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賜以國姓,對臣子而言,是莫大的榮耀。
有再多疑問,也要暫時壓下,先領旨謝恩,叩謝聖上,再到有司辦理相關手續。
被永樂帝賜姓的人不少,如鄭和,白彥回。
被改名的也不缺,如楊榮。
但自永樂帝登基,被賜國姓的,滿打滿算,孟是第一個。
沈瑄的父親沈良,同太-祖高皇帝諸多義子一樣,都曾改姓朱。洪武帝定鼎天下,念及親親之情,令諸義子複宗祠,改祭祀,歸本姓。但其本質上,已同一般的勳貴完全不同,仍能算入皇室成員。
孟得賜國姓,雖和沈瑄情況不同,實質上的好處也絕非普通的升官封爵可比。
沒國姓,封爵也是事業編。
有了國姓,不犯大錯,就相當於捧上了鐵飯碗。
聽完道衍的一番宣講,孟的表情有片刻呆滯。
道衍撚著佛珠,笑得無比高深。
孟捧頭,很是糾結。
因在沈瑄嘴裏沒問出答案,才趁著北歸之前來見道衍,討個主意。
結果來了還不如不來,問出的答案,當真讓他壓力山大。可以想見,這份榮耀背後會有多少人對他羨慕嫉妒恨,從身後飛來的小x飛刀絕不會少。
加上和漢王趙王的關係“莫逆”,如陳瑛一般揮舞著拳頭-欲-將他打倒的正義人士,絕不會少。粗略估計,沒有一千也有八百。
他就是個靶子,明晃晃的,等著拿刀戳。
看來,和宦官錦衣衛結下深厚的友誼是必須的。甭管身後名聲如何,保住腦袋護住脖子才是根本。
佞臣,奸臣。
四個大字早就刻在了他的腦門上。
孟撇嘴,既然都蓋了戳,還用得著東想西想?隻要永樂帝要用他,自己也謹慎些,不犯太大的錯誤,誰想揪他的小辮子,找他麻煩也不是那麽容易。
大不了剃光頭,沒頭發,還怎麽揪!
參考一下道衍的形象,頓時打了個激靈。光頭形象,委實太考驗頭型,還是不剃的好。
兩人說話時,一個從三頭身長到四頭身的小沙彌提著水壺走了進來。
孟瞅瞅道衍,大和尚八風吹不動,眯眼看著小沙彌搖搖晃晃的走著,絲毫沒有幫忙的意思。
壓榨-童-工啊!
孟實在看不下去了,站起身,從小沙彌手裏接過水壺,又從懷裏取出個荷包,背著道衍,塞進小沙彌的手裏。
眨眨眼,國公府的糕點,一般人吃不到,小師傅快去和好朋友分享一下。
小沙彌捧著糕點,笑著點頭,圓腦門大眼睛,嘴裏缺了兩顆門牙,怎麽看怎麽好玩,無比的討人喜歡。
用了十二分的力氣,孟才勉強控製住爪子,沒在白麵團子上捏一下。
轉頭鄙視道衍,從上回見這個小沙彌,這麽長時間,個頭才長了這麽點,一定是被大和尚壓榨所致!
“了悟有慧根,需多加磨練教導。”道衍撚著佛珠,語氣頗為惋惜,“徒兒也有慧根,若是能放下塵俗,同貧僧一起出家,他日必能有大成。”
打住!
孟立刻後退一步,表情無比嚴肅,堅定搖頭。
他還有大好人生,有美人相伴,腦袋被門板夾了才出家當和尚。
再者說,永樂帝都下令大和尚還俗了,別看還剃著光頭,燙著戒疤,穿著僧衣,度牒都沒了,還慧根什麽慧根?
“在下多謝大師解惑,就此別過,他日再見。”
見道衍很有長篇大論的架勢,孟自知不能多留,立刻腳底抹油。
他沒出家的興趣,一點也沒有!
