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行前往長沙,會不會發生什麽未知的的情況?是能夠安全抵達交州還是被消滅在長沙?孫召並沒不認為九江過來的秣陵軍有這個實力,他們會像陳果一樣成為自己的手下敗將,當然如果他們真的能夠碰到,畢竟劉瀾從九江調兵還是有些不靠譜,距離實在是太遠了點,可能等九江軍到了長沙他們已經抵達了桂陽。
更何況他們本來就已身死置之度外,結果如何又能怎樣?最多就是心裏會有一些不安罷了,這麽多老兄弟戰死沙場,可如果真躲不過,那也是命,將軍難免陣上亡,對他們這些人來說,早就做好了馬革裹屍的準備,那這一仗還有什麽好擔心的,要麽安全返回要麽戰死沙場。
安全返回,這是他們出發前少將軍都不敢去想的結果,說白了他們此行主公就是讓他們來當炮灰的,倒不是孫策真的忍心讓他們這些江東軍的老部下送死,而是不派他們到零陵,還能排誰來?
九江軍嗎?讓他們來是沒多大的問題,可他們有這個實力和勇氣去拖延住秣陵軍嗎?肯定沒有,可能隻是一個照麵,就被殺了個潰不成軍,到時候不僅起不到拖延秣陵軍的效果,反而還早早結束了零陵之戰,而那時孫策在桂陽也無所遁形,被劉瀾消滅隻是早晚的事情。
所以在當時的情況下,孫策該怎麽做選擇?就算知道他們此行有去無回,也隻能派他們前往零陵,別無選擇,但是這些孫召之前可能都沒有想到的,但是到了眼下當他們從秣陵軍手中安全撤出來之後,他才徹底明白了過來。
這是少將軍運籌帷幄?又或者是恍然大悟,他並不認為少將軍早就料到了眼下發生的一切,所以能有現在的結果,還真的是運氣,孫召不傻,能有現在這樣的結果,完全是在付出了近一千人陣亡的代價,如果不是當時他見機不妙撤離的快,別說那一千人了就是他現在這三千人都得變成劉瀾的刀下亡魂。
所以當很多人都認為此戰好像並沒有風險的時候,卻選擇性忽略了那一千人的傷亡代價,如果不是他們以死相搏為他們爭取到了足夠時間,那他們現在別說想什麽前往長沙還是防桂陽了,可能連零陵都走不出來。
孫召平日裏在江東軍中決定是那種沉默寡言的人,在江東軍士兵的心目中他是最大的實幹家而非演說家,在很多事情上他會通過自己的時機形容去帶動所以江東軍而不是通過言語來激勵江東軍。
當然這和他身為孫氏親族有著一定的關心,他不需要說太多,因為他們並不需要別人去教他們如何作戰,但是如果你沒有一點能力,混吃等死,那也別想在江東軍裏混日子,可以說孫召是為數不多能夠在江東軍一待就是一年的親族,他的能力是一方麵,凡是都帶頭又是另一方麵。
想讓他們這些人折服,殺雞儆猴肯定是不行的,畢竟他們都是跟隨孫堅起兵的老兵,想找刺頭立威三千江東軍不答應,孫策的母親和叔父孫靜也不會答應,就算孫策知曉他做這種事是為了更好的官吏江東軍,但最終也不得不把他調到其他地方以安穩軍心。
所以江東軍向來都是孫策帳下的燙手山芋,但孫召卻完美的的接了下來,可見他的能力,已經決斷,畢竟這個世上並沒有幾個人能像他這樣壯士斷腕,以犧牲一千名士兵為代價換取其他人的安全。
孫家子弟,都有著幾分悍勇之意,哪怕是年輕的孫權,也是非常堅毅的個性,而孫召在和孫家其他的子弟也完全一樣,是剛毅的代表,對敵人狠對自己更狠,這才是會讓人覺得可怕的一點,很多人隻是對別人狠,對自己的要求卻一點都不嚴苛,而孫召則相反,他是對自己狠,有些時候甚至會親自去涉險,這可不是什麽人都能做到的,沒有勇氣和決心,誰敢冒險甚至是去送死?
