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韃靼奸細”被錦衣衛捉拿,餘下僧道無心念經,更不願沾上幹係,均起身匆匆離去。


    見狀,圍在詔獄大門前的百姓神情各異,多交頭接耳,對僧道指指點點。


    可以想見,今日之後,京城必將流言風起。是好是壞,一時也難以判斷。


    楊瓚敲開暗門,由一名校尉引路,穿過兩堂,直往後堂刑房。與前次相比,四周景色並無多大變化,心情卻已大不相同。


    邁過廳前石檻,門軸吱嘎輕響。


    室內窗欄緊閉,不見燭光,視線陡然變得幽暗。


    “楊侍讀小心腳下。”


    校尉出聲提醒,引楊瓚穿過大廳,走向左側一間暗門。


    又是幾聲悶響,暗門開啟,火光乍現。


    楊瓚下意識舉袖,眯起雙眼,足有五秒,方才適應突來的光亮。


    “楊侍讀稍待,卑職前往通報。”


    校尉話落,留楊瓚獨在廊下,閃身離開。


    詔獄之內,廳堂廂房皆經過改建,暗門密道遍布,通往囚牢的回廊更是如此。無人引路,膽敢擅自闖入,十成十會迷路。


    楊瓚知曉厲害,自不敢輕闖。


    少頃,校尉折返,態度愈發恭敬。


    “穿過這道窄門,再行數步即是獄中刑房。楊侍讀自行即可。”


    “刑房?”


    “是。”


    校尉應聲,並不多做解釋。


    楊瓚咽了口口水,邁開腳步,尋至刑房。


    比起三堂回廊,刑房極是寬敞,卻更顯陰森。


    三麵青色石牆,僅在門上開一扇窄窗。沿牆麵鑿出整排凹坑,插入十餘支火把。隨冷風流入,火光微搖,扯動牆麵倒影,似張牙舞爪的凶獸,直令人毛森骨立,不敢近前。


    刑房內縛有數人,均是之前在詔獄門前鬧事,被錦衣衛抓捕的僧道。


    五六名校尉力士手持鋼鞭,打量著地上的人犯,目光森冷。看其架勢,似在估算從何處下鞭,用幾分力道。


    靠東側牆邊擺有一張圈椅,顧卿正坐在椅上。


    大紅錦衣同青色磚牆形成鮮明對比,猶如丹砂浸染紙上,輕易刺痛人的雙眼。


    聽到門邊聲響,顧卿轉過頭,眉峰眼尾暈染冷意,映著搖動的火光,竟有幾分道不明的邪氣。


    “楊侍讀。”


    “顧千戶。”


    楊瓚頷首,按下陡增的心跳,略顯僵硬的走進刑房。


    他佩服曾在囚室中留名的前輩,這樣的地方,別說行刑,隻是身在其中,就令人不寒而栗,毛發皆豎。


    能扛住錦衣衛和東廠的手段,堅貞不屈,石赤不奪,必定是銅心鐵膽、鋼筋鐵骨的猛士,真漢子!


    “楊侍讀出計相助,顧某尚未謝過。”


    “千戶無需這般。”楊瓚扯了扯嘴角,頭皮依然有些發麻,“幾番得千戶相幫,不過斯須之報,實在當不得千戶這聲謝。”


    “楊侍讀客氣。”


    楊瓚再拱手。


    美人帶刺,依舊是美人。


    不過幾句話,便讓他忽略周遭情形,心跳指數再次攀升。


    沒救了,當真沒救了!


    數聲歎息出口,引來顧卿奇怪一瞥。楊瓚忙作勢咳嗽兩聲,問道:“先時聽校尉言,事情已有了眉目?”


    “正是。”


    尾音落下,一疊供詞已遞到楊瓚麵前。


    捏住紙頁的手指,恍如羊脂白玉。


    楊瓚暗中咬牙,以最大的意誌將目光移開,接過供詞,開始專心翻看。


    寥寥五頁,已是心驚膽跳,神情陡變。


    太醫院的藥有問題?院判,禦醫均牽涉在內?


    楊瓚看向顧卿,沉聲道:“道人所言當真確實?”


    “僅有口供,尚未查證。”顧卿低頭,氣息幾乎擦過楊瓚耳邊,“不過,太醫院有人假市藥之機魚目混珠,以假亂真,以次充好,貪墨金銀中飽私囊,已是證據確鑿。”


    楊瓚心頭漸沉,壓根沒留意,兩人之間的距離有多近。


    太醫院掌藥的院判貪墨,以致弘治帝藥不對症,病情加重,如查證屬實,依律當斬!


    “這事,千戶可報知牟指揮使?”


