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進程
[三國同人]焚香祭酒 作者:積羽成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曹操聽了崔頌的話,沒有直接應答,隻拍了拍崔頌的肩:“此處無人,子琮若有什麽想法,盡可與孤說。”
倒是想起當年陳宮背叛、己方告急時,是當時尚未投效自己的崔頌做的說客,成功說服呂布退兵。
崔頌道:“呂布此人,雖反複無常,到底有個優點。”
曹操示意他繼續說。
崔頌微微一笑:“正是:感情用事,任人唯親。”
曹操眉宇微挑,剛想著‘這算是哪門子的優點’,忽然心中一動。
他探究地看向崔頌,對上崔頌不躲不避的目光,半晌,哈哈大笑。
“果然是個好‘優點’。”
遂往高台的方向走,走了兩步,轉過身,招呼崔頌一同過去。
崔頌心中略舒,同樣往回走。
曹操所擔心的,無非是呂布的“不定”。他認為呂布的“反複”是一個不可控的因素,為了避免這把過於鋒利的刀傷到自己,寧可毀之。崔頌所說的呂布的優點,實際上是他最大的弱點,也是他通過這場戰役的布局,千方百計呈現給曹操看的東西。
若弱點是刀鞘,崔頌不過是獻鞘者。要如何處理呂布這把刀,隻能看曹操的心意。
終究盡人事,聽曹命罷了。
曹操回到高台,看著下方的呂布久久不語。
呂布見曹操麵無表情,不表態亦無動作,心中焦慮不安。
又見劉備木樁子似的站在一邊,分明答應了求情的事,卻遲遲不向曹操進言;以為劉備想要反悔,情急之下,大聲喊道:
“玄德公——答應我的事,你忘了嗎?”
見曹操的視線輕飄飄地往自己的方向飄了過來,劉備叫苦不迭,在心裏把呂布罵得狗血淋頭。
如果不是知道呂布素來如此“言語無狀”,未必存有壞心,他都要懷疑呂布是不是死前想找個墊背的,故意把他拖下水。
“呂將軍此話讓備困惑,還請將軍說個清楚,莫要叫明公誤會。”
呂布自知失言,趕緊道:“布無狀,仗著自己於劉玄德有恩,覥顏相求,欲劉玄德在明公麵前美言幾句。”
形勢所迫,呂布不再遮掩,坦白他趁曹操離開時做下的小動作。
曹操便朝劉備笑道:“使君意下如何?”
被這麽一攪和,劉備那句“明公不見布之事丁建陽及董太師乎[1]”也說不出來了,他仔細琢磨曹操的心意,試著折中取巧道:“若論避嫌,我本不該言,隻是……”
他長歎了口氣,“呂將軍於我有‘轅門射戟’之恩,備在此鬥膽,請司空抬一抬手,饒將軍一命。”
曹操聽到這中規中矩的求情,撫須道:“既如此,便應使君之求,暫且饒過呂布的性命。來人,請呂將軍去‘客舍’坐坐,好生招待著。”
劉備:“???”
劉備沒想到曹操竟然留了呂布的性命,把他軟禁了起來,一時有些發懵。
他重新估量曹操的心思,越想,越覺得沉重。
曹操此舉乃是明顯的異常之舉。劉備摸不透他的用意,便覺得後背發麻,好似被三兩隻螞蟻爬過,耿耿於心,無法忽略。
倒是呂布,不知其中深意,隻以為是劉備的求情起了效果。一邊高興,一邊猶覺得劉備剛才的求情不夠力度,遂朝劉備使眼色,讓他再多求情兩句。
劉備無語至極。好在呂布很快被帶走,士兵們另壓了陳宮上來。
“公台,許久未見。”
陳宮背脊挺直,沒有接話。
曹操再問:“你可有話要說?”
陳宮冷哼:“但求一死耳。”
戲誌才接收到曹操的眼神暗示,開口道:
“你若一死了之,你的妻兒該當如何?”
“罪不及妻兒,以曹公的英明,如何會與婦孺老弱計較?”
