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家的傳承,除了兵家的著作之外,還有一個方麵是有著很大的影響。[.超多好看小說]


    這一個方麵,就是兵家的人,有時候會形成一個家族武將體係,這一方麵可以歸納為軍人世家的起端之一。


    當然,不一定是兵家的人形成軍人世家,而這一點很大程度會受到古代的征募軍人製度所影響。


    但是軍人世家的形成,與兵家,或者是其作為兵家的名人,或者是當世名將,有著一定的關係。


    ……


    春秋戰國時期比較著名的軍人世家,在刨除一些影響力不大,或者是其本身是作為王室派係成員的情況下,有著以下的四家。


    這四家分別是孫家(孫武,孫臏),樂家(樂羊,樂舒,樂池、樂毅,樂乘,樂間),蒙家(蒙驁,蒙武,蒙恬),王家(王紇,王陵,王翦,王賁,王離)。


    孫家的情況不多說,因為孫武以及孫臏本身就是兵家的兩大代表。


    而樂家,則是一個很有可能就由樂羊開創出來的軍人世家。


    ……


    樂羊,生卒年不詳,魏國安邑(今山西夏縣)人,樂毅先祖,戰國時期魏國將領。樂羊初為魏相翟璜門客,後因大敗中山國而成名。


    樂羊起初是魏國相國翟璜的門客。魏文侯十七年(公元前408年),中山國國君姬窟發兵進犯魏國,翟璜舉薦樂羊。但是樂羊之子樂舒是中山國的將領,而且曾殺死翟璜之子翟靖。但是翟璜深知樂羊為人,不計恩怨,力保樂羊擔任主帥出兵討伐中山國。


    樂羊出兵後,由於敵強我弱,於是施行緩兵之計。消息傳來,朝中大嘩,群臣誣告樂羊通敵。此時,中山國君殺死樂舒,煮成肉羹送給樂羊。樂羊為表忠心,於是坐在軍帳內端著肉羹吃了起來,一杯全部吃完。


    魏文侯對睹師讚說:“樂羊為了我的國家,竟然吃了自己兒子的肉。”睹師讚卻說:“連兒子的肉都吃,還有誰的肉他不敢吃呢!”隨後,樂羊大敗中山軍,攻占中山國。


    魏文侯雖然獎賞樂羊的戰功,將其封在靈壽,但卻懷疑起樂羊的心地來,認為樂羊心地殘忍,沒有父子骨肉之情。


    樂羊死後,安葬在靈壽,樂羊的後代子孫就在靈壽安家落戶。


    在《呂氏春秋》當中,有關於樂羊的一則典故:


    樂羊攻克中山國後,回國向魏文侯報告,顯出誇功驕傲的神色。魏文侯察覺到這一點,就命令主管文書的官吏說:“群臣和賓客獻上的書信,都拿來進上。”主管文書的官吏搬著兩箱書信進上來。魏文侯讓樂羊看這些書信。書信都是責難攻打中山國這件事。樂羊轉身退下幾步,向北再拜說:“攻下中山國,不是我的力量,是君主您的功勞。”


    當然,僅憑這樣說樂羊開創一個軍人世家,似乎還有些不足。


    但是,在樂羊的征伐中山的戰爭當中,他的兒子,也就是被中山國君殺死,製作成肉羹的人,據說名字為樂舒的倒黴家夥,其所學,就是樂羊的教導。


    樂舒,魏國名將樂羊之子,燕國名將樂毅的先祖。(.)中山文公時,其率兵擊敗魏國,擊殺魏文侯相國翟璜之子翟靖。後來魏國伐中山,雙方鏖戰三年,為了迫使樂羊退兵,被中山武公殺死煮成羹。


    為了使魏將樂羊退兵,中山武公於魏文侯四十年(公元前406年)將其殺死,煮成羹送給樂羊,樂羊一飲而盡。


    周安王二十四年(公元前378年),中山武公的幼子召集中山族人複國,旋即稱王,為中山桓公,他拜樂羊的孫子、樂舒的兒子樂池為將。


    中山桓王二年(前377),魏武侯複派兵攻打中山,與中山軍大戰於澮水。魏軍再次被中山軍擊敗。魏國損兵折將,從此不敢再犯中山。而就在這時,趙國乘中山國全力抗擊魏國之機,突然出兵侵占了中山國的房子、靈壽等地。中山軍在與魏軍作戰中損失很大,沒有能力與趙國抗爭,隻好忍氣吞聲。


    中山桓王五年(公元前374年),中山軍經過三年的休養生息,迅速強大起來。桓王派大將樂池領兵反攻趙國,很快奪回了番吾、靈壽等城。中山桓王六年(公元前373年),中山國遷都於靈壽,桓王拜大將樂池為相國。中山成公即位後(公元前339年),仍以樂池為將,司馬賙為宮衛大臣。不久相國樂池去世。


