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鱗在大學時代看過一本小說,海因萊因的《Starship Troopers》,有譯作《星船傘兵》的,好萊塢曾翻拍過一部電影,在國內叫做《星河戰隊》。電影屬於三流,但小說卻相當不錯,而且還頗有爭議。焦點就在於,海因萊因筆下的未來社會麵臨外星蟲族威脅,全人類總動員對抗的結果,是社會體係高度團結。而作者為了維係這一點,將公民權隻授予退伍軍人,因為那些人已經用行動表明了他們願意承擔對社會的義務。
李雪鱗雖然是個科幻迷,卻沒天真到將海因萊因的想象照搬到現實中。至少在出發點上,他與這位科幻大師截然不同。
李衍看這本三十頁的冊子足足花了有半小時。這期間,其他官員漸漸停下交談,目光都集中在硬革封麵,和滿頭大汗的總理身上。
雖然這間會議廳的地板內鋪設有暖水管,但正月裏的遼東滴水成冰,屋裏的實際氣溫也就在零上那麽一點點,一說話就能哈出股白汽。就是在這種環境下,李衍隻看了兩三頁,額頭上已有了豆大的汗珠。看了十來頁,已掏出帕子抹了兩次臉。等半小時後將冊子傳給胡濤,連背上的衣服都已經濕透,拿帕子擦汗的手甚至哆嗦個不停。
國務院總理看向頂頭上司的目光,似乎坐在麵前的不是那個比他年輕二十多歲的郡王,而是一頭不知怎麽出現在文明社會裏的霸王龍。那目光裏不乏恐懼,卻也有著十足的欽佩,更多的是深深迷惑。如果你哪天起床時發現有條打著硫磺味鼻鼾的火龍睡在身邊,大概也會是這樣的眼神。
假設你讀初中時,班上突然轉來一個學生,他能解出老師的所有習題,甚至經常會鼓搗些能拿國家專利的小發明。那你大概會認為這家夥是個天才,將來不是進北大就是讀清華,再到國外某著名實驗室做出一番事業來,拿一兩個諾貝爾獎都有可能——雖然牛到沒邊,但這還算是個生活在你常識範圍裏的人。
但是如果那個轉學生除了能做到這些,還出了一本書,把量子物理和相對論都推倒重來,加上弦論捏吧捏吧,構建起無懈可擊的大一統物理學理論,甚至有一次從口袋裏掏出個曲速引擎的模型。時不時還會說些大家都聽不懂的話,比如對著空氣喃喃自語,“給那個克林岡人一杯羅慕倫藍酒,等我回去再報告皮卡特船長”——然後轉過一個牆角就消失不見。如果發現這種人,估計大家先會想到打電話給NASA和51區,因為他已經超出了你的常識。或者說,超出了你對這個世界的認識。那麽結果隻有兩種可能:要麽你對世界的認識有很大缺陷,要麽他來自你的世界之外。
李衍在上這條賊船前,是夏帝國的攝政王,而在這個世界上,大夏仍然是當下人類文明的頂峰。如果類比的話,李衍在全人類中的層次,大致等於李雪鱗家鄉那邊坐在橢圓形辦公室裏的人。或許白屋子的主人不知道津巴布韋和莫桑比克土著的生活,但絕對知道當前的地球上有哪些大事。要說這樣的人對所處世界的認識有很大缺陷,那除非人類文明集體穿越到魔法大陸才有可能發生。
因此李衍現在是徹底糊塗了。在看到這份《民權法案》之前,他印象中的李雪鱗就是那個天才轉學生。屬於那種IQ特別高,但好歹還沒經過基因改造或者外星混血的同時代土著地球人。
而在仔細琢磨過《民權法案》之後,他已經沒法再用自己的常識來判斷李雪鱗了。天外來客的身上如果還有什麽謎團,無非是他來自NCC-1701D還是NCC-1701E。
如果這是在信息爆炸的21世紀,估計李雪鱗早被MIB帶走了。但是在這封閉的13世紀,人類想象的邊界仍然停留在怪力亂神上,李衍壓根也沒往未來這方麵去考慮。他腦中閃過的第一個念頭是:莫非此人真是神龍星宿來到了凡間,注定要平息邊患中興大夏,命中該有真龍天子之位?
念頭如閃電般翕忽而過,在腦中的回聲卻如驚雷,讓李衍自己都嚇了一跳——如此大逆不道的想法,怎會出自自己心中?
但這也確實沒辦法。《民權法案》的內容太過驚世駭俗,結合李雪鱗想用它改變基層政治的意圖,像李衍、胡濤這些當世一等一的人傑從直覺上就感到了百米高的海嘯正撲麵而來。倒是那些資質稍微平庸了些的官僚,看了之後也想不到那麽多,反而奇怪為何兩位公爵反應如此之大。
那麽《民權法案》到底寫了些什麽呢?
