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郎穿上了剛剛收到沒多久的“製服”,他老娘見到,點著頭說:“這看著確實是挺精神的。”


    這也是一身短打扮,和短褐式樣相仿,褲腿紮緊,袖口處也有束袖,雖然不是長衫直綴,但處處透著精幹利落。


    王二郎叫了一聲:“娘,幫我把這袖章別上。”


    王家大娘給兒子別上一個紅布做的袖筒,好奇地問:“這是啥?”


    王二郎挺胸凸肚,驕傲地說:“稽查隊的袖章,上邊寫的是‘稽查’兩個字。戴著這個,全寨都知道咱是稽查隊的人。”


    王家大娘點著頭,眼裏滿是欣慰:“就跟以前縣衙的差役背後都寫個字似的……終於咱二郎也是吃皇糧的人了。”


    王二郎記起賈放數次教誨,那“為人民服務”的道理,心裏想著自己現在這個“稽查隊長”其實和父母印象中那“吃皇糧的”不完全一樣。但他又不知道該怎麽解釋,隻得搪塞:“娘,今兒有寨子裏辦商業懇談會,所以孩兒很忙,中午不回來啦,晚上再說。”


    王大娘暈乎著:“啥……啥墾、啥會?”


    王二郎大聲說:“其實就是辦集,咱們寨子裏辦自己的集,別處都到咱們這兒來。”


    這是桃源寨的鄉民花了好幾天的功夫四處去各村各寨宣傳的結果。周圍的村寨聽說桃源寨裏填來的病人找到了“神藥”病都好全了,又有不少來自餘江的出產和手工匠人,都表示有興趣來看一看。但是究竟能來多少人,誰心裏都沒底。


    賈放也給寨子裏的人打了“預防針”——雖然誰也不曉得“預防針”是什麽意思。賈放說第一次辦集來得人不多很正常,但隻要能讓外頭的人知道咱們這兒有出產,交換起來能讓他們得到好處,往後來的人會越來越多的。


    此外賈放還給這集子起了個怪名字,叫做“商業懇談會”。這五個字王二郎現在都認識,但連起來還是有點兒不知道是什麽意思——總之是辦集就對了。


    告別了家裏人,王二郎精神抖擻,離開了自家的房子,先在他所在的新餘村裏轉了一圈,順便和幾個手下會合。


    王二郎抬頭望望這座嶄新麵貌的“新餘村”,心裏也有些感慨。之前誰也沒想到能在這麽短的時間裏住上自家建的房子。


    剛來的時候大家住簡易活動房,已經比一路來時那沿途寄住的破廟荒村好得多了。現在村裏人都分到了宅基地,便馬上開始在自己家的地方上蓋房。現在放眼望去,新餘村已經初具規模,房子已經起了不少,也有好些人家告別了簡易活動房裏的蝸居,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搬到自家地盤上。


    目前已經起的房子都還比較簡陋,多數人家隻來得及起一間主屋。但村裏大多數人都選擇了先把地基打好,然後蓋上一間主屋,住進去,其他的屋子、院牆院門什麽的,留待以後慢慢蓋。


    王二郎現在站在村中央,放眼看去,覺得這村子還挺好看的。主要原因是賈放提供了一個蓋房子的樣子,他管這個叫“製式”。每家的房子可以在“製式”的基礎上做些改動和裝飾,但是大體規製是一樣的。


    再加上每一家用的都是上遊送來的圓木,和桃源寨磚瓦廠燒出的磚瓦,所以蓋出來的房子當真是風格統一,看起來相當的舒服養眼。


    ——是有個村子的模樣了,王二郎想。


    除了各家的私宅,村裏的“公共廁所”也蓋起來了。目前各家還沒有自己蓋茅廁的條件,但賈放說是已經規劃好了“管線”和沼氣池的位置,往後村裏各家各戶可以自己修茅廁,從那沼氣池出來的氣還可以用來給各家各戶燒灶,連柴都不用砍。


