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召和黃忠最大的不同和區別就在於他名聲不顯,所以每一仗他都沒有任何壓力可言,很簡單的道理,就好像當年還在右北平的劉瀾一樣,為了一口氣說去礦山就去礦山,因為他沒什麽可失去的,大不了從頭再來。


    甚至是讓出青徐對劉瀾來說也是一個道理,對他來說同樣也沒什麽可擔憂的,我敢舍兩個州,就有底氣未來得四個州回來,而此時的劉瀾又和當初的情況又不一樣了,此刻的他可以說已經沒有了重頭再來的勇氣,但是他卻有去而複得的信心。


    做到前者很容易,但做到後者卻沒幾個人能有這樣的大氣魄,放眼整個天下能入劉瀾這般也屈指可數,而在秣陵那就更是少之又少了,畢竟劉瀾帳下都隻是軍事家,而劉瀾經過這些年的成長,已經有一些戰略家的趨勢了。


    他看待問題的角度,整個秣陵武人可比,哪怕聰明如徐庶老謀如陳宮也很難有劉瀾的戰略眼光,而這顯然是劉瀾自身的天賦和多年的曆練才有他的今天,但除此之外劉瀾相信與他穿越而來也有著一定的關係,因為有著後世的眼界,所以他的眼界本來就高,那麽看待問題的角度自然就要比這個時代所有人更高。


    但是這些對劉瀾的幫助隻是起到一個輔助作用,關鍵還是要看劉瀾自己,畢竟後世所有得來的一切最多隻是讓他變成紙上談兵的趙括,能走到今天還是看他自己,這樣說來他還是真的有天賦,最少就他的成長軌跡來說,就不是那個人隨便就能模仿來的。


    畢竟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年輕將領如劉瀾當年一樣不怕死的很多,可是最終成長起來卻很少,而眼下的孫召他和黃忠比確實沒什麽壓力,贏了一戰成名,敗了也就敗了,不會有任何的負擔,所以他從一開始就沒有任何壓力可言,反之黃忠就背負著一定的壓力。


    哪怕劉瀾沒給他壓力,沒給他任務,但對於成名已久的他來說,有些事情是無法容忍的,哪怕是劉瀾對他沒有要求,但他卻不能什麽都不做,甚至在他看來劉瀾越是這樣他就越要做出一些成績,收獲一場勝利,這是對自己的高要求,也是在證明自己有能力,當然更重要的是在劉瀾的麵前有所表現。


    而就眼下的局勢來說,卻讓黃忠很少困擾,幾次部署都被打亂,讓他現在極度的困擾,關鍵是他一時半刻沒有想到什麽更好的辦法去解決眼下的困局,而偏生就在這時江東軍卻好像瘋了一樣對他們發起了猛攻。


    看著孫召指揮著江東軍瘋狂進攻,黃忠眸中說不出是惱怒還是無奈,本來這一仗哪怕不是一場全殲敵軍的戰鬥,也不會如此艱難,雖然他們是精兵,可近衛軍也不弱,再加上江東軍兵力不足,他們占據優勢是必然的,可眼下雖然占據優勢卻又無法轉變為勝勢,隻不過是在白白的消耗,一具具屍體的倒下,著實讓他心痛。


    不斷的進攻和防禦不停的前進與後退,最後不得不收縮防守,拚命拒敵,這一幕已經發生了不下三回,連黃忠自己都不敢保證下一次是否還能一個反衝鋒殺回去,畢竟運氣是會用光的,而之前的三次處在失敗邊緣的他們之所以沒有一瀉千裏,運氣占了很大的成份。


    黃忠這樣想自然沒有問題,畢竟他是戰場的主將,他怎麽想的肯定不會有人去質疑,可他卻忽略了一點,那就是他考慮問題並不客觀,畢竟比起江東軍的反擊,他們的攻勢更犀利,如果說他們幾次的反敗為勝是運氣的話,毫無疑問江東軍的運氣比他們更好,畢竟真要對比起來的話,近衛軍戰勝江東軍的概率要更大,隻是沒能將優勢轉化為勝勢罷了,就這一點來說,黃忠還真不用過於擔憂。


