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是一種原因尚未完全明了的神經科常見疾病,多發生於40歲以上婦女,特征為麵部三叉神經分布區內有反複發作的陣發性劇痛,如刀割、鑽刺樣疼痛,不伴有器質性改變,感覺檢查很少有障礙。疼痛性質獨特,是一種突然急驟發‘作、突然停止的閃電樣劇痛。持續數秒至數十秒,可引起同側麵肌抽搐、眼結膜充血、流淚或流涎等。
<b>1 .川芎止痛湯治療三叉神經痛</b>
[方 劑] 川芎20--30克,荊芥、防風、全蠍、蓽撥各10--12克,蜈蚣2條,天麻10克,細辛3克。
[加 減] 寒重加製附子20--30克(先煎);熱重加生石膏20--30克,黃芩12 克,黃連9克;便幹加大黃15克;瘀重加赤芍12--15克,丹參30克,五靈脂12克;陰虛加生地、女貞子、龜板各15克,黃柏、知母各12克。
[製用法] 水煎服,每天1劑,重者2劑。
[功 效] 祛風通絡,散寒止痛,活血化瘀。
[驗 證] 張xx ,女,41歲,1976年6月6日診。自訴右麵頰部劇痛,痛連右目右上齒,痛如電擊,時發時止,晝夜不寧、寒溫不適;曾用去痛片、安定、青黴素等無效;撥牙2個而痛未解,右頰因搓切而潰破。檢查:牙眼無紅腫、無齲齒,舌苔薄白,脈微弦。診為三叉神經痛(第1 、2 支),擬用川芎止痛湯。藥進3劑痛大減,又進6劑痛止,隨訪1年未複發。
[備 注] 按臨床觀察表明,方中川芎劑量小於12克,效果較差,用至20克則獲高效、速效,並未見任何副作用。細辛用至6克也未見不良反應。
<b>2 .散偏湯治療三叉神經痛</b>
[方 劑] 川芎30克,白芷8克,白芥子、白芍、香附、鬱李仁、柴胡各10克,甘草5克。
[製用法] 水煎2次,兩汁混勻,分2次服。6天為1療程,一般2--3 療程可愈。
[療 效] 筆者運用《辨證錄》中的散偏湯治療三叉神經痛下頜支痛13例,效果滿意。所治13例中,服藥1 療程獲愈者5例,服藥2療程獲愈者5例,服藥3療程獲愈2例,服藥3療程後無效者1例
[驗 證] 高xx , 48歲,農場幹部。1982年7月15日就診。發作性左下頜痛伴牙齦根部痛l年餘,疼痛時兼見口角及舌抽向患側。l年內曾拔牙3次,將左側臼齒全部拔掉,但疼痛不解,發作頻。經用西藥去痛片、消炎痛、普魯卡因等,藥效過後疼痛依然。診為三叉神經下頜支痛。按上法服藥3 劑,疼痛緩解,續進3劑而愈。隨訪1年無複發。
[備 注] 三叉神經下頜支痛與祖國醫學偏頭痛相似,故用散偏湯治療有良效。方中川芎行氣開鬱,活血止痛,為鎮痛要藥;柴胡、香附、白芥子理氣滌痰消飲、散結和解;白芍、鬱李仁、甘革柔潤緩急。諸藥合用,可使氣血通暢無阻,而達到通則不痛的目的。
<b>3 .加味五白湯治療三叉神經痛</b>
[方 劑] 白芷、白蒺藜、白附子、白僵蠶各9克,地龍15克,全蠍、蜈蚣各5 克,白芍、川芎各30克,肉桂1.5克。
[製用法] 因寒而觸發者,白芷可加至15克,加製川烏、製草烏各6克;因熱而發者,加菊花9克,決明子15克;大便幹結或閉塞者加生大黃6--9克。
[療 效] 所治5例,痛點位於三叉神經第二支者2例,第三支者2例,二支同時受累者1例。病程1年以內者2例,1--2年者2例,3年以上者1例。服本方6劑痛止者1例,9劑痛止者l例,15劑痛止者2例,28劑痛止者1例。
[驗 證] 方xx ,男,50歲,幹部,1956年7月15日初診。患偏頭痛史3年,人夏發作頻繁,曾在上海、南通等醫院檢查診斷為“三叉神經痛”。1984年在本院口腔科檢查,疑為齲齒並拔除。術後仍經常發作,每年數十次。近來因工作疲勞加之情緒不暢引發,起病l周,加重3天,右側麵頰疼痛難忍,遇熱更甚;不能咀嚼,每天發作20餘次,每次持續1--2分鍾,人夜稍安。曾在本院內科診治,服用各種止痛藥,疼痛漸緩,30分鍾後如故,邀筆者診治。擬加味五白湯,處方:白芷、白蒺藜、白附子、白僵蠶、煨川楝子各9克,全蠍、蜈蚣各5克,白芍、川芎各30克,地龍15克,肉桂1.5克。3劑。三天後,患者複診說:疼痛明顯減輕,並每天發作減至2--3 次,每次10秒鍾左右。原方去川楝子,續進3劑。藥後諸症悉除,隨訪至今未複發。
<b>4 .向日葵盤治三叉神經痛</b>
[方 劑] 向日葵盤100--200克(去子),白糖適量。
[製用法] 將向日葵盤掰碎,分2次煎成500-600克的湯,加白糖。每天早晚飯後l小時服下。若病情較重,可日服3次,服量也可加大一些。可根據病情靈活掌握療程。為防止複發,病愈後可多服幾日,以鞏固療效。
