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問如海兄,對今日之事有何看法?”賈放問。
“子放兄弟,由今日看來,城中的情形,怕並不是糧商囤積居奇這麽簡單啊。”林如海壓低了聲音對賈放說。
這兩人找了個熱鬧的酒樓坐了下來。酒樓裏有說書的,說到精彩處,喝彩聲此起彼伏,沒人在意賈放與林海兩個人究竟在商議些什麽。
方才一路過來,林海已向賈放透露了,他此行上京,乃是為了明年春闈。別看林海小小年紀,卻早已有了舉人的功名在身。此次來京是想探訪名師,並且在京裏找個妥當的地方住下,安心備考。
至於前次賈放見到林海與水憲在一起吃飯,那是因為水憲之母和姑蘇林家本就是拐著彎兒的親戚。林海進京,連臨時住處都是北靜王府幫著找的。
賈放一想也是,林海不是祖上五代列侯嗎?和北靜王府沾親帶故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兩人一見如故,一致決定以後用表字相互稱呼,林海字如海,賈放字子放。
賈放將德安縣的見聞一一說給林海知道,林海聽得大感興趣,就那“流民營”的設置連連追問,問了賈放很多問題,最後歎息一聲,說:“看來京城以西有令尊和四殿下主持大局,東路卻無人有此魄力。”
賈放壓低了聲音,問:“難道……監國的那位,就不管嗎?”
林海反問:“怎麽不管?……但是難啊!”
“聽子放所說,德安縣令顯然是被四殿下與令尊說服了,以一縣之力,扶持十萬流民,這是曠世未見的壯舉。但京畿東麵的幾座縣城,既沒有太子親信在,各縣縣尊又沒有如是魄力,各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也是有的。”
賈放默默無語,心想:到底還是因為朝爭的緣故……東路的那些流民,太可憐了。
“糧商那裏,又怎麽說?”賈放誠心誠意向林如海請教。
“太子有些幕僚,在去年歲末的時候放出風聲,說是太子監國時要推行新政,新政之一,便是要削減各州府的路稅。各大糧行由行首出麵,聯名上表,表示反對。如今正好遇上大旱之年,他們便也不買太子殿下的麵子,反正可以推說存糧難得,成本高企。”
賈放傻了:“削減路稅,對糧商來說,難道不是好事嗎?”
路稅就是過路稅,這稅降低,糧商運糧的成本就降低,難道糧商還會不樂意。
林如海的表情有點兒諱莫如深:“想想,再想想!”
賈放馬上就想明白了:“想是各大糧行原本就有自己的勢力範圍,在這些地方經營他們是有優勢的。一旦削減路稅,別的糧行就會加入與他們競爭。”
林如海讚賈放:“子放兄弟於經濟事務上敏銳得很。”
賈放:別吹捧我呀,你自己才是厲害的那個。
這林如海也不比賈放年紀大多少,卻事事通透,一看就明白;而賈放自己……則要想一會兒。
但即便如此,林如海還是掩住了一件事沒說:太子是國之儲君,這些糧行們敢於同太子作對,公然聯手推高糧價,害得京畿一帶民不聊生,再考慮一下隨之而起的市井流言,這背後的推手,顯然很有來頭。
這些卻不便林如海明說了,好在賈放不笨。
可是,糧行們在這個時候發難,就真的沒人管嗎?——賈放想,若他是當政者,且得抓一個“典型”出來,好生處罰一回,罰到他們肉疼,其他糧行怕是才會收斂些。
賈放將他的想法略略向林如海透露,林如海趕緊搖頭,說:“我知道子放的想法,人人都覺得太子殿下應當如此——可是太子不能師出無名,如今糧確實是貴,從四方調運到京城也不算容易,若真是這個時候針對了糧行,怕是就沒人肯往京裏運糧了。”
賈放心想:這麽說來,這個朝代確實還是尊重私有產權的,不會動不動就抄沒普通商人的財產……還是說背後有更多的彎彎繞?