    “公共廁所”外還修了長長一排洗手池。一個孩子從廁所裏匆匆跑出來,一眼瞅見王二郎,馬上乖覺地爬到洗手池上,扭開龍頭,使勁兒洗了一會兒手。


    王二郎衝那孩童瞪了一眼,心裏想:這還差不多。


    他在村子中間的空地上等了一會兒,幾個手下也都到了,一個個雄赳赳氣昂昂的,袖子上都別著袖章。


    這些手下也都是王二郎親自挑的,他挑人之前曾經問過賈放,稽查隊的隊員要滿足什麽標準。賈放隻說了一件:衝著解決問題去的,而不是輕易挑起糾紛。


    王二郎在村中“稽查”了幾次之後深以為然,挑人便也隻找那些穩重平和的,愛掐挑惹事的一概不要,果然他的隊伍就比較好帶——至少比趙五光的好。


    王二郎帶隊前往“商業懇談會”的主要舉辦地,半途與趙五光的人會合。那時趙五光正在幫著桃源村一個工匠換“木軌”。


    王二郎和他的手下們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他們來這桃源寨也有一陣子了,日常見到地上鋪著兩道木軌,也見過有人用這木軌拉小車、運東西。可王二郎從沒想過這釘在地上的東西還能換。


    趙五光白了同僚一眼,說:“傻愣著幹啥,還不快點搭把手!今日教外村來的開開眼,全靠這個了。”


    王二郎恍然大悟,趕緊手一揮,帶著自己麾下的“小弟”一起上前,幫忙抬起已經卸下的朽壞木軌,換上新的替代。


    “別看這是木頭的,還真沉。”一個隊員忍不住抱怨。


    “沉?”趙五光粗豪大笑,“沉就對了!賈三爺說過,這軌道就是要沉。別處的軌道都是用銅用鐵做的,咱們這兒用的是鐵木,才能經久耐用。”


    王二郎伸手撫著地麵上新安上的木軌,問:“這東西,真那麽有用嗎?”


    趙五光“切”了一聲,說:“這當然。以前咱沒這木軌的時候,你背個三五十斤就頂天了吧?用小車裝個百來斤就推不動了吧?現在用著木軌,少說也能裝個五百斤,牽頭驢子,輕輕鬆鬆就運到地頭了。”


    趙五光越說越興奮,伸手比劃:“就比如說咱新開那磚瓦廠吧?你瞅著它離河岸邊挺遠,用的那些河泥要運到窯邊得費挺大勁兒的吧?唉,用這木軌,推一輛小車,輕輕鬆鬆就運到了。”


    王二郎看那木軌的走向,還真是從河邊起始,到那磚瓦廠還挺近的。


    趙五光繼續吹牛:“咱賈三爺還說了,以後這磚瓦廠能建成個大廠,這磚瓦開始往外村運,也一樣用這木軌,把磚瓦運到河邊,往木筏上一送,直接運到下遊。咱這磚瓦廠可不就不止做本寨生意,也能做外頭的生意了?”


    王二郎撓撓頭,心想:也是!可自己咋就從來沒想到把磚瓦往外運的事兒?可見這眼界還是差了,和賈三爺沒的比。


    但他瞅瞅這幾百步長的木軌,回頭望望正在興建的新餘村,問:“可現在最著急的難道不是往新村子裏運磚瓦嗎?為啥不往另一頭延延,這樣大家運磚也便宜些。”


    趙五光一副知情人的模樣:“早就在規劃啦!”他說,“賈三爺這次開‘商業懇談’,也是想和上遊的人定個長期的契約,讓上遊的人定時把伐到的鐵木送來。”


    “三爺還說了,這軌道有用的很,以後不止能運貨,還能運人呢!”


    運人?王二郎和他幾個稽查隊的手下全都傻眼了——“這……從這兒走到新餘村也沒幾步路,犯不上用這軌道運人吧!”


