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在戰國時期攻滅兩國的樂氏一族之外,蒙氏一族也算得上是相當傳奇的軍人世家。[.超多好看小說]
蒙氏一族起源於蒙驁。
而蒙驁本身是齊國小官,蒙驁入秦的時間,有可能是燕國樂毅攻破齊國大片土地的時期,也就是公元前278年前後。
而投奔秦國的蒙驁,投入的是當其時作為秦國丞相的魏冉麾下,作為一個門客。
史書沒有明確記載蒙驁首次率軍作戰的時間,但是對於蒙驁的事跡可以說頗多著墨:
《史記?卷四十四?魏世家第十四》:(魏安釐王)三十年,無忌歸魏,率五國兵攻秦,敗之河外,走蒙驁。
《史記?卷八十八?蒙恬列傳第二十八》:秦莊襄王元年,蒙驁為秦將,伐韓,取成皋、滎陽,作置三川郡。
《史記?卷五?秦本紀第五》:(秦莊襄王)使蒙驁伐韓,韓獻成皋、鞏。秦界至大梁,初置三川郡。
《史記?卷五?秦本紀第五》:(秦莊襄王)二年,使蒙驁攻趙,定太原。
《史記?卷八十八?蒙恬列傳第二十八》:(秦王政)二年,蒙驁攻趙,取三十七城。
《史記?卷五?秦本紀第五》:(秦王政)三年,蒙驁攻魏高都、汲,拔之。攻趙榆次、新城、狼孟,取三十七城。
《戰國策?卷五?秦三》:秦王(秦昭襄王)以為不然,以告蒙傲曰:“今也,寡人一城圍,食不甘味,臥不便席。今應侯亡地而言不憂,此其情也?”蒙傲曰:“臣請得其情。”
《史記?卷八十八?蒙恬列傳第二十八》:蒙恬者,其先齊人也。恬大父蒙驁,自齊事秦昭王,官至上卿。
《史記?卷八十八?蒙恬列傳第二十八》:始皇七年,蒙驁卒。
從這些記載可以看出,蒙驁作為秦國大將,是白起,王陵,王紇等老一代秦軍名將先後死去的事情。
而其在秦國,並沒有因為魏冉被秦昭襄王驅逐,而被猜忌,反而在公元前266年開始,得到正式統領一軍作戰的資格。
蒙驁並不是類似於白起這種百戰百勝的常勝將軍,相反,蒙驁的敗績不少,尤其是麵對敵人絕對實力的情況下,蒙驁很明智的選擇直接率軍戰略轉進。
當然,若是換成秦國當其時的幾個主要領軍作戰的將領,麵對著信陵君所率領的五國合縱的聯軍主力,他們恐怕也會如同蒙驁那樣選擇避敵鋒芒而非死磕到底。
而信陵君的這一戰,雖然其聲勢要遠超於匡章率領聯軍攻擊秦國的時期,但是因為也有匡章的這個先例,秦國在這數十年間,不斷強化函穀關的防禦能力,最終蒙驁與桓齮等秦軍將領,得以依靠函穀關,最終將合縱聯軍擊退。
而這一戰,雖然並非是蒙驁這個老將的最後一戰,但是在秦王政七年,蒙驁壽終正寢,而王翦等人,正式接過了秦軍指揮官的職位。
……
蒙驁本是齊國人,秦昭襄王在位時期(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1年),他從齊國西入秦國侍奉秦昭襄王,官至上卿。<strong>.</strong>
秦莊襄王元年(公元前249年),蒙驁擔任將領,奉命率軍攻打韓國,韓國割讓成皋(今河南滎陽西北)、鞏二城給秦國,秦國設置三川郡(治今河南洛陽東北)。而《史記?蒙恬列傳》則記載,是蒙驁奪取韓國的成皋、滎陽(今河南滎陽東北)二城而設置三川郡。秦國設置三川郡後,其疆界到達魏國的都城大梁(今河南開封)。
秦莊襄王二年(公元前248年),秦莊襄王派蒙驁率軍攻打趙國,平定太原。
秦莊襄王三年(公元前247年),蒙驁率軍攻克魏國的高都(今山西晉城)、汲縣。繼而攻打趙國的榆次(今屬山西)、新城(今山西朔州南)、狼孟(今山西陽曲),一共奪取三十七座城池(《史記?蒙恬列傳》記載為秦莊襄王二年)。
同年,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率領燕、趙、韓、楚、魏五國聯軍攻打秦國,在黃河以南打敗秦軍,擊退蒙驁,於是魏無忌等軍解兵撤離。
