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行後軍都督府二堂內,看著堆積如山的公文,孟清和很是無語。
興衝衝來見國公爺,卻撲了個空。
邊軍急報,宣府,開平等要衝之地發現小股的韃子騎兵,沈瑄帶兵巡視邊塞,前日剛離開,短時間內不會回來。
定國公不在,廣平侯袁容再次一肩挑起兩人的工作,吃住都在衙門。永安公主再不滿也沒辦法,老爹遠在南京,想哭也沒地哭去,寫信抱怨一下,老爹開不開恩,就隻能聽天由命了。
漢王,趙王都被封在了北邊,建造王府,選-拔-王府護衛,安置王府官屬,調撥糧草,都要經北京行部和行後軍都督府。
事情太多,不隻袁容有過勞死的風險,行後軍都督府上下也是日夜連軸轉,一天能睡上兩個時辰都是奢侈。
袁容很懷疑,定國公是嫌麻煩,以巡視邊塞的名義溜號。不然的話,宣府總兵和副總兵都是靖難功臣,武力值非同一般,開平衛指揮使也是沙場悍將,久經戰陣,不過是幾股流竄的韃子遊騎,需要北京鎮守,行後軍都督府都督親自出馬?
掛著兩個黑眼圈,袁容一邊翻閱公文一邊磨牙,頭頂籠罩著一團黑雲,隨時可能電閃雷鳴。
禮貌拜會過袁容,孟清和打算即刻啟程。
沈瑄不在,繼續留在這裏,隨時有被抓壯丁的風險,還是盡快返回大寧為好。
況且,依沈瑄的性格,絕不會借口兵事推脫責任。能讓他推開公務,率兵趕往邊塞,絕不是幾股韃子遊騎那麽簡單。
想到這裏,孟清和再也坐不住了。
大寧同樣是邊防要衝,即使有重建的朵顏三衛,依舊不能讓人完全放心。外援終歸是外援,萬一韃靼大舉進犯,兀良哈會不會趁機渾水摸魚,誰也不敢保證。
皇帝不在北邊,能震懾這些蒙古騎兵的武將並不多。朱高煦和朱高燧倒是能起一定作用,孟清和卻不敢冒險。萬一兩人有個差錯,邊關守將都要被問罪。
沈瑄八成也是想到這點,才丟下公務,親自帶兵前往開平衛。
有他在,即使韃靼會來,兀良哈也不敢輕動。
殺神之名絕不是白叫的。
腦子飛速轉動,旖旎的心思都被拋開。如果韃子真要來,必須提前做好防備。
城池,地堡,瞭望墩台,新鑄的城防火炮,新調的邊軍,都要重做布置。
“卑職尚有要事,就此告辭!”
孟清和轉身想走,卻被袁容從身後一把扣住肩膀。
轉頭,袁駙馬的表情很是哀怨。
孟清和打了哆嗦,不能心軟,堅決不能!大寧還有一堆事情等著自己,若是被留下,有九成以上的可能會被埋在公文裏出不來了。
“興寧伯不能留下幫忙?”
“卑職實是有要事在身,還請廣平侯原諒則個。”
或許是袁駙馬的表情委實太過可憐,孟清和眼珠子轉了轉,拿起筆,鋪開紙張,揮筆寫下了幾條加快工作效率,順便為袁駙馬減負的建議。
隨後,又道出天子即將派船隊下東洋的消息。如果袁駙馬有意,可上表,請派人隨船,到東洋各國見識一下風土-人-情,順便帶回些土特產,轉手就能賺一筆。
以袁容駙馬都尉的身份,想必天子會樂於行個方便。
如果天子不批準,也無礙。朝廷造海船,袁容曾實名出資,都在朱棣的小冊子上記著。如果船隊在東洋有所收獲,也能按出資比例分東西分錢。當然,所得定然沒有派人隨行來得多。
“興寧伯此話當真?”
“卑職還會騙侯爺不成?”
