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對事情感到絕望時,你可以放棄對他人的信任,可以放棄外界對自己的評價,可以放棄對結果的企盼,唯獨不能放棄的是內心的平靜。隻有回歸平靜,甘於寂寞,不怕枯燥,才能重新聽回自己的心跳聲。


    無論你未來身處混沌還是迷途,保持自在安寧是破除任何困局的最大武器。


    看不清未來,就把握好現在


    有一種孤獨是你鼓起勇氣說出自己的想法,卻遭到眾人的嘲笑。一條隻有自己篤定相信的路,隻有你一個行色匆匆的路人,不用在意他們的看法,因為你會在未來的路口等著曾經嘲笑你的人。


    在北野武的《壞孩子的天空》裏,有一個片段一直忘不掉。立交橋上飛快轉動的單車,少年一前一後,向風中衝刺。打完群架後的逃離,阿木問阿勝:“我們的人生就這樣結束了嗎?”阿勝盯著遠方,花了幾秒,看到了盡頭,回答:“我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


    縱使生命很長,隻有一頭一尾,但一個人真正的人生卻是從你想使勁的那一天開始的。不必擔心錯過了就沒有機會,我們會有很多開始人生的機會的,因為我們必然會一次比一次更清醒地頓悟。


    從沒有人搭理的高中時光,到無人熟知的大學校園,每個人都在生命的長河裏暢遊,各有各的姿勢,各有各的道具。你看看自己倒黴蛋的長相,一副皮囊站在岸邊顯得寒磣,於是決定憋長長的一口氣紮到水底一路向前。不想被人看到你仰頭呼吸的狼狽模樣,隻想別人看到你從終點鑽出來,想看到他們流露出的震驚感。


    這樣的潛水,沒有教程,沒有方向,內心一次又一次喊著:“快不行了,要死了,要死了,要死了!!!”


    就在死灰色與無意識的邊境,你的手觸到堅硬的那道終點牆,如重生般地仰頭,大口呼吸,回望來路,還來不及驕傲,滿眼就充盈了因可憐自己而流下的感觸。


    20歲出頭的時候,我做夢都希望被人肯定,於是小說一本又一本地寫,文章一篇又一篇地投,那些帶著希望之光的努力,在宇宙的長河裏,似乎連漂浮的痕跡都沒有,便被黑洞吞噬。從外界得不到肯定,於是把所有的心情一字一字寫在日記裏,十年過去,兩百萬字的心情裏承載著不為人知的隱秘。重新閱讀過去,才發現那是青春。


    30歲之前,鮮有人能了解——人生慘敗並不意味著結束。於是年輕的時候,你一次又一次與否定你的人,否定你的事實去對抗。你忘記了你本來的弱點,你隻記得有人懷疑你的目光。你忘記了你還有別的出路,卻水泥般站在不屬於自己的路上與來者對抗。


    直到某一天,你突然醒悟“原來自己怎樣努力也不行,原來這本就不屬於自己”時,你突然覺得有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解脫。一直辛苦在對抗的並不是別人,而是倔強的自己。


    認輸,是為了節省生命的時間,也是為了讓我們把目光從不值得的地方轉移到值得停留的那些景象裏。


    哦,人生慘敗並不意味著結束啊。它隻是一個倒黴的開始,又或者是上坡之前必經的低穀。對於十七八歲少年的你,二十五六歲青年的你,抑或是三十出頭中青年的你,你在你的每個年紀不是都曾遇見過,那些沉重得幾乎令你抬不起頭的困擾嗎?奇妙的卻是,你後來發現,隻要那時你沒有放棄,便沒有人敢像裁判一樣掏出紅牌罰你下場,全場都會等你跑完全程,最後一個衝過終點也不難看,觀眾反而會因為這種“不要臉”的堅韌而起立鼓掌——隻要不中途放棄,就值得獲取掌聲。


    二十來歲的我們看不清未來的時候,常會覺得自己在稀薄濕冷的空氣中難以呼吸。找不到新鮮的氧氣,又沒有可取暖的伴侶,一片混沌,不知道該往哪裏去。有人停步不前,懶得前行。還有人唯一能選擇的就是告訴自己再忍一時、再進一尺,把眼前的空氣吸得一幹二淨,憋成豬肝臉死了也值。


    21歲大學畢業,你進入電視台工作。那時同期應聘進欄目組的大學生有近十位,工種類似,但工作了一段時間之後,你發現隻有你和另一位男同事每天工作時間近15個小時,而其他人6個小時都不到。你當時第一反應就是“不公平”,覺得自己是個傻缺。你以為自己是雅典娜女神,時時刻刻都需要幫別人和自己去維護和平與正義,可看清現實之後,你才發現自己連美少女戰士都不是。你覺得“社會不公平”——同樣是大學生,為什麽你們就一直加班、拍攝、編輯、寫策劃,而其他人卻那麽清閑。後來你對和你一樣辛苦的男同事抱怨,企圖在寒冷之中獲得一些溫暖的共鳴:“他們把我們倆當豬嗎?為什麽吃苦的都是我們,大家拿的工資還一樣多?”