秦始皇元年(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即秦始皇)即位,任用呂不韋為丞相,李斯為舍人,蒙驁和桓齮、麃公等為將軍。同年,秦國攻占趙國的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不久晉陽反叛秦國,蒙驁率軍平定叛亂。
秦始皇三年(公元前244年),蒙驁攻打韓國,奪取十三座城池。同年十月,蒙驁攻打魏國的氏篸、有詭二城。
秦始皇四年(公元前243年),蒙驁攻取氏篸和有詭。同年三月,蒙驁撤軍而回。
秦始皇五年(公元前242年),秦王政得知魏無忌去世的消息後,於是派蒙驁再次率軍攻打魏國。蒙驁奪取魏國的酸棗(今河南延津西南)、燕(今河南延津東北)、虛(今河南延津東)、長平(今河南西華東北)、雍丘(今河南杞縣)、山陽(今河南焦作東)等二十座城池,設置為東郡(治濮陽,今河南濮陽西南)。
秦始皇七年(公元前240年),蒙驁去世,時年約七十多歲。
……
除了蒙驁之外,蒙氏家族當中的蒙武,也算是一個名將。
蒙武(生卒年不詳),名將蒙驁之子,蒙恬與蒙毅之父,戰國時期秦國將領。公元前224年,蒙武擔任副將,跟隨王翦率軍攻打楚國,大敗楚軍,斬殺楚將項燕。公元前223年,蒙武再度與王翦率軍攻打楚國,擊敗楚軍,俘虜楚王負芻,滅亡楚國。其後事跡不詳。
秦始皇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秦始皇任命蒙武擔任副將,派遣蒙武跟隨主將王翦率領六十萬大軍攻打楚國。秦軍與楚軍在蘄地交戰,秦軍大敗楚軍,追擊到蘄地南部時,斬殺楚國軍隊將領項燕,楚軍因此潰敗逃亡,秦軍乘勝奪取楚國的一些城鎮。
秦始皇二十四年(楚王負芻五年,公元前223年),蒙武再度與王翦率領軍隊攻打楚國,秦軍擊敗楚軍,俘虜楚國國君楚王負芻,攻占楚國全境,滅亡楚國,並在楚地設置楚郡。
蒙武雖然在曆史上,雖然沒有滅國記錄,但是從其先後跟隨李信,王翦攻楚,並且先後取得相應戰績,由此可見,蒙武的能力並不太差。
尤其是因為昌文君兄弟叛秦,起潁川郡一帶郡兵截斷李信,蒙武的攻楚秦軍部隊的退路,但是蒙武依舊沒有大敗,甚至是能夠救出被項燕軍牽製,進退失據的李信軍,退回秦軍控製區內,這一點可以說明蒙武臨危不亂。
而在其後,蒙武先後兩次跟隨王翦攻楚,先後擊敗項燕以及楚軍主力,最終滅亡楚國,蒙武同樣也立下了不少的功勞。
……
而蒙氏家族當中,其聲名最盛的人,既然不是秦國在軍事指揮層麵上“青黃不接”時期的頂梁柱——蒙驁,同樣也不是備受秦王政信任,曾經擔任內史,統兵作戰臨危不懼的蒙武,而是率軍大破匈奴的蒙恬。
蒙恬(約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姬姓,蒙氏,名恬,祖籍齊國(今山東省蒙陰縣)人,秦朝著名將領。蒙恬出身名將世家,其祖父蒙驁、父親蒙武均為秦國名將,深受家庭環境的熏陶,自幼胸懷大誌。
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為將軍,攻打齊國,因破齊有功被拜為內史,其弟蒙毅也位至上卿。蒙氏兄弟深得秦始皇的尊寵,蒙恬擔任外事,蒙毅常為內謀,當時號稱“忠信”。其他諸將都不敢與他們爭寵。
秦統一六國後,蒙恬率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收複河南地(今內蒙古河套南鄂爾多斯市一帶),修築西起隴西的臨洮(今甘肅岷縣),東至遼東(今遼寧境內)的萬裏長城,征戰北疆十多年,威震匈奴。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中車府令趙高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謀劃政變,立胡亥太子。胡亥即位後,賜死蒙氏兄弟,蒙恬吞藥自殺。