“總之,商家之事,最好還是用商道的手段來處理,”林如海說,“這是家中長輩曾經教導小弟的。”
“但是我還是有一事想不通,”賈放皺著眉頭道,“縱使各糧行對太子新政有所不滿,所以聯手抗住糧價,那麽‘天一生’麾下的糧行,是否也是出於這個原因,堅持不肯降糧價?”
“天一生”,就是北靜王。
賈放早就從兄長賈赦那裏,聽說了北靜王水憲做的生意覆蓋了各個行當、各種財貨,除了鹽鐵這兩樣他不沾,其他領域就沒有不涉足的。
早先賈放再三向救起的男孩確認,說是京城裏沒有一家糧行不維持高糧價的,他心裏隱隱約約起了疑——囤積居奇,借旱災牟暴利,難道這水仙小王爺也有一份?
再想起當初在晚晴樓上的那一問,水憲直指他賈放“紙上談兵”,說他那句“有糧者出糧”根本不切實際。可實際上水憲自己也同樣是那個不願出糧的“有糧者”?
賈放認為這應該是事實,但是他內心很抗拒,不願相信。
這可能是因為水憲和賈放有合作關係,賈放把他當成了一個天然的盟友。
可是聽聞盟友竟然也能狠下心腸,不顧百姓的死活,坐看這些個人間慘劇一幕又一幕地在京畿重地上演,賈放內心自然無法接受。
他是一個在生活細節上很龜毛的人,精神上自然也有潔癖,對盟友的三觀……總是有那麽一點高標準嚴要求。
誰知林如海一撐桌麵起身,隨手往桌麵上拋下一塊碎銀子付過了茶錢,扯一扯賈放的袖子:“你提醒我了,他人就在府裏,不如我們當麵去問他。”
林如海這時完全像是個爽快直腸子,疑問絕不能擱在肚裏過夜,拉著賈放就走。北靜王府也不算遠,林如海領著賈放穿過兩條南北向的大街,拐個彎,就已經到了京城西北麵的北靜王府。
北靜王府的門房應當是認得林如海,但是不認得賈放,見到兩人,正要上前詢問,卻忽然一眼瞥見了賈放隨身佩著的那枚青田石印章。
門房的臉色立時變了,腰馬上躬了下來,也沒說什麽“通傳”之類例行公事的話,直接將兩人往裏請。
賈放還是第一次進北靜王府,一路上隻管留意王府規製與國公府有何不同,沒曾想直接被帶到垂花門。北靜王府的仆役已經不敢再進去,躬身對賈放與林如海說:“小人不得許可,不能入內。煩請兩位自行入內,進門後直行,見到一座穿山遊廊便沿遊廊往前,過一亭一橋,待見到‘梧竹幽居’,敝上便在那裏。”
賈放心知這垂花門之後便是北靜王府的花園,心想難為這門房說得如此清楚。
林如海卻笑:“王爺的脾性我最知道,他一向不喜歡見人。這等清淨之地,自然不樂意旁人隨意進去打擾他。”
“上回他說是在園子裏裝了一間特別的淨房,我問他特別在何處,他說是全程不用人服侍,自己伸手一點就全幹淨了。這樣他可以獨自在園子裏待著,無人打擾,這才是那淨房最大的妙處。”
感情是這樣!
賈放終於明白了。
難怪水仙小王爺那麽賞識自己做出來的衛生間,其實是因為他不喜歡身邊有人。
這究竟是有多喜歡離群索居的生活呀!
