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國時期以及秦末亂世之際,縱橫家可以說是一個相當舉足輕重的諸子百家十二派,這一點就不得不說一下合縱連橫,因為正是這樣的情況,才表明了縱橫家在亂世當中的影響力。(.棉、花‘糖’小‘說’)


    合縱連橫簡稱縱橫,戰國時期縱橫家所宣揚並推行的外交和軍事政策。


    合縱的開端被認為是蘇秦遊說六國諸侯,要六國聯合起來西向抗秦。秦在西方,六國土地南北相連,故稱合縱。


    但是在《戰國縱橫家書》當中提出了一點,那就是蘇秦死於公元前284年,張儀卻死於公元前310年,蘇比張遲死26年。當張儀在秦國為相時,蘇是個年輕的遊說者,根本沒有和張儀打過交道。所以可以肯定的是,張儀的對手是公孫衍,公孫衍才是合縱說的倡始者。


    所謂的蘇秦資助張儀入秦,更多是《史記》以訛傳訛的一個典故而已。


    而在這一點方麵,公孫衍是何人?


    公孫衍曆仕秦國、魏國、韓國。戰國時期縱橫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張諸國合縱抗秦。


    公孫衍於秦惠文王五年(公元前333年)在秦,為大良造,後居魏國。楚使者陳軫,也是一個縱橫家,他經過魏國時,獻計於公孫衍。他說“魏相田需約諸侯縱親,楚王疑而未信。如果您請於魏王,說您與燕趙之王有交情,多次有使者來邀請相見。魏王如答應了您,給您車子,你也不必多要,有三十輛乘就可以了。您把車子陳列在庭中,公開宣稱,要到燕國和趙國去。”公孫衍照辦了,燕趙之王派使者迎公孫衍到他們的國中,楚王聽說,大怒,以為田需欺負他,就全不聽從田需的話了。齊國聽說公孫衍要到燕趙去,也派人以國事相托。於是,公孫衍行三國相事,有了相當大的權力。


    公孫衍主張合縱,張儀宣揚連橫。他們在政治上和私人關係上都是對手。公元前322年(秦惠文王更元三年),張儀相魏。公孫衍設法取得韓國當權的支持,破壞了張儀聯合秦魏的政策。公元前319年,張儀被迫去魏,公孫衍代張儀為魏相。公元前318年,魏、趙、韓、燕、楚合縱攻秦。這次進攻,沒有取勝,五國聯軍至函穀關而還。但這次進攻,還是一次有名的對秦的進攻。


    西戎義渠跟魏有往來。有一次,義渠君朝魏。公孫衍就趁這個機會,勸告義渠君加強對秦的警惕。他說,如中原無事,秦就要對你們燒殺掠奪;如果中原有事,秦將輕使重幣去同你們交好。後來,五國攻秦。恰巧這個時候,秦以文繡千純,美女百人,遺義渠君。義渠君集合群臣議論這件事。義渠君說,這就是公孫衍當年所說的那話了。於是起兵襲秦,大敗秦人。


    公孫衍一開始並不是仇視秦國的人,相反,其本身就是投奔秦國才被重用的縱橫家之一。


    商鞅死後,公孫衍被秦惠文王任命為大良造,積極謀劃,向魏國發起攻擊。[]


    由於商鞅變法,秦國正日益強大。在此之前,齊國經過馬陵之戰,全殲魏國10萬大軍;秦國通過進攻河西,誘俘魏國主將公子昂。魏國屢戰屢敗,主力盡失。秦惠文王繼位後雖然殺了商鞅,重用公孫衍,但商鞅製訂法令仍在繼續施行。


    公元前333年,公孫衍任大良造後,很快率領秦軍向魏國發起了進攻。此時的魏國既缺精兵,又缺良將,根本抵擋不住秦國的強大攻勢,隻好割地求和。他們所割讓的陰晉(今陝西華陰東),位於魏國與秦國的交界之處,也是公孫衍的家鄉。50多年前,魏國名將吳起正是在這裏以區區7萬武卒打敗了秦國的50萬大軍,從而長期占據河西之地。


    河西是秦國通向中原的門戶。戰國時期,各個國家對糧食的控製都很嚴,經常利用糧食問題來卡對方的脖子。魏國占據河西之地,死死地壓製著秦國,卡死了秦國通往中原的道路,迫使秦國隻能與魏國作生意。秦國不甘心受到魏國的盤剝,多次進攻河西,但都沒有能夠打通中原通道。


