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息數息的問題
精氣神樂明無念與三界
空假中三止三觀
密宗及修氣
修脈
生命和宇宙法則
上次講到念安那般那的重要,通俗名詞稱為煉氣。安那般那煉出入息,包括顯密許多方法,而原則隻有一個。若加上印度婆羅門、瑜珈術、中國道家,至少有幾百種方法。方法雖多,但歸根結底都是練氣煉息。
我常感歎講話難,難於使聽話的人明了。上次上課講有為修法,許多同學覺得很過癮,可見現在人都喜歡有為法。其實,煉氣功和證果是兩回事,這一點大家應該了解。
再則,同學間輾轉相傳這些方法,結果都搞錯了,隻好以引用古人的話來說:“爐韝之所多鈍鐵,良醫之門足病人”聊以自慰。
這時有同學提問題:
問一:修下丹田,吸氣進來細長慢,呼氣時快短急,第一口氣呼完,第二口氣緊跟著吸進來,對否?
師雲:對。
問二:聽息時耳聽呼吸,開始時,同時要聽脈搏,比較容易知道內息在裏頭走動。待心進入初步定境時,自然就放開了,不管脈搏,也不管呼吸,此時呼吸非常細微,等於不呼不吸,對否?
師答:對。
師雲:若能在最鬧之處,聽到自己的呼吸聲,此人有定靜功夫。達摩祖師在嵩山入定時,聽階下蟻鬥之聲 如雷鳴,確有其事。
另 一個故事,玄奘一個大弟子窺基法師,又名三車和尚,到終南山拜訪律宗道宣律師。道宣律師守戒律,功德成就,因而有天人天女供養。窺基大師去看他那天,天人 不來了,兩人隻好挨餓。夜裏睡覺,道宣律師整夜打坐,不倒褡。窺基大師不管這一套,倒頭便睡,睡相不佳,又打呼嚕。次日,道宣律師說他:出家人的規矩,不 打坐也該作吉祥臥,你睡得不規矩,又打呼又亂翻身,吵了我一夜 。窺基大師說:我才一夜 沒睡好,被你吵死了,我睡到半夜,好好地,結果你腰中有一隻虱子,咬 了你一口,你手伸進去,本想把它掐死,又想想,不能殺生,你就把它往地上一放,放也該好好放,那麽高一放,把它的一隻腿跌斷了,所以它哎喲、哎喲地叫了一 夜,吵得我睡不好。
道宣律師不敢說話了,真有這回事,他怎麽知道?等窺基大師一走,中午,天人又來送食,道宣律師問天人,為何昨天中午不 來?天人回答說,昨天中午是來了,結果看到滿天滿頂被五色祥雲蓋住了,找不到茅篷,而且祥雲外麵,金剛護法神很多,一定有大菩薩在這裏,我們欲界天的小天 人進不來,道宣律師聽了簡直無話可說。
為何在睡眠中,這些小聲音都知道,這是什麽定力?達摩祖師在嵩山入定時,聞階下蟻鬥如雷鳴,也是這個道理。
鬧中聽自己的呼吸聲很難,同學問的這個問題就是做聽息功夫,開始聽脈搏跳動的聲音,心髒、血液流動的聲音都可以聽到。有定靜功夫的人,隻要聽到裏頭的聲音不對了,就曉得身體哪裏出了毛病
問 三:試做安般法門,六七天來情況如下:一上座,因學佛多年,自然而然,變成數息。後來係念鼻端,卻不知息的長短、冷暖。後來漸漸可以配合知道了,數了三息 左右,忘了係念鼻端,更忘了息之長短、冷暖,此時忽現一片強光,明知不能貪著,還是執著了。等發覺錯後,再攝念、重新恢複係念鼻端,如此越搞越亂,變成在 做氣功,不在修持了。後來或數息,或看這一片光,越想糾正越亂,怎麽辦?