“好徒兒,”道衍叫住了孟,“且記為師一句話,前路多艱,需保持本心不變,忠君恤民,必能跨越萬難。”
孟停住腳步,真心誠意的向道衍行禮,“多謝大師。”
道衍微微一笑,小樣兒,以為師幾十年的道行,還降服不了一個徒弟?
孟自然不知道衍在想什麽,如果知道……又不能對這和尚怎麽樣,該謝也要謝。
一則,道衍為他指點迷津,實是出於好意。
二則,和旁人辯論,他多少還有勝算,和道衍?基本隻有被虐的份。
識時務者為俊傑,經曆過一段時間的政-治-考-驗和朝-堂-鬥爭,孟十分清楚,有些時候,就該拉下臉皮俊傑一回。
離開道衍寄居的僧院,不出意外,見到了等在院門前的小沙彌。
四頭身旁邊還站著兩個三頭身,見到孟,都中規中矩的合掌,“謝過施主。”
一個三頭身嘴邊還沾著點心渣,孟十二郎反射性朝懷裏摸,什麽都沒摸到,尷尬的笑笑,下次一定多帶幾包!
和尚吃素,小沙彌自然也嚐不到肉味。
想想三頭身像個圓兔子似的抱著白菜啃,捂臉,淚目,於心何忍!
孟咬牙,要不要給寺院捐贈個專做點心的膳房?以自己的家底,完全不成問題。
不過,寺廟接受這樣的捐贈嗎?
同三個小沙彌道別,孟懷著心事走出了山門。殊不知,在他離開後,永樂帝推開側門,出現在了道衍的僧房中。
道衍仍是雙目微合,撚著佛珠,念著心經。
朱棣卻是表情嚴肅,眼中偶爾閃過一絲複雜。
瑄兒坦言時,他起過殺心。若非道衍進言,刀子已經落下去了。如今來看,成全了瑄兒,也未嚐不可。
雖說是成全了,可想起某個熊孩子,朱棣又開始手癢,果然應該叫到宮-裏-再抽一頓!
坐到蒲團上,看著一臉泰然的道衍,朱棣突然氣不打一處來。
道衍睜開眼,“阿彌陀佛,時辰已到,貧僧該去翰林院了。監督解學士修書,乃陛下委以重任,貧僧定當竭盡所能,不負陛下所托。”
簡言之,他要換衣服上工了,工作是陛下安排,絕不能有絲毫懈怠,實在沒時間接待陛下您了,還請陛下恕罪。
朱棣:“……”
這和尚是故意的?
絕對是!
永樂二年六月,寧王世子朱盤烒,周王世子朱有燉來朝。
宮內設宴,尚未離京的漢王朱高煦,趙王朱高燧,定國公沈瑄皆在席,出乎預料的是,宮宴中竟然還有孟的席位,就安排在沈瑄下首。
內侍引領孟就坐,一瞬間刺過來的目光,幾乎把孟紮成篩子。
饒是抗壓能力再強,也免不了手心冒汗。
內侍到伯爵府宣旨,孟以為是普通的宮宴,根本沒有細想,不想卻是皇室的家宴。
大殿中,除了皇帝皇後,就是皇子公主,藩王世子,駙馬儀賓。
沈瑄是皇帝的義子,自然算永樂帝自己人,自己在這,算怎麽回事?
想走走不了,留下又實在難受,這哪裏是吃飯,分明是受罪!
幸好尷尬的情況沒有持續多久,成國公朱能,魏國公徐輝祖,武陽侯徐增壽,信安伯張輔陸續出現,得知皇室家宴,也會宣親厚的臣子出席,孟總算是鬆了一口氣。
擦擦汗,好歹不是他一個,虛驚一場。
永樂帝和徐皇後對兩位藩王世子都十分親切,尤其是朱盤烒,永樂帝拍著侄子的肩膀,大抒特抒對兄弟的想念。
“你父近來可好?”
“吃的可好?睡的可好?”
“閑暇之時可有什麽業餘愛好?”