崔頌能猜到陳宮的一二分心思。
他之所以拒絕投降,決定慷慨赴死,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個是為了己身:他當初背叛曹操,給曹操帶來幾近滅頂的嚴重打擊。誇張點說,他當時的行為稱得上是“在曹操後背插刀,插得他差點就地撲街,再也爬不起來”。後果之嚴重,哪怕曹操願意既往不咎,重新接納他,也難免會有點想法。而陳宮自己,亦過不去心頭那道坎。何必自取其辱。
另一個則是為了家人:他若活著,曹操就算重新啟用,也會暗自戒備,心存芥蒂,而他的家人,將隨著他的過去,一生蒙在他的暗影之下。既如此,倒不如以他的死,換取家人的平安。人死則仇消,他一死,以曹操的性情,就算有再多的暗怨,也會全部放下,替他照顧他的家人。
崔頌能猜到的,與陳宮相處多年的曹操自然也能猜到。
若是曹操並未獲得崔頌的協助,根據曆史的記載,他還要多用四個月的時間,等到己方士兵疲憊不堪、糧草幾近用盡的時候才將下邳攻下。
那時的曹操,必定為了早點穩固局勢,避免節外生枝,而將不安定因素呂布、陳宮、高順全部斬首。
而如今,曹軍精力、士氣高漲,糧食充足,曹操不免對呂布等人生出不同的想法。
所以,在陳宮說完這段半請求、半激將的話後,曹操沒有接茬,反而露出一個意味不明的表情。
“若我非要計較呢?”
陳宮:???
麵對這出乎意料的劇本,陳宮懵了懵,還想繼續發動嘴炮說服曹操,就見曹操揮手召來士兵。
“堵上嘴,拉下去。”曹操欣賞著陳宮千變萬化的表情,緩緩加了一句,“帶去‘客舍’,與高順同室相伴。”
陳宮與高順,向來相看兩相厭,曹操這一招不可謂不損。
被堵了嘴的陳宮發出“嗚嗚嗚”的聲響,蹬著腳被士兵帶走。
圍觀了一整場的劉備隱約摸索到曹操的意圖,不知是喜是憂。
曹操處置完降臣,對有功之臣簡單地嘉獎了一番,便親切地拉著劉備,讓他和自己同坐一車。
再次被曹操搞“特殊待遇”的劉備炸得寒毛直豎,險些把後背的衣服都頂起來了。
他深知曹操此舉有施壓試探的成分在,哪怕他極為沉得住氣,麵對這時不時的裹糖之毒,亦不免生出一分煩躁。
意識到這一點,劉備心中一凜,暗道:
曹操果非常人也。如此心性,稍有不慎,便會被他逼得失了分寸,需得更加小心才是。
卻不知曹操那邊也在感慨劉備的難啃。他暗中逼迫了那麽久,就等著劉備露出破綻,一擊除去。誰知劉備竟像個牛皮水囊,怎麽壓都壓不破,還能將他的勁力推回來幾分。
兩個各懷心思的人,表麵上惺惺相惜,同坐一輛車,攜手而去。
剩下的人亦三三兩兩地散了。相關人員按照曹操的指示,投入下邳的重建中。
過了兩個月,下邳煥發新生。曹操接納原在呂布軍中的陳群父子,征陳群為自己的掾屬。
同年同月,曹操受引薦,召用王模、周逵。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春,傳來袁紹大破公孫瓚,占據幽州的消息。
朝廷封劉備為左將軍,賜金印紫綬。
壓力山大的劉備,在多次被董承的人“巧遇”,甚至有一次被董承本人“巧遇”後,實在忍耐不住,對著董承看似客氣,實則暗藏脅迫地道:
“君如此行徑,不怕我上報給曹司空嗎?”
董承絲毫不怕他的脅迫,桀桀而笑:“劉將軍若是能向司空稟報,早就去了,何至於被我糾纏這許久?”
劉備冷然回視。
董承繼續道,“因為將軍知道,一旦此事通稟了曹操,我定會拉將軍下水。而曹操正愁找不到名目處置將軍,必會借題發揮。這種將自己的把柄奉上,正入曹操下懷,自取滅亡的行為,將軍如何能做?”