“撰寫這個法案的思路嘛,首先是為了彌合權力結構中的裂縫。”天外來客說得很輕描淡寫,“在這之前我先強調一點:讓普通百姓都有參政議政的權力,借此增強他們對社會和政府的認同,以及幫助我們改善弊病——這是曆史的趨勢,不會走回頭路。隻是有個度的問題。之前的徹底民主,是放權太過。而海參崴之所以沒有出現混亂,是因為上了一道保險閥,也就是公民權與被選舉權的獲得。
“什麽是公民權?在解釋這個問題之前,我先要說說什麽是公民。一個理想的公民,他應當對國家與社會有著清醒的認識,不盲從,不屈從。他有著優秀的素質和豐富的學識,至少在社會中處於中等以上。他曾為社會做出過貢獻,或者有這個意願和能力這麽做。他致力於為他人——多數人——謀福利,以此獲得榮譽和自我實現,也就是說,理想的公民是個利他型的人,樂於承擔社會義務,也有相應的能力。與之對應,他也有理由獲得更多的權利——包括了被選舉權的完整公民權。
“因為傳閱得慢,大家要等一會兒才能都看完這份法案,我就先來講一下大致內容。現在我將公民權分為三等。最下麵的一等,授予所有居住在國境內的人口,無論是常住還是臨時過境。他們享有的也隻是最基本的權利——私有財產與人身安全受法律保護,擁有檢舉權、申訴權與上訴權,在法律上享有平等地位。但是沒有選舉權與被選舉權。雖然同樣享有言論自由,卻沒有出版與集會權。因為隻有最基本的權利,他們也隻有最基本的義務——根據我們的法令法規納稅。簡單來說,第三等的公民權可以概括為——守法、受法律保護,限製參與政治。
“三等公民在年滿二十歲之後,無論男女和種族,隻要是國內的常住人口,都可以通過一定的程序將自己提升為二等公民,從而在基本權利上追加對所在村、鄉、縣官員的選舉權、以及出版與集會的自由。目前我製定的提升程序包括服五年兵役、獲得大學畢業證、得到國家一級專利,或捐贈一定數額的資產。且在提出申請前的五年內沒有任何違法記錄。他們增加的義務主要來源於權利的行使——一旦出現誹謗、參與賄選、集會從事違法活動之類的情況,將被追究法律責任。第二等公民權可以概括為——有能力和意願、並被允許參與部分社會事務。
“獲得二等公民權的三年之後,如果達到標準,可以授予臨時一等公民權,在此後的五年內如果沒有違法與不良記錄,則正式向國家宣誓效忠,成為一等公民,否則降回二等重新評定——海參崴因為隻是試點,之前沒做時間限製。正式一等公民增加的關鍵權利是被選舉權,可以被選舉為各級官員。而臨時一等公民雖然無法被選舉,卻有兩項特權,或者該說是義務:第一,他們將是各級議會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一年,鄉議會;第二年,縣議會;第三年,州市議會;第四年,郡議會;第五年,國會。此外,他們必須協助內務部與審計署,每年對各部門進行賬目和績效的核對。還有嘛,不管臨時還是正式,一等公民享有國家提供的醫療保障,每月可領取少量津貼,允許使用表示一等公民身份的紋章,並能免費享受國家分配的住房和馬車,還可以每月向國家首腦呈交一份兩千字以內的提案。當然,要成為一等公民非常不容易。如果是軍人,他必須至少有一次二等功和五年以上軍齡,並且在軍校修完高級課程。如果是平民,他必須有過獲得大學畢業證,並且是全國聯考的前100名、畢業時全校的前三名。能成為一等公民,這人已經有了傑出的表現,對社會做出了貢獻,所以他們沒有額外的義務,僅限於管好自己,不瀆職、不違法。一等公民……沒什麽好概括了,他們就是公民的典範,是全社會的榜樣,是國家的中堅力量。軍人,那就是個將軍的苗子。平民,那就類似於大夏的進士了。
“除了以上這些提升渠道,每年國務院能夠另外頒發最多200個一等公民、500個二等公民的名額,不受以上條件限製,由各地申報有重大貢獻的人物,經過專門的委員會評議後授予,並公示全國。當然,這個委員會還有個職責——如果有一等和二等公民吃老本不幹活,乃至違法,那麽也會在經過評議後被降格。
“哦,對了,還有很關鍵的兩條——第一,公民權不世襲。第二,這份法案適用於所有境內人口,上至皇帝郡王,下至來做生意的客商和剛出生的嬰兒,隻要是個活人,概莫能外。”
李雪鱗雖然行事囂張不羈,其實本質上很懶惰,如果能借勢,他絕不會想要新起爐灶。所以不管後來人怎麽說,他寫這份法案,初衷確實隻是對現有架構的改良,原本隻想著管用五十年就行,至少撐過產業革命的啟動階段就算勝利。以後的事以後再考慮。但是作為一個來自扁平社會的人,他總會將一些根本不可能也不應該出現在這個時代的東西,作為常識的一部分無意中就表露出來。比如說,在李雪鱗看來,法律上規定天賦人權,人人生而平等,那是社會存在的基礎,如同吃飯喝水一般正常的事。不管現實能不能做到,至少法律上不能有歧視。所以隻要他不是想故意使壞,無論起草什麽法律,都必定會自然而然將這個思想放在最核心。但是在這個時代,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仍算是半公開的規則。至於坐在龍椅上的皇帝,那更是超然法外。貴族——平民的二元社會結構,雖然總是會慢慢朽壞,卻也頗為穩固,因為有科舉這條上升通道。
乍看之下,李雪鱗的構想似乎也是大同小異——權利逐級集中,同時也有麵向所有人開放的上升通道。就算給了二等公民選舉權,其實和大夏那些鄉老享有的權利也差不多,無非就是白紙黑字公開化了。如果粗粗一看,確實正如李雪鱗自己認為的,這隻是對現有政治框架的一個改良。為的是引導大家多承擔社會義務,積極投身郡王殿下的資本主義社會建設。
