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薦閱讀:?


    在史記當中,流傳著一個“天下苦秦久矣”的千古定論,而這也可以引申出秦末亂世的一個最重要的基礎。


    然而,睡虎地秦簡的出土,秦律的再次展現在我們的眼前,說明了秦律的真實性。


    最起碼,秦律還真的算不上嚴酷的法律體係,相反,不少後世的人都將其定性為相當人性化的法律體係。


    而由此延伸出來的是,陳勝吳廣的大澤鄉起義的疑團。


    ……


    大澤鄉起義又稱“陳勝吳廣起義”,是秦末農民戰爭的一部分,沉重打擊了秦朝,揭開了秦末農民起義的序幕,是中國曆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平民起義。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秋,秦朝廷征發閭左貧民屯戍漁陽,陳勝、吳廣等900餘名戍卒被征發前往漁陽戍邊,途中在蘄縣大澤鄉(今宿州)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達目的地,情急之下,陳勝、吳廣領導戍卒殺死押解戍卒的軍官,發動兵變。起義軍推舉陳勝為將軍,吳廣為都尉。連克大澤鄉和蘄縣,並在陳縣(今河南淮陽)建立張楚政權,各地紛紛響應。


    大澤鄉起義因為陳勝得勢後驕傲,加上秦將章邯率秦軍鎮壓而失利。


    後世從史記當中的描述,總結出大澤鄉起義的前因:


    公元前209年,陽城(今河南登封東南)的地方官派了兩個軍官,押著九百名民夫送到漁陽(今北京市密雲西南)去防守。軍官從這批壯丁當中挑了兩個個兒大、辦事能幹的人當屯長,叫他們管理其他的人。這兩個人一個叫陳勝,陽城人,字涉,是個給人當長工的;一個叫吳廣,陽夏人,是個貧苦農民。陳勝年輕時候,曾經和別人一起被雇用耕田,一次當他停止耕作走到田埂上休息時,感慨惱恨了好一會兒,說:“假如誰將來富貴了,大家相互不要忘記了。”和他一起受雇傭的夥伴們笑著回答說:“你是被雇給人家耕田的,哪能富貴呢?”陳涉歎息著說:“唉!燕子、麻雀這類小鳥怎麽能理解大雁、天鵝的遠大誌向呢!”


    七月,恰遇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他們估計已經誤了到達漁陽規定的期限。


    過了規定的期限,按照法津規定是都該殺頭的。


    陳勝、吳廣就商量說:“如今逃走也是死,起義幹一番大事業也是死,同樣都是死,為國事而死好不好?”陳勝說:“天下受秦王朝統治之苦已經很久了。我聽說二世皇帝是始皇帝的小兒子,不應該他來繼位,應該繼位的是公子扶蘇。扶蘇因為屢次規勸始皇帝的緣故,始皇帝派他領兵在外地駐守。如今有人聽說他並沒有什麽罪,卻被二世皇帝殺害了。老百姓都聽說他很賢德,不知道他已經死了。項燕原是楚國的將軍,多次立功,愛護士兵,楚國人都很愛戴他。有的人以為他已經死了,有的人以為他逃亡在外躲藏了起來。現在假使我們冒用公子扶蘇和項燕的名義,向天下人民發出起義的號召,應該會有很多人響應。”吳廣認為很對。於是他他就去占卜吉凶,占卜的人知道他們的意圖,說道:“你們的事都能成,能夠建功立業。然而你們向鬼神問過吉凶了嗎?”


    然而,事實上秦律對於因為天氣而延誤的徭役,並沒有處罰的前提,因為秦律明確說出在這一方麵是不會處罰的。


    隻不過,陳勝以及吳廣明顯是因為一些因素而扭曲了秦律的實際處理情況。


    當然,這一個事情上會不會有一些額外的因素影響,比如說作為負責監督刑徒行動的秦軍軍官,會不會如實報告確實是因為天氣因素而延期的事情。


    隻不過史記的記載在這方麵有一個很有趣的描述,那就是陳勝吳廣決定在進行起義之後,首先殺死的正好是這些秦軍軍官。


    “吳廣一向關心別人,戍卒中很多人願為他效勞出力。押送隊伍的縣尉喝醉了酒,吳廣故意多次揚言要逃跑,以激怒縣尉,惹他當眾侮辱自己,借以激怒眾人。那縣尉果然鞭打吳廣,縣尉又拔出佩劍,吳廣奮起奪劍殺死了縣尉。陳勝幫助他,合力殺死了兩個縣尉。