(師示範數息方法)
師答:如在數息中間,動了一個念 頭,岔了一個雜念,須重新數起,中間不準有雜念,一路做下去。陸放翁的詩:“一坐數千息”,表示一坐起碼就有幾個鍾點。陸放翁、蘇東坡這些名人,當年都是 做功夫的。凡是營養過剩、血壓高睡不著覺或雜念多、欲念旺的人,要計出息;有些身體衰弱、血壓太低、腦神經衰弱的人,要計入息,這就是對治法門。佛是大醫 王,能醫眾生病修行初步要懂醫理,不懂醫理是搞不好的。身體不好也不壞的人,可分上、下午分別各數出、入息。
上次重點在八十八結使的解脫, 不是在做氣功。可是講了那些煉氣方法後,大家以為得了秘訣,如獲至寶,以為這就是佛法。真正的佛法是在心行,在八十八結使的解脫。這位同學有這個問題,主 要在於見地與功夫配合不了,知見不明,理沒有透。要知道,調息、止息不過是初步去雜念的方法而已,雜念既去,此法也用不著了。佛在金剛經說:汝等比丘,知 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所以過河需用船,過了河後,把船背起來走,不是很笨嗎?他的這個問題,是因為調息過分了,等於營養過多,也會出毛病 一樣。
至於眼前發光,隻要氣息調好,氣充滿了,內在光明一定起來,那時晚上不用電燈,一樣看得很清楚,那是氣的功效。但不是道果。
三脈七輪 眉間-無色界-神-無念
心輪-色 界-氣-明
中宮-欲 界-精-樂
肚臍/ (道家)(密宗)
如上圖所示人體 ,心窩以下屬欲界,心窩以上至眼是色界,眉以上是無色界,與虛空合一。
道 家的精、氣、神,與密宗的樂(精不降,樂不生)、明、無念,也就是三界的另一種表達方式。所以佛教羅睺羅修氣息的路線,是修色界的方法。報身佛的成就,是 屬於色界的成就,不到色界,不能成佛。未升華到色界的境界,不能成就報身佛,毗盧遮那佛是法身佛,法身是體,報身是相,釋迦牟尼佛則代表化身佛,就是用。
禪宗及其他顯教方法,都是容易成就法身,但是很難成就報身,成就化身就更加難了。
息 調好了,很容易產生光明境。但是光明境一來,就容易產生矛盾,那時佛學知見來了,什麽著相啦、妄想啦。其實,管它著相不著相,隻要忘身,也不著光明境,自 然在光明中。這時如覺得不對,是因為佛學知見太多之故。在光明境中,忘了身體、四大、呼吸……一切不管,則光明變成寂靜,清明寂靜,又會變化另外的境界。 變化以後如何,到了以後再講。
修這個方法成就的人,都很樂觀,沒有憂愁,沒有煩惱,其他的好處還很多。比如容易到達“波飛太液心無住,雲起 魔崖夢欲騰”的境界。身體會特別健康,功夫達到時,口水都是甜的,無法形容的甜,是由於腦下垂體的荷爾蒙下降,胸腺及欲界的性腺整個起了變化,這時精神健 旺,但也很容易引起欲念。所以就如這一句詩:“波飛太液心無住”。氣太健旺,養氣養得太好,如不懂佛法,不在八十八結使心地法門中下手,就變成英雄氣概, “雲起魔崖夢欲騰”,人都覺得要飛起來了。(劍仙必須經這個過程才煉出來的)如由此歸到心地法門,則可證羅漢果了。至於道家的神仙,也是由此進去的。
問四:等公車念安般,更易煉成,對否?
師 示:不對,都市的空氣汙染,不適合。覺得更易煉成的原因,因為人一直在散亂中,稍稍收斂,掛著念頭,在感覺上說,以為較易煉成,其實這是錯誤的。吃飽不可 以做氣功,因為腸胃要清。我們學佛是走心地法門,借煉氣去修是助道而已,不是專做氣功。真做到了以後,道家有幾句經驗之談:“精滿不思婬,氣滿不思食,神 滿不思睡”,神滿了以後,再談不倒褡就對了。氣滿時,覺得自己的身體像一股氣一樣,真是“雲起魔崖夢欲騰”,走路如踏在棉花上,可以煉輕功了。不過學佛的 人,不向這方麵引導,一切唯心造,心如專向那一麵造作,就會變成那個樣子。
功夫到達某一程度時,想要證果入定,非休糧辟穀不可,充其量吃一點水果,腸胃中不需要其他東西。出家人能過午不食,下午好好用功,多作氣的修持,會得大好處。功夫有了基礎後,營養與否,已沒有關係。但這個中間,男女又各有不同。
問五:修十念法門,男女性的衝動很嚴重,構成修行的障礙,要怎麽對治?
師示:一般人修行之所以不能證果,不外四個字:男女飲食。若不能轉化,什麽基礎都沒了。就算做氣功,如果漏丹了,就不行。
女 性月經前後,生理與氣功的關係非常細密,若能修持得好,月經漸漸減少,及至於完全停止,回轉童身,男性成馬陰藏相。變馬陰藏相以後,欲念壓力減少十分之 七,其餘三分很難解脫。那個時候,不是你心理上想要,不是第六意識上的動念,乃唯識所講,阿賴耶識習 氣種子,那部分習 氣種子能轉過來,就可超凡入聖了。
男女欲念用“性”,明心見性也用“性”,文字用得妙極,此“性”同彼“性”,幾乎是同性,很難分別。欲念也是最後一品無明,這一品不能了,就跳不出欲界。
走修氣的路子,就容易升到色界天,比欲界高一層了。從禪宗“無念”的路子修,可升無色界。但三界有偏向,單走任何一界的修法,都不能證果、不能成道。
光是煉精得樂,全身舒服無比,稱為菩薩內觸妙樂,每個細胞都是快樂的,最細微的快感。但必須這樣才能得定,但是也很容易墮落、沉溺在欲樂的境界裏。
這些都屬於四加行,加行就是加工,如果加工都沒加好,就不要談學佛修道。首先是得樂,樂由精生,精不下降,樂不生。但凡夫的精一下降就漏丹,不是遺精,就是有欲念,追求性行為而走失掉。然後重新再做功夫,如此反反複複,就是凡夫境界,所以,一萬個人修持,沒有一個證果。
