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陳果第一次上戰場,他還記得九江之戰前,他因為緊張整個人都在顫抖,為了掩飾自己的緊張與尷尬,還得跟身邊人解釋說夜寒的原因,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陳果等到了第一回上戰場,他還記得當時的鼓聲都快把自己的耳鼓震碎了,讓他神智變得不清不楚,好像是靈魂出竅了一樣,大腦一片空白。
原本在第一次渾渾噩噩的戰鬥後,他以為自己或許會逐步適應戰場,但顯然他還是高估了自己,在與江東軍連續兩次的作戰中,他已經意識到自己真的不事兒帶兵,離開對他自己和帳下這些秣陵軍都是最好的選擇。
在做出了這一決定之後,陳果發現整個人都輕鬆了下來,再也不會有這樣或那樣的壓力,還是在內衛鬥智適合他,至於鬥勇這種事情,他是真的退步了太多,但現在他是真的樂忠於在幕後做一些看起來默默無聞的事情。
戰場之上,靠的是士兵們奮勇拚殺,但內衛所在的戰場則在幕後,就像內衛成立之初徐庶在主公身邊所有的親兵副頭領裏選中了他時說的那樣,一個在陣前,一個在幕後,我們的付出或許無法與陣前的將士們流血犧牲那麽直觀,但我們的工作我們所付出的努力,則是為了讓我們的士兵付出更小的傷亡代價。
之前或許還有很多人不能理解,包括陳果自己也不是很明白這其中的深意,雖然當時徐庶的解釋他們要做斥候的工作,但接下來隨著內衛的工作越來越成熟,他們獲得的消息為主公提供了極為重要的絕密消息,使得主公可以根據敵人的部署做出針對性的部署,最終戰勝敵軍。
當第一次徐州之戰大獲全勝,全軍上下都在歡呼著主公用兵如神的時刻,主公卻來到了內衛,對他們這些幕後的英雄進行的嘉獎,而他最讓他們激動的一句話則是並非吾用兵如神,若沒你們,也就沒有我們在徐州戰場取得成績。
振奮人心的鼓勵讓他們每個人幹勁十足,可因為內衛的特殊性,所以他們隻能一直默默無聞下去,劉瀾不可能當眾嘉獎他們,而似眼下這樣小規模的鼓勵,已經是極難得的事情了。
加入內衛,就要甘於默默無聞,不會像戰場之上的將領們那樣在一夜之間名震天下,甘於寂寞,默默付出才是內衛的工作,但陳果上了戰場之後,他才發現,內衛的工作反而樂趣更多,他已經習慣了內衛的工作。
比起戰場上直接的對決與搏殺,內衛卻可以在暗處將所有對手玩弄於鼓掌之間,這種掌控一切的感覺,才是陳果真正樂在其中的關鍵,在戰場上,以他自己的地位,與敵軍項羽,和他對等的也不過就是個校尉甚至是偏將,但是在內衛,他的對手是郭嘉是荀湛更是蒯越這些人。
他在內衛,雖然不是天下人盡皆知的人物,但卻一定是他們這些人都已經掌握的,所以就從他的名氣來說,甚至要比秣陵的很多將領們都更有名氣,最少袁紹、曹操和劉表等人都是知曉陳果也是知道陳果這個人的存在的。
這種感覺很奇妙,像他這份工作,自然是越低調越好,越不起眼才會越安全,可真到了他這個位置,那就又不一樣了,必須要有存在感,對於主公口中的存在感他並不是很理解,但主公一句話卻讓他明白過來。
內衛的存在是非常特殊的,而因為他所負責的一些事情又是極容易遭人所詬病,所以下麵的人肯定要調調,因為這樣才能更好的收集消息,但是像他那就必須要高調,因為這是一種震懾。
在劉瀾帳下,內衛絕對是沒人搭理的存在,尤其是徐庶立刻之後,更是沒人願意招惹,就是因為他在對外收集情報的同時對內也收集的情報,而這就勢必會讓一些官吏敬而遠之,怕招惹上給自己惹麻煩,所以劉瀾給陳果和內衛的定義就是對外要讓人害怕,對內要讓人忌憚。