一番話說得袁容兩眼放光,瞬間忘記了堆在桌上的公文。
半個時辰後,孟清和走出行後軍都督府,長出一口氣,擦擦汗,總算成功脫身。
他是大寧鎮守不假,卻也是行後軍都督府同知,袁容是他的上司,如果袁容不肯放人,還真沒太好的辦法。
該慶幸財帛動人心?
孟清和搖搖頭,從親衛手中接過馬韁,躍身上馬。
本想得空回孟家屯一趟,如今看來,也是不成了。
“高福。”
“卑職在。”
“你帶上一隊人,將這幾車糧食,香料和布帛送回孟家屯。這箱寶鈔送到我家,還有這封信,也一並送去。”
“是。”
“我帶人回大寧,你隨後趕上即可。”
“卑職領命。”
高福點出前往孟家屯的軍漢,套上馬車離開。
馬千戶上前一步,低聲同孟清和說了幾句話,孟清和點頭,“我知道了,這事你和高福做的對。”
原來,在孟清和同袁容談話期間,搭夥同行的流官6續告辭離開,有人感謝興寧伯一路相助,留下了謝禮,馬千戶和高千戶以孟清和不在,不敢擅自做主為由,一律婉拒,但也將這些流官的名字記下,言會告知孟清和。
從人情往來講,收下這些謝禮未嚐不可。但考慮到同行的錦衣衛,還是謹慎些好。
許流官同行,互相行個方便,任誰都手不出什麽。收下對方的謝禮,落在有心人眼裏,就完全不是那麽回事了。
捏緊了馬鞭,孟清和咬牙,為不落人口實,連車費都免了,如此清正廉潔,他容易嗎?
孟清和離開後,袁容當即召集行後軍都督府上下,按照孟清和留下的建議,重新安排工作,專人專項,部門裏的都事,文書,小吏全部分配到位,再不會出現分工不明確,忙起來一團亂的情況。
袁容特命一名都事和兩名文書分揀公文,按列出的條項分類,急件先處理,其餘摘取主要內容,貼上條-子,更是一目了然。
試行兩日,果真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袁容-抽-空回家和永安公主共聚晚餐,將孟清和告知他的下東洋一事講給了公主。
聽罷,永安公主眼睛也亮了,不由得讚一聲,“先時還不覺得,如今再看,興寧伯果真是個厚道人。“
能得永安公主這句誇讚,對孟清和來說,當是意外之喜。
身為永樂帝和徐皇後的嫡長女,永安公主在皇室中的地位非同一般。能得了她的好,可是相當不容易。
既然袁容不會再忙得走路發飄,有過勞死的風險,永安公主自然不會再向老爹抱怨沈瑄的消極怠工。
連續數日沒收到長女的來信,永樂帝還覺得奇怪,等錦衣衛的密報和袁容的上疏送到,才恍然大悟。
撫過下巴上的短髭,讚許點頭,到底是大和尚的徒弟。
不過,此事不能明賞,暫時記下,留待日後再行封賞。
繼周王袁容之後,又有代王,安王上表,請派人隨船下東洋。
永樂帝一概批準,不過船費也由三成增加到四成。即便如此,送到天子麵前的表疏仍是越來越多。待看到徐輝祖和徐增壽的上疏,朱棣更是心情大好,移駕坤寧宮,見到請安的朱高熾和張妃,當即誇獎平王和平王妃仁孝。
朱高熾受寵若驚,臉都有發紅。
朱棣看得心軟,拍著長子的背,“高熾似消瘦了些。”
一句溫言,朱高熾眼圈發紅,幾近僵化的父子關係,總算有了破冰的跡象。
隻要不觸動朱棣的逆鱗,也沒有朝臣三天兩頭的跳出來叫嚷著立皇太子,朱棣對朱高熾還是不錯的。
張妃似也得到了教訓,表現得溫良恭謹,遇上留在京中的漢王妃和徐王妃,也能說笑幾句。
天家內部-和--諧,下東洋諸事妥當,朱棣難得有個好心情。
可隨著八月來臨,南京城連下幾場大雨,朝中風波再起,朱棣的好心情也宣告終結。
有朝臣揭發,曹國公李景隆藏匿亡命之徒於府內,圖謀不軌。
證據確鑿,一時之間,李景隆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刑部尚書鄭賜彈劾李景隆包藏禍心,不守臣節,乞置景隆於法。
禮部尚書李至剛同六部都察院彈劾李景隆蓄奸謀將,其行不軌。同時彈劾都督李增枝明知兄長李景隆有不臣之跡,卻無一言規勸,應一同治罪。
永樂帝一直沒給以明確答複,始終就一句,朕知道了。要麽就是朕會看著辦的。
朝臣鬧得實在厲害,朱棣也隻是下旨斥責李景隆一頓,讓他將府內藏匿的蔣阿演等人送到有司查辦。李景隆本人卻沒減薪也沒降職,仍舊每日列班早朝。
朱棣太了解李景隆了,給他天大的膽子,也不是造反的材料。
至於藏匿凶徒,二十八個人,能幹什麽?