這也沒什麽不好嘛——大多數官員在聽到李雪鱗說明法案之後,都是這個想法。郡王殿下喜歡折騰新鮮事物是出了名的。看看那些五花八門的部委,相比之下法案似乎隻是對現有科舉的細化,還算是折騰比較少的。
當然,以上想法隻局限在李雪鱗最後兩點補充出現之前。
讓李衍渾身汗濕的,正是寫法案最前麵的總綱,也就是法案的適用範圍——無論何時,在國境內生活著的所有自然人。以及雖然沒有明說,但在法案中處處體現出來的一個基本思路——義務伴隨著權利;要獲得權利,必須承擔義務;在提升公民權的過程中,更是義務先於權利產生。
借用李雪鱗那個時代的一句名言:在要求國家為你做點什麽之前,先想想你為國家做了什麽。
而在這個時代,不但權利常常是先於義務而出現,很多時候權利與義務也並不對等。
舉個通俗易懂的例子,如果皇帝生下個兒子,那麽不出意外的話,他在十幾二十年後將成為皇帝或者親王,要麽主宰天下,要麽享有富貴,無關乎他是否飽讀詩書、是否有雄才大略、是否戰功卓著。但是按照《民權法案》,這個有著帝王家血統的孩子,在20歲之前和路邊的乞兒、青樓的娼妓一樣,隻享有最基本的公民權——三等。根據這份法案的邏輯,權利之所以能逐級向上集中,是因為攀爬上升通道的這些人有意願、有能力為社會承擔義務,以承擔義務的大小來決定權力分配。順這條思路延伸下去,站在國家頂點的那個人,必然也要有著超出其他一等公民的卓越表現,能承擔最嚴苛的工作。至少不能是個毫無建樹的三等公民。否則就和法案的基礎嚴重抵觸,那些靠著功績奮鬥一路爬上來的精英們也不會答應。
套用到現在的環境裏,像李雪鱗這等不世出的英雄,倒是站在頂點也當之無愧,但是大夏朝廷裏的那個小皇帝就顯然不夠格了。讓李衍鬱悶的是,在想到這一層時,他竟然在下意識裏先認可了。直到表層意識揮舞著名為“綱常”的大棒把他打醒,這才驚覺渤海王的用心何其毒辣,差點連自己都著了他的道。
如果想用“龍生龍,鳳生鳳”來打馬虎眼呢?就算現在的小皇帝沒什麽建樹,人家的老子還是為國家工作了幾十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但是法案的起草者已經很周到地提醒了:公民權不可世襲,大家一出生都在同一起跑線上。別說老爹是為國家打工,就算拯救了全人類,兒子也照樣要從三等公民做起。
震驚於冊子裏的內容,李衍甚至忽略了一個關鍵的矛盾——作為地方政權的渤海國,有什麽資格讓皇帝遵從這份法案。
當然,對於李雪鱗來說,他沒覺得這算個問題。
因為看完總綱時李雪鱗已經簡要說明了之後的內容,胡濤看冊子的速度快得多。不過速度雖快,代國公將法案傳給下一個人時同樣渾身濕透。
李衍沉默了半晌,問道:“王爺,如果按照適才法案中條款,日後世子該當如何?”
“世子?……呃……你是說……我兒子?”李雪鱗愣了下。說實話,他還真沒考慮過這個問題。回頭想想,自己居然已經奔三,似乎是時候繁衍下一代了。
“是啊。短則一兩年,長不過三四年,王爺必然會有世子誕生。那時候……”
“哦,沒什麽大不了的,該怎麽辦就怎麽辦。先讀書,後參軍,憑本事一步步往上爬,能爬到哪兒就是哪兒。他能有我這個老爹,至少不用擔心上不起學看不起病,已經算是占了大便宜了,還想怎麽著?如果真是個庸才,做個普通人安安穩穩過一輩子,對他好,對國家也好。”
“……呃……王爺,您……您可聽明白了?我說的是王世子啊!”
“是啊,當然聽明白了。怎麽,萬一我生個兒子是糊塗蛋,難道你們也願意跟著他瞎起哄?”
李雪鱗話一出口才意識到有問題。隻見李衍的臉登時紅了起來,胡濤也幹咳了一聲來掩飾尷尬。
“哎……這個……反正就是那麽回事。大家知道,我在軍隊裏提倡的就是任人唯賢,有多少本事,給多少權柄。不問出身貴賤,不問年齡長幼,不問輩分高低。現在放到這個國家,同樣適用。科舉的意圖也是如此。既然要做,我們索性做得徹底點。大家憑本事吃飯。否則沒這個斤兩還占著高位,下麵有人看你不爽,自己又壓不住陣,最後還是要倒黴。那真是損人不利己——齊楚,我問你,假如我現在任命你指揮一個方麵軍——沒錯,是方麵軍,包括四個滿編的軍——去全麵負責對波斯的戰役。會有什麽結果?”
最高軍銜隻是個準將的內務部長站起來,苦笑著說:“您知道,我沒有指揮大兵團作戰的經驗和能力,別說一個方麵軍,就連一個師都未必能玩得轉。所以大概會吃敗仗……打得損失慘重……就算能逃回來,也肯定被您砍腦袋。”
“謝謝,請坐。你們看,這就是我想說的。海參崴的成功案例也印證了這個方案的可行性。大家知道,海參崴創立時定位為軍港,其實這一年多來,因為與高麗、扶桑貿易頻繁,已經成為了擁有六萬居民的大型商港。要說族群矛盾,比關內的鄉村可嚴重多了。我們能掌握的就有來自六個國家、二十四個民族的居民,其中不乏死對頭。但是因為限定了參政議政的權利,政府可以成為他們之間的防火牆。同時,又允許他們在法律和輿論上進行正當申訴和抗辯,在他們和政府之間安上了泄壓閥。各級官員們則需要上下兼顧,不但要做好行政,也要注意反饋,隨時改進工作。當然,因為阿貓阿狗都被排除在了官員候選人之外,地痞流氓也沒資格參與選舉,海參崴的政府在施政時受到的阻礙很小。隻要接受輿論監督就行。”