為此劉瀾還專門那宦黨的十常侍與大理寺酷吏來形容他,對外要讓天下人知道,在秣陵沒有什麽事情是他做不到的,就好像當年的宦黨,隻要我願意,不管是你的消息還是你想要的消息,我這裏都有。
而對內的,則是酷吏的存在,而酷吏的存在並不是真的要讓陳果動私刑去加害某個人,而是一次震懾一些宵小不要肆意妄為,或許他手中刀比不過酷吏,但是要讓人開口,那酷吏使用的手段未使用的手段在內衛裏都有,沒有人能從內衛密牢走出去,除非老實交代。
劉瀾對內衛很上心,再加上陳果對內衛也同樣投入了很多心血才有了如今這番模樣,當他在劉瀾的詢問之下,他想劉瀾匯報了如今內衛的人員,連他自己都沒想到在策人員居然已經達到了三千人。
這是什麽樣的一個概念,在劉瀾帳下一名校官帶兵也不過就三千人馬,而他的內衛居然已經發展到如此龐大的規模了,這一點別說是陳果沒有想到,連劉瀾自己都有些大吃一驚,內衛這擴張的速度也太快了一點吧?
全國各地,可以說隻要屬於上等縣,那就一定會有內衛的影子,內衛在陳果這些年努力的建設之下發展勢頭迅猛,當然發展勢頭猛歸猛,可要在諸侯們控製的大縣內站穩腳跟,並且長期收集情報,那肯定就不是陳果能做到的了。
所以這也是為什麽他會提前布局,而不是等到主公打算對某一諸侯用兵時他這裏才派人去收集免得最後什麽消息都收集不到,而能有這樣良好效果的關鍵,還在於甄家和糜家提供的幫助,要不然根本就別想站穩腳跟。
而現在的他其實用劉瀾的話就是隻做到了皮毛,收集來的消息往往是通過坊間的留言或者是人家刻意放出的風聲,最初陳果對此一籌莫展,但是這也是為什麽劉瀾會非常看重陳果的原因就在於他善於思考,在內衛遲遲無法取得消息之際,他想到了去收買一些官吏來或許想要的權利。
甚至更用第三方的情報去換取情報,本來他這樣做就冒著很大的風險,關鍵是能否交換到關鍵的消息,何況這種事情他也不可能隱瞞,一旦東窗事發,那倒黴的還是他自己,何況他也非常了解主公,他最討厭的就是那種自作聰明之人,看起來好像是瞞過了自己,真實的情況卻是一切都在劉瀾的掌握之中,所以很多時候欺騙反倒不如直截了當的都明說出來。
而劉瀾當聽到陳果居然用袁紹的騎兵套取曹操的情報時他自己都覺得有點可笑,但現實不就如此嘛?因此他甚至都有點覺得陳果越來越有點雙麵間諜的樣子了,最少他現在已經能夠在情報收集上變得如魚得水。
不得不說,如果陳果繼續是以前的作態甚至回到徐庶執掌下時的秣陵,那陳果也就不用繼續留在內衛了,劉瀾頭一個就不會容許他繼續留在內衛,畢竟這裏可不比其他任何地方,哪怕像軍隊那樣死水一潭也無妨。
但內衛不一樣,他要收集情報,所以當得知陳果以這樣的方式獲取了繼續的消息之後,他就可以確定自己要尋找的那個人出現了,也許他還很年輕,但是也曾出任自己親兵副頭領的資曆卻是讓劉瀾真正將他扶起來的關鍵。
原因很簡單,因為他是真的思考過內衛的存在是有其價值還是無用之功,但從現在看來他需要動的事情還太多,可是他已經非常努力了,這一切他都看在眼裏,也確定了一件事,接下來要繼續把內衛做大做強,也算是沒有辜負主公對自己的信任。
部隊繼續在零陵的官道上快速行軍著,而陳果卻一直胡思亂想著,腦子裏完全都是對內衛接下來發展的藍圖,以他的眼光內衛如果能夠按照他的設想發展下去,一定將會相當恐怖,但是陳果卻不會明白一件事。
劉瀾又怎麽可能允許自己麾下的某一勢力超出自己的控製範圍呢?劉瀾要的內衛一定是能夠在他的掌控之下的內衛,而不是一支勢力強大到令人發指的內衛,這就好比攝山營,劉瀾又怎麽可能允許他的規模超過五萬人人甚至是有擴編到十萬人規模呢?