因為盛庸的的死,朝中的建文舊臣多人心不穩,如果再嚴厲處置了李景隆,怕是會出不小的亂子。
朱棣想大事化小,罵一頓就算,朝臣卻不願意。
該著李景隆倒黴,因孟清和和沈瑄聯手打壓積攢下的怒火和怨氣,一朝爆發,都朝李景隆噴了過去。
六部尚書,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六科,共同上疏彈劾李景隆不法,照這架勢,不把李景隆打倒,絕不算完。
孟清和能安全脫身,一因彈劾他的罪名站不住腳,二來有沈瑄回護,三是陳瑛等惹惱了天子,引來雷霆之怒。
李景隆倒黴就倒黴在,他府裏的確藏匿了亡命之徒,又沒有人幫他說話,家人還一個勁的扯後腿,連設立莊田,佃仆過多都被當罪名揭發出來。
按理來說,以李景隆的爵位,加上繼承李文忠的財產,他手裏的莊田數目有超額,卻絕不至於獲罪。如魏國公徐輝祖,武陽侯徐增壽,手中的田地同樣不少。
田多了,自然需要更多的人手耕種,佃仆自然就多。
隻能說李景隆做人太失敗,又恰好撞到了-槍-口-上,成為了朝中文臣的出氣筒。
永樂帝無法,隻能再下敕諭,將李景隆一頓好罵,又將他的莊田收歸-國-有,摘掉太子太師的榮譽頭銜,下令閉門思過,不許上朝。
這一次,李景隆沒再絕食,而是謝過皇恩,老實的回家。關起門,是在認真反省還是掀桌罵x,就隻有他自己知道了。
打倒了李景隆,士氣高昂的文臣又有了下一個目標,淇國公邱福。
這一次,卻踢到了鐵板。
邱福比不上朱能,卻也是實打實的靖難一等功臣,想依照李景隆的先例將他參倒,根本不可能。
誰先冒頭,誰先死。不用邱福哭訴,永樂帝先滅了出頭的椽子。
之前,文臣彈劾李景隆,永樂帝還沒多想,彈劾邱福的奏疏一上,朱棣立刻發現了不對。
他發現,文臣們的目標根本不是李景隆,而是武將,靖難功臣!
朱棣沒能徹底壓下朝臣的上疏,處置了李景隆。
如果再處置了邱福,下一個會是誰?
朱能,鄭亨,張輔,還是沈瑄?
隱隱的,朱棣察覺到,有一股力量在暗中推動整個事態的發展,如果沒有警覺,任由有心之人繼續在背後興-風-作-浪,事情恐會一發不可收拾。
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朱棣是以武起家,若是任由文臣打壓武將,同武將離心,皇位都會不穩。
治國需要文臣,平衡朝堂,也不能讓武將獨大。
但是,以文令武,絕不是朱棣想看到的。
前宋的教訓,並不遠!
朝中文臣的串-聯,針對靖難功臣發難的舉動,讓朱棣想起了一個人,一個早該死了的人。
思及此,朱棣的臉色瞬間變得陰沉。
“來人,宣楊鐸!”