劉備道:“君欲何為?”
董承從懷裏取出一條綢衣帶,作出一副恭謹之色:“此乃聖上血書,‘衣帶詔’也,劉將軍還不聽命!”
劉備來不及去看那條衣帶,聞言,躬身行禮。
董承念完衣帶詔中對曹操的種種論罪,取出筆,對劉備道:
“劉將軍,署名否?”
劉備被這半逼半就的邀請氣笑了:“備自當為聖上肝腦塗地,隻不知道——這衣帶詔是真是假?”
董承臉色倏然一變。
劉備一瞧他這模樣,便知這“衣帶詔”果然有異,既惱怒董承的糾纏,又驚異於他的大膽。
董承強嘴道:“朝中大半有識之士皆知此事,怎會有假?”
劉備暗笑。若朝中有大半人參與,曹操怎會一無所知?他若這麽無能,早死在呂布的手上了,怎能走到今天的位置?
不過是三兩個蠢笨之人,結成烏合之眾,在此跳腳罷了。
雖是這麽想,但劉備知道,如果董承今天要不到一個結果,他是不可能善罷甘休的。
是以,劉備並未拆穿董承的謊言,故意作出一副遲疑不決的模樣,在董承的再三催促中,在那一串聯合簽名的末尾,寫上了自己的名字。
董承見劉備上了賊船,便放心地把他當成自己人,與他一同探討“打倒曹賊”的計劃。
劉備明麵上聽得認真,內心對董承等人天真的妄想感到無語。
他倒是想幫皇帝洗一洗這些“忠臣”的腦子,可又想到:能背著皇帝做出這種事,這些人不過是借皇帝的名義,替自己爭奪權力的宵小罷了,算是哪門子的忠臣?他們本質上與曹操並無不同,卻沒有曹操的半點眼力與權謀。
歇了多管閑事的心思,劉備借助所謂的“反曹”計劃,反過來將董承耍的團團轉。最後,他借助董承的人脈與勢力,趁著曹操征伐袁術的這個機會,悄悄地溜了。
倒是想起當年陳宮背叛、己方告急時,是當時尚未投效自己的崔頌做的說客,成功說服呂布退兵。
崔頌道:“呂布此人,雖反複無常,到底有個優點。”
曹操示意他繼續說。
崔頌微微一笑:“正是:感情用事,任人唯親。”
曹操眉宇微挑,剛想著‘這算是哪門子的優點’,忽然心中一動。
他探究地看向崔頌,對上崔頌不躲不避的目光,半晌,哈哈大笑。
“果然是個好‘優點’。”
遂往高台的方向走,走了兩步,轉過身,招呼崔頌一同過去。
崔頌心中略舒,同樣往回走。
曹操所擔心的,無非是呂布的“不定”。他認為呂布的“反複”是一個不可控的因素,為了避免這把過於鋒利的刀傷到自己,寧可毀之。崔頌所說的呂布的優點,實際上是他最大的弱點,也是他通過這場戰役的布局,千方百計呈現給曹操看的東西。
若弱點是刀鞘,崔頌不過是獻鞘者。要如何處理呂布這把刀,隻能看曹操的心意。
終究盡人事,聽曹命罷了。
曹操回到高台,看著下方的呂布久久不語。
呂布見曹操麵無表情,不表態亦無動作,心中焦慮不安。
又見劉備木樁子似的站在一邊,分明答應了求情的事,卻遲遲不向曹操進言;以為劉備想要反悔,情急之下,大聲喊道:
“玄德公——答應我的事,你忘了嗎?”
見曹操的視線輕飄飄地往自己的方向飄了過來,劉備叫苦不迭,在心裏把呂布罵得狗血淋頭。
如果不是知道呂布素來如此“言語無狀”,未必存有壞心,他都要懷疑呂布是不是死前想找個墊背的,故意把他拖下水。
“呂將軍此話讓備困惑,還請將軍說個清楚,莫要叫明公誤會。”
呂布自知失言,趕緊道:“布無狀,仗著自己於劉玄德有恩,覥顏相求,欲劉玄德在明公麵前美言幾句。”
形勢所迫,呂布不再遮掩,坦白他趁曹操離開時做下的小動作。
曹操便朝劉備笑道:“使君意下如何?”
