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知識,一切般若智,皆從自性而生,不從外入,莫錯用意,名為真性自用。一真一切真。心量大事,不行小道。口莫終日說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稱國王,終不可得,非吾弟子。”
上麵所講的佛法,與般若實際上是同一個東西的不同表現,就如同人一樣,從性別來看有男女之分,從年齡上看有老中青之分。對於真心、自性這個東西,從修行來看有佛法與非佛法之分,從悟道方麵來看有般若和愚癡之分,所以說煩惱即菩提,煩惱與般若都有自性而生,不從外入,這一點是慧能提醒大家不能搞錯的地方,隻要搞清楚這個真如實相,一切問題就都能按真如實相來解決,這就是“一真一切真”。
心要裝得下大事,而不是在小事上斤斤計較,這就是般若智慧,反之,在小事上計較為愚昧。所以,在家就要想著家裏大家的事,在單位就要想著單位之事,作為國民,就要心係國家,作為人就要為整個人類考慮,作為生命就是考慮眾生。有這樣的心,就是般若智慧。為國、為家、為自己都是有私心的,不是真正、徹底的般若智慧。
因此,般若這種智慧,需要的是言行一致,說到做到,這就是修行以保證修心,否則,就是凡人自稱國王,得不到世人的支持,這樣的人不能算是佛弟子。
“善知識,何名般若?般若者,唐言智慧也。一切處所,一切時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世人愚迷,不見般若。口說般若,心中常愚,常自言我修般若,念念說空,不識真空。”
“般若無形相,智慧心即是。若作如是解,即名般若智。何名波羅蜜?此是西國語,唐言到彼岸。解義離生滅。著境生滅起,如水有波浪,即名於此岸。離境無生滅,如水常通流,即名為彼岸,故號波羅蜜。”
“般若”一詞,在唐朝時被一度翻譯為“智慧”。無論什麽地方,也無論什麽時間,如果能念念不愚昧,大公無私,這就是般若行。一念愚就會有私心雜念,般若智慧就,大公之心就不存在,般若智慧就不存在;反之,念念智就是念念都想著眾生,大公之心就存在,般若智慧就存在。世人因為有私心癡愚,所以不見般若智慧,雖然有些人口頭經常說著這個般若智慧,但不用之於行動上,終究是沒有用的,這還是沒能徹底覺悟的表現。
“般若”這東西並不是有形有色的物體,也沒有相狀,有大智慧的心就是般若。如果能認識到這一點,這就是般若智。什麽叫“波羅蜜”呢,唐朝時翻譯為“到彼岸”,按意義來理解就是離生滅,什麽樣的東西才能離生滅呢?絕不是我們的身體,而是我們與眾生所共有的那個真心、自性。打一比方,由各種境界所引起的煩惱、妄念就如同水之波浪,我們稱之為“苦海”或“此岸”;不執著於境界中的妄念、煩惱,那清淨如水的自性、真心就是“彼岸”,“到彼岸”就是“得解脫”,就是“明心見性”,就是“波羅蜜”。
上麵所講的佛法,與般若實際上是同一個東西的不同表現,就如同人一樣,從性別來看有男女之分,從年齡上看有老中青之分。對於真心、自性這個東西,從修行來看有佛法與非佛法之分,從悟道方麵來看有般若和愚癡之分,所以說煩惱即菩提,煩惱與般若都有自性而生,不從外入,這一點是慧能提醒大家不能搞錯的地方,隻要搞清楚這個真如實相,一切問題就都能按真如實相來解決,這就是“一真一切真”。
心要裝得下大事,而不是在小事上斤斤計較,這就是般若智慧,反之,在小事上計較為愚昧。所以,在家就要想著家裏大家的事,在單位就要想著單位之事,作為國民,就要心係國家,作為人就要為整個人類考慮,作為生命就是考慮眾生。有這樣的心,就是般若智慧。為國、為家、為自己都是有私心的,不是真正、徹底的般若智慧。
因此,般若這種智慧,需要的是言行一致,說到做到,這就是修行以保證修心,否則,就是凡人自稱國王,得不到世人的支持,這樣的人不能算是佛弟子。
“善知識,何名般若?般若者,唐言智慧也。一切處所,一切時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世人愚迷,不見般若。口說般若,心中常愚,常自言我修般若,念念說空,不識真空。”
“般若無形相,智慧心即是。若作如是解,即名般若智。何名波羅蜜?此是西國語,唐言到彼岸。解義離生滅。著境生滅起,如水有波浪,即名於此岸。離境無生滅,如水常通流,即名為彼岸,故號波羅蜜。”
“般若”一詞,在唐朝時被一度翻譯為“智慧”。無論什麽地方,也無論什麽時間,如果能念念不愚昧,大公無私,這就是般若行。一念愚就會有私心雜念,般若智慧就,大公之心就不存在,般若智慧就不存在;反之,念念智就是念念都想著眾生,大公之心就存在,般若智慧就存在。世人因為有私心癡愚,所以不見般若智慧,雖然有些人口頭經常說著這個般若智慧,但不用之於行動上,終究是沒有用的,這還是沒能徹底覺悟的表現。
“般若”這東西並不是有形有色的物體,也沒有相狀,有大智慧的心就是般若。如果能認識到這一點,這就是般若智。什麽叫“波羅蜜”呢,唐朝時翻譯為“到彼岸”,按意義來理解就是離生滅,什麽樣的東西才能離生滅呢?絕不是我們的身體,而是我們與眾生所共有的那個真心、自性。打一比方,由各種境界所引起的煩惱、妄念就如同水之波浪,我們稱之為“苦海”或“此岸”;不執著於境界中的妄念、煩惱,那清淨如水的自性、真心就是“彼岸”,“到彼岸”就是“得解脫”,就是“明心見性”,就是“波羅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