蒙恬成長於武將之家,深受家庭環境的熏陶,自幼胸懷大誌,立誌衝鋒陷陣,報效國家。他天資聰穎,熟讀兵書,逐漸培養了較高的軍事素養。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帝二十六年),蒙恬被封為將軍,攻打齊國,因破齊有功被拜為內史,其弟蒙毅也位至上卿。蒙氏兄弟深得秦始皇的尊寵,蒙恬擔任外事,蒙毅常為內謀,當時號稱“忠信”。其他諸將都不敢與他們爭寵。
秦國兼並天下後,蒙恬奉命率軍北擊匈奴。收複河南地(今內蒙古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帶),自榆中(今內蒙古伊金霍洛旗以北)至陰山,設三十四縣。
又渡過黃河,占據陽山,遷徙人民充實邊縣。其後修築西起隴西的臨洮(今甘肅岷縣),東至遼東(今遼寧境內)的萬裏長城,把原燕、趙、秦長城連為一體。長城利用地形,藉著天險,設置要塞,有力的遏製了匈奴的南進。後受遣為秦始皇巡遊天下開直道,從九原郡(今內蒙包頭市西南)直達甘泉宮,截斷山脈,填塞深穀,全長一千八百裏,可惜沒有修竣完工。蒙恬駐守上郡十多年,威震匈奴。
蒙毅法治嚴明,從不偏護權貴,滿朝文武,無人敢與之爭鋒。某日,內侍趙高犯有大罪,蒙毅依法判其死罪,除去他的宦職,但卻被秦始皇給赦免了。從此時起,蒙氏兄弟便成了趙高的心病。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冬,秦始皇趙政遊會稽途中患病,派身邊的蒙毅去祭祀山川祈福,不久秦始皇在沙丘病死,死訊被封鎖,趙高擔心扶蘇繼位,蒙恬得到重用,對自己不利,就扣住遺詔不發,與胡亥密謀篡奪帝位。他又威逼利誘,迫使李斯和他們合謀,假造遺詔。“遺詔”指責扶蘇在外不能立功,反而怨恨父皇,便遣使者以捏造的罪名賜公子扶蘇、蒙恬死。扶蘇自殺,蒙恬內心疑慮,請求複訴。
使者把蒙恬交給了官吏,派李斯等人來代替蒙恬掌兵,囚禁蒙恬於陽周。胡亥殺死扶蘇後,便想釋放蒙恬。但趙高深恐蒙氏再次貴寵用事,對己不利,執意要消滅蒙氏。便散布在立太子問題上,蒙毅曾在始皇麵前毀謗胡亥,胡亥於是囚禁並殺死了蒙毅,又派人前往陽周去殺蒙恬。
使者對蒙恬說:“你罪過太多,況且蒙毅當死,連坐於你。”蒙恬說:“自我先人直到子孫,為秦國出生入死已有三代。我統領著三十萬大軍,雖然身遭囚禁,可我的勢力足以背叛。但我知道,我應守義而死。我之所以這樣做是不敢辱沒先人的教誨,不敢忘記先主的恩情。”
使者說:“我隻是受詔來處死你,不敢把將軍的話傳報陛下。”蒙恬長歎道:“我怎麽得罪了上天?竟無罪而被處死?”沉默良久又說:“我的罪過本該受死,起臨洮,到遼東築長城,挖溝渠一萬餘裏,這其間不可能沒挖斷地脈,這便是我的罪過呀!”於是吞藥自殺。
……
對於關於蒙恬的記載,張嘉師更多的表示自己嗬嗬噠,因為蒙恬在麵對匈奴的時候,既然沒有那麽多兵力可以動用,而且蒙恬負責督導的,並不是長城的修建,而是連接當其時已經有的長城體係,完成長城防禦的能力而已。
所以對於一些記錄的描述,張嘉師表示:“我當沒看見就成。”
而重點不是這個,重點是無論是蒙驁,亦或是之後的蒙武,蒙恬父子而言,其所學的兵家知識,並不一定的其家傳。
因為以蒙驁的能力而言,若是其有家傳的兵家學識,那麽不一定會在齊國不得誌,僅為一小吏。
而有一個說法是,蒙驁得以拜學在孫臏的其中一個弟子門下,學習孫臏的兵法知識。
若是這個說法是可信的,那麽蒙驁就是孫臏兵法在戰國亂世當中,得到最大體現的傳承者。
當然,這個說法,張嘉師曾經找蒙興等人討論過,而因為蒙武等人因為意外或者是迫害先後死亡,蒙興等人也不知道這個說法的真偽,張嘉師最後隻能夠放棄論證這一點。