孫召帶隊離開了,借著月色趕夜路,直到第二日清晨才下令部隊休整。
這是一片密林,副將沒有任何的亭裏,荒無人煙,在這樣的環境下安營紮寨沒有天然屏障被偷襲的可能性非常大,但他派出的斥候探得消息,秣陵軍現在距離他們還很遙遠,短時間內別說趕不到這裏來攻擊他們,就算真來了,那他還真有點期待,以逸待勞,他不殺秣陵軍個丟盔棄甲都對不起劉瀾主動送死。
雖然有斥候在不停打探著消息,確保隻要秣陵軍一有風吹草動孫召就能夠第一時間得到消息,但這並不能真正讓孫召放心,所以隻要結營他就一定會加固營盤,絕不給秣陵軍任何機會。
孫召不擔心是不可能的,別忘了秣陵軍除了步兵之外還有一支騎兵,步兵是追不上他們,可這支騎兵那就隨時都有可能對他們發起襲擊了,畢竟九江之戰時秣陵的騎兵可是有過陣斬韓當的驕人戰績的,雖然對當時發生了什麽事並不太了解,但在丹陽與秣陵騎兵有過交鋒的孫召卻知道這支騎兵才是他們最大的威脅。
雖然他們一直沒有看到秣陵騎兵的蹤影,就算是之前的交鋒秣陵騎兵也沒有參與到戰場之中,他甚至都有些懷疑秣陵騎兵並不在零陵,但這也隻是他個人的猜測罷了,在無法確定秣陵騎兵到底在哪裏的情況下,他必須要加倍小心,要不然倒黴的可能就是他了。
不過這真的有可能是自己多慮了,秣陵騎兵如果真的在,那劉瀾會讓騎兵一直按兵不動?眼睜睜看著他們逃之夭夭?說不過去,也解釋不通,除非劉瀾故意這樣做,目的嘛當然是為了放長線釣大魚,為了把少將軍逼出來。
真相如何,需要時間去驗證,但在此之前他已經給帳下所有人都進行了警告,決不能大意,必須要小心再小心,絕不能給秣陵軍任何機會,但如秣陵軍真的出現,那我們也要敢於應戰,隻有不怕傷亡,才能戰勝任何對手。
行軍作戰向來都是高度精神緊張的,但是現在對孫召來說,卻變得非常枯燥,為了安全他每到一處休整都會紮營,確保營盤的穩固,而除此之外,他本人則就相對要枯燥和無聊一些了,無所事事,隻是去研究戰場的局勢,結果就想到了各種可怕的可能,完全就是在自己嚇自己。
這一點孫召還是無法與關羽徐晃相比,畢竟他並沒有接觸過墨家的攻守推演,所以他現在看起來就像是自娛自樂的打發時間,對於他二人那絕對屬於極樂無窮的事情,就好像孫召會想到各種可怕和危險的結果,而他的處理方式則不是去想辦法如何解決,而是不斷的在內心問著自己會不會發生,出現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
但對關羽和徐晃,二人就不會這樣了,既然想到了,那就一定會想出一個相應的解決辦法出來,所以孫召會覺得枯燥而關羽和徐晃會對此其樂無窮,甚至有點樂在其中,不僅這樣,而且還會在戰場之上,看看敵軍最終的選擇。
如果他的選擇完全超乎了他的想象,那關羽一定會認真去研究,如果能把敵軍生擒,還會借機會跟他推演一盤,可如果敵軍把他之前推演的選項選擇出來,那關羽可就自鳴得意起來了。
不僅可以從容應對,畢竟推演的時候已經完全做出過相應的部署可謂是信手拈來,關鍵是他還可以通過敵將的選擇來做出判斷,看看他是不是錯過了最佳的翻盤時機,這些雖然看起來都是對敵的推演,但對關羽來說,卻是極其寶貴的經驗,可以讓他少走彎路,更可以讓他不會重蹈覆轍。
對孫召來說是枯燥的行軍,對關羽和徐晃行軍途中可就是他們難得自娛自樂的時間了,少了俗事的打擾,可以全身心投入到推演之中,樂在其中,才是真的其樂無窮,而這顯然是很多人都體會不來的。
當然關羽向來就是特立獨行的代表,這源於他遊俠的出身,早年間的關羽完全就是後世武俠小說中的獨行俠,提著一把木刀行走江湖,打抱不平,正是這樣的經曆讓他習慣了一個人獨處,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麽關將軍可以把自己關在屋子裏一整天,不悶嗎?可不是當事人關羽,又怎麽可能明白其中的樂趣無窮?