如果有,那劉瀾也會在這之前進行改編,就好像他現在把攝山營一拆為二一樣,而內衛也同樣如此,劉瀾是不可能讓內衛發展的太過壯大的,因為那樣就說明這個機構人員臃腫,組織結構壯大,而相應的也就說明內衛的官吏一定很鬆散,想要解決的方式就是拆分,一份為二,將內衛拆分為成對內和對外,在精簡人員的同時,也使得內衛的官吏更容易。
如果陳果這樣的心思當真跟劉瀾說出來的話,那劉瀾肯定是不會讓他心想事成的,相反還會加快對內衛的拆分,當然就算他沒說,內衛拆分也在進行中,所以他不管是聰明也好,又或是愚蠢也罷,他所設想的那一天都不會到來。
但是他當然不會離開內衛,最初他是設想過讓他和陳到兩人一人留在內衛一人前往軍校,但後來想想沒這個必要,教書先生有空就可以去,沒必要那麽刻意,所以在這樣的前提下,將內衛拆分為對內與對外,分別安置他們兄弟二人便是最理想的解決方案。
對於陳果,他的能力還是很卓越的,尤其是在內衛他做的相當出彩,不管是在徐庶時期還是他主政時期,都做出了讓人側麵的成績,要不然劉瀾也不會破格提拔他接替徐庶,可是接下來內衛該如何發展,怎麽發展,卻有成為限製陳果的桎梏。
因為在劉瀾的眼裏,發展並非隻是做大和做強,而內衛的發展在經過瘋狂的發展之後,一定存在著泡沫,而這個情況是極度不平衡的,而再想往大發展,那就不是瘋狂的擴張,而該在其他方麵去想辦法。
精簡人員,讓內衛變成一隻從上到下都是精兵悍將的隊伍也許是辦法,但這絕對不是劉瀾心目中打破內衛桎梏的辦法,因為他非常清楚一件事,內衛的發展到現在已經到達了最強,不管在如何發展都不會有什麽任何改變了,就算精簡了人員,內衛能夠做到的事情也依然與之前一模一樣,不會改變太大。
但劉瀾心目中的前進,一定是跨時代的改變,比如在傳遞信息時能夠更快更隱秘,比如在獲取情報時,更高掌握更高層和更絕密的消息等等不一而足,但想要做到這些,最少在劉瀾看來短時間甚至是很長一段時間內是相當困難的。
所以內衛也就如此了,他的發展痕跡如果不能入後世相比,那他最後就基友可能會變成錦衣衛與東西廠,所以劉瀾又怎麽可能允許他在這樣肆無忌憚的野蠻成長呢?而陳果前往九江,徐庶再次接收內衛便是劉瀾的一計妙手,無形之中便用徐庶又一次把內衛攪亂成一鍋粥。
那些徐庶在任時被他重用之人在其得到重用,而被陳果提拔起來的人則被打壓,這些陳果能不知曉?可對徐庶他不敢有半點不敬,畢竟始終都是以老師尊稱,因為這點小事生氣,沒有必要,更何況他現在的情況,誰能知道主公對他的安排呢?
回不回得去內衛都不知道,所以想這些根本就沒有,但讓他回到內衛之後,那麽徐庶重用的那幾人肯定是要被他重用的,雖然他更想秘密解決他們,但這一定會讓軍師大發雷霆,他可沒這個膽子,也不會因為他們去得罪徐庶,相反何不借這樣的機會賣徐庶一個人情呢?
