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公公為東洋之行憂心忡忡。
船行河中,尚且眼前發黑,行到海裏,立著走出去,橫著抬回來,也不是不可能。
孟清和想安慰,也無從安慰起。
撓撓下巴,話說暈船能治嗎?
要不要建議鄭公公多做一些抗暈運動?
例如抱著腦袋翻跟頭,蕩--蕩--秋千什麽的……不過,他也不曉得是否有用,萬一沒用,不是明擺著往鄭公公的傷口上撒鹽?
不然的話,或許可以從醫學手段上尋求突破?
想起很有鑽研精神的太醫院,孟清和頓時有主意了。
“鄭公公要是信得過在下,在下倒有提議。”
“哦?”
“鄭公公不妨走一趟太醫院。”
“太醫院?”
“誠然。”孟清和道,“在鄉中時,聽聞有人乘牛車亦會眩暈,有醫者用藥,可有效緩解眩暈之症。以太醫院眾位良醫的醫術,鄭公公的問題當可迎刃而解。”
孟清和向鄭和推薦了趙院判,鄭和立刻道謝,有一絲希望都要抓住!違抗皇命是不可能的,但凡是有緩解上船就暈的辦法,鄭公公都願意嚐試。
至於鄭公公會不會在治療途中遭受慘無人道的圍觀,成為太醫們鑽研醫術的對象,就不是孟清和能控製的了。
想想在軍中的歲月,想想曾經紮在腦門上的金針,孟清和不由得打了個哆嗦,順便為鄭公公掬一把同情的淚水。
為了偉大的航海事業,為了華夏民族的榮光,鄭公公就勉為其難的犧牲一下吧。
想象一下,碧海藍天之下,大明的船隊揚帆,幾十丈的寶船,福船,搭載著火炮的戰船,運載貨物糧草的馬船,加上各種穿梭在龐然大物中的中小型木船,組成一支龐大的隊伍,浩浩蕩蕩向西行去,這是何等的壯觀!
壯觀的船隊中,站在寶船上的雄壯漢子卻是臉色煞白,船隻乘風破浪間,腳步踉蹌的撲向船舷……
孟清和默默轉頭,捂臉,當真不忍直視。
若不幸遇上一個較真的史官,秉持著實事求是的精神,硬是不肯采用春秋筆法通融一下,大明一代航海家說不定會縱身跳海,提前結束七下西洋的航程。
因為航海名留青史,是光榮。
光榮之下卻備注一行小字,訴說著這樣的黑曆史,別說純爺們鄭和,換個人也受不了。
為確保下西洋的壯舉不出錯漏,也為了自己的“錢途”考慮,孟清和親筆修書一封,派親衛送到了趙院判的府邸。
無論如何,必須把鄭和暈船的問題解決了。臨時換個領隊,孟清和不敢保證自己還有蹭船發財的機會,也無法確定,發現美洲大6之旅是否能順利成行。
他不懷疑明朝船隊能到達地球的另一端。
以大明的造船技術和海員素質,非洲都去了,長頸鹿也帶回來了,美洲和土豆玉米還會遠嗎?
送走了鄭和,給趙院判送了書信,孟清和帶人將皇帝的賞賜收好,金銀入庫,寶鈔清點出來,能花的,盡量花出去。
趁著寶鈔還沒貶值得太厲害,盡早換成有實用價值的糧食和生活必需品才是正經。
於是,在啟程北歸之前,孟清和帶著手下一幹親衛,開始了南京城中的土豪之旅。
糧種,布匹,棉花,香料,牲畜,隻要是邊塞需要的,在北邊能用得上的,孟清和一概不會放過。
寶鈔大把的砸,貨物成車往回拉。
聽說有大食船隊前來朝貢,船隊中攜帶有大量的香料和精美的寶石,還有一些香料種子,孟清和頓時眼睛發亮,打聽出鴻臚寺卿的住處,按時按點蹲守。
看到天不亮就守在府門前的興寧伯,新上任的鴻臚寺卿樊敬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無比的頭疼。
興寧伯是誰?
