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其實劉瀾更應該在徐州,和趙雲去商議一些與曹操作戰的細節,但劉瀾並沒有這樣做,很簡單一個道理,他要一旦到了徐州,那可要天下皆知了,就以往各地在徐州安排的密探來說,一點都不誇大,反之廣陵則要安全許多,隻要瞞住了曹操,那麽就有奇襲的機會,殺他一個措手不及。
這一路之上,劉瀾每天窩在船艙裏,那可是將這一次前往徐州策劃了個完全,尤其是有身邊還有一個負責幫他推敲每一個細節的徐庶,可以說這一次雖然不可能做到絕對的周密,但必然可以達到瞞天過海的效果。
雖然劉瀾和張南說準備好舟楫,看樣子不僅是青州要放棄,連徐州也要放棄,可是他心中還是希望保下徐州的,當然這取決於袁紹,隻要他不會在占了青州之後南下,那麽劉瀾就完全有信心和曹操大戰一場。
當然了,不過他這瞞天過海的計劃計算的如何周密,都不可能隱瞞的太久,畢竟還有袁術呢,隻要關羽一走,曹操必然知曉,必然會有所防備,所以說劉瀾的機會就是要在開戰之前,先偷襲曹操一回,提振士氣。
然而,這一計劃是在船艙之內想出,如果是在柴桑,那麽他完全可以讓關羽先不要撤,這樣他就更有把握了,可是關羽已經在路上了,雖然劉瀾已經傳消息過去,讓他盡可能的拖延時間,這樣一來,局麵也就變得真真假假,錯綜複雜起來,劉瀾和徐庶,就可以在徐州之戰前期做一些大動作。
劉瀾一早就說了,徐州對他來說,重要也不重要,但是他的部隊卻絕不能有半點差池,畢竟就說控製的勢力來說,尤其是人口,劉瀾確實損失不起,人口少,而且還都是多年征戰的精銳,損失一個,都如同在他身上割肉。
反觀袁紹和曹操,他們的步兵多於騎兵,再加上控製的範圍內人口眾多,補充起來很容易,這一點劉瀾就比不了,所以他徐州丟得起,可士兵卻損失不起。
當然,徐州丟得起,那是因為袁紹發兵,所以可以棄徐州,可如果袁紹不出兵,那麽劉瀾當然要和曹操一較高下,但絕不會和他去拚個你死我活。
這一仗,如果最後隻是他與曹操單方麵的決戰,那麽劉瀾如果贏了,也不可能占了兗州,因為袁紹必然不會視而不見,他肯定會出麵,而如果曹操贏了,袁紹同樣不會坐視不理,當然不會來救他,而是會趁機南下徐州,分一杯羹。
當然這一切完全取決於袁紹到底會不會出兵,當然就算他不出兵,其實劉瀾還是會很束手束腳,畢竟現在你的實力還沒有到那個地步,現在隻能盡量保持這樣一個平衡,再住進壯大自己之後,再去考慮哪些沒有後顧之憂的事情。
不過,劉瀾也正是看重了這一點,才決定南下秣陵,隻有治所穩定,你才能讓天下各地的有才之士蜂擁而來,並安心紮根,不然的話,就好像徐州,隨時都在敵人的槍口之下,瀾趙雲之妻都送了命,天下又有幾個人會紮根?又有幾個人敢來出仕?
所以這一回,看起來是束手束腳的一戰,可是相比於前兩次的徐州之戰來說,劉瀾顯得更從容自在,最少他不必在有那麽多的顧慮,也不用去考慮徐州的安危,萬一有什麽閃失,也大可放棄,反正徐州的作用,已經被秣陵取代,就算徐州城丟了,也不會演變成最壞的局麵。
更何況,這一次,劉瀾有信心說服袁紹,這一點,也是為何青州撤了人丁,兵將卻還沒有撤的原因,因為劉瀾就是要拿青州和袁紹做交易。
將青州拱手奉上,求得袁紹不要出兵徐州,這一點,他相信袁紹一定會答應,之所以如此信心十足,其實很簡單,袁紹現在大舉進攻青州為了什麽,不就是為了青州嘛,那他主動奉上,袁紹幾乎不費一兵一卒就得到了青州,他之後,還有可能進攻徐州?