其 次,氣不充滿,光明不起,氣一充滿,自然在內外一片光明中。隻住在妙樂境中,會墮在欲界;隻住在光明境中,墮在色界;假如走後世禪宗的空心、無念,則墮在 無色界。注意!無念久了,就成無記,容易墮入畜生道中。所以宗喀巴大師在菩提道次第廣論中,痛斥無念,認為會墮入畜類,一點也不錯。
再說,不得樂不能得定;不得光明,不能生起智慧;不入無念,不能得空。然而要得空,更須具足戒定慧,缺一不可,若有偏差,則墮在三界中,跳不出去。
精 氣充滿後,第一個反應是欲念來了。幾年前,有個朋友,寫了一篇“性非惡論”,要我評論。我說:性本身無所謂善惡。就像刀一樣,可以救人,也可以傷人,而其 本身並無善惡之分。此理一般人不易了解。性欲是個無明,但無明並不一定是罪惡,隻能說是無明。無明與惑業相關聯,惑業是不是善或惡,又是另外一個作用。惑 業隻能算是煩惱,煩惱有善也有惡。但是這一股無明的力量不來,也就不能證得菩提。這一股力量來時,如果轉化不了,就成欲界凡夫。所以道家稱其為“兩界 關”。欲念來時,翻上去就是天堂,翻下去就是地獄,確實不容易把握的。
佛法講了半天的戒定慧,在顯教裏隻是點到為止,靠自己去悟;但在密教裏,又是另一套說法。其實顯教裏也有,隻是我們不會注意到。所以我特別強調楞嚴經卷四中所講,轉變物理世界,心物一元的關係,及地獄天堂之說。佛把秘密隱在其中,叫我們如法升華,如法修持。
現在繼續上次的課程。
修安那般那最容易成就,因為生命的根元在氣,但氣也是生滅法。
大家要注意:羅睺羅修到四禪境界,這其中另有關鍵。並不是光修氣就可達到四禪,還須把貪、瞋、慢、癡、疑等八十八結使一並解脫,才可證得羅漢果。
如果光修氣,隻在功夫上走,一樣是外道,因為是心外求法。我發現大家都沒有注意到心地法門的重要,其實功夫隻是化城,不是寶庫的目的地。
在 隋唐時期,比丘、比丘尼、居士等,證果的很多。當時一般人修持,都是拿到一個法門,規規矩矩去修。愈到後來,佛經翻譯越多,道理知道得也就越多;再加上社 會環境更加複雜了,眾生對佛所說的話,懷疑的本事越來越大,也就是慢疑更厲害了;對世法的貪瞋癡也越重,當然證果的人就更少了。
南北朝時,智者大師創立了天台宗,比禪宗創立得早。中國十宗中,最早的是東晉慧遠法師所創的淨土宗。天台宗的止觀法門,初步是修息,再轉到修空、假、中的三止三觀。修止即修定,修觀即修慧,這就是定慧雙修。
天台宗以數息、調息、聽息三法門來修止觀,等到真得定後,馬上進入“空觀”。也就是說,等到呼吸調整好,到達不呼不吸,氣息充滿了,這時妄念少了。此時如果不走觀的路,光煉功夫下去,就可以得神通,走向小乘果位,乃至走向外道的路子。
所以,此時應該馬上觀心,回轉來觀空,曉得呼吸調整到不呼不吸,身心寧靜愉快即止。這時候還是一念,然後把這一念放掉,再空下去,身心都不管,叫空觀。不過這個空,注意啊!還是念,所以還是在第六意識中。
因此,當我們打坐時,覺得一念都沒有了,好清淨的時候,這曉得清淨的,也是一念。
當你知道清淨時,已經不清淨了,又是一念了。等於一麵玻璃,你用白筆或黑筆在上麵一畫,也是一個東西,但你不能說黑筆是壞的東西,白筆是好東西。所以佛經上說,眼睛裏,不能丟進去一點點碴子,也不能丟進去金剛鑽粉,因為不論好壞,都不能丟進去。
但是止觀不講這個,這時候,你曉得清淨的境界就是“有”,不過這個有是“假”有,所以“即空即有,即有即空”。至於那個道體,則空也不住,有也不住,所以叫做中道。這個“中”,采用了龍樹菩薩的般若中論。所以稱作空、假、中三止三觀。
有時在空觀的境界裏入定,也可以一定八萬四千大劫,我們連定八個鍾頭都做不到,不要說八萬四千劫了。或是在空的正觀上,能這樣一定,也差不多了,然後再轉來修有觀、中觀,就容易了。
修 持天台宗所創止觀路線,在當時很好。到了隋唐,由於證果的大菩薩、大善知識多了,教理也跟著越來越多。理越明,做功夫的人就越少,證果的人自然也就少了; 再者,禪宗發達以後,到處都是禪,嘴巴都很厲害,道理都很明白,實際修行的人反而不多,證果的人當然也跟著越來越少了。
現在接著講氣,印度北傳的佛教傳到西藏,稱為藏密。開始是紅教,演變成花教、白教,再演變成黃教。黃教是宗喀巴大師創立,他的四大弟子是達賴、班禪、章嘉活佛及哲布尊丹巴。
宗喀巴大師的菩提道次第廣論,講修定、修觀,與天台宗的止觀法門,幾乎完全相同,唯引用經教不同而已。天台宗的摩訶止觀,走的是龍樹菩薩大般若宗的教理,是性宗路線;宗喀巴大師走的是無著菩薩唯識法相宗的路線。
修 密宗主要強調的是修氣修脈,以達到成佛證果。氣修不通,脈絡轉化不了,不能得定,就是所謂的:“中脈不通而言得定者,絕無是處。”至於打坐,能坐上幾天幾 夜,並不一定是你氣脈通了,氣脈通不通和打坐是兩回事。但氣脈通了,要坐便坐,非但可坐上幾天幾夜,就是睡幾天幾夜,站著幾天幾夜,也照樣都能入定,入定 與姿勢是無關的。
現代人腦子太複雜,所以修有為功夫,也就是修安那法門最好,修氣、身體也會好,如果想借修氣求得證果,要懂得醫理才行,所以先要自己研究醫理及醫藥。
有一些跟我多年的年輕同學,普遍都有依賴性,處處依賴老師,這裏痛、那裏痛,隻找老師,不肯趁老師在時,多研學醫理,更有甚者,吃了藥後,問他反應如何,竟答不知道,像這個樣子,真不知道他如何學佛修道!