打倒了禮科給事中趙緯,滅掉了都察院左副都禦史陳瑛,被言官各種參,卻扶搖直上,直接捧上朱家鐵飯碗的軍中猛人,朝堂-牛-人!
被他纏上,還想輕易脫身?
做夢去吧。
再頭疼,樊敬也不敢直接攆人,隻得好聲好氣的同孟清和商量,興寧伯想從大食商人手中買種子,不是不可以,要全部吞下,卻萬萬不行。
“朝貢之後,陛下許大食商人在京出售商品,但有一定限額,且交易需經有司查驗。”
簡單說,孟清和所求之事,樊敬可以幫忙,但幫到何種程度,也隻能盡力而為。
“有大行令此言即可。”
孟清和的本意就是和這些大食商人搭上線,買香料是一方麵,更重要的是,他對大食的海船,以及大食人在海上辨別方向的能力,都十分感興趣。
如果能得到大食人繪製的海圖,那就更好了。
雖然可能性不大,也總要試著努力一回。
得不到海圖,從大食人身上學習一下航海經驗也是好的。
在歐洲的海上馬車夫沒有崛起之前,橫跨歐亞大6的奧斯曼帝國控製著東西方的水路要道,稱霸東西方海上貿易的,則是大食船隊。
大食的船隊滿載著東方的絲綢,瓷器,香料,西方的金幣和寶石,沿著季風,往返於不同的大6之間。
木質的海船,揚起的巨帆,肌膚黝黑的水手,喊著號子,拉起了船錨,開啟了又一次遠航。
海鳥在風中翱翔,霞光映紅了海麵。
碧海藍天,巨大的海船,帶著疲憊,卻更加激動的水手,這是十五世紀的海上商隊,也是曆史畫冊中色彩絢麗的一頁。
當海上馬車夫為金幣和香料展開冒險之旅,海上貿易也被塗上了血腥的色彩。
帶著掠奪和貪婪的歐洲船隊,開啟了延續幾個世紀的血腥貿易和殖民之路。
荷蘭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英國人,法國人,都為追尋黃金,香料,絲綢和茶葉蜂擁而至。
風雨飄搖中的崇禎朝,即便是內憂外患,仍舊在對荷蘭人的海戰中贏得了勝利,擊退了野心勃勃的海上強盜,捍衛住了海上國門。
大明向世界宣稱,華夏的土地,屬於華夏人!
貪婪的強盜,從哪來滾回哪去!
這是華夏文明在曆史中最後的絢爛。
自此之後,遊牧民族入主中原,華夏的文明之火,在一次次的屠殺中,在留頭不留發的野蠻屠
刀之下,逐漸零落,消散。
佇立良久,孟清和胸中似有火焰在燃燒。
深吸一口氣,喉間仍有些鈍痛。
不可否認,在曆史麵前,人的力量無比渺小。但他既然來到這個陌生的時代,卷入了曆史洪流之中,就不會一味的隨波逐流。總要做些什麽,才不枉走這一遭。
前進還是後退,心中早已有了答案。
曆史也早已悄然發生了改變。
一切,不過隻在一念之間。
深吸一口氣,孟清和鬆開握緊的拳頭,手一揮,召集親衛,繼續上街掃貨。
在出發之前,手裏的寶鈔怎麽著也要用完。
別看草原漢子們憨實,憨實的人同樣有心眼。
買賣貨物,交易牲畜,以物易物完全沒問題,價格好商量。
寶鈔?堅決不行!
