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皇帝病重,京城之中,雖未發布宵禁,可是各大衙門,全都收到了內閣的旨意。一時間緊張的氣氛蔓延,就算是平頭百姓,也都感受到了。


    這個新春佳節,於是都一切從簡,就連正月十五按例的慶祝活動,也都取消。雖攔著不讓人議論,但街談巷議,仍免不了圍著皇帝的病情打轉,不過在末了加一句,願皇帝洪福齊天,早日康複。


    隻要說得不太過,刑部的皂吏與巡城禦史也不多做計較。還有不少人,家裏和達官顯貴沾親帶故的,都往上頭打聽,一邊說著今上寬仁,天不假年,一邊探問究竟誰來接班。


    而掌握著最高機密的這些人,境況也不盡相同。


    最悠然自得的,當數李亭芝,他除了一日三餐給皇帝準備湯藥之外,過得十分舒坦,絲毫不擔心將會發生什麽。


    張洮謝靖他們,開始把他看得死緊,後邊忙起來就顧不上了,隻陳燈還兢兢業業好吃好喝伺候著他。皇帝的一應需要,基本上被謝靖接手,陳燈這個大總管,也隻能管管其他人。


    至於閣臣們,盡管皇帝還沒蘇醒,他們也都忙得很。


    皇帝的詔書,解決了大家最關心的繼承人問題,不過還有些大家不怎麽關心的,但是依照祖製和規矩,也是非做不可。


    比如皇帝的諡號和廟號。


    因謝靖不肯出宮去,眾人便都來就他。這又把周斟叫進宮來,一起商議。討論了大半天,終於決定為“聖明文德仁宣武昭穆”皇帝,但是廟號上又僵持不下。


    張洮覺得應該叫“武宗”,理由如下:皇帝雖然一直文弱,性情仁厚,但是他在位期間最大的功績,是堅持出兵北項,一舉解決了困擾後明近百年的邊患。


    使邊境百姓,都過上了安寧的日子,又因為大力倡導研製新型軍械,間接推動了手工業的發展,如今閩東鑄造所的科技成果,部分發展到民用,肉眼可見前景很好。


    而且皇帝本人,在各種事情上,都是有商有量,處處容讓,隻有打北項這件事,鐵了心一定要辦,還給他辦成了。可見在他心裏,此事確實非同小可。


    所以我等一定要遵循他的願望,把他的廟號,定為“武宗”,若他在天上有知(等等,皇帝還沒死),一定也會很欣慰。


    何燁覺得,必須叫“仁宗”。他沒有張洮這麽擺事實講觀點,隻是死倔在那裏,認為如果不用“仁”這個字,那也沒有別的字配得上他了。


    要朱淩鍶自己來說,叫什麽都無所謂。文武宣仁高明,都是好字,用得上這些的皇帝,大多是數得出的有道明君。不過也有一小撮政績不怎樣的皇帝同行,被人強行冠以這樣的字眼,意在諷刺。


    不過反正是被後人強加的,本人倒是用不著心虛嘛。


    生前身後名。無論怎樣高華卓越的個人功績,經受過時間的洗禮,大部分都會在曆史的圖書館裏落灰。


    群眾最津津樂道的,也是電視裏最愛播的,反而是帝王野史,宮闈秘談。


    所以對於朱淩鍶而言,廟號叫什麽都隨便,有一個就行,朕不挑,諸位愛卿費心了,哈哈哈哈。


    無奈閣臣們聽不見皇帝冥冥之中內心的os,反而是愈加嚴肅地爭論起了這個問題。


    羅維敏是支持“武宗”的,畢竟他是兵部尚書,又是主張對北項出兵的中堅分子,於情於理,都要投這一票。


    周斟雖然沒入閣,但是此等議禮大事,禮部尚書的意見也很有參考價值,他就覺得該是“仁宗”,理由和何燁一樣,而且覺得假如定為“武宗”,會影響後人對皇帝的形象理解。


    一時間僵持不下。


    萬般無奈之下,還是要把百事不管的謝大人請來,謝靖垂著眉目聽他們說完,說了一句,“仁,”又說,“皇上還夠不上仁宗嗎?”他聲調聽來,幾分疲憊,幾分無奈。


    張洮聽了,回想起皇帝對自己的多番優待,長歎一口氣,說,“那就仁宗吧。”