一 個學佛修道的人,是絕對自私的,要先能管理照應自己的身心。如果連身體的變化都不知道,還叫修道嗎?修道要清楚身體內部的變化,以及心理的變化;起心動 念,都要知道。也就是說一個人隻管自己,做到完全的自私,但不妨礙別人,那就天下太平。換句話說,對自己身心內在任何一點變化,都隨時要很清楚,這才叫修 道。學佛之道就是先求自度、自利,這一點要注意。
舉凡身體的變化,欲念的澄清,飲食的調理,氣候的變化等,處處都是學問,都要留意。古代的 大善知識們,不論道家、佛家,都是通醫理。修持功夫高,他們都是從自己身體上體會出來的,也是從自己心地法門中體會出來的。不是靠書本讀來。一個人一生幾 十年,老實講,沒有那麽多時間和精力去讀許多書,隻要心地的寶庫一打開了,就都會懂的。
宗強調修氣,在修氣以前,這些道理先要懂得。修氣修到不呼不吸,呼吸停止,密宗叫“寶瓶氣”,瑜珈術稱“瓶氣”。人像寶瓶一樣,在定境要來時,氣充滿了,呼吸停掉,肚子回收進去,身子自然直了,端端正正,定住了,這時舒服得很,叫你下坐都不幹。
不呼也不吸,並不是真正沒有呼吸,隻是很細微而已。此時雜念沒有了,過了很久,好像有一點吸進來;很久以後,又有一點呼出去,到這個境界就要修脈了。這是唐代以後密宗的說法。
知息冷知息暖,就是在修脈的境界,但並不是在鼻端知息冷暖,而是在身體內部,此時,在身體內部知道哪裏發暖,哪裏發冷,這就是後世密宗所說的脈,差不多相對於神經反應。每個細胞的感覺,哪裏走得通,哪裏走不通,都清楚。事實上,脈就是息的更進一步。
打 坐為什麽腿麻?因為腿的脈不通,下部的脈都沒有通。最難通的是臀部,我們坐到後來不想坐了,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心,一個是身。通常我們不想坐了,是不是心 不想坐?不是的,大部分是因氣到臀部沉不下去了,此時氣會影響心理。凡夫的心不能轉物,唯物思想家認為,人的思想受物理影響,並沒有錯,隻是這個說法隻適 用在凡夫的境界上。氣也是物,所以我們坐到某一階段時,因為氣到臀部沉不下去了,無形中腦神經緊張起來,心裏就坐不住了,隻好下座。如果氣從臀部通到大 腿、膝蓋,一節一節通下來,要經曆過痛、癢、麻、脹、冷、熱、甚至兩腿發爛,最後等氣一走通,忽然就好了。古代修行人,修持精神很可佩,氣把身體內部的髒 東西逼出來,逼到身體都爛了,他們也能把色陰看空,毫不在乎。現在的人有福氣了,隻要吃消炎藥,打消炎針就行。
待氣到了足心,才能談得到三脈七輪。氣脈打通了,準可得定,得哪種定?定有百千三味,每種不同,而我們卻以為隻有一個“禪”。所以說,為何禪宗以後更無禪,禪是真誤了不少人。
正 把中脈打通了以後,一坐一定,閉著眼,滿天星鬥看得清清楚楚,密宗所講的是真事。那個情景就像太空船進入太空的境界一樣,這就是宇宙的奧秘,生命的奧秘。 上次太空船進入太空的整個過程,每一秒我都留意其變化,注意宇宙間的法則,是否和人體 是一樣的,結果發現完全一樣。由此更證明,佛法顯密所說的修持經驗, 一點都沒有錯,錯在我們自己不用功,沒有修證到。
精氣神樂明無念與三界
空假中三止三觀
密宗及修氣
修脈
生命和宇宙法則
上次講到念安那般那的重要,通俗名詞稱為煉氣。安那般那煉出入息,包括顯密許多方法,而原則隻有一個。若加上印度婆羅門、瑜珈術、中國道家,至少有幾百種方法。方法雖多,但歸根結底都是練氣煉息。
我常感歎講話難,難於使聽話的人明了。上次上課講有為修法,許多同學覺得很過癮,可見現在人都喜歡有為法。其實,煉氣功和證果是兩回事,這一點大家應該了解。
再則,同學間輾轉相傳這些方法,結果都搞錯了,隻好以引用古人的話來說:“爐韝之所多鈍鐵,良醫之門足病人”聊以自慰。
這時有同學提問題:
問一:修下丹田,吸氣進來細長慢,呼氣時快短急,第一口氣呼完,第二口氣緊跟著吸進來,對否?