論起老奸巨猾,在內衛的工作崗位上多少人都變得圓滑老練起來,不僅僅隻是陳果這樣,還包括徐庶甚至很多人皆是如此。
原本在第一次渾渾噩噩的戰鬥後,他以為自己或許會逐步適應戰場,但顯然他還是高估了自己,在與江東軍連續兩次的作戰中,他已經意識到自己真的不事兒帶兵,離開對他自己和帳下這些秣陵軍都是最好的選擇。
在做出了這一決定之後,陳果發現整個人都輕鬆了下來,再也不會有這樣或那樣的壓力,還是在內衛鬥智適合他,至於鬥勇這種事情,他是真的退步了太多,但現在他是真的樂忠於在幕後做一些看起來默默無聞的事情。
戰場之上,靠的是士兵們奮勇拚殺,但內衛所在的戰場則在幕後,就像內衛成立之初徐庶在主公身邊所有的親兵副頭領裏選中了他時說的那樣,一個在陣前,一個在幕後,我們的付出或許無法與陣前的將士們流血犧牲那麽直觀,但我們的工作我們所付出的努力,則是為了讓我們的士兵付出更小的傷亡代價。
之前或許還有很多人不能理解,包括陳果自己也不是很明白這其中的深意,雖然當時徐庶的解釋他們要做斥候的工作,但接下來隨著內衛的工作越來越成熟,他們獲得的消息為主公提供了極為重要的絕密消息,使得主公可以根據敵人的部署做出針對性的部署,最終戰勝敵軍。
當第一次徐州之戰大獲全勝,全軍上下都在歡呼著主公用兵如神的時刻,主公卻來到了內衛,對他們這些幕後的英雄進行的嘉獎,而他最讓他們激動的一句話則是並非吾用兵如神,若沒你們,也就沒有我們在徐州戰場取得成績。
振奮人心的鼓勵讓他們每個人幹勁十足,可因為內衛的特殊性,所以他們隻能一直默默無聞下去,劉瀾不可能當眾嘉獎他們,而似眼下這樣小規模的鼓勵,已經是極難得的事情了。
加入內衛,就要甘於默默無聞,不會像戰場之上的將領們那樣在一夜之間名震天下,甘於寂寞,默默付出才是內衛的工作,但陳果上了戰場之後,他才發現,內衛的工作反而樂趣更多,他已經習慣了內衛的工作。
比起戰場上直接的對決與搏殺,內衛卻可以在暗處將所有對手玩弄於鼓掌之間,這種掌控一切的感覺,才是陳果真正樂在其中的關鍵,在戰場上,以他自己的地位,與敵軍項羽,和他對等的也不過就是個校尉甚至是偏將,但是在內衛,他的對手是郭嘉是荀湛更是蒯越這些人。
他在內衛,雖然不是天下人盡皆知的人物,但卻一定是他們這些人都已經掌握的,所以就從他的名氣來說,甚至要比秣陵的很多將領們都更有名氣,最少袁紹、曹操和劉表等人都是知曉陳果也是知道陳果這個人的存在的。
這種感覺很奇妙,像他這份工作,自然是越低調越好,越不起眼才會越安全,可真到了他這個位置,那就又不一樣了,必須要有存在感,對於主公口中的存在感他並不是很理解,但主公一句話卻讓他明白過來。
內衛的存在是非常特殊的,而因為他所負責的一些事情又是極容易遭人所詬病,所以下麵的人肯定要調調,因為這樣才能更好的收集消息,但是像他那就必須要高調,因為這是一種震懾。
在劉瀾帳下,內衛絕對是沒人搭理的存在,尤其是徐庶立刻之後,更是沒人願意招惹,就是因為他在對外收集情報的同時對內也收集的情報,而這就勢必會讓一些官吏敬而遠之,怕招惹上給自己惹麻煩,所以劉瀾給陳果和內衛的定義就是對外要讓人害怕,對內要讓人忌憚。
為此劉瀾還專門那宦黨的十常侍與大理寺酷吏來形容他,對外要讓天下人知道,在秣陵沒有什麽事情是他做不到的,就好像當年的宦黨,隻要我願意,不管是你的消息還是你想要的消息,我這裏都有。
而對內的,則是酷吏的存在,而酷吏的存在並不是真的要讓陳果動私刑去加害某個人,而是一次震懾一些宵小不要肆意妄為,或許他手中刀比不過酷吏,但是要讓人開口,那酷吏使用的手段未使用的手段在內衛裏都有,沒有人能從內衛密牢走出去,除非老實交代。
劉瀾對內衛很上心,再加上陳果對內衛也同樣投入了很多心血才有了如今這番模樣,當他在劉瀾的詢問之下,他想劉瀾匯報了如今內衛的人員,連他自己都沒想到在策人員居然已經達到了三千人。
這是什麽樣的一個概念,在劉瀾帳下一名校官帶兵也不過就三千人馬,而他的內衛居然已經發展到如此龐大的規模了,這一點別說是陳果沒有想到,連劉瀾自己都有些大吃一驚,內衛這擴張的速度也太快了一點吧?