    ”


    這個描述很明顯是吳廣故意挑釁兩個縣尉,而最終形成了一些事實。


    而至於陳勝,在曆史上能夠留下“燕雀安知鴻鵠之誌”的話語的人,豈可是善與之輩:


    陳涉年輕的時候,曾經同別人一起被雇傭耕地。(有一天)陳涉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憤慨歎息了很久,說:“如果(有朝一日我們誰)富貴了,可不要忘記老朋友啊。”雇工們笑著回答說:“你是個被雇傭耕地的人,哪來的富貴呢?“陳涉長歎一聲說:“唉,燕雀怎麽知道鴻鵠的誌向呢!


    而同樣的,從史記當中陳勝在聚集人員,決定起義之後的描述,就能夠說明陳勝本身就是有野心之輩:


    “各位在這裏遇上大雨,大家都誤了期限,誤期按規定要殺頭。即使不被殺頭,但將來戍邊死去的肯定也得十之六七。再說大丈夫不死便罷,要死就要名揚後世,王侯將相難道都是祖傳的嗎!”


    從陳勝的話就能夠看出,大澤鄉起義嚴格來說也可以算得上是陳勝吳廣兩人,蒙騙一票不明真相的刑徒而發起的暴動。


    當然,他們在起義的時候還是取得了成功,甚至是形成很大的影響力。


    在史記的描述當中,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逐漸形影響之後,各個郡縣受不了秦朝官吏暴政之苦的人,都逮捕宣判他們官吏的罪狀,把他們殺死來響應陳涉。於是就以吳廣為代理王,督率各將領向西進攻滎陽。命令陳縣人武臣、張耳、陳餘去攻占原來趙國的轄地,命令汝陰人鄧宗攻占九江郡。這時候,楚地幾千人聚集在一起起義的,多得不計其數。


    起義不到三個月,趙、齊、燕、魏等地方都有人打著恢複六國的旗號,自立為王。


    陳勝派出周文率領的起義軍向西進攻,很快攻進關中(指函穀關以西地區),逼近秦朝都城鹹陽。秦二世驚慌失措,趕快派大將章邯把在驪山做苦役的囚犯、奴隸放了出來,編成一支軍隊,向起義軍反撲。


    原來的六國貴族各自占據自己的地盤,誰也不去支援起義軍。周文的起義軍孤軍作戰,終於失敗。吳廣在滎陽被部下殺死。起義後的第六個月,陳勝在逃跑的路上被他的車夫莊賈設計殺害了。最後莊賈帶著陳勝的首級去向秦軍邀功請賞去了。


    而從這一點來看,陳勝吳廣兩人雖然發動起義,但是毫無疑問,在六國餘孽蜂起之後,起義軍的情況急轉直下。


    ……


    同樣的,天下苦秦久矣這個流傳兩千年的謊言,最大的破綻還是在大澤鄉起義之後的亂軍蜂起,而秦軍卻能夠得到不少支持的事實可以看到:


    趙地秦朝官員見武臣農民軍聲勢浩大,而武臣采用說客蒯通的計策進行招降,遂又不戰而得30餘城。武臣即引軍占有邯鄲(今河北邯鄲西南)。武臣占有邯鄲之後,經張耳、陳餘勸說,於前209年8月立為趙王。自立為王後,他不受陳勝節製,拒絕響應陳勝西進擊秦的號召,而選擇北上攻取燕地。


    武臣取得趙地而秦帝國在趙地的不少官員,毫無疑問是其中的幫凶。但是從這一點來看,雖然說秦帝國的在趙地的官吏叛變,隻不過在這之前,秦帝國依舊對這些地方形成有效影響,而非史記所描述的那樣,各地官吏皆被捕殺。


    而城陽的屠殺則是說明了哪怕是在關東六國故地,秦帝國的影響力依舊十分深遠。


    而起義的地方,很有可能取決於當地官吏的情況以及其對秦帝國的忠誠程度。


    就好比是趙國故地的不少官吏,就有可能本身對秦帝國已經離心離德。


    當然也就是因為如此,起義軍以及亂軍在秦末亂世之際,就對攻下的地區采取了不少屠殺行動來震懾其他依舊為秦帝國效死命的地區:


    公元前207年正月,項羽奉命帶領部屬攻打軍事要地襄城(今河南許昌南部),經過一番苦戰,打下了襄城,但是惱怒守軍的堅守抵抗,和人民中立作風,大肆進行了屠城。公元前207年七月,項羽攜劉邦共同奉命攻打城陽(今山東青島北部),在攻占城陽後,又一次采取了屠城的方式來結束打掃戰場。


    ……


    而六國餘孽的起複,也成為了秦末亂世的謊言之一:


    陳勝起義稱王後,被秦朝貶為平民的原魏國寧陵君魏咎,前來追隨。陳勝派原魏國人周市帶兵奪取魏國舊地。成功後,眾人擁戴周市做魏王,周巿不肯;齊、趙兩國派使者擁立周巿為魏王,周巿還是堅持拒絕,聲稱必立魏咎為王。周巿派人去陳縣迎魏咎,開始陳勝不放,但周巿一連五次請求,陳勝終於答應。秦二世二年(秦以十月為歲首,二世二年為前209年十月至208年九月)十一月,周巿從陳勝處迎回魏咎為王,魏國複國,周巿任相國。


    秦二世二年端月(即正月,秦避始皇諱改正月為端月),章邯擊敗陳勝後,北上進攻魏國並圍困魏王魏咎於臨濟(今河南封丘縣東)。


    秦二世二年四月,臨濟危在旦夕,魏咎派相國周市出使齊、楚兩國求援。齊、楚兩國分別派田巴、項它兩將率軍隨周巿援魏。但章邯擊敗了周巿帶來的援軍,周巿亦戰死。


    秦二世二年六月,魏咎為了城中百姓安全向秦軍約定投降。談判成功後,魏咎自焚自殺。


    秦二世二年七月,魏咎之弟魏豹逃往楚國(秦二世二年六月項梁立熊心為楚懷王,恢複楚國)。楚懷王給予魏豹數千人,令其再奪取魏地。魏豹帶兵重新攻略魏地,打下了20多座城池。


    秦二世二年九月,魏豹自立為魏王。


    陳勝在陳縣稱王後,派魏國人周市北略魏地。周巿平定魏地後,繼續東進到戰國時齊國舊地狄縣。秦朝狄縣縣令率軍民固守縣城。秦二世二年(秦以十月為歲首,二世二年為前209年十月至208年九月)十月,原齊國王族田氏同族的田儋和堂弟田榮,趁機率領家奴,殺死縣令。田儋以自己是齊王同族,因此自立為齊王,率兵擊退了周巿。之後田儋趁勢率領起義軍東進奪取了齊國舊地,齊國複國。


    章邯進攻陳縣後,陳勝敗逃中被殺,但各地義軍尚不知其生死。秦二世二年端月(即正月,秦避始皇諱改正月為端月),曾名義上歸屬陳勝的義軍頭領秦嘉立原楚國貴族景駒為楚王,並領兵到方與(今山東魚台北),欲攻打定陶(今山東定陶西北)的秦軍。秦二世二年二月,秦嘉派公孫慶出使齊國,想聯合齊王一起進攻秦軍。齊王田儋說:“聽說楚王陳勝戰敗,但不知生死,你們楚國怎麽不請示我就立新王?”公孫慶反駁說:“你們齊國也沒有請示楚國就立王了,楚國為什麽要請示齊國才能立王?況且反秦是楚國首先起事,應該號令天下!”齊王怒,於是殺了公孫慶。


    章邯擊敗陳勝後,北上進攻魏國並圍困魏王魏咎於臨濟(今河南封丘縣東)。秦二世二年四月,魏咎派相國周市向齊、楚兩國求援。六月,齊王田儋率軍救援魏王咎至臨濟。章邯命令士兵口中銜枚夜襲齊國、魏國的軍隊,齊、魏軍大敗,齊王田儋敗死,田榮收集殘部敗走東阿(今山東陽穀縣東北)。


    秦二世二年七月,齊國人聽說齊王田儋已死,就另立了原戰國末代齊王田建之弟田假為新的齊王,並以田角為相國,以田間為大將,以抵禦諸侯。


    秦二世二年八月,章邯繼續追擊田榮到東阿,將城池圍困起來。楚國項梁聽說田榮危急,於是率兵來救,於東阿城下大破章邯軍。章邯率部向西敗退,項梁緊追不舍。


    田榮解圍後,聽說齊人另立了新君,勃然大怒,於是回師攻擊驅逐新齊王田假。田假不敵,逃到楚國,齊相田角逃到趙國。大將田間之前到趙國求救兵,現在也滯留在趙國不敢回來。田榮於是立已死的齊王田儋之子田巿為齊王,自己做相國,並任命自己的弟弟田橫為大將,重新平定了齊地。