“朕的旨意收到了?那就好,咱們是一家人,有需要都可以向朕開口。”
麵對朱棣一連串的關懷問候,朱盤烒應對得十分得體,朱棣也不免感歎,弟弟有了個好兒子。
自從被老爹朱權抄起凳子狠揍一頓之後,朱盤烒很快成長了起來。若非如此,朱權絕不放心讓他自己進京朝拜。畢竟,朱權目前隻有這一個兒子,朱盤烒出了丁點意外,他哭都沒地方哭去。
“回陛下,臣父一切都好。感念陛下隆恩,命臣進京朝拜,並以新編佾舞進賀皇後殿下千秋節。”
聽到朱盤烒的一番話,朱棣扶須而笑,大聲讚好。
朱高熾兄弟都沒多大興趣,朱高熾喜讀書,朱高煦朱高燧喜兵法武藝,便是宮中樂舞,也極少見他們多看一眼。
周王世子朱有燉卻眼睛亮了,不是礙於場合,怕會立刻上前詢問。
兒子愛好文藝不愛武藝,喜歡和樂工混在一起,周王也沒太好的辦法,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到頭來,隻能任由他去。
宴會開始,樂工魚貫而入,裹青羅包巾,著青紅色羅銷金胸背襖,混金銅袋,紅羅褡愬,雲頭皁靴,進殿之後,跪拜天子,隨後起身,在樂器前,或站或坐。
歌工,引舞隨後入殿,均佩中華統一巾,紅羅生色大袖衫,另有和聲郎:戴皁羅闊帶巾,著青羅大袖衫,塗金束帶,腳蹬皁靴,位在歌工之後。
樂聲起,樂舞生先拜天子,繼而起舞。
孟端正的坐著,心中對後世的某些xx劇唾棄一萬遍。
皇帝設宴,美女成群?
錯,大錯特錯!
看到沒,奏樂的是男的,伴樂的是男的,跳舞的,同樣是男的!
作為殿內侑食樂,宮宴第一舞,《平定天下之舞》歌頌的是太——祖-高皇帝起兵,逐鹿天下,北征大漠的英勇事跡。
樂舞生著皮甲,手執兵戈,伴著樂聲,舞中帶著剛勁,麵容俊朗,英武豪邁。
鼓樂聲中,似能聞聽朔北的狂風。
樂舞生的動作愈發剛勁,孟的思緒不由得飄遠。
回想起往昔的邊塞生活,最先湧入腦海的,竟然是陰陽生招魂的祭詞。
開平城外,荒郊之地,白幡隨風飄飛,悠長的調子,沙啞的哭聲,那是孟第一次麵對同袍的死亡,每次憶起,心都似被血淋淋的剖開。
初到開平衛時,將自己拉上城頭的馬總旗,是否魂已歸鄉?
樂聲激昂,孟的心更加難以平靜。
一將功成萬骨枯。
從戍邊到靖難,從北平走到南京,又從南京走到大寧。
恍然回首,已是經年。
這是真實,不是一場夢幻。
思及昔日同袍,如今還在的又有幾人?
神情有些木然,眼圈卻開始發紅,還沒舉杯,就已經醉了?
心思浮動間,樂工已換了調子。
從激昂變得厚重,孟倏然回神,按了按額角,發現沈瑄正在看他。
“可是哪裏不適?”
