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建成之後,大核桃鎮鐵礦被完整的保留了下來。在地方政府接手後,大核桃鐵礦逐年換代升級設備,幹的也是紅紅火火。
大核桃鎮上的居民,基本都是大核桃鐵礦的職工或者是職工的家屬。陳子楊的父母也是如此,兩人都是礦上的職工。陳子楊從小就在鐵礦開辦的礦山子弟學校上學,大核桃鐵礦子弟小學,大核桃鐵礦子弟中學。也就是在大核桃鐵礦子弟中學,陳子楊被血靈碑嚇得三年沒敢去男廁所。
這個小鎮的人簡單而樸素,這裏的生活寧靜而安逸。正是這樣的原因,再加上老道當初的告誡,囑咐陳子楊以後工作了不要離家太遠。讓陳子楊這個懶人大學畢業之後沒有像他的其他大學同學那樣選擇留在那些一二線的大城市工作,而是回到了他的家鄉,回到了生他養他的大核桃鎮,過著簡單而寧靜的生活。
因為陳子楊是個大學生,再加上他父親是礦上的老職工的關係,他很容易的成為了礦上的正式職工。陳子楊剛工作的時候是2004年,那個時候正趕上了礦上效益最好的時候,再加上當時鐵礦的加速發展,鐵礦正在引進信息化軟件,而陳子楊大學所學的專業是信息管理與信息係統,是一個連他也不知道這個專業是幹什麽的專業,於是他就被分到了鐵礦機關的信息科工作。
在當時來講,一畢業就能進到鐵礦的機關工作,讓人羨慕不已。
陳子楊在信息科的工作很簡單,也很輕鬆。每天他隻需要用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的時間,把前一天係統自動采集好的數據整理並且錄入係統就可以了。
除了偶爾打幾條sql語句幫助別人查詢一下數據之外,基本沒什麽事情可幹。再就是極個別的時候遇到突發情況導致的係統崩潰,隻要按照外包軟件商給的操作說明書調試幾下就行,要是還修理不好,就打電話給外包軟件商,讓他們派人遠程網上修理。
這個時期的陳子楊的生活是最愜意的。剛剛大學畢業就拿著幾千塊錢的工資,上班的時候喝喝茶水,看看報紙,和同事們吹吹牛皮,小日子過的甚是滋潤。對於一個像他這樣沒有上進心的懶人來講,這無疑就是神仙般的日子。
可惜好景不長。也不知道為什麽,幾年之後鐵礦的效益慢慢的開始下滑,又過了幾年,鐵礦甚至到了破產的邊緣。陳子楊認為最為搞笑的事情是,別的總公司給子公司的任務都是讓你賺多少錢,可是當時上級給大核桃鐵礦的指標是每季度的虧損不要超過多少錢!可見當時鐵礦都不景氣,大環境就是如此。即便是如此寬鬆的政策,依舊沒法製止鐵礦經濟的下滑。
大核桃鐵礦一個季度的虧損指標隻用了一個月就超額完成了!
作為礦上的職工,陳子楊和他的同事們並不是很了解為什麽鋼鐵行業會落魄如此。他們最關心的也不過是衣食住行。首先最要命的是連續的幾個月開不出工資,好不容易等工資補齊了又告訴他們以後隻發基本工資,接著是鐵礦的減產和間歇性的停產,再後來連基本工資的發放都成問題了,隻給每個人一個月500塊錢的生活費,再然後就是大批的非正式職工的解聘。
就是在這種大環境下,陳子楊基本上算是成為了一名新時代的準下崗職工。
世事無常,當年那麽紅火的煉鋼高爐如今再也不冒煙了,當年的風光不再了。陳子楊作為礦山子弟也算是親眼見證了他家鄉這裏鐵礦的興衰。效益好的時候簡直好到天上去了,不好的時候也能要了一堆人的命。
其實說陳子楊是個下崗職工有些誇張了,但是陳子楊現在和停薪留職沒有什麽區別。礦上的職工每個月領著幾百塊錢的生活費,大家都想著另謀出路。年輕點的和有能力的走出山溝去找工作,勤快點的到附近的縣市打打工,外邊有親朋好友的都去投靠。總之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這個時候的陳子楊發現他有些尷尬了。
三十出頭的年紀,一無所成的事業,從小的養尊處優,花了六、七年的時間養成的懶散的工作習慣,到現在陳子楊傻眼了,他根本就沒有就其他的謀生技能。
出去找工作,年齡沒有優勢;在小鎮附近找工作,又覺得賺錢太少,而且比較累。賺錢多的工作他又幹不了。一來二去陳子楊發現了一個很嚴峻的問題:他沒錢了!
