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言者不必有德


    <strong ss=''red''>【原文】</strong>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strong ss=''red''>【譯文】</strong>


    孔子說:“有德行的人一定有善言,有善言的人不一定有德行。有仁猛的人一定有勇氣,有勇氣的人不一定有仁德。”


    <strong ss=''red''>【讀解】</strong>


    這幾句話說來都很好理解。一個人有德行,有修養,就一定會有好的言論、好的著作傳世,可是反過來,一個有好的言論、好的著作傳世的人卻不一定就很有道德、修養。勇和仁的關係也一樣。一個有仁德的人一定有勇氣,這種勇氣是指大智大勇,而不是打架鬥狠的匹夫之勇。反過來說,一個有勇氣的人卻不一定有仁德。


    這裏麵最值得注意的是“有言者不必有德”一句。它成了後世說“文人無行”的理論依據。一個文人,一個著名作家,他當然是非常“有言”的了,有的甚至是“著作等身”,但卻並不一定有好的道德修養。這就是所謂“文人無行”的現象。


    當然,說“文人無行’”並不是說所有的文人都沒有德行。這正如說“有言者不必有德”的“不必”是不一定一樣。不一定有德,也就不一定沒有德,所以,也有“有言者”又有德的情況。


    勇與仁的關係也是這樣,“勇者不必有仁”,也不排除勇者也有仁的情況存在。


    從願望來說,我們當然是希望有言者又有德,有勇者又有仁的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論語解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論語解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