    公孫衍當然明白河西之地的戰略地位。中原是當時各地的商品集散地,控製著各國的糧食命脈。隻有走向中原,才能擁有充足的糧食補給,才能在戰略上處於主動。但是,對於秦國來說,隻有占據河西之地,才有可能走向中原。


    魏國被迫割陰晉與秦國修好,秦國東進中原的一顆釘子被拔除了。秦惠王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立即把“陰晉”這個魏國意味的名字,改為了帶有秦國色彩的“寧秦”。


    此後,公孫衍再度率軍進攻河西要塞,俘虜魏國主將龍賈,斬首八萬。經此一役,秦國已實際占據了河西之地。魏惠王便順水推舟,把河西地區割讓給秦國,向秦國求和。


    而後來因為公孫衍以功自傲,並且收受魏國賄賂,被秦國君臣排斥,然後才不得不離開秦國,返回魏國:


    魏惠王割讓河西之後,派人重金賄賂公孫衍。於是公孫衍向秦惠王提出,趁秦魏暫時和好之機,進攻別的國家。


    就在這時,張儀來到了秦國。他告訴秦惠王,魏國四麵受敵,正是伐魏的良機。公孫衍顧私利而忘公義,讓秦國進攻西麵的遊牧民族,實屬誤國之舉。魏國有霸主的根基,如果它緩過勁來全力攻秦,秦國恐怕就很難對付了。


    秦惠王被說得如夢初醒,立即起用張儀為客卿。公孫衍遭到排斥,不得不離開秦國,到魏國做了將軍。


    此時,魏國已經千瘡百孔,國力衰退。於是,公孫衍就想拉攏別的國家,靠聯合出擊取勝。他首先找到齊國名將田朌,動員他出兵一起進攻趙國,還說隻要出兵五萬人,就可以很快打敗趙國。田朌認為他說得太容易了,恐怕以後會帶來大麻煩。公孫衍說,如果說得太難了,兩國的國君就不同意出了。等出兵之後,兩國國君見有危險,肯定會派兵增援的。後來果然如此,秦國被聯軍打得大敗。


    合縱首嚐勝果,引起了秦國的高度警覺。為防止齊楚魏合縱對秦國帶來的威脅,張儀軟硬兼施,極力破壞公孫衍的合縱策略。他親自率兵攻打魏國,迫使魏國依附秦國,又與齊楚兩國大臣相會,拉攏齊楚,成功地破解了三國合縱。


    當時,魏國宰相的惠施也主張合縱,多次陪同魏惠王朝見齊威王。魏惠王與齊威王互相推尊為王,又派太子出使齊國為人質,與齊國結盟。但是,由於張儀的破壞,合縱策略暫時遭到失敗。在這種形勢下,公孫衍開始拉攏韓、趙、燕、中山四國,發起了曆史上著名的“五國相王”事件。


    所謂的“五國相王”,就是說,這五國一起互相承認對方稱王。由於魏國早已經稱王,韓國也在此前稱王,這樣就等於抬高了另外三國的君主身份,達到合縱的目的。


    公孫衍發起“五國相王”,目的當然是聯合各國,與秦國對抗。此做法遭到了齊、楚國等國的反對,秦國更是極力破壞。為了拉攏魏國,楚國打算廢掉魏國現任太子,立在楚國的魏公子為太子,還派兵攻打魏國,占領8個城邑。


    在各大國的反對下,“五國相王”以失敗而告終。


    公孫衍的合縱策略的巔峰,是其在公元前319年擔任魏國丞相之後,所發起的第一次五國合縱伐秦:


    公元前319年,魏國把張儀逐回到秦國。公孫衍主張合縱,而且得到了東方各國的支持,被任命為魏國宰相。


    公孫衍登上魏國相位,標誌著東方各國的合縱聯盟再次形成。公孫衍說服諸侯,組織起魏、趙、韓、燕、楚五個國家的兵馬,聯合出兵攻打秦國。但由於各國利害不同,各國君主各有打算,實際出兵進攻秦國的隻有韓、趙、魏三國。


    聯軍氣勢洶洶攻到函穀關,遭到秦國出兵反擊,結果竟不堪一擊,一戰而潰。魏國遭受損失較大,轉而向秦國請求講和,於是五國紛紛退兵。秦國乘勝追擊,攻打沒有求和的趙國。齊國也落井下石,趁機進攻趙國。趙國連遭慘敗,大將幾乎喪盡,損兵8萬多人。“五國伐秦”宣告失敗。