    “已遞送文書。”


    “牟指揮使有何示下?”


    顧卿沒有回答,反問道:“依楊侍讀之意,該如何行事?”


    “這……”楊瓚有些拿不定主意。


    告知朱厚照,實是必須。但是否聞於朝堂,還要仔細考慮。


    院判和禦醫膽大包天,為了貪墨竟給天子用假藥,委實駭人聽聞。


    深究下去,假藥究竟是何時流入太醫院?除劉院判和幾名禦醫,還有何人牽涉其中?孝宗之前,這種情況是否已經存在?


    一樁樁,一件件,滾雪球一般,定會牽連出無數問題,怕是憲宗時的舊案都會翻出來。


    查還是不查?


    楊瓚不敢做主,也不能做主。


    “此事當報知陛下,其後再做計較。”


    如果可以,楊瓚更想將消息遞入內閣。可惜,目前也隻能想想。


    “指揮使也有此意。”


    看完全部供詞,楊瓚腦袋裏似有皮鼓敲響,根本無法理清思緒,當即決定告辭。未料被顧卿攔住。


    “楊侍讀且慢行一步。”


    “顧千戶還有事?”


    顧卿點頭,道:“今日之後,北鎮撫司抓捕僧道一事必將聞於朝堂。”


    “韃靼奸細”能瞞過百姓,卻騙不過廟堂文武。


    “今日抓捕之人中,有西番國師,亦有憲宗皇帝親敕封號的道人,如久查無果,恐將引起波瀾。”


    楊瓚側首,懷疑的挑眉。


    引起波瀾?直說言官挑事,不是更容易理解?


    顧千戶是武人沒錯吧?說起話來,竟比他這文官還會拐彎。


    身為功臣之後,又是錦衣衛千戶,越過北鎮撫司的同知僉事執掌詔獄,會對幾個言官沒有辦法?


    楊瓚百分百不信。


    不過,既然對方提出,楊瓚也不好退卻。


    正如先時所言,顧卿幫他甚多,僅是“一諾”,壓根無法償還。


    “此事交於下官,顧千戶盡管放心。”


    讓這些僧道多在牢中住上些時日,順便堵住言官的嘴,貌似困難,實則簡單得很。


    隻要找準人,找對突破口,即便是言官中的言官,鬥士中的鬥士,在“事實”麵前,也隻能偃旗息鼓,望而卻步。


    回到家中,楊瓚提筆寫下一封短信,附上名帖,喚家人送到戶科給事中王忠府上。


    “若王給諫不在,將信留下即可,無需多言。”


    “是。”


    家人領命離開,楊瓚獨坐室內,凝視懸掛在牆上的一副花鳥圖,緩緩陷入了沉思。


    翌日,早朝之後,楊瓚在往翰林院的路上遇到王忠。同行另有一名穿著青袍,長眉細眼的瘦高青年。


    “下官嚴嵩,見過楊侍讀。”


    楊瓚眨眼,視線掃過嚴嵩,落到王忠臉上。


    這兩人不是見麵就要打破頭,如何走到一處?


    “此事說來話長。”王忠道,“楊賢弟遣家人送信時,嚴編修恰好在我家中。聞信所言,亦是憤慨不已。如得楊賢弟首肯,願聯合翰林院編修同上直言,定要嚴懲罪人。”


    楊瓚挑眉,很是驚訝。


    眼前這位當真是傳說中的“嚴嵩”,不是同名同姓?


    頂著碩大的問號,楊瓚再次感歎,自己為何不多讀些曆史。


    無論如何,嚴嵩願意幫忙總是好事。哪怕另有圖謀,也不是現下需要憂心的問題。


    “既如此,便將此事托於兩位仁兄。”


    “楊賢弟客氣。”


    “下官不敢當!”


    敲定上言之事,王忠轉身離開,背脊挺直,腳下生風。嚴嵩與楊瓚同路,一並前往翰林院。


    途中,楊瓚發現嚴嵩極善談,話題多圍繞北疆邊患,邊軍糧餉,經濟民生,憂國憂民之心做不得半分假。


    楊瓚愈發懷疑,此人當真是“嚴嵩”?