他和林如海按照門房所說的,進了垂花門後直行,果然見到一道臨水的穿山遊廊,沿著遊廊走幾十步,越過一亭一橋,來到一座臨水的四方亭跟前。這四方亭上儼然寫著“梧竹幽居”四個字。
那四方亭四麵都開月洞門。賈放所在的位置正好可以看見這園子的主人。
水憲依舊是他那一身半舊的道袍,正閉目盤膝,坐在亭中。他對麵的矮幾上放著一簍棋子,一副棋盤,上麵已經放置了不少棋子,看起來像是個“珍瓏”棋局。
直到賈放與林如海走近了,水憲才慢慢睜開眼,略略偏過頭,輕聲道:“客請隨主便,二位請來此間小坐。”
賈放跟隨林如海進了四方亭,他一進亭便發覺此亭並不簡單——四麵月洞門,看出去竟是四季景致。
他們所來的方向是雪白的東牆,牆上有烏瓦砌的花格漏窗,應是象征冬景。水憲眼下正麵對著的北麵,月洞門外遍植翠竹,鳳尾森森,龍吟細細,對應春景;他左手邊的西麵是一片荷池,池中小荷才露尖尖角,但想到了夏日,應當是滿池菡萏,香遠益清。
賈放在西麵坐下,麵前的月洞門中,則栽種著幾株碧梧,想必到了秋天,坐在此處,便可欣賞滿目金黃,一葉知秋。
小小一座四方亭,四麵月洞門竟然映出“春夏秋冬”四季景象,這是傳統造園術中最典型的“移步換景”之法。隻要坐在亭中,無論身處哪個季節,都能看到宜人的風景。
賈放見到“一亭四季”的實物,自然先趕緊將四麵八方景致看了個遍,不比林如海直接坐在水憲右手邊坐下,打招呼:“子衡兄,我和子放不請自來,冒昧打擾,萬勿見怪。”
但很明顯,水憲更待見賈放的態度。雖然賈放沒有第一時間坐下,而是忘情欣賞各個月洞門之內透出景色,看了半天才喃喃地道:“好一個出塵的世外之地。”
水憲表情不變,但是眼神中終是透著幾分得意,開口輕聲說:“此亭是先人所建,不過極合敝人的胃口。”
大概是想強調大家的品味比較一致吧。
賈放“嗯”了一聲,點了點頭,戀戀不舍地將自己的眼光從四麵如畫風景中收回來,坐在林如海對麵,清空思緒,讓自己馬上忘掉這仿佛仙境般的園林——畢竟大家今天要談的都是塵世裏的事。
水憲一開口:“另外,沒有茶。”
賈放與林如海:……
“道童都被我遣散了,兩個時辰之後方可進園,所以沒有茶。”水憲總算是多說了幾個字,讓兩位客人明白了前因後果。
賈放:敢情這位……是真的喜歡離群索居呀!
罷了,沒有茶便沒有茶,反正他與林如海早先多少飲了些茶水,還遠未到口渴的時候。
這時他與林如海相互看看,都還未想好應該如何向水憲開口。
誰知水憲先開了口,向他們發問:“兩位可是為糧而來?”
賈放勇敢地點了點頭,開口問水憲:“是……我等想請教王爺的是,京城中所有的糧行,目下都維持著百姓難以承受的糧價。王爺可曾知曉?”
可以說,水憲的表情沒有半點變化,隻是目光如電,倏忽間已經在賈放麵上轉了一圈。可是賈放感覺水憲這個人給自己的感覺全變了,好像前一刻還待人如春風般溫暖,現在他的目光冷厲,如同秋風掃落葉一樣無情。
這人的情緒,就像是月洞門裏移步換景的風景,上一刻還是春景,下一刻已經轉為肅殺的秋意。
連林如海的臉色都有點兒發白,卻不明白賈放剛才的問話,究竟是哪裏觸了水憲的黴頭。
賈放思忖,曉得對方應當是自己剛才的稱呼不滿。上一次兩人見麵時,可以拋卻身份名位,甭管是異姓王爺還是公府庶子,都能坦誠而平等地相見。但是這一次在北靜王府中,賈放卻拋卻了這種相處之道。
可能是因為他賈放自己心裏也有些怨氣吧!
