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朝之後,謝安獨自被留了下來,由宦者引路,往內殿議事。


    不解天子何意,謝安進殿之後,行禮落座,並未著急出言,隻是看著鋪在麵前的輿圖,心頭微動,難得有些出神。


    桓容坐在矮榻後,命宮婢送上茶湯糕點,盡數退出殿外。


    殿門合攏,吱嘎一聲輕響,喚醒沉思中的謝安。


    “謝司徒,朕召司徒前來,實是有事相商。”


    “陛下請講。”


    桓容的態度如此慎重,謝安心中登時有了計較。看到麵前輿圖,想到北地之事,腦子裏閃過數個念頭,不知不覺間,目光定在青州之上。


    “日前秦青州刺使唐公洛反,欲投我朝,司徒以為如何?”


    桓容開門見山,謝安神情變得凝重。


    “臣聞唐公洛乃氐秦舊將,勇武果敢,氣力超群,能坐製奔牛。箭術更是非同一般,可百步穿楊。仕氐秦時有滅代之功,授征北將軍。”


    桓容靜靜聽著,知曉唐公洛有這份本領,並不感到意外。如果沒有過人的本事,如何會以降將的身份得到重用,甚至坐鎮一州。


    從種種跡象來看,秦策防備唐公洛不假,但也確實在用他。


    然而,並州的事又該如何解釋?


    桓容捏了捏手指,忽然覺得,說不定秦策並非“主謀”,七成以上是為他人背鍋。


    “秦氏伐長安,唐公洛功勞不小。苻堅身死之後,秦氏收複各州,其亦有大功。”


    說到這裏,謝安似想起什麽,惋惜的搖了搖頭。


    “秦策善用人,奈何疑心太重。”


    接下來的話,不用謝安細說,桓容也十分清楚。


    唐公洛出任青州刺使,貌似手握大權,實際上,卻是被關在籠子裏,左右動彈不得。


    青州南臨徐州,原為秦璟治下,現為秦玦鎮守;向北是冀州,由夏侯將軍駐兵。


    東行是大海,沒有海船,無異是條絕路。


    西麵是兗州,駐紮此地的將領是秦璟舊部,加上隔壁就是秦玒駐兵的洛州,但凡有風吹草動,青州立刻會被包了餃子。


    這樣的安排,足見朝堂對降將的態度。


    唐公洛倒也能忍,始終兢兢業業,沒有半句怨言,為秦策鎮守青州。


    可惜,樹欲靜而風不止。


    無論投靠秦氏之前還是之後,唐公洛得罪的人委實不少。長安朝中,至少有三分之一和他生過不快。


    尤其是秦策削減豪強勢力時,唐公洛成為一柄鋒利的快刀,傷在他手中的人很是不少。


    有秦璟在前,世人很少會注意到唐公洛。被他收拾過的豪強卻時刻不忘,逮住機會就要反咬一口,以解心頭之恨。


    並州之事是偶然,也是必然。


    即便今天不動手,隱在暗處的人也不會長久沉默。總有一天,唐公洛會成為明晃晃的靶子,一步步被逼入絕路。


    謝安一邊說,桓容一邊思量,腦子裏飛速轉動,考慮接下來該如何開口,才能讓謝司徒接受他的提議,並代他出麵說服王彪之。


    郗愔那裏不用擔心。


    郗超出馬,隻要有利益可得,一切都能搞定。


    實事求是的講,這對父子的關係究竟如何,桓容也有點看不明白。


    換做幾年前,桓容可以斬釘截鐵的說,郗愔有大義滅親之心。現如今,郗愔的繼承人依舊是郗融,始終沒有改變,但是,郗超出入丞相府的次數卻愈加頻繁,常常一留就是半日。


    不隻是桓容,滿朝文武之中,凡是知曉早年之事,差不多都跌破眼鏡,很是想不明白,這對父子究竟是在唱哪出大戲。


    “陛下提起此人,可是有北伐之意?”


    “司徒何出此言?”桓容愣了一下。


    “如非如此,臣實是猜不透,陛下特地召臣前來,提起青州,且有這張輿圖,究竟是為何意。”


    “唐公洛舉旗謀反,言要轉投建康。”桓容沉聲道。


    謝安眉心微蹙,縱然神情凝重,依舊是氣質非凡,不折不扣的老帥哥一枚。


    “陛下真要發兵?”