很簡單的一個道理,不會,因為袁紹並沒有可能把自己徹底給消滅了,到時候劉瀾還能退到秣陵,而他卻絕不可能追到秣陵,在長江和他進行水戰的,所以青州是根本,徐州是底線,反觀曹操,也是一個道理,雖然他和袁紹看重的不太一樣,但也隻會在攻下徐州就收兵,在劉瀾拿下了秣陵,並擊退了孫策之後,在秣陵已經沒有任何一股勢力在長江之上是他劉瀾的對手,這一點二人一定明白。
所以他在和徐庶商議之時,充分考慮了這一點,所以才最終決定了這一退一進,一避一打的策略,他和徐庶,已經反複推敲,隻要他們這一主動讓出青州,那麽接下來的一切都會按照他們說設定的發展。
至於曹操做什麽?都無關緊要,倒不是說劉瀾有必勝的信心,而是他又拚曹操的決心,畢竟最大的敵人在他眼中始終都是曹操,他現在拚他一波,到時候退到江南,猥瑣發育,那麽曹操還有什麽可能笑到最後?
至於袁紹,劉瀾反倒一點也都不擔心,就他內部那一團亂麻,夾雜那麽多的明爭暗鬥,骨子都爛了,不過就是表麵強大,反而要比曹操容易對付,所以這一計算得上是一箭雙雕,最後隻會是曹操走向一條死路。
隻是劉瀾知道,雖然退到江東是最佳的選擇,可是到時候要反攻回來,卻並不容易,所以在徐州,最好還是防禦住曹操,就算失去了青州,但還有徐州這一跳板,就還有和曹操袁紹爭霸中原的可能。
張南離開了,夜幕之下,他回到了郡守府,可是在議事廳裏,他的視線卻始終都望著劉瀾說居住的官邸方向,在心中他問自己,劉瀾,到底是怎麽樣的一個人?
看不明白,尤其是劉瀾那套存人失地,人地結存的理論,讓人拍案叫絕,真的,這個時代,對於土地的看重超乎想象,可隻有他能有這樣的眼光,真的是佩服他,戰略的高手。
而且他也絕不止上戰略高手這麽簡單,從他在對陳矯的任用來看,他更是用人的高手,最少就那麽簡簡單單的一番交談過後,隻怕陳矯就是赴湯蹈火也要在所不辭了吧,而這還不說他的文質和武功,當然,似這樣的上位者,最可怕的一點,那就是人們口中被越傳越烈二弟無(度)毒不丈夫了吧,不管是這個度,還是現在所謂的毒,劉瀾身上可都有體現啊。
也難怪,或者說也隻有這樣的人,才能在說起放棄青徐時那麽不痛不癢。
相比於離去的張南會如何看待他,他不知曉,但在官邸之內的劉瀾,卻通宵達旦,盯著手中的三封密信。
這都是他一到秣陵之後,就由內衛送來的。
劉瀾可以說是給足了臧霸麵子了,可沒想到,他和徐庶商議的那封無字信這才剛上路,青州已經傳來了三封密信,第一封,來自孫觀,第二封來自王修,第三封則乃黃忠。
心中的內容不多,但統統指向一個問題。
如果隻是其中一人再說,劉瀾還真不會當回事,可桑耳一通說,那就不得不小心了。
可是他還是覺得,臧霸雖然是想當青州刺史這山高皇帝遠的土皇帝,可還沒那個能耐去自立吧?
