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原文</strong>]


    <strong>原文版</strong>


    <strong>和大怨,必有餘怨;報怨以德,安可以為善?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天道無親,常與善人。</strong>


    <strong>注音版</strong>


    <strong>和(hé)大(dà)怨(yuàn),必(bi)有(you)餘(yu)怨(yuàn);


    報(bào)怨(yuàn)以(yi)德(dé),


    安(ān)可(kě)以(yi)為(wéi)善(shàn)?


    是(shi)以(yi)聖(shèng)人(rén)執(zhi)左(zuo)契(qi),


    而(ér)不(bu)責(zé)於(yu)人(rén)。


    有(you)德(dé)司(si)契(qi),無(wu)德(dé)司(si)徹(chè)。


    天(tiān)道(dào)無(wu)親(qin),常(cháng)與(yu)善(shàn)人(rén)。</strong>


    [<strong>譯文</strong>]


    “<strong>和大怨,必有餘怨;報怨以德,安可以為善?</strong>”


    重大的仇怨,縱使把它調解,也會有餘怨留在心中。這怎麽能算是妥善的方法呢?


    “<strong>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天道無親,常與善人。</strong>”


    所以聖人就象借貸人雖執有借據但隻給予並不索要。有德的人也是如此。無德的人隻索取並不給予。天道無私,隻給有德的人。


    [<strong>長篇大論</strong>]


    <strong>還重嗎</strong>


    韓國的鏡虛禪師帶著出家不久的弟子滿空出外行腳布教,弟子一路上竟滿腹牢一騷一,嘀咕不停,嫌背的行李太重,不斷地要求師父找個地方休息。鏡虛禪師卻說路途那麽遙遠,老是休息,什麽時候才能到達目的地呢?鏡虛禪師徑自精神飽滿地向前走去。/p>


    有一日,師徒倆經過一座村莊,迎麵遇到一位姿態美麗的婦女,走在前麵的師父不曉得跟那位婦女說了些什麽,隻見那女人突然大聲尖叫。婦女的家人和鄰居聞聲出來一看,以為和尚輕薄婦女,齊聲喊打。身材高大的鏡虛禪師不顧一切地向前飛奔,走在後麵背著行李的徒弟也快速地跟隨師父往前奔逃。


    跑過幾條山路後,鏡虛禪師見村人沒有追上,就在一條寂靜的山路邊停了下來,回頭看見徒弟氣喘噓噓地跑了過來,就非常關心地問徒弟道:“剛才背了那麽多行李,跑了這麽遠的路,還覺得重嗎?”


    “師父!很奇怪,剛才奔跑的時候,一點都不覺得行李很重!”


    總而言之,在人生的旅途上,如果對前途沒有堅毅不拔的信心及目標,那麽做一點小事,就會覺得很辛苦、繁重;如果對前途有信心、有理想、有目標,再遠的路途、再重的責任,也不會感覺辛苦、繁重了。


    因此,我們在人世間,最重要的是訓練自己要有承擔力、責任感,你有多少擔當就有多少力量,相對的就能成就多大的事業。


    <strong>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道德經的智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道德經的智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