孟清和瘋狂花錢的舉動引起了宮中的注意,包括他守在鴻臚寺卿門前,向大食商隊大批量購買香料和種子的舉動,都被錦衣衛密報至禦前。
翻過錦衣衛的奏報,永樂帝沉吟良久。
隔日,鄭和再到興寧府,告知孟清和,八月,右軍都督府都督僉事馬榮,將率海舟饋運糧食和香料前往北京,船上的貨物,有部分將送往大寧。
口諭傳到,鴻臚寺門前頓時清淨了,鴻臚寺卿再也不必擔心出門會被某人纏上了。
南京的商家們卻在歎氣,像興寧伯這樣的買主可不多,大批量采購,還不怎麽砍價,就算用的是寶鈔,換算成銅錢也是不虧。突然間見不到興寧伯的身影,商家們都很是失落。
實際上,天子不派鄭和,孟清和也打算收手了。經他這麽一攪-合,京城的糧價和布價都開始上漲,虧得戶部尚書夏元吉正在蘇州治水,鬱新人在北京,管不到南京的事,否則,一個擾亂市場,哄抬物價的罪名,絕對跑不了。
孟清和很識相,皇帝很滿意。
高興之餘,又給孟清和送來幾捆寶鈔。
反正不用準備金,隨印隨發,朱棣一點不心疼。
孟清和一個頭兩個大,好不容易把之前的賞賜都花出去,又來?
但有鄭和的提醒,孟清和委實不敢繼續在南京土豪了,隻能將寶鈔裝箱,捆上馬車,夾在行李中一起運回大寧。
用不出去,運回孟家屯,送進祠堂,也能讓族老們高興一下。
打定主意,孟清和不再出門,一心在家裏收拾行李。
購買的貨物過多,車馬數量直接翻番,隊伍拉長了一大截。
知道的,這是興寧伯北歸大寧,不知道,還以為是哪個豪商巨賈拉著貨物到北邊做生意。
孟清和倒是不以為意,遇到北邊赴任的流官想搭夥同行,也是來者不拒。
有親衛,也有錦衣衛,打出一等伯的旗號,得有多腦缺才會上門找麻煩。
真遇上山嶺之間的流戶-野-盜,誰打劫誰還不一定。
永樂二年七月癸卯,興寧伯的隊伍終於從南京出發。
臨行之前,孟清和借錦衣衛向天子呈上一封奏疏。原本需經通政使司封存,有錦衣衛在,大可免了這個程序。況且,奏疏內的部分內容,給天子看沒關係,讓某些大臣看到,肯定又會惹來一堆的彈劾奏疏。
考慮之後,孟清和決定,有資源就要用,有捷徑就要走。
打好底稿,鋪開紙張,提筆抄錄,一氣嗬成。
吹幹墨跡,抬頭,朝房梁上招招手,“兄弟,麻煩了,回頭請吃飯。”
事了,孟十二郎邁步離開書房,房梁上的仁兄僵硬了半盞茶的時間。
錦衣衛指揮使楊鐸接到屬下回報,淡定的表情瞬間皸裂。
他掌管的是錦衣衛,沒錯吧?
趴興寧伯家房梁的是錦衣衛中第一好手,也沒錯吧?
到底是他思維僵化還是興寧伯實非常人?
無奈奏疏已經帶回來了,不能再送回去,楊鐸隻能親自上呈預覽。
自興寧伯被賜國姓,又在皇室家宴中有了席位,楊鐸就十分清楚,要將興寧伯同一般勳貴區別對待。不能達到徐輝祖的待遇,也必須同徐增厚看齊。
奏疏的內容不多,朱棣卻看得十分認真。
看過之後,下令鄭和到兵部走一趟,召職方清吏司郎中覲見,並將曆年所繪的邊防圖,各省輿圖和海圖一同帶來。
鄭和領旨下去,朱棣起身,負手在暖閣內踱步,半晌,又傳楊鐸,令錦衣衛探查大食朝貢商隊的海船,如有機會,同大食的船隊成員建立起“友誼”,互通一下有無。
“臣遵旨。”
作為天子親軍,錦衣衛的一把手,楊鐸心裏明白,什麽話可以問,什麽時候該閉上嘴。
陳瑛不了解這點,所以,他被請到了詔獄和耿璿作伴。
楊鐸比陳瑛聰明之處在於,他更清醒,也更能把握自己的定位。
既然是天子手中的刀,就該聽命行事。
否則,隻有刀斷人亡的下場。
這封奏疏會造成何種影響,孟清和早已料到。
在上疏之前,孟清和也曾猶豫過,沈瑄不在身邊,更是沒人可以商量。是道衍的告誡,讓他最終下定了決心。
既然要搏一把,就不能繼續瞻前顧後。
再者說,給天子通個氣,算是提前報備,也是為今後要做的事鋪路。
孟十二郎雄心萬丈,大有舉起長刀,揮斥方遒的精神。
護衛在側的高福本想提醒一句,前邊的路不太好走,伯爺是否換乘馬車?
