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不為稻粱謀


    <strong ss=''red''>【原文】</strong>


    子曰:“三年學,不至1於穀2,不易得也。”


    <strong ss=''red''>【注釋】</strong>


    1至:這裏指意念所至。2穀:古代以穀米為俸祿(類似今天的工資),所以“穀”就是指“祿”。


    <strong ss=''red''>【譯文】</strong>


    孔子說:“讀書三年而不想望當官吃俸祿,這是難能可貴的。”


    <strong ss=''red''>【讀解】</strong>


    所謂“學而優則仕”,(《子張》)一般讀書人想望當官吃俸祿是無可非議的。就是孔子的學生,也有“子張學幹祿”,專門來向孔子學習當官吃俸祿的技巧。不過,在孔子看來,學習目的還是純潔一點好,“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為學問而學問,在求學中得到樂趣,勝過把讀書當作敲門磚,勝過讀書為了找職業,為了升官發財的觀點。


    但事實上,古往今來,沒有幾個為讀書而讀書的人。過去的時代讀書是為了金榜題名,“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聞。”讀書可以做官,做官可以發財。今天廢除了科舉製度,讀書不一定可以做官了,但小學讀了讀中學,中學讀了讀大學,不外乎是為了找一個好的職業。如果找不到,就大學讀了再讀研究生,目的也是為了找到一個更好的職業。一旦找到了,絕沒有人再對什麽博士、博士後的,那多苦寒!另一種極端是,既然讀書也不外乎是為了找到一個好一點的職業,為了掙錢發財,那隻要能掙錢,能發財,又何必讀什麽勞什子的書呢?所以,不少家長讓孩子中學畢業(甚至不用畢業)就跟老子一起做生意、賺大錢,於是又生出“讀書無用”的觀點。其實,無論是“讀書做官(發財)論”還是“讀書無用論”、對於讀書的目的認識都是一致的這就是孔子所說的“至於穀”,讀書都為稻粱謀。


    或許正是因為早在孔子的時代大家讀書就已經是為了“至於穀”,所以孔子才感歎說“不至於穀”是難能可貴的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論語解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論語解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