    男同事看了你一眼,說:“他們才是豬。你想想,工作就隻有那麽多,拿一天50個小時的工作量來算,咱倆就做了30個小時,剩下那麽多人隻做20個小時的工作,每個人才三四個小時。假使工作是升級打怪積累經驗的話,我們倆比他們先獲得更多的經驗值不說,當我們犯了100個行業錯誤的時候,他們或許才犯了不到10個,年紀越大犯錯誤被原諒的可能性就越低,我們是搶了人家的機會,我們怎麽可能會是二百五呢?”


    從那一刻起,你就像被打通了任督二脈一樣,你告訴自己:大多數人不會在同一個地方工作一輩子,大多數人也不會在同一個崗位做一輩子,我們所有的累積都是為了給人生最後的那個位置打一個穩定的根基,所以每個獲取經驗的機會都顯得尤為重要。如果所有人工作時間都一樣,工作質量拚的就是純粹的智商和情商,你看了看自己在鏡子中的樣子——完全沒有任何一點男一號的氣質啊,不在後天努力,就隻能成為這出人生劇中的路人甲乙丙丁了。


    一個人未來能去哪,不是靠想象,而是靠今天你都幹了什麽、幹得怎樣。


    大學裏,你就讀於中文係,正因為不知道未來能去哪,所以隻能強迫自己每天埋頭寫一些東西,寫得不好就當練字,寫得不錯就當寫給同學看的消遣讀物,如果被誇獎了,就找各種各樣的報刊雜誌投稿。


    一開始投稿次次落空,心裏幾乎快要放棄。宿舍的同學每每都看見你寄信,卻從未見到過你發表,付出沒有得到回報你能接受,但你不能接受的是——付出沒有得到回報然後被同學們嘲笑。


    就像小學的時候,你想學普通話,剛跟同學們說一兩句,就會被同學用方言嘲笑回來。初中也是,高中也是,導致你的普通話至今蹩腳。學習普通話的願望一直落空,落空不是你當時沒有能力,而是你當時怕被同學嘲笑。


    人就是很賤的一種生物。當你能承認自己不好、自己失敗的時候,你就不再害怕外界的評價了。於是失敗這件事自然而然就成為你生命中的一種常態,不再滿懷希望,失望也就隨之越來越少。


    這樣的好處在於,一旦發表了一篇文章,就有了一種撞大運的心情。這種心情比“終於得到了一些回報”更有幸福感。


    就像你習慣了投稿失敗一樣,你後來也對發表文章麻木了。直到大四畢業的時候,大家都要寫求職簡曆了,你才把所有發表過的文章找出來,大大小小居然有一百多篇,而很多同學大學四年一篇文章都沒有發表過。


    不能說你後來的麵試成功與這有關,但從現在的角度看來,起碼那些文章代表了你曾為此付出了很多時間、很多努力,也得到了一些結果——這多多少少證明了你是一個能吃苦,且能腳踏實地熬上幾年的人。高木直子說:“我無法預見自己的生活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但我會繼續珍惜每一份小小的驚喜與感動,努力活出一個真實的我。”是啊,如果為了一個未知的明天而放棄已知的今天,丟失的不僅是當下的快樂,還有一個真實的自我啊。


    後來,你進入傳媒行業,一晃就過了十年。傳媒業每天飛速發展,你負責光線傳媒的電視業務。當時各種媒體鼓吹電視已死,作為電視人,你焦慮得很——你不知道自己的未來在何方?是轉行做電影,還是自己創業?外人看你胸有成竹的樣子,隻有你自己心裏清楚那是亂得一塌糊塗。


    後來電視行業中出現了《中國好聲音》《爸爸去哪兒》《最強大腦》等一係列引發數億人熱議的節目,電視未死!揚眉吐氣的同時,你作為電視人,不得不更加焦慮——你不知道自己的殺手鐧在哪裏?每天預測行業發展,尋找模式節目,你在日新月異的日子裏忙得雞飛狗跳,忙了一大圈,各種新的合作方式也不見得可行,幾十個模式節目也在自我的推斷中光榮犧牲,然後你才回過神來:如果做節目的基本手工活喪失,再高級的項目也拯救不了你。至今,你心裏仍不明白自己應該走向哪裏,但你早已清楚,隻要走好當下的每一步,就一定能到達未來你想到達的那個地方。


    這些年,你用文字將過往一一細數,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用針腳做備注,拿心事以起承。發現曾經不確定的事情,如今終於有了一個好結果。曾經一直回避的事情,如今也能直麵接納了。


    給自己一些時間,一切終會有答案。既然看不清未來,何不把握好現在。拽在手中的,始終會跟著你跑不掉,放飛於空中的,一不留神,便不知飄向何方。曾經迷茫,如今釋懷開闊。當下迷茫,卻對未來篤定希望。