看著自我陶醉中的孟伯爺,高千戶琢磨半晌,最終選擇了沉默是金。
永樂二年七月甲辰,天子下令,兵部職方清吏司重訂北疆各邊鎮衛所輿圖,並令福建泉州市舶司派熟悉海圖之人進京聽用。
新科進士及朝中各部,有愛好航海者,或對繪製輿圖有經驗者,可自薦。經吏部勘察,可用者,當即授官。
同時,永樂帝正式頒詔,欽天監擇吉日,以內侍監總管太監鄭和為領隊,率海船百二十餘,下東洋各國,宣沐天恩。
此令一出,朝廷又是一場地震。
下東洋,宣國威,給諸番邦以震懾,這是好事。
但是,領隊是太監,副領隊也是太監,武官不論,隨行文官都被安排到打醬油的位置,這說得過去嗎?
解縉等人知曉了朝中的消息,同樣很有意見,無奈出不了翰林院,又有道衍監工,委實無暇上疏稟明天子,隻能一邊在心中抽道衍鞋底,一邊翻閱資料,繼續修書。
在京的寧王世子和周王世子都給老爹寫信,將天子要派船隊下東洋的情況一一報告。
寧王和周王的反應不盡相同,寧王更多考慮此舉的軍事意義,周王卻打著盤算,是不是也能派人跟船,趁機大賺一筆。
雖說藩王有封地有俸祿,溫飽之外,進一步豐富物質生活,朱老四的兄弟們就需要自己想辦法,同胞兄弟也是一樣。
加重稅收不可行,有兄弟試過,直接被罵得一腦門冷汗。
霸占農田,與民爭利更加不行。皇位上坐的可是朱老四,此舉純屬找罵,說不定還是找打。
跟著下東洋的船隊倒-買-倒-賣……咳,同番邦互通一下有無,此舉應該沒有問題。算是打了太--祖成法的擦邊球,哪怕被罵一頓,實惠卻能到手。
打定主意,周王當即給天子上表,各種讚揚下東洋的好處,並認為船隊的規模太小,應該增加數量。至於以內官為領隊,武官為主力,文官打醬油,周王也表示支持。
和番邦打交道,之乎者也沒多大用處,厚下臉皮,用拳頭說話才是正途。
接到周王的上表,朱棣很是感動。
這才是親兄弟!
周王請求派人隨行?準了!
隻不過,人員的政-治-麵貌必須經錦衣衛審查,沒有問題,才準許登船。下東洋期間,幹糧自備,和番邦互通有無之時,要抽—出三成的利潤,作為船費。
接到回信,周王磨牙。
人員,幹糧,貨物都是自備,不過是搭個順風船,就要給出三成的利潤,黑,簡直是黑得不能再黑!
果然是天家無情!
再不情願,周王也不得不咬牙答應下來,畢竟這樣的機會不多。況且,比起預估的利潤,這些付出也算值得。
不過,如果讓他知道是誰給天子出的主意,絕對要大巴掌招呼幾下,三成,肉疼啊!
行到河間府的孟十二郎突然打個了個噴嚏,揉揉鼻子。
著涼了?應該沒有。
難不成是國公爺想他了?