    桓容出兵北伐,逐步收回中原,是利國之事,謝安自然不會反對。可在他看來,現在並非動手的最佳時機。


    交州叛-亂雖平,亂賊並非掃除幹淨。


    寧州刺使日前上表,拿下林邑都城,欲搜捕殘寇,並趁機收服周邊番邦,恢複秦漢時的舊土,一時之間無法撤兵。


    今歲麥稻大熟,國庫豐腴,支持一兩場大戰沒有關係。可插手青州,明顯是和長安對著幹,很可能引來對方的報複。


    如此一來,絕不是一兩場局部戰爭就能解決。到最後,很可能是決定誰主華夏的大戰。


    謝安以為桓容不會如此莽撞。


    亦或是天子另有準備,隻是他被蒙在鼓裏?


    “司徒的擔憂朕明白。”從謝安的神色裏,桓容能猜出一二,當即解釋道,“朕言唐公洛,的確有意插手青州,並非為了幾處郡縣,而是為唐公洛及其手下將兵。”


    “為人?”


    謝安先是驚訝,繼而恍然。低頭看向輿圖,表情閃過幾分明悟。


    “陛下可是要用海船?”


    “正是。”桓容頷首,示意謝安靠近些,手指點著輿圖,“幽州商船歲往北地市貨,偶爾會停靠青州。”


    “朕日前召人詢問,知曉商隊同當地百姓頗為熟稔。”


    礙於長安,商隊沒有在當地設立商行,然借當地商鋪,照樣傳遞消息,織成一張更隱秘的關係網。


    “事先於唐公洛書信,計定之後,方使船隊靠岸。”


    桓容製定的計劃很簡單,三言兩語就能解釋清楚。


    謝安聽過之後,沉吟片刻,開口道:“陛下可曾想過,船行海上需要時日,而長安不會坐視青州叛-亂,唐公洛是否能撐到海船抵達?”


    簡言之,如果唐公洛撐不住,被秦策派兵剿滅,計劃再好也是白搭。到頭來,花費人力物力,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更會被長安抓住把柄。


    早知謝安會有此問,桓容不慌不忙,慢悠悠道:“正因有此擔憂,才會請謝司徒留下。救人如救火,說服三省,尤其是王司空那裏,都需司徒出麵。”


    謝安:“……”


    敢情不是疏忽,是早已經挖好坑,在這裏等著他?


    事到如今,說不同意難免掃天子顏麵。


    點頭同意?


    謝安看向桓容,神情又是一怔。


    話說,他什麽時候讚同派船去救唐公洛了?怎麽三繞兩繞,繞道到他去說服旁人?


    桓容挑眉,沒有嗎?


    謝安同樣挑眉,有嗎?


    君臣對視片刻,桓容的笑始終不變,幹脆展開話題,鄭重表示,司徒辦事朕放心,所以,勞煩司徒了!


    謝安默然半晌,最終隻能接受現實。


    天子挖坑,自己沒能看清,主動一躍而入,實在怪不得旁人。


    再者說,此事的確於國超有利,掉坑一回又有何妨。


    “臣遵旨。”


    目送謝安退出內殿,桓容長舒一口氣,伸手摸摸後頸,一片潮濕。


    和這位大佬玩心思,當真不是件容易事。今天是謝安主動讓步,如非如此,事情絕不會如此順利。


    “江左-風-流-宰-相,古人誠不欺我。”


    宦者剛巧走進內殿,聽到這句低暔,表情沒有半點變化,心中卻在嘀咕:陛下說的是郗宰相?這位的確是當代名士,可總覺有哪裏不對。


    打破腦袋他也不會想到,桓容所言並非百官之長的郗愔,而是官居司徒的謝安。


    謝司徒接下重擔,桓容的計劃邁出第一步。


    緊接著,建康同幽州飛鴿不斷,荀宥、石劭迅速行動起來,不斷調撥人手,同在北方的商隊聯係,為北上接人做出準備。


    待謝安搞定三省,郗超說服郗愔,桓容再與幽州旨意,聯絡行走在青州和徐州的商隊,嚐試同唐公洛聯係。


    期間,賈秉為桓容出計,青州之火既燃,總是小火苗未免無趣,何妨添加幾把柴,讓火燒得更旺些?