    而就在他一愣神的的功夫,江東軍在損失的帶領下朝他們瘋狂衝殺而來,看那其實大有馬上就要結束戰鬥的氣勢,然而就在黃忠準備好一切進行防禦的一刻,就看到孫召忽然調轉馬頭,然後是所有江東軍齊齊後軍變前軍,快速撤退。


    一切來的太突然,黃忠反應了好半晌才反應過來他上當了,被孫召給騙了,怒火中燒,立即下達命令正在防禦的部隊立即追擊,而在後方整軍的部隊也不必再結陣了,抓緊時間配合前軍一起追擊敵軍。


    近衛軍的追擊速度很快,雖然孫召再次之前已經想到了一切,並且將黃忠會留下一個撤退的空檔給他們都考慮到了,而且他也很完美的利用上了這一空檔,讓他們成功的撤出了戰團,隻不過他卻忽略了一點,那就之前的防禦中黃忠用前進防禦後軍集結,所以前軍才一直節節敗退,但是等損失集結突破前軍的時候,後軍卻利用了這個時間集結完畢,然後立刻殺奔而來,一舉將江東軍擊潰,隻不過沒能一舉取得最終的勝利,乃是後勁不足的表現,這才導致了進攻一半無法再有任何進展,而氣勢一旦弱下來,那被江東軍殺退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可眼下的情況卻不同了,因為孫召並不清楚黃忠之前一直是後軍在集結,所以他認為這是個時間上的空檔,但是當江東軍撤退的時候,黃忠又怎麽可能還有耐心等後軍集結完畢再追擊。


    而這樣一來,江東軍與近衛軍的距離就非常近了,一邊撤退一邊觀望追擊而來的近衛軍,距離越來越近,孫召有些慌亂起來,著實沒想到黃忠的反應速度這麽快,如果繼續這樣跑下去,一旦被追上,結果可想而知。


    當即一聲令下:“部隊集結,抵禦秣陵軍的進攻!”


    不是孫召不知道這樣的防禦意味著什麽,而是他知道如果再不進行任何抵抗的話,接下來他們將會全軍覆沒,所以他隻能做出選擇,哪怕這樣的決定看起來很傻,但此刻他別無他法,當然更主要的一點是從現在的結果來看,他做出了一個錯誤的決定,要不然的結果不會像現在這樣被動。


    但如果他不撤退呢?他不由捫心自問起來,結果會不會更糟糕?隻是因為沒有發生,所以他才會覺得不撤退肯定比現在的情況更好,但現實或許是他不管做出任何選擇,結果隻有一個,因為從一開始他們的結果就已經注定了,隻不過是早與晚的事情罷了。


    近衛軍直衝而去,衝向了江東軍臨時組建的防禦陣,雖然他們之間已經交鋒過好幾回,但雙方的士兵並不服氣對方,都認為自己才是最厲害最好的,當然了他們雙方其實也並沒有真正擊敗過對手,可不管都不服對方,但在近衛軍看來,他們是勝利的一方,因為最終撤退的是江東軍而不是他們。


    就這一點不管從哪個角度來說,他們都是最強者,可是到了戰場之上,最強的一方卻發現再一次吃到了苦頭,不僅沒能突破江東軍的陣型,反而還付出了極大的傷亡代價,隨處都可看到屍倒在地的近衛軍,戰鬥之慘烈,甚至比之前還要慘烈。


    畢竟孫召也不傻,之前那是開闊地,是適合交戰的地方,對於雙方來說並沒有有利之分,但眼下卻變成了道路狹長的官道,而孫召忽然發現在這裏秣陵軍因為受製於地型,反而被束縛住了手腳,不僅沒能突破防禦,反而還付出了一定的傷亡代價。


    因為地下的原因,近衛軍可以將部隊真正的集中起來,不再像之前的交戰場那樣,地形太大,部隊不得不分散,而現在他就不用考慮那麽多了,集中起來就是天然的屏障,不敢說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吧,最少想要戰勝他們可沒那麽容易。


    而黃忠再一次傻到近前,眼下的一幕讓他非常清楚想要有所收獲就隻能畢其功於一役,當即黃忠再一次披掛上陣,朝江東軍發起猛攻,戰鬥再次開啟,而孫召卻再一次讓江東軍刮目相看了,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都相信孫召是故意這樣做的,可真想卻是選擇這裏作為戰場,完全不管是因為逃到了這裏,一切都不過就是個巧合,但這些話劉瀾說出來是一碼事,別人信不信又是一碼事。


    而這讓一些人尤其是江東軍都覺得這是他一早就準備好的計劃,或者是臨時做出的決定,不然這也太巧合了吧,孫召又這樣被動下成為了英勇的代表,受到了江東軍的擁戴,而事實是這個樣子嗎?