恩,有這可能。
斟酌片刻,孟十二郎決定,回大寧之前,先繞路,去北京。
船行河中,尚且眼前發黑,行到海裏,立著走出去,橫著抬回來,也不是不可能。
孟清和想安慰,也無從安慰起。
撓撓下巴,話說暈船能治嗎?
要不要建議鄭公公多做一些抗暈運動?
例如抱著腦袋翻跟頭,蕩--蕩--秋千什麽的……不過,他也不曉得是否有用,萬一沒用,不是明擺著往鄭公公的傷口上撒鹽?
不然的話,或許可以從醫學手段上尋求突破?
想起很有鑽研精神的太醫院,孟清和頓時有主意了。
“鄭公公要是信得過在下,在下倒有提議。”
“哦?”
“鄭公公不妨走一趟太醫院。”
“太醫院?”
“誠然。”孟清和道,“在鄉中時,聽聞有人乘牛車亦會眩暈,有醫者用藥,可有效緩解眩暈之症。以太醫院眾位良醫的醫術,鄭公公的問題當可迎刃而解。”
孟清和向鄭和推薦了趙院判,鄭和立刻道謝,有一絲希望都要抓住!違抗皇命是不可能的,但凡是有緩解上船就暈的辦法,鄭公公都願意嚐試。
至於鄭公公會不會在治療途中遭受慘無人道的圍觀,成為太醫們鑽研醫術的對象,就不是孟清和能控製的了。
想想在軍中的歲月,想想曾經紮在腦門上的金針,孟清和不由得打了個哆嗦,順便為鄭公公掬一把同情的淚水。
為了偉大的航海事業,為了華夏民族的榮光,鄭公公就勉為其難的犧牲一下吧。
想象一下,碧海藍天之下,大明的船隊揚帆,幾十丈的寶船,福船,搭載著火炮的戰船,運載貨物糧草的馬船,加上各種穿梭在龐然大物中的中小型木船,組成一支龐大的隊伍,浩浩蕩蕩向西行去,這是何等的壯觀!
壯觀的船隊中,站在寶船上的雄壯漢子卻是臉色煞白,船隻乘風破浪間,腳步踉蹌的撲向船舷……
孟清和默默轉頭,捂臉,當真不忍直視。
若不幸遇上一個較真的史官,秉持著實事求是的精神,硬是不肯采用春秋筆法通融一下,大明一代航海家說不定會縱身跳海,提前結束七下西洋的航程。
因為航海名留青史,是光榮。
光榮之下卻備注一行小字,訴說著這樣的黑曆史,別說純爺們鄭和,換個人也受不了。
為確保下西洋的壯舉不出錯漏,也為了自己的“錢途”考慮,孟清和親筆修書一封,派親衛送到了趙院判的府邸。
無論如何,必須把鄭和暈船的問題解決了。臨時換個領隊,孟清和不敢保證自己還有蹭船發財的機會,也無法確定,發現美洲大6之旅是否能順利成行。
他不懷疑明朝船隊能到達地球的另一端。
以大明的造船技術和海員素質,非洲都去了,長頸鹿也帶回來了,美洲和土豆玉米還會遠嗎?
送走了鄭和,給趙院判送了書信,孟清和帶人將皇帝的賞賜收好,金銀入庫,寶鈔清點出來,能花的,盡量花出去。
趁著寶鈔還沒貶值得太厲害,盡早換成有實用價值的糧食和生活必需品才是正經。
於是,在啟程北歸之前,孟清和帶著手下一幹親衛,開始了南京城中的土豪之旅。
糧種,布匹,棉花,香料,牲畜,隻要是邊塞需要的,在北邊能用得上的,孟清和一概不會放過。
寶鈔大把的砸,貨物成車往回拉。
聽說有大食船隊前來朝貢,船隊中攜帶有大量的香料和精美的寶石,還有一些香料種子,孟清和頓時眼睛發亮,打聽出鴻臚寺卿的住處,按時按點蹲守。
看到天不亮就守在府門前的興寧伯,新上任的鴻臚寺卿樊敬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無比的頭疼。
興寧伯是誰?