“沒有。”孟不想在這樣的場合過於引人注目,低聲道,“不用擔心,我一會就好。”
縱然如此說,沈瑄仍握了一下孟的手腕,“有事告訴我。”
“恩。”
兩人的交談隻是瞬間,沒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在《天命有德之舞》之後,朱盤烒特獻上新舞,伴隨著身姿曼妙的引舞入殿,孟的神經也為之一鬆。
當真沒想到,光著膀子上戰場的寧王,竟然還有如此才能。
或許是為了讓朱棣安心,凡是被另封的藩王,如寧王,代王,齊王,岷王,穀王等,都在不停發掘打仗以外的各項才能。
著書立說,詩詞歌賦,種田養花,俗樂雜曲。
總之,無論是陽春白雪還是下裏巴人,總要有個寄托。
豐富精神生活最安全,隻要不像寧王父子玩魘-鎮,皇帝壓根不會管。
豐富物質生活風險比較大,如穀王買賣人口,岷王建造豪宅,代王收兩茬稅,都被皇帝嚴令斥責過。
作為朱老四的兄弟,經曆過建文朝的風風雨雨,基本沒有不識趣的。
因魘鎮一事被天子斥責,寧王朱權特命世子進京,以徐皇後千秋節為名獻舞。為的是向皇帝表明態度,當初共分天下一事,他早就忘了。如今對軍事也不感興趣,隻一心從事文化藝術創作,所以,陛下大可放心。
朱棣相信與否,不是朱權能夠左右的。但朱權的態度擺出來,的確為兒子的京城之行鋪平了道路。
宮宴之後,永樂帝賞賜朱盤烒和朱有燉各紗二十匹,紵絲二十匹,彩絹二十匹,鈔萬錠,及羅帕金扇等物。
寧王世子和周王世子入宮拜謝,龍心大悅,命二人留京至八月,再行折返。
當月,天子下令南京工部營造平王府,北京工部造漢王府和趙王府。並令公布督改定國公府。
王府尚未動工,卻有禦史彈劾,定國公府邸改建違製。朱棣直接一巴掌打回去,朕批準的,哪涼快哪歇著去!
彈劾奏疏被駁回之後,沈瑄上疏,府邸改建已成,請歸北京。
意思很明白,反正公侯的府邸都是前後三堂,三門九架,差別不大,與其整日被禦史盯著,不如幹脆不動,隻換一塊門匾,萬事大吉。
既然不在南京久住,大麵上過得去就行。
“去歲今春,韃靼數敗瓦剌,鬼力赤有意北進,也孫台,阿魯台,馬兒哈咱妄圖南下。入秋之時,即為韃子寇邊之機。為保邊塞不失,請陛下準臣北歸。”
朱高煦和朱高燧隨後上表奏請歸藩。
朱高煦放不下他的田,朱高燧放不下他的互市。
王府沒建好?
沒關係,都司衙門擠一擠。
親王儀仗要備好?
不必,幾匹快馬引路,紅羅曲蓋,王旗一打即可,其餘的紅紙燈籠,杖鼓麵板,完全用不上,拖時間,費事。
不和禮儀?
禮儀也是人定的!孤又沒違製,你管得著嗎?
一番爭論,永樂帝站在了兒子一邊。
朱高煦和朱高燧得以輕車簡從,趕在七月前出行。漢王妃和趙王妃沒有隨行,王府還沒建好,總不能一起到都司衙門裏擠一擠吧?
兄弟倆的家眷,至少要到年底才能北上,對此,朱高煦和朱高燧習以為常,漢王妃和趙王妃不舍,卻也沒其他辦法。
朱高熾親自出城送兄弟北上。
聖旨許平王不就藩,並在南京和山東分別建造平王府。
希望朱高熾能登上皇位的大臣,仍有所期待,朱高熾自己卻沉寂下來,旁人便是再想做些什麽,也是投鼠忌器。
孟在沈瑄之後啟程。
原本,他該和沈瑄一同北歸,但邊塞傳來急報,沈瑄奉皇明提前出發。
孟隻能留下,一直等到皇帝親書的定國公府匾額掛起,才收拾行李,動身返回大寧。
臨行之前,宮中又有賞賜發下,連同給沈瑄的恩賞,一同送到了孟麵前。
看著賜給沈瑄的一箱金銀,再看看自己的成捆寶鈔。
孟很是無語。
好吧,這就是差距。
送賞的鄭和,他告知孟十二郎,天子下令,八月中,他將同王景弘一起領船隊造反琉球等國。
孟恍然,這次下東洋,應是為下西洋試水。
不曉得能不能派人蹭個船,帶上些茶葉瓷器,說不定就是暴——利
孟正幻想著長著翅膀的金元寶不停朝自己飛來,鄭和卻苦著臉,也不知這次出海,能不能囫圇個的回來。
孟十二郎這才想起,眼前這位後世赫赫有名的航海家,暈船!