師雲:對。
問二:聽息時耳聽呼吸,開始時,同時要聽脈搏,比較容易知道內息在裏頭走動。待心進入初步定境時,自然就放開了,不管脈搏,也不管呼吸,此時呼吸非常細微,等於不呼不吸,對否?
師答:對。
師雲:若能在最鬧之處,聽到自己的呼吸聲,此人有定靜功夫。達摩祖師在嵩山入定時,聽階下蟻鬥之聲 如雷鳴,確有其事。
另 一個故事,玄奘一個大弟子窺基法師,又名三車和尚,到終南山拜訪律宗道宣律師。道宣律師守戒律,功德成就,因而有天人天女供養。窺基大師去看他那天,天人 不來了,兩人隻好挨餓。夜裏睡覺,道宣律師整夜打坐,不倒褡。窺基大師不管這一套,倒頭便睡,睡相不佳,又打呼嚕。次日,道宣律師說他:出家人的規矩,不 打坐也該作吉祥臥,你睡得不規矩,又打呼又亂翻身,吵了我一夜 。窺基大師說:我才一夜 沒睡好,被你吵死了,我睡到半夜,好好地,結果你腰中有一隻虱子,咬 了你一口,你手伸進去,本想把它掐死,又想想,不能殺生,你就把它往地上一放,放也該好好放,那麽高一放,把它的一隻腿跌斷了,所以它哎喲、哎喲地叫了一 夜,吵得我睡不好。
道宣律師不敢說話了,真有這回事,他怎麽知道?等窺基大師一走,中午,天人又來送食,道宣律師問天人,為何昨天中午不 來?天人回答說,昨天中午是來了,結果看到滿天滿頂被五色祥雲蓋住了,找不到茅篷,而且祥雲外麵,金剛護法神很多,一定有大菩薩在這裏,我們欲界天的小天 人進不來,道宣律師聽了簡直無話可說。
為何在睡眠中,這些小聲音都知道,這是什麽定力?達摩祖師在嵩山入定時,聞階下蟻鬥如雷鳴,也是這個道理。
鬧中聽自己的呼吸聲很難,同學問的這個問題就是做聽息功夫,開始聽脈搏跳動的聲音,心髒、血液流動的聲音都可以聽到。有定靜功夫的人,隻要聽到裏頭的聲音不對了,就曉得身體哪裏出了毛病
問 三:試做安般法門,六七天來情況如下:一上座,因學佛多年,自然而然,變成數息。後來係念鼻端,卻不知息的長短、冷暖。後來漸漸可以配合知道了,數了三息 左右,忘了係念鼻端,更忘了息之長短、冷暖,此時忽現一片強光,明知不能貪著,還是執著了。等發覺錯後,再攝念、重新恢複係念鼻端,如此越搞越亂,變成在 做氣功,不在修持了。後來或數息,或看這一片光,越想糾正越亂,怎麽辦?