在座官員幾乎都被郡王殿下描述的美好景象打動了——政令通暢,不會有人頂牛,最多提提意見。雖說比起大夏那邊還是少了很多自由,卻遠比現在基層政府的亂象好太多了。而且從試點的成功經驗來看,推行全國應該也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不過也有沒被花言巧語打動的人。李衍和胡濤雖然沒有像李雪鱗那樣做過邏輯訓練,也沒有見識過民主社會的樣子,卻依靠敏銳的思維,察覺出這份法案真正要命的地方。
中國傳統的倫常,基礎是二元結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間有著難以逾越的鴻溝。在政治上,就是貴族與平民的區別。原本二元結構也沒什麽太大的問題,但是無論李雪鱗有沒有清楚意識到,讓他對傳統倫常很不爽的關鍵在於,這個二元結構是縱向的,有上下。上麵的一方對下麵的擁有絕對權利,義務卻很少,也滯後。而且這個結構內部相當穩固。每年能通過科舉入仕的也不過百多個人,其餘空缺都內部消化了。要說這樣的社會結構是金字塔,還不完全準確。事實上,它是金字塔外加附近的沙漠。小老百姓都在平地上庸庸碌碌,而由皇帝、貴族和官僚構成的權力大廈高聳入雲。
李雪鱗倒沒想過這對人權有什麽危害,但是上層建築脫離社會基礎,下層群眾的素質又長期得不到提高,徘徊在低效生產上。這讓有誌於產業革命的郡王殿下非常不滿。
有趣的是,李雪鱗本人並沒想過要在《民權法案》中解決這個問題,結果竟然歪打正著了。而李衍和胡濤這兩位公爵,卻先他一步看出了其中的可能性。
《民權法案》最要命的地方在於,它徹底打破了二元的社會結構,所有人口都處在同一個平麵,雖然平麵上的地勢有高低,卻不存在台階。有資質、有意願的人可以付出努力往上走,也會因為懈惰滑下來。吃老本不是說一點都不管用,至少是沒法像大夏那樣作為長期飯票傳給子孫。這種社會,將把效率發揮到極致,幾乎是用鞭子抽著大家不斷努力、再努力。因為水漲船也高,這樣的攀登之路對於個體來說會隨著壽限而結束,對於整個群體來說卻永無止境。
而且這條路上沒有永遠的贏家。哪怕身為皇帝和貴族,要麽放棄權利,等著坐吃山空;要麽要參與到登山大軍裏,用實際成就為自己掙個相應的位子。換言之,在這種新體係裏,身為皇族和貴族是非常倒黴的。要麽受苦,要麽沒落,沒有第三條路可走。當大家都在努力往上遊走,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好吧,就算退一萬步,犧牲官僚階層,讓他們去參與優勝劣汰。但是皇族怎麽辦呢?在一個講實力和貢獻的社會,混吃等死就隻能是三等公民。難道要讓龍子龍孫去向普通老百姓低頭不成?就算渤海郡王這冒牌宗室肯答應,那些正牌的也絕不會同意。這份法案一旦實施,也就意味著正式向皇家宣戰。而在當下,皇室和國家是劃等號的。
當然,這對李雪鱗來說不是個問題。他想做的是事業,而不是家族產業。事業與產業的區別在於,一旦事業建立起來了,那就不是一個人或一個家族的私有物,它屬於全社會。哪怕是這份事業的創始人,如果不能勝任,照樣要退居二線,讓職業經理人來打理。生在80後,長在新世紀的郡王殿下覺得這是天經地義的事。同時做開國皇帝和亡國之君很好玩嗎?紅朝太祖如果在第一屆政協時功成身退,也不至於給人類曆史留下笑話,讓文明古國蒙受恥辱。沒有亡國,那是運氣罷了。李雪鱗一向沒什麽彩票運,也從沒指望用運氣來挽救國家。
李雪鱗野心雖大,也不忌憚做暴君,卻不願意成為曆史上的昏君。他相信自己隻要繼續這麽神誌清醒、思路清楚,不至於做出什麽無可挽回的事。但要是哪天得了阿茲海默症,能有這麽個退出機製,對他本人來說也是件好事——歸根到底,李雪鱗來自一個連國家元首都有任期、要退休的時代。辛苦一輩子,最後倒在工作崗位上?不不不,這要麽是國家的不幸,要麽是他個人的不幸。還是算了吧。
追本溯源,郡王殿下想鼓搗產業革命也好,大張旗鼓折騰政改也好,其實都打著利己主義的小九九。這個年輕人本質上很懶惰。他理想中的工作狀態是:每次理出一個新攤子,隻要起個頭、布好線、找對人,然後就可以撒手不管,去整理下一個攤子了。在軍隊時就是這樣。隻要有機會,他總是喜歡把下屬推上一線。而等事情走上正軌,更是索性把軍隊的日常工作交給張彪他們去打理。
因此從他自己的角度來看,這份法案除了用來匹配產業革命,解決新興階層的權利訴求問題,其實更像是他本人的一份退休安排——老子辛苦一輩子,為革命付出那麽多,到時候也該享受享受。隻要有人能頂上,樂得放權回去周遊世界。
至於自己的子孫怎麽樣——看多了丁克族的李雪鱗才懶得操這份心。好好撫養、給他們提供機會,這就可以了。如果真是扶不起的阿鬥,那就像他自己說的,太太平平做個小老百姓最好。別像某個癡肥——或者說肥癡——的“書法家”那樣,整天拿著“我爺爺”招搖撞騙,變成全國人民的笑柄。連泡在福爾馬林裏的太祖也順帶著被鄙視一番。
看著李雪鱗若無其事的樣子,李衍這才猛然醒悟——當初連傻子都看得出來李雪鱗有意染指大位,為什麽這個咄咄逼人的軍閥居然肯立下重誓,絕不先向大夏發起進攻。敢情他早在一年多前就已經準備好了這手。《民權法案》一出,大夏的皇權將別無選擇。要麽喝下李雪鱗準備的慢性毒藥,在幾代人時間裏被渤海國超越並滲透,最終掀起革命,龍子龍孫成為過去式。要麽大家兵戎相見,拚全力將渤海滅國,把《民權法案》全麵禁絕,但這個方法的成功概率實在是小到要用電子隧道掃描顯微鏡才能看個大概。
無論哪一種做法,在當前的形勢下,都是這個年輕人所期望看到的。如果大夏主動興兵,更是會給李雪鱗奪權的口實。夏太祖鬧革命也不過才花了三四年時間。現在渤海王的實力比之當初的太祖還強出那麽點,他需要多少時間?