永樂二年八月乙未,錦衣衛指揮使楊鐸入宮覲見。
翌日,錦衣衛北鎮撫司傾巢出動。
京城之內,6續有不起眼的文吏被帶到北鎮撫司問話,六部,六科接連有官員接到錦衣衛駕帖,不久,便被請到詔獄一遊。
京城之外的人手,奉命嚴查各藩王的一舉一動,稍有異動,立刻上報。
在京的寧王世子和周王世子歸藩日期無限期延後,兩人不敢有絲毫抱怨,京中的氣氛早已讓他們意識到不對,這個時候,越低調越好。
朝廷的邸報上,接連出現官員被奪職下獄的消息。
遠在大寧的孟清和,也從中嗅到了一絲風雨-欲-來的味道。
莫非朝中又要出事了?
孟清和無法確定,斟酌之後,給在京城的道衍寫了一封長信。
信送出後,孟清和壓下疑問,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大寧諸衛的城防布置之中。
帶回來的糧食和布帛等物,並未歸入大寧庫倉,隻留少部分自用,其餘都送往開原互市,用於同韃靼,兀良哈和女真交易。
孟清和想過將糧食留給邊軍,最後卻打消了這個主意。
身為大寧鎮守,一方大員,這樣做很不合適,會有收買人心,圖謀不軌的嫌疑。
將帶來的貨物送到開原交易,無疑是更好的辦法。
買賣所得利潤部分交稅,不虧本,也為朝廷做了貢獻,錦衣衛可以交差,順便刷刷永樂帝的好感度,一舉數得。
至於軍糧,孟清和並不擔憂。
舟師已有軍糧運到,大寧,順天八府,宣府等地,隻要不出意外,今年都將豐產。甘肅等地的屯糧已是去年的兩倍,總兵官何福向朝廷進獻嘉禾,把周王進獻的禾苗都比了下去。
孟清和要做的,就是進一步鞏固邊防,派出更多遊哨,防備隨時可能南下的韃靼。
瓦剌和韃靼打了大半年,偶有斬獲,卻是輸多贏少。
雙方都忙著打仗,沒有更多的精力發展生產,入夏之後,畜群不如往年膘肥體壯,部落都開始缺糧。加上兀良哈虎視眈眈,隨時可能從背後撲上來敲一悶棍,鬼力赤和馬哈木都有了暫時停戰的打算。
瓦剌和韃靼不打了,大明的邊境就要有麻煩了。
沈瑄之所以親赴邊塞,應是得到了韃子即將南下的消息,遊騎隻是前哨,韃子的大部隊,很可能在秋收之前寇邊。
韃靼可汗鬼力赤向明朝稱臣又如何?
隻要沒將草原的勇士們徹底揍趴下,該搶照樣搶。
“偏遠的邊衛,可以集合壯丁,加固地堡,建造高牆。一旦有韃子來犯,可將邊民集合入高牆地堡之內,助邊軍防守。”
孟清和想出了許多辦法,同都司上下商議之後,分批著手實行。
隨著九月臨近,他變得越來越忙,幾乎沒時間去想風-花-雪-月,腦海裏隻有邊防,屯田,和隨時可能寇邊的韃子。
忙完了一日,孟清和渾身疲憊的離開了都司衙門,回到城內的住所,卻發現門前多了一隊陌生的騎兵。
叫來的府內親衛,得知騎兵從何處來,眼睛瞬間瞪圓。
翻身下馬,鞭子一扔,大步穿過前--庭,見到大堂中負手而立的修長身影,一個沒忍住,直接抱了上去。
與此同時,臉色發白的鄭和,終於活著離開了太醫院。
懷揣趙院判研發的新藥,鄭公公摸摸腦門,向身後望一眼,看到朝他招手的兩個太醫,旋即腳步如飛。仿佛身後不是救死扶傷的良醫,而是手持皮鞭鋼針的錦衣衛。
未來的偉大航海家發誓,除非萬不得已,打死他也絕不再踏入太醫院一步!