    陳勝在陳縣稱王建政後,大梁人陳餘勸說陳勝北略黃河以北之地,並自告奮勇願領兵前往平定趙地。於是陳勝派以前交好的陳縣人武臣為將軍,以邵騷為護軍,以張耳、陳餘為左右校尉,給予3000兵士,北攻趙地。


    秦二世元年八月,武臣自白馬(今河南滑縣東北)渡過黃河,一路擴充軍隊,得兵數萬人,武臣被立號為“武信君”。武臣率軍攻占趙地十餘城,並殺了所下之城的秦朝官吏。於是趙地剩下的城池都據城堅守不降。武臣轉向東北方攻打範陽(今山東梁山縣西北)。範陽人蒯通(本名蒯徹,漢避武帝諱改徹為通)遊說秦範陽縣令向武臣投降。之後蒯通又作為範陽令的使者勸說武臣,讓他接受範陽令的投降封其為侯,然後讓範陽令到燕趙之地馳遊,給那些不降的城池看看。蒯通說如此以來燕趙之地的城池自然都會不戰而降,可以傳檄而定千裏之地。武臣聽從了蒯通的計策,讓蒯通賜給範陽令侯印。趙地的各地聽說後,有30多城不戰而降武臣。


    武臣等人到邯鄲後,張耳、陳餘聽說周文西進到戲(今陝西臨潼東)即敗退,又聽說諸將為陳勝出征略地,卻有很多因讒言誹謗而獲罪被殺,還又怨恨陳勝采納他們的計策、不任命他們做將軍而僅僅隻授予校尉之職,於是勸說武臣自立為王。武臣於是自立為趙王,並封陳餘為大將軍,封張耳為右丞相,而封邵騷為左丞相。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九月,項梁和項羽殺死會稽郡太守於吳(今江蘇省蘇州),號召楚國遺民起兵反秦,得精兵8000餘人。


    項梁、項羽率精兵8000渡江北上,勢如破竹,連敗秦軍,起義軍一路上吸收多支起義軍,起義軍人數迅速擴大到六、七萬人。秦二世派章邯率軍前來來鎮壓,在定陶(今山東省定陶縣),項梁戰死。


    章邯敗項梁後,率軍渡河北擊趙,趙地钜鹿被秦軍所困,項羽率軍北上救趙並與秦軍展開激戰。最後項羽大敗秦軍,全殲秦軍主力。


    陳勝吳廣起義後,張良也於下邳聚集了少年百餘人起事響應。章邯於陳縣擊敗陳勝後,陳勝出逃不知生死,陳勝部下義軍將領秦嘉於是立楚國貴族景駒為代理楚王,以留縣(今江蘇沛縣東南)為都城。張良率領部屬想去留縣投奔景駒,正巧在路上碰到了劉邦,並且談得投機,於是就沒有去見景駒,而是跟從了劉邦,做了他的部將。後來張良跟著劉邦到了薛縣,項梁等人共立了熊心為楚懷王。張良一向有複國之誌,就勸項梁說:“您已經立了楚國的後代,而原來韓國的諸公子中以橫陽君韓成為賢能,可以立其為韓王,以更多地樹立黨羽。”項梁聽從了張良的意見,派他去找到韓成,立其為韓王,並任命張良為韓國司徒,韓國複國。項梁又給了他們君臣千餘兵馬,讓他們西去恢複韓國舊地。開始韓王成和司徒張良率軍攻下了原韓地的數座城池,但旋即又被秦軍奪回。韓王成和張良隻得在潁川郡一帶打遊擊。


    秦二世二年後九月,楚懷王命令劉邦西征。秦二世三年三四月間,劉邦從洛陽往南走出鐶轅邑(今河南偃師東南)時,張良又碰上劉邦並帶兵跟從他,攻下了韓地十餘座城池,並擊破了秦將楊熊所部。劉邦就命令韓王成留守在陽翟(今河南禹縣,秦潁川郡的郡治),將張良帶在身邊繼續西進。


    ………………………………………………分割線…………………………………………


    而從這些描述來看,與其說是秦帝國滅亡於自身,還不如說是毀滅在一些從偶然引發的陰謀而引起的一連串反應當中。(未完待續。)


    本書來自>看過《定秦曲》的書友還喜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定秦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蒼穹戰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蒼穹戰狼並收藏定秦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