    此刻王二郎滿腦子都是自己窩成一團,貓在個手推車裏的樣子,身後是他的隊員,推著他在村裏巡視。


    這……和以前見過那官老爺的八抬大轎比起,實在太不夠威風了吧。


    王二郎還是想自己走。


    趙五光卻手一揮,學著賈放的口氣:“想遠一點,以後咱這桃源寨變大了呢,變成桃源鄉、桃源縣、桃源州了呢?方圓好幾十裏,幾十個村。那時我趙五光要找你王二郎串門子,就跳上一輛車,車前頭有馬匹拉著咱,車後頭裝著我送你的土產……嗨,我沒事送你土產幹嘛……總之我去你們村串門子,馬車拉著風馳電掣的,幾十裏地,一兩個時辰就到了。”


    王二郎張大的嘴合不上了,他順著趙五光的描述去遐想,依稀真的見到了一座大城,城外頭分布著好多個村莊,村莊和村莊之間都有木軌聯係,往來便捷,想去哪裏,一眨眼就到了。


    也就隻有在這裏,他才敢這樣遐想。


    “趙隊長,可現在咱這兒隻有四個村子,間隔也就……一兩裏啊?”王二郎一個手下怯生生地發言。


    誰知趙五光挺胸凸肚地說:“賈三爺說過的,一定要敢想,敢想才有實現的希望。你要是連想都不敢想……”


    王二郎激動地打斷:“你說得對!”


    這倆向來喜歡抬杠,早已是杠慣了的。趙五光突然被王二郎附和了,一下子感覺非常不習慣。


    誰知王二郎掉了句書袋:“但是千裏之行始於足下,想歸想,今天的差事得好好辦妥。否則肖想將來,也是白想。”


    大家想想也對,便一起幫工匠裝完了木軌,趕緊到“商業懇談會”舉辦地去了。


    *


    桃源寨的“商業懇談會”在原先搭建“簡易活動房”的地方舉行。自從餘江來的新移民各自搬遷到自己分得的宅基地上去之後,這簡易活動房便被拆掉了不少,材料都原樣保存在賢良祠後麵,說是以備不時之需,以後再用。


    但是這簡易活動房還是保留了好幾間——作為桃源寨集體辦公室的所在地。畢竟賈放想想各村的村辦公室可以暫時放在村長家裏,但是管理整座寨子集體事務的辦公室放在哪個村都不合適,最終就選定了這裏。


    稽查隊精神抖擻地走過一排活動房,王二郎的識字課已經快要結業了,一個個給他的隊員講解:“這是檔案辦公室,咱們的戶籍身份都在這裏登記,家裏的人口變動一定要通知到這裏。”


    “這是金融辦,大家都知道這是幹啥的吧?換銅錢跟流通券就在這裏。”


    “這是招商辦,我也不曉得這是幹啥的。但聽說今天這商業懇談會就是他們辦的——大家看這場地、這棚子、這攤位……都是他們折騰出來的。”


    招商會的人就一起向王二郎和趙五光打招呼:“多謝幫忙啊!”


    集上事情多,有稽查隊維護治安至關重要。所以招商會的人對稽查隊態度友善。稽查隊也立馬挺起胸、邁開腿,威風凜凜地繼續“稽查”。


    可能是招商會的人前期工作做得不錯,外頭村寨過來的人比預想的要多。一問才知道,招商會的人承諾了,頭回過來趕集,想要擺攤設點的,排號拿攤位,攤位費和衛生費全免,還免費贈送一頓飯。


    招商會的人還說了,如果覺得好,可以申請登記,以後可以在此長期擺攤,費用會有很大的折扣——不過這也不強求,大家頭回來,看著覺得好了,再說這些也不遲。


    於是不少外鄉人背著背簍,手提肩挑,拎著滿滿的山貨到桃源寨來。不過好些人即便來了還是心存猶豫:


    “以前桃源村沒啥錢,現在來了餘江的人,也好不到哪兒去吧?”


    “反正你我這些山貨也值不了什麽錢。就當白跑一趟唄。”


    但很快他們就發現,這桃源寨的人個個都有錢,對他們的貨物都很感興趣。其中,賣得最快的是從別的村寨帶來的種雞種豬,遠道而來的小豬剛從竹簍裏冒了個頭,就馬上被人挑中,轉到寨裏人家的豬圈裏撒歡去了。


