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而治


    <strong ss=''red''>【原文】</strong>


    子曰:“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1正南麵2而已矣。”


    <strong ss=''red''>【注釋】</strong>


    1恭己:使自己莊嚴端正。2正南麵:坐北向南臨朝。


    <strong ss=''red''>【譯文】</strong>


    孔子說:“自己不做什麽而使天下太平的人大概就隻有舜吧?他做了什麽呢?不過是莊嚴端正地坐北向南臨朝罷了。”


    <strong ss=''red''>【讀解】</strong>


    一般認為無為而治是道家的思想,可在這裏孔子也提出了無為而治的問題。


    實際上,孔子與老子所講的“無為而治”雖然字麵相同,而實質卻不同。老子的無為而治思想以虛無,清靜為基礎,既反對道德修養,又反對舉賢使能。一而孔子所說的無為而治卻並不是說領導者真正什麽事都不做,完全不管,一放任自流。而是包含了如下兩層意思:一層意思是強調領導者“為政以德”。從修養自身入手來治理國家和天下,如《呂氏春秋·先己篇》所說:“昔者先聖王成其身而天下成,治其身而天下治。”或者如《中庸》一裏麵所說:“是故君子篤恭而天下平。”“君子篤恭”也就是孔子在這裏所說的“恭己正南麵而已矣”。孔子所說的無為而治還有一層意思是說,作為領導者,切忌事必躬親,而應該舉賢授能,群臣分職,也就是《子路》篇所說的“先有司,舉賢才”。《大戴禮記·主言》曾說:“昔者舜左禹而右皋陶,不下席而天下治。”《新序·雜事三》也說:“舜舉眾賢在位,垂衣裳恭己無為而天下治”。說的都是這個意思。


    所以,儒家所說的無為而治實質上是一個領導藝術的問題,從根本上說是積極有為的態度,與道家主張虛無清靜,順其自然的無為而治思想是有根本區別的。換句話說,儒家的無為而治是個領導戰術問題,道家的無為而治則是個社會戰略問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論語解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論語解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