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楊利用了他大學畢業之後上班之前的一段閑暇的時間,一直在查詢龍隕之地的秘密。一來是因為他思念老道,二來也是冥冥之中他覺得這龍隕之地和他也有很深的關係。
陳子楊不明白為什麽他的家鄉這麽彈丸大的地方卻能成為溥儀宣詔退位的地方。為此他先是到溥儀宣詔退位舊址裏麵去看了一看。溥儀宣詔退位舊址,門票隻要三塊錢,這兒可能是中國境內門票最便宜的旅遊景點了吧,陳子楊來到這裏的時候他就這麽想著。
這個遺址隻是一個一二百平米的院子,幾間房子,這個房子原為大核桃礦山株式會社的員工食堂,如今保存的比較完好,改建成了如今的舊址,當年溥儀就是在這裏宣詔退位的。舊址裏麵隻是懸掛有一些當時的照片,並沒有什麽有意義的東西。
之後陳子楊又去了市裏的圖書館查看了縣誌,才大概知曉了其中的緣由。礦產!是因為這裏的礦產。
陳子楊記的大核桃鎮在十幾年前交通非常的不便利。大核桃鎮位於長白山山區,想要從大核桃鎮去一次臨海市,要麽坐火車要麽坐汽車。但不管是哪種方式,都要一個小時左右。十二公裏的直線距離至少需要一個小時!這在現代化的今天是個讓人無法相信的事情。
如果坐火車的話坐的是那種最老式的綠皮火車,中間在一個和大核桃鎮一樣大小的小鎮的火車站停靠一次,然後就是臨海市站。火車嘎遊嘎遊的雖然開的很慢,但是比較安全,缺點就是每天隻有一趟列車,時間上沒有靈活性。
如果想要時間上比較靈活的話就隻能坐汽車,走公路,但是那個時候大核桃鎮的公路交通不像現在這麽好,這麽方便,這麽安全。
十幾年前的時候大核桃鎮周邊的公路全是山道,而且山路危險異常,雖然這的山道沒有川藏公路的“死亡之路”那麽險峻,但也是強點有限。要走山道先要走盤山道爬到山脈的頂端附近,然後順著山上的公路走,所有的山路都是隨山而建,七扭八拐的,整個車程大大小小的彎道不下三十個,其中超過180度的轉彎就不下十個。下了盤山道才能到臨海市。
地圖上兩地之間直線距離隻有十二公裏,但走起山道路程卻變成了幾十公裏。而且山路又高又窄,山道的寬度隻有幾米,勉強算是單排雙車道,兩個寬點的車錯車的時候都要使勁靠邊加點小心,稍有不慎就會刮到一起,道路的一邊是山壁,另一邊就是大陡坡的懸崖。在這條路上每年都會有十幾起車毀人亡的事故發生。
不光是大核桃鎮到臨海的道路如此,臨海市往外走的唯一道路也是如此。尤其是一段叫老嶺的地方,外地司機開車到那裏都需要雇個當地司機開過去,自己是不敢開的。
這樣的情況直到陳子楊上大學的時候才有所改觀。新修建的一條沿江公路順著鴨綠江一直通到了鴨綠江入海口處的東丹市,現在從大核桃鎮坐車到臨海市隻需要十幾分鍾,而且非常的安全,道路平坦,雖然一邊依舊是山壁,另一邊卻是鴨綠江的美景,在這青山綠水中行駛,把出行變成了領略大自然的美景,和以前相比真是天壤之別。
特別是老嶺地區,現在早已經不用再走山道了,一條2776米的臨海老嶺隧道貫通了老嶺山脈,不但使得臨海市到附近的黑水市的車程縮短了近一個小時,更避開了山道,不用讓人再提心吊膽的開車了,這是陳子楊印象中他家鄉最實際最貼近百姓生活的發展變化了。
不管是臨海市還是大核桃鎮,按照國家的劃分都屬於艱苦邊遠地區。在十年前的國家地圖上,大核桃鎮是最細的那根線的盡頭。唯一從這裏連出去的線就是連到臨海市。因為沿江公路已經修好十幾年了,所以現在在地圖上連著大核桃鎮的線已經不隻一條了。這麽偏僻的地方,就算是按現有的通行方式來講,都屬於交通不便利、人口稀少的地方,更不用說幾十年以前了。