    到了翰林院,楊瓚同嚴嵩告辭,沒急著前往值房,而是喚來一名書吏,詢問起謝丕和顧晣臣。


    得知謝狀元入值弘文館,顧榜眼被劉學士請走,商議編撰孝宗實錄一事,當即大鬆一口氣,腳步頓時輕快不少。


    少年天子對兵書的興趣愈發濃厚,謝丕和顧晣臣的日子愈發難過。


    楊瓚打定主意,非萬不得已,堅決不同兩人照麵。究其原因,實在是“良心”受到譴責,過意不去。


    不久,京城果然流言四起。


    事涉僧道和錦衣衛,禦史給事中俱摩拳擦掌,搜羅證據,欲狠狠參上一本。


    王忠和嚴嵩的動作最快,聯合二十餘名同年同榜,多經方探查,手握實據,遂聯名上言,彈劾西番國師及多名番僧道士。


    上言遞送內閣,同日聞於朝堂。


    王忠性格爽直,亦不乏機變之心。接到楊瓚書信,便知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縱不能參倒彈劾之人,也能廟堂揚名。他日以言官晉身,必可得一身清名。


    楊瓚為何要參這些僧道,王忠不在乎。他隻曉得,這些僧道是罪有應得,自己大可放開手腳,耿直進言。聯合嚴嵩等同年同榜,更增添五分把握。


    此時,六部之事均已奏完,王忠深吸一口氣,側身兩步,高聲道:“陛下,微臣有奏!”


    王忠聲音渾厚,嗓門極大。這一聲猶如鍾鳴,奉天殿中都能聽到回音。


    “何事奏稟?”


    見出列的是個言官,朱厚照頓感頭疼。下意識看看袍服帶靴,甚至扶了扶金冠,實在是對這些開口直諫閉口彈劾的言官存有心理陰影。


    “微臣彈劾西番灌頂大國師那卜堅參及真人陳應等不法!”


    一句話出口,擲地有聲。


    聯想到京城流言,不少文武都皺起眉頭。


    王忠麵容剛毅,目不斜視,繼續高聲道:“自國朝開立,僧道屢受聖恩,天下皆知。大行皇帝賓天,誦經齋醮理所應當。”


    “微臣近聞,以西番國師及真人陳應為首,無法僧道假借齋醮之名冒濫賞賚,貪取官銀,聚斂民財。依仗憲宗皇帝親敕封號印誥出入宮禁,冒領職事,無視法度,肆無忌憚。甚者,於大行皇帝幾筵有冒犯之舉,多番無狀!”


    “如此欺世惑眾,貪得無厭之徒,不配憲宗皇帝親敕,愧負聖祖高皇帝隆恩!”


    “請革其封號,奪其印誥,執其於法!追其貪墨金銀充於國庫!”


    一番話落,群臣屏息,奉天殿內落針可聞。


    文臣隊伍中,楊瓚低眉斂目,隻偶爾側首,悄悄打量左右文武。


    主使僧道之人,在朝中必有耳目。究竟是誰,是文臣還是武將,他心中實在沒底。是不是該詢問錦衣衛,也是拿不準。


    事情遠比想象中複雜,牽涉太深,猶如在刀鋒上行走,終將難以脫身。


    屆時,手握金尺也沒用。


    明初的開國功臣,哪個沒有免死金牌,結果呢?


    將希望全部寄托在天子身上實不可取。


    不是他信不過朱厚照,隻是曆史教訓告訴他,小心謹慎總無大錯。既要做孤臣,更應為自己多留幾條退路。


    不然的話,小命丟了不算完,連骨頭渣子都不會剩下。


    王忠的上言,果然引得朱厚照大怒。當即令錦衣衛查辦涉事之人,下旨僧錄司和道錄司革其帶禪師銜,收其度牒,凡其弟子,無論涉及與否一律閑住。


    滿朝之上,無論文武,都不敢在這個時候提反對意見,俱齊聲應諾。


    不論番僧和道士是否有罪,經此一遭,必徹底從兩司除名。凡大明境內,再無其立足之地。


    朝廷榜文未發,消息已由錦衣衛和東廠散布京師。雖未落實“奸細”之名,有這些罪狀在身,勉強留得性命,也會將牢底坐穿。


    散朝後,楊瓚覲見乾清宮。


    暖閣門關上,張永和穀大用守在門外,都是屏息凝神,眼睛望著腳尖,一聲不敢出。


    片刻,暖閣內突然傳出清脆聲響,緊接著又是幾聲鈍響,張永掀掀眼皮,和穀大用交換了眼色。


    不知楊侍讀說了什麽,引得陛下如此動怒。聽這聲響,八成茶盞香爐都摔了。


    又過兩刻,暖閣內漸漸平靜,傳出朱厚照喚人的聲音。


    張永和穀大用立即打起精神,彎腰走進室內。


    兩人打眼掃過,果不其然,瓷片碎了一地,香爐滾到牆角,香灰潑灑在青石磚上,形成一道道暗紋。


    禦案後,朱厚照滿臉火氣。


    楊瓚立地上,表情卻很平靜。


    “陛下息怒。”


    “朕如何息怒!”朱厚照猛的捶著桌案,雙眼赤紅,“該殺,這些人通通該殺!”