    ……


    從這些傳聞可以看到,樂羊雖然出身於微末,但是其所學影響到他的後代,無論是樂舒亦或是樂池,都被中山國的曆代國君倚為幹城。


    而很有可能,樂羊也就是因為樂舒拚死抵擋的緣故,才無法攻下中山國的國都,最終導致之後的事情發生。


    當然,這一點張嘉師是將信將疑的。畢竟若是樂羊當其時有這種能耐,就算是去麵見魏文侯,估計也不需要投靠到霍璜的手下。而且樂舒在中山國進攻魏國的時候,在戰場上殺死了霍靖,有可能也就是因為如此,樂羊才不得不出於保護家人的原因,而被霍璜推舉麵見魏文侯。


    不過由此可見,樂羊當其時的年歲已經在四十歲甚至是更大,而作為一個兵家名人,樂羊在這之前默默無聞,恐怕其雖然鑽研兵家所學,但是其對領軍作戰沒有什麽興趣。


    ……


    而除了樂羊,樂舒,樂池三爺孫之外,樂羊的後代還出了一個樂毅,以及兩個也算是名將之姿的樂間以及樂乘。


    樂毅,生卒年不詳,子姓,樂氏,名毅,字永霸。中山靈壽(今河北靈壽西北)人,戰國後期傑出的軍事家,魏將樂羊後裔,拜燕上將軍,受封昌國君,輔佐燕昭王振興燕國。


    公元前284年,他統帥燕國等五國聯軍攻打齊國,連下70餘城,創造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報了強齊伐燕之仇。後因受燕惠王猜忌,投奔趙國,被封於觀津,號為望諸君。


    樂毅少年聰穎,喜好兵法,趙國曾有人舉薦他出來做官。到了武靈王在沙丘行宮被圍困餓死後,他就離開趙國到了魏國。


    後來他聽說燕昭王因為子之執政,燕國大亂而被齊國乘機戰敗,因而燕昭王非常怨恨齊國,不曾一天忘記向齊國報仇雪恨。燕國是個弱小的國家,地處偏遠,國力是不能克敵製勝的,於是燕昭王降抑自己的身分,禮賢下士,他先禮尊郭隗借以招攬天下賢士。


    正在這個時候,樂毅為魏昭王出使到了燕國,燕王以賓客的禮節接待他。樂毅推辭謙讓,後來終於向燕昭王敬獻了禮物表示願意獻身做臣下,燕昭王就任命他為亞卿,他擔任這個職務的時間很長。


    當時,齊閔王很強大,南邊在重丘戰勝了楚國宰相唐眛,西邊在觀津打垮了魏國和趙國,隨即又聯合韓、趙、魏三國攻打秦國,還曾幫助趙國滅掉中山國,又擊破了宋國,擴展了一千多裏地的領土。他與秦昭王共同爭取尊為帝號,不久他便自行取消了東帝的稱號,仍歸稱王。各諸侯國都打算背離秦國而歸服齊國。可是齊閔王自尊自大很是驕橫,百姓已不能忍受他的暴政了。燕昭王認為攻打齊國的機會來了,就向樂毅詢問有關攻打齊國的事情。樂毅回答說:“齊國,它原來就是霸國如今仍留著霸國的基業,土地廣闊人口眾多,可不能輕易地單獨攻打它。大王若一定要攻打它,不如聯合趙國以及楚國、魏國一起攻擊它。”於是燕昭王派樂毅去與趙惠文王結盟立約,另派別人去聯合楚國、魏國,又讓趙國以攻打齊國的好處去誘勸秦國。由於諸侯們認為齊閔王驕橫暴虐對各國也是個禍害,都爭著跟燕國聯合共同討伐齊國。


    樂毅回來匯報了出使情況,燕昭王動員了全國的兵力,派樂毅擔任上將軍,趙惠文王把相國大印授給了樂毅。樂毅於是統一指揮著趙、楚、韓、魏、燕五國的軍隊去攻打齊國。


    齊閔王聞報,親率齊軍主力迎於濟水(在今山東省濟南西北)之西。兩軍相遇,樂毅親臨前敵,率五國聯軍向齊軍發起猛攻。齊閔王大敗,率殘軍逃回齊國都城臨淄(參見濟西之戰)。樂毅遣還遠道參戰的各諸侯軍隊,擬親率燕軍直搗臨淄,一舉滅齊。謀士劇辛認為燕軍不能獨立滅齊,反對長驅直入。樂毅則認為齊軍精銳已失,國內紛亂,燕弱齊強形勢已經逆轉,堅持率燕軍乘勝追擊,果然令齊國大亂失度,齊閔王拜逃。