興衝衝來見國公爺,卻撲了個空。
邊軍急報,宣府,開平等要衝之地發現小股的韃子騎兵,沈瑄帶兵巡視邊塞,前日剛離開,短時間內不會回來。
定國公不在,廣平侯袁容再次一肩挑起兩人的工作,吃住都在衙門。永安公主再不滿也沒辦法,老爹遠在南京,想哭也沒地哭去,寫信抱怨一下,老爹開不開恩,就隻能聽天由命了。
漢王,趙王都被封在了北邊,建造王府,選-拔-王府護衛,安置王府官屬,調撥糧草,都要經北京行部和行後軍都督府。
事情太多,不隻袁容有過勞死的風險,行後軍都督府上下也是日夜連軸轉,一天能睡上兩個時辰都是奢侈。
袁容很懷疑,定國公是嫌麻煩,以巡視邊塞的名義溜號。不然的話,宣府總兵和副總兵都是靖難功臣,武力值非同一般,開平衛指揮使也是沙場悍將,久經戰陣,不過是幾股流竄的韃子遊騎,需要北京鎮守,行後軍都督府都督親自出馬?
掛著兩個黑眼圈,袁容一邊翻閱公文一邊磨牙,頭頂籠罩著一團黑雲,隨時可能電閃雷鳴。
禮貌拜會過袁容,孟清和打算即刻啟程。
沈瑄不在,繼續留在這裏,隨時有被抓壯丁的風險,還是盡快返回大寧為好。
況且,依沈瑄的性格,絕不會借口兵事推脫責任。能讓他推開公務,率兵趕往邊塞,絕不是幾股韃子遊騎那麽簡單。
想到這裏,孟清和再也坐不住了。
大寧同樣是邊防要衝,即使有重建的朵顏三衛,依舊不能讓人完全放心。外援終歸是外援,萬一韃靼大舉進犯,兀良哈會不會趁機渾水摸魚,誰也不敢保證。
皇帝不在北邊,能震懾這些蒙古騎兵的武將並不多。朱高煦和朱高燧倒是能起一定作用,孟清和卻不敢冒險。萬一兩人有個差錯,邊關守將都要被問罪。
沈瑄八成也是想到這點,才丟下公務,親自帶兵前往開平衛。
有他在,即使韃靼會來,兀良哈也不敢輕動。
殺神之名絕不是白叫的。
腦子飛速轉動,旖旎的心思都被拋開。如果韃子真要來,必須提前做好防備。
城池,地堡,瞭望墩台,新鑄的城防火炮,新調的邊軍,都要重做布置。
“卑職尚有要事,就此告辭!”
孟清和轉身想走,卻被袁容從身後一把扣住肩膀。
轉頭,袁駙馬的表情很是哀怨。
孟清和打了哆嗦,不能心軟,堅決不能!大寧還有一堆事情等著自己,若是被留下,有九成以上的可能會被埋在公文裏出不來了。
“興寧伯不能留下幫忙?”
“卑職實是有要事在身,還請廣平侯原諒則個。”
或許是袁駙馬的表情委實太過可憐,孟清和眼珠子轉了轉,拿起筆,鋪開紙張,揮筆寫下了幾條加快工作效率,順便為袁駙馬減負的建議。
隨後,又道出天子即將派船隊下東洋的消息。如果袁駙馬有意,可上表,請派人隨船,到東洋各國見識一下風土-人-情,順便帶回些土特產,轉手就能賺一筆。
以袁容駙馬都尉的身份,想必天子會樂於行個方便。
如果天子不批準,也無礙。朝廷造海船,袁容曾實名出資,都在朱棣的小冊子上記著。如果船隊在東洋有所收獲,也能按出資比例分東西分錢。當然,所得定然沒有派人隨行來得多。
“興寧伯此話當真?”
“卑職還會騙侯爺不成?”