    “陛下,此事仍在探查。臣請陛下示下,是否告知刑部大理寺。”


    番僧尚罷,牽涉到太醫院,總要知會一聲。


    “不必。”朱厚照果斷搖頭,“交給牟斌和戴義,朕一定要得出個究竟!”


    “是。”


    請下敕諭,楊瓚行禮,退出乾清宮。


    這一次,朱厚照沒有留人。待楊瓚走後,遣人將寧瑾和陳寬喚來,一番詳問。


    當夜,尚膳監掌印、提督以下,均被綁入司禮監。日明時分,除光祿太監和僉書掌司,俱被送往東廠。


    彼時,兩宮正忙著翻閱各地采送的美人畫像,聽到動靜,也隻是輕輕蹙眉,不發一詞。


    張太後擔心兒子,欲要遣人過問,卻被王太皇太後和吳太妃同時攔住。


    “司禮監如此行事,必得皇命。”吳太妃卷起畫軸,語重心長道,“天子終究是天子。”


    天子終究是天子?


    細品此言,思及弘治帝和朱厚照突然轉變的態度,張皇後愣了片刻,臉色乍變。


    離宮之後,楊瓚沒有急著回府,轉道城西街市,買了糕點麥糖,遇到炊餅擔子,又裹了幾張軟餅,待到天色漸晚,才折返城東。


    這些時日,楊土一直沒精打采。


    楊瓚整日忙碌,無法開解。今遭得空,撿著楊土平日裏愛吃的買上幾樣,隻望這孩子別再消沉。整日掛著一張小臉,著實是讓人心疼。


    行到家門前,楊瓚叩響門環。


    黑油大門開啟,門房恭敬迎出,言日間有數名翰林院編修名帖送至,都在書房。


    “翰林院編修?”


    “是。有兩三人還帶了禮,小的沒敢留。”


    楊瓚微感詫異,仔細一想,也就明白了。


    “這事你辦得不錯。”楊瓚遞過一個紙包,“這是西街那家點心鋪的豆糕,我買得多了些,你也嚐嚐。”


    “謝老爺!”


    門房年近半百,兩子皆命喪韃子之手,如今隻和孫兒相依為命。經牙人介紹,才得了這份差事。工錢不說,每次楊瓚買回點心零嘴,都能得上一份。單是這份心意,就比銅錢銀角更讓他歡喜。


    當夜,楊土抱著油紙袋,吃得肚子滾圓。


    楊瓚看得好笑,這孩子當真好哄。


    “四郎莫要笑我。”楊土抹抹嘴,“這些日子是我不好,我再不敢了。”


    “不敢了?”


    “不敢了。”楊土通紅著臉,小心道,“那個,求四郎千萬不要告訴我爹娘。”


    “好,不說。”


    楊瓚心情正好,曉得楊土的爹娘“擅使棍棒”,又始終記掛楊家之恩,如果知道楊土任性,九成九會來一場雙打教育。


    得到楊瓚許諾,楊土放下心事,一口氣又吃下兩張炊餅,差點連路都走不動。


    見狀,楊瓚終於沒忍住,噴笑出聲。


    二更時,燭火熄滅,楊土躺在榻上,很快沉入夢鄉。


    更夫提著燈籠,敲著更鼓,從街上走過。


    黑暗處,兩個鬼祟的身影摸到牆邊,靜靜伏下。


    時至三更,除了更鼓,萬籟俱寂。


    黑影終於動了。


    刺鼻的火油味隨風飄散,一個黑影取出火折子,吹亮之後,直接扔到火油之上。


    “走!”


    夜風飛卷,橙色火光蔓延牆垣,沿著木門攀升,頃刻包攏整間門廊,赤光衝天。


    “走水了!”


    門房被濃煙嗆醒,高聲呼喊。


    楊土最先被叫醒,顧不得穿鞋,直接衝向東廂。


    “四郎,走水了!”


    楊瓚被從夢中驚醒,看到窗外火光,當即披衣起身。


    “用濕帕子捂住嘴,快走!”


    火已燒到前廳,正由回廊向二廳蔓延。


    房屋俱是木質結構,又多日沒有雨水,不等五城兵馬司趕到,必會全部燒著。


    兩人衝過前廳,頭頂忽傳鈍響。


    楊瓚一驚,不待回頭,背後突感一陣推力,猛然向前撲倒,滾出廳堂。


    瞬息之間,一聲巨響。


    整條房梁垮塌,楊土已不見蹤影。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來自遠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來自遠方並收藏帝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