但看來他好像真有些小瞧他了。
如果他真做出了這事兒,那麽劉瀾所做的,說謀劃的一切,就都要推翻重來。
這件事情,劉瀾始終都不敢相信,或者說,這完全就是臧霸故意耍的一個手段,一個逼自己的手段,在青州那個位置上,去找個後台可能,可去自立,沒人會去做自立這樣的傻事的。
更何況,在臧霸也沒那個實力去自立,就他手底下的那點人,在周邊的三大諸侯中,他能擋得住誰?誰又會容忍他的存在,不說別人,他隻要自立了,袁紹頭一個就會消滅他,這幾乎是在自尋死路。
所以這必然是臧霸又玩把戲,隻不過是把這三人全給騙了,不得不說,這個時間點,臧霸透露出一些這樣的風聲,確實足夠讓這三人失去分辨是非的能耐的,尤其是黃忠,他去了青州,雖然是執掌一切的青州都督,可是卻少了那麽一個橫行無忌的‘尚方寶劍’,所以說,他走哪,和那有權無實的陳矯沒什麽區別,想幹什麽,都要受到臧霸的製約,甚至不敢有一點粗心大意,不然真鬧翻了,黃忠最後說不得就要狼狽而回了。
這一點是劉瀾千叮嚀萬囑咐過的,黃忠當時雖然說的雲淡風輕,甚至讓人心中犯嘀咕,可他這樣的官場老油條,這些事情,應該明白,也清楚該如何處理,不過從現在來看,他們突然全都傳來密信,那麽十有八九是受到了臧霸的迷惑,被他的演技所騙,可是王修和孫觀上當,他不意外,但連黃忠也上當,那看樣子,這事兒就不會有這麽簡單,最少,他對自己的猜測是有所保留的。
為何,道理很簡單,因為臧霸絕不可能自立,用腦子想都應該能想的明白,為何他三人都上當了?就算演技再好,騙得了孫觀也不可能騙了王修,就算能騙過王修,也不可能騙得過黃忠,可恰恰現在三個人都被他騙了,那麽就隻有一種可能。
首先在臧霸絕不可能自立的前提之下,這三封密信也就變得好像是他三人商量好的一樣,是他們在變向的給自己施加壓力,來緩解臧霸的抵觸情緒,甚至是要讓自己接受臧霸的條件。
如果真是這樣,這三人可就真是值得他的器重和信任啊,關鍵時刻,居然串通起來集體期盼自己,還真叫他不得不另眼相看,看來啊,不管是王修還是黃忠,都不能繼續留在臧霸身邊了。
在青州,劉瀾要的,不是你有多能幹,而是忠臣,或者說是實話實說,一點也不隱瞞,就算你受賄,收取別人的好處,隻要你匯報了,劉瀾也還會讓你拿著,他要的就是這麽一點,因為隻有這樣,他才能放心把你留在臧霸身邊。
可是現在看起來,這三人都有點讓他失望,那孫觀姑且不說,畢竟是收買來的,,許以厚祿高官,他再這件事情上擺自己一道,完全沒什麽不可能。
但是王修和黃忠不一樣,他們是因為受到自己的信任,劉瀾對他們放心,所以才讓他們留在青州前往青州,可最後卻是這樣一個截然不同的結局?
是他用錯了人?還是看錯了人,把什麽牆頭草都當做了忠臣義士了不成?
現在仔細想想,這兩人,都是官場的老油條啊,仔細掂量一下,他們深知官場之道,更懂得如何去欺上瞞下,試想用這些人去盯以為權臣,最後的結果他早應該像到的才是。
看來官場這類事,以後還是少讓黃忠參與,他還是適合在部隊,至於王修,他這樣在人際上的滑頭,隻會在處理政務上變得‘不近人情’,那麽幹脆就讓他到地方上左太守,省得委屈了他治理郡縣的才華。
至於再另外委派其他人做別駕,這個人劉瀾暫時還真沒什麽好人選,不過青州都要不保了,想這個人選也沒必要了。
劉瀾將這沒用的三封加急密信直接扔到了一邊,端起了酒樽一飲而盡,然後起身離屋,徐庶、張飛以及和張南一道離開休息去了,陳矯在廂房呼呼大睡,現在就剩下他一人了,可是沒想到,他一出屋,卻發現屋外的侍衛從許褚一人帶十名小卒,變成了許褚和張飛帶了二十名侍衛,而多出來的十人,則是張飛的親兵。