明明手握糧食與財帛,明明掌握著力量,卻沒有選擇救民於水火,解民於倒懸——他結交的,這到底是一個什麽樣的人?
園子修得再精彩,再符合他賈放的品味,三觀不合,也是白搭。
所以賈放並不在乎對方隱隱約約的怒意,直接了當地問:“初次相見,就曾聽聞王爺說起,財帛動人心,所以這世上最可靠的維係,就是真金白銀。在下請問,在這大災之年,蒼生塗炭之際,是否王爺依舊以此為念?”
水憲定定地看著賈放,賈放甚至感覺到對方的瞳孔微微縮了縮——可能那是蓬勃的怒意,也可能是被戳到痛腳之後的無地自容。反正賈放不後悔,如果他當著對方的麵不敢透露自己的真實想法,那他就不再是自己,不再是那個敢於堅持,“一稿定乾坤”的賈放了。
誰知水憲的情緒卻一點一點地和緩下來,這位年輕的北靜王回歸平靜,不再動怒,他的神情之中卻透著一股子傲氣,似乎根本不屑於賈放這樣的毛頭小夥置這等閑氣。
他起身,丟下一句:“如海隨我來!”卻伸手一扯,扯住了賈放的衣袖,拉著他就走。林如海則一臉惶恐,快步跟在兩人後麵。
水憲拖著賈放,沿著穿山遊廊,一路走得飛快,很快出了園子,來到王府後部的建築群——按照尋常王府的規製,這一部分應當是仆從的居所。但是在北靜王府裏,卻是一間連著一間,壯麗宏偉的……倉房。
水憲隨手推開一間:是空的。
還沒等賈放看清裏麵的情形,水憲卻又拖著他走開,推開了另一間倉房的門:裏麵依舊是空的。
但是賈放這次看清了,這庫房裏雖然空著,但是可以明顯看見地麵上、牆角中還散落著星星點點的穀物——那是糧食。
“我麾下的糧行從南方購進了大量的稻米,連糧行的倉房都全部占用了。”水憲淡淡說來,就像是在談一樁生意,“不得已,將王府後的舊房子都騰空出來盛放稻米。”
可是如今,這些倉房都已經騰空了——這意味著,水憲麾下的糧行已經將大量的稻米送了出去。
“剛開始有嚐試在城中發賣,後來改為向官倉供糧……兩條路都走不通。索性將存糧都運出城,送往德安縣流民營,讓那裏的流民能夠得到賑濟。”
“事關天下蒼生,河北道和京城裏數十萬百姓的性命。在下雖然不才,死生之際,又焉能將手裏那一點財貨看得比人命更重?子放,你將我看得忒輕了。”
水憲剛剛說完,賈放已經伸出雙臂,拱起雙手,向對方一揖到底。
他誠心誠意地向對方致歉:“是我錯了,錯得十分離譜。請北靜王……請子衡兄不要計較。”
關鍵時候,賈放竟然還能記得林如海提過一嘴水憲的表字。
水憲望著賈放的眼神卻還有點兒發冷,一言不發,隻管木木地瞪著賈放,應當是心頭還堵著氣,端起的架子,一時半會兒還放不下來。
誰知道賈放突然反過來拉了水憲的袖子,拽著他飛快地往回走。賈放對於任何園林和住宅的方位感都絕好,剛才水憲怎麽帶他們來的,現在賈放連問都不需問,路徑都不需辨認,直接拉著水憲往回走。他越走越快,越走越歡喜,可能是他內心早就在期盼著水憲的澄清——現在他等到了自己最渴望聽到的答案。
“我們快回梧竹幽居,我和如海兄有事向閣下……向‘天一生’請教。”賈放的語氣裏,竟然也透著喜氣洋洋。
林如海一臉蒙圈地跟在兩人身後,實在是沒鬧清這倆來來回回的究竟在搞什麽鬼。
“子放兄弟,由今日看來,城中的情形,怕並不是糧商囤積居奇這麽簡單啊。”林如海壓低了聲音對賈放說。
這兩人找了個熱鬧的酒樓坐了下來。酒樓裏有說書的,說到精彩處,喝彩聲此起彼伏,沒人在意賈放與林海兩個人究竟在商議些什麽。