但就是這麽個地方,在九一八事變之後,卻被日本人死死的把在手裏,修公路修房屋,甚至連大核桃鎮都是日本人一手建立起來的,連大核桃鎮通往臨海的鐵路也是日本人建的。為什麽?為什麽日本占領東北的時候要費這麽大的勁來建設一個這麽偏僻的小鎮?就是為了這裏的礦產資源。
在清朝的時候,臨海市就是當時清朝幾個最大的林場之一,直到現在臨海市的林場也依然存在,不過現在早已經不再砍伐木頭了。從人砍馬拉,到停止砍伐前的火車運輸,整個臨海林場就是一個中國林業近現代的演化史。
陳子楊記的他小的時候這裏山上的樹木非常的多,以至於他最開始學會寫字的時候,把“臨海市”錯寫成了“林海市”,足見這裏的木材資源是多麽的豐富。
臨海市不光隻有木材資源,礦產資源更是豐富。臨海市下屬各鄉鎮的煤礦、鎂礦、鉛鋅礦以及大核桃鎮的鐵礦等礦產資源應有盡有。甚至在鴨綠江對麵的東朝僅一江之隔的山區,也有一個全亞洲排名第三的稀土礦。如果不考慮國家之間的界限的話,整個這一片長白山山區全是礦產資源。而且資源的質量非常的上乘。
就拿大核桃鎮的鐵礦來講,當時這裏的鐵礦石的含鐵量基本都在70%以上,那可真是純純的鐵疙瘩,鐵礦中的富鐵礦。不然的話,當初日本人也不會費那麽大的力氣建設這裏了。當然,這麽好的鐵礦石現在早已經開采光了。
八十多年前,日本人占領了東三省,到處搶奪各種資源貫徹執行他們的“以戰養戰”的策略。當時的大核桃鎮隻有三戶放牛為生的農戶。後來日本人在這裏發現了高質量大儲藏量的鐵礦,於是在這裏修路建房,才有了現在的大核桃鎮。
當時的大核桃鎮不像其他的一些城鎮是被日本人占領的,這裏是被日本人建造的。當時在這裏居住的有一大部分都是日本人,所以溥儀藏在這裏的安全有所保障。
本來日本人是想安排溥儀從這裏經朝鮮去日本,卻沒想到原子彈的爆炸加速了日本的敗亡。溥儀還沒來得及走,日本就宣布投降了,無奈之下的溥儀便在這裏宣詔退位了,這才有了龍隕之地一說。
陳子楊不明白為什麽他的家鄉這麽彈丸大的地方卻能成為溥儀宣詔退位的地方。為此他先是到溥儀宣詔退位舊址裏麵去看了一看。溥儀宣詔退位舊址,門票隻要三塊錢,這兒可能是中國境內門票最便宜的旅遊景點了吧,陳子楊來到這裏的時候他就這麽想著。
這個遺址隻是一個一二百平米的院子,幾間房子,這個房子原為大核桃礦山株式會社的員工食堂,如今保存的比較完好,改建成了如今的舊址,當年溥儀就是在這裏宣詔退位的。舊址裏麵隻是懸掛有一些當時的照片,並沒有什麽有意義的東西。
之後陳子楊又去了市裏的圖書館查看了縣誌,才大概知曉了其中的緣由。礦產!是因為這裏的礦產。
陳子楊記的大核桃鎮在十幾年前交通非常的不便利。大核桃鎮位於長白山山區,想要從大核桃鎮去一次臨海市,要麽坐火車要麽坐汽車。但不管是哪種方式,都要一個小時左右。十二公裏的直線距離至少需要一個小時!這在現代化的今天是個讓人無法相信的事情。
如果坐火車的話坐的是那種最老式的綠皮火車,中間在一個和大核桃鎮一樣大小的小鎮的火車站停靠一次,然後就是臨海市站。火車嘎遊嘎遊的雖然開的很慢,但是比較安全,缺點就是每天隻有一趟列車,時間上沒有靈活性。
如果想要時間上比較靈活的話就隻能坐汽車,走公路,但是那個時候大核桃鎮的公路交通不像現在這麽好,這麽方便,這麽安全。
十幾年前的時候大核桃鎮周邊的公路全是山道,而且山路危險異常,雖然這的山道沒有川藏公路的“死亡之路”那麽險峻,但也是強點有限。要走山道先要走盤山道爬到山脈的頂端附近,然後順著山上的公路走,所有的山路都是隨山而建,七扭八拐的,整個車程大大小小的彎道不下三十個,其中超過180度的轉彎就不下十個。下了盤山道才能到臨海市。