李衍看看胡濤,隻見代國公的目光也是驚懼又無奈,與自己一般無二。顯然也是想明白了這層。但事情至此,他們也已經無法可想。原本13世紀的時代的發展是如同牛車般慢吞吞,可以有足夠時間看看風頭,就算擋不住,也可以避開。這也是他們當初願意北投的原因。寧可在賊船裏做臥底,總好過讓李雪鱗橫行無忌。
賊船?現在兩位公爵算是想明白了。他們上的根本不是什麽賊船,而是子彈頭動車組。上麵搭載著時代發展的牛車,一路呼嘯著前行。別說看風頭、避風頭,能搭上車就算是燒了高香。留在下麵不肯上車的那些人,將會被徹底碾碎。
而動車組的司機——來自未來的渤海郡王正興高采烈地一路加速,壓根沒想過是不是該停車看一下軌道——對於既是司機又是扳道工的他來說,這也確實沒什麽必要。
李雪鱗雖然是個科幻迷,卻沒天真到將海因萊因的想象照搬到現實中。至少在出發點上,他與這位科幻大師截然不同。
李衍看這本三十頁的冊子足足花了有半小時。這期間,其他官員漸漸停下交談,目光都集中在硬革封麵,和滿頭大汗的總理身上。
雖然這間會議廳的地板內鋪設有暖水管,但正月裏的遼東滴水成冰,屋裏的實際氣溫也就在零上那麽一點點,一說話就能哈出股白汽。就是在這種環境下,李衍隻看了兩三頁,額頭上已有了豆大的汗珠。看了十來頁,已掏出帕子抹了兩次臉。等半小時後將冊子傳給胡濤,連背上的衣服都已經濕透,拿帕子擦汗的手甚至哆嗦個不停。
國務院總理看向頂頭上司的目光,似乎坐在麵前的不是那個比他年輕二十多歲的郡王,而是一頭不知怎麽出現在文明社會裏的霸王龍。那目光裏不乏恐懼,卻也有著十足的欽佩,更多的是深深迷惑。如果你哪天起床時發現有條打著硫磺味鼻鼾的火龍睡在身邊,大概也會是這樣的眼神。
假設你讀初中時,班上突然轉來一個學生,他能解出老師的所有習題,甚至經常會鼓搗些能拿國家專利的小發明。那你大概會認為這家夥是個天才,將來不是進北大就是讀清華,再到國外某著名實驗室做出一番事業來,拿一兩個諾貝爾獎都有可能——雖然牛到沒邊,但這還算是個生活在你常識範圍裏的人。
但是如果那個轉學生除了能做到這些,還出了一本書,把量子物理和相對論都推倒重來,加上弦論捏吧捏吧,構建起無懈可擊的大一統物理學理論,甚至有一次從口袋裏掏出個曲速引擎的模型。時不時還會說些大家都聽不懂的話,比如對著空氣喃喃自語,“給那個克林岡人一杯羅慕倫藍酒,等我回去再報告皮卡特船長”——然後轉過一個牆角就消失不見。如果發現這種人,估計大家先會想到打電話給NASA和51區,因為他已經超出了你的常識。或者說,超出了你對這個世界的認識。那麽結果隻有兩種可能:要麽你對世界的認識有很大缺陷,要麽他來自你的世界之外。
李衍在上這條賊船前,是夏帝國的攝政王,而在這個世界上,大夏仍然是當下人類文明的頂峰。如果類比的話,李衍在全人類中的層次,大致等於李雪鱗家鄉那邊坐在橢圓形辦公室裏的人。或許白屋子的主人不知道津巴布韋和莫桑比克土著的生活,但絕對知道當前的地球上有哪些大事。要說這樣的人對所處世界的認識有很大缺陷,那除非人類文明集體穿越到魔法大陸才有可能發生。
因此李衍現在是徹底糊塗了。在看到這份《民權法案》之前,他印象中的李雪鱗就是那個天才轉學生。屬於那種IQ特別高,但好歹還沒經過基因改造或者外星混血的同時代土著地球人。
而在仔細琢磨過《民權法案》之後,他已經沒法再用自己的常識來判斷李雪鱗了。天外來客的身上如果還有什麽謎團,無非是他來自NCC-1701D還是NCC-1701E。
如果這是在信息爆炸的21世紀,估計李雪鱗早被MIB帶走了。但是在這封閉的13世紀,人類想象的邊界仍然停留在怪力亂神上,李衍壓根也沒往未來這方麵去考慮。他腦中閃過的第一個念頭是:莫非此人真是神龍星宿來到了凡間,注定要平息邊患中興大夏,命中該有真龍天子之位?
念頭如閃電般翕忽而過,在腦中的回聲卻如驚雷,讓李衍自己都嚇了一跳——如此大逆不道的想法,怎會出自自己心中?
但這也確實沒辦法。《民權法案》的內容太過驚世駭俗,結合李雪鱗想用它改變基層政治的意圖,像李衍、胡濤這些當世一等一的人傑從直覺上就感到了百米高的海嘯正撲麵而來。倒是那些資質稍微平庸了些的官僚,看了之後也想不到那麽多,反而奇怪為何兩位公爵反應如此之大。
那麽《民權法案》到底寫了些什麽呢?