有再多疑問,也要暫時壓下,先領旨謝恩,叩謝聖上,再到有司辦理相關手續。
被永樂帝賜姓的人不少,如鄭和,白彥回。
被改名的也不缺,如楊榮。
但自永樂帝登基,被賜國姓的,滿打滿算,孟是第一個。
沈瑄的父親沈良,同太-祖高皇帝諸多義子一樣,都曾改姓朱。洪武帝定鼎天下,念及親親之情,令諸義子複宗祠,改祭祀,歸本姓。但其本質上,已同一般的勳貴完全不同,仍能算入皇室成員。
孟得賜國姓,雖和沈瑄情況不同,實質上的好處也絕非普通的升官封爵可比。
沒國姓,封爵也是事業編。
有了國姓,不犯大錯,就相當於捧上了鐵飯碗。
聽完道衍的一番宣講,孟的表情有片刻呆滯。
道衍撚著佛珠,笑得無比高深。
孟捧頭,很是糾結。
因在沈瑄嘴裏沒問出答案,才趁著北歸之前來見道衍,討個主意。
結果來了還不如不來,問出的答案,當真讓他壓力山大。可以想見,這份榮耀背後會有多少人對他羨慕嫉妒恨,從身後飛來的小x飛刀絕不會少。
加上和漢王趙王的關係“莫逆”,如陳瑛一般揮舞著拳頭-欲-將他打倒的正義人士,絕不會少。粗略估計,沒有一千也有八百。
他就是個靶子,明晃晃的,等著拿刀戳。
看來,和宦官錦衣衛結下深厚的友誼是必須的。甭管身後名聲如何,保住腦袋護住脖子才是根本。
佞臣,奸臣。
四個大字早就刻在了他的腦門上。
孟撇嘴,既然都蓋了戳,還用得著東想西想?隻要永樂帝要用他,自己也謹慎些,不犯太大的錯誤,誰想揪他的小辮子,找他麻煩也不是那麽容易。
大不了剃光頭,沒頭發,還怎麽揪!
參考一下道衍的形象,頓時打了個激靈。光頭形象,委實太考驗頭型,還是不剃的好。
兩人說話時,一個從三頭身長到四頭身的小沙彌提著水壺走了進來。
孟瞅瞅道衍,大和尚八風吹不動,眯眼看著小沙彌搖搖晃晃的走著,絲毫沒有幫忙的意思。
壓榨-童-工啊!
孟實在看不下去了,站起身,從小沙彌手裏接過水壺,又從懷裏取出個荷包,背著道衍,塞進小沙彌的手裏。
眨眨眼,國公府的糕點,一般人吃不到,小師傅快去和好朋友分享一下。
小沙彌捧著糕點,笑著點頭,圓腦門大眼睛,嘴裏缺了兩顆門牙,怎麽看怎麽好玩,無比的討人喜歡。
用了十二分的力氣,孟才勉強控製住爪子,沒在白麵團子上捏一下。
轉頭鄙視道衍,從上回見這個小沙彌,這麽長時間,個頭才長了這麽點,一定是被大和尚壓榨所致!
“了悟有慧根,需多加磨練教導。”道衍撚著佛珠,語氣頗為惋惜,“徒兒也有慧根,若是能放下塵俗,同貧僧一起出家,他日必能有大成。”
打住!
孟立刻後退一步,表情無比嚴肅,堅定搖頭。
他還有大好人生,有美人相伴,腦袋被門板夾了才出家當和尚。
再者說,永樂帝都下令大和尚還俗了,別看還剃著光頭,燙著戒疤,穿著僧衣,度牒都沒了,還慧根什麽慧根?
“在下多謝大師解惑,就此別過,他日再見。”
見道衍很有長篇大論的架勢,孟自知不能多留,立刻腳底抹油。
他沒出家的興趣,一點也沒有!