地圖上兩地之間直線距離隻有十二公裏,但走起山道路程卻變成了幾十公裏。而且山路又高又窄,山道的寬度隻有幾米,勉強算是單排雙車道,兩個寬點的車錯車的時候都要使勁靠邊加點小心,稍有不慎就會刮到一起,道路的一邊是山壁,另一邊就是大陡坡的懸崖。在這條路上每年都會有十幾起車毀人亡的事故發生。
不光是大核桃鎮到臨海的道路如此,臨海市往外走的唯一道路也是如此。尤其是一段叫老嶺的地方,外地司機開車到那裏都需要雇個當地司機開過去,自己是不敢開的。
這樣的情況直到陳子楊上大學的時候才有所改觀。新修建的一條沿江公路順著鴨綠江一直通到了鴨綠江入海口處的東丹市,現在從大核桃鎮坐車到臨海市隻需要十幾分鍾,而且非常的安全,道路平坦,雖然一邊依舊是山壁,另一邊卻是鴨綠江的美景,在這青山綠水中行駛,把出行變成了領略大自然的美景,和以前相比真是天壤之別。
特別是老嶺地區,現在早已經不用再走山道了,一條2776米的臨海老嶺隧道貫通了老嶺山脈,不但使得臨海市到附近的黑水市的車程縮短了近一個小時,更避開了山道,不用讓人再提心吊膽的開車了,這是陳子楊印象中他家鄉最實際最貼近百姓生活的發展變化了。
不管是臨海市還是大核桃鎮,按照國家的劃分都屬於艱苦邊遠地區。在十年前的國家地圖上,大核桃鎮是最細的那根線的盡頭。唯一從這裏連出去的線就是連到臨海市。因為沿江公路已經修好十幾年了,所以現在在地圖上連著大核桃鎮的線已經不隻一條了。這麽偏僻的地方,就算是按現有的通行方式來講,都屬於交通不便利、人口稀少的地方,更不用說幾十年以前了。
但就是這麽個地方,在九一八事變之後,卻被日本人死死的把在手裏,修公路修房屋,甚至連大核桃鎮都是日本人一手建立起來的,連大核桃鎮通往臨海的鐵路也是日本人建的。為什麽?為什麽日本占領東北的時候要費這麽大的勁來建設一個這麽偏僻的小鎮?就是為了這裏的礦產資源。
在清朝的時候,臨海市就是當時清朝幾個最大的林場之一,直到現在臨海市的林場也依然存在,不過現在早已經不再砍伐木頭了。從人砍馬拉,到停止砍伐前的火車運輸,整個臨海林場就是一個中國林業近現代的演化史。
陳子楊記的他小的時候這裏山上的樹木非常的多,以至於他最開始學會寫字的時候,把“臨海市”錯寫成了“林海市”,足見這裏的木材資源是多麽的豐富。
臨海市不光隻有木材資源,礦產資源更是豐富。臨海市下屬各鄉鎮的煤礦、鎂礦、鉛鋅礦以及大核桃鎮的鐵礦等礦產資源應有盡有。甚至在鴨綠江對麵的東朝僅一江之隔的山區,也有一個全亞洲排名第三的稀土礦。如果不考慮國家之間的界限的話,整個這一片長白山山區全是礦產資源。而且資源的質量非常的上乘。
就拿大核桃鎮的鐵礦來講,當時這裏的鐵礦石的含鐵量基本都在70%以上,那可真是純純的鐵疙瘩,鐵礦中的富鐵礦。不然的話,當初日本人也不會費那麽大的力氣建設這裏了。當然,這麽好的鐵礦石現在早已經開采光了。
八十多年前,日本人占領了東三省,到處搶奪各種資源貫徹執行他們的“以戰養戰”的策略。當時的大核桃鎮隻有三戶放牛為生的農戶。後來日本人在這裏發現了高質量大儲藏量的鐵礦,於是在這裏修路建房,才有了現在的大核桃鎮。
當時的大核桃鎮不像其他的一些城鎮是被日本人占領的,這裏是被日本人建造的。當時在這裏居住的有一大部分都是日本人,所以溥儀藏在這裏的安全有所保障。
本來日本人是想安排溥儀從這裏經朝鮮去日本,卻沒想到原子彈的爆炸加速了日本的敗亡。溥儀還沒來得及走,日本就宣布投降了,無奈之下的溥儀便在這裏宣詔退位了,這才有了龍隕之地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