孫召自己嚇自己,一會兒擔心秣陵步兵一會兒又害怕秣陵騎兵,好像時刻都處在危險之中,就這樣一夜過去,第二日日落時分,親衛將他叫醒,草草洗漱過後吃了頓夜食,部隊便再一次踏上行程。
荊南這鬼天氣,孫召就是想白日行軍都不能,日頭實在是太毒了,包括劉瀾的部隊也一樣,斥候幾次匯報,他們的行軍時間與己方一樣,都是選擇夜晚行軍,雖然夜晚行軍難度更大,但比起白日行軍,夜晚要更為輕鬆,沒人會頂著烈日行軍,走不了多久,中暑染病那就得不償失了。
江東軍開始行軍的同時秣陵軍也出發了,劉瀾用兵可不必別人,他是出名的喜歡劍走偏鋒,但是這一回他卻一改以往的作風,變得小心翼翼,不敢有一絲大意,這不是他轉性了,而是不能輕易再去冒險了,江東軍的實力擺在那裏,眼下他身邊的部隊,誰去麵對都會付出慘重的代價,既然這樣那何必再冒險,正常追擊就是了,反正江東軍也飛不出荊南。
部隊踏上行程,上萬人一同行軍氣勢氣勢磅礴,聲勢驚人,對於身邊很多將領來說,這樣的行軍並不陌生,但對於一直在內衛的陳果,這還是頭一次見到如此震撼的一麵,為此劉瀾甚至開玩笑問他是不是有打算離開內衛到軍中的想法。
陳果最後隻是笑了笑就拒絕了,經過這一次九江和荊南之戰,他隻得自己的能力到部隊來就是誤人子弟,之前看著那麽多優秀的士兵死在江東軍手中,信心早就消失殆盡,這個時候劉瀾突然開口,哪裏還有信心,直接拒絕,並更加相信自己更適合內衛的工作。
帶兵他不行,但要比收集情報,他不服氣任何人,就算是徐庶也一樣,當然對於老上級這種話他可不敢說,就是想都不成,不然那就有點‘大逆不道’了。
終歸徐庶都是他的師父,是他在內衛的引路人,沒有徐庶就沒有陳果,更何況內衛的成立,也是在徐庶手中一手搭建起來的,可以說他是吃了人家的果子,赤水還不忘挖井人,他又怎麽肯呢個做罵廚子這等翻臉不認人的事情。
但是就像許褚一樣,所有武人其實信中都有上陣殺敵,指揮千軍萬馬的夢想,不管實現還是沒實現,毫無疑問這些人就連做夢都在想著有這麽一天,和許褚一樣,陳果現在算得上是嚐試過了,也認清了自己的能力,不是他能力不夠,而是他更得心應手的工作還是在內衛收集情報。
所以指揮部隊的夢做過了也就做過了,完成了夢想之後,就可以踏踏實實繼續自己的工作,哪裏才是屬於自己的戰場,哪裏才是這些年他付出汗水與淚水的地方,雖然因為大哥的關係,他們兩人隻有一人能夠留在內衛。
之前他對能否留在內衛完全就是無所謂的態度,但現在他有些舍不得曾經戰鬥過的地方,雖然徐庶創建了內衛,但真正讓內衛有今時今日地位的卻是陳果,正所謂麻雀雖小,五髒俱全,內衛能夠在天下各郡縣撒開如此巨大的一張網,所有的人和事,可以說都是他一手安排和建立起來。
這其中的心血,選派得力人手時的嘔心,又有幾人能知,如果真就這麽輕易讓出去,不是不甘心,而是真有點舍不得了。
但是他不敢說,在這個位置,一切都需要聽從劉瀾的安排,而他自己的意見,重要也不重要。
更何況他們本來就已身死置之度外,結果如何又能怎樣?最多就是心裏會有一些不安罷了,這麽多老兄弟戰死沙場,可如果真躲不過,那也是命,將軍難免陣上亡,對他們這些人來說,早就做好了馬革裹屍的準備,那這一仗還有什麽好擔心的,要麽安全返回要麽戰死沙場。
安全返回,這是他們出發前少將軍都不敢去想的結果,說白了他們此行主公就是讓他們來當炮灰的,倒不是孫策真的忍心讓他們這些江東軍的老部下送死,而是不派他們到零陵,還能排誰來?