陳子楊工作的幾年,除了生活的必須花費,倒是也剩下了一些錢,可他剛剛把全部的積蓄買了套房子,但是現在這房子不能當飯吃啊,不能當錢花啊。
陳子楊現在就是如此,一事無成,兩手空空。好在他的父母都退休了,退休工資雖然不多,但是最起碼父母的生活有了保障。而陳子楊因為緣分沒到所以一直沒有結婚,一個人吃飽全家不餓,沒有家庭的拖累,他想放手幹點什麽也都是可以的。
陳子楊的日子就這樣一天一天的混著,期間他也嚐試了很多的賺錢方法。他考過公務員,托關係找過工作,開過網店,上網寫過小說……但是無一例外的,每個故事的結局都不怎麽好。
考公務員陳子楊沒進過一比三的麵試;拖關係找工作需要的人情他也拿不出來;開網店賣點東北的土特產他一個月隻賣了三筆,剩下的沒賣出去的蘑菇和木耳因為存放不當都招了蟲子;上網寫小說寫了六十萬字愣是沒簽約,推薦票從頭到尾隻有三票,有兩票還是他自己投的,另外一票還是在論壇求來的。
總之一句話,現在的陳子楊是吃啥啥不剩,幹啥啥不行!眼看著半輩子都要過去了,連個老婆都娶不到,父母天天在他的耳邊嘮叨工作和娶媳婦的事兒,煩的他每天晚上都出去找朋友喝酒,每天喝的是爛醉如泥,借酒澆愁。
正當陳子楊準備就這樣渾渾噩噩的過完下半輩子的時候,這一天楊雷找到了他。
大核桃鎮上的居民,基本都是大核桃鐵礦的職工或者是職工的家屬。陳子楊的父母也是如此,兩人都是礦上的職工。陳子楊從小就在鐵礦開辦的礦山子弟學校上學,大核桃鐵礦子弟小學,大核桃鐵礦子弟中學。也就是在大核桃鐵礦子弟中學,陳子楊被血靈碑嚇得三年沒敢去男廁所。
這個小鎮的人簡單而樸素,這裏的生活寧靜而安逸。正是這樣的原因,再加上老道當初的告誡,囑咐陳子楊以後工作了不要離家太遠。讓陳子楊這個懶人大學畢業之後沒有像他的其他大學同學那樣選擇留在那些一二線的大城市工作,而是回到了他的家鄉,回到了生他養他的大核桃鎮,過著簡單而寧靜的生活。
因為陳子楊是個大學生,再加上他父親是礦上的老職工的關係,他很容易的成為了礦上的正式職工。陳子楊剛工作的時候是2004年,那個時候正趕上了礦上效益最好的時候,再加上當時鐵礦的加速發展,鐵礦正在引進信息化軟件,而陳子楊大學所學的專業是信息管理與信息係統,是一個連他也不知道這個專業是幹什麽的專業,於是他就被分到了鐵礦機關的信息科工作。
在當時來講,一畢業就能進到鐵礦的機關工作,讓人羨慕不已。
陳子楊在信息科的工作很簡單,也很輕鬆。每天他隻需要用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的時間,把前一天係統自動采集好的數據整理並且錄入係統就可以了。
除了偶爾打幾條sql語句幫助別人查詢一下數據之外,基本沒什麽事情可幹。再就是極個別的時候遇到突發情況導致的係統崩潰,隻要按照外包軟件商給的操作說明書調試幾下就行,要是還修理不好,就打電話給外包軟件商,讓他們派人遠程網上修理。
這個時期的陳子楊的生活是最愜意的。剛剛大學畢業就拿著幾千塊錢的工資,上班的時候喝喝茶水,看看報紙,和同事們吹吹牛皮,小日子過的甚是滋潤。對於一個像他這樣沒有上進心的懶人來講,這無疑就是神仙般的日子。
可惜好景不長。也不知道為什麽,幾年之後鐵礦的效益慢慢的開始下滑,又過了幾年,鐵礦甚至到了破產的邊緣。陳子楊認為最為搞笑的事情是,別的總公司給子公司的任務都是讓你賺多少錢,可是當時上級給大核桃鐵礦的指標是每季度的虧損不要超過多少錢!可見當時鐵礦都不景氣,大環境就是如此。即便是如此寬鬆的政策,依舊沒法製止鐵礦經濟的下滑。
大核桃鐵礦一個季度的虧損指標隻用了一個月就超額完成了!