(師示範數息方法)
師答:如在數息中間,動了一個念 頭,岔了一個雜念,須重新數起,中間不準有雜念,一路做下去。陸放翁的詩:“一坐數千息”,表示一坐起碼就有幾個鍾點。陸放翁、蘇東坡這些名人,當年都是 做功夫的。凡是營養過剩、血壓高睡不著覺或雜念多、欲念旺的人,要計出息;有些身體衰弱、血壓太低、腦神經衰弱的人,要計入息,這就是對治法門。佛是大醫 王,能醫眾生病修行初步要懂醫理,不懂醫理是搞不好的。身體不好也不壞的人,可分上、下午分別各數出、入息。
上次重點在八十八結使的解脫, 不是在做氣功。可是講了那些煉氣方法後,大家以為得了秘訣,如獲至寶,以為這就是佛法。真正的佛法是在心行,在八十八結使的解脫。這位同學有這個問題,主 要在於見地與功夫配合不了,知見不明,理沒有透。要知道,調息、止息不過是初步去雜念的方法而已,雜念既去,此法也用不著了。佛在金剛經說:汝等比丘,知 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所以過河需用船,過了河後,把船背起來走,不是很笨嗎?他的這個問題,是因為調息過分了,等於營養過多,也會出毛病 一樣。
至於眼前發光,隻要氣息調好,氣充滿了,內在光明一定起來,那時晚上不用電燈,一樣看得很清楚,那是氣的功效。但不是道果。
三脈七輪 眉間-無色界-神-無念
心輪-色 界-氣-明
中宮-欲 界-精-樂
肚臍/ (道家)(密宗)
如上圖所示人體 ,心窩以下屬欲界,心窩以上至眼是色界,眉以上是無色界,與虛空合一。
道 家的精、氣、神,與密宗的樂(精不降,樂不生)、明、無念,也就是三界的另一種表達方式。所以佛教羅睺羅修氣息的路線,是修色界的方法。報身佛的成就,是 屬於色界的成就,不到色界,不能成佛。未升華到色界的境界,不能成就報身佛,毗盧遮那佛是法身佛,法身是體,報身是相,釋迦牟尼佛則代表化身佛,就是用。
禪宗及其他顯教方法,都是容易成就法身,但是很難成就報身,成就化身就更加難了。
息 調好了,很容易產生光明境。但是光明境一來,就容易產生矛盾,那時佛學知見來了,什麽著相啦、妄想啦。其實,管它著相不著相,隻要忘身,也不著光明境,自 然在光明中。這時如覺得不對,是因為佛學知見太多之故。在光明境中,忘了身體、四大、呼吸……一切不管,則光明變成寂靜,清明寂靜,又會變化另外的境界。 變化以後如何,到了以後再講。
修這個方法成就的人,都很樂觀,沒有憂愁,沒有煩惱,其他的好處還很多。比如容易到達“波飛太液心無住,雲起 魔崖夢欲騰”的境界。身體會特別健康,功夫達到時,口水都是甜的,無法形容的甜,是由於腦下垂體的荷爾蒙下降,胸腺及欲界的性腺整個起了變化,這時精神健 旺,但也很容易引起欲念。所以就如這一句詩:“波飛太液心無住”。氣太健旺,養氣養得太好,如不懂佛法,不在八十八結使心地法門中下手,就變成英雄氣概, “雲起魔崖夢欲騰”,人都覺得要飛起來了。(劍仙必須經這個過程才煉出來的)如由此歸到心地法門,則可證羅漢果了。至於道家的神仙,也是由此進去的。
問四:等公車念安般,更易煉成,對否?
師 示:不對,都市的空氣汙染,不適合。覺得更易煉成的原因,因為人一直在散亂中,稍稍收斂,掛著念頭,在感覺上說,以為較易煉成,其實這是錯誤的。吃飽不可 以做氣功,因為腸胃要清。我們學佛是走心地法門,借煉氣去修是助道而已,不是專做氣功。真做到了以後,道家有幾句經驗之談:“精滿不思婬,氣滿不思食,神 滿不思睡”,神滿了以後,再談不倒褡就對了。氣滿時,覺得自己的身體像一股氣一樣,真是“雲起魔崖夢欲騰”,走路如踏在棉花上,可以煉輕功了。不過學佛的 人,不向這方麵引導,一切唯心造,心如專向那一麵造作,就會變成那個樣子。
功夫到達某一程度時,想要證果入定,非休糧辟穀不可,充其量吃一點水果,腸胃中不需要其他東西。出家人能過午不食,下午好好用功,多作氣的修持,會得大好處。功夫有了基礎後,營養與否,已沒有關係。但這個中間,男女又各有不同。
問五:修十念法門,男女性的衝動很嚴重,構成修行的障礙,要怎麽對治?
師示:一般人修行之所以不能證果,不外四個字:男女飲食。若不能轉化,什麽基礎都沒了。就算做氣功,如果漏丹了,就不行。
女 性月經前後,生理與氣功的關係非常細密,若能修持得好,月經漸漸減少,及至於完全停止,回轉童身,男性成馬陰藏相。變馬陰藏相以後,欲念壓力減少十分之 七,其餘三分很難解脫。那個時候,不是你心理上想要,不是第六意識上的動念,乃唯識所講,阿賴耶識習 氣種子,那部分習 氣種子能轉過來,就可超凡入聖了。
男女欲念用“性”,明心見性也用“性”,文字用得妙極,此“性”同彼“性”,幾乎是同性,很難分別。欲念也是最後一品無明,這一品不能了,就跳不出欲界。
走修氣的路子,就容易升到色界天,比欲界高一層了。從禪宗“無念”的路子修,可升無色界。但三界有偏向,單走任何一界的修法,都不能證果、不能成道。
光是煉精得樂,全身舒服無比,稱為菩薩內觸妙樂,每個細胞都是快樂的,最細微的快感。但必須這樣才能得定,但是也很容易墮落、沉溺在欲樂的境界裏。
這些都屬於四加行,加行就是加工,如果加工都沒加好,就不要談學佛修道。首先是得樂,樂由精生,精不下降,樂不生。但凡夫的精一下降就漏丹,不是遺精,就是有欲念,追求性行為而走失掉。然後重新再做功夫,如此反反複複,就是凡夫境界,所以,一萬個人修持,沒有一個證果。