九江軍嗎?讓他們來是沒多大的問題,可他們有這個實力和勇氣去拖延住秣陵軍嗎?肯定沒有,可能隻是一個照麵,就被殺了個潰不成軍,到時候不僅起不到拖延秣陵軍的效果,反而還早早結束了零陵之戰,而那時孫策在桂陽也無所遁形,被劉瀾消滅隻是早晚的事情。
所以在當時的情況下,孫策該怎麽做選擇?就算知道他們此行有去無回,也隻能派他們前往零陵,別無選擇,但是這些孫召之前可能都沒有想到的,但是到了眼下當他們從秣陵軍手中安全撤出來之後,他才徹底明白了過來。
這是少將軍運籌帷幄?又或者是恍然大悟,他並不認為少將軍早就料到了眼下發生的一切,所以能有現在的結果,還真的是運氣,孫召不傻,能有現在這樣的結果,完全是在付出了近一千人陣亡的代價,如果不是當時他見機不妙撤離的快,別說那一千人了就是他現在這三千人都得變成劉瀾的刀下亡魂。
所以當很多人都認為此戰好像並沒有風險的時候,卻選擇性忽略了那一千人的傷亡代價,如果不是他們以死相搏為他們爭取到了足夠時間,那他們現在別說想什麽前往長沙還是防桂陽了,可能連零陵都走不出來。
孫召平日裏在江東軍中決定是那種沉默寡言的人,在江東軍士兵的心目中他是最大的實幹家而非演說家,在很多事情上他會通過自己的時機形容去帶動所以江東軍而不是通過言語來激勵江東軍。
當然這和他身為孫氏親族有著一定的關心,他不需要說太多,因為他們並不需要別人去教他們如何作戰,但是如果你沒有一點能力,混吃等死,那也別想在江東軍裏混日子,可以說孫召是為數不多能夠在江東軍一待就是一年的親族,他的能力是一方麵,凡是都帶頭又是另一方麵。
想讓他們這些人折服,殺雞儆猴肯定是不行的,畢竟他們都是跟隨孫堅起兵的老兵,想找刺頭立威三千江東軍不答應,孫策的母親和叔父孫靜也不會答應,就算孫策知曉他做這種事是為了更好的官吏江東軍,但最終也不得不把他調到其他地方以安穩軍心。
所以江東軍向來都是孫策帳下的燙手山芋,但孫召卻完美的的接了下來,可見他的能力,已經決斷,畢竟這個世上並沒有幾個人能像他這樣壯士斷腕,以犧牲一千名士兵為代價換取其他人的安全。
孫家子弟,都有著幾分悍勇之意,哪怕是年輕的孫權,也是非常堅毅的個性,而孫召在和孫家其他的子弟也完全一樣,是剛毅的代表,對敵人狠對自己更狠,這才是會讓人覺得可怕的一點,很多人隻是對別人狠,對自己的要求卻一點都不嚴苛,而孫召則相反,他是對自己狠,有些時候甚至會親自去涉險,這可不是什麽人都能做到的,沒有勇氣和決心,誰敢冒險甚至是去送死?