    這其中,便是時間和物是人非的成長。以這十幾年的心事作分享,你我共勉。一切都在我們的掌握之中,無須羨慕,不需雞血,耐得住寂寞,經得起推敲,我們自會擁有最有安全感的人生。


    生活是為什麽,你是答案


    有一種孤獨是對現實的結果無能為力,對重複的失敗無法自拔,於是嚐試一次又一次去追問為什麽。凡事沒有答案的日子都是孤獨的,但有了這樣靜寂的孤獨,才有可能找到答案。


    有些日子,隻記得事,因事想人。有些日子,卻記得人,因人而記事。


    比如在記人的那些日子裏,我記得你說“我不”時的決絕,記得你說“好吧”時的妥協,記得你說“可以”時的躊躇,記得你說“再見”時的不舍,一層一層,像大學校園裏清潔工人來不及打掃的落葉,踩上去有厚實的質感,卻也像是迷宮,層層都是我們對未來的迷惘。


    好像每個跳躍的日子裏,都有一個“為什麽我要這樣”的問題如鯁在喉。


    為什麽我要加班呢?為什麽領導討厭我呢?為什麽我要讀這所大學呢?為什麽我要住這間宿舍呢?為什麽我控製不了現在的生活呢?為什麽我不能讓某些人喜歡我呢?為什麽每一個人過得都比自己快樂呢?為什麽我要對不喜歡的人強顏歡笑呢?為什麽呢?


    不是每個人都能在那樣的日子裏找到答案,生有時是為了答案而活,活有時卻是為了某個理由而生。但好在,隻要你沉下來,能被人看到,自然就會有人告訴你答案。


    剛進電視台參加工作的我,什麽事都很積極,抱著怕被開除的心態,別的記者每天做一條娛樂新聞,我會努力做三條。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偶爾向同事抱怨。直到他那個“打怪升級”理論徹底給我洗腦。


    至今,隻要有任何覺得自己做得太多而別人幹得太少的時候,想想他曾告訴我的那句話,心裏就舒服多了。成長過程中會出現很多不如意,歸根到底都是因為和別人相比。不看別人,隻看自己是否有獲得,那麽幸福感每天都是滿滿的。


    從中文係畢業,不懂新聞,做出來的東西隻有一個原則——自己感不感興趣。


    大多數孩子都覺得自己很特別,其實在外人看來他們都一樣。而從事傳媒的孩子卻恰恰相反,每個人都想做出令全行業人士為之膜拜的作品,一個比一個自我,卻打心底裏認為自己能代表所有的觀眾,比如我。


    那時我做出來的自以為特有水準的新聞,除了幾位相同年紀的同事表示理解之外,其他很多前輩都不明白我的理念是什麽。製片人小曦哥說:“你做出來的東西隻有你自己理解,但理解和懂不是一個概念,等到你真正懂的時候,你就能做出好的娛樂新聞了。”


    我就在這條“自己理解”和“真正懂”的路上跌跌撞撞著,有時候也會想自己是不是真的不適合做這一行。


    有一天,我從外麵拍攝回來,辦公室裏隻有台領導和小曦哥兩個人。我很清楚地聽到台領導說:“劉同根本就做不好電視,幹脆讓他走人吧。”我頓時就傻了,熱血上頭,嗡地一下就炸了。原來這種自我的做派,早就讓領導看不下去了,我到處跟人去解釋,別人覺得不懂就是做得不好,幹嗎要去解釋呢?而自己也蠢到家了,自信心爆棚,覺得每個人都能忍受自己,直到對方亮出刀之後,才發現自己的玩笑開大了。我站在辦公室門外,不敢踏進去,也許進去就真正要離開這個行業了,過了好久,我站在那沒動。裏麵的談話也靜止了,突然我聽見小曦哥說:“我覺得劉同挺好的,他能夠一個人坐在家裏熬一個月寫15萬字的小說,一天十幾個小時一動不動,他能堅持,也有想法,他肯定會明白的。”他甚至都沒有在最後加上一句:請再給他三個月時間的期限。好像在他的眼裏,我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娛樂記者,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剛參加工作的我,麵對全新的人群,不知道自己有何不可替代的本事,過得顫顫巍巍,於是總想著整些幺蛾子的創意去突出自己,小曦哥這麽一說,我突然意識到了自己真正的優點——堅持,不妥協,可以為了一件事情死扛到底。發揮真正的優點,比另辟蹊徑更為重要。


    後來我成為北漂族,融入一個更為複雜的社會。工資和自己播出的新聞數量掛鉤。我剛從湖南台過來,做娛樂新聞有一個習慣,就是在畫麵上加各種效果的字幕,於是某天晚上我把娛樂新聞編輯好,把包裝提綱也寫好後放在一起,等著第二天一早審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你的孤獨,雖敗猶榮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劉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劉同並收藏你的孤獨,雖敗猶榮最新章節