[功 效] 清熱解毒,逐邪外出。用治三叉神經痛。
[驗 證] 用本方治療三叉神經痛患者89例,其中,痊愈者82例;顯效者3例;有效者3例;無效者l例。
<b>1 .川芎止痛湯治療三叉神經痛</b>
[方 劑] 川芎20--30克,荊芥、防風、全蠍、蓽撥各10--12克,蜈蚣2條,天麻10克,細辛3克。
[加 減] 寒重加製附子20--30克(先煎);熱重加生石膏20--30克,黃芩12 克,黃連9克;便幹加大黃15克;瘀重加赤芍12--15克,丹參30克,五靈脂12克;陰虛加生地、女貞子、龜板各15克,黃柏、知母各12克。
[製用法] 水煎服,每天1劑,重者2劑。
[功 效] 祛風通絡,散寒止痛,活血化瘀。
[驗 證] 張xx ,女,41歲,1976年6月6日診。自訴右麵頰部劇痛,痛連右目右上齒,痛如電擊,時發時止,晝夜不寧、寒溫不適;曾用去痛片、安定、青黴素等無效;撥牙2個而痛未解,右頰因搓切而潰破。檢查:牙眼無紅腫、無齲齒,舌苔薄白,脈微弦。診為三叉神經痛(第1 、2 支),擬用川芎止痛湯。藥進3劑痛大減,又進6劑痛止,隨訪1年未複發。
[備 注] 按臨床觀察表明,方中川芎劑量小於12克,效果較差,用至20克則獲高效、速效,並未見任何副作用。細辛用至6克也未見不良反應。
<b>2 .散偏湯治療三叉神經痛</b>
[方 劑] 川芎30克,白芷8克,白芥子、白芍、香附、鬱李仁、柴胡各10克,甘草5克。
[製用法] 水煎2次,兩汁混勻,分2次服。6天為1療程,一般2--3 療程可愈。
[療 效] 筆者運用《辨證錄》中的散偏湯治療三叉神經痛下頜支痛13例,效果滿意。所治13例中,服藥1 療程獲愈者5例,服藥2療程獲愈者5例,服藥3療程獲愈2例,服藥3療程後無效者1例
[驗 證] 高xx , 48歲,農場幹部。1982年7月15日就診。發作性左下頜痛伴牙齦根部痛l年餘,疼痛時兼見口角及舌抽向患側。l年內曾拔牙3次,將左側臼齒全部拔掉,但疼痛不解,發作頻。經用西藥去痛片、消炎痛、普魯卡因等,藥效過後疼痛依然。診為三叉神經下頜支痛。按上法服藥3 劑,疼痛緩解,續進3劑而愈。隨訪1年無複發。
[備 注] 三叉神經下頜支痛與祖國醫學偏頭痛相似,故用散偏湯治療有良效。方中川芎行氣開鬱,活血止痛,為鎮痛要藥;柴胡、香附、白芥子理氣滌痰消飲、散結和解;白芍、鬱李仁、甘革柔潤緩急。諸藥合用,可使氣血通暢無阻,而達到通則不痛的目的。
<b>3 .加味五白湯治療三叉神經痛</b>
[方 劑] 白芷、白蒺藜、白附子、白僵蠶各9克,地龍15克,全蠍、蜈蚣各5 克,白芍、川芎各30克,肉桂1.5克。
[製用法] 因寒而觸發者,白芷可加至15克,加製川烏、製草烏各6克;因熱而發者,加菊花9克,決明子15克;大便幹結或閉塞者加生大黃6--9克。
[療 效] 所治5例,痛點位於三叉神經第二支者2例,第三支者2例,二支同時受累者1例。病程1年以內者2例,1--2年者2例,3年以上者1例。服本方6劑痛止者1例,9劑痛止者l例,15劑痛止者2例,28劑痛止者1例。
[驗 證] 方xx ,男,50歲,幹部,1956年7月15日初診。患偏頭痛史3年,人夏發作頻繁,曾在上海、南通等醫院檢查診斷為“三叉神經痛”。1984年在本院口腔科檢查,疑為齲齒並拔除。術後仍經常發作,每年數十次。近來因工作疲勞加之情緒不暢引發,起病l周,加重3天,右側麵頰疼痛難忍,遇熱更甚;不能咀嚼,每天發作20餘次,每次持續1--2分鍾,人夜稍安。曾在本院內科診治,服用各種止痛藥,疼痛漸緩,30分鍾後如故,邀筆者診治。擬加味五白湯,處方:白芷、白蒺藜、白附子、白僵蠶、煨川楝子各9克,全蠍、蜈蚣各5克,白芍、川芎各30克,地龍15克,肉桂1.5克。3劑。三天後,患者複診說:疼痛明顯減輕,並每天發作減至2--3 次,每次10秒鍾左右。原方去川楝子,續進3劑。藥後諸症悉除,隨訪至今未複發。
<b>4 .向日葵盤治三叉神經痛</b>
[方 劑] 向日葵盤100--200克(去子),白糖適量。
[製用法] 將向日葵盤掰碎,分2次煎成500-600克的湯,加白糖。每天早晚飯後l小時服下。若病情較重,可日服3次,服量也可加大一些。可根據病情靈活掌握療程。為防止複發,病愈後可多服幾日,以鞏固療效。
[功 效] 清熱解毒,逐邪外出。用治三叉神經痛。
[驗 證] 用本方治療三叉神經痛患者89例,其中,痊愈者82例;顯效者3例;有效者3例;無效者l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