孫召帶隊離開了,借著月色趕夜路,直到第二日清晨才下令部隊休整。
這是一片密林,副將沒有任何的亭裏,荒無人煙,在這樣的環境下安營紮寨沒有天然屏障被偷襲的可能性非常大,但他派出的斥候探得消息,秣陵軍現在距離他們還很遙遠,短時間內別說趕不到這裏來攻擊他們,就算真來了,那他還真有點期待,以逸待勞,他不殺秣陵軍個丟盔棄甲都對不起劉瀾主動送死。
雖然有斥候在不停打探著消息,確保隻要秣陵軍一有風吹草動孫召就能夠第一時間得到消息,但這並不能真正讓孫召放心,所以隻要結營他就一定會加固營盤,絕不給秣陵軍任何機會。
孫召不擔心是不可能的,別忘了秣陵軍除了步兵之外還有一支騎兵,步兵是追不上他們,可這支騎兵那就隨時都有可能對他們發起襲擊了,畢竟九江之戰時秣陵的騎兵可是有過陣斬韓當的驕人戰績的,雖然對當時發生了什麽事並不太了解,但在丹陽與秣陵騎兵有過交鋒的孫召卻知道這支騎兵才是他們最大的威脅。
雖然他們一直沒有看到秣陵騎兵的蹤影,就算是之前的交鋒秣陵騎兵也沒有參與到戰場之中,他甚至都有些懷疑秣陵騎兵並不在零陵,但這也隻是他個人的猜測罷了,在無法確定秣陵騎兵到底在哪裏的情況下,他必須要加倍小心,要不然倒黴的可能就是他了。
不過這真的有可能是自己多慮了,秣陵騎兵如果真的在,那劉瀾會讓騎兵一直按兵不動?眼睜睜看著他們逃之夭夭?說不過去,也解釋不通,除非劉瀾故意這樣做,目的嘛當然是為了放長線釣大魚,為了把少將軍逼出來。
真相如何,需要時間去驗證,但在此之前他已經給帳下所有人都進行了警告,決不能大意,必須要小心再小心,絕不能給秣陵軍任何機會,但如秣陵軍真的出現,那我們也要敢於應戰,隻有不怕傷亡,才能戰勝任何對手。
行軍作戰向來都是高度精神緊張的,但是現在對孫召來說,卻變得非常枯燥,為了安全他每到一處休整都會紮營,確保營盤的穩固,而除此之外,他本人則就相對要枯燥和無聊一些了,無所事事,隻是去研究戰場的局勢,結果就想到了各種可怕的可能,完全就是在自己嚇自己。
這一點孫召還是無法與關羽徐晃相比,畢竟他並沒有接觸過墨家的攻守推演,所以他現在看起來就像是自娛自樂的打發時間,對於他二人那絕對屬於極樂無窮的事情,就好像孫召會想到各種可怕和危險的結果,而他的處理方式則不是去想辦法如何解決,而是不斷的在內心問著自己會不會發生,出現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
但對關羽和徐晃,二人就不會這樣了,既然想到了,那就一定會想出一個相應的解決辦法出來,所以孫召會覺得枯燥而關羽和徐晃會對此其樂無窮,甚至有點樂在其中,不僅這樣,而且還會在戰場之上,看看敵軍最終的選擇。
如果他的選擇完全超乎了他的想象,那關羽一定會認真去研究,如果能把敵軍生擒,還會借機會跟他推演一盤,可如果敵軍把他之前推演的選項選擇出來,那關羽可就自鳴得意起來了。
不僅可以從容應對,畢竟推演的時候已經完全做出過相應的部署可謂是信手拈來,關鍵是他還可以通過敵將的選擇來做出判斷,看看他是不是錯過了最佳的翻盤時機,這些雖然看起來都是對敵的推演,但對關羽來說,卻是極其寶貴的經驗,可以讓他少走彎路,更可以讓他不會重蹈覆轍。
對孫召來說是枯燥的行軍,對關羽和徐晃行軍途中可就是他們難得自娛自樂的時間了,少了俗事的打擾,可以全身心投入到推演之中,樂在其中,才是真的其樂無窮,而這顯然是很多人都體會不來的。
當然關羽向來就是特立獨行的代表,這源於他遊俠的出身,早年間的關羽完全就是後世武俠小說中的獨行俠,提著一把木刀行走江湖,打抱不平,正是這樣的經曆讓他習慣了一個人獨處,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麽關將軍可以把自己關在屋子裏一整天,不悶嗎?可不是當事人關羽,又怎麽可能明白其中的樂趣無窮?