方才一路過來,林海已向賈放透露了,他此行上京,乃是為了明年春闈。別看林海小小年紀,卻早已有了舉人的功名在身。此次來京是想探訪名師,並且在京裏找個妥當的地方住下,安心備考。
至於前次賈放見到林海與水憲在一起吃飯,那是因為水憲之母和姑蘇林家本就是拐著彎兒的親戚。林海進京,連臨時住處都是北靜王府幫著找的。
賈放一想也是,林海不是祖上五代列侯嗎?和北靜王府沾親帶故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兩人一見如故,一致決定以後用表字相互稱呼,林海字如海,賈放字子放。
賈放將德安縣的見聞一一說給林海知道,林海聽得大感興趣,就那“流民營”的設置連連追問,問了賈放很多問題,最後歎息一聲,說:“看來京城以西有令尊和四殿下主持大局,東路卻無人有此魄力。”
賈放壓低了聲音,問:“難道……監國的那位,就不管嗎?”
林海反問:“怎麽不管?……但是難啊!”
“聽子放所說,德安縣令顯然是被四殿下與令尊說服了,以一縣之力,扶持十萬流民,這是曠世未見的壯舉。但京畿東麵的幾座縣城,既沒有太子親信在,各縣縣尊又沒有如是魄力,各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也是有的。”
賈放默默無語,心想:到底還是因為朝爭的緣故……東路的那些流民,太可憐了。
“糧商那裏,又怎麽說?”賈放誠心誠意向林如海請教。
“太子有些幕僚,在去年歲末的時候放出風聲,說是太子監國時要推行新政,新政之一,便是要削減各州府的路稅。各大糧行由行首出麵,聯名上表,表示反對。如今正好遇上大旱之年,他們便也不買太子殿下的麵子,反正可以推說存糧難得,成本高企。”
賈放傻了:“削減路稅,對糧商來說,難道不是好事嗎?”
路稅就是過路稅,這稅降低,糧商運糧的成本就降低,難道糧商還會不樂意。
林如海的表情有點兒諱莫如深:“想想,再想想!”
賈放馬上就想明白了:“想是各大糧行原本就有自己的勢力範圍,在這些地方經營他們是有優勢的。一旦削減路稅,別的糧行就會加入與他們競爭。”
林如海讚賈放:“子放兄弟於經濟事務上敏銳得很。”
賈放:別吹捧我呀,你自己才是厲害的那個。
這林如海也不比賈放年紀大多少,卻事事通透,一看就明白;而賈放自己……則要想一會兒。
但即便如此,林如海還是掩住了一件事沒說:太子是國之儲君,這些糧行們敢於同太子作對,公然聯手推高糧價,害得京畿一帶民不聊生,再考慮一下隨之而起的市井流言,這背後的推手,顯然很有來頭。
這些卻不便林如海明說了,好在賈放不笨。
可是,糧行們在這個時候發難,就真的沒人管嗎?——賈放想,若他是當政者,且得抓一個“典型”出來,好生處罰一回,罰到他們肉疼,其他糧行怕是才會收斂些。
賈放將他的想法略略向林如海透露,林如海趕緊搖頭,說:“我知道子放的想法,人人都覺得太子殿下應當如此——可是太子不能師出無名,如今糧確實是貴,從四方調運到京城也不算容易,若真是這個時候針對了糧行,怕是就沒人肯往京裏運糧了。”
賈放心想:這麽說來,這個朝代確實還是尊重私有產權的,不會動不動就抄沒普通商人的財產……還是說背後有更多的彎彎繞?