一番話說得袁容兩眼放光,瞬間忘記了堆在桌上的公文。
半個時辰後,孟清和走出行後軍都督府,長出一口氣,擦擦汗,總算成功脫身。
他是大寧鎮守不假,卻也是行後軍都督府同知,袁容是他的上司,如果袁容不肯放人,還真沒太好的辦法。
該慶幸財帛動人心?
孟清和搖搖頭,從親衛手中接過馬韁,躍身上馬。
本想得空回孟家屯一趟,如今看來,也是不成了。
“高福。”
“卑職在。”
“你帶上一隊人,將這幾車糧食,香料和布帛送回孟家屯。這箱寶鈔送到我家,還有這封信,也一並送去。”
“是。”
“我帶人回大寧,你隨後趕上即可。”
“卑職領命。”
高福點出前往孟家屯的軍漢,套上馬車離開。
馬千戶上前一步,低聲同孟清和說了幾句話,孟清和點頭,“我知道了,這事你和高福做的對。”
原來,在孟清和同袁容談話期間,搭夥同行的流官6續告辭離開,有人感謝興寧伯一路相助,留下了謝禮,馬千戶和高千戶以孟清和不在,不敢擅自做主為由,一律婉拒,但也將這些流官的名字記下,言會告知孟清和。
從人情往來講,收下這些謝禮未嚐不可。但考慮到同行的錦衣衛,還是謹慎些好。
許流官同行,互相行個方便,任誰都手不出什麽。收下對方的謝禮,落在有心人眼裏,就完全不是那麽回事了。
捏緊了馬鞭,孟清和咬牙,為不落人口實,連車費都免了,如此清正廉潔,他容易嗎?
孟清和離開後,袁容當即召集行後軍都督府上下,按照孟清和留下的建議,重新安排工作,專人專項,部門裏的都事,文書,小吏全部分配到位,再不會出現分工不明確,忙起來一團亂的情況。
袁容特命一名都事和兩名文書分揀公文,按列出的條項分類,急件先處理,其餘摘取主要內容,貼上條-子,更是一目了然。
試行兩日,果真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袁容-抽-空回家和永安公主共聚晚餐,將孟清和告知他的下東洋一事講給了公主。
聽罷,永安公主眼睛也亮了,不由得讚一聲,“先時還不覺得,如今再看,興寧伯果真是個厚道人。“
能得永安公主這句誇讚,對孟清和來說,當是意外之喜。
身為永樂帝和徐皇後的嫡長女,永安公主在皇室中的地位非同一般。能得了她的好,可是相當不容易。
既然袁容不會再忙得走路發飄,有過勞死的風險,永安公主自然不會再向老爹抱怨沈瑄的消極怠工。
連續數日沒收到長女的來信,永樂帝還覺得奇怪,等錦衣衛的密報和袁容的上疏送到,才恍然大悟。
撫過下巴上的短髭,讚許點頭,到底是大和尚的徒弟。
不過,此事不能明賞,暫時記下,留待日後再行封賞。
繼周王袁容之後,又有代王,安王上表,請派人隨船下東洋。
永樂帝一概批準,不過船費也由三成增加到四成。即便如此,送到天子麵前的表疏仍是越來越多。待看到徐輝祖和徐增壽的上疏,朱棣更是心情大好,移駕坤寧宮,見到請安的朱高熾和張妃,當即誇獎平王和平王妃仁孝。
朱高熾受寵若驚,臉都有發紅。
朱棣看得心軟,拍著長子的背,“高熾似消瘦了些。”
一句溫言,朱高熾眼圈發紅,幾近僵化的父子關係,總算有了破冰的跡象。
隻要不觸動朱棣的逆鱗,也沒有朝臣三天兩頭的跳出來叫嚷著立皇太子,朱棣對朱高熾還是不錯的。
張妃似也得到了教訓,表現得溫良恭謹,遇上留在京中的漢王妃和徐王妃,也能說笑幾句。
天家內部-和--諧,下東洋諸事妥當,朱棣難得有個好心情。
可隨著八月來臨,南京城連下幾場大雨,朝中風波再起,朱棣的好心情也宣告終結。
有朝臣揭發,曹國公李景隆藏匿亡命之徒於府內,圖謀不軌。
證據確鑿,一時之間,李景隆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刑部尚書鄭賜彈劾李景隆包藏禍心,不守臣節,乞置景隆於法。
禮部尚書李至剛同六部都察院彈劾李景隆蓄奸謀將,其行不軌。同時彈劾都督李增枝明知兄長李景隆有不臣之跡,卻無一言規勸,應一同治罪。
永樂帝一直沒給以明確答複,始終就一句,朕知道了。要麽就是朕會看著辦的。
朝臣鬧得實在厲害,朱棣也隻是下旨斥責李景隆一頓,讓他將府內藏匿的蔣阿演等人送到有司查辦。李景隆本人卻沒減薪也沒降職,仍舊每日列班早朝。
朱棣太了解李景隆了,給他天大的膽子,也不是造反的材料。
至於藏匿凶徒,二十八個人,能幹什麽?