    接下來何燁跟大家匯報一下皇陵的進展情況,工部那邊傳來消息,令人遺憾的是,到現在也還是沒完全修好。


    張洮就怒了,罵了工部,又罵了何燁幾句,都怪他摳摳索索,舍不得給錢,一個皇陵,到現在都修不好。


    何燁也是心裏苦,先帝在時國庫空虛,皇帝登基以來,一年一年,慢慢積攢,又因為休養生息,賦稅本來就不高,好不容易攢了些,隆嘉十二年對北項出兵,全都花得差不多了。


    而且他也沒想到,皇陵這麽快就用得上啊。


    張洮罵著罵著,似是也想到這一節,皇帝的年紀,和他最大的孫子差不多,不禁悲從中來,“到今年也才二十四,”忽然止不住,老淚縱橫。


    旁人見他一哭,也都心酸不已,一時間這書房之中,幾個隆嘉朝的柄國重器,聚在一起,小聲啜泣,隻謝靖一個人,不為所動。


    他神情從十多天前起,就是這幅模樣,無悲無喜,無掛無礙,置身事外一般。


    而且身在宮禁之中,別的大臣都是青衣角帶,為皇帝祈福的裝扮,他卻仍是一身緋色官袍,係著玉帶,頭發用墨玉冠束得標致精神,下巴每天都刮得光溜溜的。


    好看是非常突出的好看,就是在這種場合和氛圍之下,有些不成體統。


    盧省暗暗記下了,準備看準時機,參他一本。


    盧省這幾天,皇帝用不著他,大臣顧不上他,不過他也沒閑著。


    因為涇陽王世子、年僅五歲的朱堇桐小朋友進宮了。


    皇帝情況不好,按理該首先通知他的手足同胞祁王和長公主,但是這個動議也被否決了。張洮說,“涇陽王世子還沒來,祁王先到了,那是叫他來奔喪,還是請他來登基呀。”


    大家一聽,紛紛覺得,是這個道理,於是不僅對祁王封鎖消息,也不告訴長公主,免得她那邊走漏了風聲。


    眼下皇帝病危,時局特殊,所以這一路上,朱堇桐也沒有父母陪伴,是自己一個人被禁軍們悄悄接來的。


    他到了宮中,就被秘密安置在一處偏僻的宮室,一應用品,俱是富貴之極。小孩子雖看不太明白這些,可就是給他吃的零嘴兒,也比在王府中的要精美許多。


    尤其是有一個圓臉白胖的盧公公,一見他就笑,噓寒問暖,十分貼心,安撫了他因為背井離鄉、遠離父母而憂傷的小小心靈。


    盧公公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乃至於幾年之後,朱堇桐又一次來到宮中,參加繼承人選拔儀式時,仍念念不忘。


    盧公公說起皇帝,便露出憂愁之色,不大的眼眶之中,流出幾點淚珠,他說皇上是個大善人,卻因為宅心仁厚,日常被權臣欺壓,說著說著就動起氣來,那權臣似乎是姓謝。


    又說,那個姓謝的,仗著皇帝對他好,愈發不把皇帝放在眼裏,連皇帝身旁近人,都要拿了下獄,實在是擾亂綱常的第一把好手,世子爺日後登上大寶,切不可再容此人胡作非為。


    朱堇桐認真地點了點頭,小小的胸中升起一股不平之意,和盧公公同仇敵愾起來。


    盧省在這邊做功夫,是為自己找後手。


    皇帝一去,謝靖對他肯定是欲殺之而後快,若問有誰能保他的命,自然是新君。


    雖說涇陽王世子隻是個孩子,但他打眼一看,也是個有主意的,但凡聰明人,總覺得自己比別人高明,主意也要強橫一些。要博得這樣的人的信任,硬碰硬肯定不行,須得放下身段,以情動人。


    這恰好就是盧省最擅長的。


    於是他打算這些天,好好哄著朱堇桐,叫他離不了自己,到時候就算謝靖要殺他,有新君攔著,也不能動手。而且謝靖強橫的行徑做派,也會叫新君忌憚,到那時候,恐怕他自身難保。


    換個皇帝,謝靖可就沒這麽好運氣了。


    皇帝那邊,眼下由陳燈看著,盧省並不著急,一旦有什麽風吹草動,陳燈是盧省帶大的,自然不會瞞著他。


    於是司禮監的掌印太監,便一心一意做起涇陽王世子的貼身太監了。


    他這般做法,也沒人說什麽,實在是大家都忙得腳不沾地,顧不上盧公公。


    謝靖心裏,此時此刻,早已沒了殺他的心思,莫說是殺他,就是盧省這個人,也幾乎想不起來了。


    可要是皇帝真有個好歹,他也不介意,送幾個忠仆去陪著。


    眼見著十五過後,一天一天,全國官員們年假都快歇完,這幾個級別最高的,倒是一天都不得休息。


    日常催問李亭芝,皇帝到底幾時會醒,他也懶得答複。


    陳燈的麻紙,每日雷打不動,忽然有一天,他發現這麻紙振動的幅度,稍微大了那麽一丟丟。


    隆嘉十五年正月十九,雪後初晴,太陽往窗口一照,便有些春來的意思。


    昏睡了半個月的皇帝,似乎感到自己睡過頭了,不知不覺,睜開了眼睛。


    有人靠過來替他擦臉,有人抬起他的手腕號脈,有人把湯藥粥飯端到近前,驀地一聞,還真有些饑腸轆轆。


    也有人愣在一旁,看別人忙碌,恍若未聞。既不近來,也不退開,仿佛被定住了一般。


    一張臉上,似悲似喜,說不清要笑還是想哭。


    他一身緋袍玉帶,十分打眼,再往上看,嗯,臉也很不錯。


    而且沒有胡子!叫人神清氣爽。


    皇帝醒來的第一天,感覺真是,完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陛下每天都在作死[穿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竹蓀蝦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竹蓀蝦滑並收藏陛下每天都在作死[穿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