全國各地,可以說隻要屬於上等縣,那就一定會有內衛的影子,內衛在陳果這些年努力的建設之下發展勢頭迅猛,當然發展勢頭猛歸猛,可要在諸侯們控製的大縣內站穩腳跟,並且長期收集情報,那肯定就不是陳果能做到的了。
所以這也是為什麽他會提前布局,而不是等到主公打算對某一諸侯用兵時他這裏才派人去收集免得最後什麽消息都收集不到,而能有這樣良好效果的關鍵,還在於甄家和糜家提供的幫助,要不然根本就別想站穩腳跟。
而現在的他其實用劉瀾的話就是隻做到了皮毛,收集來的消息往往是通過坊間的留言或者是人家刻意放出的風聲,最初陳果對此一籌莫展,但是這也是為什麽劉瀾會非常看重陳果的原因就在於他善於思考,在內衛遲遲無法取得消息之際,他想到了去收買一些官吏來或許想要的權利。
甚至更用第三方的情報去換取情報,本來他這樣做就冒著很大的風險,關鍵是能否交換到關鍵的消息,何況這種事情他也不可能隱瞞,一旦東窗事發,那倒黴的還是他自己,何況他也非常了解主公,他最討厭的就是那種自作聰明之人,看起來好像是瞞過了自己,真實的情況卻是一切都在劉瀾的掌握之中,所以很多時候欺騙反倒不如直截了當的都明說出來。
而劉瀾當聽到陳果居然用袁紹的騎兵套取曹操的情報時他自己都覺得有點可笑,但現實不就如此嘛?因此他甚至都有點覺得陳果越來越有點雙麵間諜的樣子了,最少他現在已經能夠在情報收集上變得如魚得水。
不得不說,如果陳果繼續是以前的作態甚至回到徐庶執掌下時的秣陵,那陳果也就不用繼續留在內衛了,劉瀾頭一個就不會容許他繼續留在內衛,畢竟這裏可不比其他任何地方,哪怕像軍隊那樣死水一潭也無妨。
但內衛不一樣,他要收集情報,所以當得知陳果以這樣的方式獲取了繼續的消息之後,他就可以確定自己要尋找的那個人出現了,也許他還很年輕,但是也曾出任自己親兵副頭領的資曆卻是讓劉瀾真正將他扶起來的關鍵。
原因很簡單,因為他是真的思考過內衛的存在是有其價值還是無用之功,但從現在看來他需要動的事情還太多,可是他已經非常努力了,這一切他都看在眼裏,也確定了一件事,接下來要繼續把內衛做大做強,也算是沒有辜負主公對自己的信任。
部隊繼續在零陵的官道上快速行軍著,而陳果卻一直胡思亂想著,腦子裏完全都是對內衛接下來發展的藍圖,以他的眼光內衛如果能夠按照他的設想發展下去,一定將會相當恐怖,但是陳果卻不會明白一件事。
劉瀾又怎麽可能允許自己麾下的某一勢力超出自己的控製範圍呢?劉瀾要的內衛一定是能夠在他的掌控之下的內衛,而不是一支勢力強大到令人發指的內衛,這就好比攝山營,劉瀾又怎麽可能允許他的規模超過五萬人人甚至是有擴編到十萬人規模呢?