其 次,氣不充滿,光明不起,氣一充滿,自然在內外一片光明中。隻住在妙樂境中,會墮在欲界;隻住在光明境中,墮在色界;假如走後世禪宗的空心、無念,則墮在 無色界。注意!無念久了,就成無記,容易墮入畜生道中。所以宗喀巴大師在菩提道次第廣論中,痛斥無念,認為會墮入畜類,一點也不錯。
再說,不得樂不能得定;不得光明,不能生起智慧;不入無念,不能得空。然而要得空,更須具足戒定慧,缺一不可,若有偏差,則墮在三界中,跳不出去。
精 氣充滿後,第一個反應是欲念來了。幾年前,有個朋友,寫了一篇“性非惡論”,要我評論。我說:性本身無所謂善惡。就像刀一樣,可以救人,也可以傷人,而其 本身並無善惡之分。此理一般人不易了解。性欲是個無明,但無明並不一定是罪惡,隻能說是無明。無明與惑業相關聯,惑業是不是善或惡,又是另外一個作用。惑 業隻能算是煩惱,煩惱有善也有惡。但是這一股無明的力量不來,也就不能證得菩提。這一股力量來時,如果轉化不了,就成欲界凡夫。所以道家稱其為“兩界 關”。欲念來時,翻上去就是天堂,翻下去就是地獄,確實不容易把握的。
佛法講了半天的戒定慧,在顯教裏隻是點到為止,靠自己去悟;但在密教裏,又是另一套說法。其實顯教裏也有,隻是我們不會注意到。所以我特別強調楞嚴經卷四中所講,轉變物理世界,心物一元的關係,及地獄天堂之說。佛把秘密隱在其中,叫我們如法升華,如法修持。
現在繼續上次的課程。
修安那般那最容易成就,因為生命的根元在氣,但氣也是生滅法。
大家要注意:羅睺羅修到四禪境界,這其中另有關鍵。並不是光修氣就可達到四禪,還須把貪、瞋、慢、癡、疑等八十八結使一並解脫,才可證得羅漢果。
如果光修氣,隻在功夫上走,一樣是外道,因為是心外求法。我發現大家都沒有注意到心地法門的重要,其實功夫隻是化城,不是寶庫的目的地。
在 隋唐時期,比丘、比丘尼、居士等,證果的很多。當時一般人修持,都是拿到一個法門,規規矩矩去修。愈到後來,佛經翻譯越多,道理知道得也就越多;再加上社 會環境更加複雜了,眾生對佛所說的話,懷疑的本事越來越大,也就是慢疑更厲害了;對世法的貪瞋癡也越重,當然證果的人就更少了。
南北朝時,智者大師創立了天台宗,比禪宗創立得早。中國十宗中,最早的是東晉慧遠法師所創的淨土宗。天台宗的止觀法門,初步是修息,再轉到修空、假、中的三止三觀。修止即修定,修觀即修慧,這就是定慧雙修。
天台宗以數息、調息、聽息三法門來修止觀,等到真得定後,馬上進入“空觀”。也就是說,等到呼吸調整好,到達不呼不吸,氣息充滿了,這時妄念少了。此時如果不走觀的路,光煉功夫下去,就可以得神通,走向小乘果位,乃至走向外道的路子。
所以,此時應該馬上觀心,回轉來觀空,曉得呼吸調整到不呼不吸,身心寧靜愉快即止。這時候還是一念,然後把這一念放掉,再空下去,身心都不管,叫空觀。不過這個空,注意啊!還是念,所以還是在第六意識中。
因此,當我們打坐時,覺得一念都沒有了,好清淨的時候,這曉得清淨的,也是一念。
當你知道清淨時,已經不清淨了,又是一念了。等於一麵玻璃,你用白筆或黑筆在上麵一畫,也是一個東西,但你不能說黑筆是壞的東西,白筆是好東西。所以佛經上說,眼睛裏,不能丟進去一點點碴子,也不能丟進去金剛鑽粉,因為不論好壞,都不能丟進去。
但是止觀不講這個,這時候,你曉得清淨的境界就是“有”,不過這個有是“假”有,所以“即空即有,即有即空”。至於那個道體,則空也不住,有也不住,所以叫做中道。這個“中”,采用了龍樹菩薩的般若中論。所以稱作空、假、中三止三觀。
有時在空觀的境界裏入定,也可以一定八萬四千大劫,我們連定八個鍾頭都做不到,不要說八萬四千劫了。或是在空的正觀上,能這樣一定,也差不多了,然後再轉來修有觀、中觀,就容易了。
修 持天台宗所創止觀路線,在當時很好。到了隋唐,由於證果的大菩薩、大善知識多了,教理也跟著越來越多。理越明,做功夫的人就越少,證果的人自然也就少了; 再者,禪宗發達以後,到處都是禪,嘴巴都很厲害,道理都很明白,實際修行的人反而不多,證果的人當然也跟著越來越少了。
現在接著講氣,印度北傳的佛教傳到西藏,稱為藏密。開始是紅教,演變成花教、白教,再演變成黃教。黃教是宗喀巴大師創立,他的四大弟子是達賴、班禪、章嘉活佛及哲布尊丹巴。
宗喀巴大師的菩提道次第廣論,講修定、修觀,與天台宗的止觀法門,幾乎完全相同,唯引用經教不同而已。天台宗的摩訶止觀,走的是龍樹菩薩大般若宗的教理,是性宗路線;宗喀巴大師走的是無著菩薩唯識法相宗的路線。
修 密宗主要強調的是修氣修脈,以達到成佛證果。氣修不通,脈絡轉化不了,不能得定,就是所謂的:“中脈不通而言得定者,絕無是處。”至於打坐,能坐上幾天幾 夜,並不一定是你氣脈通了,氣脈通不通和打坐是兩回事。但氣脈通了,要坐便坐,非但可坐上幾天幾夜,就是睡幾天幾夜,站著幾天幾夜,也照樣都能入定,入定 與姿勢是無關的。
現代人腦子太複雜,所以修有為功夫,也就是修安那法門最好,修氣、身體也會好,如果想借修氣求得證果,要懂得醫理才行,所以先要自己研究醫理及醫藥。
有一些跟我多年的年輕同學,普遍都有依賴性,處處依賴老師,這裏痛、那裏痛,隻找老師,不肯趁老師在時,多研學醫理,更有甚者,吃了藥後,問他反應如何,竟答不知道,像這個樣子,真不知道他如何學佛修道!