對於劉瀾來說,張飛這個樣子守在門外已經是多年前的事情了,沒想到他會在這個時候又為他守衛了一次,雖然有許褚足夠了,可看樣子,許褚也無法說服他離開,索性就由著他在一旁侍衛了。
劉瀾看了他一樣,說:“翼德,早點回去休息,你可是有要事在身。”
這一路之上,劉瀾每天窩在船艙裏,那可是將這一次前往徐州策劃了個完全,尤其是有身邊還有一個負責幫他推敲每一個細節的徐庶,可以說這一次雖然不可能做到絕對的周密,但必然可以達到瞞天過海的效果。
雖然劉瀾和張南說準備好舟楫,看樣子不僅是青州要放棄,連徐州也要放棄,可是他心中還是希望保下徐州的,當然這取決於袁紹,隻要他不會在占了青州之後南下,那麽劉瀾就完全有信心和曹操大戰一場。
當然了,不過他這瞞天過海的計劃計算的如何周密,都不可能隱瞞的太久,畢竟還有袁術呢,隻要關羽一走,曹操必然知曉,必然會有所防備,所以說劉瀾的機會就是要在開戰之前,先偷襲曹操一回,提振士氣。
然而,這一計劃是在船艙之內想出,如果是在柴桑,那麽他完全可以讓關羽先不要撤,這樣他就更有把握了,可是關羽已經在路上了,雖然劉瀾已經傳消息過去,讓他盡可能的拖延時間,這樣一來,局麵也就變得真真假假,錯綜複雜起來,劉瀾和徐庶,就可以在徐州之戰前期做一些大動作。
劉瀾一早就說了,徐州對他來說,重要也不重要,但是他的部隊卻絕不能有半點差池,畢竟就說控製的勢力來說,尤其是人口,劉瀾確實損失不起,人口少,而且還都是多年征戰的精銳,損失一個,都如同在他身上割肉。
反觀袁紹和曹操,他們的步兵多於騎兵,再加上控製的範圍內人口眾多,補充起來很容易,這一點劉瀾就比不了,所以他徐州丟得起,可士兵卻損失不起。
當然,徐州丟得起,那是因為袁紹發兵,所以可以棄徐州,可如果袁紹不出兵,那麽劉瀾當然要和曹操一較高下,但絕不會和他去拚個你死我活。
這一仗,如果最後隻是他與曹操單方麵的決戰,那麽劉瀾如果贏了,也不可能占了兗州,因為袁紹必然不會視而不見,他肯定會出麵,而如果曹操贏了,袁紹同樣不會坐視不理,當然不會來救他,而是會趁機南下徐州,分一杯羹。
當然這一切完全取決於袁紹到底會不會出兵,當然就算他不出兵,其實劉瀾還是會很束手束腳,畢竟現在你的實力還沒有到那個地步,現在隻能盡量保持這樣一個平衡,再住進壯大自己之後,再去考慮哪些沒有後顧之憂的事情。
不過,劉瀾也正是看重了這一點,才決定南下秣陵,隻有治所穩定,你才能讓天下各地的有才之士蜂擁而來,並安心紮根,不然的話,就好像徐州,隨時都在敵人的槍口之下,瀾趙雲之妻都送了命,天下又有幾個人會紮根?又有幾個人敢來出仕?
所以這一回,看起來是束手束腳的一戰,可是相比於前兩次的徐州之戰來說,劉瀾顯得更從容自在,最少他不必在有那麽多的顧慮,也不用去考慮徐州的安危,萬一有什麽閃失,也大可放棄,反正徐州的作用,已經被秣陵取代,就算徐州城丟了,也不會演變成最壞的局麵。
更何況,這一次,劉瀾有信心說服袁紹,這一點,也是為何青州撤了人丁,兵將卻還沒有撤的原因,因為劉瀾就是要拿青州和袁紹做交易。
將青州拱手奉上,求得袁紹不要出兵徐州,這一點,他相信袁紹一定會答應,之所以如此信心十足,其實很簡單,袁紹現在大舉進攻青州為了什麽,不就是為了青州嘛,那他主動奉上,袁紹幾乎不費一兵一卒就得到了青州,他之後,還有可能進攻徐州?