“總之,商家之事,最好還是用商道的手段來處理,”林如海說,“這是家中長輩曾經教導小弟的。”
“但是我還是有一事想不通,”賈放皺著眉頭道,“縱使各糧行對太子新政有所不滿,所以聯手抗住糧價,那麽‘天一生’麾下的糧行,是否也是出於這個原因,堅持不肯降糧價?”
“天一生”,就是北靜王。
賈放早就從兄長賈赦那裏,聽說了北靜王水憲做的生意覆蓋了各個行當、各種財貨,除了鹽鐵這兩樣他不沾,其他領域就沒有不涉足的。
早先賈放再三向救起的男孩確認,說是京城裏沒有一家糧行不維持高糧價的,他心裏隱隱約約起了疑——囤積居奇,借旱災牟暴利,難道這水仙小王爺也有一份?
再想起當初在晚晴樓上的那一問,水憲直指他賈放“紙上談兵”,說他那句“有糧者出糧”根本不切實際。可實際上水憲自己也同樣是那個不願出糧的“有糧者”?
賈放認為這應該是事實,但是他內心很抗拒,不願相信。
這可能是因為水憲和賈放有合作關係,賈放把他當成了一個天然的盟友。
可是聽聞盟友竟然也能狠下心腸,不顧百姓的死活,坐看這些個人間慘劇一幕又一幕地在京畿重地上演,賈放內心自然無法接受。
他是一個在生活細節上很龜毛的人,精神上自然也有潔癖,對盟友的三觀……總是有那麽一點高標準嚴要求。
誰知林如海一撐桌麵起身,隨手往桌麵上拋下一塊碎銀子付過了茶錢,扯一扯賈放的袖子:“你提醒我了,他人就在府裏,不如我們當麵去問他。”
林如海這時完全像是個爽快直腸子,疑問絕不能擱在肚裏過夜,拉著賈放就走。北靜王府也不算遠,林如海領著賈放穿過兩條南北向的大街,拐個彎,就已經到了京城西北麵的北靜王府。
北靜王府的門房應當是認得林如海,但是不認得賈放,見到兩人,正要上前詢問,卻忽然一眼瞥見了賈放隨身佩著的那枚青田石印章。
門房的臉色立時變了,腰馬上躬了下來,也沒說什麽“通傳”之類例行公事的話,直接將兩人往裏請。
賈放還是第一次進北靜王府,一路上隻管留意王府規製與國公府有何不同,沒曾想直接被帶到垂花門。北靜王府的仆役已經不敢再進去,躬身對賈放與林如海說:“小人不得許可,不能入內。煩請兩位自行入內,進門後直行,見到一座穿山遊廊便沿遊廊往前,過一亭一橋,待見到‘梧竹幽居’,敝上便在那裏。”
賈放心知這垂花門之後便是北靜王府的花園,心想難為這門房說得如此清楚。
林如海卻笑:“王爺的脾性我最知道,他一向不喜歡見人。這等清淨之地,自然不樂意旁人隨意進去打擾他。”
“上回他說是在園子裏裝了一間特別的淨房,我問他特別在何處,他說是全程不用人服侍,自己伸手一點就全幹淨了。這樣他可以獨自在園子裏待著,無人打擾,這才是那淨房最大的妙處。”
感情是這樣!
賈放終於明白了。
難怪水仙小王爺那麽賞識自己做出來的衛生間,其實是因為他不喜歡身邊有人。
這究竟是有多喜歡離群索居的生活呀!