    除了種豬種雞,其他受歡迎的商品就要數鹽、茶葉、布匹、鐵器農具之類。


    外鄉來人對桃源寨的出產不太熟悉。他們唯一知道的就是稻種——桃源村出產上好的占城稻,除此之外,桃源村還出產一種醃魚,妥善保存的話能吃很久。


    這次來,外鄉人們除了見到耳熟能詳的稻種和醃稻花魚之外,還見到了不少出乎意料的東西——


    頭一樣是磚瓦。桃源寨建了一座磚瓦廠,是餘江那邊來人建的,技術頂呱呱,燒出來的磚堅固、輕盈、結實,瓦片的質量也不錯。報的價錢是以前周邊地區平均價格的一半。


    正當外來的鄉親們心動的時候,磚瓦廠的負責人卻勸他們:等過幾個月再買,那時候磚瓦還要便宜——畢竟現在大家都忙著建房,磚瓦正是緊俏的時候,也容易供應不過來。


    因此磚瓦廠雖然沒能做成交易,但這廣告是妥妥地打出去了。不少外鄉人都暗中記下,想著往後可以到這裏來置辦磚瓦。


    除了磚瓦這項大件,桃源寨也有各種各樣的土產,比如山裏挖出來的上好冬筍,片成片之後下鍋爆炒,什麽都不加,隻撒鹽巴就夠鮮的。


    來到桃源寨來擺攤的人每人都領到了一張“食堂券”,憑這個可以去附近的“三村食堂”,領取一份午飯,這午飯的菜裏就有這倒炒冬筍。外來人員可以先嚐後買,但是冬筍數量有限,得先到先得,如果動作不夠快,很可能讓桃源寨自己人先“內部消化”了……


    但對外鄉來人而言,這些貨物都不算出奇。最稀奇的是,這桃源寨的人用來交易的花花綠綠的紙。


    桃源寨的人之間相互交易,都用這些“花紙”,但是從外鄉人手裏買東西,都還是用的銅錢。


    終於有別的村寨的人動了好奇心,探頭去看,疑惑地問:“這個是啥?”“你們難道不用銅錢的嗎?”


    本地人爽朗地幫忙解釋:“這個叫‘流通券’,可以當錢使,和錢一樣的。”


    外來者都半信半疑。他們一手掂著沉甸甸的銅錢,一手捏著借來看看的、輕飄飄的“花紙”,心想,這怎麽能一樣?


    “拿著這張‘流通券’,到前頭金融辦,隻要核驗無誤,這金融辦會把相應的銅錢兌給你們的。”鄉民好心地指點。


    當下真的有好事之徒,從兜裏摸出五文錢,找到當地人換了一張麵值為“五文”的流通券,前往旁人指點的“金融辦”門口。


    那裏圍著好些人,看穿著多半是餘江遷來的外來戶,中間也混著些穿戴著繁複銀器的桃源村村民,大家一起聚在金融辦門口,聽一名賬房模樣的老先生講解:


    “流通券,是一種以桃源寨的信用為保證的紙幣,大家可以理解為它就是銅錢——畢竟桃源寨裏發行的每一文錢,背後都有賈三爺的寸銀作為信用基礎。所以隻要你們有需要,就可以拿這流通券來兌換。桃源寨絕不可能拿不出來。”


    這名賬房模樣的老先生拿出身邊的一個箱子,將手裏的鑰匙一轉,那鎖便“喀”的一聲鬆了,箱蓋“嘩”的一聲打開,周圍的人登時被裏麵明晃晃的白銀晃花了眼。


    “老天爺!”


    那箱子裏頭少說有上千兩的白銀,全都是整齊劃一的銀錠子。


    這下桃源寨的鄉民全都放了心:賈三爺說到做到,說有銀子兌換就一定有銀子兌換。


    外來者瞅見,也覺得有些道理:既然想什麽時候兌就什麽時候能兌到銅板,使這個“花紙”,不就和使銅板是一樣的了嗎?


    老金在這邊講解,負責稽查的王二郎剛好從這兒路過,一眼瞥見那亮閃閃的銀兩,登時皺起了眉頭,心想:財不露富,老金這樣豈不是平白讓賊惦記嗎?


    他相當警覺地四下裏看了一圈,已經發現了不少貪婪的眼光。王二郎心裏有數:他這稽查隊有活兒幹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基建高手在紅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安靜的九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安靜的九喬並收藏基建高手在紅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