蒙氏一族起源於蒙驁。
而蒙驁本身是齊國小官,蒙驁入秦的時間,有可能是燕國樂毅攻破齊國大片土地的時期,也就是公元前278年前後。
而投奔秦國的蒙驁,投入的是當其時作為秦國丞相的魏冉麾下,作為一個門客。
史書沒有明確記載蒙驁首次率軍作戰的時間,但是對於蒙驁的事跡可以說頗多著墨:
《史記?卷四十四?魏世家第十四》:(魏安釐王)三十年,無忌歸魏,率五國兵攻秦,敗之河外,走蒙驁。
《史記?卷八十八?蒙恬列傳第二十八》:秦莊襄王元年,蒙驁為秦將,伐韓,取成皋、滎陽,作置三川郡。
《史記?卷五?秦本紀第五》:(秦莊襄王)使蒙驁伐韓,韓獻成皋、鞏。秦界至大梁,初置三川郡。
《史記?卷五?秦本紀第五》:(秦莊襄王)二年,使蒙驁攻趙,定太原。
《史記?卷八十八?蒙恬列傳第二十八》:(秦王政)二年,蒙驁攻趙,取三十七城。
《史記?卷五?秦本紀第五》:(秦王政)三年,蒙驁攻魏高都、汲,拔之。攻趙榆次、新城、狼孟,取三十七城。
《戰國策?卷五?秦三》:秦王(秦昭襄王)以為不然,以告蒙傲曰:“今也,寡人一城圍,食不甘味,臥不便席。今應侯亡地而言不憂,此其情也?”蒙傲曰:“臣請得其情。”
《史記?卷八十八?蒙恬列傳第二十八》:蒙恬者,其先齊人也。恬大父蒙驁,自齊事秦昭王,官至上卿。
《史記?卷八十八?蒙恬列傳第二十八》:始皇七年,蒙驁卒。
從這些記載可以看出,蒙驁作為秦國大將,是白起,王陵,王紇等老一代秦軍名將先後死去的事情。
而其在秦國,並沒有因為魏冉被秦昭襄王驅逐,而被猜忌,反而在公元前266年開始,得到正式統領一軍作戰的資格。
蒙驁並不是類似於白起這種百戰百勝的常勝將軍,相反,蒙驁的敗績不少,尤其是麵對敵人絕對實力的情況下,蒙驁很明智的選擇直接率軍戰略轉進。
當然,若是換成秦國當其時的幾個主要領軍作戰的將領,麵對著信陵君所率領的五國合縱的聯軍主力,他們恐怕也會如同蒙驁那樣選擇避敵鋒芒而非死磕到底。
而信陵君的這一戰,雖然其聲勢要遠超於匡章率領聯軍攻擊秦國的時期,但是因為也有匡章的這個先例,秦國在這數十年間,不斷強化函穀關的防禦能力,最終蒙驁與桓齮等秦軍將領,得以依靠函穀關,最終將合縱聯軍擊退。
而這一戰,雖然並非是蒙驁這個老將的最後一戰,但是在秦王政七年,蒙驁壽終正寢,而王翦等人,正式接過了秦軍指揮官的職位。
……
蒙驁本是齊國人,秦昭襄王在位時期(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1年),他從齊國西入秦國侍奉秦昭襄王,官至上卿。<strong>.</strong>
秦莊襄王元年(公元前249年),蒙驁擔任將領,奉命率軍攻打韓國,韓國割讓成皋(今河南滎陽西北)、鞏二城給秦國,秦國設置三川郡(治今河南洛陽東北)。而《史記?蒙恬列傳》則記載,是蒙驁奪取韓國的成皋、滎陽(今河南滎陽東北)二城而設置三川郡。秦國設置三川郡後,其疆界到達魏國的都城大梁(今河南開封)。
秦莊襄王二年(公元前248年),秦莊襄王派蒙驁率軍攻打趙國,平定太原。
秦莊襄王三年(公元前247年),蒙驁率軍攻克魏國的高都(今山西晉城)、汲縣。繼而攻打趙國的榆次(今屬山西)、新城(今山西朔州南)、狼孟(今山西陽曲),一共奪取三十七座城池(《史記?蒙恬列傳》記載為秦莊襄王二年)。
同年,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率領燕、趙、韓、楚、魏五國聯軍攻打秦國,在黃河以南打敗秦軍,擊退蒙驁,於是魏無忌等軍解兵撤離。
秦始皇元年(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即秦始皇)即位,任用呂不韋為丞相,李斯為舍人,蒙驁和桓齮、麃公等為將軍。同年,秦國攻占趙國的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不久晉陽反叛秦國,蒙驁率軍平定叛亂。