一 個學佛修道的人,是絕對自私的,要先能管理照應自己的身心。如果連身體的變化都不知道,還叫修道嗎?修道要清楚身體內部的變化,以及心理的變化;起心動 念,都要知道。也就是說一個人隻管自己,做到完全的自私,但不妨礙別人,那就天下太平。換句話說,對自己身心內在任何一點變化,都隨時要很清楚,這才叫修 道。學佛之道就是先求自度、自利,這一點要注意。
舉凡身體的變化,欲念的澄清,飲食的調理,氣候的變化等,處處都是學問,都要留意。古代的 大善知識們,不論道家、佛家,都是通醫理。修持功夫高,他們都是從自己身體上體會出來的,也是從自己心地法門中體會出來的。不是靠書本讀來。一個人一生幾 十年,老實講,沒有那麽多時間和精力去讀許多書,隻要心地的寶庫一打開了,就都會懂的。
宗強調修氣,在修氣以前,這些道理先要懂得。修氣修到不呼不吸,呼吸停止,密宗叫“寶瓶氣”,瑜珈術稱“瓶氣”。人像寶瓶一樣,在定境要來時,氣充滿了,呼吸停掉,肚子回收進去,身子自然直了,端端正正,定住了,這時舒服得很,叫你下坐都不幹。
不呼也不吸,並不是真正沒有呼吸,隻是很細微而已。此時雜念沒有了,過了很久,好像有一點吸進來;很久以後,又有一點呼出去,到這個境界就要修脈了。這是唐代以後密宗的說法。
知息冷知息暖,就是在修脈的境界,但並不是在鼻端知息冷暖,而是在身體內部,此時,在身體內部知道哪裏發暖,哪裏發冷,這就是後世密宗所說的脈,差不多相對於神經反應。每個細胞的感覺,哪裏走得通,哪裏走不通,都清楚。事實上,脈就是息的更進一步。
打 坐為什麽腿麻?因為腿的脈不通,下部的脈都沒有通。最難通的是臀部,我們坐到後來不想坐了,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心,一個是身。通常我們不想坐了,是不是心 不想坐?不是的,大部分是因氣到臀部沉不下去了,此時氣會影響心理。凡夫的心不能轉物,唯物思想家認為,人的思想受物理影響,並沒有錯,隻是這個說法隻適 用在凡夫的境界上。氣也是物,所以我們坐到某一階段時,因為氣到臀部沉不下去了,無形中腦神經緊張起來,心裏就坐不住了,隻好下座。如果氣從臀部通到大 腿、膝蓋,一節一節通下來,要經曆過痛、癢、麻、脹、冷、熱、甚至兩腿發爛,最後等氣一走通,忽然就好了。古代修行人,修持精神很可佩,氣把身體內部的髒 東西逼出來,逼到身體都爛了,他們也能把色陰看空,毫不在乎。現在的人有福氣了,隻要吃消炎藥,打消炎針就行。
待氣到了足心,才能談得到三脈七輪。氣脈打通了,準可得定,得哪種定?定有百千三味,每種不同,而我們卻以為隻有一個“禪”。所以說,為何禪宗以後更無禪,禪是真誤了不少人。
正 把中脈打通了以後,一坐一定,閉著眼,滿天星鬥看得清清楚楚,密宗所講的是真事。那個情景就像太空船進入太空的境界一樣,這就是宇宙的奧秘,生命的奧秘。 上次太空船進入太空的整個過程,每一秒我都留意其變化,注意宇宙間的法則,是否和人體 是一樣的,結果發現完全一樣。由此更證明,佛法顯密所說的修持經驗, 一點都沒有錯,錯在我們自己不用功,沒有修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