打倒了禮科給事中趙緯,滅掉了都察院左副都禦史陳瑛,被言官各種參,卻扶搖直上,直接捧上朱家鐵飯碗的軍中猛人,朝堂-牛-人!
被他纏上,還想輕易脫身?
做夢去吧。
再頭疼,樊敬也不敢直接攆人,隻得好聲好氣的同孟清和商量,興寧伯想從大食商人手中買種子,不是不可以,要全部吞下,卻萬萬不行。
“朝貢之後,陛下許大食商人在京出售商品,但有一定限額,且交易需經有司查驗。”
簡單說,孟清和所求之事,樊敬可以幫忙,但幫到何種程度,也隻能盡力而為。
“有大行令此言即可。”
孟清和的本意就是和這些大食商人搭上線,買香料是一方麵,更重要的是,他對大食的海船,以及大食人在海上辨別方向的能力,都十分感興趣。
如果能得到大食人繪製的海圖,那就更好了。
雖然可能性不大,也總要試著努力一回。
得不到海圖,從大食人身上學習一下航海經驗也是好的。
在歐洲的海上馬車夫沒有崛起之前,橫跨歐亞大6的奧斯曼帝國控製著東西方的水路要道,稱霸東西方海上貿易的,則是大食船隊。
大食的船隊滿載著東方的絲綢,瓷器,香料,西方的金幣和寶石,沿著季風,往返於不同的大6之間。
木質的海船,揚起的巨帆,肌膚黝黑的水手,喊著號子,拉起了船錨,開啟了又一次遠航。
海鳥在風中翱翔,霞光映紅了海麵。
碧海藍天,巨大的海船,帶著疲憊,卻更加激動的水手,這是十五世紀的海上商隊,也是曆史畫冊中色彩絢麗的一頁。
當海上馬車夫為金幣和香料展開冒險之旅,海上貿易也被塗上了血腥的色彩。
帶著掠奪和貪婪的歐洲船隊,開啟了延續幾個世紀的血腥貿易和殖民之路。
荷蘭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英國人,法國人,都為追尋黃金,香料,絲綢和茶葉蜂擁而至。
風雨飄搖中的崇禎朝,即便是內憂外患,仍舊在對荷蘭人的海戰中贏得了勝利,擊退了野心勃勃的海上強盜,捍衛住了海上國門。
大明向世界宣稱,華夏的土地,屬於華夏人!
貪婪的強盜,從哪來滾回哪去!
這是華夏文明在曆史中最後的絢爛。
自此之後,遊牧民族入主中原,華夏的文明之火,在一次次的屠殺中,在留頭不留發的野蠻屠
刀之下,逐漸零落,消散。
佇立良久,孟清和胸中似有火焰在燃燒。
深吸一口氣,喉間仍有些鈍痛。
不可否認,在曆史麵前,人的力量無比渺小。但他既然來到這個陌生的時代,卷入了曆史洪流之中,就不會一味的隨波逐流。總要做些什麽,才不枉走這一遭。
前進還是後退,心中早已有了答案。
曆史也早已悄然發生了改變。
一切,不過隻在一念之間。
深吸一口氣,孟清和鬆開握緊的拳頭,手一揮,召集親衛,繼續上街掃貨。
在出發之前,手裏的寶鈔怎麽著也要用完。
別看草原漢子們憨實,憨實的人同樣有心眼。
買賣貨物,交易牲畜,以物易物完全沒問題,價格好商量。
寶鈔?堅決不行!