被這麽一攪和,劉備那句“明公不見布之事丁建陽及董太師乎[1]”也說不出來了,他仔細琢磨曹操的心意,試著折中取巧道:“若論避嫌,我本不該言,隻是……”
他長歎了口氣,“呂將軍於我有‘轅門射戟’之恩,備在此鬥膽,請司空抬一抬手,饒將軍一命。”
曹操聽到這中規中矩的求情,撫須道:“既如此,便應使君之求,暫且饒過呂布的性命。來人,請呂將軍去‘客舍’坐坐,好生招待著。”
劉備:“???”
劉備沒想到曹操竟然留了呂布的性命,把他軟禁了起來,一時有些發懵。
他重新估量曹操的心思,越想,越覺得沉重。
曹操此舉乃是明顯的異常之舉。劉備摸不透他的用意,便覺得後背發麻,好似被三兩隻螞蟻爬過,耿耿於心,無法忽略。
倒是呂布,不知其中深意,隻以為是劉備的求情起了效果。一邊高興,一邊猶覺得劉備剛才的求情不夠力度,遂朝劉備使眼色,讓他再多求情兩句。
劉備無語至極。好在呂布很快被帶走,士兵們另壓了陳宮上來。
“公台,許久未見。”
陳宮背脊挺直,沒有接話。
曹操再問:“你可有話要說?”
陳宮冷哼:“但求一死耳。”
戲誌才接收到曹操的眼神暗示,開口道:
“你若一死了之,你的妻兒該當如何?”
“罪不及妻兒,以曹公的英明,如何會與婦孺老弱計較?”
崔頌能猜到陳宮的一二分心思。
他之所以拒絕投降,決定慷慨赴死,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個是為了己身:他當初背叛曹操,給曹操帶來幾近滅頂的嚴重打擊。誇張點說,他當時的行為稱得上是“在曹操後背插刀,插得他差點就地撲街,再也爬不起來”。後果之嚴重,哪怕曹操願意既往不咎,重新接納他,也難免會有點想法。而陳宮自己,亦過不去心頭那道坎。何必自取其辱。
另一個則是為了家人:他若活著,曹操就算重新啟用,也會暗自戒備,心存芥蒂,而他的家人,將隨著他的過去,一生蒙在他的暗影之下。既如此,倒不如以他的死,換取家人的平安。人死則仇消,他一死,以曹操的性情,就算有再多的暗怨,也會全部放下,替他照顧他的家人。
崔頌能猜到的,與陳宮相處多年的曹操自然也能猜到。
若是曹操並未獲得崔頌的協助,根據曆史的記載,他還要多用四個月的時間,等到己方士兵疲憊不堪、糧草幾近用盡的時候才將下邳攻下。
那時的曹操,必定為了早點穩固局勢,避免節外生枝,而將不安定因素呂布、陳宮、高順全部斬首。
而如今,曹軍精力、士氣高漲,糧食充足,曹操不免對呂布等人生出不同的想法。
所以,在陳宮說完這段半請求、半激將的話後,曹操沒有接茬,反而露出一個意味不明的表情。
“若我非要計較呢?”
陳宮:???