作為礦上的職工,陳子楊和他的同事們並不是很了解為什麽鋼鐵行業會落魄如此。他們最關心的也不過是衣食住行。首先最要命的是連續的幾個月開不出工資,好不容易等工資補齊了又告訴他們以後隻發基本工資,接著是鐵礦的減產和間歇性的停產,再後來連基本工資的發放都成問題了,隻給每個人一個月500塊錢的生活費,再然後就是大批的非正式職工的解聘。
就是在這種大環境下,陳子楊基本上算是成為了一名新時代的準下崗職工。
世事無常,當年那麽紅火的煉鋼高爐如今再也不冒煙了,當年的風光不再了。陳子楊作為礦山子弟也算是親眼見證了他家鄉這裏鐵礦的興衰。效益好的時候簡直好到天上去了,不好的時候也能要了一堆人的命。
其實說陳子楊是個下崗職工有些誇張了,但是陳子楊現在和停薪留職沒有什麽區別。礦上的職工每個月領著幾百塊錢的生活費,大家都想著另謀出路。年輕點的和有能力的走出山溝去找工作,勤快點的到附近的縣市打打工,外邊有親朋好友的都去投靠。總之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這個時候的陳子楊發現他有些尷尬了。
三十出頭的年紀,一無所成的事業,從小的養尊處優,花了六、七年的時間養成的懶散的工作習慣,到現在陳子楊傻眼了,他根本就沒有就其他的謀生技能。
出去找工作,年齡沒有優勢;在小鎮附近找工作,又覺得賺錢太少,而且比較累。賺錢多的工作他又幹不了。一來二去陳子楊發現了一個很嚴峻的問題:他沒錢了!
陳子楊工作的幾年,除了生活的必須花費,倒是也剩下了一些錢,可他剛剛把全部的積蓄買了套房子,但是現在這房子不能當飯吃啊,不能當錢花啊。
陳子楊現在就是如此,一事無成,兩手空空。好在他的父母都退休了,退休工資雖然不多,但是最起碼父母的生活有了保障。而陳子楊因為緣分沒到所以一直沒有結婚,一個人吃飽全家不餓,沒有家庭的拖累,他想放手幹點什麽也都是可以的。
陳子楊的日子就這樣一天一天的混著,期間他也嚐試了很多的賺錢方法。他考過公務員,托關係找過工作,開過網店,上網寫過小說……但是無一例外的,每個故事的結局都不怎麽好。
考公務員陳子楊沒進過一比三的麵試;拖關係找工作需要的人情他也拿不出來;開網店賣點東北的土特產他一個月隻賣了三筆,剩下的沒賣出去的蘑菇和木耳因為存放不當都招了蟲子;上網寫小說寫了六十萬字愣是沒簽約,推薦票從頭到尾隻有三票,有兩票還是他自己投的,另外一票還是在論壇求來的。
總之一句話,現在的陳子楊是吃啥啥不剩,幹啥啥不行!眼看著半輩子都要過去了,連個老婆都娶不到,父母天天在他的耳邊嘮叨工作和娶媳婦的事兒,煩的他每天晚上都出去找朋友喝酒,每天喝的是爛醉如泥,借酒澆愁。
正當陳子楊準備就這樣渾渾噩噩的過完下半輩子的時候,這一天楊雷找到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