    在這一次失敗之後,公孫衍最終在合縱策略方麵,最終宣告失敗。


    …………………………………………分割線………………………………………………


    而在公孫衍之後,則是輪到了蘇秦的出現,成為縱橫家在合縱方麵的又一個巔峰人物。


    但是,對於蘇秦的一些事情,在《史記》當中的描述相當不靠譜,而張嘉師則是更加傾向於《戰國縱橫家書》關於蘇秦在合縱方麵的描述:


    蘇秦自趙獻書燕王章:


    自趙獻書燕王曰:始臣甚惡事,恐趙足臣之所惡也,故冒趙而欲說丹與得,事非人為,所出遣臣也。今奉陽君之使與封秦也,任秦也,比燕於趙。令秦與莌宋不可信,若持我其從徐製事,齊必不信趙矣。王毋夏事,務自樂也。臣聞王之不安,臣甚願之中重齊欲如齊,秦毋惡燕、梁以自持也。今與臣約,五和,入秦使,使齊、韓、梁、燕約?軍之日,無伐齊、外齊焉。事之上,齊趙大惡;中,五和,不外燕;下,趙循合齊、秦以謀燕。今臣欲以齊大惡而去趙,胃齊王,趙之禾也,陰外齊、謀齊,齊趙必大惡矣。奉陽君、徐為不信臣,甚不欲臣之之齊也,有不欲臣之之韓、梁也。燕事小大之諍,必且美矣。臣甚患趙之不出臣也。知能免國,未能免身,願王之為臣故,此也。使田伐若使使孫疾召臣,因辭於臣也。為予趙甲因在梁者。


    蘇秦使韓山獻書燕王章:


    使韓山獻書燕王曰:臣使慶報之後,徐為之與臣言甚惡,死亦大物已,不快於心而死,臣甚難之。故臣使辛謁大之。王使慶謂臣:“不利於國,且我夏之。”臣為此未敢去之。王之賜使使孫與弘來,甚善已。言臣之後,奉陽君、徐為之視臣益善,有遣臣之語矣。今齊王使李終之勺,怒於勺之止臣也。且告奉陽君相橋於宋,與宋通關。奉陽君甚怒於齊,使勺足問之臣,臣對以弗知也。臣之所患,齊勺之惡日益,奉陽君盡以為臣罪,恐久而後不可□救也。齊王之言臣,反不如已。願王之使人反複言臣,必毋使臣久於勺也。


    蘇秦使盛慶獻書於燕王章:


    使盛慶獻書於燕王曰:雖未功齊,事必美者,以齊之任臣,以不功宋,欲從韓、梁取秦以謹勺,勺以用薛公、徐為之謀謹齊,故齊趙相倍也。今齊王使宋竅謂臣曰:“奉陽君使周納告寡人曰:‘燕王請毋任蘇秦以事’,信奉陽君使周納言之,曰:‘欲謀齊’,寡人弗信也,周納言:燕勺循善矣,皆不任子以事。奉陽君□□丹若得也,曰:笥毋任子,講,請以齊為上交。天下有謀齊者請功之。”蘇修在齊,使予齊、勺矣。今齊王使宋竅詔臣曰:“魚將與子□有謀也。”臣之所不功齊,全於介,所見於薛公、徐為,其功齊益疾。王必勺之功齊,若以天下焉。外齊於禾,必不合齊、秦以謀燕,則臣請為免於齊而歸矣。為趙擇必趙之不合齊、秦以謀燕也,齊王雖歸臣,臣將不歸。諸可以惡齊勺者將之。以惡可也,以蓐可也,以與勺為大仇可也。今王曰:“必善勺,利於國。”臣與不知其故。奉陽君之所欲,循善齊、秦以定其封,此其上計也。次循善齊以安其國。齊勺循善,燕之大過。將養勺而美之齊乎,害於燕,惡之齊乎,奉陽君怨臣,臣將何處焉。臣以齊善勺,必容焉,以為不利國故也。勺非可與功齊也,無所用。勺毋惡於齊為上。齊勺不惡,國不可得而安,功不可得而成也。齊趙之惡從已,願王之定慮而羽?臣也。勺止臣而它人取齊,必害於燕。臣止於勺而侍其魚肉,臣□不利於身。


    ……


    從這三部分內容而言,蘇秦雖然是以合縱名聞天下,但是其一開始,並沒有堅定站在合縱方麵,而是在合縱連橫兩者之間左右搖擺。


    在張嘉師的心中,這樣的蘇秦用一個詞語就能夠很明白的形容對方,那就是——牆頭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定秦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蒼穹戰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蒼穹戰狼並收藏定秦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