“撰寫這個法案的思路嘛,首先是為了彌合權力結構中的裂縫。”天外來客說得很輕描淡寫,“在這之前我先強調一點:讓普通百姓都有參政議政的權力,借此增強他們對社會和政府的認同,以及幫助我們改善弊病——這是曆史的趨勢,不會走回頭路。隻是有個度的問題。之前的徹底民主,是放權太過。而海參崴之所以沒有出現混亂,是因為上了一道保險閥,也就是公民權與被選舉權的獲得。
“什麽是公民權?在解釋這個問題之前,我先要說說什麽是公民。一個理想的公民,他應當對國家與社會有著清醒的認識,不盲從,不屈從。他有著優秀的素質和豐富的學識,至少在社會中處於中等以上。他曾為社會做出過貢獻,或者有這個意願和能力這麽做。他致力於為他人——多數人——謀福利,以此獲得榮譽和自我實現,也就是說,理想的公民是個利他型的人,樂於承擔社會義務,也有相應的能力。與之對應,他也有理由獲得更多的權利——包括了被選舉權的完整公民權。
“因為傳閱得慢,大家要等一會兒才能都看完這份法案,我就先來講一下大致內容。現在我將公民權分為三等。最下麵的一等,授予所有居住在國境內的人口,無論是常住還是臨時過境。他們享有的也隻是最基本的權利——私有財產與人身安全受法律保護,擁有檢舉權、申訴權與上訴權,在法律上享有平等地位。但是沒有選舉權與被選舉權。雖然同樣享有言論自由,卻沒有出版與集會權。因為隻有最基本的權利,他們也隻有最基本的義務——根據我們的法令法規納稅。簡單來說,第三等的公民權可以概括為——守法、受法律保護,限製參與政治。
“三等公民在年滿二十歲之後,無論男女和種族,隻要是國內的常住人口,都可以通過一定的程序將自己提升為二等公民,從而在基本權利上追加對所在村、鄉、縣官員的選舉權、以及出版與集會的自由。目前我製定的提升程序包括服五年兵役、獲得大學畢業證、得到國家一級專利,或捐贈一定數額的資產。且在提出申請前的五年內沒有任何違法記錄。他們增加的義務主要來源於權利的行使——一旦出現誹謗、參與賄選、集會從事違法活動之類的情況,將被追究法律責任。第二等公民權可以概括為——有能力和意願、並被允許參與部分社會事務。
“獲得二等公民權的三年之後,如果達到標準,可以授予臨時一等公民權,在此後的五年內如果沒有違法與不良記錄,則正式向國家宣誓效忠,成為一等公民,否則降回二等重新評定——海參崴因為隻是試點,之前沒做時間限製。正式一等公民增加的關鍵權利是被選舉權,可以被選舉為各級官員。而臨時一等公民雖然無法被選舉,卻有兩項特權,或者該說是義務:第一,他們將是各級議會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一年,鄉議會;第二年,縣議會;第三年,州市議會;第四年,郡議會;第五年,國會。此外,他們必須協助內務部與審計署,每年對各部門進行賬目和績效的核對。還有嘛,不管臨時還是正式,一等公民享有國家提供的醫療保障,每月可領取少量津貼,允許使用表示一等公民身份的紋章,並能免費享受國家分配的住房和馬車,還可以每月向國家首腦呈交一份兩千字以內的提案。當然,要成為一等公民非常不容易。如果是軍人,他必須至少有一次二等功和五年以上軍齡,並且在軍校修完高級課程。如果是平民,他必須有過獲得大學畢業證,並且是全國聯考的前100名、畢業時全校的前三名。能成為一等公民,這人已經有了傑出的表現,對社會做出了貢獻,所以他們沒有額外的義務,僅限於管好自己,不瀆職、不違法。一等公民……沒什麽好概括了,他們就是公民的典範,是全社會的榜樣,是國家的中堅力量。軍人,那就是個將軍的苗子。平民,那就類似於大夏的進士了。
“除了以上這些提升渠道,每年國務院能夠另外頒發最多200個一等公民、500個二等公民的名額,不受以上條件限製,由各地申報有重大貢獻的人物,經過專門的委員會評議後授予,並公示全國。當然,這個委員會還有個職責——如果有一等和二等公民吃老本不幹活,乃至違法,那麽也會在經過評議後被降格。
“哦,對了,還有很關鍵的兩條——第一,公民權不世襲。第二,這份法案適用於所有境內人口,上至皇帝郡王,下至來做生意的客商和剛出生的嬰兒,隻要是個活人,概莫能外。”
李雪鱗雖然行事囂張不羈,其實本質上很懶惰,如果能借勢,他絕不會想要新起爐灶。所以不管後來人怎麽說,他寫這份法案,初衷確實隻是對現有架構的改良,原本隻想著管用五十年就行,至少撐過產業革命的啟動階段就算勝利。以後的事以後再考慮。但是作為一個來自扁平社會的人,他總會將一些根本不可能也不應該出現在這個時代的東西,作為常識的一部分無意中就表露出來。比如說,在李雪鱗看來,法律上規定天賦人權,人人生而平等,那是社會存在的基礎,如同吃飯喝水一般正常的事。不管現實能不能做到,至少法律上不能有歧視。所以隻要他不是想故意使壞,無論起草什麽法律,都必定會自然而然將這個思想放在最核心。但是在這個時代,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仍算是半公開的規則。至於坐在龍椅上的皇帝,那更是超然法外。貴族——平民的二元社會結構,雖然總是會慢慢朽壞,卻也頗為穩固,因為有科舉這條上升通道。
乍看之下,李雪鱗的構想似乎也是大同小異——權利逐級集中,同時也有麵向所有人開放的上升通道。就算給了二等公民選舉權,其實和大夏那些鄉老享有的權利也差不多,無非就是白紙黑字公開化了。如果粗粗一看,確實正如李雪鱗自己認為的,這隻是對現有政治框架的一個改良。為的是引導大家多承擔社會義務,積極投身郡王殿下的資本主義社會建設。
這也沒什麽不好嘛——大多數官員在聽到李雪鱗說明法案之後,都是這個想法。郡王殿下喜歡折騰新鮮事物是出了名的。看看那些五花八門的部委,相比之下法案似乎隻是對現有科舉的細化,還算是折騰比較少的。
當然,以上想法隻局限在李雪鱗最後兩點補充出現之前。
讓李衍渾身汗濕的,正是寫法案最前麵的總綱,也就是法案的適用範圍——無論何時,在國境內生活著的所有自然人。以及雖然沒有明說,但在法案中處處體現出來的一個基本思路——義務伴隨著權利;要獲得權利,必須承擔義務;在提升公民權的過程中,更是義務先於權利產生。
借用李雪鱗那個時代的一句名言:在要求國家為你做點什麽之前,先想想你為國家做了什麽。
而在這個時代,不但權利常常是先於義務而出現,很多時候權利與義務也並不對等。
舉個通俗易懂的例子,如果皇帝生下個兒子,那麽不出意外的話,他在十幾二十年後將成為皇帝或者親王,要麽主宰天下,要麽享有富貴,無關乎他是否飽讀詩書、是否有雄才大略、是否戰功卓著。但是按照《民權法案》,這個有著帝王家血統的孩子,在20歲之前和路邊的乞兒、青樓的娼妓一樣,隻享有最基本的公民權——三等。根據這份法案的邏輯,權利之所以能逐級向上集中,是因為攀爬上升通道的這些人有意願、有能力為社會承擔義務,以承擔義務的大小來決定權力分配。順這條思路延伸下去,站在國家頂點的那個人,必然也要有著超出其他一等公民的卓越表現,能承擔最嚴苛的工作。至少不能是個毫無建樹的三等公民。否則就和法案的基礎嚴重抵觸,那些靠著功績奮鬥一路爬上來的精英們也不會答應。
套用到現在的環境裏,像李雪鱗這等不世出的英雄,倒是站在頂點也當之無愧,但是大夏朝廷裏的那個小皇帝就顯然不夠格了。讓李衍鬱悶的是,在想到這一層時,他竟然在下意識裏先認可了。直到表層意識揮舞著名為“綱常”的大棒把他打醒,這才驚覺渤海王的用心何其毒辣,差點連自己都著了他的道。
如果想用“龍生龍,鳳生鳳”來打馬虎眼呢?就算現在的小皇帝沒什麽建樹,人家的老子還是為國家工作了幾十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但是法案的起草者已經很周到地提醒了:公民權不可世襲,大家一出生都在同一起跑線上。別說老爹是為國家打工,就算拯救了全人類,兒子也照樣要從三等公民做起。
震驚於冊子裏的內容,李衍甚至忽略了一個關鍵的矛盾——作為地方政權的渤海國,有什麽資格讓皇帝遵從這份法案。
當然,對於李雪鱗來說,他沒覺得這算個問題。
因為看完總綱時李雪鱗已經簡要說明了之後的內容,胡濤看冊子的速度快得多。不過速度雖快,代國公將法案傳給下一個人時同樣渾身濕透。
李衍沉默了半晌,問道:“王爺,如果按照適才法案中條款,日後世子該當如何?”