孟清和瘋狂花錢的舉動引起了宮中的注意,包括他守在鴻臚寺卿門前,向大食商隊大批量購買香料和種子的舉動,都被錦衣衛密報至禦前。
翻過錦衣衛的奏報,永樂帝沉吟良久。
隔日,鄭和再到興寧府,告知孟清和,八月,右軍都督府都督僉事馬榮,將率海舟饋運糧食和香料前往北京,船上的貨物,有部分將送往大寧。
口諭傳到,鴻臚寺門前頓時清淨了,鴻臚寺卿再也不必擔心出門會被某人纏上了。
南京的商家們卻在歎氣,像興寧伯這樣的買主可不多,大批量采購,還不怎麽砍價,就算用的是寶鈔,換算成銅錢也是不虧。突然間見不到興寧伯的身影,商家們都很是失落。
實際上,天子不派鄭和,孟清和也打算收手了。經他這麽一攪-合,京城的糧價和布價都開始上漲,虧得戶部尚書夏元吉正在蘇州治水,鬱新人在北京,管不到南京的事,否則,一個擾亂市場,哄抬物價的罪名,絕對跑不了。
孟清和很識相,皇帝很滿意。
高興之餘,又給孟清和送來幾捆寶鈔。
反正不用準備金,隨印隨發,朱棣一點不心疼。
孟清和一個頭兩個大,好不容易把之前的賞賜都花出去,又來?
但有鄭和的提醒,孟清和委實不敢繼續在南京土豪了,隻能將寶鈔裝箱,捆上馬車,夾在行李中一起運回大寧。
用不出去,運回孟家屯,送進祠堂,也能讓族老們高興一下。
打定主意,孟清和不再出門,一心在家裏收拾行李。
購買的貨物過多,車馬數量直接翻番,隊伍拉長了一大截。
知道的,這是興寧伯北歸大寧,不知道,還以為是哪個豪商巨賈拉著貨物到北邊做生意。
孟清和倒是不以為意,遇到北邊赴任的流官想搭夥同行,也是來者不拒。
有親衛,也有錦衣衛,打出一等伯的旗號,得有多腦缺才會上門找麻煩。
真遇上山嶺之間的流戶-野-盜,誰打劫誰還不一定。
永樂二年七月癸卯,興寧伯的隊伍終於從南京出發。
臨行之前,孟清和借錦衣衛向天子呈上一封奏疏。原本需經通政使司封存,有錦衣衛在,大可免了這個程序。況且,奏疏內的部分內容,給天子看沒關係,讓某些大臣看到,肯定又會惹來一堆的彈劾奏疏。
考慮之後,孟清和決定,有資源就要用,有捷徑就要走。
打好底稿,鋪開紙張,提筆抄錄,一氣嗬成。
吹幹墨跡,抬頭,朝房梁上招招手,“兄弟,麻煩了,回頭請吃飯。”
事了,孟十二郎邁步離開書房,房梁上的仁兄僵硬了半盞茶的時間。
錦衣衛指揮使楊鐸接到屬下回報,淡定的表情瞬間皸裂。
他掌管的是錦衣衛,沒錯吧?
趴興寧伯家房梁的是錦衣衛中第一好手,也沒錯吧?
到底是他思維僵化還是興寧伯實非常人?
無奈奏疏已經帶回來了,不能再送回去,楊鐸隻能親自上呈預覽。
自興寧伯被賜國姓,又在皇室家宴中有了席位,楊鐸就十分清楚,要將興寧伯同一般勳貴區別對待。不能達到徐輝祖的待遇,也必須同徐增厚看齊。
奏疏的內容不多,朱棣卻看得十分認真。
看過之後,下令鄭和到兵部走一趟,召職方清吏司郎中覲見,並將曆年所繪的邊防圖,各省輿圖和海圖一同帶來。
鄭和領旨下去,朱棣起身,負手在暖閣內踱步,半晌,又傳楊鐸,令錦衣衛探查大食朝貢商隊的海船,如有機會,同大食的船隊成員建立起“友誼”,互通一下有無。
“臣遵旨。”
作為天子親軍,錦衣衛的一把手,楊鐸心裏明白,什麽話可以問,什麽時候該閉上嘴。
陳瑛不了解這點,所以,他被請到了詔獄和耿璿作伴。
楊鐸比陳瑛聰明之處在於,他更清醒,也更能把握自己的定位。
既然是天子手中的刀,就該聽命行事。
否則,隻有刀斷人亡的下場。
這封奏疏會造成何種影響,孟清和早已料到。
在上疏之前,孟清和也曾猶豫過,沈瑄不在身邊,更是沒人可以商量。是道衍的告誡,讓他最終下定了決心。
既然要搏一把,就不能繼續瞻前顧後。
再者說,給天子通個氣,算是提前報備,也是為今後要做的事鋪路。
孟十二郎雄心萬丈,大有舉起長刀,揮斥方遒的精神。
護衛在側的高福本想提醒一句,前邊的路不太好走,伯爺是否換乘馬車?