秦始皇三年(公元前244年),蒙驁攻打韓國,奪取十三座城池。同年十月,蒙驁攻打魏國的氏篸、有詭二城。
秦始皇四年(公元前243年),蒙驁攻取氏篸和有詭。同年三月,蒙驁撤軍而回。
秦始皇五年(公元前242年),秦王政得知魏無忌去世的消息後,於是派蒙驁再次率軍攻打魏國。蒙驁奪取魏國的酸棗(今河南延津西南)、燕(今河南延津東北)、虛(今河南延津東)、長平(今河南西華東北)、雍丘(今河南杞縣)、山陽(今河南焦作東)等二十座城池,設置為東郡(治濮陽,今河南濮陽西南)。
秦始皇七年(公元前240年),蒙驁去世,時年約七十多歲。
……
除了蒙驁之外,蒙氏家族當中的蒙武,也算是一個名將。
蒙武(生卒年不詳),名將蒙驁之子,蒙恬與蒙毅之父,戰國時期秦國將領。公元前224年,蒙武擔任副將,跟隨王翦率軍攻打楚國,大敗楚軍,斬殺楚將項燕。公元前223年,蒙武再度與王翦率軍攻打楚國,擊敗楚軍,俘虜楚王負芻,滅亡楚國。其後事跡不詳。
秦始皇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秦始皇任命蒙武擔任副將,派遣蒙武跟隨主將王翦率領六十萬大軍攻打楚國。秦軍與楚軍在蘄地交戰,秦軍大敗楚軍,追擊到蘄地南部時,斬殺楚國軍隊將領項燕,楚軍因此潰敗逃亡,秦軍乘勝奪取楚國的一些城鎮。
秦始皇二十四年(楚王負芻五年,公元前223年),蒙武再度與王翦率領軍隊攻打楚國,秦軍擊敗楚軍,俘虜楚國國君楚王負芻,攻占楚國全境,滅亡楚國,並在楚地設置楚郡。
蒙武雖然在曆史上,雖然沒有滅國記錄,但是從其先後跟隨李信,王翦攻楚,並且先後取得相應戰績,由此可見,蒙武的能力並不太差。
尤其是因為昌文君兄弟叛秦,起潁川郡一帶郡兵截斷李信,蒙武的攻楚秦軍部隊的退路,但是蒙武依舊沒有大敗,甚至是能夠救出被項燕軍牽製,進退失據的李信軍,退回秦軍控製區內,這一點可以說明蒙武臨危不亂。
而在其後,蒙武先後兩次跟隨王翦攻楚,先後擊敗項燕以及楚軍主力,最終滅亡楚國,蒙武同樣也立下了不少的功勞。
……
而蒙氏家族當中,其聲名最盛的人,既然不是秦國在軍事指揮層麵上“青黃不接”時期的頂梁柱——蒙驁,同樣也不是備受秦王政信任,曾經擔任內史,統兵作戰臨危不懼的蒙武,而是率軍大破匈奴的蒙恬。
蒙恬(約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姬姓,蒙氏,名恬,祖籍齊國(今山東省蒙陰縣)人,秦朝著名將領。蒙恬出身名將世家,其祖父蒙驁、父親蒙武均為秦國名將,深受家庭環境的熏陶,自幼胸懷大誌。
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為將軍,攻打齊國,因破齊有功被拜為內史,其弟蒙毅也位至上卿。蒙氏兄弟深得秦始皇的尊寵,蒙恬擔任外事,蒙毅常為內謀,當時號稱“忠信”。其他諸將都不敢與他們爭寵。
秦統一六國後,蒙恬率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收複河南地(今內蒙古河套南鄂爾多斯市一帶),修築西起隴西的臨洮(今甘肅岷縣),東至遼東(今遼寧境內)的萬裏長城,征戰北疆十多年,威震匈奴。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中車府令趙高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謀劃政變,立胡亥太子。胡亥即位後,賜死蒙氏兄弟,蒙恬吞藥自殺。