他和林如海按照門房所說的,進了垂花門後直行,果然見到一道臨水的穿山遊廊,沿著遊廊走幾十步,越過一亭一橋,來到一座臨水的四方亭跟前。這四方亭上儼然寫著“梧竹幽居”四個字。
那四方亭四麵都開月洞門。賈放所在的位置正好可以看見這園子的主人。
水憲依舊是他那一身半舊的道袍,正閉目盤膝,坐在亭中。他對麵的矮幾上放著一簍棋子,一副棋盤,上麵已經放置了不少棋子,看起來像是個“珍瓏”棋局。
直到賈放與林如海走近了,水憲才慢慢睜開眼,略略偏過頭,輕聲道:“客請隨主便,二位請來此間小坐。”
賈放跟隨林如海進了四方亭,他一進亭便發覺此亭並不簡單——四麵月洞門,看出去竟是四季景致。
他們所來的方向是雪白的東牆,牆上有烏瓦砌的花格漏窗,應是象征冬景。水憲眼下正麵對著的北麵,月洞門外遍植翠竹,鳳尾森森,龍吟細細,對應春景;他左手邊的西麵是一片荷池,池中小荷才露尖尖角,但想到了夏日,應當是滿池菡萏,香遠益清。
賈放在西麵坐下,麵前的月洞門中,則栽種著幾株碧梧,想必到了秋天,坐在此處,便可欣賞滿目金黃,一葉知秋。
小小一座四方亭,四麵月洞門竟然映出“春夏秋冬”四季景象,這是傳統造園術中最典型的“移步換景”之法。隻要坐在亭中,無論身處哪個季節,都能看到宜人的風景。
賈放見到“一亭四季”的實物,自然先趕緊將四麵八方景致看了個遍,不比林如海直接坐在水憲右手邊坐下,打招呼:“子衡兄,我和子放不請自來,冒昧打擾,萬勿見怪。”
但很明顯,水憲更待見賈放的態度。雖然賈放沒有第一時間坐下,而是忘情欣賞各個月洞門之內透出景色,看了半天才喃喃地道:“好一個出塵的世外之地。”
水憲表情不變,但是眼神中終是透著幾分得意,開口輕聲說:“此亭是先人所建,不過極合敝人的胃口。”
大概是想強調大家的品味比較一致吧。
賈放“嗯”了一聲,點了點頭,戀戀不舍地將自己的眼光從四麵如畫風景中收回來,坐在林如海對麵,清空思緒,讓自己馬上忘掉這仿佛仙境般的園林——畢竟大家今天要談的都是塵世裏的事。
水憲一開口:“另外,沒有茶。”
賈放與林如海:……
“道童都被我遣散了,兩個時辰之後方可進園,所以沒有茶。”水憲總算是多說了幾個字,讓兩位客人明白了前因後果。
賈放:敢情這位……是真的喜歡離群索居呀!
罷了,沒有茶便沒有茶,反正他與林如海早先多少飲了些茶水,還遠未到口渴的時候。
這時他與林如海相互看看,都還未想好應該如何向水憲開口。
誰知水憲先開了口,向他們發問:“兩位可是為糧而來?”
賈放勇敢地點了點頭,開口問水憲:“是……我等想請教王爺的是,京城中所有的糧行,目下都維持著百姓難以承受的糧價。王爺可曾知曉?”
可以說,水憲的表情沒有半點變化,隻是目光如電,倏忽間已經在賈放麵上轉了一圈。可是賈放感覺水憲這個人給自己的感覺全變了,好像前一刻還待人如春風般溫暖,現在他的目光冷厲,如同秋風掃落葉一樣無情。
這人的情緒,就像是月洞門裏移步換景的風景,上一刻還是春景,下一刻已經轉為肅殺的秋意。
連林如海的臉色都有點兒發白,卻不明白賈放剛才的問話,究竟是哪裏觸了水憲的黴頭。
賈放思忖,曉得對方應當是自己剛才的稱呼不滿。上一次兩人見麵時,可以拋卻身份名位,甭管是異姓王爺還是公府庶子,都能坦誠而平等地相見。但是這一次在北靜王府中,賈放卻拋卻了這種相處之道。
可能是因為他賈放自己心裏也有些怨氣吧!