因為盛庸的的死,朝中的建文舊臣多人心不穩,如果再嚴厲處置了李景隆,怕是會出不小的亂子。
朱棣想大事化小,罵一頓就算,朝臣卻不願意。
該著李景隆倒黴,因孟清和和沈瑄聯手打壓積攢下的怒火和怨氣,一朝爆發,都朝李景隆噴了過去。
六部尚書,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六科,共同上疏彈劾李景隆不法,照這架勢,不把李景隆打倒,絕不算完。
孟清和能安全脫身,一因彈劾他的罪名站不住腳,二來有沈瑄回護,三是陳瑛等惹惱了天子,引來雷霆之怒。
李景隆倒黴就倒黴在,他府裏的確藏匿了亡命之徒,又沒有人幫他說話,家人還一個勁的扯後腿,連設立莊田,佃仆過多都被當罪名揭發出來。
按理來說,以李景隆的爵位,加上繼承李文忠的財產,他手裏的莊田數目有超額,卻絕不至於獲罪。如魏國公徐輝祖,武陽侯徐增壽,手中的田地同樣不少。
田多了,自然需要更多的人手耕種,佃仆自然就多。
隻能說李景隆做人太失敗,又恰好撞到了-槍-口-上,成為了朝中文臣的出氣筒。
永樂帝無法,隻能再下敕諭,將李景隆一頓好罵,又將他的莊田收歸-國-有,摘掉太子太師的榮譽頭銜,下令閉門思過,不許上朝。
這一次,李景隆沒再絕食,而是謝過皇恩,老實的回家。關起門,是在認真反省還是掀桌罵x,就隻有他自己知道了。
打倒了李景隆,士氣高昂的文臣又有了下一個目標,淇國公邱福。
這一次,卻踢到了鐵板。
邱福比不上朱能,卻也是實打實的靖難一等功臣,想依照李景隆的先例將他參倒,根本不可能。
誰先冒頭,誰先死。不用邱福哭訴,永樂帝先滅了出頭的椽子。
之前,文臣彈劾李景隆,永樂帝還沒多想,彈劾邱福的奏疏一上,朱棣立刻發現了不對。
他發現,文臣們的目標根本不是李景隆,而是武將,靖難功臣!
朱棣沒能徹底壓下朝臣的上疏,處置了李景隆。
如果再處置了邱福,下一個會是誰?
朱能,鄭亨,張輔,還是沈瑄?
隱隱的,朱棣察覺到,有一股力量在暗中推動整個事態的發展,如果沒有警覺,任由有心之人繼續在背後興-風-作-浪,事情恐會一發不可收拾。
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朱棣是以武起家,若是任由文臣打壓武將,同武將離心,皇位都會不穩。
治國需要文臣,平衡朝堂,也不能讓武將獨大。
但是,以文令武,絕不是朱棣想看到的。
前宋的教訓,並不遠!
朝中文臣的串-聯,針對靖難功臣發難的舉動,讓朱棣想起了一個人,一個早該死了的人。
思及此,朱棣的臉色瞬間變得陰沉。
“來人,宣楊鐸!”