孫召自己嚇自己,一會兒擔心秣陵步兵一會兒又害怕秣陵騎兵,好像時刻都處在危險之中,就這樣一夜過去,第二日日落時分,親衛將他叫醒,草草洗漱過後吃了頓夜食,部隊便再一次踏上行程。
荊南這鬼天氣,孫召就是想白日行軍都不能,日頭實在是太毒了,包括劉瀾的部隊也一樣,斥候幾次匯報,他們的行軍時間與己方一樣,都是選擇夜晚行軍,雖然夜晚行軍難度更大,但比起白日行軍,夜晚要更為輕鬆,沒人會頂著烈日行軍,走不了多久,中暑染病那就得不償失了。
江東軍開始行軍的同時秣陵軍也出發了,劉瀾用兵可不必別人,他是出名的喜歡劍走偏鋒,但是這一回他卻一改以往的作風,變得小心翼翼,不敢有一絲大意,這不是他轉性了,而是不能輕易再去冒險了,江東軍的實力擺在那裏,眼下他身邊的部隊,誰去麵對都會付出慘重的代價,既然這樣那何必再冒險,正常追擊就是了,反正江東軍也飛不出荊南。
部隊踏上行程,上萬人一同行軍氣勢氣勢磅礴,聲勢驚人,對於身邊很多將領來說,這樣的行軍並不陌生,但對於一直在內衛的陳果,這還是頭一次見到如此震撼的一麵,為此劉瀾甚至開玩笑問他是不是有打算離開內衛到軍中的想法。
陳果最後隻是笑了笑就拒絕了,經過這一次九江和荊南之戰,他隻得自己的能力到部隊來就是誤人子弟,之前看著那麽多優秀的士兵死在江東軍手中,信心早就消失殆盡,這個時候劉瀾突然開口,哪裏還有信心,直接拒絕,並更加相信自己更適合內衛的工作。
帶兵他不行,但要比收集情報,他不服氣任何人,就算是徐庶也一樣,當然對於老上級這種話他可不敢說,就是想都不成,不然那就有點‘大逆不道’了。
終歸徐庶都是他的師父,是他在內衛的引路人,沒有徐庶就沒有陳果,更何況內衛的成立,也是在徐庶手中一手搭建起來的,可以說他是吃了人家的果子,赤水還不忘挖井人,他又怎麽肯呢個做罵廚子這等翻臉不認人的事情。
但是就像許褚一樣,所有武人其實信中都有上陣殺敵,指揮千軍萬馬的夢想,不管實現還是沒實現,毫無疑問這些人就連做夢都在想著有這麽一天,和許褚一樣,陳果現在算得上是嚐試過了,也認清了自己的能力,不是他能力不夠,而是他更得心應手的工作還是在內衛收集情報。
所以指揮部隊的夢做過了也就做過了,完成了夢想之後,就可以踏踏實實繼續自己的工作,哪裏才是屬於自己的戰場,哪裏才是這些年他付出汗水與淚水的地方,雖然因為大哥的關係,他們兩人隻有一人能夠留在內衛。
之前他對能否留在內衛完全就是無所謂的態度,但現在他有些舍不得曾經戰鬥過的地方,雖然徐庶創建了內衛,但真正讓內衛有今時今日地位的卻是陳果,正所謂麻雀雖小,五髒俱全,內衛能夠在天下各郡縣撒開如此巨大的一張網,所有的人和事,可以說都是他一手安排和建立起來。
這其中的心血,選派得力人手時的嘔心,又有幾人能知,如果真就這麽輕易讓出去,不是不甘心,而是真有點舍不得了。
但是他不敢說,在這個位置,一切都需要聽從劉瀾的安排,而他自己的意見,重要也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