看著自我陶醉中的孟伯爺,高千戶琢磨半晌,最終選擇了沉默是金。
永樂二年七月甲辰,天子下令,兵部職方清吏司重訂北疆各邊鎮衛所輿圖,並令福建泉州市舶司派熟悉海圖之人進京聽用。
新科進士及朝中各部,有愛好航海者,或對繪製輿圖有經驗者,可自薦。經吏部勘察,可用者,當即授官。
同時,永樂帝正式頒詔,欽天監擇吉日,以內侍監總管太監鄭和為領隊,率海船百二十餘,下東洋各國,宣沐天恩。
此令一出,朝廷又是一場地震。
下東洋,宣國威,給諸番邦以震懾,這是好事。
但是,領隊是太監,副領隊也是太監,武官不論,隨行文官都被安排到打醬油的位置,這說得過去嗎?
解縉等人知曉了朝中的消息,同樣很有意見,無奈出不了翰林院,又有道衍監工,委實無暇上疏稟明天子,隻能一邊在心中抽道衍鞋底,一邊翻閱資料,繼續修書。
在京的寧王世子和周王世子都給老爹寫信,將天子要派船隊下東洋的情況一一報告。
寧王和周王的反應不盡相同,寧王更多考慮此舉的軍事意義,周王卻打著盤算,是不是也能派人跟船,趁機大賺一筆。
雖說藩王有封地有俸祿,溫飽之外,進一步豐富物質生活,朱老四的兄弟們就需要自己想辦法,同胞兄弟也是一樣。
加重稅收不可行,有兄弟試過,直接被罵得一腦門冷汗。
霸占農田,與民爭利更加不行。皇位上坐的可是朱老四,此舉純屬找罵,說不定還是找打。
跟著下東洋的船隊倒-買-倒-賣……咳,同番邦互通一下有無,此舉應該沒有問題。算是打了太--祖成法的擦邊球,哪怕被罵一頓,實惠卻能到手。
打定主意,周王當即給天子上表,各種讚揚下東洋的好處,並認為船隊的規模太小,應該增加數量。至於以內官為領隊,武官為主力,文官打醬油,周王也表示支持。
和番邦打交道,之乎者也沒多大用處,厚下臉皮,用拳頭說話才是正途。
接到周王的上表,朱棣很是感動。
這才是親兄弟!
周王請求派人隨行?準了!
隻不過,人員的政-治-麵貌必須經錦衣衛審查,沒有問題,才準許登船。下東洋期間,幹糧自備,和番邦互通有無之時,要抽—出三成的利潤,作為船費。
接到回信,周王磨牙。
人員,幹糧,貨物都是自備,不過是搭個順風船,就要給出三成的利潤,黑,簡直是黑得不能再黑!
果然是天家無情!
再不情願,周王也不得不咬牙答應下來,畢竟這樣的機會不多。況且,比起預估的利潤,這些付出也算值得。
不過,如果讓他知道是誰給天子出的主意,絕對要大巴掌招呼幾下,三成,肉疼啊!
行到河間府的孟十二郎突然打個了個噴嚏,揉揉鼻子。
著涼了?應該沒有。
難不成是國公爺想他了?
恩,有這可能。
斟酌片刻,孟十二郎決定,回大寧之前,先繞路,去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