永樂二年八月乙未,錦衣衛指揮使楊鐸入宮覲見。
翌日,錦衣衛北鎮撫司傾巢出動。
京城之內,6續有不起眼的文吏被帶到北鎮撫司問話,六部,六科接連有官員接到錦衣衛駕帖,不久,便被請到詔獄一遊。
京城之外的人手,奉命嚴查各藩王的一舉一動,稍有異動,立刻上報。
在京的寧王世子和周王世子歸藩日期無限期延後,兩人不敢有絲毫抱怨,京中的氣氛早已讓他們意識到不對,這個時候,越低調越好。
朝廷的邸報上,接連出現官員被奪職下獄的消息。
遠在大寧的孟清和,也從中嗅到了一絲風雨-欲-來的味道。
莫非朝中又要出事了?
孟清和無法確定,斟酌之後,給在京城的道衍寫了一封長信。
信送出後,孟清和壓下疑問,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大寧諸衛的城防布置之中。
帶回來的糧食和布帛等物,並未歸入大寧庫倉,隻留少部分自用,其餘都送往開原互市,用於同韃靼,兀良哈和女真交易。
孟清和想過將糧食留給邊軍,最後卻打消了這個主意。
身為大寧鎮守,一方大員,這樣做很不合適,會有收買人心,圖謀不軌的嫌疑。
將帶來的貨物送到開原交易,無疑是更好的辦法。
買賣所得利潤部分交稅,不虧本,也為朝廷做了貢獻,錦衣衛可以交差,順便刷刷永樂帝的好感度,一舉數得。
至於軍糧,孟清和並不擔憂。
舟師已有軍糧運到,大寧,順天八府,宣府等地,隻要不出意外,今年都將豐產。甘肅等地的屯糧已是去年的兩倍,總兵官何福向朝廷進獻嘉禾,把周王進獻的禾苗都比了下去。
孟清和要做的,就是進一步鞏固邊防,派出更多遊哨,防備隨時可能南下的韃靼。
瓦剌和韃靼打了大半年,偶有斬獲,卻是輸多贏少。
雙方都忙著打仗,沒有更多的精力發展生產,入夏之後,畜群不如往年膘肥體壯,部落都開始缺糧。加上兀良哈虎視眈眈,隨時可能從背後撲上來敲一悶棍,鬼力赤和馬哈木都有了暫時停戰的打算。
瓦剌和韃靼不打了,大明的邊境就要有麻煩了。
沈瑄之所以親赴邊塞,應是得到了韃子即將南下的消息,遊騎隻是前哨,韃子的大部隊,很可能在秋收之前寇邊。
韃靼可汗鬼力赤向明朝稱臣又如何?
隻要沒將草原的勇士們徹底揍趴下,該搶照樣搶。
“偏遠的邊衛,可以集合壯丁,加固地堡,建造高牆。一旦有韃子來犯,可將邊民集合入高牆地堡之內,助邊軍防守。”
孟清和想出了許多辦法,同都司上下商議之後,分批著手實行。
隨著九月臨近,他變得越來越忙,幾乎沒時間去想風-花-雪-月,腦海裏隻有邊防,屯田,和隨時可能寇邊的韃子。
忙完了一日,孟清和渾身疲憊的離開了都司衙門,回到城內的住所,卻發現門前多了一隊陌生的騎兵。
叫來的府內親衛,得知騎兵從何處來,眼睛瞬間瞪圓。
翻身下馬,鞭子一扔,大步穿過前--庭,見到大堂中負手而立的修長身影,一個沒忍住,直接抱了上去。
與此同時,臉色發白的鄭和,終於活著離開了太醫院。
懷揣趙院判研發的新藥,鄭公公摸摸腦門,向身後望一眼,看到朝他招手的兩個太醫,旋即腳步如飛。仿佛身後不是救死扶傷的良醫,而是手持皮鞭鋼針的錦衣衛。
未來的偉大航海家發誓,除非萬不得已,打死他也絕不再踏入太醫院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