“好徒兒,”道衍叫住了孟,“且記為師一句話,前路多艱,需保持本心不變,忠君恤民,必能跨越萬難。”
孟停住腳步,真心誠意的向道衍行禮,“多謝大師。”
道衍微微一笑,小樣兒,以為師幾十年的道行,還降服不了一個徒弟?
孟自然不知道衍在想什麽,如果知道……又不能對這和尚怎麽樣,該謝也要謝。
一則,道衍為他指點迷津,實是出於好意。
二則,和旁人辯論,他多少還有勝算,和道衍?基本隻有被虐的份。
識時務者為俊傑,經曆過一段時間的政-治-考-驗和朝-堂-鬥爭,孟十分清楚,有些時候,就該拉下臉皮俊傑一回。
離開道衍寄居的僧院,不出意外,見到了等在院門前的小沙彌。
四頭身旁邊還站著兩個三頭身,見到孟,都中規中矩的合掌,“謝過施主。”
一個三頭身嘴邊還沾著點心渣,孟十二郎反射性朝懷裏摸,什麽都沒摸到,尷尬的笑笑,下次一定多帶幾包!
和尚吃素,小沙彌自然也嚐不到肉味。
想想三頭身像個圓兔子似的抱著白菜啃,捂臉,淚目,於心何忍!
孟咬牙,要不要給寺院捐贈個專做點心的膳房?以自己的家底,完全不成問題。
不過,寺廟接受這樣的捐贈嗎?
同三個小沙彌道別,孟懷著心事走出了山門。殊不知,在他離開後,永樂帝推開側門,出現在了道衍的僧房中。
道衍仍是雙目微合,撚著佛珠,念著心經。
朱棣卻是表情嚴肅,眼中偶爾閃過一絲複雜。
瑄兒坦言時,他起過殺心。若非道衍進言,刀子已經落下去了。如今來看,成全了瑄兒,也未嚐不可。
雖說是成全了,可想起某個熊孩子,朱棣又開始手癢,果然應該叫到宮-裏-再抽一頓!
坐到蒲團上,看著一臉泰然的道衍,朱棣突然氣不打一處來。
道衍睜開眼,“阿彌陀佛,時辰已到,貧僧該去翰林院了。監督解學士修書,乃陛下委以重任,貧僧定當竭盡所能,不負陛下所托。”
簡言之,他要換衣服上工了,工作是陛下安排,絕不能有絲毫懈怠,實在沒時間接待陛下您了,還請陛下恕罪。
朱棣:“……”
這和尚是故意的?
絕對是!
永樂二年六月,寧王世子朱盤烒,周王世子朱有燉來朝。
宮內設宴,尚未離京的漢王朱高煦,趙王朱高燧,定國公沈瑄皆在席,出乎預料的是,宮宴中竟然還有孟的席位,就安排在沈瑄下首。
內侍引領孟就坐,一瞬間刺過來的目光,幾乎把孟紮成篩子。
饒是抗壓能力再強,也免不了手心冒汗。
內侍到伯爵府宣旨,孟以為是普通的宮宴,根本沒有細想,不想卻是皇室的家宴。
大殿中,除了皇帝皇後,就是皇子公主,藩王世子,駙馬儀賓。
沈瑄是皇帝的義子,自然算永樂帝自己人,自己在這,算怎麽回事?
想走走不了,留下又實在難受,這哪裏是吃飯,分明是受罪!
幸好尷尬的情況沒有持續多久,成國公朱能,魏國公徐輝祖,武陽侯徐增壽,信安伯張輔陸續出現,得知皇室家宴,也會宣親厚的臣子出席,孟總算是鬆了一口氣。
擦擦汗,好歹不是他一個,虛驚一場。
永樂帝和徐皇後對兩位藩王世子都十分親切,尤其是朱盤烒,永樂帝拍著侄子的肩膀,大抒特抒對兄弟的想念。
“你父近來可好?”
“吃的可好?睡的可好?”
“閑暇之時可有什麽業餘愛好?”