    隻能說這不是一個巧合,但也不是他一早就計劃好的決定,畢竟如果不選擇在理作戰,那就沒什麽更好的地點了,其次如果再不阻擊敵人的追擊,不出半個時辰後軍就會與秣陵軍交戰,到時候一敗塗地。


    就在他心中暗歎之際,就看到秣陵軍的進攻再次展開,當先一人真是他所熟悉的黃忠,一路衝殺來到陣前,鳳嘴刀被高高舉起,借助戰馬的衝擊力,鳳嘴刀臨空落下,一刀便將身前的一幕巨盾兵衝開。


    巨盾兵在黃忠巨大的衝擊下向後倒下,如果是對上同等的秣陵軍,巨盾兵根本就不會有任何的安全隱患,但他麵對的是黃忠,雖然不像張飛天賜神力,但能高居武榜前十,蠻力也絕對不是什麽等閑之輩可比,在那恐怖的衝擊力下,就看到他向後倒下,同時撞到了身後的長戈手。


    巨盾兵倒下,身後的長戈兵也被牽連,被撞倒的他們這裏就出現了一處突破豁口,不管身邊的江東軍如何想要上前補救,都無濟於事,孫召和江東軍的陣型,這就好像是一部精密轉動的儀器,而當周儀器突然被外力破壞了某一個零件的時候,這部儀器也就算是徹底被破壞了,而不會出現出現問題之後能夠自動修複的情況,儀器沒有這的能力,孫召和江東軍也同樣如此,因為這都是經過精密的部署,一點失誤,滿盤皆輸。


    在孫召看來,這就是一個人是失誤,但在黃忠的眼中這樣的突破敵陣已經發生過許多回了,之前他擔任獨闖敵陣的時候比現在可猛多了,隻不過那個時候他沒有取得太好的結果罷了,所以很容易被敵將所忽略,如果當時他成功殺到中軍,不說斬將奪旗,就是晃那麽一晃,嚇他那麽一嚇,眼下都不會再次出現這個結果。


    說白了就是一句話,孫召還真沒把自己之前衝陣當回事,所以他眼下吃虧也就不難理解了。


    江東軍看著同伴倒下,瞬間就被殺出了一個豁口,第一個想法就是向同伴快速集中,這個時候想拿起巨盾擋住缺口,一兩個人根本就沒有可能,所以他們的想法非常簡單,就是快速集中迅速將缺口堵住。


    可等他們快速移動的時候,黃忠身後的近衛軍已然殺到,瞬間從黃忠一人的突破,變成了近衛軍的多點開花,近衛軍在黃忠的指揮下,抓住這千載難得的機會從缺口發起了猛烈的進攻,三線同時開花,幾乎是對秣陵軍發起了全線猛攻。


    兩軍衝殺在一起,巨大的轟鳴聲響徹在天際,沉悶的聲響,低沉的悶哼聲此起彼伏,原本在孫召的眼中,之前還防禦嚴密的方陣居然就這樣在一瞬間就被突破了,別忘了這可是利用了地形,而之前他們並沒有地形優勢的時候,也沒有如此不堪一擊。


    恐懼,擔憂在他心中開始蔓延,他始終想不出為什麽江東軍前後表現會如此巨大,這種反差是他暫時所無法想通的一點,因為他卻忽略一點,那就是人性,當他選擇撤退時,江東軍拿分自信那分自傲乃至那分決戰到底的勇氣和士氣也就隨風而散了,自古兩軍作戰,士氣隻可鼓而不可泄,泄則一潰千裏,而眼下的情況其實就是這個樣子,他這一退再想讓部隊有一戰到底的決心,又談何容易。


    相反秣陵軍士氣本就有所損耗,可他這一撤退,那就等於白白為近衛軍增加了士氣,此消彼長之下,近衛軍的優勢自然就越來越明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漢龍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皇叔劉司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皇叔劉司馬並收藏大漢龍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