很簡單的一個道理,不會,因為袁紹並沒有可能把自己徹底給消滅了,到時候劉瀾還能退到秣陵,而他卻絕不可能追到秣陵,在長江和他進行水戰的,所以青州是根本,徐州是底線,反觀曹操,也是一個道理,雖然他和袁紹看重的不太一樣,但也隻會在攻下徐州就收兵,在劉瀾拿下了秣陵,並擊退了孫策之後,在秣陵已經沒有任何一股勢力在長江之上是他劉瀾的對手,這一點二人一定明白。
所以他在和徐庶商議之時,充分考慮了這一點,所以才最終決定了這一退一進,一避一打的策略,他和徐庶,已經反複推敲,隻要他們這一主動讓出青州,那麽接下來的一切都會按照他們說設定的發展。
至於曹操做什麽?都無關緊要,倒不是說劉瀾有必勝的信心,而是他又拚曹操的決心,畢竟最大的敵人在他眼中始終都是曹操,他現在拚他一波,到時候退到江南,猥瑣發育,那麽曹操還有什麽可能笑到最後?
至於袁紹,劉瀾反倒一點也都不擔心,就他內部那一團亂麻,夾雜那麽多的明爭暗鬥,骨子都爛了,不過就是表麵強大,反而要比曹操容易對付,所以這一計算得上是一箭雙雕,最後隻會是曹操走向一條死路。
隻是劉瀾知道,雖然退到江東是最佳的選擇,可是到時候要反攻回來,卻並不容易,所以在徐州,最好還是防禦住曹操,就算失去了青州,但還有徐州這一跳板,就還有和曹操袁紹爭霸中原的可能。
張南離開了,夜幕之下,他回到了郡守府,可是在議事廳裏,他的視線卻始終都望著劉瀾說居住的官邸方向,在心中他問自己,劉瀾,到底是怎麽樣的一個人?
看不明白,尤其是劉瀾那套存人失地,人地結存的理論,讓人拍案叫絕,真的,這個時代,對於土地的看重超乎想象,可隻有他能有這樣的眼光,真的是佩服他,戰略的高手。
而且他也絕不止上戰略高手這麽簡單,從他在對陳矯的任用來看,他更是用人的高手,最少就那麽簡簡單單的一番交談過後,隻怕陳矯就是赴湯蹈火也要在所不辭了吧,而這還不說他的文質和武功,當然,似這樣的上位者,最可怕的一點,那就是人們口中被越傳越烈二弟無(度)毒不丈夫了吧,不管是這個度,還是現在所謂的毒,劉瀾身上可都有體現啊。
也難怪,或者說也隻有這樣的人,才能在說起放棄青徐時那麽不痛不癢。
相比於離去的張南會如何看待他,他不知曉,但在官邸之內的劉瀾,卻通宵達旦,盯著手中的三封密信。
這都是他一到秣陵之後,就由內衛送來的。
劉瀾可以說是給足了臧霸麵子了,可沒想到,他和徐庶商議的那封無字信這才剛上路,青州已經傳來了三封密信,第一封,來自孫觀,第二封來自王修,第三封則乃黃忠。
心中的內容不多,但統統指向一個問題。
如果隻是其中一人再說,劉瀾還真不會當回事,可桑耳一通說,那就不得不小心了。
可是他還是覺得,臧霸雖然是想當青州刺史這山高皇帝遠的土皇帝,可還沒那個能耐去自立吧?