明明手握糧食與財帛,明明掌握著力量,卻沒有選擇救民於水火,解民於倒懸——他結交的,這到底是一個什麽樣的人?
園子修得再精彩,再符合他賈放的品味,三觀不合,也是白搭。
所以賈放並不在乎對方隱隱約約的怒意,直接了當地問:“初次相見,就曾聽聞王爺說起,財帛動人心,所以這世上最可靠的維係,就是真金白銀。在下請問,在這大災之年,蒼生塗炭之際,是否王爺依舊以此為念?”
水憲定定地看著賈放,賈放甚至感覺到對方的瞳孔微微縮了縮——可能那是蓬勃的怒意,也可能是被戳到痛腳之後的無地自容。反正賈放不後悔,如果他當著對方的麵不敢透露自己的真實想法,那他就不再是自己,不再是那個敢於堅持,“一稿定乾坤”的賈放了。
誰知水憲的情緒卻一點一點地和緩下來,這位年輕的北靜王回歸平靜,不再動怒,他的神情之中卻透著一股子傲氣,似乎根本不屑於賈放這樣的毛頭小夥置這等閑氣。
他起身,丟下一句:“如海隨我來!”卻伸手一扯,扯住了賈放的衣袖,拉著他就走。林如海則一臉惶恐,快步跟在兩人後麵。
水憲拖著賈放,沿著穿山遊廊,一路走得飛快,很快出了園子,來到王府後部的建築群——按照尋常王府的規製,這一部分應當是仆從的居所。但是在北靜王府裏,卻是一間連著一間,壯麗宏偉的……倉房。
水憲隨手推開一間:是空的。
還沒等賈放看清裏麵的情形,水憲卻又拖著他走開,推開了另一間倉房的門:裏麵依舊是空的。
但是賈放這次看清了,這庫房裏雖然空著,但是可以明顯看見地麵上、牆角中還散落著星星點點的穀物——那是糧食。
“我麾下的糧行從南方購進了大量的稻米,連糧行的倉房都全部占用了。”水憲淡淡說來,就像是在談一樁生意,“不得已,將王府後的舊房子都騰空出來盛放稻米。”
可是如今,這些倉房都已經騰空了——這意味著,水憲麾下的糧行已經將大量的稻米送了出去。
“剛開始有嚐試在城中發賣,後來改為向官倉供糧……兩條路都走不通。索性將存糧都運出城,送往德安縣流民營,讓那裏的流民能夠得到賑濟。”
“事關天下蒼生,河北道和京城裏數十萬百姓的性命。在下雖然不才,死生之際,又焉能將手裏那一點財貨看得比人命更重?子放,你將我看得忒輕了。”
水憲剛剛說完,賈放已經伸出雙臂,拱起雙手,向對方一揖到底。
他誠心誠意地向對方致歉:“是我錯了,錯得十分離譜。請北靜王……請子衡兄不要計較。”
關鍵時候,賈放竟然還能記得林如海提過一嘴水憲的表字。
水憲望著賈放的眼神卻還有點兒發冷,一言不發,隻管木木地瞪著賈放,應當是心頭還堵著氣,端起的架子,一時半會兒還放不下來。
誰知道賈放突然反過來拉了水憲的袖子,拽著他飛快地往回走。賈放對於任何園林和住宅的方位感都絕好,剛才水憲怎麽帶他們來的,現在賈放連問都不需問,路徑都不需辨認,直接拉著水憲往回走。他越走越快,越走越歡喜,可能是他內心早就在期盼著水憲的澄清——現在他等到了自己最渴望聽到的答案。
“我們快回梧竹幽居,我和如海兄有事向閣下……向‘天一生’請教。”賈放的語氣裏,竟然也透著喜氣洋洋。
林如海一臉蒙圈地跟在兩人身後,實在是沒鬧清這倆來來回回的究竟在搞什麽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