    “將唐公洛接至建康,朝中定會有人生出疑慮。長安知曉此事,亦會指責陛下,於陛下名聲有礙。”賈秉道。


    “確實。”桓容頷首。此事他曾想過,但事情不可能麵麵俱到,唯有兩害相權取其輕。


    賈秉顯然不這麽想。


    “既如此,何妨將劣勢轉為優勢?他日唐公洛抵建康,依臣之計,非但不會被長安抓住把柄,亦不會引起朝中質疑,更會贏得北地民心,一舉三得,何樂而不為?”


    一舉三得嗎?


    看著賈秉臉上的笑容,桓容心中咯噔一下,突然生出不妙的預感。


    相當不妙。


    太元五年,十二月


    從唐公洛舉旗造反,到長安派兵鎮壓,短短兩三月間,青州之地戰火狂燃。


    為盡速-剿-滅-叛亂,秦策調動冀、兗、徐三州州兵,聲勢浩大,誓要一戰而下。大軍過處,高牙大纛,旌旗蔽日。


    沿途百姓紛紛走避,直到大軍走遠,背影消失不見,方才敢探頭看上兩眼。


    “連歲天災,肚子都吃不飽,這又要打仗,什麽時候才有太平日子。”


    “本以為官家登基好,趕走了鮮卑和氐人,能有幾天好日子過,哪裏想到……”


    “歸根到底,是青州刺使掀起兵禍!”


    “這話不對。”一名常往縣城的漢子開口道。


    “哪裏不對?”眾人懷疑。


    “我聽說,是天子讓人殺了唐氏全族,連祠堂都被鏟平。”漢子說話時,留意眾人神情,見到預料中的表現,不免暗自得意,“這可是連祖宗都不放過!換成是你,會不會抄起刀子拚命?”


    眾人互相看看,既有震驚又有幾分不信。


    “不會吧?”


    “哪裏不會。”漢子嗤了一聲,“有商人往並州市藥材,當地人都在收,唐氏一族被滅。說是為清除疫病,可除疫需要平人祠堂?”


    漢子言之鑿鑿,眾人神情震動,不信之色少去許多。


    “說到底,青州刺使是降將,在並州的根基太深,早晚都會有這一遭。”


    “不奇怪,兔死狗烹,鳥盡弓藏,前朝見的還少嗎?”又一人接話道。


    “說是這樣守,也要看看情況。南邊的桓漢一日比一日強盛,長安的朝廷卻如此行事,當真是……”漢子搖搖頭,沒有繼續向下說。


    提到桓漢,眾人都好奇起來。


    “聽說南邊今年豐收,南邊的天子還祭郊……”


    比起造反平叛,眾人明顯對南地的豐收更感興趣。然而,今日的話已然深植腦海,再也揮之不去。


    隨傳言不斷擴散,秦策的雄主形象轟然倒塌。


    殺人不過頭點地。


    罪大惡極,不過是償命,罪及後人。無論如何不該驚動先人,遑論鏟平祠堂。


    世人敬奉祖先,唐公洛遭遇的一切,如何不使人同情。長安斥其為叛逆,狼子野心,民間卻多有同情之語。


    殺親之仇不共戴天,唐氏遭此大難,唐公洛起兵自立,實是情有可原。


    情況持續發酵,唐公洛搖身一變,不再是叛逆,反而成了悲情英雄。同朝廷大軍交戰時,許多並州青壯趕來,青州當地的百姓也拿起武器,隨之作戰。


    戰況激烈,隨後陷入膠著。


    青州之事帶起連鎖效應,駐紮在並州和幽州的降將竟也陸續騎兵,一起反了。隻不過,眾將雖反,卻都提防著北邊的胡人,即便戰事起來,也不會讓後者有機可趁。


    秦策接到奏報,不得不下旨調動平州兵,並派人往朔方,召秦璟平叛。


    消息傳到建康,桓容震驚片刻,抬頭看向老神在在的賈秉,開口問道:“並州和幽州之事,秉之可知曉?”


    賈秉笑著頷首。


    “回陛下,臣知。”


    “可是秉之著人推動?”


    “回陛下,略有。”


    桓容登時無語。


    早知這位放火的動力非同一般,可幾年下來,明顯更上一層樓。


    他是該表示讚賞,還是勸說收斂一些?


    果然還是該讚賞……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桓容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來自遠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來自遠方並收藏桓容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