    燕國軍隊在樂毅指揮下單獨追擊敗逃之敵,一直追到齊國都城臨淄。齊閔王見臨淄孤城難守,就逃跑到莒邑並據城固守。樂毅單獨留下來帶兵巡行占領的地方,齊國各城邑都據城堅守不肯投降。樂毅集中力量攻擊臨淄,拿下臨淄後,把齊國的珍寶財物以及宗廟祭祀的器物全部奪取過來並把它們運到燕國去。燕昭王大喜,親自趕到濟水岸上慰勞軍隊,獎賞並用酒肉犒勞軍隊將士,把昌國封給樂毅,封號叫昌國君。當是燕昭王把在齊國奪取繳獲的戰利品帶回了燕國,而讓樂毅繼續帶兵進攻還沒拿下來的齊國城邑。


    樂毅留在齊國巡行作戰五年,攻下齊國城邑七十多座,都劃為郡縣歸屬燕國,隻有莒和即墨沒有收服。燕國前所未有的強盛起來。樂毅認為單靠武力,破其城而不能服其心,民心不服,就是全部占領了齊國,也無法鞏固。所以他對莒城、即墨采取了圍而不攻的方針,對已攻占的地區實行減賦稅,廢苛政,尊重當地風俗習慣,保護齊國的固有文化,優待地方名流等收服人心的政策,欲從根本上瓦解齊國。


    公元前279年,燕昭王死去,太子樂資即位,稱燕惠王。燕惠王從做太子時就曾對樂毅有所不滿,等他即位後,齊國的田單了解到他與樂毅有矛盾,就對燕國施行反間計,造謠說:“齊國城邑沒有攻下的僅隻兩個城邑罷了。而所以不及早拿下來的原因,聽說是樂毅與燕國新即位的國君有怨仇,樂毅斷斷續續用兵故意拖延時間姑且留在齊國,準備在齊國稱王。齊國所擔憂的,隻怕別的將領來。”


    當時燕惠王本來就已經懷疑樂毅,又受到齊國反間計的挑撥,就派騎劫代替樂毅任將領,並召回樂毅。樂毅心裏明白燕惠王派人代替自己是不懷好意的,害怕回國後被殺,便向西去投降了趙國。趙國把觀津這個地方封給樂毅,封號叫望諸君。趙國對樂毅十分尊重優寵借此來震動威懾燕國、齊國。


    齊國田單後來與騎劫交戰,果然設置騙局用計謀迷惑燕軍,結果在即墨城下把騎劫的軍隊打得大敗,接著輾轉戰鬥追逐燕軍,向北直追到黃河邊上,收複了齊國的全部城邑,並且把齊襄王從莒邑迎回都城臨淄。


    燕惠王很後悔派騎劫代替樂毅,致使燕軍慘敗損兵折將喪失了占領的齊國土地;可是又怨恨樂毅投降趙國,恐怕趙國任用樂毅乘著燕國兵敗疲困之機攻打燕國。燕惠王就派人去趙國責備樂毅,同時向他道歉說:“先王把整個燕國委托給將軍,將軍為燕國戰敗齊國,替先王報了深仇大恨,天下人沒有不震動的,我哪裏有一天敢忘記將軍的功勞呢!正遇上先王辭世,我本人初即位,是左右人耽誤了我。我所以派騎劫代替將軍,是因為將軍長年在外,風餐露宿,因此召回將軍暫且休整一下,也好共商朝政大計。不想將軍誤聽傳言,認為跟我有不融洽的地方,就拋棄了燕國而歸附趙國。將軍從為自己打算那是可以的,可是又怎麽對得住先王待將軍的一片深情厚意呢?”


    為此,樂毅慷慨地寫下了著名的《報燕惠王書》,書中針對惠王的無理指責和虛偽粉飾,表明自己對先王的一片忠心,與先王之間的相知相得,駁斥惠王對自己的種種責難、誤解,抒發功敗垂成的憤慨,並以伍子胥“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終”的曆史教訓申明自己不為昏主效愚忠,不學冤鬼屈死,故而出走的抗爭精神。


    於是燕惠王又把樂毅的兒子樂間封為昌國君;而樂毅往來於趙國、燕國之間,與燕國重新交好,燕、趙兩國都任用他為客卿。樂毅死於趙國。


    ……


    從樂毅的記載當中可以看到兩點:


    第一點,樂毅所看的兵書,很有可能就是樂羊,樂舒,樂池等人的領兵作戰的心得,簡單點來說,就是家傳兵書。而這樣的話,樂毅本身就是作為樂羊一派的兵家傳人,活躍在戰國舞台上。


    第二點,樂毅在投奔燕昭王的時候,並不是寂寂無聞之輩,相反,能夠作為魏國的使者,其在魏國的職位也不太可能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官。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定秦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蒼穹戰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蒼穹戰狼並收藏定秦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