“世子?……呃……你是說……我兒子?”李雪鱗愣了下。說實話,他還真沒考慮過這個問題。回頭想想,自己居然已經奔三,似乎是時候繁衍下一代了。
“是啊。短則一兩年,長不過三四年,王爺必然會有世子誕生。那時候……”
“哦,沒什麽大不了的,該怎麽辦就怎麽辦。先讀書,後參軍,憑本事一步步往上爬,能爬到哪兒就是哪兒。他能有我這個老爹,至少不用擔心上不起學看不起病,已經算是占了大便宜了,還想怎麽著?如果真是個庸才,做個普通人安安穩穩過一輩子,對他好,對國家也好。”
“……呃……王爺,您……您可聽明白了?我說的是王世子啊!”
“是啊,當然聽明白了。怎麽,萬一我生個兒子是糊塗蛋,難道你們也願意跟著他瞎起哄?”
李雪鱗話一出口才意識到有問題。隻見李衍的臉登時紅了起來,胡濤也幹咳了一聲來掩飾尷尬。
“哎……這個……反正就是那麽回事。大家知道,我在軍隊裏提倡的就是任人唯賢,有多少本事,給多少權柄。不問出身貴賤,不問年齡長幼,不問輩分高低。現在放到這個國家,同樣適用。科舉的意圖也是如此。既然要做,我們索性做得徹底點。大家憑本事吃飯。否則沒這個斤兩還占著高位,下麵有人看你不爽,自己又壓不住陣,最後還是要倒黴。那真是損人不利己——齊楚,我問你,假如我現在任命你指揮一個方麵軍——沒錯,是方麵軍,包括四個滿編的軍——去全麵負責對波斯的戰役。會有什麽結果?”
最高軍銜隻是個準將的內務部長站起來,苦笑著說:“您知道,我沒有指揮大兵團作戰的經驗和能力,別說一個方麵軍,就連一個師都未必能玩得轉。所以大概會吃敗仗……打得損失慘重……就算能逃回來,也肯定被您砍腦袋。”
“謝謝,請坐。你們看,這就是我想說的。海參崴的成功案例也印證了這個方案的可行性。大家知道,海參崴創立時定位為軍港,其實這一年多來,因為與高麗、扶桑貿易頻繁,已經成為了擁有六萬居民的大型商港。要說族群矛盾,比關內的鄉村可嚴重多了。我們能掌握的就有來自六個國家、二十四個民族的居民,其中不乏死對頭。但是因為限定了參政議政的權利,政府可以成為他們之間的防火牆。同時,又允許他們在法律和輿論上進行正當申訴和抗辯,在他們和政府之間安上了泄壓閥。各級官員們則需要上下兼顧,不但要做好行政,也要注意反饋,隨時改進工作。當然,因為阿貓阿狗都被排除在了官員候選人之外,地痞流氓也沒資格參與選舉,海參崴的政府在施政時受到的阻礙很小。隻要接受輿論監督就行。”
在座官員幾乎都被郡王殿下描述的美好景象打動了——政令通暢,不會有人頂牛,最多提提意見。雖說比起大夏那邊還是少了很多自由,卻遠比現在基層政府的亂象好太多了。而且從試點的成功經驗來看,推行全國應該也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不過也有沒被花言巧語打動的人。李衍和胡濤雖然沒有像李雪鱗那樣做過邏輯訓練,也沒有見識過民主社會的樣子,卻依靠敏銳的思維,察覺出這份法案真正要命的地方。
中國傳統的倫常,基礎是二元結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間有著難以逾越的鴻溝。在政治上,就是貴族與平民的區別。原本二元結構也沒什麽太大的問題,但是無論李雪鱗有沒有清楚意識到,讓他對傳統倫常很不爽的關鍵在於,這個二元結構是縱向的,有上下。上麵的一方對下麵的擁有絕對權利,義務卻很少,也滯後。而且這個結構內部相當穩固。每年能通過科舉入仕的也不過百多個人,其餘空缺都內部消化了。要說這樣的社會結構是金字塔,還不完全準確。事實上,它是金字塔外加附近的沙漠。小老百姓都在平地上庸庸碌碌,而由皇帝、貴族和官僚構成的權力大廈高聳入雲。
李雪鱗倒沒想過這對人權有什麽危害,但是上層建築脫離社會基礎,下層群眾的素質又長期得不到提高,徘徊在低效生產上。這讓有誌於產業革命的郡王殿下非常不滿。
有趣的是,李雪鱗本人並沒想過要在《民權法案》中解決這個問題,結果竟然歪打正著了。而李衍和胡濤這兩位公爵,卻先他一步看出了其中的可能性。
《民權法案》最要命的地方在於,它徹底打破了二元的社會結構,所有人口都處在同一個平麵,雖然平麵上的地勢有高低,卻不存在台階。有資質、有意願的人可以付出努力往上走,也會因為懈惰滑下來。吃老本不是說一點都不管用,至少是沒法像大夏那樣作為長期飯票傳給子孫。這種社會,將把效率發揮到極致,幾乎是用鞭子抽著大家不斷努力、再努力。因為水漲船也高,這樣的攀登之路對於個體來說會隨著壽限而結束,對於整個群體來說卻永無止境。