“朕的旨意收到了?那就好,咱們是一家人,有需要都可以向朕開口。”
麵對朱棣一連串的關懷問候,朱盤烒應對得十分得體,朱棣也不免感歎,弟弟有了個好兒子。
自從被老爹朱權抄起凳子狠揍一頓之後,朱盤烒很快成長了起來。若非如此,朱權絕不放心讓他自己進京朝拜。畢竟,朱權目前隻有這一個兒子,朱盤烒出了丁點意外,他哭都沒地方哭去。
“回陛下,臣父一切都好。感念陛下隆恩,命臣進京朝拜,並以新編佾舞進賀皇後殿下千秋節。”
聽到朱盤烒的一番話,朱棣扶須而笑,大聲讚好。
朱高熾兄弟都沒多大興趣,朱高熾喜讀書,朱高煦朱高燧喜兵法武藝,便是宮中樂舞,也極少見他們多看一眼。
周王世子朱有燉卻眼睛亮了,不是礙於場合,怕會立刻上前詢問。
兒子愛好文藝不愛武藝,喜歡和樂工混在一起,周王也沒太好的辦法,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到頭來,隻能任由他去。
宴會開始,樂工魚貫而入,裹青羅包巾,著青紅色羅銷金胸背襖,混金銅袋,紅羅褡愬,雲頭皁靴,進殿之後,跪拜天子,隨後起身,在樂器前,或站或坐。
歌工,引舞隨後入殿,均佩中華統一巾,紅羅生色大袖衫,另有和聲郎:戴皁羅闊帶巾,著青羅大袖衫,塗金束帶,腳蹬皁靴,位在歌工之後。
樂聲起,樂舞生先拜天子,繼而起舞。
孟端正的坐著,心中對後世的某些xx劇唾棄一萬遍。
皇帝設宴,美女成群?
錯,大錯特錯!
看到沒,奏樂的是男的,伴樂的是男的,跳舞的,同樣是男的!
作為殿內侑食樂,宮宴第一舞,《平定天下之舞》歌頌的是太——祖-高皇帝起兵,逐鹿天下,北征大漠的英勇事跡。
樂舞生著皮甲,手執兵戈,伴著樂聲,舞中帶著剛勁,麵容俊朗,英武豪邁。
鼓樂聲中,似能聞聽朔北的狂風。
樂舞生的動作愈發剛勁,孟的思緒不由得飄遠。
回想起往昔的邊塞生活,最先湧入腦海的,竟然是陰陽生招魂的祭詞。
開平城外,荒郊之地,白幡隨風飄飛,悠長的調子,沙啞的哭聲,那是孟第一次麵對同袍的死亡,每次憶起,心都似被血淋淋的剖開。
初到開平衛時,將自己拉上城頭的馬總旗,是否魂已歸鄉?
樂聲激昂,孟的心更加難以平靜。
一將功成萬骨枯。
從戍邊到靖難,從北平走到南京,又從南京走到大寧。
恍然回首,已是經年。
這是真實,不是一場夢幻。
思及昔日同袍,如今還在的又有幾人?
神情有些木然,眼圈卻開始發紅,還沒舉杯,就已經醉了?
心思浮動間,樂工已換了調子。
從激昂變得厚重,孟倏然回神,按了按額角,發現沈瑄正在看他。
“可是哪裏不適?”