如果有,那劉瀾也會在這之前進行改編,就好像他現在把攝山營一拆為二一樣,而內衛也同樣如此,劉瀾是不可能讓內衛發展的太過壯大的,因為那樣就說明這個機構人員臃腫,組織結構壯大,而相應的也就說明內衛的官吏一定很鬆散,想要解決的方式就是拆分,一份為二,將內衛拆分為成對內和對外,在精簡人員的同時,也使得內衛的官吏更容易。
如果陳果這樣的心思當真跟劉瀾說出來的話,那劉瀾肯定是不會讓他心想事成的,相反還會加快對內衛的拆分,當然就算他沒說,內衛拆分也在進行中,所以他不管是聰明也好,又或是愚蠢也罷,他所設想的那一天都不會到來。
但是他當然不會離開內衛,最初他是設想過讓他和陳到兩人一人留在內衛一人前往軍校,但後來想想沒這個必要,教書先生有空就可以去,沒必要那麽刻意,所以在這樣的前提下,將內衛拆分為對內與對外,分別安置他們兄弟二人便是最理想的解決方案。
對於陳果,他的能力還是很卓越的,尤其是在內衛他做的相當出彩,不管是在徐庶時期還是他主政時期,都做出了讓人側麵的成績,要不然劉瀾也不會破格提拔他接替徐庶,可是接下來內衛該如何發展,怎麽發展,卻有成為限製陳果的桎梏。
因為在劉瀾的眼裏,發展並非隻是做大和做強,而內衛的發展在經過瘋狂的發展之後,一定存在著泡沫,而這個情況是極度不平衡的,而再想往大發展,那就不是瘋狂的擴張,而該在其他方麵去想辦法。
精簡人員,讓內衛變成一隻從上到下都是精兵悍將的隊伍也許是辦法,但這絕對不是劉瀾心目中打破內衛桎梏的辦法,因為他非常清楚一件事,內衛的發展到現在已經到達了最強,不管在如何發展都不會有什麽任何改變了,就算精簡了人員,內衛能夠做到的事情也依然與之前一模一樣,不會改變太大。
但劉瀾心目中的前進,一定是跨時代的改變,比如在傳遞信息時能夠更快更隱秘,比如在獲取情報時,更高掌握更高層和更絕密的消息等等不一而足,但想要做到這些,最少在劉瀾看來短時間甚至是很長一段時間內是相當困難的。
所以內衛也就如此了,他的發展痕跡如果不能入後世相比,那他最後就基友可能會變成錦衣衛與東西廠,所以劉瀾又怎麽可能允許他在這樣肆無忌憚的野蠻成長呢?而陳果前往九江,徐庶再次接收內衛便是劉瀾的一計妙手,無形之中便用徐庶又一次把內衛攪亂成一鍋粥。
那些徐庶在任時被他重用之人在其得到重用,而被陳果提拔起來的人則被打壓,這些陳果能不知曉?可對徐庶他不敢有半點不敬,畢竟始終都是以老師尊稱,因為這點小事生氣,沒有必要,更何況他現在的情況,誰能知道主公對他的安排呢?
回不回得去內衛都不知道,所以想這些根本就沒有,但讓他回到內衛之後,那麽徐庶重用的那幾人肯定是要被他重用的,雖然他更想秘密解決他們,但這一定會讓軍師大發雷霆,他可沒這個膽子,也不會因為他們去得罪徐庶,相反何不借這樣的機會賣徐庶一個人情呢?
論起老奸巨猾,在內衛的工作崗位上多少人都變得圓滑老練起來,不僅僅隻是陳果這樣,還包括徐庶甚至很多人皆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