麵對這出乎意料的劇本,陳宮懵了懵,還想繼續發動嘴炮說服曹操,就見曹操揮手召來士兵。
“堵上嘴,拉下去。”曹操欣賞著陳宮千變萬化的表情,緩緩加了一句,“帶去‘客舍’,與高順同室相伴。”
陳宮與高順,向來相看兩相厭,曹操這一招不可謂不損。
被堵了嘴的陳宮發出“嗚嗚嗚”的聲響,蹬著腳被士兵帶走。
圍觀了一整場的劉備隱約摸索到曹操的意圖,不知是喜是憂。
曹操處置完降臣,對有功之臣簡單地嘉獎了一番,便親切地拉著劉備,讓他和自己同坐一車。
再次被曹操搞“特殊待遇”的劉備炸得寒毛直豎,險些把後背的衣服都頂起來了。
他深知曹操此舉有施壓試探的成分在,哪怕他極為沉得住氣,麵對這時不時的裹糖之毒,亦不免生出一分煩躁。
意識到這一點,劉備心中一凜,暗道:
曹操果非常人也。如此心性,稍有不慎,便會被他逼得失了分寸,需得更加小心才是。
卻不知曹操那邊也在感慨劉備的難啃。他暗中逼迫了那麽久,就等著劉備露出破綻,一擊除去。誰知劉備竟像個牛皮水囊,怎麽壓都壓不破,還能將他的勁力推回來幾分。
兩個各懷心思的人,表麵上惺惺相惜,同坐一輛車,攜手而去。
剩下的人亦三三兩兩地散了。相關人員按照曹操的指示,投入下邳的重建中。
過了兩個月,下邳煥發新生。曹操接納原在呂布軍中的陳群父子,征陳群為自己的掾屬。
同年同月,曹操受引薦,召用王模、周逵。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春,傳來袁紹大破公孫瓚,占據幽州的消息。
朝廷封劉備為左將軍,賜金印紫綬。
壓力山大的劉備,在多次被董承的人“巧遇”,甚至有一次被董承本人“巧遇”後,實在忍耐不住,對著董承看似客氣,實則暗藏脅迫地道:
“君如此行徑,不怕我上報給曹司空嗎?”
董承絲毫不怕他的脅迫,桀桀而笑:“劉將軍若是能向司空稟報,早就去了,何至於被我糾纏這許久?”
劉備冷然回視。
董承繼續道,“因為將軍知道,一旦此事通稟了曹操,我定會拉將軍下水。而曹操正愁找不到名目處置將軍,必會借題發揮。這種將自己的把柄奉上,正入曹操下懷,自取滅亡的行為,將軍如何能做?”
劉備道:“君欲何為?”
董承從懷裏取出一條綢衣帶,作出一副恭謹之色:“此乃聖上血書,‘衣帶詔’也,劉將軍還不聽命!”
劉備來不及去看那條衣帶,聞言,躬身行禮。
董承念完衣帶詔中對曹操的種種論罪,取出筆,對劉備道:
“劉將軍,署名否?”
劉備被這半逼半就的邀請氣笑了:“備自當為聖上肝腦塗地,隻不知道——這衣帶詔是真是假?”
董承臉色倏然一變。
劉備一瞧他這模樣,便知這“衣帶詔”果然有異,既惱怒董承的糾纏,又驚異於他的大膽。
董承強嘴道:“朝中大半有識之士皆知此事,怎會有假?”
劉備暗笑。若朝中有大半人參與,曹操怎會一無所知?他若這麽無能,早死在呂布的手上了,怎能走到今天的位置?
不過是三兩個蠢笨之人,結成烏合之眾,在此跳腳罷了。
雖是這麽想,但劉備知道,如果董承今天要不到一個結果,他是不可能善罷甘休的。
是以,劉備並未拆穿董承的謊言,故意作出一副遲疑不決的模樣,在董承的再三催促中,在那一串聯合簽名的末尾,寫上了自己的名字。
董承見劉備上了賊船,便放心地把他當成自己人,與他一同探討“打倒曹賊”的計劃。
劉備明麵上聽得認真,內心對董承等人天真的妄想感到無語。
他倒是想幫皇帝洗一洗這些“忠臣”的腦子,可又想到:能背著皇帝做出這種事,這些人不過是借皇帝的名義,替自己爭奪權力的宵小罷了,算是哪門子的忠臣?他們本質上與曹操並無不同,卻沒有曹操的半點眼力與權謀。
歇了多管閑事的心思,劉備借助所謂的“反曹”計劃,反過來將董承耍的團團轉。最後,他借助董承的人脈與勢力,趁著曹操征伐袁術的這個機會,悄悄地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