料,又現炸了一碗辣椒油。
東西準備好,她出去隔牆喊張正一家過來吃豆花。
石憨的三輪車一到,在蘇畫家的張正父子立刻迎出去,幫忙把豆漿、豆花往屋裏搬。
兩個村子離的並不遠,又是三輪車送過來的,豆漿豆花還是熱的。豆腐成型需要時間,豆皮晾幹也需要時間,石憨走時說好了再送過來。
兩家五口人,一人拿了個大碗,自己盛豆花自己加配料。他們個個戰鬥力十足,鐵皮桶裏**分滿的豆花,一頓就吃掉了一小半。
農村人,有點東西就喜歡左鄰一碗右舍一碗地送。蘇珍裝了一小盆豆花,讓張正幫忙給張三爺家送去,公公婆婆那邊派蘇畫去送。公公婆婆跟著老大過日子,丈夫在世時就和老大不和,因此兩邊的往來並不多。但她孝道沒丟,即使丈夫去世了她也一直逢年過節的送東西過去。
自從蘇老太太進城,蘇江家的日子過的相當平靜,蘇卉也安分了下來不再三天兩頭往蘇家屯跑。
蘇珍和蘇畫也借了光,這個年過的平靜又和樂。他們這邊冬天算是農閑時,沒有幹不完的農活。蘇畫在家裏過的相當悠閑,除了做些家務,每天就是吃吃吃。對於她光吃不長肉這一點,吃胖了六斤的張正妒忌的不行。
除了中午的藥膳粥,每天早晚兩頓飯基本由蘇珍掌廚。蘇珍為了給姑娘好好補補,每天變著花樣做飯,而且頓頓不缺肉。就連主食,她都能做到六天不重樣。
張正妒忌的不行,後來就成了蘇畫家飯桌上的常客。
還有六天蘇畫就要離家回校了,蘇珍開始一門心思地給自家姑娘準備幹糧。自製香腸,自製豬肉脯,五香花生、鹽水花生,雞肉醬、牛肉醬,一個不少。醃鹹蛋的缸掏了,鹹鴨蛋、鹹雞蛋全撈出來洗洗煮熟。
蘇畫愛吃不假,但看著大姑準備出來的一堆東西,她都不知道說什麽好了。以前離家時拿這麽多東西無所謂,因為是她和師傅兩個人吃,消滅的倒也快。現在換成她自己一個人,不好拿是一個,憑她自己一個月都難消滅又是一個。
大姑給她準備的都是好東西,但城裏人不一定欣賞,她這次不準備和舍友分享。在張涵身上她得了教訓,她認為的好東西,別人不一定覺得好。她以後盡量不幹招人嫌的事。至於教官和秦穆,他們似乎並不嫌她的東西,倒是可以分一些給他們嚐嚐。
蘇珍見幫忙添火的姑娘有點走神,出聲提醒,“小畫,發什麽呆?你手機響了。”
蘇畫回神,趕緊進西屋拿手機。是個陌生的座機號,看區號既不是本省的,也不是元市那邊的。她疑惑地接聽,對方隻說了三個字,她立刻炸了,“臭老頭兒,你還知道打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