“沒有。”孟不想在這樣的場合過於引人注目,低聲道,“不用擔心,我一會就好。”
縱然如此說,沈瑄仍握了一下孟的手腕,“有事告訴我。”
“恩。”
兩人的交談隻是瞬間,沒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在《天命有德之舞》之後,朱盤烒特獻上新舞,伴隨著身姿曼妙的引舞入殿,孟的神經也為之一鬆。
當真沒想到,光著膀子上戰場的寧王,竟然還有如此才能。
或許是為了讓朱棣安心,凡是被另封的藩王,如寧王,代王,齊王,岷王,穀王等,都在不停發掘打仗以外的各項才能。
著書立說,詩詞歌賦,種田養花,俗樂雜曲。
總之,無論是陽春白雪還是下裏巴人,總要有個寄托。
豐富精神生活最安全,隻要不像寧王父子玩魘-鎮,皇帝壓根不會管。
豐富物質生活風險比較大,如穀王買賣人口,岷王建造豪宅,代王收兩茬稅,都被皇帝嚴令斥責過。
作為朱老四的兄弟,經曆過建文朝的風風雨雨,基本沒有不識趣的。
因魘鎮一事被天子斥責,寧王朱權特命世子進京,以徐皇後千秋節為名獻舞。為的是向皇帝表明態度,當初共分天下一事,他早就忘了。如今對軍事也不感興趣,隻一心從事文化藝術創作,所以,陛下大可放心。
朱棣相信與否,不是朱權能夠左右的。但朱權的態度擺出來,的確為兒子的京城之行鋪平了道路。
宮宴之後,永樂帝賞賜朱盤烒和朱有燉各紗二十匹,紵絲二十匹,彩絹二十匹,鈔萬錠,及羅帕金扇等物。
寧王世子和周王世子入宮拜謝,龍心大悅,命二人留京至八月,再行折返。
當月,天子下令南京工部營造平王府,北京工部造漢王府和趙王府。並令公布督改定國公府。
王府尚未動工,卻有禦史彈劾,定國公府邸改建違製。朱棣直接一巴掌打回去,朕批準的,哪涼快哪歇著去!
彈劾奏疏被駁回之後,沈瑄上疏,府邸改建已成,請歸北京。
意思很明白,反正公侯的府邸都是前後三堂,三門九架,差別不大,與其整日被禦史盯著,不如幹脆不動,隻換一塊門匾,萬事大吉。
既然不在南京久住,大麵上過得去就行。
“去歲今春,韃靼數敗瓦剌,鬼力赤有意北進,也孫台,阿魯台,馬兒哈咱妄圖南下。入秋之時,即為韃子寇邊之機。為保邊塞不失,請陛下準臣北歸。”
朱高煦和朱高燧隨後上表奏請歸藩。
朱高煦放不下他的田,朱高燧放不下他的互市。
王府沒建好?
沒關係,都司衙門擠一擠。
親王儀仗要備好?
不必,幾匹快馬引路,紅羅曲蓋,王旗一打即可,其餘的紅紙燈籠,杖鼓麵板,完全用不上,拖時間,費事。
不和禮儀?
禮儀也是人定的!孤又沒違製,你管得著嗎?
一番爭論,永樂帝站在了兒子一邊。
朱高煦和朱高燧得以輕車簡從,趕在七月前出行。漢王妃和趙王妃沒有隨行,王府還沒建好,總不能一起到都司衙門裏擠一擠吧?
兄弟倆的家眷,至少要到年底才能北上,對此,朱高煦和朱高燧習以為常,漢王妃和趙王妃不舍,卻也沒其他辦法。
朱高熾親自出城送兄弟北上。
聖旨許平王不就藩,並在南京和山東分別建造平王府。
希望朱高熾能登上皇位的大臣,仍有所期待,朱高熾自己卻沉寂下來,旁人便是再想做些什麽,也是投鼠忌器。
孟在沈瑄之後啟程。
原本,他該和沈瑄一同北歸,但邊塞傳來急報,沈瑄奉皇明提前出發。
孟隻能留下,一直等到皇帝親書的定國公府匾額掛起,才收拾行李,動身返回大寧。
臨行之前,宮中又有賞賜發下,連同給沈瑄的恩賞,一同送到了孟麵前。
看著賜給沈瑄的一箱金銀,再看看自己的成捆寶鈔。
孟很是無語。
好吧,這就是差距。
送賞的鄭和,他告知孟十二郎,天子下令,八月中,他將同王景弘一起領船隊造反琉球等國。
孟恍然,這次下東洋,應是為下西洋試水。
不曉得能不能派人蹭個船,帶上些茶葉瓷器,說不定就是暴——利
孟正幻想著長著翅膀的金元寶不停朝自己飛來,鄭和卻苦著臉,也不知這次出海,能不能囫圇個的回來。
孟十二郎這才想起,眼前這位後世赫赫有名的航海家,暈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