但看來他好像真有些小瞧他了。
如果他真做出了這事兒,那麽劉瀾所做的,說謀劃的一切,就都要推翻重來。
這件事情,劉瀾始終都不敢相信,或者說,這完全就是臧霸故意耍的一個手段,一個逼自己的手段,在青州那個位置上,去找個後台可能,可去自立,沒人會去做自立這樣的傻事的。
更何況,在臧霸也沒那個實力去自立,就他手底下的那點人,在周邊的三大諸侯中,他能擋得住誰?誰又會容忍他的存在,不說別人,他隻要自立了,袁紹頭一個就會消滅他,這幾乎是在自尋死路。
所以這必然是臧霸又玩把戲,隻不過是把這三人全給騙了,不得不說,這個時間點,臧霸透露出一些這樣的風聲,確實足夠讓這三人失去分辨是非的能耐的,尤其是黃忠,他去了青州,雖然是執掌一切的青州都督,可是卻少了那麽一個橫行無忌的‘尚方寶劍’,所以說,他走哪,和那有權無實的陳矯沒什麽區別,想幹什麽,都要受到臧霸的製約,甚至不敢有一點粗心大意,不然真鬧翻了,黃忠最後說不得就要狼狽而回了。
這一點是劉瀾千叮嚀萬囑咐過的,黃忠當時雖然說的雲淡風輕,甚至讓人心中犯嘀咕,可他這樣的官場老油條,這些事情,應該明白,也清楚該如何處理,不過從現在來看,他們突然全都傳來密信,那麽十有八九是受到了臧霸的迷惑,被他的演技所騙,可是王修和孫觀上當,他不意外,但連黃忠也上當,那看樣子,這事兒就不會有這麽簡單,最少,他對自己的猜測是有所保留的。
為何,道理很簡單,因為臧霸絕不可能自立,用腦子想都應該能想的明白,為何他三人都上當了?就算演技再好,騙得了孫觀也不可能騙了王修,就算能騙過王修,也不可能騙得過黃忠,可恰恰現在三個人都被他騙了,那麽就隻有一種可能。
首先在臧霸絕不可能自立的前提之下,這三封密信也就變得好像是他三人商量好的一樣,是他們在變向的給自己施加壓力,來緩解臧霸的抵觸情緒,甚至是要讓自己接受臧霸的條件。
如果真是這樣,這三人可就真是值得他的器重和信任啊,關鍵時刻,居然串通起來集體期盼自己,還真叫他不得不另眼相看,看來啊,不管是王修還是黃忠,都不能繼續留在臧霸身邊了。
在青州,劉瀾要的,不是你有多能幹,而是忠臣,或者說是實話實說,一點也不隱瞞,就算你受賄,收取別人的好處,隻要你匯報了,劉瀾也還會讓你拿著,他要的就是這麽一點,因為隻有這樣,他才能放心把你留在臧霸身邊。
可是現在看起來,這三人都有點讓他失望,那孫觀姑且不說,畢竟是收買來的,,許以厚祿高官,他再這件事情上擺自己一道,完全沒什麽不可能。
但是王修和黃忠不一樣,他們是因為受到自己的信任,劉瀾對他們放心,所以才讓他們留在青州前往青州,可最後卻是這樣一個截然不同的結局?
是他用錯了人?還是看錯了人,把什麽牆頭草都當做了忠臣義士了不成?
現在仔細想想,這兩人,都是官場的老油條啊,仔細掂量一下,他們深知官場之道,更懂得如何去欺上瞞下,試想用這些人去盯以為權臣,最後的結果他早應該像到的才是。
看來官場這類事,以後還是少讓黃忠參與,他還是適合在部隊,至於王修,他這樣在人際上的滑頭,隻會在處理政務上變得‘不近人情’,那麽幹脆就讓他到地方上左太守,省得委屈了他治理郡縣的才華。
至於再另外委派其他人做別駕,這個人劉瀾暫時還真沒什麽好人選,不過青州都要不保了,想這個人選也沒必要了。
劉瀾將這沒用的三封加急密信直接扔到了一邊,端起了酒樽一飲而盡,然後起身離屋,徐庶、張飛以及和張南一道離開休息去了,陳矯在廂房呼呼大睡,現在就剩下他一人了,可是沒想到,他一出屋,卻發現屋外的侍衛從許褚一人帶十名小卒,變成了許褚和張飛帶了二十名侍衛,而多出來的十人,則是張飛的親兵。
對於劉瀾來說,張飛這個樣子守在門外已經是多年前的事情了,沒想到他會在這個時候又為他守衛了一次,雖然有許褚足夠了,可看樣子,許褚也無法說服他離開,索性就由著他在一旁侍衛了。
劉瀾看了他一樣,說:“翼德,早點回去休息,你可是有要事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