而且這條路上沒有永遠的贏家。哪怕身為皇帝和貴族,要麽放棄權利,等著坐吃山空;要麽要參與到登山大軍裏,用實際成就為自己掙個相應的位子。換言之,在這種新體係裏,身為皇族和貴族是非常倒黴的。要麽受苦,要麽沒落,沒有第三條路可走。當大家都在努力往上遊走,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好吧,就算退一萬步,犧牲官僚階層,讓他們去參與優勝劣汰。但是皇族怎麽辦呢?在一個講實力和貢獻的社會,混吃等死就隻能是三等公民。難道要讓龍子龍孫去向普通老百姓低頭不成?就算渤海郡王這冒牌宗室肯答應,那些正牌的也絕不會同意。這份法案一旦實施,也就意味著正式向皇家宣戰。而在當下,皇室和國家是劃等號的。
當然,這對李雪鱗來說不是個問題。他想做的是事業,而不是家族產業。事業與產業的區別在於,一旦事業建立起來了,那就不是一個人或一個家族的私有物,它屬於全社會。哪怕是這份事業的創始人,如果不能勝任,照樣要退居二線,讓職業經理人來打理。生在80後,長在新世紀的郡王殿下覺得這是天經地義的事。同時做開國皇帝和亡國之君很好玩嗎?紅朝太祖如果在第一屆政協時功成身退,也不至於給人類曆史留下笑話,讓文明古國蒙受恥辱。沒有亡國,那是運氣罷了。李雪鱗一向沒什麽彩票運,也從沒指望用運氣來挽救國家。
李雪鱗野心雖大,也不忌憚做暴君,卻不願意成為曆史上的昏君。他相信自己隻要繼續這麽神誌清醒、思路清楚,不至於做出什麽無可挽回的事。但要是哪天得了阿茲海默症,能有這麽個退出機製,對他本人來說也是件好事——歸根到底,李雪鱗來自一個連國家元首都有任期、要退休的時代。辛苦一輩子,最後倒在工作崗位上?不不不,這要麽是國家的不幸,要麽是他個人的不幸。還是算了吧。
追本溯源,郡王殿下想鼓搗產業革命也好,大張旗鼓折騰政改也好,其實都打著利己主義的小九九。這個年輕人本質上很懶惰。他理想中的工作狀態是:每次理出一個新攤子,隻要起個頭、布好線、找對人,然後就可以撒手不管,去整理下一個攤子了。在軍隊時就是這樣。隻要有機會,他總是喜歡把下屬推上一線。而等事情走上正軌,更是索性把軍隊的日常工作交給張彪他們去打理。
因此從他自己的角度來看,這份法案除了用來匹配產業革命,解決新興階層的權利訴求問題,其實更像是他本人的一份退休安排——老子辛苦一輩子,為革命付出那麽多,到時候也該享受享受。隻要有人能頂上,樂得放權回去周遊世界。
至於自己的子孫怎麽樣——看多了丁克族的李雪鱗才懶得操這份心。好好撫養、給他們提供機會,這就可以了。如果真是扶不起的阿鬥,那就像他自己說的,太太平平做個小老百姓最好。別像某個癡肥——或者說肥癡——的“書法家”那樣,整天拿著“我爺爺”招搖撞騙,變成全國人民的笑柄。連泡在福爾馬林裏的太祖也順帶著被鄙視一番。
看著李雪鱗若無其事的樣子,李衍這才猛然醒悟——當初連傻子都看得出來李雪鱗有意染指大位,為什麽這個咄咄逼人的軍閥居然肯立下重誓,絕不先向大夏發起進攻。敢情他早在一年多前就已經準備好了這手。《民權法案》一出,大夏的皇權將別無選擇。要麽喝下李雪鱗準備的慢性毒藥,在幾代人時間裏被渤海國超越並滲透,最終掀起革命,龍子龍孫成為過去式。要麽大家兵戎相見,拚全力將渤海滅國,把《民權法案》全麵禁絕,但這個方法的成功概率實在是小到要用電子隧道掃描顯微鏡才能看個大概。
無論哪一種做法,在當前的形勢下,都是這個年輕人所期望看到的。如果大夏主動興兵,更是會給李雪鱗奪權的口實。夏太祖鬧革命也不過才花了三四年時間。現在渤海王的實力比之當初的太祖還強出那麽點,他需要多少時間?
李衍看看胡濤,隻見代國公的目光也是驚懼又無奈,與自己一般無二。顯然也是想明白了這層。但事情至此,他們也已經無法可想。原本13世紀的時代的發展是如同牛車般慢吞吞,可以有足夠時間看看風頭,就算擋不住,也可以避開。這也是他們當初願意北投的原因。寧可在賊船裏做臥底,總好過讓李雪鱗橫行無忌。
賊船?現在兩位公爵算是想明白了。他們上的根本不是什麽賊船,而是子彈頭動車組。上麵搭載著時代發展的牛車,一路呼嘯著前行。別說看風頭、避風頭,能搭上車就算是燒了高香。留在下麵不肯上車的那些人,將會被徹底碾碎。
而動車組的司機——來自未來的渤海郡王正興高采烈地一路加速,壓根沒想過是不是該停車看一下軌道——對於既是司機又是扳道工的他來說,這也確實沒什麽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