蒙恬成長於武將之家,深受家庭環境的熏陶,自幼胸懷大誌,立誌衝鋒陷陣,報效國家。他天資聰穎,熟讀兵書,逐漸培養了較高的軍事素養。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帝二十六年),蒙恬被封為將軍,攻打齊國,因破齊有功被拜為內史,其弟蒙毅也位至上卿。蒙氏兄弟深得秦始皇的尊寵,蒙恬擔任外事,蒙毅常為內謀,當時號稱“忠信”。其他諸將都不敢與他們爭寵。
秦國兼並天下後,蒙恬奉命率軍北擊匈奴。收複河南地(今內蒙古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帶),自榆中(今內蒙古伊金霍洛旗以北)至陰山,設三十四縣。
又渡過黃河,占據陽山,遷徙人民充實邊縣。其後修築西起隴西的臨洮(今甘肅岷縣),東至遼東(今遼寧境內)的萬裏長城,把原燕、趙、秦長城連為一體。長城利用地形,藉著天險,設置要塞,有力的遏製了匈奴的南進。後受遣為秦始皇巡遊天下開直道,從九原郡(今內蒙包頭市西南)直達甘泉宮,截斷山脈,填塞深穀,全長一千八百裏,可惜沒有修竣完工。蒙恬駐守上郡十多年,威震匈奴。
蒙毅法治嚴明,從不偏護權貴,滿朝文武,無人敢與之爭鋒。某日,內侍趙高犯有大罪,蒙毅依法判其死罪,除去他的宦職,但卻被秦始皇給赦免了。從此時起,蒙氏兄弟便成了趙高的心病。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冬,秦始皇趙政遊會稽途中患病,派身邊的蒙毅去祭祀山川祈福,不久秦始皇在沙丘病死,死訊被封鎖,趙高擔心扶蘇繼位,蒙恬得到重用,對自己不利,就扣住遺詔不發,與胡亥密謀篡奪帝位。他又威逼利誘,迫使李斯和他們合謀,假造遺詔。“遺詔”指責扶蘇在外不能立功,反而怨恨父皇,便遣使者以捏造的罪名賜公子扶蘇、蒙恬死。扶蘇自殺,蒙恬內心疑慮,請求複訴。
使者把蒙恬交給了官吏,派李斯等人來代替蒙恬掌兵,囚禁蒙恬於陽周。胡亥殺死扶蘇後,便想釋放蒙恬。但趙高深恐蒙氏再次貴寵用事,對己不利,執意要消滅蒙氏。便散布在立太子問題上,蒙毅曾在始皇麵前毀謗胡亥,胡亥於是囚禁並殺死了蒙毅,又派人前往陽周去殺蒙恬。
使者對蒙恬說:“你罪過太多,況且蒙毅當死,連坐於你。”蒙恬說:“自我先人直到子孫,為秦國出生入死已有三代。我統領著三十萬大軍,雖然身遭囚禁,可我的勢力足以背叛。但我知道,我應守義而死。我之所以這樣做是不敢辱沒先人的教誨,不敢忘記先主的恩情。”
使者說:“我隻是受詔來處死你,不敢把將軍的話傳報陛下。”蒙恬長歎道:“我怎麽得罪了上天?竟無罪而被處死?”沉默良久又說:“我的罪過本該受死,起臨洮,到遼東築長城,挖溝渠一萬餘裏,這其間不可能沒挖斷地脈,這便是我的罪過呀!”於是吞藥自殺。
……
對於關於蒙恬的記載,張嘉師更多的表示自己嗬嗬噠,因為蒙恬在麵對匈奴的時候,既然沒有那麽多兵力可以動用,而且蒙恬負責督導的,並不是長城的修建,而是連接當其時已經有的長城體係,完成長城防禦的能力而已。
所以對於一些記錄的描述,張嘉師表示:“我當沒看見就成。”
而重點不是這個,重點是無論是蒙驁,亦或是之後的蒙武,蒙恬父子而言,其所學的兵家知識,並不一定的其家傳。
因為以蒙驁的能力而言,若是其有家傳的兵家學識,那麽不一定會在齊國不得誌,僅為一小吏。
而有一個說法是,蒙驁得以拜學在孫臏的其中一個弟子門下,學習孫臏的兵法知識。
若是這個說法是可信的,那麽蒙驁就是孫臏兵法在戰國亂世當中,得到最大體現的傳承者。
當然,這個說法,張嘉師曾經找蒙興等人討論過,而因為蒙武等人因為意外或者是迫害先後死亡,蒙興等人也不知道這個說法的真偽,張嘉師最後隻能夠放棄論證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